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doc

    • 资源ID:3821612       资源大小:48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doc

    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A.可以接受B.应当接受C.不接受D.需要接受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A.执业组织B.自律组织C.职业组织D.行业组织3.2013 年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开始施行的时间是:()A.2013 年9 月1 日B.2013 年12 月1 日C.2014 年1 月1 日D.2014 年5 月1 日4.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依据是:()A审计法B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C审计法实施条例D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此题不确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故选项为AB;C选项不正确;D选项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依据,不选。5.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将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A.审查和评价活动B.监督和评价活动C.确认和咨询活动D.保证和评价活动6.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也应当遵守该准则的情形是:()A.接受授权、聘用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B.接受委托、指派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C.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D.接受委托、聘任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7.随着组织面临风险的日益复杂和多元,为有效配置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在实施审计业务时,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A.组织风险B.内部控制C.组织业务D.组织目标8.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内部审计质量实施有效控制,建立指导、监督、分级复核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并接受()。A.内部审计质量检查B.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C.内部审计质量考核D.外部审计9.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编制中长期审计规划、年度审计计划、本机构人力资源计划和()。A.奖惩制度B.薪酬制度C.财务预算D.财务计划10.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负主要责任的是:()A.内审机构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B.内审机构管理的适当性和充分性C.内审机构管理的有效性和相关性D.内审机构管理的充分性和相关性11.根据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所涵盖的内容不包括:()A.职业品德B.职业纪律C.职业责任D.职业声誉12.以下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在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都强调的是:()A.保持职业敏感B.接受后续教育C.考取职业资格4D.全面关注风险13.以下各项不会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是:()A.审计人员本人持有被审计单位股票B.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领导有直系亲属关系C.审计人员本人从未参与过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D.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 14.根据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除了后续教育,内部审计人员保持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的途径,还包括:()A.发表文章B.长期培训C.职业实践D.学历教育15.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的是()A.不得从事损害所在组织利益的活动。B.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C.在履行职责时,做到诚信正直、保持客观性。D.在审计报告中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意愿披露相关事项。16.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和()。A.项目审计计划B.项目审计方案C.审计规划D.审计通知书17.负责编制年度审计计划的的主体是:()A.内部审计人员B.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C.审计委员会委员D.审计项目负责人18.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前应当重点调查了解的情况包括:()A.组织的战略目标B.对相关业务活动有重大影响的计划和合同C.相关人员的能力及岗位的近期变动D.以上都是19.根据审计计划准则,对实施具体审计项目相关的审计内容、审计程序、人员分工、审计时间等作出安排的是:()A.年度审计计划B.项目审计计划C.项目审计方案D.内部审计发展规划20.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的()、复杂程度及时间要求,合理安排审计资源。A.目的B.内容C.范围D.性质21.内部审计机构向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知书的时间要求是:()A.实施审计三日前B.实施审计五日前C.实施审计七日前D.实施审计十日前22.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中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A.正确性、合理性和相关性B.适当性、相关性和充分性C.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D.真实性、合法性和可靠性23.根据审计证据准则,审计证据的种类主要包括六种。在审计中获取哪些类型的审计证据,应当依据不同的审计事项及其:()A.审计风险B.审计目标C.审计结果D.审计报告24.根据审计证据准则的规定,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A.必须B.如有必要,应当C.尽可能D.视情况而定25.审计证据准则规定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不包括:()A.具体审计事项的合理性B.适当的抽样方法C.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D.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26.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审计风险水平密切相关,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所需证据的数量()。A.越高不变B.越低越少C.越高越多D.越低越多27.审计证据准则中规定,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审计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关系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部证据比外部证据可靠。B.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可靠。C.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D.直接获取的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证据可靠。28.审计工作底稿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 )A.审计建议B.审计发现C.审计成果D.工作记录29.为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明确各级人员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和责任,应当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A.层级管理制度B.分级复核制度C.审批制度D.审查制度30.审计工作底稿由内部审计机构或组织内部相关部门具体负责保管,所有权属于:()A.审计项目负责人B.内部审计机构C.被审计单位D.审计人员所在组织31.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准则,以下不属于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目的的是:()A.为编制审计报告提供依据B.为检查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C.获取审计证据D.证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32.审计工作底稿中可以使用各种(),但应当注明含义并保持前后一致。A.审计记号B.审计图表C.审计公式D.审计标识33.结果沟通是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进行的讨论和交流,一般可以采取的方式是:()A.书面或口头B.电话或邮件C.书面或电子D.口头或传真34.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将结果沟通的有关书面材料作为()归档保存。A.审计结论B.审计证据C.审计工作底稿D.审计记录35.内部审计机构为明确各级复核人员对审计报告的要求和责任应当建立健全的制度是:()A.全面复核制度B.分级复核制度C.重点复核制度D.审批制度36.编制审计报告时,针对审计过程、审计中发现问题所作出的具体说明,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内容应当列入:()A.审计报告正文B.审计报告附件C.审计报告附录D.审计报告摘要37.将审计报告及时归入审计档案妥善保存的责任主体是:()A.内部审计机构B.被审计单位C.组织管理层D.上级主管部门38.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可以适时安排后续审计工作,并将其列入:()A.审计程序B.项目审计方案C.审计建议D.年度审计计划39.编制后续审计方案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量B.纠正措施的复杂性C.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安排和时间要求D.落实纠正措施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40.当被审计单位基于成本或者其他方面考虑,决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采取纠正措施并做出()时,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向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报告。A.口头承诺B.书面承诺C.书面声明D.口头解释41. 根据审计抽样准则,抽样过程中,从审计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单位组成的整体称为:()A.样本B.抽样单位C.样本量D.审计总体42.抽样结果的评价对于合理推断审计总体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评价应当从两方面进行,包括定量和:()A.定性B.数量C.范围D.方法43.根据审计抽样准则,确定抽样总体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相关性B.充分性C.经济性D.可靠性44.抽样风险主要包括误受风险和()。A.随机风险B.误拒风险C.基本风险D.技术风险45.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过程没有按照规范程序执行造成的风险是指:()A.非抽样风险B.抽样风险C.误拒风险D.误受风险46.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程序发现差异时,应当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查和评价,包括:()A.询问管理层获取其解释和答复。B.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确认管理层解释和答复的合理性与可靠性。C.如果管理层没有作出恰当解释,应当扩大审计范围,执行其他审计程序,实施进一步审查,以便得出审计结论。D.以上都是。47. 执行分析程序的目标不包括:()A.确认业务活动信息的真实性B.分析潜在的差异和漏洞C.发现差异D.发现不合法和不合规行为的线索48.根据分析程序准则,分析程序所使用的信息按其存在的形式划分,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A.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B.实物信息和货币信息C.绝对数信息和相对数信息D.管理信息和业务信息49.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程序了解被审计事项的基本情况,确定审计重点,这一执行分析程序的阶段是:()A.审计计划阶段B.审计实施阶段C.审计报告阶段D.后续跟踪阶段50.下列关于分析程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分析程序适用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各个阶段的工作。B.内部审计人员在确定对分析程序结果的依赖程度时,需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及其业务活动的复杂程度。C.执行分析程序的主要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回归分析等,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单独或综合使用。D.在执行分析程序的过程中,不必考虑分析程序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51.内部审计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进行审查和评价,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促进组织改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A.合理性B.真实性C.可靠性D.有效性5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的责任主体是:()A.董事会及管理层B.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机构C.监事会D.内部审计机构53.内部控制审计应当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情况,真实、客观地揭示经营管理的:()A.真实情况B.风险状况C.缺陷D.潜在风险5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是:()A.控制的有效性会受到决策过程中人为判断的影响。B.管理人员可能会滥用职权,凌驾于内部控制上。C.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需要考虑成本与效益。D.内部控制只能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55. 不属于内部环境要素审计的内容是:()A.组织文化B.社会责任C.反舞弊机制D.人力资源56.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组织单个或者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A.上年度审计报告B.审计计划C.风险评估D.控制测试57.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现场审查之前,可以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交的是最近一次的内部控制()。A.自我评估报告B.评价报告C.质量评估报告D.审计报告58.内部控制缺陷可能是设计缺陷,也可能是:()A.管理缺陷B.技术缺陷C.运行缺陷D.控制缺陷59.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根据获取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并按照其性质和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其认定标准,由(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组织具体情况确定。A.初步内部审计机构B.最终董事会C.初步最高管理层D.最终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60.经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批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以作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外披露。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作出要求的文件是:()A.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B.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C.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D.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61.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时,主要审查和评价的是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A.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B.适当性、充分性和相关性C.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D.独立性、客观性和合理性62.根据绩效审计准则,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特点不包括:()A.可靠性B.客观性C.可比性D.独立性63.开展绩效审计可以选用多种方法,其中,对经营管理活动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运用抽样技术对抽样结果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A.审计抽样方法B.比较分析法C.数量分析法D.成本效益(效果)分析法64.绩效审计报告应当反映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确定及沟通过程等重要信息,包括必要的:()A.重要性分析B.局限性分析C.相关性分析D.合理性分析65.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主要来源包括:()A.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等的规定。B.国家部门、行业组织公布的行业指标。C.组织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D.以上都是。66.基于绩效审计的目标和所掌握的审计证据,绩效审计报告中所作出的绩效评价结论一般可分为:()A.风险评价和控制评价B.总体评价和部分评价C.总体评价和分项评价D.基本评价和分项评价67.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采用以()为基础的审计方法进行信息系统审计,()应当贯穿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全过程。A.风险穿行测试B.控制风险评估C.风险风险评估D.控制控制测试68.根据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组织信息技术管理的主要目标不包括:()A.保证组织的信息技术战略充分反映组织的战略目标。B.提高组织所依赖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C.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的效果与效率,合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监管要求。D.确认业务活动信息的合理性。69.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责任是:()A.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B.对信息技术相关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监控。C.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D.保证信息技术战略目标的实现。70.信息技术风险是指组织在()和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A.信息处理B.信息收集C.信息整理D.信息分析71.内部审计人员在信息系统审计中,应当了解业务流程,关注信息技术风险。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业务流程层面的信息技术风险的是:()A.数据输入B.数据处理C.数据输出D.数据收集72.当信息系统审计作为综合性内部审计项目的一部分时,内部审计人员在(A)阶段应当考虑项目审计目标及要求。A.审计计划B.审计实施C.审计报告D.后续审计73.信息系统审计主要是对组织层面信息技术控制、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及业务流程层面相关应用控制的:()A.审查和评价B.设计和运行C.审计和评估D.组织和管理74.组织层面信息技术控制,是指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对信息技术治理职能及内部控制的()的态度、认识和措施。A. 有效性B. 重要性C.适当性D.全面性75.对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进行审计时,应当考虑的控制活动不包括:()A.信息安全管理B.系统变更管理C.系统开发和采购管理D.系统设计管理76.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依据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估的结果重新评估审计风险,并根据()设计进一步的审计程序。A.固有风险B.检查风险C.剩余风险D.审计风险77.在组织内部对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预防、发现及纠正舞弊行为负有责任的是:()A.管理层B.董事会C.内部审计机构D.监事会78.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的是:()A.收受贿赂或回扣B.贪污、挪用、盗窃组织资产C.泄露组织的商业秘密D.出售不存在或不真实的资产79.内部审计人员在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时,对舞弊发生可能性进行评估时不需要评估:()A.控制意识和态度的科学性B.员工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C.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D.审计目标的可行性80.在舞弊检查过程中,除以下哪种情况外,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及时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A.可以合理确信舞弊已经发生,并需要深入调查。B.发现了可疑线索但不能确认是舞弊。C.舞弊行为已经导致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严重失实。D.发现犯罪线索,并获得了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证据。81.内部审计人员完成必要的舞弊检查程序后,应当考虑舞弊行为的严重程度,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对舞弊行为程度的考虑一般包括:()A.性质和特征两方面B.性质和金额两方面C.涉及人员和金额两方面D.性质和涉及人员两方面82. 内部审计机构制定的内部审计章程应当经批准后生效,有权批准内部审计章程的是:()A.董事会B.最高管理层C.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D.监事会83.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组织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和监督,在日常工作中保持有效的沟通,向其定期提交(),适时提交()。A.审计报告工作报告B.工作报告审计报告C.审计计划结果报告D.结果报告审计计划84.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制定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实施督导、分级复核、审计质量内部评估、接受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等,保证审计质量。A.质量监督B.质量控制C.档案管理D.质量评估85.下列各项中,内部审计机构不需要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报请批准的事项是:()A.内部审计章程B.人力资源计划C.项目审计方案D.财务预算86.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制度,加强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保管、查询、复制、移交和销毁等环节的管理工作。A.项目档案管理B.项目管理C.项目计划管理D.质量控制87.根据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准则,在设立监事会的组织中,对监事会的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A.监督B.指导C.配合D.协调88.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保持有效的沟通,除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提交审计报告之外,还应当定期提交工作报告,提交工作报告的频率一般为:()A.每年至少1 次B. 每年至少2 次C.每年至少3 次D. 每年至少4 次89.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对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结果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负责的是:()A.外部专家本人B.审计项目负责人C.内部审计机构D.董事会90.下列各项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可以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的是:()A.舞弊及安全问题B.风险管理问题C.审计目标的确定D.A 和B91.内部审计机构在利用外部专家服务之前,应当与外部专家签订书面协议,协议内容不包括:()A.外部专家服务的目的、范围及相关责任B.外部专家利用相关资料的范围C.对保密性的要求D.对外部专家专业胜任能力的评价92.人际关系准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下关于人际沟通的目的最准确的表述是:()A.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组织内部的绩效考核中占有优势。B.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可以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取得相关机构和人员的理解和配合,及时获得相关、可靠和充分的信息,提高内部审计效率。C.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获得组织管理层和其他组织内的人员对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的认可。D.只有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了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内部审计才能获得更快发展。93.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应当在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进行,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的是:()A.监事会B.总会计师C.审计委员会D.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94.以下关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表述,正确的是:()A.协调的方式主要是定期会议。B.这种协调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协调。C.协调的目的之一是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D.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可以达成默契,但不能共享成果。95.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下列关于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的有效沟通途径的表述,错误的是:()A.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时,应当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B.通过询问、会谈、会议、问卷调查等沟通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情况。C.通过口头方式或者其他非正式方式,与被审计单位交流审计中发现的问题。D.在审计报告提交之前,以口头方式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结果沟通。96.下列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为保证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制度、程序和方法。B.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其他组织对内部审计的制约与控制。C.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分为机构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D.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97.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控制的方式是:()A.督导B.分级复核C.质量评估D.以上都是98.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在检查已实施的审计工作时,应当关注的内容不包括:()A.审计工作是否已按照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执行。B.审计证据是否相关、可靠和充分。C.审计工作是否实现了审计目标。D.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情况。99.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之前,内部审计机构考虑的因素不包括:()A.评价活动的必要性B.评价活动的可行性C.评价活动预期结果的有效性D.评价活动的独立性100.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应重点关注的内容不包括:()A.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B.外部审计机构的规模C.外部审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的适当性D.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与客观性_

    注意事项

    本文(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