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论归庄的诗歌的思想底蕴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925970       资源大小:31.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归庄的诗歌的思想底蕴毕业论文.doc

    论归庄的诗歌的思想底蕴 摘要:归庄是明遗民群体中的杰出的代表,一生忠于朝廷,以气节自励。诗歌风格悲怆极富真情和理趣,在诗歌的内容上则反映了遗民诗人的真实的心理历程,表现出了明末清初的社会历史现实和遗民诗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心态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研究的价值,研究归庄的诗歌有利于我们更世界好的体察明清易代之际遗民的精神和文学作品的发展的轨迹。本文将对其诗歌思想的底蕴进行简单解析,主要包括述志抒怀、渴望亲情与友情、恋花和嗜酒的情结等方面。 关键词:归庄;诗歌;思想底蕴 The poetry of Gui Zhuang connotationsName: Ran Dongdong Student Number: 200940110128 Advisor: Zhou ChengqiangAbstract: Gui Zhuang is the outstanding repersentatives of groups of the Ming Dynasty.He is loyal to the Ming Dynasty all his life and inspires himself with moral integrity.Gui Zhuang's poetry has the languang simple,the style filled with grief,extremely rich in true feelings and principle interest and other characheristics, poetry has the language simple and beautiful, the style filled with grief, but in content then successfully reflected the hearts journey of the adherents of Ming dynasty, really displayed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social and historical reality and the adherents this special crowd of grief mood, also had the high artistic achievement and the research value. Study of Gui Zhuang's poetry will help u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te adherents inner world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an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ir literary works.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simple comment to his poetry thought connotation, mainly includes states the will to express feelings, the quest for the confidant,the love feelings of flowers and alcoholic drink and so on the aspects.Key words: Gui Zhuang;poetry ;thought connotation 归庄(16131673),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一名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又自号归藏、归来乎、悬弓、园公、鏖鏊钜山人、逸群公子等,昆山(今属江苏)人。是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书法家。与顾炎武相友善,有“归奇顾怪”之称。他是一位旷古奇才,在琴棋书画等方面拥有惊人的天赋。虽然归庄才华出众,但是由于自己独有的性格,为人富有主见,个性和情感较为张扬,所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难以取得科举考试的成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能考上。十七岁时与顾绛一同参加复社,后又参加惊隐诗社。崇祯十三年(1640)以特榜被召,鉴于国事日非,辞不赴,后于顾炎武共同参与反清复明的社会活动。国破家亡,加上多年的考试未中,内心十分的痛苦,多种因素的叠加使归庄精神接近崩溃。晚年的归庄内心开始归于平静,在山水和酒花中寻找生活的寄托。归庄回昆山隐居,卖书画为生,拒不仕清,野服终身。后遭母丧,继而长子外出谋生,不知所终。“其秋传凶问,不详地与日”,遂愈癫狂,每日“纵酒狂歌,长篇短咏,挥洒淋漓”,往来湖山,谈忠义者以庄为归。归庄晚年致力于汇刻曾祖归有光全集,康熙十二年(1673)未竟而卒。归庄一生灾难重重,心中有酸苦却难以吐露出来。 他的诗歌流传到现在大概有两千多首,在他的诗集中,花和酒之类的诗歌占到了很大的一部分。粗略的统计一下,大约有二百多首之类的诗歌。这部分诗歌反映出了政治历史的现状和表现诗人志向与心境。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诗歌的现实意义和题材的范围。归庄诗歌的思想的底蕴 一,抒情述志 赵翼在题元遗山集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人到沧桑句便工。”诗人的创作和生命的轨迹完全是这句话的诠释。在烽火遍地,滚滚狼烟的现实面前,诗人个人人生的痛苦地经历,也是晚清的悲痛。可以说其诗歌就是历史的一定程度的反映,哀民生之多艰,倾注了自己一腔的深挚的爱国的情感。遭遇的坎坷,却给了诗人昂扬向上的主调,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动力。(1)、感念乱离,心牵国家 在归庄的诗歌中,有很多描写国家方面的文章,有一些是晚晴社会颓败的事件,文人的习性等。诗人从一幅幅乱世的图文中,展示的是一幅民生凋敝,政治腐败的图像。这类诗歌大多是诗人痛苦地内心的真实的写照。国将不国,安能有家?诗人的性行和环境有着尖锐的矛盾。现实没有留给诗人太多的思考空间,所以诗歌成为此时诗人排遣胸中郁闷与抒发感情的媒介。凄凉的人生际遇和虽生犹死的生活状态,使诗人的诗歌有了更深一层的悲剧意义。在断发两首中,可以看出来: 亲朋姑且爱,逼我从胡俗。一旦持剪刀,剪我半头秃。伤乃父母生,毁伤贻大事。弃华而从夷,我罪今其赎。(其一) 华人变为夷,苟活不如死。所恨身多累,欲死更中止。高堂两白头,三男今独子。我复不反顾,残年安所倚?隐忍且偷生,坐待真人起。赫赫姚荣国,发垂不过耳。誓立百代勋,一洗终身耻。(其二)这两首诗是诗人在顺治乙酉(1645)年所作,其中对“剃发令”的坚决的不从,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坚定地爱国信念和至死不悔的“大丈夫”的情怀。归庄的一生,志在复国。诗中的纠结不被理解的心情,是诗人无法言说的苦痛。一个孤独无力的战士,一个用实际的行动践行自己爱国心怀的归庄。诗人曾经说过:“我生不辰时,遭致多故,客非荆土,常动华实蔽野之思。身在江南,仍有大树飘零之感。”“大树飘零”出自后汉书中的冯异传,诗人用来说明自己故国沦丧后的亡国之痛,卒章显志,一颗时刻在流血的心在我们面前展示。这些感情在诗人的其他的诗歌中,同样可以看到,譬如晋江纪事稿本跋和次日和御史大夫练公解嘲。诗人通过歌咏他人,而喻自身的图志可见一斑。作为一介书生的归庄诚无愧,不畏惧任何的艰难,固守自己的节操。虽然如孤星一样的顽强的抗争着,但是在明末清初的天地之间仍然是一股傲然的正气,映现于南北、漂浮于乾坤之间。堪称遗民部落的一股永远不会消失的精神气。诗人的英雄气概,是天下兴亡的精神的包袱的承载体,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有一种骨子里面的爱国的浓浓的责任感。诗人的这种激愤的感情的抒发,决定了在诗歌中特有的酣畅淋漓和犀利逼人的风格。诗中的“誓立百代勋,一洗终身耻”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子的情怀,诚然爱国之情,难免不遭狗苟蝇营之耻笑。诗人责怪世之论者“不知国耻,苟活也”。在归庄的诗歌中有了更多的焦虑和抑郁悲国、悲家、悲人的三维情感。(2),愤恨之气和英雄气概的抒发 归庄的诗歌因为其自身的悲苦的经历和内心的不平,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恨”、“悲”的情结,在悲哀中常常渗入无可奈何的凄凉和困境中呐喊的英雄的情怀。在这样的情感基调的所右下,他塑造的诗歌形象以内心的郁积的隐忍者和兴衰荣辱的桑仓感受者居多。在诗歌万古愁中,诗人直抒胸臆,极度的愤恨之气和压抑的情感如同烈火在燃烧,充斥着诗人的每一个神经。 痛痛痛!痛的是咏关雎颂徽音的圣母的抛首在宫门、没有一个老宫娥私悲棹。(片段一) 更可恨九衢万姓悲无主,三殿千官庆早朝,便万斩也难饶!恨的是左班官平日里受皇恩,沾封号,乌纱罩首,金带围腰,今日向庭贼投降的早。那如鬼如蜮的文人,狗苟蝇营,还怀着几句劝进表。(片段二) 一股不平之气,是遗民诗人的诗歌中最明显的感情的色彩,对世事的愤恨,源于诗人跌宕起伏之后的一沉到底的人生的痛苦地经历。这样“神经”式的谩骂的口吻,何尝不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诗人曾经说过:“吾有无穷之恨,郁积于中,多发为诗。”(员门唱和诗序)。当然我们并不能说诗人是在无理的宣泄,因为愤恨之中的英雄气概,不甘雌伏的心态,何尝不是郁闷之气的一种伦理化的升华,而这恰恰是诗人个性特色在时代的反映,且看其诗歌我行: 枪口刀尖取次过,锒铛其奈白头何!壮心不分残年少,悲泣从来秋事多。世欲屠龙愁及我,人思画虎笑由他。端局每作中流想,坐看风冲起九河。祖狄之志,腾飞之想,英雄自命的之气充满诗中。诗人的好友钱谦益曾经说诗人“圣少狂言”,顾炎武在赠归高士中也有相同的称赞“读万卷书助帝王,檄文一纸定地方”这都说明了诗人特色的英雄的气概,投笔仗剑之志是其思想的一个方面。任时光匆匆,尚不能消磨诗人的狂言背后的英雄气节的心志。(3) ,亦儒亦佛的思想挣扎与统一归庄的行为总是充满着不断地变动的系数,其本人曾经在不少的诗歌中说自己是“头陀”,可见归庄曾经一度出家。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归庄出家的原因似乎有无奈的“逃命”之嫌。诗人的“亡命为僧”,并非出自诗人自己的内心所想,是时局所迫。在昆新志中说自己"晚年不能自给,寄食僧舍”,这种忽僧忽儒的出家方式似乎是诗人所特有的出家的方式。只有在明清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时代环境中,才有可能存在,才有可能被我们所了解。虽身在佛门,诗人并不能静心,其好友钱谦益在归轩集中说:“于好佛,归公不好佛;余不好酒,归公好酒。”当然归庄不好佛,是不是归庄就不懂佛呢?相反归庄精通佛文,在其书千佛中;余素墨守儒家之学,亦诵佛学,心之所需。归庄一生,一直以儒者自居。然而佛与儒在归庄这里似乎得到了一种很好的统一。佛家的出世之教与儒家的治世之责是矛盾的,却在遗民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在明末清初的特殊的日子里,固守儒学,只能毫无出路,游神佛门的诗人却仍然志向伟大,不能不说不是时代的悲哀。在矛盾的痛苦中,归庄的内心还是羡慕佛门的生活的,其在与红云道:吾二十余年来,虽貌为头陀,犹难忘世。今则已矣,才既不展,身又不死,如在虎之口;既耻同流俗,又不能常往,如触藩之羊;是禅师如异域外,不胜其自愧也。”国破家亡与功业理想的幻灭,英雄的迟暮,交织在诗人这个老者的内心,没有一点选择的余地。亦佛亦儒的挣扎,具有鲜明的时代的特征,是诗人心灵选择历程的一种曲折的反映。当清军南下的铁蹄,踏破了复国的梦想,作为儒家的士子,他们在自己的狭小的世界里面找不到了自我,于是只能逃亡人生的彼岸的精神的世界。现实的世界令人痛苦和烦恼,甚至都有生命的危险,彼岸的世界里面诗人可以找到自己片刻的安静。当然,这其实就是把宗教当成自己的外衣,一把临时的“保护伞”。所以,与其说诗人是佛家的方外之士,不如说是为了自己人格的健全,是灵魂的最佳的归宿。佛与儒的统一是思想的面临现实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首先在诗人自己的人格上树立起了一座丰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归庄也是自己人生的胜利者,最起码在思想上找到了出路。当然伴随的是心理的压力和精神的痛苦,因为选择就是面对痛苦。二,对亲情和知己友情的渴望 “人终究是一个情感的动物”,世人都渴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和知己的友情,归庄也是如此。他交友广泛,有学者,有僧侣,这些人无不具有突出的个性。然而在明清易代,故国沉葬的社会环境下,亲情和知己的友情消失在满清的铁蹄之下。最终诗人只落的是“风木痛沧,华萼悲深,阶下之兰,亦无遗种”的家破人亡。父亲在丧国失孙中郁郁而终,儿子在出生三个月后夭折,一切美好的未来随国破而消亡。家破国王,谁懂悲伤之人,福孙慈母已成故国亡魂。泪珠与雨滴共飞,血滴花落成色,乃终天之恨。归庄在哭亡儿中描写了这段伤痛。 辛丑之正月,汝忽弃家出,其秋传凶问,不详地与日。我虽未忍信,卜筮辄不吉,三载无消息,定已为异物。哀哉量自取,使我心悲伤!汝昔出门时,会留书一通:遮眼往西去,荒村训蒙童。清明不归来,相询杏无从。乃父负才气,亦复哭途穷,汝独何所侍?孤身西复东。当其始离家,早已判吉凶。欲为招魂鬼,茫茫意何从?汝死虽自取,在我亦抱愧,平生失教训,读书不能遂,饥寒谅难忍,因此有他志、我今年逾艾,膝下无童稚,追怀心内伤,难忍西河泪。诗人的亲族在乙酉年间的相继离世,对诗人是沉重的打击。在其诗歌悲昆仑、述怀六首、哭万年少五首中均有提及。诗人想起昔日自己的乳儿,无力回天的大悲痛,缅怀之情油然而生。孤独与凄苦的内心,让诗人试图找到其心灵的慰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借以从知己那里找到舔舐自己受伤的心灵的解药。顾炎武和归庄二人有深厚的友谊,可见诗人的宁人东来赋此寄: 同乡同学又同心,却少前贤唱和吟。他日贡王今管己,不须文字见交深。 描写了二人不同寻常的友谊和两人在文学上的交流和沟通。他们都是才情、学识、心性形同的卓然之士。以人生的完善为终极的追求目标,几与生命之共存。然而诗人的一颗漂浮的心在还未找到温暖的港湾之前,由于在甲申乙酉之后,诗人经历了天崩地坼,神州下沉的伤痛之后,心力交瘁。在康熙十二年(1673)未竟而卒,终年六十一。知己之情,未满已亡!在归庄逝世的那年,顾炎武悲痛万分,一口气写下了千古友谊的绝唱哭高士四首,诗中处处是此恨绵绵的悲久之痛,充满感伤与遗憾。 弱冠始同游,文章相砥砺。中年共墨衰,出入三江纳。悲深宗社墟,勇画澄清计。不获骋良图,斯人竟云逝。其一 俊杰冠吾奇,危言惊世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生单一壶酒,没无半间屋。唯有孤竹心,遮蔽最伤心。其二 郦生虽狂酒,亦能下齐车。发愤吐忠义,下笔驱风云。评生慕鲁连,一矢解世纷。碧鸡竟丧鸣,悲哉君不闻!其四 这三首诗可以说是顾炎武内心世界的感言,天人同悲的心情,其中对于归庄离去的消息,顾炎武的彷徨和不相信的感情在诗歌中明显的流露出来。正如诗经小雅中的“婴其鸣关,求取女声”的渴求知己的深情一样。然斯人已去,留给历史的只有记忆中的尘土和那亘古不变的“顾庄之情”。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忍受的悲伤和焦虑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碧鸡或竟丧鸣,悲哉君不闻”这两句说出了一种任时光穿梭也不能化解的痛苦悲伤之情。知己友情是诗人的“心灵的鸡汤”,是诗人归庄的生活的一部分。这部分诗歌反映出诗人生活的方式和自我的个性,更体现出诗人旷达和广交天下友人的思想。亲情和友情的遗民诗歌的价值取向,是研究清初遗民诗歌值得注意的现象,当然归庄更是其中的最值得重视的诗人。三、恋花和嗜酒的情结恋花和嗜酒的习性在古代中国的文人中比比皆是,归庄却似乎更胜一筹。从下面的几句话中,我们便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在顾炎武的忆归高士中有云:“归高士,乃嗜酒狂人也。”当然诗人的恋花情结也是随处可见的,在诗人的看花杂咏中,有“看花”之类的诗歌将近170多首。在明末清初的其他诗人诗歌中,是很难见到的一种现象。诗人甚至在其诗歌看花诗自序津津乐道的自我陶醉“凡有花之地无不到,种花之人无不世,养花之天无不出”,诗人的这种性情,固然有自己的原因。诗人在看花杂咏之咏李秋孙于山斋中说出了自己嗜花的真正的原因:“世间只有花如昔,万树千丛树树春。”花自飘零,愁难流。自己的青春和抱负,昔日的豪言与浓情,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也许只有枝头的花朵,可以让诗人嗅到往日的气息,找回生命的曾经活力。此外,酒似乎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为酒可以让人忘掉现实。花的美好的幻境和酒的麻痹的作用,使诗人得到了一种心灵的快感。 花和酒似乎构成了诗人生活的另一个方面,而归庄在看花诗中仍然不忘自己遗民身份的特征,从诗人的“乱离时逐繁华事,贫贱人看富贵花”中可以有所体会。下面我们且看诗人的一首关于酒和花的诗: 众芳当秋荣,缤纷复鲜泽。葱葱入瓷瓶,簇簇映英石。残者辄更换,每日动弄摘。知交时送至,与我娱晨曦。花虽非我有,却得自欢适。灯前当独酌,对之影不只。闲时聊一玩,何惧妨挟策。虽复适兴事,种类有别择。十数杂花中,主之以翠柏。虽无悦目姿,所取在标格。秋风愁杀人,得花愁己释。贤达谅不禁,众人笑花痴。 故国已经成为往事,江山易代已成。诗人内心的悲痛和耻辱与日俱增。然而又能奈何呢?在花和酒的麻醉下,诗人暂时找到一种灵魂的“逃逸”的方式,一种精神的自我的麻痹。孤灯冷暗的寒夜,往者不可追的失落。此时此刻,把酒狂欢、与花独舞,也许能给诗人带来稍微的慰藉,花和酒构成了诗人内心的精神保护膜。看似排遣与放荡的行为,实则有一个不安的灵魂,一种难以言说的苦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花的凋零,何尝不是诗人内心故国梦的破碎?诗人的花酒亦我,我亦花酒的表达的方式,将自己的生命层次中更高的一种心态展示出来,是对生命的终极的价值的追求和儒家思想的自我保持。著名的评论家黄裳在金陵五记后记中说:种种的不如意是无法避免的,于是就有了今昔之感。不过当我们读的时候,必须先打一个大大地折扣在这里,才能透过障眼法,获得真正的理解。诗人追求的人生哲学,注重内心的自我解脱,从而达到一种心理的平衡。常常以孤独的个体来面对现实,产生了一种幻灭的思想,这同时也能够说明为什么佛教思想在归庄的思想中有一种独特的地位。这不仅仅是诗人个体这样的思想的困惑,可以说这也是明末清初遗民诗人生活的一个缩影。结语 明末清初的近一个世纪中,社会、政权的天崩明末地裂的变化。在这样一个时代转型的特殊的时期,归庄的诗歌中的文学思想,对于承接时代转型有很大的作用。加上时代本身的背景以及诗人自身的努力,诗人的文学思想在明末清初的文坛上有标新立异之感,给以理学思想控制的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时代之风。诗人的文学思想,逐渐的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的思想。其作品有:所著恒轩诗集12卷、文集悬弓集30卷、恒轩文集12卷,皆亡佚。后人辑有玄恭文钞、归玄恭文续钞、归玄恭遗著等。诗人追求一种情感的直接的表达,吴伟业评其落花诗十二章说:“流丽深雅,得寄托之旨,备体物之致。”宋琬评:“以磊落崎趣之才,为婀娜旖旎之词,兴会所至,犹带英雄本色。”任何一种文学的思想流行,必然有着深厚的理论的基础。归庄的诗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特色,其实也是其人生经历的一种折射。诗人的文学的思想,我们从历代遗民录序的开头来看遗民诗人独有的“发愤著书”: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 太史公言: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作。韩昌黎言:愁思之声要妙,穷苦之言已好。欧阳公曾亦说:“诗穷而后工。”故自古诗人之作传者,率多逐臣骚客,不遇于世之士。吾以为一身之遭逢,其小者也,盖亦是国家之运焉。诗家前称七子,后称杜嶙。后世无其伦比。使七子不当建安之多难,杜陵不遭天宝以后之乱,盗贼群起,兵雄割据,民生涂炭,既有感慨于中,未必能寄托深远,感动人心,使读者流连不已如此也。然则士虽才,必小不幸而深处厄运,大不幸而为乱之世,然后其诗乃工也。吾知其所谓积愤离忧者,盖小不幸与大不幸兼之的也。“不幸”论可以说是诗人诗歌理论中最经典的理论,是归庄对自身人生经历在诗歌上的一种理论的升华。这种观念的形成是时代的烙印,也是心灵的历史。王英志先生在归庄评论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在明清易代之际,在尴尬的社会的语境下,遗民诗人的失语的现实,诗化了传统的负疚的诗学的理论的内涵,由士大夫的抒发性灵的闲适,转化为一个特定的群体的忧患的意识。” 可以说这段话精辟的指出了归庄的思想在明末清初文学上的重要作用。归庄在文学上的真正的意义在于,开创了晚明以来从没有过的境界。明末偏重理学和性灵的社会的诗学的风气,被归庄等一批遗民诗人扭转了。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评价“然明末遗民,他们虽社会百态,愤恨末世,而他们坚贞之气节,笃实之学风,已成诗歌风气之转变。”因为时代的风云的变化,给这些遗民诗人的心灵沉重的打击,他们的思想的情感几乎是在突然之间完成了突转,也许除了改朝换代的出现这种情况外,别的似乎很少见。沉重的历史的重担,是诗人的诗歌显得愈发的的朴实和厚重。反映在文学的创作上,坎坷的现实开始时诗人更加的冷静。他们的创作开始走进了更加广阔的社会和现实中,由以前的无病呻吟的陈词滥调走向注重现实的沉重和苦闷,与其说是一种人生的体验的感触,不如说是文风转变的开始。清代的文学相对于明代的文学,最终还是走向了一种更加真实朴实的文风。这与归庄等人的痛定思痛的反思,甚至认为晚明的文学是时代的毒瘤有着直接的关系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文风的追求也是遗民诗人独特的审美取向的结果。但是归庄等一批遗民诗人似乎过分的夸大了自己失落的故国,文学的批判的精神太过的强烈。而在归庄的文学作品中仍然有明代文学的一些优秀的品质。如对文学现实的批判,对世俗人生的描写等等,这些都是晚明文学的进步的精神,是应该被继承的。总之,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时代与风云的变化和家愁国恨的无奈,再加上诗人独有特殊身份和心态,共同的造就了"归庄式"的文学思想。诗人无愧于明末遗民诗人中的杰出的代表,其作品在注重现实的同时,仍然秉承了这些遗民精神,并且将两者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参考文献:1 归庄.归庄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2 王国维.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3 赵元.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 周伟民.明清诗歌史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5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7 顾炎武.顾亭诗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8 罗宗强.明代士人心态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9 刘红娟.归庄郊游考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0黄裳.关于余淡心金陵五记后记J.读书,1982.11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7.12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2.13归有光.震川先生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4朱则杰.清诗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15徐世昌.清诗汇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注意事项

    本文(论归庄的诗歌的思想底蕴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