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3711.浅谈顺差对我国贸易的主要影响及其建议论文.doc

    • 资源ID:3826103       资源大小:38.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711.浅谈顺差对我国贸易的主要影响及其建议论文.doc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浅议顺差对我国贸易的主要影响及其议作者姓名 考号 完成时间 2010 年 6 月 3 日目 录一、贸易顺差的概况3(一)、贸易顺逆差在我国的发展阶段3(二)、贸易顺差在我国的现状4(三)、贸易顺差在我国存在的原因4二、顺差对我国贸易的影响5(一)、正面影响5(二)、负面影响5三、贸易顺差下我国的发展解析6浅议顺差对我国贸易的主要影响及其建议 论贸易顺差下我国如何发展内容提要: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在我国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各国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进器”,进出口也从原来的逆差转变为顺差,丰厚的外汇储备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保证。随着贸易顺差大量产生,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引起相关方面的关注。本文针对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现实,对其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诸多影响,并在此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贸易顺差 影响 建议一、贸易顺差的概况贸易顺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超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规模迅速扩大增长引起国内外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一方面,我国相继出台了积极扩大进口、调整税收政策、控制“两高一资” (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意在抑制顺差过快的增长。另一方面,欧美等西方国家不断对我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国际比较,对我国贸易顺差发展进行分析,并对未来走势作出了初步的判断。特别是在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较快,连续几年持续贸易顺差,面对多方面压力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应该怎样得更好发展我国经济。(一)、贸易顺逆差在我国的发展阶段 1950年以来的58年间,我国有20年出现贸易逆差,37年出现贸易顺差,1年达到贸易平衡。我们将1950年以来我国贸易差额变化分成三个阶段。  1.贸易差额规模较小的阶段(1950年至1977年)。在这28年期间,有10年出现逆差,其中,1950年逆差最小,为0.3亿美元,1974年逆差最大,为6.7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2.6亿美元;有18年出现顺差,其中1961年顺差最小,为0.4亿美元,1973年顺差最大,为6.6亿美元,平均每年顺差为2.68亿美元。这一阶段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规模都很小,变动幅度也很小。  2.以贸易逆差的主要阶段(1978年至1993年)。在这16年间,有10年出现逆差,平均每年逆差为63.5亿美元,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有3年,1985年逆差最大,为149亿美元;有5年出现顺差,平均每年顺差为50亿美元,1983年顺差最小,为8.4亿美元,1990年顺差最大,为87.4亿美元;有1年出现贸易平衡。这一阶段时期,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的。 3.持续贸易顺差的阶段(1994年至2007年)。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入持续贸易顺差阶段。1994年至2004年,11年累计顺差达到2819.3亿美元,每年平均顺差规模为256.3亿美元,大部分年份顺差规模均维持在200400亿美元之间。2005年顺差1020亿美元,2006年1775亿美元,预计2007年可达2600亿美元,这三年贸易顺差规模持续的扩大,平均顺差规模将达到1798亿美元。(二)、贸易顺差在我国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助器”。据海关统计自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规模翻了两翻,特别是近四年贸易顺差急剧增长:2004年贸易顺差321亿美儿,2005年贸易顺差达到1020亿美元。出口额76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进出口额6601.2亿美儿,比上年增长17.6。2006年贸易顺差进一步增加到l 775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增长27.2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2007年我国外贸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同比增长47.7,2008年1至8月,我国累计贸易顺差1519.9亿美元,同比下降6.2,净减少100.8亿美元;出口额9376.9亿美元,增长22.4,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进口7856.9亿美元,增长30,比上年上升9.2个百分点。从绕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有以下特点:增长速度连续保持20以上,2005年至2007年增长迅猛,2008年上升势头回落。(三)、贸易顺差在我国存在的原因贸易顺差是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普遍经历的阶段。从美、德、日等发展历程看,这些国家在工业化阶段也曾长期保持顺差。比如,美国在1874 1970年的97年中有93年顺差,德国在18802008年的129年中有76年是顺差。目前,我国所出现的贸易顺差,表面反映在贸易领域,但实质上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外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差异以及国际分工调整等一系列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国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是顺差产生的内在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配套齐全等综合优势,通过吸收外资和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逐步形成全球高水平的制造业基地。目前,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超过美、日,占全球比重逾10%,有1000多种产品出口额居世界第一。可以说,外贸顺差是我国工业整体竞争力增强的必然结果。一方面,随着国内制造业产能扩张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在国内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必然通过出口拓展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国内产业竞争力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部分商品进口。二、顺差对我国贸易的影响(一)、正面影响 1促进经济增长。从理论上看,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原理,认为如果一国存在着闲置的资源,则出口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外汇收入。而我国现在出口贸易的连续增长是贸易顺差的前提,所以贸易顺差意味着我国的经济的增长。从实践方说,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净出口对我国GDP增长起着拉动力的作用,GDP的逐年增加,从2002年的1.3%增加到2006年的37%, 且随着贸易顺差的逐年扩大,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也逐步升高,从1985年的23.05到2005年的67.03,可见进出口对经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 2缓解就业。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问题一直也是个大问题。且我国目前劳动力供给持续得增长,供大于求矛盾比较明显。贸易顺差意味着出口的增加,而我国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就是说贸易顺差越大就业人数越多。因此出口有利于缓解劳动供求矛盾,增加就业。提供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 (二)、负面影响 1加剧了我国与主要贸易顺差来源国或地区间的贸易摩擦。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顺差的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却是日益增长的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不断的出现对我国出口影响开始增大。据统计, 2006年,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86起,同比增长37%,涉及金额20.5亿美元。不仅发达国家与我国贸易摩擦增多,而且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土耳其、南非、哥伦比亚等国与我国不断出现摩擦新热点,出现了各国为增加对外贸易,出现的竞争,挤兑,和本地保护等现象。贸易摩擦的不断蔓延和升级,不仅加大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失去部分世界市场,给出口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威胁,而且还使我国外部贸易环境总体出现趋紧,形势不容乐观。 2导致外汇储备剧增,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高额的外贸顺差引发了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1952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39亿美元,1990年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946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高额的外汇储备使得中央银行不得不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造成国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也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不仅使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的潜在压力不断的加大,也危及了我国房地产等行业的长期健康的发展。这种形式如果不断的发展下去,对我国经济将带来巨大影响,将有可能出现无法预期的后果。 3. 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央行旨在弱化基础货币大量投放的负面影响的"对冲"操作带有很大的被动性,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和主动程度,也影响了央行的政策调控效果。面对巨额的基础货币投放,央行的"对冲"操作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而且也不可能通过"对冲"完全释放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同时,"对冲"规模激增会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在人民币存在很强的升值预期下,外汇会大量流入,从而又抵消了"对冲"的政策效果。所以,"对冲"只能说在一定程度有效,但不应该作为日常政策工具而无限期、无休止地使用。 4.对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不利。我国的贸易顺差的产生是以建立在资源、环境和劳动力为代价的前提下,我国的贸易顺差里绝大多数是来自加工贸易,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在华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在我国加工后再出口。这一进一出中,我国所获得的只是少量的加工费用,但却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却得到的收入少,这样的经济发展状态也不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一但出现撤资或转移到其他国加工,将造成我国较大经济和就业压力。对我国的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而我国出口的产品中,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很多是用落后生产设备生产出来的低附加值产品,不仅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还加剧了环境污染。 三、贸易顺差下我国的发展解析国际收支的高额“双顺差”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之一,到2007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达到3718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达到735亿美元,国际收支总顺差是2000年的8.5倍,这样的增长速度在横向和纵向比较中都是不多见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解决内部失衡问题,才能扭转我国当前的“双顺差”局面。为此,充分利用国内宝贵的储蓄资源,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国内经济发展速度,进而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由外部拉动型向内部推动型转变,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国际收支失衡难题的政策良方。(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并优化国内投资,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因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目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让老百姓能够充分享受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福利,这需要将国内投资从“外部需求导向型”转变为“内部需求导向型”,以增加国内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而实现扩大消费、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金融市场不完善,经济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予以实现。 (二)、改变现有招商引资政策,改善引进外资的质量和结构引进外资的战略必须服从于国内的基本战略、服从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的取向。在引进外资的策略上,不仅要调整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效益,而且还要优化引资结构。首先要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彻底摒弃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引资模式。要做到引入的外资能够带来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引导其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上来,使其能够带动国内整体产业价值链的提升。其次要优化外资结构,包括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制定合理的产业导向政策,制定合理的政策引导外资更多地流向第一、三产业、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急需要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的投向,沿海地区应充分发展自身的区位优势,吸引外资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并逐步将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开发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三)、改变奖入限出的出口导向政策和引入外资的战略,实行大进大出、进出平衡的外贸政策奖入限出的出口导向政策和引入外资的战略决策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特定的经济条件和历史情况下做出的,现在和改革开放之初的情况已经不适用于现今:我们的外汇不再短缺,相反,巨额的外汇储备为宏观经济管理提出了考验;资本由数量短缺转为对结构和质量优化的需要;国民收入已经大大提高,国内资源价格不断上涨。长期持续的“双顺差”也已经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应该调整奖入限出的出口导向政策和单纯引进外资的策略,一方面要鼓励进口,不仅要扩大进口数量,更要鼓励对关键技术、战略资源的引进,以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整体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海外投资,在强调引进来的同时,也要强调走出去。要选择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重要影响的行业和地区等进行战略性海外投资,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正确认识人民币汇率的作用,不能把汇率简单地看成价格杠杆,过分强调汇率制度在调节国际收支中的作用。目前中国贸易商品的部分竞争优势源自成本核算的不完全,没有充分考虑劳动力成本、土地稀缺成本、劳工保护成本和环境污染成本,这种现象是无法依靠汇率调整去解决。因此,在正确认识汇率作用的基础上,要充分重视汇率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内在要求稳定的特性,强调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性。通过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可以减弱对外贸易中的汇率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同时,避免由于汇率波动带来的投机需求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不但要在外贸领域做工作,也要在其他领域考虑,不但要在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上多做努力,也要在扩大进口、增加内需上做文章。第一,要大力发展国内消费市场,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刺激内需,改善国内消费,国民经济从“外需依赖型”转向“内需扩大型”,着力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为此,我们要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城镇低收入者收入,让一般群众的收入水平增张的速度高于妇人,从而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和投资能力,同时转变居民的消费观念,尤其是农民的消费习惯,鼓励民间投资和消费,改变不振的局面,。第二,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和升级,通过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的产品目录。第三,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由“招商引资”转为“选商择资”等。第四,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合理引导升值预期。第五,在调整出口结构和扩大进口方面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和努力,特别是要促使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放松高精技术及其产品对我国的出口限制,使进出口结构更趋优化,缓解顺差上升过快所造成的压力。第六,我们要借鉴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做法,在不对我国产业安全、出口、就业造成太大的影响前提下,鼓励一部分企业将后续的加工能力转移出去,带动我国加工设备和上游产品的出口,就近开拓国际市场,或利用其他国家配额直接向美国、欧盟出口。总之,在面对大量贸易顺差产生的种种形势,我们要保持平常的心态,既要高度重视贸易顺差问题带来的外部失衡和内部影响,也要正确认识到贸易顺差的客观必然性,要多方面考虑贸易顺差会对我国产生的。要多做注意和研究,才能更好的预期事态的发展,能提早做出准备和预防。只要我们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积极稳妥地处理问题,我国对外贸易就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把握相关数据,分析和利用,有效的掌握经济发展方向,做好相关预测,保持经济良好发展。注释:(1)韩会师;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第35页(2)王艳杰;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战略与对策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第123页 (3)牟新生.关于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及其顺差问题的一些思考J.求是,2007,(5)。参考文献:1于文淘,对我国当前贸易顺差的分析与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6(04)  2龙玲,我国贸易顺差激增的负面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06(15)  3张旭宏,如何看待目前我国存在的贸易顺差J,经济研究参考,2006(31)4李艳婕,周亚红.从贸易方式角度思考人民币升值对贸易顺差的影响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60-62. 5张少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形成原因与化解之道J.甘肃社会科学,2005(5).

    注意事项

    本文(3711.浅谈顺差对我国贸易的主要影响及其建议论文.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