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缙云县旅游业发展.doc

    • 资源ID:3884505       资源大小:122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缙云县旅游业发展.doc

    缙云县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缙云县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缙云县风景旅游管理局目 录第一章“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2一、主要成就2二、存在的主要问题3第二章 “十二五”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5一、机遇5二、挑战6第三章 “十二五”发展战略与目标8一、指导思想8二、基本原则8三、发展战略9四、发展目标10第四章 “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主要任务11一、编制旅游规划,实施科学开发11二、加快产品开发,打造旅游精品12三、培育乡村旅游,丰富旅游产品16四、完善旅游要素,延长旅游产业链17五、传承优秀文化,提高旅游品位20六、加强行业管理,提升旅游品质21七、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旅游市场22第五章重点项目建设27一、高等级景区项目27二、休闲养生度假项目28三、乡村旅游精品项目29四、旅游接待设施项目29第六章保障措施30一、加强领导,合力攻坚兴旅30二、完善体制,提高管理效率30三、创新机制,加大旅游投入30四、集聚要素,保障旅游开发31五、搭建平台,加强信息管理32附表附图 “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缙云县成功创建丽水市首个省旅游经济强县,仙都景区被授予“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称号,先后荣获首批“省文明风景旅游区”、中国最佳节庆旅游景区、全国节庆活动百强,入选“浙江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黄龙景区完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目标。五云镇、大洋镇被省政府命为旅游强镇,壶镇镇岩下村、大洋环湖村、仙都笋川村被命名为旅游特色村等称号。全县旅游经济持续增长,缙云旅游产业得到发展迅速,旅游产业日益成为缙云县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据统计,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29.40%,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3.95%。到2010年,全县共接待旅游者425.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12亿元,超额完成计划指标。 一、主要成就 1、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县委县政府把加快旅游业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明确旅游大产业地位,在政策、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县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招商引资、品牌宣传、旅游企业发展奖励等,旅游发展氛围更浓。 2、规划先行,统筹发展。整合全县旅游资源,编制了发展总规、局部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统筹旅游产业发展。全面推进景点改造提升和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一二三”工程,努力构建“一心四版块”旅游均衡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仙都景区创5A工作,黄龙景区成为我县第二个国家4A级景区,五云镇、大洋镇被评为省旅游强镇,壶镇岩下、大洋环湖、仙都笋川被评为省旅游特色村。 3、深化合作,拓展市场。以增加总量、改善结构、延长停留时间为目标,不断推进“北固东联西扩”战略。不断完善旅游营销机制,有效整合各类宣传促销资源,加快营销网络建设,客源市场不断拓展。深化区域合作内涵,加强与周边县市合作,初步实现旅游营销平台共享、旅游产品互补和客源互送。 4、优化管理,提升品质。全面推进旅游行业队伍建设,对全县旅游从业人员展开素质和技能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完善旅游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开展行风整治、诚信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规范旅游服务行为,整顿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景区旅游环境。 5、夯实设施,完善要素。狠抓与旅游发展相配套的宾馆、餐饮业的发展,全县旅游要素日臻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全县拥有旅行社8家,分社1家,其中星辉旅行社连续九年进入浙江省旅行社100强,被评定为四星级品质旅行社。拥有星级宾馆5家,其中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乡村旅游迅猛发展,拥有众多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省林业观光园区等。 6、立足特色,品牌响亮。“十一五”期间,我县被授予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丽水市首个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中国最佳节庆旅游景区、全国节庆活动百强、浙江省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浙江省十大生态旅游名景、浙江省婚纱摄影首选景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等荣誉称号,成为中国先秦史学会黄帝文化研究基地,黄帝祭典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浙江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等级旅游景区缺乏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产品的主体,是旅游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是旅游消费面的吸引中心和旅游产业面的辐射中心。目前,我县仅有仙都、黄龙两家4A级旅游景区,壶镇、新建、大洋等资源丰富大镇均无A级景区,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可见,缙云的旅游吸引力还比较有限,旅游业的联动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缙云要着力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品牌旅游景区,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这是我县旅游业获得突破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2、产业支撑及接待服务体系相对薄弱 从交通可进入性看,我县核心景区间(或核心资源间)缺乏直接的高等级连接道路,特别是大洋景区道路进入性较差,不利于县级旅游线路的组织。从旅游行业发展情况看,我县还缺乏高星级饭店和特色住宿设施,旅游景区、旅游购物场所、餐饮娱乐设施数量少,结构不合理且整体档次偏低,尚未形成完善的接待服务体系。同时,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旅游相关行业服务人员专业技能较弱,旅游服务管理人才的紧缺,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旅游产品单一景点老化。我县景点老化,旅游产品仍以大众化的传统观光旅游为主,休闲型、度假型、体验型等中高端旅游产品尚未真正形成,与当前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4、融资困难投入不足。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我县旅游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不畅,招商成果欠佳,资金投入不足,景区建设受到严重滞约,全县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 5、理念不新营销滞后。旅游营销缺乏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手段,难以激发营销人员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县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做得非常成功,但县域内缺少组合游线,无法形成独特的产品组合。 第二章 “十二五”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 、 各级政府的重视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充分表明国家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心。 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十二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推出设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省级度假区发展等一系列举措,并把促进省域旅游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推动浙西南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作为全省旅游业“十二五”时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成为全市转变增长方式、谋求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 县委提出建设“富民强县,幸福家园”的总目标,实施“生态富民”战略,全面启动“经营乡村”行动计划,以建设全县大景区为依托,以城乡一体化为基础,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特色村落建设和休闲旅游产业培育,让山水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让更多农民转向二三产业就业,让更多工商资本上山投资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为旅游业拓宽了发展空间。 2、区位条件的改善 2009年,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将海西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的战略定位,并提出加强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打造旅游精品的发展意见。随着海西旅游业的发展和海峡两地市场的融合,丽水旅游业势必受到的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影响,远离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劣势将被接轨海西经济区的优势所代替,对于促进区域内外旅游协作、市场开发、产业集聚等有着极为有利的带动作用。 随着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完成,丽水将进入高铁时代,使缙云东接温台、西联金衢、北通杭州,并与沪苏闽赣的重要城市和旅游区相沟通,也更加接近长三角核心旅游客源市场。届时,缙云将全面融入长三角及海西经济圈范围中,成为连接浙江沿海其他城市和南部省市的重要通道,并有望成为今后旅游发展及闽浙两省的区域合作的首要辐射区域。 3、市场需求的提升 “十二五”时期,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及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国人均消费水平也将随之持续增长,届时居民消费方式将由实物消费为主转化为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相结合,旅游对象也不断扩大到城乡百姓,旅游休闲消费进入强劲增长时期,旅游的市场需求将会全面提升。 当前,传统的观光旅游正向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养生旅游转型,回归自然、享受人生、休闲度假已成时尚。根据历年游客抽样调查显示,观光旅游还将继续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将占据重要位置,自驾自助游、商务会展旅游、温泉度假、生态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我县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真山真水真空气,特别是空气负离子含量高,非常适宜休闲度假养生。我们要顺应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重视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以丰富旅游产品、提高供给量为内容,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实施“大景区”旅游战略,推进“一二三”工程,加快建设重点旅游项目,全面提升观光旅游,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促进我县旅游大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挑战 1、区域竞争加剧。浙江中南部、西南部地区地貌结构类似,自然景观雷同,产品同类化、同质性现象严重,面对同样的客源市场,难免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趋同。我县资源丰富但产品缺乏,旅游产品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多样化、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全难以满足旅游大众化、散客化要求,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进程较慢,旅游经济的综合性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我县能否在产业发展战略上务实求变,在产品开发上真正做到差异化,在策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上面临巨大挑战。 2、发展压力巨大。近年来,我省各地旅游业发展迅猛,改革力度大、势头猛,市场竞争招数多、路子活,形成了“你追我赶、紧追猛赶”的激烈竞争态势。千岛湖、奉化、象山、横店等旅游业发达地区,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积极因素,投入大量资金开发了一大批新的景点和旅游产品,促进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与其相比,无论是在资金投入还是在市场营销方面,我县都有较大的距离。我市各县市区对旅游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加快发展旅游业。截至2010年底,全市4A级旅游景区已从2005年的仅仙都一个,猛增到12个。特别是遂昌县,仅2009年一年,就成功创建南尖岩、金矿、神龙谷3个4A景区,目前该县4A级旅游景区已达4个,超过我县一倍。莲都古堰画乡、青田千峡湖、遂昌金矿等景区,已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创建国家5A级景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县仙都创5A进程较慢。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使我们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严峻挑战,对我县旅游业在本市的“龙头老大”地位,形成了严重威胁。 3、市场消费需求日趋成熟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并逐步成为人们的一种主要娱乐方式。随着各式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和不断涌现,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品位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旅游者的消费意识也日趋成熟,旅游需求更具多样化,对旅游产品的选择更加理性,更加挑剔,给规划开发、景区建设、产品设计、形象推广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章 “十二五”发展战略与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富民强县,幸福家园”总目标,巩固深化省旅游经济强县创建成果,按照“建设全县大景区、发展旅游大产业、建设旅游大项目”发展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创新体制机制,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合力兴旅氛围,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生态旅游的发展格局,把缙云建设成为“长三角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中华黄帝文化养生之都”,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缙云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 1、特色精品原则。坚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以特色优势资源开发为基础,突出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及特色农业观光旅游,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全力塑造缙云旅游品牌和总体形象。 2、可持续发展原则。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必须追求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动态平衡,使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一个整体,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与资源的永续利用。 3、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原则。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支持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发挥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组织、领导和推动作用,形成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逐步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调控、市场主导”转变。 4、区域联动原则。充分利用我县地处金台温三大经济版块的金三角地带,和浙江旅游东、西、南三线连接点的区位优势,依托金温铁路、330国道和金丽温、台金、诸永高速公路,在线路设计、资源开发和市场培育上注重横向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5、产业联动原则。坚持综合配套,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综合发展,大力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林业、水利、科教、文化体育、城乡建设的资源共享,实现互动互助的旅游产业循环经济模式。三、发展战略 1、大景区战略 围绕建设“长三角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中华黄帝文化养生之都”的目标展开空间布局,建立以重要景区为龙头,中心城镇为依托,乡村旅游为支撑的“一心四版块”旅游空间发展格局。加快仙都5A级景区,晨龙太空农业园、河阳历史文化保护区、大洋山森林公园、括苍山森林公园、岩门景区、石城文化园等4A级景区创建步伐,推进观光旅游精品化、休闲旅游个性化、乡村旅游特色化、文化旅游品牌化,推动我县旅游业从“仙都旅游”向“缙云旅游”转变。 2、美丽乡村战略 围绕“富民强县、幸福家园”总目标,大力实施省政府“百千万”旅游富民工程,充分挖掘和利用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整合民俗、名人名居名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旅游要素。研究乡村旅游机制体制,加大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投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和本地社会资本,培育扶持各类旅游开发经营主体。加快乡村旅游开发,把中心村、特色村建成旅游村,把山区变成景区,把田园变成乐园,实现乡乡有景点、村村有特色。 3、转型升级战略 把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根本任务,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重点是开发和建设一批高端休闲养生旅游产品,以仙都?黄帝温泉谷开发为突破口,通过温泉旅游带动我县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发展,促使旅游产品结构从单一的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养生等复合型旅游转变。 4、目的地体系战略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旅游效益提升为目标,以目标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地空间组织为途径,以政府有效推动为手段,以创建高等级景区为重点,以主要景区、中心城镇、温泉开发为核心,大力培育旅游度假、休闲养生、乡村体验游等产品,打造独特的区域级旅游目的地体系。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全力打造“长三角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中华黄帝文化养生之都”为总目标,以“神奇仙都,秀丽乡村”为主题,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形成以奇峰异石、祭祀黄帝、婺剧民俗等文化元素为基础,以休闲观光、温泉健体、养生度假、太空体验、摄影采风、自驾车游、水生态游等为主要内容的观光体验、休闲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实现从“仙都旅游”向“缙云旅游”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单一经营向复合经营转变,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县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使我县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二)定量目标 1、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两番,分别达到1300万人次和60亿元,两项指标年均增长25%。 2、A级景区建设目标。创建4A级旅游景区2个,省级地质公园1个;争创5A级旅游景区1个。启动4A级景区创建2个。 3、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建成3个省旅游强镇、8个省级旅游特色村、启动或建成16个乡村旅游景点。 4、接待服务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力争2家旅行社进入全省百强旅行社,新增1家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 第四章 “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以高等级景区、高星级酒店建设为重点,以开发旅游新型业态项目、旅游休闲度假项目为突破,努力构建“一心四版块”的旅游空间布局。巩固提升仙都-黄龙中心旅游版块的仙都、黄龙两大品牌景区,开发河阳-雪峰西北旅游版块的河阳历史文化保护区,岩门-大洋东南旅游版块的大洋景区、岩门景区,壶镇-括苍东北旅游版块的晨龙太空农业科技园,大力提升旅游休闲服务中心五云石城古镇的服务能力和全县的旅游接待能力。在此基础上,以品牌景区和中心城镇为依托,培育生态养生(养老)基地、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地,注重培育壶镇镇、大洋镇的旅游功能。逐步形成以中心城镇为依托,以品牌景区为龙头,以观光休闲养生度假为内容,以特色乡村旅游地为主要节点的旅游目的地体系。一、编制旅游规划,实施科学开发 根据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建设全县大景区为工作目标,科学编制规划,引领健康发展。特别要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景区(点)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以仙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缙云县旅游发展规划和缙云县乡村旅游规划为总纲,注重与土地利用规划、县城总体规划以及各专业规划的衔接,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高度,来编制全县各类专项旅游规划。 一是编制A级景区规划6个:晨龙太空农业科技园旅游规划、河阳历史文化区旅游规划、大洋旅游区概念规划、大洋云居森林休闲旅游区概念规划、括苍山森林休闲旅游区概念规划、岩门景区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二是编制各类专项:仙都景区创5A综合提升规划、壶镇镇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仙都?黄帝温泉谷概念性规划、黄帝祭坛修建性详细规划、仙都景区旅游主干道沿线村庄整治规划、仙都至县城城市绿道建设规划等。 三是编制各乡镇乡村景点、旅游特色村规划。 二、加快产品开发,打造旅游精品 根据规划,积极开发温泉度假、高山避暑、商务会展、体育娱乐等一批高端休闲养生旅游产品,提升仙都景区、黄龙景区旅游品质,建设晨龙太空农业科技园、河阳历史文化保护区、大洋山森林公园等一批高等级景区,搭建全县大景区框架。(一)仙都景区创5A项目1、仙都景区入口建设 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景区西入口、北入口、东、南卡口,建好仙都风景名胜区标志、景区管理中心休闲、娱乐场所、旅游巴士转乘中心、大型停车场、公交车站等项目。加快游客中心、仙都景区地接中心建设,提升服务接待能力。 2、景区综合改造建设 一是完成景点提升改造。提升鼎湖峰、倪翁洞、铁城等景点建设,改造仙水洞、凌虚洞景观,建好曲溪路,完善仙都影视博物馆,修整独峰书院,开发上宫寺,重建永安寺,修缮与保护文物古迹、摩崖石刻。加快游步道改造,完善景区内部游线,合理布局游客公共休息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完善景区标识系统。 二是开展景区旅游主干道沿线村庄环境整治。主要为景区内旅游主干道沿线4个村庄(铁城村、田村、鼎湖村、下洋)的村容村貌及环境绿化改造,鼎湖村、前湖村的村庄搬迁改造。 三是开展景区环境改造。完成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及绿化等,确保景区内无乱搭、乱放、乱建等现象,加快星级厕所建设与改造;开展景区山体林相改造,种植多科目树种,逐步替换马尾松;适时建设练溪沿线夜景景观和旅游主干道亮化工程。 四是开发九曲练溪及两岸景观带。通过对练溪沿线两岸水陆游览交通的缝合,完善水上旅游服务设施,开辟水上游线,以弥补陆上游线的不足。主要有古堰坝修复、筏道建设、生态防洪堤建设、两岸生态景观改造。 3、景区内部交通建设 一是完成仙都景区旅游主干道建设及改造。主要内容包括仙都景区内旅游主干道建设及道路改造和景区沿线污水收集系统、给水管系统以及电力、电信等管线的地埋建设。 二是完善景区内旅游交通专线建设,配置旅游生态专用车,增设站牌、停靠站,在重大节庆及节假日增加旅游车班次。完善景区交通导引标识系统,规范标识语言、字体、颜色及公共信息符号,标牌设计突出地方特色。 4、特色文化建设 培育“四个文化中心”,并以此为基地,定期开展以“四大文化”为主题的书画展览和工艺品展销活动。 一是以鼎湖峰为载体,以黄帝祭祀为重点,建设轩辕文化园、黄帝祭坛,培育“南方黄帝文化祭祀中心和中华黄帝文化研究中心”。 二是以铁城书院为载体,以影视产业为重点,建设“仙都影视博物馆”,培育“仙都影视文化中心”。 三是以独峰书院为载体,以朱熹讲学为重点,修整独峰书院,培育“朱熹文化中心”。 四是以朱潭山为载体,以婚纱摄影为重点,改造朱潭山景点,培育“婚纱摄影文化中心”。 5、景区数字化建设 建设四个平台: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保障信息系统平台、规划建设信息系统平台、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十个应用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门禁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展示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智能化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规划管理系统、LED信息发布系统、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加强旅游咨询服务系统建设,完善旅游电子咨询服务平台。 6、景区服务品质提升建设 完善旅游管理体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理顺行政管理与景区开发、投资、管理的关系,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进一步完善健全市场营销、服务质量、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景区服务标准,实现景区服务制度化。健全投诉处理制度,完善投诉处理台帐。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管理水平,强化导游员教育培训,提供多语种导游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完善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加强旅游安全检查与监控管理。完善景区安全监控系统,在主要交通路口、景区内关键节点设置监控设备;落实专人管理,及时维护安全防护设施。完善景区医疗救护体系,加强景区医疗服务建设,设置专用医务室。建立紧急救援体系,完善景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经常组织人员安全预演。 完善旅游购物功能,加强购物场所和经营从业人员管理,维护游客正当权益,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氛围。完善邮电服务设施、电讯基础设施,健全景区通讯服务网络,在景区重要入口或游客集散地增设邮政服务和纪念品服务。 加强景区资源和环境保护,加大景区环境监测工作,确保景区空气、噪声、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加强景观、生态、文物保护,修缮和维护文物古迹、摩崖石刻,保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历史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其它A级景区项目 1、黄龙景区提升工程。以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服务接待和文化品位提升为重点,抓好自驾车营地、黄龙休闲养生苑、浙西南旅游购物中心、黄龙景区至壶新公路连接线、黄龙山庄、黄龙寺院改造等项目建设 2、晨龙太空农业科技园。以完成创建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围绕太空科普教育、太空农业观光旅游为重点,抓好入口服务区、太空农业观光园、太空运动体验园、太空科普展示馆和四星级酒店等项目建设。 3、河阳历史文化保护区 完创建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围绕基础设施功能完善、文物保护与开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抓好游人中心、景区入口及牌坊群工程建设,抓好河阳民俗展览馆、文化产业创意博览园、朱子学院、朱氏大宗祠、李震坚、朱文园故居、朱祖陵文化公园等工程的修缮和建设,抓好新农村示范迁移工程、朱家大院5星级农家乐及游步道、标识标牌等综合环境整治项目建设。 4、大洋山森林公园。以创建4A级森林旅游景区为目标,围绕高山避暑、休闲会务、森林景观为重点,抓好森林公园、星级宾馆、日出观光等项目建设。 5、括苍山森林公园。以创建4A级森林旅游景区为目标,围绕森林生态旅游、高山避暑为重点,抓好森林公园、苍岭古道、星级度假宾馆、通景公路等项目建设。 6、岩门景区。以创建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丹霞地质景观、乡村民俗、宗教文化为重点,抓好岩门八景开发、道路基础设施、田园乡村度假村等项目建设。 7、石城文化园。以创建4A级城市旅游景区为目标,以石城文化、乡贤文化建设为重点,抓好后陈山公园、白云山公园、城隍山、滨江休闲带等项目建设。 8、缙云地质公园。以完成创建省级地质公园为目标,以丹霞地貌、花岗岩地貌、地质遗迹为重点,抓好仙都园区、岩门园区和大洋山园区等保护开发,到“十二五”末力争创建国家级地质公园。 (三)转型升级项目 加快开发建设一批具有休闲度假、温泉养生、商务会展、体育娱乐功能的高端休闲养生旅游产品,重点研究和开发建设仙都?黄帝温泉谷、黄龙休闲运动场、石门山地运动场、大洋山高山滑草滑雪场、大洋山高山牧场、盘溪漂流等一批高端休闲养生度假产品。 大力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林业、水利、科教、文化体育的资源共享,开发以大洋山、括苍山森林公园为重点的森林旅游,以好溪水利枢纽、方溪抽水蓄能为重点的水利旅游,以现代农业、休闲渔业为重点的生态农业旅游,以民俗节庆、体育赛事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旅游,研究以新碧、壶镇工业园区为载体的工业旅游,让旅游服务一产、联动二产,形成产品示范、集聚和带动效应,实现互动互助的旅游产业循环经济模式。 (四)生态休闲养生(养老)项目 养生产业是以健康长寿为核心,以养生文化为灵魂,以养生产品和养生服务为支撑,以养生资源的开发和养生市场的运营为主体的人文生态型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朝阳产业”,养生产业正在成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是缙云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抉择。要充分发挥黄帝养生文化积淀优势,结合仙都温泉开发,做大做优“黄帝内经养生系列”产业;要充分利用我县生态环境、中药材种植及中医药文化优势,结合黄帝文化、石头文化、婺剧文化、耕读文化、影视文化,开发特色彰显、主题明确的各类生态休闲养生(养老)项目,全力推进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着力打造长三角休闲养生旅游度假目的地。 (五)加强旅游城镇建设,完善服务功能 旅游城镇是旅游业的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我县在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旅游产业与城镇建设同步发展,促使“镇”更好地服务于“景”,“景”更好地彰显“镇”,达到景镇和谐,带动地方经济及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快推进五云、壶镇、大洋、新建等旅游城镇整体提升。把握旅游城镇建设的思路和方向,科学规划旅游城镇建设,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完善旅游城镇的服务功能,加强旅游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做到绿化、亮化、美化。重点抓好道路网络、水利设施、照明通信、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努力提高旅游城镇综合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兴起,做活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实现旅游城镇建设和产业培育发展的有机结合、互为促进。 做好县城新区江滨公园及后陈山公园的扩园升级,推进石城文化园、石城古镇的建设,启动黄帝温泉谷及好溪两岸景观带、仙都至县城城市绿道开发,拓宽温泉泡浴、休闲娱乐、康体养生、文化体育等功能,建设集文化休闲、商贸购物、美食餐饮于一体的城市游憩综合体,充分发挥城市核心龙头作用。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加快风景林工程建设,做好重点城镇、重要村庄、旅游通道、景区(点)风景林全面建设和改造。抓好三沿整治工作,重点做好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和立面整治,抓好农村垃圾整治处理工作,做好重点区域排污工程建设及主要水流域环境治理工作。 三、培育乡村旅游,丰富旅游产品(一)按照“村村有特色、乡乡有景点”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景区(点)是我县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富民、旅游惠民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挖掘利用我县乡村丰富的自然、人文、生态资源,以农业观光游憩、休闲渔业、乡村民俗体验、乡村美食购物、乡村美术写生等大众产品为开发重点,适当推出乡村运动休闲、乡村度假酒店、乡村主题俱乐部以及系列节庆活动等中高端产品,形成内容丰富、高中低档相结合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促进乡村旅游与城镇、景区的互动发展,使乡村旅游点成为我县旅游目的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期间,全县开展或建成16个乡村特色旅游景点。 (二)实施“百千万”旅游富民工程,加快旅游强镇、特色村、特色经营户建设。 围绕“富民强县、幸福家园”总目标,大力实施省政府“百千万”旅游富民工程。结合“美丽乡村”三年行动,统筹和整合农村各种资源,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化大力气培育扶持各类旅游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旅游特色村和旅游特色经营户(点)为基础的发展格局。到“十二五”末,争取省旅游强镇达到3个、省旅游特色村达到8个,创建8个以上县级旅游特色村,及一批市、县级旅游特色经营户(点),形成乡村旅游发展大格局。 1、旅游强镇。对壶镇、新建、三溪、溶江等一批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初步具备旅游强镇创建条件的,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力争完成3个省旅游强镇建设。 2、旅游特色村。充分利用特色村庄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特有的建筑风格风貌等优势资源,特别要重视充分利用现有的民俗、名人名居名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对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特色相对明显、发展旅游业积极性较高的村庄,根据项目开发难易程度分期实施创建特色旅游村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县争创5个省旅游特色村,到“十二五”末全县拥有省级特色村达到8个,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以上县级或省级特色村。 3、旅游特色经营户(点)。在创建旅游强镇和特色旅游村活动中,开展旅游特色经营户(点)创建评选活动。对旅游特色经营户(点)的创建工作给予政策扶持。(三)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建设。 “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以“耕读文化”为主题的河阳古村休闲度假区,以“民俗风情”为主题的岩门乡村旅游区,以“河曲田园”为主题的仙都乡村旅游区,以“神奇大洋,避暑天堂”为主题的高山度假区,与现代农业相结合融汇一体的黄龙农业休闲观光园旅游区。 “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铁城村、河阳村、环湖村、官店村、雪峰村、浙大科技农业示范园、龙门农家乐、三松农家大院、南明休闲山庄、北山休闲山庄、镜潭钓月山庄等11个村点,争取将其中6个建成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5个建成四星或五星级农家乐经营户(点)。 到“十二五”末,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达到12个,四星和五星级农家乐经营户(点)达到20个,市级以上特色乡?2个,精品示范区1个,精品线路1条,星级农家乐经营户数达到150户,农家乐接待游客人数达到200万人次,营业额达到23300万元。四、完善旅游要素,延长旅游产业链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十二五”期间,要力争在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商品、旅游娱乐等方面建设取得突破,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配套体系。 (一)旅游交通 一是进一步推进通景公路建设,提高通景公路等级,提高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到“十二五”期末,完成42省道壶镇至早宅改建工程、缙云县岩沿至西岸公路改建工程、42省道与330国道连接线工程、仙都鼎湖村至铁城村旅游专用道工程、黄龙景区至42省道及平黄公路连接线工程。启动建设名山至石松公路、方溪至大洋公路、大洋至石笕公路、蛟坑至寮车头公路、胪膛至舟山下公路、岭口至横塘岸公路等,谋划壶镇至三溪公路改建工程。 二是重点建设仙都景区内部交通体系,借助县域交通体系,在通往4A级景区的交通支线上,专门设立旅游班车专线,建立和完善与外部交通有机连接的旅游区游览交通体系。 三是编制旅游交通标识系统规划,全面建设和完善旅游交通标识体系。 四是加快自驾车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在旅游交通节点设立区域旅游交通图、生态停车场等,并将紧急救援、汽车维修、休息站点等设施纳入道路建设规划体系。(二)旅游住宿 一是重点建设改造一批中、高星级酒店。建设完成西入口宾馆、晨龙太空大酒店、岩门山文化主题宾馆、黄龙休闲养生苑四个四星级酒店;改造提升假日酒店、星辉大酒店、仙都度假村、大洋水库宾馆;启动建设三个五星级酒店(仙都黄帝温泉谷宾馆、壶镇机械装备城、望湖养生庄园)、一个四星级酒店(高潮大酒店)和若干个三星级酒店;谋划永宁大酒店、新碧国际大酒店、耕读人家大酒店建设。二是引进国内外品牌连锁酒店,引导企业建设特色主题文化酒店。三是大力发展经济型酒店、青年旅馆、汽车旅馆和旅游露营地。(三)旅游餐饮 根据我县的民俗特色和地方特色,挖掘、整理和包装缙云县现有的饮食资源,构建缙云旅游餐饮体系,打响缙云美食品牌。 大力推广和提升缙云烧饼、缙云菜饭、缙云清明?等特色小吃,打造一批特色菜、特色宴(如缙云九大碗);与城市建设或景区建设相结合,开辟餐饮广场、特色餐饮旅游街区、特色旅游餐饮店,大力发展我县饮食文化旅游。 加大对特色旅游餐饮的推广力度,适时举办美食节和美食评选活动,让游客与市民参与评选特色菜肴。积极引导企业探索统一形象、绿色卫生、连锁经营的旅游特色餐饮发展模式。(四)旅游购物 加大旅游商品的研发力度。一是组建旅游商品研发领导小组,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开发本地特色旅游商品。二是制定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等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开发旅游商品的积极性。三是结合我县的特色农业,开发麻鸭、黄花菜、高山蔬菜、茶叶、蚕桑、食用菌等特色农业项目,推出系列旅游土特产品。四是结合黄帝文化、石头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推出系列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工艺品。五是结合缙云传统民间工艺,如根雕、木雕、碳雕、河阳剪纸,使之转化成旅游商品。 推进旅游购物场所建设。在主要的旅游服务功能区的集散广场和A级景区,建成各具特色的旅游购物商场或街区,重点开发仙都景区轩辕文化旅游购物街、黄龙景区购物点,恢复河阳古民居八士门老街商铺;在城区的重要交通节点,运用超市化经营管理模式,采用展示、销售相结合的方式,启动建设“五彩缙云”旅游商品购物中心。 加大旅游商品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办缙云县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加强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培育旅游商品市场。精心编排旅游线路,将旅游购物街区、相关的旅游商品购物场所纳入旅行社的旅游产品。 (五)旅游娱乐 要改变“游仙都风光,住丽水永康”现状,建设真正的旅游目的地,首先必须打造仙都晚间休闲娱乐的亮点。 一是利用仙都景区夜景景观照明,结合黄帝文化、民俗文化等创作梦幻仙都大型实景演出;开发以黄帝生平歌舞为主题的“龙腾仙都”演出活动;开辟专门场所如笋川刘氏宗祠,定期举行婺剧戏曲表演,进一步弘扬婺剧文化;利用铁城影视博物馆,结合我县的影视文化,开发出集

    注意事项

    本文(缙云县旅游业发展.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