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浅谈居民的消费水平与青海省经济发展.doc

    • 资源ID:3824512       资源大小:586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谈居民的消费水平与青海省经济发展.doc

    浅谈居民的消费水平与青海省经济发展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日趋多样化,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青海省的实际出发,依据国务院发展中心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粗略分析了我国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对目前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了评价, 指出目前我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通过四个方面对形成目前的消费水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消费能拉动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鼓励和促进国民消费,研究消费水平,对于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消费拉动内需,制约因素,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 其中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消费群体,在现今中国经济整体趋冷的情况下,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统计, 19911999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 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平均贡献率为54.5 % ,可见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作为促进生产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居民消费,对我省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市场资源的配置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居民消费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我省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1】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居民消费从供给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转变,开放型经济模式不断发展,青海省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消费结构和层次不断提高,消费质量不断提升,消费模式实现重大突破。目录摘要11、青海省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演变31.1青海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大幅增长31.2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上升31.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41.4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的重要指标52、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2.1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62.2消费水平与经济结构63、影响和制约我省消费水平的因素73.1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是投资和消费关系变化的基本动因。83.2制度变迁83.3高储蓄支撑着高投资,而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则压低消费率。83.4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94、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94.1消费差距大于收入差距。94.2城乡居民家庭财产差距悬殊。104.3城乡居民社会福利待遇差距明显。105、提高青海省消费需求的建议与策略105.1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105.2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居民购买力的实现。115.3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115.4加快发展消费信贷步伐。11参考文献13致 谢141、青海省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演变1.1青海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大幅增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青海省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大幅增长。从青海省居民人均消费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 9613.79,较1985年的678.7元增长11.1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比例为 1:2.47,1993 年这一比例为 1:3.11,2004 年的这一比率扩大为 1:3.43,这一时期农村居民和城镇 居民在人均消费支出的差距在持续扩大。但随着连续七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扶持三农政策的推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逐步提高,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比例又呈现出缓步下降趋势。1.2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上升平均消费倾向是衡量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和规律的主要指标,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与收入比,反映居民当期获得的收入用于当期消费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越低,表明居民基本日常生活消费占收入的比例越低,表明现有收入水平可以进一步挖掘的消费空间越大。总体而言,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上升趋势(见图2)。1985-2010 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了10.53%,同期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了19.84%,下降的趋势比全国平均水平较慢,青海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上升了19.7%。1985-2010年青海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长率11.82%,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1.19%,收入的增长速度大于消费的增长速度。一方面随着住房、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改革,居民预期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居民宁愿压缩消费,而为未来储蓄抵御风险的资金,导致居民收入增加的部分更倾向于储蓄或投资。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可能会影响家庭的习惯偏好,进而导致储蓄率上升。为了保证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就不得不更多地增加储蓄。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说明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现有的收入水平下城镇居民的消费空间还可以有更大的发展。就农村居民而言,1985- 2010年青海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0.17%,而农村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1.15%,存在较低的收入水平和较高的消费需求的矛盾,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小于消费增长的速度,农牧民收入增长较慢,收入又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但改善生活方面的消费性支出,又具有刚性,说明青海农村地区提升农村消费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1.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消费水平变化和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国贫富程度的基本标志,并以此作为判定生活水平的一般标准:0.6以上为贫困阶段;05- 0.6为温饱阶段;0.4- 0.5为小康阶段;0.3- 0.4为富裕阶段,0.3 以下为非常富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见图 3),表明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对青海省城镇居民而言,消费水平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19851992年基本上处于贫困阶段,这一阶段恩格尔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32000年处于温饱向小康迈进阶段,2001年至今处于富裕阶段。1996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首次下降至50%以下,开始与全国水平趋同,2001 年又下降至 40%以下,反映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出现显著变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逐步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富裕转型的消费模式转变。对农村居民而言,消费水平的演变经历了两个阶段:19852001 年处于脱贫向温饱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恩格尔系数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中央与地方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2002年青海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首次下降到50%以下,开始与全国水平趋同,农村居民生活逐步向小康阶段迈进。21.4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的重要指标消费结构指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不同类型消费的比例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替代、制约的关系。就其数量关系来看,消费结构是指消费中不同商品或劳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这一比重越低,意味着消费层次越高。19852009年,虽然食品消费支出仍占据城镇和农村消费支出的第一位,但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家庭恩格尔系数均大幅下降,同时在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中,发展和享受型消费的比重上升。对城镇居民而言,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与服务方面的支出比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及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四项合计支出的比重从1985年的12.7%上升到2010年的38.2%。对农村居民而言,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及娱乐方面的支出比重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四项合计支出比重从1985 年的17.2%上升到2010年的47.2%。3总体而言,目前城镇居民消费逐步向住房、汽车、休闲等领域转变,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加快;农村对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等发展性消费需求也逐步增加。2、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经济角色之间的关系来看,无论何时何地,从事何种经济活动,人一时一刻也不能停止消费,否则,就不能担当生产者、劳动者、投资者等其它经济角色。消费者要持续进行消费,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就必须进行劳动,通过不同职业的劳动来维持和扩大社会再生产,因而消费和生产是社会成员两种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普遍具有消费者和劳动者的双重经济主体身份。由此可见,经济发展以人为本所指的具体对象,可以进一步归结为以消费者群体和劳动者群体的利益为本,实现广大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广大劳动者收入最大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2.1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时,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有一定的依存关系。消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其变动必然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而最终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函数,就是消费率,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率变动有明显的影响。 2000年至2003年的三年里,我们经济的成长大致是8,那么在这个中间消费贡献在50左右,投资的贡献在四十多一点,外需的贡献还是在六左右。那么这样一种格局表明我们整个国家经济增长,内需是主要的,外需是辅助的。【4】这是我们可以得到的一个结论,而在整个内需变化的过程中间出现了投资到消费,消费到投资这样一种顺序上的变化,但从平均角度来讲消费依然还是内需的主体,投资还是仅次于消费的重要力量,但是这几年在现实的增长中间,由于我们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六千六百亿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因此我们回顾历史从需求的角度来说:目前正处于一个消费比较平稳,投资继续增强,外需也是相对稳定的阶段。目前国内消费需求基本平稳、大体正常,居民购买力实现程度稳中有升。但由于收入分布不均,使不同阶层实现购买力程度不同,突出表现为收入高的群体实现程度低,收入低的阶层实现程度高。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一方面低收入阶层有旺盛消费需求但购买力不足,消费潜力难以得到释放;另一方面拥有强盛购买力的高收入群体,其消费需求已基本实现,购买力大量以储蓄和金融资产的形式沉淀下来。这一反差是形成目前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应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和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以达到预期的目标。2.2消费水平与经济结构合理消费水平,要与生产力发展相互促进。在健康的伦理、道德规范下,合理的消费水平主要体现在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上。在数量上,合理消费水平应与国民总收人及其增长速度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速度保持恰当的比例;在结构上,合理的消费水平应与消费品的供给结构相适应,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合理化。经济结构大体上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成分,各组织和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构成,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国的经济增长从其内涵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而一国的经济增长又是以一定的消费水平为前提的。当社会经济实现增长,经济总量及人均收入量也会相应增长,从而引起需求结构、生产结构以及外贸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高的经济增长率必然带来高的结构变化率。也就是说,结构的变动是与经济发展过程相联系,是以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即人均收入水平和工业化程度)为条件,是通过资源的再分配来实现的。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依然存在不合理的状况,这一状况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但这种不合理状况不是由于过去重工业的倾斜政策而造成的,而是因为当前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导致现行经济结构不再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目前从我国消费领域的整体来看,酝酿着一次新的消费升级 - “住行消费升级”(在此之前,已有几次消费结构升级)。其间消费投入大,积蓄时间长。这使得消费需求不足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收入的增长必然引起消费水平的增长,而消费水平的增长又会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增长,结构合理,就可以提高全社会总要素的生产率,进而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率,这样就必然能够带来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增长、投资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速度是比较居中的,投资的增长速度基本上是要高于这个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总是有一些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增长速度明显地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这种局面如果长期地持续下去,引起经济结构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平衡,投资增长相当地快,居民收入的增长相对低于经济的增长,这样会出现居民收入相对增长较慢,消费需求相对增长较慢,在国民经济增长中,主要是靠投资增长来拉动,短期这种情况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长期是这样一种局面的话,会引起经济结构的失衡。3、影响和制约我省消费水平的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有国民收入总额及其提高速度,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消费与投资人口总数及其增长速度,价格水平的变动等。 3.1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是投资和消费关系变化的基本动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速位居世界前列,消费结构已从温饱型农产品消费过渡到小康型工业品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的服务类消费迈进。居民消费的增长潜力还很大,消费空间将进一步拓展,这会导致消费率适当上升和投资率相应下降。但是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低收入群体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可能制约消费率的提高。青海省GDP以年均超过10%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有较大的提高,城镇居民可支 配收入从 1985 年的 849.2 元上升到 2010 年的 13855 元,增长 了 16.32 倍,年均增长 11.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85 年 的 342.95 元上升到 2010 年的 3862.7 元,增长了 11.26 倍,年均增长 10.17%。然而在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度提 高的同时两者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见图 4),1985 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农村居民 506.25 元,收 入比为 2.48:1,到 2010 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高出 农村居民纯收入高达 9992.3 元,收入比为 3.59:1。【5】收 入差距逐步拉大进而导致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 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差距也在持续扩大。3.2制度变迁 从本质上看,制度变迁主要表现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购房是不进入城镇居民的消费选择集的,因为住房都是国家分配的。但随着住房体制的改革,这种消费集约束被打破,住房和其他商品一样也逐渐成为消费者选择集合的一部分。其次制度变迁强化了消费的风险和支出预期。处于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消费者,对于新制度何时建立以及新制度到底能带来多少潜在收益这些问题缺乏充分的信息,因而无法形成稳定的预期,于是倾向于增加储蓄以尽可能地给个人的未来保险,形成 “制度变迁预期”。【6】20世纪90年代后期,城镇里出现了大规模的 低收入群体。包括下岗、失业、待业人员,进城农民、效益欠佳企业的企业职工及部分离退休职工和他们的赡养人口。低收入人群就业处于不稳定状态,再就业能力不强,生活处境比较窘迫, 收入难以提高,成为约束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3.3高储蓄支撑着高投资,而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则压低消费率。20世纪90年代,我国总储蓄率(其中居民储蓄占一半以上)稳定在40%左右,2003年高达47%,远远高于20%的世界平均水平,因而同期我国的投资率也大体如此。(1)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出现储蓄倾向上升而消费倾向下降的趋势。由于受我省经济环境、条件和居民消费观念的影响,居民加大当前储蓄积累, 减少即期消费。(2)城镇居民整体消费层次低,与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差距甚大。据有关资料统计, 199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分别为5425元和4332元;我省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分别为4240元和3580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相差1185元和752元,相比之下差距较大。(3) 目前青海省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难以靠自身积蓄购买住房、汽车等,大多数居民只能依赖于信贷,但住房和汽车信贷抵押担保难、手续繁杂、相关法规缺失等问题,降低了城镇居民消费信贷的热情,抑制了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就农村居民而言,受青海省特殊地理环境和农牧区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广大农牧区地广人稀,服务半径大,加上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建设落后制约了商品的流通,使得消费品供给跟不上消费需求的变化。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间也存在不协调,因而,市场供给结构滞后于消费需求的变 化,成为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一大难点。3.4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消费在消费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就一个国家的整体消费而言,在老龄化过程中,消费支出呈现逐渐扩大趋势;在老龄化社会,消费支出则呈现减少趋势。从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看,老龄者的家庭用品、保健费、医疗费以及交际费等支出的比例显著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由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老龄者人均消费额随着衰老而减少,对住宅建筑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量减少,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发展4、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我国,由于消费水平的差异,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表现得非常明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发展较快,大部分农村发展比较慢,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城乡之间的消费水平差异比较明显。4.1消费差距大于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的最终反映是生活质量的差距,生活质量主要体现在消费。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差距大于收入差距。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124元,农村居民为4655元,城乡居民消费比例为2.39:1,大于收入差距25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消费倾向为80.1%,农民为71.6%,相差8.5个百分点;城市居民食品支出3523元,是农村居民的2.4倍。其中肉、蛋、奶、水产品支出城市居民为1064元,农民仅为390元,城市居民是农村居民的2.7倍;衣着支出城市居民为906元,农村居民为331元,城市居民是农村居民的为2.7倍;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城市居民为704元,农村居民为272元,城市居民是农村居民的2.6倍;交通通讯支出城市居民为1688元,农村居民为469元,城市居民是农村居民的3.6倍。4.2城乡居民家庭财产差距悬殊。到2003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约为41200元,农村居民约为10180元,城市居民是农村居民的4倍。据1000户城市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用于储蓄、储蓄性保险、购买有价证券的支出达3748元,相当于当年农民收入的58%。4.3城乡居民社会福利待遇差距明显。城乡居民在各种社会福利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很多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居民的一种隐性收入。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各种福利如最低工资和低保等,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受。若考虑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更大。5、提高青海省消费需求的建议与策略针对当前消费需求不足,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的现状,我们认为推动居民消费增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5.1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收入提高,必然会扩大消费需求,消费水平会相应提高。要加大对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转移支付力度,缩小贫富差距。一方面政府应根据可能调整我省 目前的收入分配政策,改变长期以来的低工资制度,较大幅度的提高工薪族中等阶层收入,发挥其消费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要构建居民创业激励机制,在税收、工商等管理体制上给居民开绿灯, 使居民依靠各种合法的渠道拓宽货币收入,将居民的消费能力转变为现实。千方百计扶持一个以知识阶层为主的占人口多数的中等收入阶层,使他们成为消费的主体。第一,进一步加快农牧业现代化、产业化建设的步伐,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增加农牧民的收入。第二,加快科技进步,推动第二产业升级。第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收入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不断变化,消费热点更多地由物质产品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高管理水平的现代服务业,比如文化传媒、数字产品、再教育、医疗保健、旅游以及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产品转变。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再就业,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进而扩大其消费能力。5.2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居民购买力的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改善人们消费取向,提高居民购买力实现程度的关键。居民有消费欲望却不能形成真正的消费需求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消费存在后顾之忧。如近年来,居民用于医疗、教育、住房等项目的支出增长很快,占消费比重越来越大,其主要原因是教育、医疗和住房制度改革还不完善。要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就要大力健全各类社会保障,首先健全城乡从业人员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等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城镇和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金养老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减少困难群众消费的后顾之忧。让居民对自己未来的利益保障心中有数,从而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行为,增强居民消费信心。降低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促进居民购买力实现。5.3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适应消费需求发展趋势,搞好城乡零售市场的规划布局。合理布局城市商业中心,形成能够带动消费升级和创造都市商业氛围的消费中心。加快发展贴近和方便居民生活的便利店、折扣店和中小型综合超市。发展专业性较强的家电、食品、建材等专业连锁超市。重视发展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等新的业态形式。适度发展大型综合超市,控制发展大型购物中心。正确引导企业采用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我省的生产企业应瞄准市场,调整产品结构,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产品创新为立足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向消费者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需求,创造新需求,为我省培养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7】5.4加快发展消费信贷步伐。消费信贷能放宽流动性约束,为居民实现跨期消费、购买大宗商品提供便利条件。为缓解居民有限的购买力与现代化生活需求的矛盾,要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将居民的一部分未来购买力转变为现期的有效需求。首先进一步引导转变居民的消费观念。其次,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和评估制度,增加银行的放贷安全系数和减少银行的经营风险。银行需完善和创新消费信贷工具,尽可能多地展开包括个人住房、汽车、教育助学、旅游、家居装修、家用电器等品种在内的消费信贷。并在现有的条件下增加消费信贷业务种类, 除目前开展的住房、汽车、助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外,还可以开展如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子女上学、旅游贷款、结婚贷款等业务。通过以上对青海省城镇居民收入和支出及消费水平的变化,我们能够得出青海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消费结构不断完善,但步履不大。城镇居民生活的小康特征并不十分显著,按照一般经验分析,衣着消费比例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不断下降,但是从城镇居民数据来看这样的下降趋势不明显;其次青海省消费热点已基本由食品、家庭设备向交通通讯、住房、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过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基本消费比重过大, 享受消费比重过小的问题,如食品、衣着消 费仍占消费支出的1/2左右。食品、衣着消费比重仍有较大下降空间。总之,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各项改革措施出台,青海省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城 镇居民消费结构逐步由“温饱型”向“小康 型”转变。但是通过进一步考察,我们发现在青海省居民的货币支出中,尽管购买消费品的支出和文化生活服务支出的绝对数有所增加,可相对而言,城镇居民购买消费品支出的比重仍呈上升趋势,文化生活服务性支出的比重在缓慢下降。这也说明,在物质生活相对上升的同时,人们的精神文 化生活还没有得到相应程度的满足。8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增加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采取得力措施鼓励和促进消费,全面扩大消费需求,一定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参考文献1.那小红.制约我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及对策.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刘永和.居民消费需求演进及影响因素浅析以青海省为例.青海金融区域经济.2011年12月.3. 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构成.青海统计年鉴.1985-2009年.4. 厉以宁:消费经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赵栋强,王元培.中国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个人消费函数形成的计量分析,金筑大学学报,2005.9.6. “中国财经报网”积级财政政策.7.陈永良.论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 .辽宁理工学报,2001年.8.房玉双,青海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变动分析,中国经贸导刊 2010年第8期.致 谢首先非常感谢导师的细心关怀和耐心指导,谢谢老师给我提供学习资料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厌其烦的给我答疑解惑,指明研究方向。也谢谢老师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心与鼓励。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一丝不苟的学者风范、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和对学生负责的爱心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受益匪浅。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我会将所学到的点点滴滴融入到我的工作生活中去,为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并且更加努力的提升自己的学识素养和专业素养,不辜负老师的关心与期望。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居民的消费水平与青海省经济发展.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