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云南滇东煤电工程XX煤矿矿井初步设计评审专家组意见.doc

    • 资源ID:3890478       资源大小:75.50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云南滇东煤电工程XX煤矿矿井初步设计评审专家组意见.doc

    云南滇东煤电工程XX煤矿矿井初步设计评审专家组意见(初稿)二00七年九月十日至十一日由云南省煤炭工业局主持召开了云南滇东煤电工程XX煤矿矿井初步设计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云南省经济委员会、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云南省环保局、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云南省煤田地质勘查局、曲靖市人民政府、曲靖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曲靖市煤炭工业局、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曲靖分局、曲靖市国土资源局、曲靖市环保局、曲靖市水务局、富源县人民政府、富源县发展改革局、富源县煤炭工业局、富源县国土资源局、富源县环保局、富源县水务局、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煤炭规划设计研究院、鲁能集团公司、云南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项目部等单位领导与有关同志。会议组成了专家组,专家组成员于会前到煤矿现场进行了勘查。会议期间专家组成员在听取设计单位汇报与答疑基础上分五个专业组审阅设计资料及认真讨论,形成专家组意见如下:一、项目概况XX煤矿位于老厂矿区。老厂矿区是云南省已探明的最大无烟煤矿区,也是我国南方特大型无烟煤矿区之一,已划为国家级煤炭基地。矿区勘查区面积201.62km2 ,已探明储量4280.57Mt,可采煤层(含局部可采煤层)15层,可采煤层总厚达32.28m,煤层倾角60150,煤层地质构造中等偏简单,水文条件简单,部分煤层具有自燃倾向,煤尘无爆炸危险,煤层及底板稳定,煤层中C2、C7+8已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总体看,开采条件较好,具有建设大型矿井基本条件。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工程的战略部置,云南省规划以煤电一体化的方式开发老厂矿区,规划在老厂矿区建设装机容量为4×60万千瓦的滇东燃煤电厂和XX煤矿。2003年,国家发改革委发“发改能源2003186号”文,批准了云南省老厂矿区总体规划,矿区规划建设总规模1390万吨/年,其中,XX井500万吨/年,细冲井300万吨/年,雨汪井500万吨/年,大坡山井90万吨/年。2004年,国家发改委以“以改能源2004824号”文印发了国务院批准滇东煤电工程立项的通知,同意XX煤矿一期规模为800万砘/年,并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选煤厂。煤矿在前期准备及揭煤过程中,发生煤与瓦斯动力现象,后经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鉴定并确认矿井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按照防突工作的要求掘进速度和综采工作面年推进度下降的状况以及煤矿建设项目安全核准基本要求:新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应在45万吨/年及以上,但不得高于500万吨/年,矿井面置回采工作面个数不得超过2个。根据安全核准基本要求,煤矿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将原可研批复的800万吨/年设计规模调整为500万吨/年。二、矿井概况XX煤矿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黄泥河镇,地处滇黔桂三省(区)接壤地带,富源县至罗平公路横贯矿区中部,煤矿至邻近各县市均有公路相连接。南昆铁路从矿区东南侧通过,南昆铁路大田边编组站距XX煤矿工业场地约4.65km;威舍车站(二级编组站)距矿井工业场地13.4km,经该站北接威红铁路支线,经红果再经盘西铁路支线至沾益与贵昆铁路相连。颁发的采矿许可证确定XX煤矿井田范围边界由22个拐点构成。井田境界北西(浅部)以F7断层、地方合法矿井南部边界、115勘探线垂直划界,南东以F408断层为界,南西至4117勘探线与雨汪矿井为界,东以F9断层为界。井田走向长约10km,倾斜宽7.09.3km,面积80.419km2。井田储量丰富,地质资源量19.72亿t,工业储量子力学17.75亿t,设计储量17.39 亿t,可采储量13.47 亿t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调整为5.0Mt/a,矿井服务年限192 a。井田构造总貌为一倾向北东南西向的单斜,地层倾角60150,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类);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C2至C19煤层段,井田内共有11层可采煤层,其中C2 、C3、 C7+8、C13等4层为全区可采煤层,C4、C9、 C16、C19等4层为大部可采煤层;C14、 C18 、C18+1、等3层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层属薄至中厚煤层。井田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属状岩类为主的裂隙弱含水层充水的中等类型。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鉴定C2、C7+8煤层为突出煤层,其中,C2煤层属弱突出煤层,C7+8煤层属强突出煤层,白龙煤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井田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区内C14煤为容易自燃煤层,C2 、C4、 C7+8、C13煤为自燃煤层,C3 、C9、 C15、C16、 C18+1、 C19煤为不易自燃煤层。三、初步设计主要评审意见1、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评审同意设计提出的沿用XX煤矿采矿许可证范围作为矿井的设计井田境界范围。评审同意设计提出的矿井储量计算依据及储量计算结果,评审建议将矿井十一、十二采区列为矿井后备区,作为矿井的后备储量,计算矿井储量时不计入后备储量。评审建议煤矿在生产过程应进一步探明矿井F9边界断层。对原细冲矿井,建议业主立即开展地质补充勘探工作,从现有井田内分割出来,按原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总体规划另建新井。2、矿井生产能力评审认为由于矿井在设计后期由高瓦斯矿井改为双突矿井,按以风定产的原则以及双突矿井只能有两个采区两个工作面同时生产的政策限制,生产能力由800万吨/年调整为500万吨/年。从现有状况看矿井初期生产能力仅能达到200万吨/年,十年后可达500万吨/年,达产时期长,稳定生产期较短,评审认为考虑到多种因数,同意矿井仍维持为500万吨/年生产能力,但需在加强瓦斯抽采确保安全条件下进一步提高C2煤层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同时加快原细冲井田的开发,提早以细冲矿井开采8、9、10采区,增加矿区总体能力,确保已建电厂的需要。同时建议建设单位尽快启动细冲井建设的前期工作。评审建议设计单位补充编制矿井近中期内的产量接替平衡表。3、矿井工业场地及矿井开拓方式矿井工业场地:评审同意设计推荐的矿井工业场地方案。矿井开拓:设计经多方案分析比较后,选择主副井集中设在一个场地、采用斜井开拓方案。主斜井、副斜井口均位于独路河工业场地,主副井3个井筒平行布置,方位角1400,井口标高均为+1385m,皮带主斜井倾角120,井筒斜长1132.0m,2个无轨胶轮车斜井倾角50,单个井筒斜长1495m。评审同意设计推荐的斜井开拓方案。评审认为设计根据井田煤层赋存为一缓倾斜(60150)近距离煤层群,采用盘区开采方式是合宜的。同意设计提出的将矿井主要开拓大巷集中布置在C7+8煤层底板岩石中。评审同意采区开采顺序采用前进式开采,即先采距主斜井近的采区,后采距主斜井远的采区。大巷运输:评审同意设计提出的矿井煤炭运输采用胶带运输机运输方式。建议补充煤层工艺流程图。辅助运输:评审建议设计应根据矿井地质条件,采区辅运巷有部分地段倾角超过120,无轨胶轮车无法保证满足矿井矸石、材料等运输任务,建议进一步优化。4、采区布置及装备采煤方法:评审同意设计提出采用单一长壁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为综合机械化采煤。顶板管理采用全部跨落法。评审同意设计提出的矿井投产时安排两个生产采区、两个采煤工作面同时生产。同意设计提出的每个采区设置两个综掘工作面。同意设计提出另设两个瓦斯抽放巷掘进工作面来保证矿井预抽瓦斯。同意设计提出矿井投产采区先开采C2煤层,保护C3煤层,再开采C3煤层,充分解放C7+8煤层的开采顺序。同意设计提出先期开采C2煤层时,采用防突掘进、本层预抽,先抽后采的开采原则;评审同意设计在预抽C2煤层时同时在C7+8煤层底板岩石中布置专用瓦斯抽放巷预抽C3、 C4、 C7+8煤层及下部的C9煤层。同意设计采用沿空掘巷的无煤柱开采方式。采掘设备:评审认为已购置的采煤机、刮板运输机、液压支架与现矿井生产能力相比,选型过大,建议鲁能集团在内部调济使用,另选合理的国产采煤机、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及支架。5、矿井通风设计采用多进风井和多回风井的分区式通风方式,通风方法采用机械抽出式。矿井从投产到达产陆续投入使用的通风井为主斜井、1号副井、2号副井、一号回风井和一号进风井、二号回风井,共六个通风井筒。一号、二号回风井服务于整个采区,服务时间约20年。后期还将按需要再新掘1个进风井和2个回风井。评审认为矿井补步设计在结合矿井瓦斯抽放设计和防突设计的基础上,将矿井区域突出预测,局部突出预测,区域防突措施、局部防突措施、首采煤层本层预抽、下部煤层分别采用底板和顶板穿层预抽等工程结合在一起进行矿井开采设计是合适的;在矿井采用预抽措施之后,根据矿井瓦斯抽放率来预计矿井的瓦斯涌出量、计算矿井的风量和负压是合适的。由于本矿井通风系统相对复杂、通风网络根据矿井一般规律及计算方法进行矿井风路计算,评审建议矿井在投入生产过程中,应根据矿井通风监测的相关参数对矿井通风设备进行验证,保证矿井通风系统的有效性。建议设计补充矿井具体的防煤层自燃措施及装备,建议将矿井抽放设计及防突设计的有关内容补充到设计安全章节的瓦斯抽放及防突措施中。6、矿井主要设备评审认为矿井主斜井采用带宽1600mm的胶带输送机配4台1250kW电动机承担矿井的煤炭运输任务与矿井井型不相匹配。评审建议补充主井胶带运输机的选型计算。评审同意矿井一号风井选用2套BDK618-10No38高效节能矿用隔爆对旋式轴流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评审同意二号风井通风设备选用2套FBCDZ-10- No30()型隔爆对旋式轴流通风机,1台工作,1台备用。评审同意矿井主排水设备选用3台MD500-57×6型矿用多级排水泵,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同意矿井设置2趟325×8mm管路,1趟工作,1趟备用。同意设计推荐的矿井一、二采区分别设置3台采区排水设备和两套排水管路。建议补附矿井排水系统图及水泵选型相关参数计算资料。评审同意设计提出的压风系统采用地面空压机站集中供风方式,同意矿井风动工具和压风自救系统统一考虑;同意矿井选用M350-2S型空气压缩机(排气量为60.00m3/s、排气压力为1.0MP)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建议补充压风设备选型相关数据。建议补附矿井压风管路系统图。7、地面生产系统因矿井选煤厂有独立的初步设计,另有评审意见。建议业主提高分选密度,并按已接受洗煤厂的现实加强原煤准备车间相关工艺措施。主斜井生产系统:评审同意井下原煤运至地面后通过1号转载站转运至M201胶带输送机;通过M201胶带输送机将原煤运至位于五乐工业场地XX煤矿选煤厂原煤储煤场的2号转载站,通过2号转载站转运至选煤厂储煤场配煤皮带,建议加强输煤隧道的通风措施,防止煤尘或瓦斯爆炸事故。副斜井生产系统及辅助设施:评审同意设计提出的副斜井生产系统及辅助生产系统。矸石系统:评审同意设计提出的矿井矸石生产系统。8、地面运输同意设计提出的地面运输方案。建议复核矿井外运公路的运量。9、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同意设计提出的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方案。建议按规范补充历史相应最高洪水位线标高,进一步验证井口的安全性。建议副井补建灯房浴室补救措施,建议修改修理车间布置图,按照相关防火安全要求完善相关地面建筑。10、供电及信息系统同意设计提出的供电及信息系统方案。建议补附矿井供电地理接线图、重新核实矿井吨煤电耗,补充矿井掘进工作面采用双电源供电。同意矿井通信方式及通讯系统方案。建议矿井下井通信主电缆采用双电缆下井,确保矿井通信的可靠性。11、给水排水同意设计提出的矿井给水排水方案。水处理站水质处理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12、地面建筑评审认为在现已完成局部地面建筑基础上,进一步核实“生命线”工程抗震措施,扩大相关建筑面指标,增加化验室,通信调度室、计算机房,安全培训机构等建筑指标。13、采暖、供热及通风同意设计提出的采暖、供热及通风方案。建议补充两个场地办公楼、两个井口等候室取暖,以及采用电厂余热、供热(现有锅炉房作备用)。对瓦斯泵房,加油站需补充通风设施。14、职业安全卫生评审同意设计提出的职业安全卫生和防范措施。15、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煤矿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有专项报告,另有评审意见。16、建井工期评审认为设计划定的工期已无法实现,需根据煤与瓦斯突出煤层采取防突措施确定的单巷掘进速度另行排定。同时应对“三区成套,两超前”做出具体的“抽、掘、采”接续图表。17、技术经济同意设计提出的劳动定员和编制原则。建议补充矿井建设前期费用。矿井吨煤投资偏高,建议分析投资偏高原因,对部分设备应进一步询价,压缩工程监理费等项费用。18、评审建议补充相关矿井地质资料(如矿区地质地形图、综合柱状图,开拓图中的钻孔煤厚等建议对矿井范围内地面相应建筑物、设煤柱应进一步核实。今后在矿区范围由建设岔河水库时需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四、评审结论意见评审认为XX煤矿初步设计阶段所需要的核准、矿井安全预评价、井田地质勘探报告及地质报告评审意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煤矿采矿许可证、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等支持性文件齐备。本项目具备初步设计阶段所需支持性文件要求。评审认为合理安排“抽、掘、采”是本矿能否达到设计产量的关键,矿井能否达到预期的抽放效果和要求是矿井采掘平衡的基础和保证。正确处理好“抽、掘、采”及掘进防突措施的关系是矿井保证平衡的根本手段。建议业主应抓紧时间进行矿井抽放工作,建议尽快提出抽采瓦斯利用方案与瓦斯抽放工程同时报批。评审建议设计单位参照各专业组专家提出的相关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矿井初步设计。专家组原则通过本初步设计评审。附件:一、云南滇东煤电工程XX煤矿矿井初步设计审查专家组名单。二、各专业审查组评审意见审查组组长:2007年9月11日附件二.(一)XX煤矿初步设计审查意见(采矿部分)一、井田境界与资源储量1、井田境界设计根据矿区总体规划推荐的本井田境界为依据:包括矿区浅部一勘区车南段,二勘区及深部四勘区北部。根据采矿证所批准的XX井田范围由边界的22 个拐点构成。北西(浅部)以下,断层地方煤矿南部边界和115勘探线为界,南东以F408断层为界,南西以下勘探线与西田矿井为界,东以F9断为界。井田走向长约10Km。倾斜宽7.09.3Km,面积80.419k。译审认为:设计所确定的井田范围与矿区总体规划所推荐的XX井田范围及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所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范围是一致的。2、资源储量由云南省一四三煤田地质矿勘探队于2007年6月完成的云南省富源县XX煤矿勘探报告,同年6月经国土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和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联合评审后,以云南国土资矿评储字2007108号文,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以云国土资储备字2007100号出具了“关于云南省富源县XX煤矿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出具了云南省富源县XX煤矿勘探报告评审意见书。设计单位根据上述文件为依据,计算确定XX井田共有地质资源量197182.4Mt/a,工业储量 177452.4Mt/a,可采储量为134679.0Mt/a 。评审认为:本井田勘查程度已达勘探程度,且井田勘探报告已经国土资源部和云南省资源评审中心评审,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也已备案证明,因此,设计所确定的井田资源储量的依据是可靠的。鉴于井田北部的11、12采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议对该区域储量作为矿井区后备储量,计算服务年限予以扣除。二、矿井主工业场地及井口位置设计根据地形地貌,场地位置,场地压煤、供水、供电等外部建设条件以及与选煤厂、电厂间的顺畅衔接等方面。矿井生产原煤经胶带机从独路河场地经隧道运至五乐集中场地煤仓,经选煤场加工后运至电厂,人员上下班则由汽车短途在两场地间运输。评审认为:设计所确定的方案合理,五乐集中工业场地具有场地开阔、压煤量少和选煤厂、电厂联系方便,接轨距离短,供水,外接电源方便等诸多优点;独路河井口场地具有占地面积少、井筒工程量少,便于井下运输和排矸等主要优点。因此设计对该两个工业场地的选择是合理的。三、矿井开拓方式和服务年限1、矿井开拓方式设计根据选定的工业场地位置提出两个井口位置及开拓方案。一是在独路河井口场地集中布置井筒;二是在五乐和独路河两个场地分别布置井筒,经认真比选后设计推荐在独路河场地集中布置井筒,采用斜井平开拓方式。评审认为:设计所确定的斜井平开拓方式是合理的,该开拓方式也已经通过了省级预审和中资公司的核准咨询,并且该四个井筒均已施工完毕。2、矿井服务年限设计根据矿井可采储量和矿井生产能力计算矿井服务年限为192年。评审认为:矿井服务年限满足设计规范的最低要求,但明显偏长,鉴于井田北部的11、12 盘区大多处于十八连山自然保护区内,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对滇东煤电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明确提出:“在未进行专题环境影响评价之前,不得开采十八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煤层”,因此该区域煤层以后是否能开采尚难确定。建议对该范围内的11、12盘区储量计入备用储量,计算矿井服务年限时予以扣除。建议恢复原矿区总体规划中,将现XX井田范围划分为二个矿井开发的规划,尽快勘探开发细冲井田,以充分发挥选煤厂和电厂的能力。四、矿井设计生产能力设计在可研究阶段按高瓦斯矿井进行设计,以2个综采工作面(C2和C7+8煤层各1个),和4个连续采煤机工作面布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确定为8Mt/a,在鉴定为双突矿井后,设计在此次初设中将矿井设计生产能力降至5Mt/a。根据建井工期的安排,矿井建井第25个月时投产一采区C2煤层第一个工作面,第43个月时投产二采区C2煤层第一个工作面,届时矿井可生产煤源(含据进煤)200Mt/a,第八年后一采区C7+8煤层的第一个综采面投产,届时矿井在C3煤层二采区和C7+8煤层一采区各有一个工作面同时生产,原煤产量达到350Mt/a,第11年后在C7+8煤层的一、二采区各布置一个工作面生产,届时原煤产量(含掘进煤)可达至到500Mt/a,矿井产量达至设计生产能力要求。评审认为:1、根据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国家有关文件对双突矿井安全开采的有关规定,要求以及煤科总院重庆分院对本矿井的双突矿井的监定和瓦斯抽放设计等多方面原因设计所确定的设计生产能力5Mt/a是基本合适的。但缺乏必要的充分的论证比较,应进一步补充完善; 2、根据煤矿建设项目安全核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规定,"新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布置回采工作面个数不得超过 2 个”。的规定,设计议“先抽后采、综合抽放、以风定产”原则计算出C2 、C3 、C7+8三层煤工作面的年产量分别为95.2 Mt/a ;94.2Mt/a和225.2Mt/a,说明上部四层煤中只有在C7+8煤层中集中布置二个工作面才能实现矿井5Mt/a设计生产能力,这是设计安排十一年后才能达产的主要原因,存在达产期、稳产期短的特点。3、因多种原因矿井选煤厂已按8Mt/a设计生产能力建成。与矿井配套建设的4×600M滇东电厂也已建成。由于矿井由高瓦斯矿井改为突出矿井后,设计规模由原8Mt/a改为5Mt/a,因此即使矿井建成达产后生产原煤也远不能满足选煤厂和电厂的配套用煤需要五、井下主要开拓、准备巷道布置和运输方式设计初期沿十八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北部边界集中布置轨道,胶带和回风大巷,再沿大巷对井田南部区域分盘区布置下山巷道对各采区煤层进行回采,矿井主运输采用胶带输道机,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内燃机车。评审认为:设计沿自然保护区边界在C8+1煤层中布置集中大巷即实现了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也严格遵循了矿井安全规程中对双突矿井主要巷道布置的有关规定,同时大巷也基本上沿着煤层走向布置,便于开拓掘进和排水,其布置方式和层位选择基本合理可行,但设计对全井田的开拓方案和巷道布置叙述过于简单,应予补充完善;设计确定的矿井,煤碳和辅助运输方式是基本合理的,但设计应针对盘区下山和工作面顺槽巷道的坡度,进一步优化其辅助运输。六、矿井达产盘区位置和工作面个数、位置设计确定矿井投产盘区为一、二盘区二个C2煤层工作面,中期布置C3、C7+8煤层的二个工作面,达产时布置 2 个C7+8煤层工作面。评审认为:1、一、二盘区距离井筒较近,井巷工程量省,盘区内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储量丰富。选择该两个盘区作为达产区是合理的。2、设计根据双突矿井的有关规定,布置 2 个回采工作面是正确的,但根据矿井建设期间已在C2、C7+8煤层中多次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的实际确定C2、C7+8煤层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已成定局,但根据井田地质勘探报告提供之各煤层瓦斯含量等资料来看,其它各煤层也将有可能均成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建议业主再进一步委托有关单位鉴定各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性;3、设计单位应补充矿井前期 20 年开采期内的工作面接替计划;4、一盘区投产工作面走向长度过短,建议平行大巷布置成长距离走向工作面。七、矿井通风方式设计推荐矿井采用分区式通风系位、抽出式通风方式。矿井达产时共开凿六个井筒,其中主斜井、 1 号副井、 2 号副井和风井场地的一号进风井负责全矿井的进风任务,风井场地的一、二号回风立井负责全矿井的回风任务,计算矿井达产时总风量为 335 m3/s。评审认为:设计所采用的分区式通风系统和方式是合适的,计算矿井总风量是正确的。八、矿井达产时回采、掘进工作面主要设备设计矿井投产初期共配备二个综采工作面和四个综掘工作面,和三个普掘工作面,其中综掘机选用国产设备,采煤工作面主要设备采用进口设备。评审认为:设计根据突出矿井的特点和安全要求,将原设计的井下四套连采机改为四套综掘机是正确的,但对于回采工作面主要设备,因本矿井煤层平均厚度都在3m以下,采用一次采全高采煤法选其主要设备选用国内成熟可靠的设备是完全可行的,因此没必要引进设备。建议对已定货设备由业主统一协调使用。九、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工期1、井巷工程量设计矿井达产时井巷工程巷道总长度为 7863m,掘进体积为 1233376m3,折合万吨掘进率为157m。设计评审认为:设计井巷工程量较大,井巷比重大主要因为双突矿井的要求,主要开拓巷道大都布置在岩石中或半煤岩中,且系统布置也较复杂而致。但应按设计开采煤层计划逐期安排井巷工程和投资。十、其他建议1、矿井属双突矿井,建井和生产期间都将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对各煤层中的瓦斯均应按照采前预抽、边采边抽等综合抽放瓦斯的措施进行。按照设计要求开采C2 、C3 、C7+8煤层时应对其相应预抽瓦斯1年至2年,目前矿井因基本建设程序问题已停建一年多,建议尽快建立地方瓦斯抽放站,尽快开始对C2 、C3 、C7+8煤层的预抽瓦斯工作。2、计算本矿井储量为35253.79Mm3,预计可抽放量为13796.99Mm3,建议尽快在抽放瓦斯的同时,研究瓦斯的利用可能和途径,以使变废为宝,使矿井的宝贵资源得到合理利用。3、设计单位应按规定附主要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综合柱状图、地质地形图等图纸。附件二.(二)XX煤矿初步设计(5.0Mt/a)审查意见(通风安全部分)一、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及煤层自燃倾向1、瓦斯XX煤矿开采老厂矿区一、二勘区和四勘区大部分,原详查报告在井田范围内共有瓦斯样183件,合格172件。井田勘探时又采了141件钻孔煤芯瓦斯样,井田范围内实际可供评估的合格瓦斯样共312件。2005年煤炭科学总院重庆分院采用直接测定法对C2、C7+8、C9进行了测定。2006年该院又采用间接测定法对C2、C3、C7+8的瓦斯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地勘报告资料比较后,对地勘钻孔瓦斯含量进行了修正。用修正过的钻孔瓦斯含量,计算出矿井初期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9.83m3/t·d,按照初期矿井生产能力2.0Mt/a计,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25.56m3/min;后期生产能力按5.0Mt/a计,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61.01 m3/min,XX煤矿应为高瓦斯矿井。XX煤矿在建井过程中,在C2、C7+8煤层曾多次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经煤炭科学总院重庆分院鉴定:C2、C7+8煤层为突出煤层,XX煤矿应为突出矿井。审查组认为:XX煤矿在基建期间,在C2、C7+8煤层曾多次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经煤炭科学总院重庆分院鉴定:C2、C7+8煤层为突出煤层。设计将XX矿井定为高瓦斯、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是正确的。2、煤层爆炸危险性 设计介绍说详勘期间对53件煤样进行了煤层爆炸性试验,火焰长度为零;勘探期间在井田5个钻孔中,针对11层可采煤层51件样进行试验,火焰长度为零,抑制煤层爆炸最低岩粉量均为零,故该矿井无煤尘爆炸危险性。审查组认为:XX矿井目前只能暂定为无煤尘爆炸危险性。由于煤尘爆炸可能诱发煤与瓦斯突出,为此建议提高一级,按有煤尘爆炸危险设防。3、煤层自燃倾向在浅部二勘区勘探时,对C2、C3、C7、C8、C9、C13、等6煤层各两件煤的自燃趋势试验样的测试结果,C9、C13、各一个样属不易自燃外,其余煤层属不自燃级,后又经自燃倾向鉴定,区内各主要煤层为容易自燃至不易自燃,煤炭科学总院重庆分院采用最短发火期模型解算,C2煤层最短发火期为49天。按二级自燃矿井设防。审查组认为:XX煤矿基建期间C2煤层曾发生过自燃,据测定,发火期为3个月零8天。该矿C2煤层有自燃倾向,设计应补充完善防治煤层自燃的具体措施。二、矿井通风1、矿井通风方法及通风方式矿井通风方法为抽出式,根据矿井开拓部署,采用多井进风、多井回风的分区式通风方式。矿井从投产到达产先后建成使用的通风井有主斜井、一号副斜井、二号副斜井、一号进风井、一号回风井及二号回风井。审查组认为:矿井通风方法及通风方式符合XX煤矿实际,同意所确定的通风方法、通风方式及进、回风井数目。但应补充投产时的通风线路,并作矿井抗灾能力分析。2、矿井风量矿井布置两个综采面、4个综掘面,在C8+1煤层布置两个普通钻爆法掘进面掘进底板瓦斯抽放巷,和一个普通钻爆法掘进面掘进下山巷道。根据重庆煤科分院编制的“XX煤矿瓦斯抽放工程修改初步”提供的各回采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经抽放后的瓦斯涌出量,分别计算了C2、C3、C7+8煤层工作面所需风量及C2、C7+8综掘工作面所需风量。通过建立全矿井通风网络,用计算机进行网络解算,矿井初期通风容易时期一号风井风压力1987.6Pa;初期通风困难时期一号风井风压为2905.9Pa。矿井达产时期一号风井风压为1662.8Pa,二号风井为2541.2Pa。矿井投产期及达产期,一、二号风井及全矿井通风阻力均为“小阻力矿井”。审查组原则同意上述风量、风压计算。鉴于C2煤层预抽时间为2年,业主应按瓦斯抽放设计和防突设计安排,尽快施工18+101瓦斯抽放巷,进行瓦斯抽放,并加快C2煤层本煤层抽放,合10201工作面能政党安全投产。三、灾害预防1、瓦斯灾害预防根据煤炭科学总院重庆分院编制的“XX煤矿瓦斯抽放工程修改初步设计”及“XX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专项修改设计”,采用了包括合理的采掘部署、突出危险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措施在内的“四位一体、五步配套”的综合防突措施。矿井建立永久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采用本煤层预抽瓦斯为主、邻近层卸压瓦斯抽放为辅,边采边抽、边抽边掘和采空区抽放相结合的综合抽放措施。矿进还装备了安全监控系统,用以监控瓦斯变化情况,预防灾害的发生。审查组原则同意上述安全措施,但应补充瓦斯抽放设计及防突设计中的相关内容以充实安全篇的瓦斯抽放及防害措施。并希望业主认真落实上述各项安全措施,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2、矿井防治水审查组同意设计提出的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采取“探、防、堵、排”的综合防治措施。 3、顶板事故的防治审查组同意设计提出的合理选用工作面支架架型、加强矿山压力观测、正确合理地决定巷道在空间的位置、大力发展锚喷支护等措施。4、矿井火灾的防治审查组同意设计提出以“预防为主、消防并举”矿井防灭火的基本方针。由于XX煤矿基建期间C2煤层曾发生过自燃。设计应补充矿进内因火灾的防治、防治煤层自燃的具体措施。不能笼统谈“采用灌浆为主、注胶、注氮为辅、并配合束管检测等措施”。5、机电、运输事故的防治审查组认为:应补充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措施包括无轨胶轮车、胶带输送机和其他机电设备等的事故防治措施。6、关于“三条线”的问题根据国鉴总字(2007)167号文精神,审查组提出以下意见:压风管路的铺设:压风管路除接到掘进面外,尚需接至回采面。通讯电缆的铺设:井筒通讯电缆不应少于两条,同时使用宜分设于不同的井筒中,或设在一个井筒的不同间隔内,相互之间应有联络电缆。当作一条电缆出现故障时,可迅速转换,保证井下主要电话用户通讯。附件二.(三)云南滇东煤电工程XX煤矿矿井初步设计评审专家意见(机电、煤炭输送、地面生产系统)一、矿井主要设备1井下大巷带式输送机 设计选用钢绳芯带式输送机实现井下大巷的煤流连续运输,其主要参数为:C8+1大巷胶带机=°、H=0m、L=2900m、B=1.2m、Q=2500t/h、V=5.0m/s、N=2×710kW、带强ST1600N/mm,驱动单元2×CST750KS,液压自动拉紧;1采区C8+1胶运下山胶带机=7.181°、H=325m、L=2600m、B=1.2m、Q=1500t/h、V=4.0m/s、N=3×1000kW、带强ST4000N/mm,驱动单元3×CST1120KS,液压自动拉紧;2采区C8+1胶运下山胶带机=6.737°、H=305m、L=2600m、B=1.2m、Q=1500t/h、V=4.0m/s、N=3×900kW、带强ST4000N/mm,驱动单元3×CST1120KS,液压自动拉紧;C2大巷胶带机=-80°、H=27.34m、L=760m、B=1.4m、Q=2500t/h、V=4.0m/s、N=2×280kW、带强ST1000N/mm,驱动单元2×CST420KS,液压自动拉紧。专家组认为井下大巷煤流运输胶带机的主要参数和驱动方式的选取较为合理,能满足井下煤流运输的需要,原则同意设计内容,并提出如下建议:(1)C2大巷胶带机的带宽、带速应与C8+1大巷胶带机统一为B=1.2m, V=5.0m/s;(2)1、2采区的C8+1胶运下山胶带机按规定应配备制动器、逆止器;(3)在初设说明书中还应对1、2采区下山胶带机和C2大巷胶带机进行说明。2、井下辅助运输井下和副斜井的运输均采用无轨胶轮车,配备了各型国产、引进的无轨胶轮车辆。专家组认为辅助运输方式和车辆的选择是适宜的,重型车辆引进其余国产的原则是可行的,原则同意设计内容,并提出如下建议:(1)说明书中应附无轨胶轮车运输能力的计算,应根据井下辅助运输量、运距、平均车速进行计算,以此来确定各类无轨胶轮车辆的数量,包括备用;(2)应计算出柴油消耗量,并考虑是否需在井下设加油站。3、主斜井带式输送机井下C8+1大巷胶带机与主斜井胶带机直接搭接,主斜井胶带机的主要参数为:=12°、H=249.58m、L=1200.43m、Q=4000t/h、B=1.6m、V=5.0m/s、N=4×1250kW(隔爆)、带强ST5000N/mm,驱动单元为4×CST1950K,采用液压自动拉紧方式。专家组结合井下胶带机和已安装好的至五乐工业场地的地面M201胶带机均选用CST装置的情况,同意设计对主斜井胶带机驱动方式的选择,并提出以下建议:(1)运量4000t/h太大,与矿井规模很不协调,鉴于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大对生产能力的监控,尤其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将严格限制产能,以降低瓦斯灾害发生的几率,为此建议宜与C8+1大巷胶带机运量2500t/h一致,以此来进行相关参数的计算;(2)由于井巷较长,应在井筒中设置检修和更换小型部件所用的运输设施,以设置往复运行架空乘人系统为宜。可将排水管路由井筒一侧的下部布设改为设顶部横梁居中布设,其两侧分设下井高压、通讯电缆,并将胶带机向一侧靠,让出位置来以便设置检修架空乘人装置;(3)由于主斜井只有一个角度,而且倾角、带长、带重较大,机尾的张力最小,以采用尾部重载车式张紧为宜,这种张紧方式结构简单、紧凑、可靠,并且成本低廉;(4)从胶带机的受力分析和延长胶带寿命等方面考虑,功率分配以2:1为优;(5)主斜井胶带机按规定还应配备制动器、逆止器。按煤炭工业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MT/T5031-2003)第7.3.7条“每台逆止装置必须满足整台输送机所需的逆止力矩”的要求,逆止器以二台选择布置为宜;(6)由于主斜井胶带机驱动单元为全地面式布置,在井口驱动机房采取有组织通风换气等措施后,可不用防爆电机以节省投资;(7)结合CST装置不能长时间低速运行提供验带功能的实际,应配备一套胶带接头在线检测装置;(8)应附主斜井井口房的设备布置平、剖面图。4、主斜井井口至五乐工业场地M201带式输送机主斜井胶带机与M201胶带机直接搭接,M201胶带机的主要参数为:=5.5°-1.75°11.7°、H=249.58m、L=3197m、Q=4000t/h、B=1.6m、V=5.0m/s、N=3×1000kW、带强ST3150N/mm,驱动单元为3×CST750K,采用液压自动拉紧方式。结合该胶带机已安装的现状,专家组同意设计内容,并提出以下建议:(1)应注意1号隧道内的通风问题,避免瓦斯积聚,同时按已颁布的新安全标准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的要求,隧道内宜设置瓦斯传感器,并且隧道内的照明器具、胶带机保护装置应为隔爆型;(2)应附2号转载点的设备布置平、剖面图。5、主通风设备矿井采用分区式通风系统,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主斜井、一号和二号副斜井、一号进风立井进风,一号和二号回风立井回风,服务年限约为20年。一号和二号回风立井所需风量和最小/最大负压分别为:1252m3/min、1979/2906Pa;112m3/min、2541Pa。设计在一号回风立井选用BDK618-10-38型矿用隔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两台,一用一备,每台风机配二台10kV、800kW、580r/min隔爆电动机,现已安装运行;在二号回风立井选用FBCDZ-10-30()型矿用隔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两台,一用一备,每台风机配二台10kV、400kW、580r/min隔爆电动机。专家组认为根据现需风量、负压选用防爆对旋轴流通风机是较为合理的,具有结构简单、不需建风机房、露天布置、土建和安装周期短、维护工作量小、反风方便的优点,工况参数也满足矿井通风的需要,同意设计内容。同时提出在设备清册和电气系统图中对风机电机采用一台KYN28-12-003(G)高压柜内装两台ZN63型630A真空断路器来满足正反转的功能可能存在柜体结构难以实现的问题。6、排水设备矿井采用二级排水方式,在主斜井井底和一、二采区设有水仓及水泵房,一、二采区涌水排入主斜井井底水仓,由井底水泵房将涌水经主斜井排至地面矿井水处理站。主排水系统正常/最大涌水量为417/558m3/h,排水高度242m,设计选用三台MD500-57×6型矿用多级离心水泵,配10kV、710kW隔爆电机,二趟DN325排水管沿主斜井敷设,在正常涌水时为单泵单管运行,最大涌水时为双泵双管运行。一采区一号泵房正常/最大涌水量为208/279m3/h,排水高度155m,设计选用三台MD280-43×5型矿用多级离心水泵,配10kV、300kW隔爆电机,二趟DN245排水管,在正常涌水时为单泵单

    注意事项

    本文(云南滇东煤电工程XX煤矿矿井初步设计评审专家组意见.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