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基于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oc

    • 资源ID:3824219       资源大小:62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于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oc

    基于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模式,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一次突破性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集团通过构筑产业链,成功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思路。本文详细分析了构筑产业链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联系,深入探讨“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并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关于产业链和循环经济的理论综述目前,国内关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研究比较深入,文献也比较丰富,这里仅对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和产业链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回顾。1、关于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及动力机制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张扬张扬,循环经济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合作机制,叶敏、万后芬叶敏、万后芬,基于循环经济的产品生命周期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3)从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循环经济的实现过程,王虹、叶逊王虹、叶逊,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动力机制分析J,环境保护,2005(7)从责任感、社会规制、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行性等四个方面探讨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动力机制。王兆华、武春友王兆华、武春友,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共生机理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8)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共生机理。杨雪锋、张卫东杨雪锋、张卫东,资源减量化,信息替代与经济流程的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2005(5)基于虚拟交换前置提出转变经济流程;张卫东、杨雪锋从信息替代、信任治理两个角度对资源节约型经济流程的基础和条件作了研究。此外,黄建军黄建军、刘建新、陈雪阳,循环经济产业化的实现形式及其发展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5)从循环型产业的产业特性、结构特性、资源特性等方面分析产业链构成的可能性,进而探讨其实现形式和发展途径。赵玮赵玮,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J.科研管理,2005(2)从绿色供应链角度探讨了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信息流的运行过程与系统集成。2、关于产业链的研究。产业链是中国学者提出的经济学概念,国外学者还没有将产业链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国内关于产业链的理论研究也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主要关注以下内容:一是产业链的类型,如郁义洪郁义洪,产业链类型及产业链效率基准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1)将产业链类型定义为一个产业链中的两个上下游产业之间或两个相邻市场之间的关联方式,并将产业链分成4种类型。潘成云潘成云.解读产业价值链兼析我国新兴产业价值链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1(9)从价值链的发育过程将产业链分为4中,从形成诱因看的角度将价值链分为2种。王家瑞王家瑞、王禹,产业结构链的关联与共享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1(11)、刘大可刘大可,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力关系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3)等对产业链的分类也分别进行了有益探索。二是产业链的形成机制,如蒋国俊蒋国俊、蒋明新,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4(10)站在产业集群的角度,从供给和生产的角度出发,对产业链形成的原因进行了阐述。龚勤林龚勤林,论产业链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J,经济学家,2004(3)认为,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并提出了产业链形成的三种途径。吴金明、邵昶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4)将产业链的形成机制抽象为4+4+4模型。三是产业链的构建,龚勤林认为,产业链的构建包括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两个层面的内涵。刘大可 刘大可,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力关系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3)对产业链中企业及其供应商之间的四种权力关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杜义飞杜义飞、蒋国俊、李仕明,双向动态博弈下中间产品价格范围的确定J,预测,2005(1)分析了产业链利益分配问题,得出中间产品价格存在的区间范围的结论。李心芹 李心芹、杜义飞、李仕明,产业链中间产品动态定价研究J,经济师,2005(3)证明了产业链内部存在中间产品动态定价过程且动态定价过程收敛于产业链动态价格系统收敛的均衡点即上下游企业同时博弈达到纳什均衡点。四是产业链中的战略环节,张铁男、罗晓梅 张铁男、罗晓梅,产业链分析及其战略环节的确定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6)等提出应该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产业链战略环节,在应用该方法确定产业链的战略环节时,将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互选为参考数列,选取连续几年的产业产值为基础,分别算出关联系数和关联度。李丹、郑志安 李丹、郑志安,产业链主导产品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J,商业研究,2005(10)在产业链战略环节登门提出了产业链主导产品评价模型,并划分评价的6个步骤。五是产业链的优化整合,芮明杰、刘明宇 芮明杰、刘明宇,网络状产业链的知识整合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揭示了不同类型产业链价值创造和知识整合的差异,张琦、孙理军 张琦、孙理军,产业价值链密炼机理及优化模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7)在探讨产业价值链所具备的三重属性基础上,建立起了连通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三维角度产业价值链结构模型,并对其优化。3、关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研究。国内目前关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研究偶有涉及,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曹凤中 曹凤中,循环经济链作用机理N,中国环境报,2005-7-17从宏观上提出循环经济链作用机理,明确提出产业生态链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必要条件,市场价格链是推行循环经济的控制条件,政府导向链是推行循环经济的主导条件,绿色消费链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充分条件。周宏春 周宏春,循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M,2005把循环经济视为一种产业形态,黄贤金 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研究了循环经济不同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张天柱 张天柱,循环经济的概念框架J,环境科学动态.,2004(2)认为,循环经济的基本任务是沿着新型工业化方向建立生态产业系统,借以不断改进经济体系的生态质态;其核心内容就可归结为产业的生态化。但目前关于循环经济产业链如何构造和演化还有待深入研究。二、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本理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即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循环经济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杜邦化学公司模式,是以单个企业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微观循环作为主体的企业内部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它是以清洁生产为导向的工业,用循环经济的思想涉及生产体系和生产过程,促进本企业内部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另一种就是卡伦堡工业园区为代表的工业生态系统模式,根据生态系统循环、共生的原理,通过各个组团之间的交通网络衔接、环境保护协调、地区资源共享和功能互补等,使不同企业(产业)之间形成资源共享和互换副产品的共生结合,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过程的原料,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这种模式的关键是构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工业食物链”和“工业食物网”,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网络,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达到物质能量最大利用的目的。反过来,构建生态产业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1、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内涵。循环经济产业链即是生态产业链,是指某一区域范围内的企业,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资源(原料、副产品)为纽带而形成的具有产业衔接关系的新型企业联盟。这种产业链通过“原料产品废物原料”的循环过程,将上一个产业(企业)排出的废物作为下一个产业(或企业)的原料,在具有市场、技术或资源关联的产业(或企业)之间形成链条,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共赢的目的。 2、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特征。循环经济的核心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其产业链的形成是紧紧围绕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而展开的,包括对资源的减量使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等。因此,与传统产业链相比,循环经济产业链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坚持以生态思维作为产业链构建的最高指导原则,强调产业链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自我调节和控制,做到资源的综合、反复利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二是要求整个生产流程设计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得整个生产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三是强调产业链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实现废物无害化并方便再生。3、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类型。根据动力机制的不同,可以将循环经济产业链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市场关联型,即遵循传统产业链运行规律而发展起来的以市场为基础,存在巨大的潜在合作利润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由于相互依赖性极强,资产专用度高,合作收益巨大而失信风险也大,这种产业链最终可能会演变成战略联盟。二是资源关联型,就是围绕某一种自然资源而形成若干产业,以实现对资源的深加工或综合利用而形成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对资源的深加工,更多在一个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内部;对资源的综合利用,主要出现在多个企业之间。三是生态化技术关联型,主要是通过生态化技术对副产品或废弃物进行循环再生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将不同企业联系起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4、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通过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来实现。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产业链和孤环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已经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的向上游延伸或向下游拓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或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销售环节。拓展和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方面可以接通断环和孤环,使得产业链上不同企业之间产生了原来所不具备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和新途径,另一方面衍生出一系列新兴的产业链环,进而增加了产业链附加值。三、集团“三矿一体”循环发展模式分析集团是省“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的25户“百亿工程”企业之一,现有资产28亿元,员工80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00余人)。企业主要从事磷化工、钛化工、生物化工和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开发业务,产品覆盖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主导产品饲料级磷酸盐产销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金红石型钛白粉是国内最大的单系统装置,S诱抗素为全球唯一的生产供应商。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其中出口创汇1.5亿元美元,实现利税5.8亿元。企业自主创新形成的“硫磷钛”循环经济模式,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1、“三矿一体”模式内容。所谓“三矿一体”,是指将磷矿生产磷酸盐、硫铁矿生产硫酸、钒钛磁铁矿生产钛白粉与钢铁钒钛产品等三种矿物加工过程,依托核心技术嫁接集成而形成的产业链有机联合体(见图一)。该产业链中,硫酸生产副产的“红渣”(铁精粉)和高压蒸汽、钛白粉生产外排的废硫酸和硫酸亚铁、以及钒钛冶炼副产的钛渣等原本在单一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均得到了巧妙的循环与资源化再利用。图一 “三矿一体”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钒钛磁铁矿原矿硫铁矿原矿磷矿原矿钒钛磁铁矿高效选矿及煤基直接还原冶炼新流程加工厂硫铁矿选矿磷矿选矿硫铁精矿磷精矿铁精粉工业硫酸硫酸工厂工业硫酸钛精矿富钛渣硫酸亚铁高压蒸汽废硫酸磷酸盐工厂新型硫酸法钛白粉工厂钛白粉磷酸盐“三位一体”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运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产20万吨钛白粉和100万吨磷酸盐规模为基准,“三矿一体”循环经济产业链与同等规模的传统工业过程比较,体现出大幅度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并增加效益的优越性:钛白粉及磷酸盐的单位产品能耗分别降低10%和15%,全系统万元产值能耗降低30-35%;每年减少26.5%硫铁矿消耗、70%以上的钒钛磁铁矿原矿资源能耗;平均每个工厂固体废弃物排放减少近80%;79万吨铁精粉、48万吨钛渣、150万吨建筑沙和190万吨中压蒸汽,每年新增产值9.5亿元,增幅高达20%。2、“模式”的内涵。“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以企业集团为主,集团内部各企业根据物质与能量循环利用的要求,创新生产技术,并按照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共生的原理来设计生产流程,形成了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企业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其他企业原料和能源,综合利用了资源和能源,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投入量,减少了废物排放,降低了危害,如图二。 图二 “模式”运行原理减量化废弃物产品资源再循环再利用3、“模式”的特征。“模式”具有一般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共同特征,也符合资源关联型和生态化技术关联型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的基本要求,但也不乏自己的特色。一是雄厚的科技创新能力,集团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1600多人,占员工总数的20%,20多年来,企业先后开发了肥盐结合磷酸盐生产技术、高效硫铁矿选矿及硫铁精矿与硫酸亚铁掺烧生产硫酸技术、新型硫酸法金红石钛白粉生产技术、低品位钒钛磁铁矿高效选矿技术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发展“三位一体”循环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多元化的业务领域,集团经营范围涉及磷化工、钛化工、生物化工和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开发等众多领域,在企业内部实现“原材料产品废弃物原材料”循环利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三是明确的发展目标,虽然集团业务范围比较广泛,但总体来看,各项业务均未超出化工行业的范畴,产业间的相关度较高,方便了生产流程再造,以及产业和企业间互换产品、副产品或废弃物。4、“模式”的推广意义。集团是一架股份制的民营企业,“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有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模式”取得的良好经济效益,有助于改变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发展循环经济不仅仅具有社会意义,也能够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模式”的实践途径,有利于推动其他企业解放思想,开阔眼界,针对自身企业的发展特点,在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或构筑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的推广还有利于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重视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完善自己多元化经营的战略。 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还处在摸索的阶段,循环经济发展的观念、体制、制度、机制、技术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1、观念障碍。近年来,中央政府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了一个较高的位置。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尚处在初级阶段,无论从规模、深度、质量及涉及的领域都远不及发达国家。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并没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力,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重经济增长、轻资源环境保护,节约先行的方针没有很好的体现到发展规划、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中去。我国转变以追求物质财富增长的传统发展观还任重道远。2、体制障碍。我国还没有形成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宏观原则,对于循环经济应该用什么指标来衡量,采用怎样的统计方法和调查体系来搜集数据,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还比较薄弱,循环经济规划、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现在迫切需要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将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中,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3、机制障碍。主要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适合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激励性的经济体制和政策体系,现有的制度和政策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价格体系、税收体系等仍是服务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以至于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由于缺乏财政税收的倾斜,再利用和再生利用原料的成本往往比新原料的价格更高,使得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经济效益难以显现,从而使循环经济发展缺乏内在动力机制。4、法制障碍。我国环境于资源立法相当一部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定之前制定的,不能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相关法律和行政规定零散,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差。虽然在清洁生产、资源回收和利用方面制定了一些法律,但至今没有形成一部法律将清洁生产、固体废物利用、环保产业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等相关的内容统一纳入循环经济框架内综合考虑。没有通过政策创新构建资源再利用和再生的生产环节的赢利模式,致使市场条件下循环型生产环节无利可图,无法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自发机制。5、技术障碍。我国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循环经济的相关关键技术,大部分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既不系统也不成熟。我国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的能力不高,创新动力不强,循环经济依赖先进生产技术和关键连接技术还不能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要通过宣传教育,推动公众参与,增强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逐渐培育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伦理道德、习惯和文化,从发展观念上彻底改变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垃圾的环保处置,鼓励消费者优先选择具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或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包装少、节能、节水、节材、对环境影响小的产品,尽可能不使用一次性消费的产品,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要鼓励公众监督,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实现公众参与和倡导下的生态文明。2、健全法律法规。要借鉴日本、德国和美国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内实际,尽快研究制定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循环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政府、企业、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力和义务。要抓紧抓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并据此制定相关专项法规。要从根本上杜绝污染问题,把“谁污染谁付费”的理念通过法律贯穿在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中,从而加快循环经济发展。3、完善政策体系。要建立生产者责任制度,要求生产者承担起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整个过程对环境影响的全部责任。要改革现行的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将资源效率和环境保护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中,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和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离任生态审计制度。要建立起有利于激励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政策体系,继续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抓紧制定循环经济技术政策、技术导向面临,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和生产方法。要建立环境和资源信息发布,及时公布国内外各类资源节约信息。 4、加速科技创新。 要组织力量加强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尤其是要做好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同时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5、优化产业结构。要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能耗、高耗水、重污染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要加快产业重组,通过规模经济和企业集聚促进产业生态链和循环经济网络的形成,使微观企业之间形成共生系统,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参考文献1、张扬,循环经济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2、叶敏、万后芬,基于循环经济的产品生命周期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3)3、王虹、叶逊,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动力机制分析J,环境保护,2005(7)4、王兆华、武春友,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共生机理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8)5、杨雪锋、张卫东,资源减量化,信息替代与经济流程的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2005(5)6、黄建军、刘建新、陈雪阳,循环经济产业化的实现形式及其发展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5)7、赵玮,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J,科研管理,2005(2)8、郁义洪,产业链类型及产业链效率基准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1)9、潘成云,解读产业价值链兼析我国新兴产业价值链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1(9)10、王家瑞、王禹,产业结构链的关联与共享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1(11)11、刘大可,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力关系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3)12、蒋国俊,蒋明新.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4(10)13、龚勤林,论产业链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J,经济学家,2004(3)14、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4)15、刘大可,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力关系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3)16、李心芹、杜义飞、李仕明,产业链中间产品动态定价研究J,经济师,2005(3)17、张铁男、罗晓梅,产业链分析及其战略环节的确定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6)18、李丹、郑志安,产业链主导产品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J,商业研究,2005(10)19、芮明杰、刘明宇,网络状产业链的知识整合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20、张琦,孙理军,产业价值链密炼机理及优化模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7)21、曹凤中,循环经济链作用机理N,中国环境报,2005-7-1722、周宏春,循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M,200523、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24、王云霞、李国平,产业链现状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6(10)25、郝国彩、曹言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6)26、单光明,山东海化集团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山东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5.1227、高 楠,循环经济导向下企业行为模式选择及运行方案设计M,天津财经大雪硕士毕业论文,2006.528、刘富贵,产业链研究现状综合述评J,工业技术经济,2006(4)29、刘富贵、赵英才,产业链的分类研究J,学术交流,2006(8)30、李红军,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2)31、杨雪锋,基于价值链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研究J,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环境科学出版社)收录,200632、杜义飞、蒋国俊、李仕明,双向动态博弈下中间产品价格范围的确定J,预测,2005(1)33、张天柱,循环经济的概念框架J,环境科学动态.,2004(2)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