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庐山旅游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以东林寺佛教文化为例.doc

    • 资源ID:3925842       资源大小:4.17M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毕业设计(论文)庐山旅游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以东林寺佛教文化为例.doc

    JIU JIANG UNIVERSITY毕 业 设 计题 目 庐山旅游文化的研究与实践 以东林寺佛教文化为例 英文题目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Lushan Tourism CultureTaking Donglin Temple Buddhist Culture as an Example 院 系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业 教育技术学 姓 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二一四年六月摘 要庐山的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山水文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等等,有史以来一直备受研究,研究过后但没有一部系统的影视作品来介绍和宣传佛教文化。佛教作为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修行、慈善、环保等功能在东林寺得到很大的传承和发展,这对社会是有益的。东林寺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佛教文化也得到更大程度的弘扬,寺院建筑文化、佛教思想、弘法善行活动、艺术文化和素食文化是佛教文化的具体体现。研究东林寺的佛教文化,一方面,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巨大功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庐山和东林寺旅游文化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研究后拍摄制作的影视作品对宣传东林寺佛教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关键词:庐山,旅游文化,东林寺,佛教文化AbstractLushan's tourism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mainly landscapes and cultural, arts and culture, religious culture, educational culture, etc., ever been much research, after a systematic study but no video works to introduce and promote Buddhist culture.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uddhist religion, its educational function, practice, char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get great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in Donglin Templ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society. Donglin Temple increasing scal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culture has also been a greater degree of carry forward, temple architecture culture, Buddhist thought, preaching good deeds activities, arts and culture and vegetarian culture is embodied Buddhist culture.Donglin Temple of Buddhist culture studies, on the one hand, show a great function of Buddhist cul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improve the visibility and Donglin Temple in Lushan tourism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earch of film production and television work publicity Donglin Temple Buddhist culture plays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Keywords: Lushan, Tourism Culture, Donglin Temple, Buddhist Culture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绪论1.1简介(1)1.2研究意义(2)1.3研究现状(2)1.4庐山旅游文化(4)1.5东林寺(5)2 东林寺佛教文化文字稿本的设计2.1作品形式的选择(9)2.2东林寺佛教文化剧本的设计(10)2.3东林寺佛教文化分镜头稿本(11)3 影视作品拍摄流程3.1素材的获取(22)3.2拍摄(24)3.3器材和软件的说明(25)4 影视作品的实践4.1拍摄回顾(27)4.2后期编辑(28)4.3合成输出(35)5 总结(37)致 谢(38)参考文献(39)1 绪论1.1简介1.1.1庐山庐山,相信很多人都去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九江县之东,星子县之西,又名匡庐,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是国家AAAAA级景区,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是著名的避暑胜地之一。由于对庐山比较了解与热爱,这就是选择庐山的旅游文化中东林寺佛教文化作为研究与实践的原因之一。1.1.2佛教佛教来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但是,传播到中国的详细切实时间和年月现在仍然很难考定。佛教创始人为公元前6世纪的释迦牟尼(佛),别名还叫乔达摩·悉达多、佛陀、佛祖。释迦牟尼佛他本也是凡人,生于王室,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一切,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终于成佛。佛教跟迷信是对立的,它重视科学理性、反对迷信、看重因果报应,包含丰富的伦理道德、辩证思维内容和哲学思想,一向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究竟什么是佛,季羡林说:“不知道”的反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觉”,就是“佛”。简而言之,佛是觉悟的人,觉悟了生命实情,觉悟了天地大自然、人生真理。所谓实情,它是生命的因果报应与轮回,缘起性空,苦集灭道的实情。(苦集灭道:佛教语,亦名四谛。苦为生老病死,集为集合骨肉财货,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整体解脱达成涅槃境界的正轨。)1.1.3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旅游媒介发生的文化交流,而传播、创造的各种文化。官方的说,旅游文化是旅游客体对旅游主体通过一定的旅游介体产生影响,从而在各种旅游活动中所体现、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念及其外在表现、产生的各种过程关系的总和。1.2研究意义庐山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可谓是家喻户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客前往庐山,感受到了庐山秀丽神奇的自然风光。对庐山的旅游文化进行研究,以东林寺佛教文化为例,不仅是为了让人们对庐山有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如庐山的山水文化、宗教文化。以东林寺佛教文化为例进行研究,制作相关的影视作品,该作品还能够展现庐山东林寺作为南方佛教中心这一发展盛况,它涉及人们心灵品质的提升、道德与伦理的教育、因果报应等,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佛教文化的发展利于修身齐家治国,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贡献极大,有很深的意义。另外还可以提升庐山文化品位和整体文化形象,从而增强庐山旅游地对外界的吸引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九江旅游业的发展。1.3研究现状1.3.1旅游文化关于旅游文化概念的研究层出不穷,最先提出“旅游文化”的是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系肯特·格波特,他俩于1977年合著的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就出现了“旅游文化”1。当时的旅游文化是这么解释的,它是游览地吸引和招待旅客时,游览团队、旅游地人民、旅游设备媒介和游客之间彼此影响而发生关系与现象的总和。国内的最早探讨旅游文化的是1984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但概念多是从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进行展开的。随后的研究,海内学者们从分歧角度对旅游文化进行了新的界定,钻研加倍深切,规模也越发普遍。有姚家齐研究的,旅游文化是指作为群体的人在游览范畴的举动形式,和为这类举动所产生并又为这类举动形式所凭籍的物质财富所包涵的精力及精力产物本身的总和2。还有李学江觉得旅游文化便是游览者观光、游乐引发的一系列文化征象3,是游览者分开居住地观光、游乐过程当中发生的一系列物资、轨制、精力、行动文化功效的总称4。还有王明强、曹菊枝对旅游文化的定义,“旅游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观赏和游览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作用和体现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5。由于比较赞同和接受王明强这类的定义,它将旅游文化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三个部分,其中旅游主体文化是与旅游者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相关的文化,包括旅游者所在地的文化形态、旅游者的思想信仰、文化素质、心理、性格、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等等;旅游客体文化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和价值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及其外在表现,是与旅游资源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它包括旅游地的文化传统、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文学艺术、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等;旅游介体文化则是指各类游览介体在持久的游览实践举动行为中构成和不断完善的代价取向、行业气氛、行业情况、行业范例等方面的总和,是游览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囊括游览地的自律文化、企业文化、餐饮文化、商品文化等等6。当前的学术界还没有对旅游文化有一个确切统一的定义,但是对于旅游文化的概念已有一些共识:首先,旅游文化与人们的旅游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其次,它是多种文化之间的交换;第三,它还使游览目的地具备魅力和影响力。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理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对旅游文化的概念可加以如下描述:旅游文化是旅游客体对旅游主体通过一定的旅游介体产生影响,从而在各种旅游活动中所体现、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念及其外在表现、产生的各种过程关系的总和。1.3.2庐山旅游文化通过前面对旅游文化的概念进行分析,可以把旅游文化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三个部分,这三部分文化里面旅游客体文化是旅游文化的基础,它是吸引游客即旅游主体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介体存在的前提和依托,所以,在研究旅游文化时主要是围绕旅游客体文化进行。后面文段中出现的旅游文化均指旅游客体的文化。正是因为庐山的旅游文化价值特别可观,值得研究,促进了后人对庐山旅游文化的钻研,研究成果也越加独到。庐山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有陈昭玖、陈德仄、周波认为庐山旅游业的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综合艺术、宗教文化、建筑文化、教育文化、儒家文化、政治文化、温泉文化和科技文化等方面。对李文明的研究比较欣赏,而对旅游客体文化也进行相关分析,并把庐山旅游文化划分为山水文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儒家文化、建筑文化、地质文化、温泉文化、政治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民俗文化、制度文化、法律文化、饮食文化等,这些文化在一定层次上反映了庐山这个旅游地整体面貌的旅游文化特色,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7。由于有一定的佛教信仰,通过查找阅读了大量文献,发现研究佛教的是有不少,文献也挺多,但是专门研究庐山东林寺佛教文化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有卓拉对东林寺佛教音乐的研究,文献名为净土梵音庐山东林寺佛教音乐考察与研究8。还有冯长明的庐山佛教旅游开发研究和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东林寺佛教旅游开发研究9,罗龙炎的涵养民性 化育和谐庐山宗教文化对九江文化的影响等10。关于庐山的影视作品有1980年的庐山恋,它是一部集开放、旅游、爱情、风景于一体的优秀影片;1992年的大型系列片庐山;2010年的庐山恋2010;还有2012年的恋恋庐山。这些作品主要展示和介绍了庐山的大好风光,但体现佛教文化的片段镜头很少很少,几乎没有。由此可见,对东林寺佛教文化进行研究和实践还是有意义的。现如今缺乏一部完整系统的作品的展现东林寺这个佛教圣地的佛教文化,这就是研究的题目来源。本论文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专业知识去拍摄和制作简短的影视作品展现东林寺佛教文化。1.4庐山旅游文化前面的研究现状里已经对旅游文化的概念和组成进行了概述,在这里,就不重复介绍了。在本小节主要介绍庐山的山水文化、教育文化、宗教文化。本文庐山旅游文化的研究是以东林寺的佛教文化为例,东林寺佛教文化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对象。1.4.1山水文化庐山风景秀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山水文化包含芦林湖、如琴湖、天桥、仙人洞、大小天池、锦绣谷、花径、植物园、含鄱口、三宝树、三叠泉等。1.4.2教育文化庐山的教育文化对中国的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其教育文化主要与庐山东南方向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濂溪书院(周敦颐建)和山上李一平创办的“交庐精舍学堂”和分校“存古学堂”以及外国人创办的孤儿院和美国学校等有关,但对中国教育史影响最大的就只有白鹿洞书院。1.4.3宗教文化纵览庐山的宗教发展,发现庐山的宗教种类较多,外国宗教如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的移植带来了中外文化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的交换与融合。庐山宗教文化影响比较大的是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11,但只有佛教的影响力直至如今依旧辉煌浩大。下面开始阐述东林寺佛教文化。1.5东林寺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北麓,建成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由江州刺史桓伊资助,是由著名佛教高僧慧远亲创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到现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屡废屡兴。因为它坐落于原西林寺的东边,所以得名为东林寺。慧远大师派遣弟子西行取经求法,带回“净土”,不久东林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发祥地,南方佛教中心,享有崇高的地位,隋朝以后成为全国八大道场之一。1.5.1慧远大师东林寺的开山祖师慧远大师(公元334-416),山西雁门楼烦(今在山西宁武附近)人。生于仕宦家庭,13岁随舅游学于河南许昌、洛阳等地,他饱读圣贤,聪慧过人,出家后邀请中外高僧齐聚庐山,将多部佛经译成汉文。但在当时对于大部分中国群众来说,佛教仍然是个十分难懂的异地信仰和宗教。于是,在传播佛经的过程中,慧远大师做到前人所没有的大胆创新,将当时祖国大陆最为流行的儒学、道学、玄学三门学问同外来佛家信仰、古印度文化等糅合在一起,贴切通俗,自然渗透,悄然融合。经过他重新解释后的佛法、佛学才开始被大家理解和被各个阶级层次所接纳与肯定,这也就是现在书籍和社会各界所说的“佛教中国化”与“佛教社会化”12。慧远大师隐居东林寺的36年从事佛教事业,是他一生中最重要、最辉煌的时期,他致力于佛教经典的研究,弘法传道,将佛教的业报轮回思想结合中国本土文化重新做出新的定义,他告诉大家,因为精神永远不会消失,所以会有因果报应。他还告诉大家,诚心向佛的人死后,投胎后可转生西方“净土”,进入西方的极乐世界13。这就是今天“净土宗”的缘起。为了更好地传播佛法、佛学,慧远大师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问僧和居士一百多人结成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同修净土之业,因此,他被后人尊为佛门净土宗的始祖,净土宗又被世人称为“莲宗”14。就这样,来自印度的佛教,在慧远大师的创新打造下,充满了中国文化的元素,这为佛教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砥柱。1.5.2东林寺的发展慧远大师之后,其众多弟子传承大师的智慧,感化众生,弘扬佛法,扩建的规模越来越大,以满足信众的需要。直至今日东林寺院阁越加齐备,金碧辉煌,每逢佛教圣日,香客络绎不绝,香火不断。今天的东林寺,内部有钟楼、鼓楼、念佛堂、罗汉堂、五观堂、天王殿、图书馆、译经台、文佛塔、藏经阁、远公堂、莲社、大雄宝殿等多个建筑。在各大法师的带领和各界人士的募捐下,东林大佛已经建造于庐山南部的星子县,目前东林大佛基本竣工。东林大佛是一个集教育、修行、信仰、弘法、慈善、安养、佛教交流为一体的多功能净土文化苑,为五湖四海的弟子的修行、礼佛、安养提供更多的方便,净土苑的东林大佛将会成为庐山旅游地的传播佛教文化的重要地点15。1.5.3东林寺佛教文化的组成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查了解,对东林寺的佛教文化仅限于个人的主观理解,更深程度的研究有待发展。下面是本论文的主观观点,总结出东林寺的佛教文化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寺内构成。寺内有大雄宝殿、念佛堂、地藏殿、护法团、募捐部、五观堂(即斋堂)、发行部、文佛塔、译经台等。院内还有很多植物,比如六朝松、竹子,加上出木池,聪明泉等构成了清静典型的丛林生活,是园林文化的一个体现。还有创建中的东林寺净土苑东林大佛也是东林寺的一部分。其次是信仰和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可分内在信仰和外在信仰。内在信仰就是因果报应理论。有因,必有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伦理学角度看,善因产善果,“自作自受”是佛教徒内在信仰的核心。外在信仰包含佛、菩萨、罗汉及其四大天王,佛塔、佛牙、佛舍利,净土信仰,西方佛国信仰,念“南无阿弥陀佛”。拜佛、拜父母、拜师在生活中都是很常见的文化和习俗,它自然而贴切地溶入到了大家的观念和行为中。细细体察不难发现,原来这一礼仪本身就是一种对人心灵品质提升的内在教育。伦理和道德属于哲学的范畴,佛教是伦理道德的宗教,很重视伦理道德,全面研究很复杂,但它有三条基本原则:弃恶从善;慈悲平等;自觉觉他。它还有五条基本规范: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教是一个教育众生的宗教,它净化人生,指导人心向善、回归正途,由于因果报应,所以做人要有德、有孝、有善,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生态环保,要有慈悲精神,关爱救护众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6。然后是机构组织和善行实修。佛教都会有它本身的教团组织,东林寺的机构组织有东林莲社、净宗学会、护生会、慈善基金会、东林印经处、视听中心、莲光艺术团、东林大佛等。善行实修活动有闭关念佛、三皈五戒、昼夜经行、佛七、发心出家、弘法培训、慈善、放生、净宗文化夏令营、法师网上答疑等。再次是艺术文化。文学方面有历史典故:虎溪三笑,白莲社图记,历代文人如李白、白居易、柳公权、陆游、王阳明等均曾在此题诗。还有佛教音乐、绘画、雕像、文字等。最后是素食文化。素食是资源环保的行动。以肉类为主的饮食习惯,对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冲击。要种出一磅的小麦需要约二十五加仑的水,但要养出一磅的肉品却需要二千五百加仑的水,足足是小麦的一百倍。这样可见容易使得水源快速枯竭。而且,畜养动物所需的土地面积是栽植蔬菜、水果和谷类的二十倍。很多科学实例也显示,素食者比荤食者癌症发病率低百分二十至四十。素食既兼顾了身体的健康,又能够爱护地球,相信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素食文化。2 东林寺佛教文化文字稿本的设计一般的影视作品制作过程非常复杂,视频的制作包括前期对象的研究与调查了解,对象主题内涵的定位,整体策划和设计拍摄阶段,最后是具体的制作。影视作品的制作步骤是:(1)确定作品的形式、整体风格和节奏等。(2)确定作品的内容,设计分镜头稿本。(3)实际拍摄。(4)用一定的软件制作,包含配音、进行音乐筛选并添加,效果要与视频中所讲的情境融合,最终合成输出、播放。上一章已经对东林寺佛教文化的内涵组成进行了分析,下面是对作品形式的选择和影视作品文字稿本的设计。2.1作品形式的选择选题以东林寺佛教文化为例进行研究,制作相关的影视作品,该作品能够展现庐山东林寺作为南方佛教中心这一发展盛况,它涉及人们心灵品质的提升、道德与伦理的教育、因果报应等,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体现出佛教文化的发展利于修身齐家治国,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贡献极大,有很深的意义。在本次影视作品制作之前,首先思考的是以什么形式展示东林寺佛教文化的作品,是宣传片还是纪录片或者是专题片。先对它们做以下说明:宣传片是用制作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对对象内部的方方面面有所侧重点、有组织、有序地进行规划、拍录、剪辑、配乐、合成输出制作成片,动机是为了生动地展现研究对象的特色文化、突出对象的现状、前景与地位,从而给对象树立良好形象。宣传片的目的性很强,对观众有较大的影响力17。纪录片也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它注重展现生活的完整过程,以实际存在的人和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它们进行美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18。专题片是以一个焦点进行展开论述的片子,采取现在式或过去式的记录,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完整的、深入的报道,允许作者直白阐述主张的纪实性影片。专题片也要求记录真实,但可以适当的摆拍和情景再现。认真对比这三个视频类型的定义和特点,最后决定采取宣传片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宣传目的极强,更能重点介绍东林寺及其佛教文化的组成,展示东林寺佛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可持续和谐发展,达到宣传佛教文化魅力的作用,也加深了观众对佛教的认识并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符合主题要求。2.2东林寺佛教文化剧本的设计东林寺建成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屡废屡兴,是由著名佛教高僧慧远亲创。因位于原西林寺之东,故命名东林寺。慧远大师派遣弟子西行取经求法、带回“净土”,不久东林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发祥地,南方佛教中心,隋以后成为全国八大道场之一。当下东林寺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佛教文化也得到更大范围的弘扬,东林寺的佛教文化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寺内构成。寺内有大雄宝殿、念佛堂、地藏殿、护法团、募捐部、五观堂(即斋堂)、发行部、文佛塔、译经台等。院内还有很多植物,比如六朝松、竹子,加上出木池,聪明泉等构成了清静典型的丛林生活,是园林文化的一个体现。还有创建中的东林寺净土苑东林大佛也是东林寺的一部分。其次是信仰和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可分内在信仰和外在信仰。内在信仰就是因果报应理论。有因,必有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伦理学角度看,善因产善果,“自作自受”是佛教徒内在信仰的核心。外在信仰包含佛、菩萨、罗汉及其四大天王,佛塔、佛牙、佛舍利,净土信仰,西方佛国信仰,念“南无阿弥陀佛”。拜佛、拜父母、拜师在生活中都是很常见的文化和习俗,它自然而贴切地溶入到了我们的观念和行为中。细细体察不难发现,原来这一礼仪本身就是一种对人心灵品质提升的自我教育。伦理和道德属于哲学的范畴,佛教是伦理道德的宗教,很重视伦理道德,全面研究很复杂,但它有三条基本原则:弃恶从善;慈悲平等;自觉觉他。它还有五条基本规范: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教是一个教育众生的宗教,它净化人生,指导人心向善、回归正途,由于因果报应,所以我们要有德、有孝、有善,与自然和谐共处,要有慈悲精神,关爱救护众生。然后是机构组织和善行实修。佛教都会有它的教团组织,东林寺的机构组织有东林莲社、净宗学会、护生会、慈善基金会、东林印经处、视听中心、莲光艺术团、东林大佛等。善行实修活动有闭关念佛、三皈五戒、昼夜经行、佛七、发心出家、弘法培训、慈善、放生、净宗文化夏令营、法师网上答疑等。再次是艺术文化。文学方面有历史典故:虎溪三笑,白莲社图记,历代文人如李白、白居易、柳公权等均曾在此题诗。还有音乐、绘画、雕像、文字等。最后是素食文化。素食是资源环保的行动。以肉类为主的饮食习惯,对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冲击。要种出一磅的小麦需要约二十五加仑的水,但要养出一磅的肉品却需要二千五百加仑的水,足足是小麦的一百倍。这样可见容易使得水源快速枯竭。而且,畜养动物所需的土地面积是栽植蔬菜、水果和谷类的二十倍。讽刺的是,为了让人吃一磅的动物蛋白质,必须给动物吃二十一磅的植物蛋白质,值得吗。很多科学实例也显示,素食者比荤食者癌症发病率低百分二十至四十。素食者既兼顾了身体的健康,还能够爱护地球,何乐而不为。现在的东林寺还不能完全满足信众的需要,所以仍在扩建当中。佛教经典建筑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将为信众修行参拜提供更多便利,尤其是净土苑东林大佛。东林寺以其弘法、修持、教育、慈善的多种功能,劝导人们修行为善,为佛教事业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祝愿佛教文化永远熠熠生辉。2.3东林寺佛教文化分镜头稿本东林寺佛教文化表现形式为佛教宣传片,画面大小设置为720×576(标清),视频时长控制在57分钟。分镜头稿本如表2-1所示。表2-1 东林寺佛教文化分镜头稿本镜号景别技巧时间画面解说词音乐备注1远景和中景推、摇5s东林寺外景由远及近简介东林寺,体现东林寺的环境优势,避世而清净三宝歌有配音2近景摇5s东林寺大门简介东林寺三宝歌有配音3中景和特写摇、移、推15s东林寺大门进来可看见的大树、荷花、桥、喷泉和游客们简介东林寺名字由来,慧远大师与佛教文化的渊源三宝歌有配音4中景推5s大雄宝殿右侧看左侧的太阳日晕有一种佛教道场的气味三宝歌有配音5中景固定1s佛教徒拜佛体现东林寺是一个佛教聚集参拜、修行的地方三宝歌有配音6远景中景特写推、移、固定7s东林寺扩建、修建体现东林寺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佛教文化也得到更大范围的弘扬三宝歌有配音,有字幕辅助说明佛教文化的组成,首先是寺内构成7中景推2s大雄宝殿表现东林寺的寺内构成三宝歌有配音8近景固定1s念佛堂表现东林寺的寺内构成三宝歌有配音9中景固定1s地藏殿表现东林寺的寺内构成三宝歌有配音10中景固定1s护法团表现东林寺的寺内构成三宝歌有配音11中景固定1s募捐部表现东林寺的寺内构成三宝歌有配音12近景固定1s五观堂表现东林寺的寺内构成三宝歌有配音13近景固定1s发行部表现东林寺的寺内构成三宝歌有配音14近景固定1s文佛塔表现东林寺的寺内构成三宝歌有配音15近景推2s译经台表现东林寺的寺内构成三宝歌有配音16中景移12s茶林、六朝松、出木池、聪明泉等丛林环境表现东林寺的寺内构成三宝歌有配音17中景和近景移、推6s东林大佛表现东林寺的寺内构成三宝歌有配音18近景摇、移、推8s在念佛堂,法师带领佛教徒修行参拜、上香、敲木鱼表现东林寺佛教文化的信仰和哲学思想,教育人心向善三宝歌字幕说明信仰和哲学思想,有配音19近景摇、拉、固定8s在念佛堂,法师和佛教徒虔诚的双手合十面对佛像念佛的场面,荷花莲灯静静燃起表现东林寺佛教文化的信仰和哲学思想,教育人心向善,要有伦理道德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20中景和近景摇、拉6s在念佛堂,法师们发证给佛教徒表现东林寺佛教文化的信仰和哲学思想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21近景移、固定12s在念佛堂,佛教徒虔诚的受戒佛七,循环走动地念佛表现东林寺佛教文化的信仰和哲学思想,具有教育性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22近景和特写固定和推5s在念佛堂,佛教徒做笔记、脸上露出干净自然的微笑表现东林寺佛教文化的信仰和哲学思想,具有教育性,体现了真善美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23近景摇5s晚上,在大雄宝殿前面法师们手捧着莲花灯祈祷表现东林寺佛教文化的信仰和哲学思想,具有教育性,体现了真善美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24中景移动和固定25s晚上,在大雄宝殿前面法师们、佛教徒和信众手捧着莲花灯祈祷、互相传递花灯摆心形、佛字等各种形状,并双手合十走动祈祷、念佛,蜡烛表现东林寺佛教文化的信仰和哲学思想,具有教育性,体现了真善美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25近景推4s水中的荷花表现东林寺佛教文化的信仰和哲学思想,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美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26近景固定2s信众放生表现东林寺佛教文化的信仰和哲学思想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27近景推2s东林莲社这是东林寺机构组织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字幕说明机构组织和善行实修,先是机构组织,有配音28近景固定2s净宗学会这是东林寺机构组织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29近景固定2s护生会这是东林寺机构组织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30近景固定2s慈善基金会这是东林寺机构组织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31近景固定2s东林印经处这是东林寺机构组织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32近景固定2s视听中心这是东林寺机构组织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33近景固定2s莲光艺术团这是东林寺机构组织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34近景固定2s东林大佛这是东林寺机构组织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35近景固定2s佛教徒闭关念佛这是东林寺善行实修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字幕说明善行实修部分,有配音36近景固定2s法师和佛教徒跪拜,进行三皈五戒仪式这是东林寺善行实修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37近景固定2s法师和佛教徒在念佛堂跪拜,进行昼夜经行仪式这是东林寺善行实修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38近景固定2s法师和佛教徒在念佛堂跪拜跪拜,进行佛七仪式这是东林寺善行实修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39近景固定2s发心出家仪式这是东林寺善行实修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40近景固定2s外地进行的弘法培训活动这是东林寺善行实修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41近景固定3s小和尚和法师们爱心捐助,做慈善这是东林寺善行实修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42近景固定1.5s信众和佛教徒户外进行放生这是东林寺善行实修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43近景固定2s晚上,净宗文化夏令营得成员们围着花灯就地而坐这是东林寺善行实修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44近景固定2s大安法师在网上的在线答疑入口这是东林寺善行实修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45近景固定1.5s虎溪三笑图这是东林寺艺术文化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字幕说明艺术文化部分,有配音46近景固定1.5s白莲社图这是东林寺艺术文化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47近景固定1.5s李白画像这是东林寺艺术文化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48近景固定1.5s白居易画像这是东林寺艺术文化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49近景固定1.5s柳公权画像这是东林寺艺术文化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50近景固定1.5s佛教音乐这是东林寺艺术文化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51近景固定1.5s佛教绘画这是东林寺艺术文化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52近景固定1.5s佛教雕像这是东林寺艺术文化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53近景固定1.5s佛教文字这是东林寺艺术文化的一部分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54近景固定8s东林寺的义工炒素菜体现了东林寺素食文化,义工的奉献精神阿弥陀佛在心间字幕说明佛教文化部分,有配音55近景摇5s东林寺的义工蒸馒头体现了东林寺素食文化,义工的奉献精神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56近景摇、移、推3s东林寺的义工凌晨端菜到斋堂体现了东林寺素食文化,义工的奉献精神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57近景移5s东林寺的义工分发摆放瓷碗体现了东林寺素食文化,义工的奉献精神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58近景摇、移5s东林寺的义工分发摆放筷子体现了东林寺素食文化,义工的奉献精神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59近景固定和移25s素食的菜系体现了佛教的素食文化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60近景固定3s信众排队等待法师的签名书写皈依证件体现了东林寺佛教文化的发展壮大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61近景固定3s修建工作场地体现了东林寺佛教文化的发展壮大,还不能满足信众的需要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62近景固定2s发行的书籍、光碟体现了东林寺佛教文化的发展壮大,还不能满足信众的需要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63近景固定2s五观堂前面、念佛堂体现了东林寺佛教文化的发展壮大,还不能满足信众的需要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64近景固定1.5s图书馆体现了东林寺佛教文化的发展壮大,还不能满足信众的需要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65近景固定3s东林大佛体现了东林寺佛教文化的发展壮大,还不能满足信众的需要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66近景固定6s密集的新鲜荷花上面有蜜蜂在飞可以展开佛教文化对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联想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67近景推4s东林大佛脚下是“回来吧,孩子”这五字,很多信众和佛教徒都跪下参拜突出佛教文化的影响力,可以想象东林寺佛教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68近景固定4.5s东林大佛下面,很多信众和佛教徒多次跪下参拜可以想象东林寺佛教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阿弥陀佛在心间有配音,分镜头稿本设计出来之后,便开始收集和获取素材,准备实地拍摄等各项工作,下一章即将阐述影视作品的拍摄流程。3 影视作品拍摄流程第二章节已经进行了东林寺佛教文化文字稿本的设计,下面准备实际的拍摄工作,再用一定的软件进行制作。3.1素材的获取(1)网络获取素材根据写好的文字稿本,要用到的素材。首先是通过百度或专门的网站获取了关于东林寺相关信息,如“庐山东林寺”网站http:/www.donglin.org/,在东林寺网站上面有很多相关信息,例如祖庭动态、法务安排、印经处、东林莲社、护生慈善、素食、净土杂志、净宗学会、护法团、佛艺研究所、莲光艺术团、莲社外地闭关、净土夏令营、闭关念佛、精进佛七、弘法培训班、净土研习班、视音频下载等多个板块19。该网站对研究东林寺佛教文化以及想要获取的素材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里面有东林寺的一些图片和视频,在后期影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设计(论文)庐山旅游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以东林寺佛教文化为例.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