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钢铁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分析的研究.doc

    • 资源ID:3801394       资源大小:782.50K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钢铁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分析的研究.doc

    钢铁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分析研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6年8月前 言1第一部分 钢铁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分析系统的建立2(一)钢铁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指标的选取21、入选的财务指标及权重22、入选财务指标及权重说明3(二)钢铁企业财务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41、财务评价标准的计算42、标准系数的设定5(三)钢铁企业财务评价模型及评价结果51、单项财务评价指标分值的计算52、综合得分及分类得分的计算方法6(四)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和评价方法的说明61、数据来源62、数据处理63、评价标准74、评价结果的分析8第二部分 “十五”期间钢铁行业财务状况总体分析8(一)“十五”期间钢铁行业财务竞争力总体分析81、钢铁工业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82、钢铁行业获利能力大幅提升103、钢铁行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偿债能力增强114、钢铁行业资产运营效率明显提高12(二)影响钢铁行业财务状况变化因素分析131、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对经济效益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132、钢铁产量飞速增长,为钢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143、钢材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增加了钢铁企业生产成本154、装备及工艺技术水平提高,对降本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175、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加快,对钢铁行业效益提升功不可没18(三)“十五”期间几大子行业财务竞争力分析比较191、获利能力变化情况192、资产营运变化情况213、偿债能力变化情况224、发展能力变化情况24第三部分 “十五”期间钢铁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26(一)“十五”期间冶金企业财务竞争力分析比较261、2002年:前10位全部为中小企业,进入前20位的大型国企只有宝钢1家262、2003年:前10位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型国企排名有所上升283、2004年:大型国企财务竞争力明显上升,一些中小企业排名下滑304、2005年:大型国企排名迅速跃升,4家企业进入前10名315、财务竞争力较差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特钢和技术落后的小企业336、主要结论34(二)“十五”期间不同规模钢铁企业财务竞争力分析比较361、2002年:100200万吨规模的企业评价得分最高362、2003年:中型企业评价得分较高,大型企业和特钢得分较低373、2004年:大型企业排名跃居首位,特钢企业财务竞争力好转384、2005年:大型企业仍保持良好的财务竞争力,小型企业劣势凸现395、主要结论41(三)“十五”期间不同资源状况钢铁企业竞争力分析比较421、2002年:以自有矿为主的企业财务竞争力明显低于无矿企业432、2003年:以自有矿为主的企业财务竞争力依然较差443、2004年:自有矿比率高的企业财务竞争力大幅提升454、2005年:自有矿比率高的企业优势进一步扩大465、主要结论47第四部分 “十一五”期间钢铁企业竞争态势及应对策略48(一)未来五年对钢铁企业竞争环境分析481、钢铁产品供求变化趋势,钢铁企业利润空间缩小482、钢铁原燃材料将在高价区运行,给钢铁行业增加成本压力493、节能环保将对钢铁企业效益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决定其生死504、国家限制钢铁产品出口,加大国内供求矛盾515、钢铁领域全球化步伐加快,钢铁企业竞争趋于国际化51(二)未来五年钢铁企业竞争格局521、钢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步伐加快,企业规模趋于大型化522、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科技创新将成为提高竞争力的利器533、将形成以几大钢铁集团为主导、中小企业为补充的格局54(三)政府扶优限劣的政策建议541、统一税率、严肃税制,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542、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为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扫清障碍553、淘汰落后不应以设备大小为依据,而应看环保、能耗是否达标564、对钢铁产品出口应区别对待,适当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565、尽快出台外资并购有关政策,并将钢铁产业列为重点监控行业57前 言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系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各个方面的经营状况,是评价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依据。但由于财务指标纷繁复杂,为了简明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需要从中提炼出一些最重要的指标,经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处理,得出能综合反映经营业绩的评价结果,这就需要建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模型。本报告第一部分在借鉴国内外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和钢铁工业特点的钢铁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可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从获利能力、资产营运效率、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对企业进行分析评价。“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规模、装备、技术、产品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本报告第二部分从经济总量、获利能力、资产营运效率、偿债能力等方面,对“十五”期间冶金大中型企业总体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冶金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因素,诸如钢材价格、钢铁产量、原燃料价格、装备技术水平、生产成本、企业改革等进行了剖析。此外,还对钢铁企业、特钢企业、矿山企业等不同子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分析对比。由于资源条件、装备水平、产品结构、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十五”期间不同企业财务竞争力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本报告第四部分运用第一部分建立的模型,对20022005年列入中国钢铁协会统计体系的钢铁(包含普钢和特钢)企业逐一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企业财务竞争力变化趋势、变化特点以及变化原因。此外,按照企业规模、企业铁矿石资源情况对钢铁企业进行了分类评价。“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钢铁企业的发展环境将发生很大改变,影响企业财务竞争力的因素也将随之发生变化,钢铁行业将会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在这种形势下,哪些企业具有竞争优势?从政策层面来看,钢铁工业面临哪些问题,国家应采取何种政策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发展、淘汰落后企业,以提高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报告的第五部分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第一部分 钢铁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分析系统的建立建立钢铁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分析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对现有钢铁企业的竞争力从财务指标方面进行综合系统的评价,以便及时反映钢铁企业财务竞争力变化情况以及变化原因,使管理部门了解钢铁企业经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调整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使钢铁企业通过和其他企业的对比,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其经营效益。本评价体系侧重于企业之间财务指标的分析比较,而非单个企业自身状况的纵向评价。分析指标以定量指标为主,参考了国资委统计评价司(原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等,在此基础上考虑钢铁企业的行业特点、企业发展历史、现有财务数据的完整性等因素进行了调整,选择确定了钢铁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分析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评价指标的选取:这是实施竞争力财务评价的基础。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基本情况表等现有企业财务和统计报表中选取比较重要的指标,并按其重要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评价标准的测算:财务评价标准是财务指标评价的依据。通过企业的某项财务指标与同行业标准值的比较,才能计算出企业该项指标的得分。财务评价标准通常由标准值和标准系数构成。财务评价标准是指通过一定方法测算出来的几档标准值,标准系数则是与之相对应的分值。建立企业财务评价模型:通过企业的每项财务指标与标准值的比较,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出该项指标的得分,再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出企业的综合得分,最终得出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诊断:对于得出的评价结果,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一) 钢铁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指标的选取1、入选的财务指标及权重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评价主体或针对不同评价目的所选取的评价指标会有所不同。通常来看,评价一个企业的财务竞争力主要从企业的获利能力、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来分析。本系统分别选取了反映这四个方面情况的四类指标,每类指标选取了23个财务指标,并按照其重要程度和统计指标的完整性赋予不同的权重。主要选取的财务指标及其权重如下:表1.1 钢铁企业财务评价系统主要指标及权重评价内容权数(100)基本指标权数(100)1、获利能力38销售收入利润率13净资产收益率13总资产报酬率122、资产营运18总资产周转率9流动资产周转率93、偿债能力20资产负债率10流动比率5已获利息倍数54、发展能力24销售(营业)增长率12资本积累率122、入选财务指标及权重说明在四类指标中,企业的获利能力是当期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反映,是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核心,因此赋予了较高权重;发展能力反应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是反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赋予的权重仅次于获利能力类指标;偿债能力反映了企业经营的安全性,资产营运状况反应了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企业经营状况,结合中国企业经营的现实情况,我们赋予了相对较低的权重。下面我们分别对四类指标中主要指标的内涵作一些必要说明:(1) 获利能力:销售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100%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在国资委制定的企业绩效评价系统中,只选择了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作为基本评价指标,考虑到目前钢铁企业资产评估中可能产生的部分差异,我们增加了与资产无关的销售收入利润率指标,并赋予了较高的权重,对企业获利能力给予综合校正。(2)资产营运:总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3)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在国际上,通常选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但在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现实中,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较低,并不比存货更具流动性,因此速动比率的的高低并不能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情况,因此,我们仅选取了流动比率作为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4)发展能力状况: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技术投入比率是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本应纳入评价指标。但考虑到统计数据方面存在的较大缺陷和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尚没有此项指标的统计,我们暂时未将其列入其中。(二)钢铁企业财务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1、财务评价标准的计算在本系统中,每项入选财务指标的评价标准主要运用分段加权平均方法来测算。为了提高评价计分的准确性,将每个指标评价标准值划分为五个档次,分别为优秀、良好、中值、较低、较差。每项指标评价标准值的测算方法如下:首选计算出大中型钢铁企业该指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中值;选取高于中值的企业,对这些企业的指标再加权平均,得出的值作为良好值;选取低于中值的企业,对这些企业的指标加权平均,得出的值作为较低值;选取高于良好值的企业,对这些企业的指标加权平均,得出的值作为优秀值;选取低于较低值的企业,对这些企业的指标加权平均,得出的值作为较差值。2、标准系数的设定标准系数是评价标准值所对应的水平系数,反映评价指标实际值对应评价标准值所达到的水平档次。与优秀、良好、中值、较低、较差五档评价标准值相对应的标准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较差以下为0。(三)钢铁企业财务评价模型及评价结果1、单项财务评价指标分值的计算要计算某企业的综合得分,首先要通过每项财务评价指标与其标准值的比较,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出该项指标的得分。企业财务评价的主要计分方法是功效系数法,其计算方法如下: 对于选定的某项财务指标,将企业该指标的实际值与相应评价标准值相比较,计算出该指标的的基本得分,计算公式如下:单项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调整分 = (实际值-本档标准值 )/(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 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在计算单项财务指标时对有关指标的分母为零或为负数时,需做一些处理:对于净资产收益率、资本积累率指标,当分母为0或小于0时,该指标得0分。利息倍数指标,当分母为0或小于0时, 如果利润总额大于0,则指标得满分; 如果利润总额小于或等于0,则指标得0分。2、综合得分及分类得分的计算方法(1)企业综合评价得分的计算公式为:综合评价得分=单项基本指标得分通过综合评价得分可以得出企业财务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结果。通常也按照分值分为优秀、良好、中值、较低、较差五种类型:评价得分达到85分以上的为优秀 ;70分85分(含70分)为良好;50分70分(含50分)为平均;4050分(含40分)为较低;40分以下较差。(2)企业的分类评价得分的计算公式为:在计算出企业综合评分后,为了分析比较企业在获利能力、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四方面的情况,需要分别计算出四类评价得分。其计算公式如下:某部分得分=(该部分所包含指标得分×指标权数)/该部分权数×100通过每部分得分来分析比较企业在获利能力、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四方面的优劣。(四)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和评价方法的说明1、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评价指标的基础数据来自中国钢铁协会财务资产部编写的“2001-2005年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财务年报”。列入统计范围的企业主要分为六类:普钢企业、特钢企业、矿山、铁合金企业和耐火材料以及少数钢铁制品企业,其中普钢企业占绝大多数。以2005年为例,2005年列入统计的企业共85户,其中普钢企业有56户,特钢企业9户,矿山企业5户,耐火企业4户,铁合金企业5户。列入统计范围的企业每年都有所调整,但变化不大。本报告研究的对象主要为钢铁企业(包括普钢企业和特钢企业两类)。2、数据处理为保证企业评价的完整性,对于部分企业未上报的数据,我们进行了一些处理。缺失数据最多的为已获利息倍数。一些企业未上报“利息支出”,我们用“财务费用”来代替计算已获利息倍数。对于每年新加入的企业,极少数未上报“资本积累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指标,由于没有上年数据,这两项指标也无法计算,我们按平均值赋值。3、评价标准本报告所选的评价期为2002-2005年。在每一年,我们分别对入选的的10个评价指标测算出相应的标准值,以当年的标准值来测算企业的得分,所以被评价企业的得分是相对于当年评价标准的分值。每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具体测算方法如下:选择每年统计报表中所有的钢铁企业(包括普钢和特钢企业),对每个指标采用加权平均法来测算五档标准值。以2005年销售收入利润率的标准值测算为例,首先选择2005年钢铁企业销售收入净额和利润总额,分别进行加总,据此算出钢铁企业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将其作为中值;选出销售收入利润率高于中值的企业,对其销售收入净额和利润总额分别累加,据此算出的销售收入利润率作为良好值,以此类推,就可算出五档标准值。用此方法测算出的20022005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标准如下: 表1.2 20022005年钢铁行业财务竞争力评价标准值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本积累率%销售增长率%2002年优秀值13.179.9510.271.063.0235.201.419.2936.0233.47良好值6.408.086.240.802.0140.801.195.7924.3224.78中值3.765.344.330.561.5550.980.963.207.6016.33较低值0.772.782.980.451.2261.530.771.984.278.70较差值-0.771.252.030.381.0370.260.631.002.95-0.402003年优秀值24.0115.8013.431.232.9037.631.3912.1537.6181.15良好值13.0411.389.851.022.3941.651.199.7622.4561.57中值7.807.176.570.741.9954.040.965.1611.0647.87较低值1.643.823.630.611.5862.370.782.524.8932.15较差值-1.721.601.950.471.2971.090.671.550.0123.272004年优秀值26.4315.6715.941.533.6738.591.2615.9238.92110.4良好值21.5713.5413.511.292.9646.231.1313.3931.6672.04中值13.478.469.390.952.3157.250.957.0719.8552.35较低值8.064.455.150.791.9667.530.753.6311.1539.64较差值3.152.533.430.701.6272.730.652.273.3433.502005年优秀值22.1813.3112.601.443.7135.381.5217.6764.8754.42良好值16.4412.0611.151.283.2843.121.1714.7530.1631.78中值10.076.347.490.972.3657.340.885.4813.4120.00较低值7.263.444.410.811.9666.760.712.967.639.97较差值3.041.873.270.711.6471.780.601.940.576.064、评价结果的分析以上述方法计算出的评价标准值,由于不同年份钢铁行业总体市场环境与经营状况不同,每年的评价标准值相差很大。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例, 2002年优、良、中、低、差五档标准值分别为13.17%、6.40%、3.76%、0.77%和-0.77%,2004年分别提高到了26.43%、21.57%、13.47%、8.06 %和3.15%。因此依据当年标准对钢铁企业所做出的评价得分的高低,体现了当年企业经营在行业中的相对水平。纵向来看,一个企业综合评价得分升高或者降低,并不意味着自身财务状况变好或变差,而是说明其相对水平的变化情况。例如,2004年鞍钢的综合评价得分为78.56分,2005年得分为80.65分,这并不意味2005年鞍钢本身的经营效益好于2004年,而是由于2005年钢铁行业整体经营效益出现下滑,鞍钢在行业中的相对位置出现了上升。实事上,2005年鞍钢的净资产收益率、收效利润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主要指标均低于2004年。第二部分 “十五”期间钢铁行业财务状况总体分析本部分主要对 “十五”期间钢铁行业经济效益变化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这是对钢铁企业进行评价分析的基础。(一)“十五”期间钢铁行业财务竞争力总体分析1、钢铁工业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既是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钢铁行业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的时期。“十五”初期,我国国民经济转入快速增长的轨道,各行业对钢铁产品的需求旺盛,使得钢铁产量快速增长,钢材价格不断攀升,钢铁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促进了钢铁投资的迅猛增长,钢铁产能和产量迅速增加,钢铁工业经济总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钢铁行业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十五”期间,大中型冶金企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0063亿元,比“九五”的4801亿元增加1.1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827亿元,比“九五”的15095亿元增加1.5倍;实现税前利润2521亿元,比“九五”的220亿元增加10.5倍。“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经济总量呈逐年递增之势,工业总产值由2001年的368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1453亿元,年均增长32.81%;工业增加值由1122亿元增加到2978亿元,年均增长27.62%;资产总额从7945亿元增加到14106亿元,年均增长15.43%。表2.1 “十五”期间大中型企业经济总量变化情况单位:亿元20012002200320042005年均增长率%汇总企业数8786868889工业总产值3681.54 5385.30 6942.56 9664.33 11452.78 32.81 工业增加值1122.46 1303.38 1979.34 2755.65 2977.54 27.62 资产总额7944.93 8657.45 9958.43 12064.97 14105.70 15.43 负债总额4028.33 4467.61 5444.55 6976.27 8103.80 19.09 所有者权益总额3916.60 4189.85 4513.88 5088.69 4780.41 5.11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3792.69 4610.11 6844.78 10544.47 12665.30 35.18 资料来源:2001-2005年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财务年报2、钢铁行业获利能力大幅提升“十五”期间,钢铁工业不仅经济总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经济效益也大幅提升。“九五”时期由于我国内需不足,钢铁市场持续低迷,钢铁工业经济效益一直在低谷徘徊,特别是1997-1999三年大中型冶金企业税前利润分别只有16亿元、12亿元和27亿元,三年净利润均为负数。在经营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大中型钢铁企业积极调整结构,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大力推进改革,努力降低成本,为进入新世纪后打翻身仗准备了充足的条件。“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经济效益呈逐年递增之势,2004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05年虽有所下滑,但仍保持较高水平。20012005年冶金大中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3793亿元提高到12665亿元,年均增长35.18%;利润总额(税前利润)由163.8亿元提高到795.83亿元,年均增长48.46%。钢铁行业的获利能力大幅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由2001年的2.52%提高的2005年的10.36%;总资产报酬率由2001年的3.43%提高的2005年的7.33%; 在钢铁企业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由于原燃料涨价致使企业销售成本大幅上升。冶金大中型企业销售成本由2001年的3155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0946亿元,年均增长36.47%,比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1.29个百分点,致使主营业务利润率在2004、2005年连续两年出现下滑。2005年冶金大中型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2.78%,比2001年的14.66%还低1.88个百分点。在企业制造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的同时,企业通过加强管理、改革改制使得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得到了控制,20012005年,冶金大中型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86%和14.77%,三项费用年均增长27.97%,明显低于销售收入的增幅。因此,尽管销售主营业务利润率出现了下降,但销售收入利润率由2001年的4.32%提高到了2005年的6.28%。3、钢铁行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偿债能力增强“十五”期间,冶金大中型企业负债增长快于资产总额的增长,资产负债率呈逐年提高趋势,由2001年的50.70%提高到2004年的57.82%,2005年略有下降。造成“十五”期间资产负债率上升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国家“九五”末期到“十五”初期实施“债转股”政策,使大中型冶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由1999年的60.5%迅速下降到2001年的50.7%,“十五”期间资产负债率随着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大而逐步回升有其必然性。二是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好转,促使企业提高财务杠杆的比例以增加经营收益。在资产盈利水平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情况下,债务比例提高可使净资产获得财务杠杆带来的收益,促使企业加大债务性融资比例。2005年资产负债率比2004年小幅下降,说明冶金企业资产负债率已趋于稳定。由于钢铁企业盈利水平不断提高,已获利息倍数逐年上升,由2001年的2.61提高到了2004年的7.51,2005年有所回落,下降到5.73。这说明由于钢铁企业盈利水平的上升,钢铁企业偿债能力在“十五”期间显著提高。由于钢铁企业用流动负债进行长期投资的现象普遍存在,钢铁企业的流动比率一直偏低,“十五”期间流动比率进一步下降,冶金大中型企业平均流动比率由2001年的1.02降低到2005年的0.88,低于社会公认该指标最低为1的水平;2005年末应付账款余额1272.1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1.09倍。说明钢铁企业流动资金趋紧。 4、钢铁行业资产运营效率明显提高“十五”期间,随着钢铁工业经营总规模的扩大,资产运用效率明显提高。总资产周转次数由2001年的0.49次提高到2005年的0.96次;流动资产周转率由2001年的1.27次提高到2005年的2.36次。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均明显偏低。表2.2 “十五”期间大中型企业主要财务比率变化情况指 标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净资产收益率(%)2.523.547.6013.5410.36总资产报酬率(%)3.434.216.439.007.33主营业务利润率(%)14.6616.0317.7616.1012.78销售收入利润率(%)4.325.146.998.116.28总资产周转率(次)0.490.550.740.960.96流动资产周转率(次)1.271.491.942.332.36资产负债率(%)50.7051.6054.6757.8257.45流动比率1.020.960.960.940.88已获利息倍数2.613.005.147.515.73资本积累率(%)5.687.5611.5019.2513.57销售收入增长率(%)17.1049.4752.3019.81资料来源:2001-2005年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财务年报(二)影响钢铁行业财务状况变化因素分析1、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对经济效益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钢材价格变化是影响钢铁行业效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20022005钢材价格大幅回升对钢铁行业经济效益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2001年末,国际和国内钢材价格指数基本达到经济周期的谷底,CRU(英国商品交易所)价格指数跌至69.9点(以1994年4月为100),为20年以来最低点;国内钢材价格指数跌至74.84(以1994年4月为100)。自2002年起,在钢材需求日益旺盛的拉动下,国内外价格开始一路上扬。到2005年4月份,达到此轮周期的峰值,国际和国内钢材价格指数分别上涨到153.4点和139.14点,分别比2002年的1月份上涨119.5%和85.9%。此后,国际国内钢材价格均呈现下滑趋势,尤其是国内旺盛的市场需求和高启的钢材价格,促使钢铁工业投资和产能过快膨胀,导致供求趋势逆转,钢材价格迅速下滑。到2005年末国内钢材价格指数降至94.18点,比2005年4月份的最高峰下跌了32.3%,相当于于2003年年中的水平,钢铁企业盈利水平明显下降。2、钢铁产量飞速增长,为钢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十五”期间,在钢材需求持续旺盛的拉动下,我国钢铁产量飞速增长。粗钢产量连续跨过2亿吨和3亿吨台阶。2000年我国钢、铁、材产量分别为1.28亿吨、1.31亿吨和1.31亿吨,到2005年达到了3.52亿吨、3.30亿吨和3.97亿吨,“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2.36%、20.32%和24.73%,大大高于“九五”时期6.25%、4.47%和7.92%的增长水平。“十五”期间,我国累计生产粗钢11.81亿吨,比“九五”增长了104.6%;生产生铁11.13亿吨,比“九五”增长了86.4%;生产钢材12.85亿吨,比“九五”增长了132.4%。如果把建国以来每增加5000万吨钢/年视为一个台阶,我国从1949年生产15.8万吨钢发展到2005年的3.5亿吨钢,共迈上6个大台阶。第一个台阶用时37年(19491986年),第二个台阶用时10年(19871996年),第三个台阶用时5年(19972001年),第四个台阶用时2年(20022003年),第五、六个台阶各用时仅1年。而第四、五、六个台阶均是在“十五”期间完成的。钢铁产量飞速增长,为钢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但与此同时,在“十五”末期产量的过快增长也对市场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压力,进而导致钢材价格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产量所带来的规模效益。表2.3 1995-2005年我国钢铁产品产量变化情况 单位:万吨产量增长率(%)生铁钢钢材生铁钢钢材1995年10529953689801996年107211012493381.82 6.17 3.99 1997年115111089199877.37 7.58 6.95 1998年1185211459107382.96 5.22 7.52 1999年1253312395121025.75 8.17 12.70 2000年13101 12850 13146 4.54 3.67 8.63 “九五”59718 57719 55311 4.47 6.15 7.92 2001年14654 15103 15702 11.85 17.53 19.44 2002年17079 18225 19374 16.55 20.67 23.38 2003年21378222412404125.17 22.04 24.09 2004年25185272802972317.81 22.66 23.63 2005年33040352393969231.19 29.18 33.54 “十五”111336 118088 128532 20.32 22.36 24.73 3、钢材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增加了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受钢铁产能大幅增长、钢铁原燃料供应短缺的影响,“十五”期间,铁矿石、焦炭等钢铁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2004年进口铁矿石长期合同价暴涨71.5%,使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铁矿石平均采购成本由2003年的378元/吨升至2005年的641元/吨,上涨了71.4%。炼焦煤采购成本也由2003年的386元/吨升至2004年的571元/吨,2005年又进一步上涨到713元/吨,比2003年上涨了84.7%。总体测算,2005年与2001年相比,铁矿石平均采购成本上升了130.6%,炼焦煤采购成本上升了137.7%。原燃料价格的上涨使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大中型钢铁企业2005年炼钢生铁平均成本比2001年上升90.1%,普碳板坯上升71.4%,热轧板卷上升61.5%,主要是2003、2004年升幅较大。2003、2004年生铁平均成本分别比上年增长21.9%和43.8%,2005年增幅回落到9.3%。4、装备及工艺技术水平提高,对降本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间,钢铁企业在提高装备水平、科技进步、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投资大幅增加,使得我国钢铁工业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节能降耗、综合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发挥了很大作用。到2004年,我国拥有炉容1000立方米以上的大高炉81座,产能1.2亿吨,占全国炼铁产能的32%,其中宝钢、鞍钢、武钢拥有6座3000立方米以上特大型高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体现现代钢铁生产流程一体化潮流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CSP或ASP),我国已经建成投产7套,产能1542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另有9套正在建设过程中。其他大型热连轧、冷轧宽带、大型H型钢、大型无缝钢管、大型涂镀层设备等,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使钢铁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明显改善,单位能耗明显下降,为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2005年重点大中型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从2000年的898千克标准煤下降到741千克,下降17.5%,吨钢可比能耗由766千克标准煤下降到714千克,下降6.8%;转炉炼钢钢铁料消耗由1094千克/吨钢降到了1090千克;电炉冶炼电耗由480千瓦时降到387千瓦时,下降19.4%;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连铸比由2000年的87.32%上升到97.51%;高炉利用系数由2.233上升到2.624;入炉焦比由429千克下降到412千克;喷煤比由118千克上升到124千克;轧钢综合成材率由92.82%上升到95.61%;轧钢工序能耗由118千克标准煤下降到88千克标准煤,下降25.4%。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的改善部分抵消了原燃料涨价带来的影响。根据中国钢铁协会

    注意事项

    本文(钢铁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分析的研究.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