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网上乡村旅游材料.doc

    • 资源ID:3884519       资源大小:58.5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网上乡村旅游材料.doc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住农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农户缺乏热水器无法洗澡、卫生间窗户没有窗帘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够等原因,住宿条件还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农户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马,洗净后用开水沸煮,缺乏消毒柜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区小卖部出现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为此,农家住宿设施设备要从方便游客出发,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设施和提供服务,增加舒适度和私密性,让游客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餐饮方面,既要在菜肴上突出“农”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讲究食品卫生,适当引进消毒柜等现代化卫生设备,让游客吃得放心。2、乡村旅游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农家乐经营户已经注意只身周边的环境卫生,但一些没有从事农家乐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加上游客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村庄整治使农民过上洁净的生活,但一些农户新建筑 过于城市化,而且楼间距越来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农家特有的韵味,农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农民灌输“建设好自己家园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乡村旅游的环境是发展农家乐的根本,城市居民绝大部分就是来感受乡村的山清水秀,合理布局农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3、乡村旅游管理有待加强,管理部门服务有待提高。压价竞争、争相拉客等无序竞争现象在农家乐发展早、竞争相对激烈的下呈村已经开始出现苗头,小商小贩在通往景区道路随意占道设摊;板固村后的火山湿地虽然很美,但囿于资金匮乏,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上山道路是砍竹人运输毛竹的通道,几乎无路可走,游客上山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强。此外,一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如衢江区地税局在减免农家乐经营户5000元经营额的税收后,不再提供发票,农户经营额超过后要去衢州城里的区地税局开发票,不仅来去坐公家车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后开发票还要收取滞纳金,限制了农家乐的做大做强。为此,要加强农家乐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建设,制定规则避免恶性竞争;要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乡村旅游有序发展;要加强安全检查,避免旅游事故的发生;要增强管理部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农家乐的意识,彻底改变官僚作风,主动上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服务。 总之,发展农家乐一要突出“农”字,充分挖掘农村特色,展示农耕文化;二要突出“家”字,让旅游者不仅宾至如归,更要感受到农家的淳朴、热情和温馨;三要突出“乐”字,要开发出一批参与性广、娱乐性强的农事活动,使旅游者在农家感受到开心和快乐。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抓好几件事:一要整合资源,农家乐经营户要走合作化道路,发挥集体作用,在发展中还应与村庄整治相结合,做好环境保护的文章;二要发挥协会功能,加强安全、服务和价格等方面的自律,从简单地提供餐饮逐步发展到提供住宿,再发展到娱乐,最后让游客带走当地土特产,使农家乐形成产业链;三要提升服务和技能,要从学好普通话着手,提高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四要齐抓共建,旅游、交通、林业、公交、宣传等部门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乡村旅游。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建设,推动了乡村旅游有序、较快发展(一)坚持政府主导、尊重农民意愿发展乡村旅游。巴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建设,市政府启动了巴中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省、市政协加大了调研力度,今年2月省政协调研组专程赴巴中市巴州区大佛寺村开展了专题调研。巴中市加强了与周边市州的学习交流,10月-11月,与广元开展了农家乐交叉学习检查,相互取长补短、交流经验。各县(区)党委、政府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积极发展,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形成了市、县(区)、乡(镇)多层次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格局。南江县、通江县依托光雾山、诺水河重点景区,积极发展农家乐;巴州区、平昌县依托城镇发展农家乐,推动了乡村旅游有序、较快发展。各县(区)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依靠农民的智慧,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光雾山镇采取宣传发动、考察促动、示范带动和政策推动的工作举措,有效地激发了农民发展农家乐的内在动力,全镇共发展农家乐34家,拥有床位184张,直接从业人员达124人,全年营业收入达170多万元。(二)狠抓技能培训、坚持突出地方特色。近两三年来全市组织农家乐培训2次,一是2008年4月省培训中心支持,邀请省上院校专家来巴中培训;二是2007-2009年市局在光雾山景区组织业界及农家乐业主进行了现场培训;同时,2008年8月市局与各县区组织了宾馆、饭店技能大赛,邀请农家乐业主观摩学习。各县(区)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都坚持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光雾山镇依托核心景区,围绕“原生态、农家屋、特色菜”做文章,依托生态农业,打造“生态观光游”,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平昌县依托工业优势,将酒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倾力打造了欢乐谷小角楼酒文化主题公园;通江县、巴州区则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和红军文化,丰富了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增强了乡村旅游的生命力。(三)注重创新管理、确保乡村旅游规范发展。各县(区)牢固树立服务促发展的理念,通过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手段,积极引导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南江县对农家乐坚持星级管理制度,参照星级饭店的标准,突出农家乐特色,对农家乐实行星级管理,仅光雾山镇就有星级农家乐8家。通江县、巴州区、平昌县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切实加大管理力度,确保了乡村旅游的规范发展。三、调研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是责任不明确。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乡村旅游涉及的职能部门多,一定程度上存在各部门难以配合协调、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如省委农办下发的文件与旅游部门的职能难以配合,给有效落实工作带来影响。二是发展档次低。一些“农家乐”一直停留在初始阶段的休闲和简单的娱乐状态,布局分散、规模小、品位低,缺少文化内涵,乡村风味逐渐向城市风味发展,乡村野趣逐渐淡化,发展方向目标不明确。三是基础设施差。一些地方基础设施还不配套就开始接待游客,客人不满意,只好勉强维持,甚至赔钱关门。四是服务质量低。一些业主缺乏经营管理新观念,营销策略陈旧,从业人员又未通过培训,对旅游要素、服务标准不了解,服务质量低、活动单一、不能吸引客人,回头客低,经营业绩难以提升。五是政策不配套。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政策尚未配套,如保护政策、鼓励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等等都还未出台。四、今后工作建议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示精神及省旅游局、“五大行动”的精神,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管理规范、突出文化”的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找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促进全市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一是主动出击,争取多部门配合。遵照意见“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的要求,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的建设发展,找好与其它职能部门的结合点,主动出击,全方位争取其它职能部门智力、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与配合。 二是抓规范化管理,开展行业培训。严格按照四川省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发展农家乐,通过与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加强对农家乐餐馆管理,提升对客服务水平,规范经营行为。针对服务质量低,从业人员对旅游要素、服务标准不了解的情况,全市各县(区)应各自行组织相关培训,主要抓骨干培训,抓重点,以点示范,不能遍地开花,形成以点带面最后覆盖全市范围。通过邀请省上相关专家、院校老师进行有偿讲课的方式进行培训。三是抓规划管理,实现布局合理。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重点做好乡村旅游产品的区域规划。确保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布局更加合理,规模逐步壮大,实现协调发展,避免因旅游产品的雷同和单一性而缺乏生命力。四是抓宣传引导,激发农民动力。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农民发展“农家乐”的内在动力,才能有效推动其发展。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始时期,更要注重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宣传发动、示范带动、培训推动等工作举措,充分宣传发展乡村旅游的重大意义,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了解、掌握、并主动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来。五是抓特色优势,打造旅游品牌。特色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生命线。乡村旅游特色在“乡村”,要立足当地的旅游资源、民俗风情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尤其要注重突出文化特色,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当地丰富多样、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出地方特色突出、民俗风情浓郁的乡村旅游品牌。六是抓扶持引导,确保健康发展。鼓励多方经营,有目的、有计划、有序的落实乡村旅游建设;充分依靠企业发展,按产业政策、合情理的发展,为革命老区办实事。主要从五个方面加以扶持和引导。一要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既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又从政策上加以扶持和引导;二要处理好共性要求与个性特色的关系,既体现乡村旅游的共性,又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三要处理好重点突破与因地制宜的关系,既避免一哄而起,又确保加快发展;五要处理好启动内力与借助外脑的关系,既充分调动农民自己的积极性,又要聘请专家进行策划和规划,确保乡村旅游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七是尽快完善“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建设。为更好更快的推进巴中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从制度和职能上进行明确分工,发挥好旅游协会的职能;旅游局为行政主管部门,旅游协会为行业服务,二者分工不同,相互配合,职责明确。八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为了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及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给广大游客提供方便,加快完善线路要素整合的建设,加快旅游标志标牌的建设,在不断完善景区硬件服务设施的同时,要把解决“入厕难”作为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的突破口,大力改造不达标旧厕所,使服务功能和档次都得到显著提升,有效解决游客入厕难的问题,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功能和档次。一、基本情况陕西是全国旅游大省,2006年全省游客接待量达到7056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旅游69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1%。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全省11个市、区以“农家乐”形式为主体的乡村旅游蓬勃开展,2006年“农家乐”旅游经营户已经达到4000多家。今年来,为响应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部署,先后下发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指导意见和陕西省旅游局陕西省农业厅关于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省旅游和农业部门还联合成立“陕西省乡村旅游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的指导和领导。全省已经明确提出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中期目标,即到2010年,要实现每年新增乡村旅游就业2.1万人,间接就业5万人,旅游从业农民年均增收5%,建成10个乡村旅游特色县、50个乡村旅游特色乡镇、50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5000个特色“农家乐”经营户的目标,力争使乡村旅游成为全省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支撑之一。在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乡村旅游工作也得到各市、区、县的高度关注和有力支持。我们所到的咸阳市、安康市,党委、政府非常重视乡村旅游工作,将发展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作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之一,引导和鼓励农民利用当地气候、山水风光、民俗风情和农家特色等独特条件,开办“农家乐”。咸阳市专门成立了“农业旅游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还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咸阳市2006-2020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加大投入,切实加强修路、改水、改厕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农村美化、净化、亮化、绿化“四化”工程。他们还借鉴成都等地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不断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规范管理和对外宣传,努力扩大影响和形成品牌。2006年,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已发展“农家乐”近200户,接待游客43.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29.6万元,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安康市虽为国家级贫困地区,但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其自然生态体系比较完整,山河秀丽、景色宜人的独特优势,积极鼓励和引导各县开展特色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平利县已经形成“生态立县”的战略定位,提出了打造“陕西最美丽乡村”的战略目标,明确以“茶文化”、“绞股蓝产业”、“河谷漂流”等为乡村旅游的特色吸引物,大力发展“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为贫困地区、特色地区富民增收、建设新农村开辟了新思路,找到新途径。二、存在问题陕西省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形成了比较好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一些政策,采取了一些措施,发展的势头良好。但是,我们通过调查,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问题。(一)“农家乐”经营户法律定位不明确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家乐”经营主体主要是农户。按照陕西省农家乐旅游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经营“农家乐”需要取得旅游部门的农家乐经营许可证、工商部门的工商营业执照、卫生部门的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开业后,税务部门一般都将“农家乐”经营户定位于餐饮服务行业开始征税,税收没有优惠政策,税率相对过高,农民觉得负担较重。“农家乐”一般只有周末或假日才能接待游客,平时都在家务农,收入水平有限。“农家乐”经营户在经济实力很弱的情况下,开业前期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压力非常大。如果能将“农家乐”定位为农民副业,在开业初期(例如一年或两年内)将税费给与减免优惠,无疑对促进“农家乐”有小到大,逐步发展是有利的,对于贫困地区来说,也是涵养税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二)资金支持与优惠政策少我们走访的咸阳市淳化县和安康市平利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财政基本是“吃饭财政”,很难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农家乐”发展。淳化县只有农行和农村信用社两家金融机构,且贷款数量非常有限,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极其匮乏。安康市的“农家乐”经营户普遍反映融资困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缺乏资金支持,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大多数“农家乐”目前还基本不具备接待住宿条件,对当地青山绿水流连忘返的游人很多都有住宿的要求,但他们无法满足,导致原本能停留几天的客人只能吃一两顿农家饭就离开,严重影响了“农家乐”的效益和吸引回头客的能力。当地虽然对发展“农家乐”都持鼓励与支持态度,但由于相关部门缺乏联动机制和相关项目缺乏整合捆绑机制,优惠政策只能停留在口头上,真正能够使“农家乐”经营户得到实实在在支持的措施还很少见,专门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几乎没有。(三)管理与服务水平不高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水平和服务理念都亟待提高。作为“农家乐”经营服务的主要内容,“农家饭”基本都是由农户的主妇掌勺,提供餐饮服务的服务员也都是子女或亲戚。他们都是当地的村民,不懂如何为城里来的客人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只能依靠淳朴的心态和憨厚的气质得到游客的理解和谅解。调研中市、县、乡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以及“农家乐”经营户本身都把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作为当前最急需、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希望能够得到经营管理知识、接待服务礼仪、烹饪营养知识等相关培训。(四)发展规划滞后由于乡村旅游在陕西省很多市、县区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大多数“农家乐”都是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自发兴起和经营,缺乏政府统一规划的引导,发展有很大的盲目性。安康市汉滨区的县河乡由于距安康市区较近,当地自然河流与山川景观优美,具备发展“农家乐”的很好的条件,目前沿河两岸已经出现了“农家乐”40多家。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众多的“农家乐”功能雷同,定位单一,都只能提供吃农家饭、打麻将等简单的服务,且没有各自独有的特色农家菜、招牌菜,所以竞争激烈、各家的经济效益都无法尽快提高。由于特色不明显,游客数量增长缓慢,重游率不高。(五)政府支持与服务没有形成合力乡村旅游虽然对农民致富的作用明显,但由于涉及旅游、农业、林业、水利、工商、环保、税务、卫生、交通、建设、电力、电讯等多个部门,各部门的支持政策和扶持项目侧重点有所不同,还没有统筹安排,无法形成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合力。多部门的协调难度巨大,政策与资金捆绑使用的难度更大,需要中央或省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才能得以实现。调查中我们发现,还没有哪个地区能够将上述各部门的力量进行有效的整合。但作为地方政府,应该有条件、有能力将相关部门现有的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和捆绑,共同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比如平利县就将农业系统的农业综合开发、沼气建设、扶贫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等项目与资金捆绑使用,扶持了以翠茗园为代表的一批以茶叶、绞股蓝种植加工为主的农村旅游示范点;以龙头村为代表的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对发展乡村旅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六)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由于融资困难,农民多依靠自有资金办“农家乐”,致使当地的“农家乐”档次较低,无法满足各种层次的消费需求。淳化县“农家乐”的特色之一是冬暖夏凉的窑洞住宿,是西安的夏季避暑的好去处,但当地最大的“农家乐”经营户餐饮接待能力只有60多人次,住宿不超过20人,接待能力亟待提高。平利县90%以上的“农家乐”经营户不具备接待住宿的能力,限制了游客消费能力,农民增收也大打折扣。大部分“农家乐”没有卫生、食品保鲜、消防、安全等基本的设施,水冲厕所比例不高,方便游客的相关标识、路标等设施也非常少见,农民自产的农产品缺乏包装和加工,销售受到很大的限制等等。“农家乐”的基础设施急需得到建设和完善。三、几点思考与建议按照中央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这次调研了解的情况,我们认为,当前发展乡村旅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重点研究和加强。(一)找准工作定位,形成多部门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联动机制从现有研究和各地发展实践看,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是两个联系紧密却又内涵不同的概念。休闲农业是农业多功能性的拓展,是指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资源生态留存、农业生产过程及其产品,满足游客观光、体验、娱乐、科普等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现代农业产业形态。而乡村旅游是对农村旅游资源的市场化开发,是旅游市场在农村的拓展和延伸。因此,休闲农业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乡村旅游内涵和档次的基础,而乡村旅游是实现并提升休闲农业价值的重要手段,它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目标。因此,各部门必须合理界定和找准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工作定位,既要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又要分工协作、充分协商、合力推进。要从乡村旅游的实际出发,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金和项目资源,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联动机制,共同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出力献策。从农业部门来讲,应在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方面做文章,从产业支持、技术服务、农村能源、“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开发与扶持等方面多做文章。旅游部门则应在乡村旅游规划、市场拓展、品牌开发、行业管理等方面多下功夫。而其他部门,也可以将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各种培训补贴等资金和项目进行捆绑,集中向乡村旅游发展适宜地区倾斜。(二)加强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规范和分类指导乡村旅游目前在陕西省可以说是发展迅猛,特别是以农户家居和农、林、牧、渔及园艺等农村资源为载体的“农家乐”更是遍地开花。但是,能否结出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应该还需要拭目以待。乡村旅游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更是立足本土资源和特色产品的特色产业。因此,必须立足实际条件,着眼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区分和规划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形式,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要着眼于特色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合理配置乡村旅游资源。针对特色产业带动型、景区依托型、农场庄园型、民俗体验型和现代农业展示型等不同的发展类型,立足其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分类指导,引导其向个性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初级形式,“农家乐”当前在全国已形成相当规模,应尽快研究相关行业规范和管理标准,特别是对“农家乐”经营户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人员要求、服务标准等方面进行规范,以保障其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其逐步升级上档。建议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按照“百千万工程”的要求,加快制定相关的示范性标准,尽快筛选和认定一批示范县、示范乡和示范村,加大对这些示范点的扶持力度,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的样板和精品,引导全国乡村旅游的快速、规范发展。(三)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尤其是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由于各地农民自有资金和融资渠道非常有限,如果仅仅凭借这些资金投入,很难在短期内促进乡村旅游的大发展。因此,应研究出台对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建议国务院应该协调各相关部门,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出台一些融资的优惠政策。例如,提供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等;通过再保险、风险贴息等方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户和相关组织化解经营风险,等等。(四)加强乡村旅游业服务支持体系建设首先是要建立起完善的乡村旅游培训体系。当前,乡村旅游发展都为放任和自发状态,从业农民的经营理念、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亟待提升,而农民自身的培训需求也相当迫切。建议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共同开展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培训,探索利用“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资金渠道,加大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二是积极开展相关从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研究申报一些适应乡村旅游行业需求的新职业,如“乡村旅游导游员”、“乡村旅游讲解员”、“农家乐接待服务员”等,让从业人员逐步做到先培训、后就业,持证上岗,以增强服务的规范性,赢得游客信任,提高游客重游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三是建立统计和信息平台。目前,乡村旅游业的统计资料来源极少,内容极其匮乏,应尽快建立从下至上的信息统计渠道和人员队伍,以为政府决策、行业指导和管理提供依据,当前应考虑在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县设立乡村旅游信息直报点,对其予以必要的设备和经费支持。四是建立全国性的乡村旅游信息互动平台。应加快建设“中国乡村旅游网”,发布各类乡村旅游信息及相关政策法规,设计、推介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整合各地相关信息资源,以切实加强对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服务和指导。近年来,苍溪县紧紧围绕“生态文化旅游”主题,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全面领会中央、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按照国家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以旅促农、以旅富农的目标和思路,着力发挥乡村生态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我县始终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相结合,强力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又好又快地发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与山区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路子,创造了推进承接旅游产业转移的新经验,全县新兴旅游产业得到突破性发展,被授予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和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一、我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旅游局创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和全国乡村生态旅游“十、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开展,我县在 “六个一+三配套”生态家园户办工程建设基础上,着眼苍溪“村庄在森林间、农舍在果园里、人生活在绿色中”的生态建设目标,坚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突出农民增收和生态和谐发展为核心,狠抓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把梨文化博览园成功创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红军渡·西武当山创建成国家4A级景区,云峰镇狮岭村、元坝镇将军村创建成市级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点,建成了12家星级农家乐,连续举办了六届中国·苍溪梨花节,2006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乡村生态旅游,2009年又将在全省率先启动创建四川省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县,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农民就业和收入结构等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乡村生态旅游迅速成长为苍溪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其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2008年,全县接待游客10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7亿元。 (一)我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1、农家乐。“农家乐”是指以农民家庭为接待单位,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特色,以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亲近大自然等重要内容的乡村生态旅游活动,感受农家生活。如城郊、梨博园、红军渡·西武当山、九龙山等处的农家乐。 2、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旅游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开发。如江南桃花园、云峰镇狮岭村梨园、元坝镇将军村果园等。 3、休闲农场。以体验农村农业情趣为主,市民一般利用周末休闲度假,回归自然。休闲活动内容一般包括田园景色观赏、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垂钓、野味品尝,住宿、度假、游乐等健康旅游。如红军渡·西武当山、梨博园等。 4、农业公园。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综合性经营为特色,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集现代农产品生产、购物、消费场,观光休闲、会务等有机结合为一体。如三井片、荞子坝、白桥坝、江南片等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5、森林公园。借助于原始或人工林的特色景点景观,开展各种观光、休闲、旅游活动等。如九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三溪口林场、龙岗山等。 (二)我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特点 1、政府主导作用突出。各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点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宏观规划起到了重要作用。以陵江镇红军新村的发展为例,县委县政府以红军渡·西武当山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按照“市场带动、自主经营、政府服务”的模式,由政府出资对红军新村实施了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旅游、卫生、环保、质检等多家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引导农户开办星级农家乐。红军渡·西武当山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游客量增多,从而增加了红军新村农户的收入。 2、富民增收效果明显。通过六届中国·苍溪梨花节的旅游宣传促销,苍溪乡村生态旅游产品逐渐成为成都、重庆、西安、绵阳、南充等大中城市和阆中、广元等周边旅游城市市民旅游消费越来越多的选择,同时也给苍溪乡村生态旅游带来不少实惠。有关权威资料介绍,国际上旅游业每投入1元,相关产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就能增加5个社会就业机会。以2008年苍溪乡村生态旅游60万游客人次总量,人均消耗200元计算,直接拉动苍溪乡村消耗总计1.2亿元,以国际通常的旅游消费放大社会消费1:5左右计算,拉动苍溪消费6亿元,同时解决了大批农民就业。 二、我县林业部门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方面所做的工作 为加快我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促进灾后生态修复,县林业局采取多项措施,全力保障乡村生态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成立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由局长李勇任组长,分管副局长马开敏为副组长,相关股室及基层林业站负责人为成员等组成,负责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实施。 二是制定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就我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思路、目标、规模、重点地段、资金投入、责任人、完成时间等内容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尤其对九龙山和三溪口、武当山等地的生态旅游发展勾画了科学的建设蓝图,为我县林业部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工作提供了一个科学性、可行性的依据。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结合灾后重建,已将三溪口、九龙山的房屋及公路等基础设施、生态修复、景观打造等建设内容纳入灾后重建,经县发展和改革局同意立项投资3500余万元,林业局拟采用招商引资的办法再投入资金5000万元(正在洽谈中),用于九龙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再者,县林业局已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建设成了武当山乡土树种园和百家姓氏追踪园,为我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是结合林业工程建设,强化植树造林和森林资源保护,不断加快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近年来,我县通过德援项目、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封山育林、工业原料林建设等,共计植树造林25余万亩,确保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为我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资基础。 五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竭力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自去年8月以来,我县集中人力、物力、时间,紧锣密鼓、有条不紊的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做到了“山定权,人定心”,极大增强了广大林农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他们积极支持、参与的主动性。 三、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成效和积极意义 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消费、促进内需等多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是解决当地农民就业并加快了经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慕名前来观光、游乐、采风的省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尤其是县内及周边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特色,以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亲近大自然等重要内容的乡村生态旅游活动的人日趋增多,一并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行业日趋兴盛,我县仅去年旅游收入就达3.97亿元,人均收入500元,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10余万人,为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我县按照“六个一+三配套”的思路,不断加大小康新村建设力度,积极引导农户建果园、修微水池、硬化道路、改厨改厕、安装自来水、修建小洋楼、建沼气池等,极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基本达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是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改变了过去小农经济意识、粮食就是“命根子”的意识,将农田改种成了猕猴桃、雪梨等果园,建成了三井、白桥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云峰镇狮岭村和元坝镇将军村等生态庭院文化示范村,赢得广大农民支持及省市领导好评。 四是促进林业两大工程和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实施。通过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的实施,绿了山川,富了农民,共完成天保工程造林11.5万亩,完成退耕还林8.8万亩,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5.8%,同时依托两大工程发展工业原料林基地4万亩,优质猕猴桃、苍溪雪梨基地5万多亩,支持成片规模种植100亩以上的业主大户168户,建成小康新村214个、生态家园户7.8万户,实现了林业生态、产业“并驾齐驱”,猪业、兔业“比翼双飞”的目标。在两大工程中尝到甜头的农民,也更加拥护林改、支持林改、参与林改,他们深知林改政策给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带来的无限商机和经济发展新活力,为此,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已全面胜利结束。 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还面临许多瓶颈和挑战,制约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 一是对乡村生态旅游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开发乡村生态旅游所需的条件缺乏充分的分析与认识,对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不够、评价过高,导致对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过于乐观、期望过高。二是缺乏对乡村生态旅游基本特征的正确认识,致使忽视在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中继续有效地保持“乡村性”和“乡村意象”,出现建筑的城市化、活动的商业化等趋向。三是认为旅游应是风景名胜区和大都市的事,乡村地区没什么可游的,未能认识乡村生态旅游与农业生产的互补性和功能优势,从而忽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是缺乏统一规划。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时,没有将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大系统,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导致资源开发的形式单一、水平不高、档次低下、特色不强,缺乏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 三是基础设施落后。许多基础设施仍然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道路、停车场、卫生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难以让人接受,难以留住游客。 四是乡村生态旅游景点管理滞后,服务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卫生状况不好,存在“脏、乱、差”现象;二是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三是少数景点游览线路组织不好,标志不明显;四是管理与经营体制不健全,从行业管理上看,管理力度不够,并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 五是乡村生态旅游投入较少,建设规模小、档次低,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单一,未形成系列,产品雷同,品位不高,难于满足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产品粗糙,深度开发不够。许多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只是表层开发,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参与性不足,难于提高旅游者旅游感受。 六是市场研究不足,宣传促销力度不大,方式单一。乡村生态旅游存在地域分散、经营规模小的特征,而且资金不足,专业人才匮乏,致使乡村生态旅游经营者无力从事全面的市场调查研究。乡村生态旅游市场总是定位在游玩景区之后意犹未尽的游客和本地游客身上,很少走出去宣传促销,只寄希望于导游、其他从业人员将人带去和回头客。乡村生态旅游宣传促销手段以发传单或发名片和宣传册为主,并多局限在人际的范围和较原始的手段,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市场宣传促销不力已严重制约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五、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策及建议 一是把乡村生态旅游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轨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涉农的各项工作都要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乡村生态旅游也必须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轨道,这样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要让新农村建设目标覆盖到乡村生态旅游。“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项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既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根本目的,也是乡村生态旅游所具有的功能。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摆到新农村建设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提供服务,常抓不懈。 要让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惠及到乡村生态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央和地方都采取了一些政策性措施,乡村生态旅游要涵盖在大农业之中,使其享受必要的优惠政策。比如,有些扶持“三农”的资金,应允许用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促进生态、文化、环境保护的旅游项目,应制定鼓励政策,使农民切实能够得到政府支持,政策扶持,提高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信心和能力。 要让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兼顾到乡村生态旅游。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可以把旅游型农村作为新农村建设一种模式,积极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创造条件、留有余地。这样做,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有利于农村的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形成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合力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必须要强化政府

    注意事项

    本文(网上乡村旅游材料.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