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化学发光法对药物及农药残留量检测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1.doc

    • 资源ID:3924494       资源大小:3.12M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化学发光法对药物及农药残留量检测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1.doc

    西 北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题目:化学发光法对药物及农药残留量检测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Thesis for master degree化学发光法对药物及农药残留量检测的应用研究Study on Analysis of Pharmaceutical and Pesticide Residue using Chemiluminescence学位申请人: 导 师: Candidate : Xiao NaSupervisor : Chen Chao Cui Yali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9 2007.05College of Life Science, 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 May2007 化学发光法对药物及农药残留量检测的应用研究中文摘要化学发光是根据化学反应产生的辐射光的强度来确定反应中相应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设备简单、分析速度快、线性范围宽等特点。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技术,化学发光法已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本论文在系统评述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研究历史及常见化学发光体系在药物分析和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基于鲁米诺-高碘酸钾体系、鲁米诺-高锰酸钾体系、碱性鲁米诺三种化学发光体系,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对两种药物及农药残留分析测定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在碱性溶液中,鲁米诺与高碘酸钾反应能够产生微弱的化学发光,盐酸肾上腺素对该发光反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基于此,建立了测定盐酸肾上腺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8 3.0×10-6 g/mL,检出限为1.5×10-9 g/mL,对浓度为5×10-7 g/mL的盐酸肾上腺素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该法可用于针剂中盐酸肾上腺素的定量测定。2. 基于重酒石酸间羟胺对鲁米诺-高锰酸钾在碱性介质中反应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测定重酒石酸间羟胺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0×10-8 1.0×10-5 g/mL,检出限为3.7×10-9 g/mL,对浓度为1×10-7g/mL的重酒石酸间羟胺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该法可用于针剂中重酒石酸间羟胺的测定。结合鲁米诺-高锰酸钾体系的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反应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3. 基于过硫酸钾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将有机磷降解为无机磷,而无机磷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和钒酸盐、钼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氧化性的磷钼钒杂多酸,其可直接氧化鲁米诺产生强而稳定的化学发光信号的原理,利用便携式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仪和紫外光降解装置,建立了一种检测蔬菜中残留有机磷农药的方法。该方法对磷的线性范围为1.0×10-9 3.0×10-6 g/mL,检出限为1.0×10-10 g/mL,对浓度为2.0×10-7 g/mL的磷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当青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添加浓度为1.00 mg/kg和2.00 mg/kg时,方法回收率在89.5%114%之间。此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实现了检测仪器的自动化和微型化,为市售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现场检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盐酸肾上腺素;重酒石酸间羟胺;有机磷农药Study on Analysis of Pharmaceutical and Pesticide Residue using ChemiluminescenceAbstract Chemiluminescence (CL) analysis, based on the emission during some chemical reactions, is a techniqu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nalyte. Due to its high sensitivity, wide linear range and easy implementation, chemiluminescence analysi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food safety,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life science etc. In this thesis three different CL systems, luminol-KIO4 CL system, luminol-KMnO4 CL system, alkaline luminol CL system, were introduced to detect some pharmaceuticals and the residue of pesticides using a flow injection chemiluminescence (FI-CL) method. The main content is as following:1. A simple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hydrochloride adrenaline with flow injection chemiluminescence (FI-CL) technique was proposed, which was based on hydrochloride adrenaline enhancing the chemiluminescence from potassium periodate and luminol in alkaline medimum. The linear range of 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1.0×10-83.0×10-6 g/mL ,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1.5×10-9 g/mL.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1.3 % (n=11, c=5×10-7g/mL,). 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hydrochloride adrenaline in pharmaceutical samples.2. It was found that the chemiluminescence arising from the reaction of luminol with potassium permanganate in alkaline solution could be strongly enhanced by metaraminol bitartrate. Based on these observations, a new flow injection chemiluminescence (FI-CL)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etaraminol bitartrate was proposed.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nsity of chemiluminescenc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metaraminol bitartrate was in the range of 1.0×10-8 1.0×10-5 g/mL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3.7×10-9 g/mL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2.5 % (n=11, c=1.0×10-7 g/mL). The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metaraminol bitartrate in its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Moreover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the chemiluminescence system has been discussed based up on the fluorescent spectra, UV-visible spectra and some other experiments.3. A flow-injection chemiluninenscence (FI-CL) method was set up for determination of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 in vegetables.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 can be achieved by photo-catalysis in K2S2O8 solution. The inorganic phosphorus (the products of degradation of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 could form vanadomolybdophosphoric heteropoly acid with the addition of vanadate and molybdaenate in sulfuric acid medium, which could oxidize luminol to produce CL emission. The CL emission intensity was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the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1.0×10-9 3.0×10-6 g/mL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1.0×10-10 g/mL.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n=11) was 2.1% for 2.0×10-7 g/mL phosphorus. The recoveries ranged from 89.5% to 114% by adding 3 different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 with amount of 1.00 mg, 2.00 mg pesticide per kilogram vegetable respectively. 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satisfactorily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 on mini chemiluminescence instrument.Key words: Chemiluminescence analysis; Flow-injection analysis; Hydrochloride adrenaline; Metaraminol bitartrate;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目 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I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化学发光的原理12 化学发光的研究历史23 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及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33.1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33.2 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83.3 过氧化草酸酯化学发光体系113.4 N-溴代琥珀酰亚胺化学发光体系123.5 光泽精化学发光体系133.6 四价铈化学发光体系143.7 联吡啶钌()化学发光体系153.8 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16第二章 鲁米诺-高碘酸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盐酸肾上腺素171 实验部分181.1试剂与仪器181.2实验方法182 结果与讨论192.1 实验条件的优化192.2 工作曲线、精密度及检出限212.3 干扰实验222.4 样品分析223 结论22第三章 鲁米诺-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重酒石酸间羟胺231 实验部分231.1试剂与仪器231.2实验方法242 结果与讨论252.1 实验条件的优化252.2 工作曲线、精密度及检出限272.3干扰实验272.4 样品分析273 机理探讨284 结论30第四章 微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仪测定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农药311 实验部分321.1 试剂与仪器321.2 实验方法322 结果与讨论332.1 实验条件的优化332.2 工作曲线、精密度、检出限372.3 干扰试验372.4 样品分析373 结论38参考文献39致 谢54第一章 文献综述 化学发光是在没有光、电、磁、声、热源激发的情况下,由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光辐射。由于不需要外来光源,从而减少或消除瑞利散射和拉曼散射,避免了背景光和杂散光的干扰,降低了噪音的影响,大大提高了信噪比。基于化学发光原理的检测方法通常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同时还具有分析速度快、仪器设备简单便宜、容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目前化学发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发现新的化学发光反应体系来扩大分析范围;另一方面是将化学发光检测系统与其它技术相结合,例如流动注射技术、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色谱、分子印迹技术、传感器技术、免疫分析技术等,以提高化学发光分析的灵敏度和应用范围。有关化学发光分析的文献和综述已有很多报道,本文就化学发光的原理、化学发光的研究历史、几种常见的化学发光体系在药物分析和农药残留量检测中的应用作一总结综述。1 化学发光的原理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 CL)是一种将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反应过程,即反应体系中某种物质(反应物、中间体或荧光物质)的分子吸收了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而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当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将能量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化学发光。根据化学发光反应在某一时刻的发光强度或发光总量来确定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叫化学发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种类型:直接发光和间接发光。直接发光的过程为:物质A和B反应,生成一种激发态C*,当C*返回基态时,以光子形式释放能量,可以直接发出可以测量的光。基本反应式:A+BC*+D, C*C+hv间接发光也就是能量转移化学发光,其过程为:首先物质E和F反应,产生中间体G*,当体系中存在另一种易于接受能量的荧光物质I时,紧接着G*把能量转移给荧光物质I,使得荧光物质接受了能量由基态I跃迁至激发态I*,当I*返回基态时,产生发光现象,其发光体为荧光物质,发光波长与荧光物质的荧光发射波长相一致。基本反应式:E+F G*+HG*+I I*+JI* I+hv 一个化学反应要产生化学发光现象,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该反应必须由某一步骤提供足够的激发能;第二,有利的反应过程,使化学反应的能量至少能被一种物质所接受并生成激发态;第三,激发态分子必须具有一定的化学发光量子效率以释放出光子,或者能够转移它的能量给另一个分子使之进入激发态并释放出光子。化学发光反应之所以能用于分析测定,是因为化学发光强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相关联,而一切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又都可以作为建立测定方法的依据。不同的化学发光反应可以产生不同波长的光的辐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定量的基础就是化学发光的光强度决定于化学发光反应的反应速度,而反应速度又决定于反应分子的浓度,通过测定化学发光的光强,间接求出待测物浓度。 化学发光分析测定的对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物质是化学发光反应中的反应物;第二类物质是化学发光反应中的催化剂、增敏剂或抑制剂;第三类物质是偶合反应中的反应物、催化剂、增敏剂等。这三类物质还可以通过标记方式来测定其它物质,这扩大了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范围。2 化学发光的研究历史自然界中的发光现象通常存在于生物体内如萤火虫的发光、深海中发光鱼类的发光等,因而人们认识化学发光是从生物发光现象开始的,早在公元384-322年亚里士多得就在De Anima一书中记录和描述了真菌类和死鱼的发光现象。 进入19世纪以后人们对化学发光现象和一些化学发光试剂有了进一步的研究。1885年,法国生理学家Dubois从萤火虫中提取得到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指出萤火虫的发光是一种化学反应。1877年,Radziszewski发现洛汾碱(2,4,5-三苯基咪唑)在碱性介质中被过氧化氢等试剂氧化发出绿色的光。1902年Schmitz合成了现已广泛使用的发光试剂鲁米诺(3-氨基苯二甲酰肼)。1928年Albrecht观察到鲁米诺在碱性介质中的化学发光行为,鲁米诺这一发光试剂的合成和其发光现象对化学发光发展为一种分析化学手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35年,Gleu和Petsch第一次报道了光泽精(N,N-二甲基二吖啶硝酸盐)与过氧化氢反应发生化学发光现象。但是由于大多数化学发光非常微弱,且稍纵即逝,化学发光研究进展一直比较缓慢。直到1945年光电倍增管及1950年商品化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出现,才使得过去一些微弱的化学发光的检测成为可能。到了20世纪60年代,化学发光进入了定量分析研究的时代。从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分析仪器的发展,化学发光新体系的相继发现,化学发光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农业科学、工业分析、临床诊断、环境科学、生命科学1-10等领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化学发光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化学发光法不断发展、完善,新体系、新方法、新的发光试剂不断出现;(2)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已经从常规的有机物、无机物的分析,拓展到各种生命物质的分析;(3)与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分子印迹、传感器、色谱等技术的联用,使得化学发光分析法的选择性不断提高。3 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及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近年来,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在药物和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在药物分析和农药残留检测中应用的化学发光体系主要有: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过氧化草酸酯化学发光体系、N-溴代琥珀酰亚胺化学发光体系、光泽精化学发光体系、四价铈化学发光体系、联吡啶钌()化学发光体系、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等。各发光体系在药物分析及农药检测中的应用工作简述如下。3.1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1928年,Albrecht报道了鲁米诺(3-氨基邻苯二甲酰肼)在碱性介质中化学发光行为,在化学发光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由于鲁米诺结构简单,易于合成,并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因而得到深入的研究。鲁米诺的发光机理如图1所示,在碱性溶液中,鲁米诺可被氧化剂氧化而处于激发态,当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发出蓝光,最大波长为425 nm11。White12在比较了鲁米诺的发光光谱和3-氨基邻二甲酸根离子的荧光光谱后,认为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体是3-氨基邻二甲酸根离子。很多氧化剂都可以氧化鲁米诺发光,根据氧化剂的不同可将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分为: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鲁米诺-高锰酸钾体系、鲁米诺-铁氰化钾体系、鲁米诺-高碘酸钾体系等。-OH- OH- H2O H2O H-图1 鲁米诺的化学发光机理3.1.1 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过氧化氢是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体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氧化剂。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可产生化学发光,利用被分析物对该发光体系的催化、抑制及增敏等作用,可对其含量进行测定。(1)催化作用 谢强等13基于没食子酸与铬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铬可以催化鲁米诺-过氧化氢发光体系的原理,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的快速测定没食子酸的方法。Z. P. Li等人14基于Cu ()-蛋白络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对鲁米诺过氧化氢的发光反应有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人血清白蛋白、人-球蛋白的化学发光方法。魏月等15发现在碱性条件下Co ()同淫羊藿甙的配合物也能催化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产生化学发光,其催化活性大大超过了Co ()离子的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柱后化学发光检测淫羊藿甙的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安神补脑液中淫羊藿甙的测定,检出限为2×10-7 g/mL。(2)抑制作用 抗坏血酸为多羟基化合物,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抗坏血酸可将过氧化氢定量还原,从而抑制鲁米诺的化学发光反应,发光信号随抗坏血酸浓度的增大而减弱,基于上述原理,研究者对抗坏血酸进行了检测16。Economou等17发现甲硫咪唑和卡比马唑对Cu2+催化的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有抑制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这两种药物的化学发光抑制分析法。Bosque-Sendra等18利用同样的原理测定了阿米卡星。能抑制鲁米诺-过氧化氢-Cu2+化学发光体系的还有儿茶素19,乙酰胆碱酯酶对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有催化作用,其经由有机磷农药抑制后会导致鲁米诺-过氧化氢-乙酰胆碱酯酶体系的化学发光信号降低,基于此可对有机磷农药进行检测20。(3)增敏作用 J. Z. Lu等21利用硫普罗宁对碱性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硫普罗宁的新方法,该法用于药剂中硫普罗宁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谢福荣等22基于碱性介质中敌百虫增强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发光的研究,建立了测定敌百虫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该法测定敌百虫的检出限为3.2×10-9 g/mL,对蔬菜样品加标测定,回收率范围在88.5%92.6%之间,结果令人满意。己烯雌酚对四磺酸基酞菁钴催化的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有增敏作用,基于此,J. Wang等23建立了测定雌激素药物己烯雌酚的化学发光法并对可能的发光机理作了研究。能对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有增敏作用的还有卡托普利24、阿奇霉素25、维生素B126、吗丁啉27等。李世凤28、Aly等29也做了这方面的研究。 3.1.2 鲁米诺-高锰酸钾体系高锰酸钾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它能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根据一些物质对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增敏或抑制作用可以对这些物质进行定量检测。唐玉海30发现在碱性介质中,抗生素阿莫西林对鲁米诺-高锰酸钾化学发光反应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微量快速测定阿莫西林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线性范围为1.0×10-75.0×10-5 g/mL,检出限为3.0×10-8 g/mL。此法已用于阿莫西林胶囊中阿莫西林的测定。Y. H. Li等31发现高锰酸钾能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现象,但发光效率较低,酚噻嗪类药物的存在可使化学发光强度大大增强,与流动注射技术联用,准确、灵敏地测定了注射液和尿液中酚噻嗪类药物的含量。Antonio等32基于呋喃丹能增强鲁米诺-高锰酸钾化学发光的原理,成功地测定了蔬菜和水中的呋喃丹残留,此法的线性范围为0.060.5 g/mL,检出限为0.02 g/mL。Al3+ 33、苯酚34对该化学法发光体系有增敏作用,基于此,可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快速、准确的测定它们的含量。Y. C. Yu等35发现扑热息痛对鲁米诺-高锰酸钾体系发光反应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由此建立起流动注射抑制化学发光测定扑热息痛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2.5×1082.5×107 mol/L,检出限为2.5×108 mol/L。在碱性介质中,高锰酸钾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X. X. Wang等36发现没食子酸对该体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动注射技术测定了橄榄中没食子酸含量,检出限为2.2×10-10 g/mL。叶青和王尊本37简要报道了抗坏血酸抑制鲁米诺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蔬菜中的抗坏血酸,采用EDTA作为掩蔽剂消除金属离子的干扰,测定的回收率在98%105%。对鲁米诺-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有抑制作用的还有强力霉素38、茶多酚39等物质。3.1.3 鲁米诺-铁氰化钾体系吲达帕胺40对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有抑制作用,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可根据化学发光被抑制的强弱来测定它们的含量。H. Cui等41发现茶多酚对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有抑制作用,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其进行了测定。杜建修42等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扑热息痛具有选择性识别的高分子聚合物,将此聚合物颗粒填充在化学发光流通池中,当扑热息痛溶液流过流通池时,扑热息痛分子被填充的印迹聚合物选择性俘获。当铁氰化钾和鲁米诺的混合液流过流通池时,吸附的扑热息痛分子与铁氰化钾发生反应而导致铁氰化钾-鲁米诺反应化学发光信号降低。结果表明,化学发光强度的降低值与扑热息痛浓度的对数值在7100 mol/L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3 mol/L,并成功地用于尿样中扑热息痛的分析。黄连素与铁氰化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亚铁氰化钾能抑制鲁米诺和铁氰化钾的化学发光反应,Z. H. Song等人43将鲁米诺和铁氰化钾固定于阴离子交换柱上制成了检测黄连素的化学发光传感器,此法检测限可达0.02 ng/mL。强碱介质中,铁氰化钾氧化鲁米诺产生相对较弱的化学发光,酚妥拉明能大大增强化学发光信号,基于此,Y. M. Huang等44建立了一种灵敏度及准确度高的化学发光测定酚妥拉明的方法。H. J. Zhou等45利用沙丁胺醇对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的增敏作用结合流动注射和分子印迹技术建立了测定沙丁胺醇的新方法,已成功用于尿样中沙丁胺醇的测定。利用被分析物对鲁米诺-铁氰化钾体系的增敏作用进行测定的药物还有白黎芦醇46等。苟劲等47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联用技术系统研究了19种酚类化合物对鲁米诺-铁氰化钾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发现其大部分能抑制或增强体系化学发光强度,且抑制或增强化学发光强度的能力与化学发光体系溶液的介质、pH 值以及酚类化合物的浓度、分子结构等有关。该研究还通过化学发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谱,讨论了体系化学发光强度抑制或增强的机理。 3.1.4 鲁米诺-高碘酸钾体系 根据药物对鲁米诺-高碘酸钾化学发光体系的增强或抑制作用可以测定药物。罗丽荣等48基于己烯雌酚对鲁米诺与高碘酸钾在碱性介质中反应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测定己烯雌酚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己烯雌酚质量浓度在13.41340 g/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 g/L,该法已用于药物制剂中己烯雌酚的测定。于春玲等49将该体系用于制剂和血浆中盐酸多巴胺含量的测定。单宁对鲁米诺-高碘酸钾化学发光反应有增敏作用,王术皓50据此建立微量快速测定单宁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单宁的检出限为1.12×10-9 g/mL,并应用于中药五倍子、诃子中单宁的测定。C. N. Wang等51建立了葛根素-鲁米诺-高碘酸钾化学发光反体系,检测限为0.1 ng/mL,用于体外监测葛根素的代谢情况。陈小利等52发现五氟利多对鲁米诺-高碘酸钾体系化学发光有强烈的增敏作用,结合反向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五氟利多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4.0×10-81.0×10-5 g/mL,检出限为9.2×10-9 g/mL,可用于片剂中五氟利多含量的测定。 Z. H. Song等53发现在碱性介质中,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对鲁米诺-高碘酸钾发光体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化学发光强度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毒死蜱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48484.0 ng/mL,已应用于水果中毒死蜱的检测。该研究小组还利用此体系建立了维生素B154的流动注射测定法,方法的检出限为1.0 pmol/mL,用于尿液和药剂中维生素B1含量的测定,得到良好的结果。Y. X. Zhou等55利用鲁米诺-高碘酸钾-过氧化氢体系对过氧化氢、葡萄糖和维生素C进行了测定。 徐红56研究了36种有机化合物对鲁米诺-高碘酸钾-过氧化氢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发现其大部分能抑制或增强体系化学发光强度,并且抑制或增强化学发光强度的能力与化学发光体系的pH值以及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芳香环上功能基(-OH和-NH)的数目、位置,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空间效应等有关。讨论了化学发光强度抑制或增强的机理。基于24种有机化合物对体系化学发光的抑制或增强考察了其分析应用的可能性,发现数个化合物的检测限可达ng/mL水平。3.2 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1920年,Grinberg首次报道了在过氧化氢存在的条件下,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焦性没食子酸产生化学发光。高锰酸钾试剂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直接或间接氧化某些药物产生化学发光,且发光强度与药物浓度成线性关系,由此可达到检测药物的目的。近几年来,应用高锰酸钾体系测定药物的化学发光方法较多,已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化学发光新体系。根据药物对高锰酸钾发光体系的作用原理和所采用的分析手段,可将其分为直接氧化、增强和抑制作用等。3.2.1 直接氧化Y. C. Yu等57发现香兰素可与酸性高锰酸钾产生化学发光,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香兰素的含量,测定回收率在95%109%之间。Tsogas等58用该体系测定了水中接触性杀毒剂胺甲萘的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11.0 g/mL,检出限为14.8 ng/mL。瞿鹏59基于在氢氧化钠碱性介质中高锰酸钾氧化异烟肼的化学发光现象,提出高锰酸钾-异烟肼-氢氧化钠化学发光新体系,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进行了异烟肼的测定,检出限为7.0 g/L。Marques60在一个多通道流通系统中利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直接氧化心得安产生化学发光来测定药物制剂中的心得安。张德懿等发现头孢唑啉钠61和头孢噻肟钠62 在高锰酸钾-多聚磷酸体系中有很好的发光,并测定了其含量。其它通过高锰酸钾直接氧化来测定其含量的药物还有硫酸特布他林63、氯霉素64、普萘洛尔65等。3.2.2 增敏作用在酸性介质中,高锰酸钾氧化一些药物产生化学发光,但灵敏度低,加入某些还原性物质如甲醛、甲酸、亚硫酸盐、连二亚硫酸盐及一些荧光团等能增加发光强度。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马来酸氯苯那敏66,该反应产生的能量转移到罗丹明6G 而产生化学发光,在体系中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可以进一步增强该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的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4.0×10-78.0×10-5 g/mL,方法的检出限为3.2×10-8 g/mL。Y. H. Li67发现高锰酸钾可氧化萘普生产生化学发光,但发光效率低,亚硫酸钠的存在可使化学发光大大增强,与流动注射技术联用,可准确、灵敏地测定萘普生的含量。刘文侠68等发现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氧化盐酸普萘洛尔可产生化学发光,Fe2+ 的存在对于这一化学发光反应具有增敏作用,基于此建立了测定盐酸普萘洛尔的化学发光分析法,检出限为1×10-7 g/mL,已用于片剂中盐酸普萘洛尔的测定。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可氧化双嘧达莫产生化学发光,但发光信号较弱,杨敏丽等69发现:过氧化氢的存在可使发光信号极大增强,采用流动注射技术测定片剂中及针剂中双嘧达莫含量,与药典标准法测定结果一致。李丽清等70发现在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可以氧化吡哌酸产生化学发光反应,但发光效率极低,亚硫酸钠可使发光强度大大增强。除流动注射技术外,增敏型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还可与其它技术联用用于药物含量的测定。吕九如等71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非那西丁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以此聚合物为分子识别物质,利用高锰酸钾-非那西丁-甲醛化学发光体系,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建立了测定非那西丁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检出限为2×10-7 g/mL。此法可用于复方制剂去痛片及尿液中非那西丁的测定。章竹君等72基于盐酸青藤碱对高锰酸钾-硫代硫酸钠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柱后化学发光检测盐酸青藤碱的新方法,并成功用于血样和尿样中盐酸青藤碱的测定,该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75.0×10-5 g/mL,检出限为8×10-8 g/mL。卫洪青等73利用高锰酸钾-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D-葡萄糖苷-甲醛化学发光体系,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测定中药制剂中的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D-葡萄糖苷高效液相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测定的回收率为102%108%。其它增敏型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列于表1。表1 增敏型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药名化学发光体系检出限文献5-甲氧基色醇多巴酚丁胺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钠甲氧氯普胺氨苄西林磺胺嘧啶尿酸绿原酸头孢羟氨苄硫酸双肼酞嗪己烯雌酚己二烯雌酚己烷雌酚双嘧达莫乳酸依沙吖啶KMnO4-HClO4-甲醛KMnO4- H+ -甲醛KMnO4-H2SO4-乙二醛KMnO4-H+-甲醛KMnO4-H+-甲醛KMnO4-多聚磷酸-甲醛KMnO4-H+-甲醛KMnO4-H+-甲醛KMnO4-H2SO4-甲醛KMnO4-H+-罗丹明BKMnO4-H2SO4-甲醛KMnO4-H2SO4-罗丹明B-吐温80KMnO4-H+-甲酸7.9×10 -9 mol/L0.07 mg/L10 ng/mL2 ng/mL2 ng/mL0.1 mg/L9.1×10 - 9 g/mL2.0×10 -7 mol/L6×10 - 6 g/L5.7×10-9 g/mL25 ng/mL1.9 ng/mL2.61×10-9 g/mL1.08×10-9 g/mL2.68×10-9 g/mL1.7×10 - 8 g/mL3×10-8 g/ml74757676767778798081828384848485863.2.3 抑制作用杨一青等87根据氨苄西林钠在H2SO4溶液中的降解产物对桑色素- 高锰酸钾体系的化学发光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法快速测定氨苄西林钠的新方法。化学发光信号的降低值与氨苄西林钠的质量浓度在10.0100.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2.7 mg/L。用本法对氨苄西林钠针剂的测定结果符合国家药典要求,回收率为99.1%102.0 %。在

    注意事项

    本文(化学发光法对药物及农药残留量检测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1.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