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宋明理学[人教版]课件.ppt

    • 资源ID:3787257       资源大小:3.72M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宋明理学[人教版]课件.ppt

    第3课宋明理学-探理学之源 走理学之路 寻理学之果,探理学之源,一、兴起背景:,一、为什么会兴起理学?,材料一:唐朝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梁武帝,三次舍身入寺院为僧。材料二:素怀“隐逸”之志的葛洪,曾在东晋供职近14年之久,在其屡次入仕失败后,才开始著述修道。南朝道教著名人物陶弘景也是在官场不得意的情况下入道的。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请问:材料反映了魏晋时期什么现象?,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探理学之源,一、兴起背景:,一、为什么会兴起理学?,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探理学之源,一、兴起背景:,一、为什么会兴起理学?,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道的发展使儒学正统地位面临严重挑战。,走理学之路,一、兴起背景:,二、什么是理学?为什么在宋代兴起?,三教合一,二、宋明理学:,1、含义:,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走理学之路,一、兴起背景:,二、什么是理学?为什么在宋代兴起?,三教合一,二、宋明理学:,1、含义:,2、形成的历史背景:,(1)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2)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3)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走理学之路,一、兴起背景:,三教合一,二、宋明理学:,1、含义:,2、形成的历史背景:,3、代表人物:,宋明理学,走理学之路,一、兴起背景:,三教合一,二、宋明理学:,1、含义:,2、形成的历史背景:,3、代表人物:,4、程朱理学:,(1)二程理学:,(北宋),二程指程朱理学的奠基者,北宋洛学的创始人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二人。,思想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走理学之路,一、兴起背景:,三教合一,二、宋明理学:,1、含义:,2、形成的历史背景:,3、代表人物:,4、程朱理学:,(1)二程理学:,(2)朱子理学:,朱熹(11301200)南宋儒家学者,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思想主张:提出理气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构成的,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南宋),走理学之路,一、兴起背景:,三教合一,二、宋明理学:,1、含义:,2、形成的历史背景:,3、代表人物:,4、程朱理学:,(1)二程理学:,(2)朱子理学:,试试比较二程理学和朱子理学的异同?,探究学习,(一)程朱理学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二: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思考:根据材料说明理学的主要观点?及其特点?2.主要观点(1)世界本原理宇宙自然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社会儒家道德伦理;个人人性3.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探究学习,材料三: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 材料四: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思考:如何才能把握(体现在社会上的)“理”?3.主要观点(2)方法论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 简单理解就是通过实践、学习以明“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格物:穷究,研究,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理”(或“真知”),探究学习,(一)程朱理学材料五: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遗书材料六: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七: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信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夫妻岂不是天理?思考:在个人修养(“人性”)上如何实践“理”?(3)修养观“存天理,灭人欲”什么是天理?其实质是什么?天理: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实质: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德至善。根本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贞节牌坊群,绣花鞋,男女授受不亲,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上学?,女子和男子一块上学?,NO!,NO!,或曰:丈夫死了,生活无依无靠的妻子改嫁总可以吧?,想得美!,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好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才是正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当时的女子从四五岁就开始缠足,在强力作用下,踝骨扭曲变形,长大成人后就有了一双小脚,号称“三寸金莲”。,父母为什么要把女儿的脚裹成这副模样?,是心狠吗?,NO!NO!NO!,父母之所以把女儿的脚裹成这副模样,并非天生心狠,而是为女儿一生“幸福”着想。,当时的审美风尚是以小脚为美,男子娶妻时看重的是脚之大小,脚大的能不要就不要。,女同胞,Im sorry,走理学之路,一、兴起背景:,三教合一,二、宋明理学:,1、含义:,2、形成的历史背景:,3、代表人物:,4、程朱理学:,(1)二程理学:,(2)朱子理学:,(3)程朱理学的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本和朝鲜形成“朱子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走理学之路,一、兴起背景:,三教合一,二、宋明理学:,1、含义:,2、形成的历史背景:,3、代表人物:,4、程朱理学:,5、陆王心学:,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先生,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思想主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1)陆九渊心学:,走理学之路,一、兴起背景:,三教合一,二、宋明理学:,1、含义:,2、形成的历史背景:,3、代表人物:,4、程朱理学:,5、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学:,(2)王阳明心学:,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人。,思想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思想核心)、“知行合一”,走理学之路,一、兴起背景:,三教合一,二、宋明理学:,1、含义:,2、形成的历史背景:,3、代表人物:,4、程朱理学:,5、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学:,(2)王阳明心学:,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故事一:赏花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二程说:“天生的。”朱子说:“对,天生的。”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丽的。”,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走理学之路,一、兴起背景:,三教合一,二、宋明理学:,1、含义:,2、形成的历史背景:,3、代表人物:,4、程朱理学:,5、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学:,(2)王阳明心学:,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故事二:父子关系友问:老爸和儿子怎么相处呢?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有忤逆之念,即使老爸错了,也不要反对,这就是孝。”阳明说:“人本来就有孝心,但还要反省,孝顺自己老爸就是孝行了?不,我们还要对别人的老爸尽孝,这才是孝。”,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天理。,异: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径不同。,探究学习,(二)陆王心学材料一: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材料二: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材料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思考:陆九渊提出这一理论的背景是什么?并概括陆九渊的主要观点。1.陆九渊“心即理也”(1)背景:(2)主要观点:(3)方法论“发明本心”,探究学习,材料四: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材料五: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材料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思考:结合教材,王阳明提出这一理论的背景是什么?并概括其主要观点。2.王阳明致良知(1)背景:(2)思想核心“致良知”(3)方法论“克服私欲,恢复良知”思考:材料六体现了什么观点?重树思想标准(良知)的重要性;(4)积极作用:,思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观点有何异同?,课堂加油站,赏花,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二程说:“天生的。”朱子说:“对,天生的。”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美丽的。”,材料,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探究学习,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主张“格物致知”陆王主张“致良知”,进行内心的反省,走理学之路,一、兴起背景:,三教合一,二、宋明理学:,1、含义:,2、形成的历史背景:,3、代表人物:,4、程朱理学:,5、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学:,(2)王阳明心学:,学以致用:,商场着火了,程朱理学代表,陆王心学代表,反复观察火情,寻找逃生方法,闭目静坐,想象着火会自生自灭,千万不能乱了方寸。,寻理学之果,一、兴起背景:,二、宋明理学:,三、影响:,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寻理学之果,一、兴起背景:,二、宋明理学:,三、影响:,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寻理学之果,一、兴起背景:,二、宋明理学:,三、影响:,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名校校训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四川大学:精韧不怠 日近有功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寻理学之果,一、兴起背景:,二、宋明理学:,三、影响:,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扇枕温衾 恣蚊饱血扇枕温衾:黄香,东汉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恣蚊饱血:吴猛,晋朝人。八岁时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寻理学之果,一、兴起背景:,二、宋明理学:,三、影响:,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鲁迅旧事重提,寻理学之果,一、兴起背景:,二、宋明理学:,三、影响:,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重男轻女;轻视个体自由,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寻理学之果,一、兴起背景:,二、宋明理学:,三、影响:,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重男轻女,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寻理学之果,一、兴起背景:,二、宋明理学:,三、影响:,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重礼轻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清),寻理学之果,一、兴起背景:,二、宋明理学:,三、影响:,1、积极: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实践意识: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三、宋明理学的影响,今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宋明理学伴随在我们身边。审视宋明理学,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但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挺拔高大的灵魂。面对理学,我们应该去蔑视,去跪拜,还是去取舍,去扬弃,这应该是一个摆在我们每个人成长面前的终身命题,这也是一个摆在我们民族发展面前的永久命题,宋明理学,【例1】(2010广东文综T154分)“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一,答案:C,【典例】(2010浙江文综T174分)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答案:B,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例2】(2010江苏单科T53分)“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 B.李贽C.陆九渊 D.黄宗羲,二,答案:B,【例3】(2010海南单科T72分)“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答案:D,1.(2010上海单科T92分)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选C,2.(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264分)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答案】选A,3.(2009江苏单科T33分)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答案】选D,4.(2008广东单科T53分)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答案】选D,5.(2008广东单科T33分)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答案】选C,

    注意事项

    本文(宋明理学[人教版]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