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产业链及代表企业分析.doc

    • 资源ID:3898190       资源大小:29.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产业链及代表企业分析.doc

    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产业链及代表企业分析 500强企业研究中心 王丹 船舶制造业主要包括船舶制造、船舶配套、船舶维护和修缮等,海洋工程装备主要包括港口装备器械及深海油气开发装备等。目前,船舶制造业和海洋工程装备业存在个别交叉,比如,海洋大型油气轮,既属于船舶制造业的范畴,也属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范畴。 一、船舶工业 船舶工业,亦称“造船工业”或“造船业”,是承担各种军民用舰船及其他浮动工具的设计、建造、维修和试验及其配套设备生产的重工业。根据国家产业分类代码,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编号为“C375”,其中包括金属船舶制造、非金属船舶制造、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船用配套设备制造、船舶修理及拆船、航标器材及其他浮动装置的制造,共计6个细分产业门类。 (一)国内外船舶工业运行情况 1.世界船舶工业企稳回升 2010年国际造船市场行情好于预期。从世界造船三大指标看,全年累计造船完工量2780艘、1.46亿载重吨,同比增长24.7%,再创历史新高;新接订单量1754艘、1.2亿载重吨,同比增长128.5%;2010年12月底全球手持船舶订单量7288艘、4.73亿载重吨,与上月基本持平,下降速度也远低于预期。 2.中国造船指标位列世界第一 从船舶工业的国际分布看,中国的三大造船指标均位列世界第一。其中,造船完工量为6120.5万载重吨,世界占比41.9%;新接订单量5845.9万载重吨,世界占比48.5%,接近世界的一半;手持订单19291.5万载重吨,世界占比40.8%。位列世界第二的是韩国,造船三大指标的市场份额均在30%以上。其次是日本,虽然日本的造船完工量在世界的占比还有21.5%的份额,但是其在2010年新接的订单量仅有729.9万载重吨,世界份额占比只有6.1%。从新接订单这一指标可以看出,世界造船业正在由日本向中国和韩国转移。 表1 2010年112月世界造船三大指标及市场份额 指标/国家 世 界 中 国 韩 国 日 本 万载重吨 14607.46120.5 4655.7 3138.8 2010年112月 造船完工量 占比重% 100 41.9 31.9 21.5 万载重吨 12060.25845.9 4614.2 729.9 2010年112月 新接订单量 占比重% 100 48.5 38.3 6.1 万载重吨 47259.619291.515660.5 8298.8 2010年12月底 手持订单量 占比重% 100 40.8 33.1 17.6 注:此表数据来源于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 尽管我国船舶工业在总量上已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在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还不是造船强国。“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将在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结构、生产效率和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要发展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船舶企业,争取在“十二五”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二)重点产业链(船型)和重点企业分析 根据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课题组将船舶工业产业链划分为船舶设计、船舶制造、船舶配套三个主要环节。 1.船舶设计 船舶设计为船舶建造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处于船舶工业产业链的最上游。它决定了船舶的技术规格与重大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船舶的建造成本,是船舶工业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有“造船之母”之称。船舶设计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和人才壁垒。船舶设计可划分为合同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三个阶段。 由于远离造船中心以及人力资源匮乏、昂贵,欧洲原本领先的船舶设计业务日渐萎缩,除了在豪华游船、客滚船设计建造等高技术、高附加值欧洲传统的垄断领域依然保持强势地位外,在造船市场近九成的干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的设计领域正在后退。目前,以欧洲为主的国外设计公司在中国主要从事为欧洲船东提供的前期咨询设计服务(概念设计、合同设计),而造船合同签订后的设计服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则多由造船厂当地船舶设计公司承担。因此,国外船舶设计公司对日益强大的中国造船市场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 目前代表性的船舶设计公司主要有,拥有90年设计经验的挪威Ulstein Group(乌斯坦集团)、芬兰的W?rtsil? Corporation(瓦锡兰集团)、位于德国汉堡的SDC Ship Design & Consult GmbH(SCD有限公司)、丹麦的阿尔法船舶设计公司(Alpha Ship Design)、日本的Kitada Ship Design Company(北田船舶设计公司)、位于福罗里达州的US Ship Design, Inc(美国船舶设计公司)、俄罗斯的Vympel Ship Design Company、韩国的Geo Shipbuilding & Marine Tech Co., Ltd(Geo造船及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国内的有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上海708设计研究所、上海佳豪船舶设计公司、宁波东方船舶设计研究院、大连黄浦船舶设计有限公司等。虽然目前上海涉及船舶设计的公司多达30多家,但大多规模较小,经验不足,承担特大型船舶和高附加值船舶的设计的能力有限。 2.船舶制造 中国已经超过了韩国和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造船国。虽然实现了规模“最大”,但尚未达到造船竞争力“最强”。 (1)重点船型高附加值船 欧洲曾是高附加值船舶的领跑者,目前仍然垄断了豪华游艇、占领了其他高附加值船 舶技术设计的制高点。日本模仿欧洲高附加值船舶走“空心化”路线,出售高附加值船舶技术成为了高附加值船舶产业的核心。但与欧洲高附加值产业不同,日本着力发展与本国经济相关的高附加值船舶产业。目前,汽车运输船主要在日本建造,使得汽车运输船制造呈现垄断态势。在高附加值船舶产业上,欧洲国家属于原创,日本致力于突破,而韩国则更重视优化。 中国船企在高附加值船舶产业上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韩国船企垄断高附加值市场的局面,要坚持错位竞争。目前,中国船企已将LNG船的核心部件国产化作为努力的方向。对于未来五年高附加值船舶的发展,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目标是: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国际市场占有率可望达到25%,海工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可望达到20%。 LNG船。目前,LNG船舶建造几乎全部集中在亚洲国家,其中绝大部分被韩国船企所垄断,日本和中国所占市场份额较少。超大型集装箱船。目前,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建造具有高度垄断性。韩国的建造量超过了世界总量的80%,是该船型建造市场的绝对垄断者。化学品船。近年来,化学品船船队在世界船队总数中比例一直在增加。在建造市场上,3万载重吨级以下的化学品船订单大部分由亚洲船厂承接。尤其以日本、韩国、中国、土耳其居多。豪华游船。近年来,由于游船旅游保持着8%-9%的增长,豪华游船则保持着10%的增长速度,并且有加速增长的势头。目前,欧洲船厂占据了全球近90%的豪华游船市场份额。汽车运输船。目前世界上汽车运输船主要建造企业集中在日本和韩国。在世界600余艘的汽车运输船中,日本船厂建造了其中的379艘,韩国船厂建造了74艘,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5.5%。由此可见,按国家分,该型船建造呈绝对的垄断态势。 (2)国内外重点造船厂排名前20位 2在世界前20名造船厂中,韩国和日本企业占据绝大多数,中国入围造船厂的数量较少,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家。 根据2009年6月中国产业信息网出版的中国金属船舶制造行业百强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现将前20名进行罗列介绍。 2 排名来自CnshipNet 表2 中外船厂排名前20位 排名 世界造船厂排名 中国造船厂排名 1 韩国现代重工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2 韩国三星重工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3 韩国大宇造船海洋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4 韩国现代三湖重工 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5 日本统一造船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6 日本今治造船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7 韩国现代尾浦 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 8 日本常石造船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 日本大岛造船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10 日本三井造船 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 11 日本名村造船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12 日本石川岛播磨 浙江造船有限公司 13 台湾(中国)造船公司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金陵船厂 14 日本佐世保重工 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 15 中国大连新船重工 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 16 日本住友重机 浙江欧华造船有限公司 17 日本幸阳造船公司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 18 日本川崎重工 扬帆集团有限公司 19 韩国STX 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 20 南通中远川崎 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3.船舶配套 船舶配套业是指生产和制造除船体以外的所有船用设备及装置的工业,它与船舶总装业、船舶修理业共同组成完整的船舶工业。 欧洲是现代航运业和现代造船业的发祥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取代欧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自上世纪80年代,韩国的造船工业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达到或超过日本的造船工业水平,这与大力发展造船配套工业是密不可分的。我国船舶配套业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得到较大发展。然而,90年代以后受“重造船、轻配套”思想的影响,对船舶配套产业发展关注不足,成为船舶工业发展的瓶颈。根据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我国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按价值计算)将达到80以上。 船舶配套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有德国MAN一B&W和瑞士sulze的船用低速柴油机,法国PC、芬兰瓦锡兰、德国MWM、MAK中高速柴油机,英国Decca雷达,德国安修斯罗经、丹麦的收、发报机,欧堡锅炉以及其他甲板机械、舱室机械等。中国的大连东方船舶配套有限公司以生产船舶上层建筑、烟囱、机舱棚为主,天津的中船船舶配套有限公司提供电器、船用电缆、灯具、阀门、柴油机备件,位于上海的中船重工第711研究所联合沪东重机有限公司生产低速柴油机,上海的宝高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在船舶修造、水泵、化工、能源等工业方面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上海中船临港船舶装备有限公司提供造船软件系统及信息集成系统、舰 船机舱自动化控制系统,上海中船重工船舶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配套工程设计及设备安装等。 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是指用于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性装备。 (一)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运行情况 1.经济危机中受到重创,但前景依然看好 在众多的海洋资源中,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技术最为成熟,装备种类多,数量规模大,是未来5?10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最主要的产品。钻井平台、生产平台和辅助船构成了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主要部分。 国际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呈现“三大阵营”的竞争格局。目前全球主要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韩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其中新加坡和韩国以建造技术较为成熟的中、浅水域平台为主,目前也在向深水高技术平台的研发、建造发展,而美国、欧洲等国家则以研发、建造深水、超深水高技术平台装备为核心。按照业务特点和产品种类,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可分为三大阵营。处于第一阵营的公司主要在欧美,它们垄断着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设计、工程总包及关键配套设备供货;第二阵营是韩国和新加坡,它们在总装建造领域快速发展,占据领先地位;我国还处于制造低端产品的第三阵营。 2.“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扶持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发展 我国目前海洋石油已具备5000万吨油当量的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海上油气资源开发投入1200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投入2500亿-3000亿元。随着国际海洋油气发展不断向深海推进,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业产值将到达千亿元以上规模。 3.上海目标成为国内最具实力、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海洋工程装备基地 上海推进海洋工程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12年,海洋油气开采装备、海洋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海洋工程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等三大板块形成300亿元产业化能力。重点建设外高桥、长兴岛、临港等海洋工程总装和配套基地,使上海成长为国内最具实力、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总成、总包基地。 要求上海造船业以大型海洋油气开采装备、海洋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为重点发展方向,聚焦长兴岛、外高桥、临港等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及配套基地建设,推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加速发展。 4.浦东建设世界级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 2009年浦东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产值为635亿元,主要产品有深海系列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装置(FPSO)等。浦东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浦东新区“十二五规划”指出,要着力提高高端制造和极端制造能力,依托临港重装备基地、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重点制造企业等,建设世界级的重大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海洋工程装备重点发展深海系列半潜式钻井平台、10-30万吨浮式钻井生产储油 装置、大型浮式钻井生产储卸载装置、特大型海上回转浮吊、浅海自升式钻井平台、海洋铺管设备、浮式起重设备以及海洋工程设备研发等。 (二)重点产业链和重点企业分析 国际上通常将海洋工程装备分为三大类: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浮体结构物。目前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是海洋工程装备的主体。海上石油开采行业是多行业交叉的行业,其产业链涵盖了海洋石油勘探、油井建设、钻采、运输、提炼等整个过程(详见图10)。在这个产业链条中,各种不同专业背景的企业需要紧密合作,运用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才能以最低的成本成功的开采出海洋石油。其中海洋工程装备是油井建设环节中不可或缺的技术装备。 图1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产业链 具体到海洋工程装备的产业链,其主要包括装备设计、装备制造和装备配套三大环节(详见图1)。其中,装备设计主要包括平台设计和平台配套设备设计、制造业务,以及其他海洋结构物的设计与制造服务;装备制造主要包括了钻井平台(包括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和生产平台(包括FPSO、TLP、SPAR等);装备配套主要包括绞车、泥浆泵、顶驱、转盘、大型锚机、海水淡化设备等。 图2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产业链 1.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和主要设计企业 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商主要从事海洋工程平台设计和平台配套设备设计、制造业务,以及其他海洋结构物的设计与制造服务。 (1)欧美垄断装备设计和高端制造领域 欧美国家企业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先行者,也是世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的引3领者。并且欧美企业也垄断着海洋工程装备运输与安装、水下生产系统安装和深水铺管作业业务,主要企业如法国T ech nip公司、意大利Saipem公司、美国M cD erm ott公司和Subsea公司等。 (2)全球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商 全球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商主要有F&G(美国)、GustoMSC(荷兰)、Ulstein(挪威)、MODEC(日本)、AkerKvaerner(挪威)、Diamond Offshore(美国)、诺布尔钻井公司(美国)、J Ray McDermott(墨西哥)等。 2.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主要制造企业 亚洲国家主导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在亚洲,韩国、新加坡、中国和阿联酋是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国。韩国垄断了钻井船市场,市场占有率达94%。韩国和新加坡则占据了FPSO改装和新建市场,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67%和82%。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和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领域,新加坡、中国和阿联酋占据主导地位,截至2009年底,中国、新加坡和阿联酋自升式钻井平台手持订单54座,市场占有率77%;半潜式钻井平台手持订单39座,市场占有率85%。 3 经济参考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趋势,2010年3月9日。 (1)钻井平台 目前是市场上主流的海上油气钻井设备主要有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等,它们是开采海洋油气的主要装备。由于各个国家的海洋油气地质结构不同,所以各个国家海洋油气开采海域钻井设备的布局数量和形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主要用于浅海,而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主要用于深海。 自升式钻井平台(jack-up drilling rig) 自升式钻井平台由平台、桩腿和升降机构成,平台能沿桩腿升降,一般无自航能力。工作时桩腿下放插入海底,平台被抬起到离开海面的安全高度,并对桩腿进行预压,以保证平台遇到风暴时桩腿不致下陷。完成后平台降到海面,拔出桩腿并全部提起,整个平台浮于海面,由拖轮拖到新的井位。 深水平台主要设计公司及设计型式。目前深水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能力主要集中在美国、新加坡和欧洲,主要设计公司有美国LeTourneau公司、新加坡吉宝集团、美国Baker Marine公司(1995年该公司被新加坡PPL船厂收购)、美国F&G公司以及荷兰GustoMSC公司。 深水平台主要建造厂商。最大作业水深超过107m的深水自升式钻井平台目前已成为自升式钻井平台市场的主流产品,来自2010年10月Rigzone的数据表明,目前全世界在建的37座自升式钻井平台中,有24座最大作业水深超过107m。深水自升式钻井平台的主要建造国为新加坡和美国,占据了该领域极大的市场份额。新加坡的主要建造厂商为吉宝集团和胜科海事技术公司(拥有PPL船厂85%的股份),这两公司约占据了41%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市场份额。 半潜式钻井平台(semi-submersible drilling unit) 半潜式钻井平台(Semisub)主要由浮体、立柱和工作平台三大部分组成。浮体用于提供平台巨大浮力,立柱用于连接平台和扶梯,支撑工作平台,工作台上即上部结构,用于布置钻井设备、钻井器材、起吊设备、动力、通讯以及人员生活等设施。钻井平台有两次建造高峰期,第一次为19721977 年,第二次为19821985 年,和自升式钻井平台一样,半潜式钻井平台平均服役年限超过25 年,同样,今后的跟新需求巨大。 目前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中,主要由美国、韩国、日本、挪威、中国等国船厂建造(新加坡的吉宝集团(Keppel Corporation),瑞典的G?taverken,日本的三菱重工、三井、日立造船,马来西亚的Malaysia Marine and Heavy Engineering (MMHE),韩国大宇、现代重工、三星重工,中国的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而设计公司主要为美国的F&G,挪威的AKERKVAERNER,瑞典的GVA Consultants AB 和荷兰MSC。 钻井船(drilling ship) 钻井船(Drillship)是浮船式钻井平台,由船体和上部结构两大部分组成,通常是在机动船或驳船上布置钻井设备。平台是靠锚泊或动力定位系统定位。按其推进能力,分为自 航式、非自航式;按船型分,有端部钻井、舷侧钻井、船中钻井和双体船钻井;按定位分,有一般锚泊式、中央转盘锚泊式和动力定位式。目前的钻井船中,船龄1015 年和和2030 年的各占一半。钻井船的主要分布地区在巴西、西非和南亚等地。主要建造国家为韩国和日本,韩国主要有三星重工、现代重工、大宇造船,日本主要是三菱重工、三井造船、日立造船等,而钻井船设计公司主要有荷兰MSC 公司,Offshore Discoverer 公司。 总体而言,在钻井设备中,目前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载海洋石油勘探中最为广泛,它们均有各自的特点,比如适合于深海钻井的主要是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其中深海半潜式钻井目前第六代技术适用于工作水深为30483810 米的极恶劣海洋环境。因此,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主要活跃在英国北海、美国墨西哥湾、巴西、西非、澳大利亚等海域,现有钻井船主要活跃在巴西海域,美国墨西哥湾和西非海域,而自升式钻井平台只能活跃于近海海域。 (2)生产平台 目前世界主流的海上采油设备主要有FPSO、TLP、SPAR 等,它们与主要钻井设备(如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等)一样,也是当前各国开采海洋油气的主要装备,由于结构特点的差异决定着他们不同的工作海域。 FPSO(浮式生产储油船) 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 Offloading)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油船,它集生产、储油及外输等多功能于一身,可以看做是海上大型石油加工厂。FPSO 是采油平台中最重要的装备,在采油平台总数中的比例一般在60%左右。截止2008年2 月底,全球现役的FPSO 有139 艘,主要分布在巴西、中国、英国、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家。在FPSO建造方面,目前主要是韩国和中国的船厂,其中韩国船厂有三星重工、现代尾浦、大宇造船等;中国船厂有大连船舶重工、青岛北海重工、山东烟台莱佛士、江苏韩通、上海沪东中华、外高桥造船、江南造船重工等船厂。日本也有一定的FPSO 的建造订单,主要有石川岛播磨重工、名村造船公司、三井造船公司、三菱重工等。而在FPSO 改造船方面,主要船厂集中在新加坡,包括有吉宝(Keepel)、裕廊(Jurong)、胜宝旺船厂(Sembawang)等。 TLP(张力腿平台) TLP(Tension Leg Platform)包括上部大型复试结构,细长的张力腿和基础结构,工作深为15006000 英尺。2008 年,全球大约仅有24 座TLP,而2005 至2007 年也仅增加了4 座,分布地区主要集中于美国墨西哥湾区域,占比在70%左右。TLP的建造主要为荷兰Heerema 公司为主,此外还有美国的Guif 海事公司、J.Ray McDernott 公司、Aker Gulf 海事公司以及新加坡的远东莱温斯顿造船有限公司(FELS)等。 SPAR(柱体式平台) SPAR 主要由顶部模块、体壳、系泊系统、立管(生产、钻探、输油)四个系统组成。SPAR和TLP 平台相似,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运动性能,工作水深大约为1700 米左右。和 TLP 一样,SPAR 数量也不多,2008 年仅有18 座,也基本都在美国墨西哥湾运营,建造方面,主要由美国J.RAY McDermott 公司、美国Litton Ingalls 造船公司建造。 从总体来看,FPSO 目前是采油设备的主流以及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并且亚洲在FPSO建造改装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这个其他海洋工程设备有很大区别。 3.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和主要企业 一般而言,海洋工程总承包商旗下有多家海洋工程设备制造厂,可以为海洋平台生产提供多种设备,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配套装置如平台上部模块、深水动力定位系统、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海上油气钻探系统及装备等。而具体设备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很多设备不仅仅用在海洋工程上,其他工业方面基本上可以通用,如绞车、泥浆泵、顶驱、转盘、大型锚机、海水淡化设备等。主要设备的生产商如下: (1)绞车、泥浆泵 目前,国际市场上绞车、泥浆泵供货商以National Oilwell 公司供货较多,它成立于1862 年,目前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钻采设备供应商。在全球范围内拥有200 多家生产工厂和区域服务中心。MISSION是该公司最著名的品牌之一,主要产品有:JWS 大泵、OMEGA 大泵、各种泥浆泵、MISSION离心泵、流体传输产品、油田钻采工具等。此外,还有Ideco Dresser,Continental Emsco,GardnerDenver 等公司。 (2)顶驱、转盘 顶驱供货以Vaco 公司产品为多送饣褂蠱atime Hydraulics 等公司的产品。转盘供货以Continental Emsco 公司为多,还有Oilwell 等公司的产品。 (3)动力设备、电气设备 主要是由美国卡特比勒公司、瑞士ABB 公司、英国的帕金斯(Perkins)提供;电气设备主要是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提供。 (4)海水淡化装置 国际上,海水淡化装置制造厂主要有:以色列IDE 技术有限公司、法国威立雅、意大利费赛亚公司(FISIAITALIMPIANTI)、新加坡凯发、日东电工集团、美国海德能公司等;此外,还有韩国斗山集团在沙特承建的目前世界最大的多级闪蒸海水淡化工程(100×104 m3 /d)将于2009 年完工。法国Sidem 公司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 80×104 m3 /d),以于2010 年完工。

    注意事项

    本文(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产业链及代表企业分析.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