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地球的外部圈层-教学资源课件.ppt

    • 资源ID:3774223       资源大小:668.50KB        全文页数:12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球的外部圈层-教学资源课件.ppt

    地 理 专 题,第一专题地球概况和地球运动 第二专题 资源、人口与环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及其圈层结构 地球的表面形态,2.1 地球概况,3.2 天体的运行,地球的运动季节和历法天气与气候,第一专题地球概况和地球运动,包涵内容,学习目的,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应该认识地球,懂得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自然现象与地球的状态有关,2.1 地球概况,遵循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方式1、首先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银河系太阳系2、了解地球的起源后,重点放在地球的圈层结构上 地球的外部圈层内部各层次特点地球表面(与人类密切相关),一、学习方法:,二、学习要求,重点掌握和理解:太阳系的结构和九大行星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外部和内部圈层地球的海陆分布、陆地形态,一般了解:恒星、银河系、磁层、地球表层、海洋的形态不作教学要求:地球的起源、演化地表形态的变化,三、学习资源,1、文字材料:自然科学基础主教材第33-55页自然科学基础辅导材料2、IP课件第七讲,四、重难点分析,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二、太阳及九大行星三、地球形状和大小四、地球的外部圈层五、地球的内部圈层六、地球的表在形态,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学习要求:1、必须懂得什么是天体系统2、几个概念的理解:宇宙、恒星(难点是:恒星光度和亮度的区别)3、认识银河系,1、首先懂得天体系统,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这一由大到小的组成系统,2、了解宇宙和恒星(难点:恒星的光度和亮度),宇宙和恒星的概念:宇宙:是天体万物,是一切存在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恒星: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特点是飞快地运动着、一般能发光发热,光度亮度,:恒星本身的发光程度,即它表面所发光量的强弱,用绝对星表示,:恒星在地球上的受光强度,即肉眼所见恒星明亮程度的大小,用视星等表示,视星等分为六级,一级最亮,六级最暗,搞清恒星的光度和亮度的区别,宇宙中有10亿个类似银河系的星系,太阳位于银盘的一个旋臂上,距银心有一段距离,宇宙中已观测到的所有星系称为总星系,形态如铁饼状的圆盘体,3、对银河系的认识,搞清太阳在其中的位置,中部较厚:核球四周较薄:银盘,二、太阳及九大行星(这是本章的第一个重点内容),1、记住太阳外部的三个圈层的名称 和相对位置2、记住九大行星的名称和相对位置分别认识类地行星和类要行星的位置和特征上的差异,日冕,色球,光 球,太阳内部,底层为光球,厚度500千米,在太阳大气中密度最高,是整个太阳中最明亮的部分,光辐射从这里发出,人们所看到的太阳实际是光球,中层不色球,厚度约2000千米,亮度仅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密度也较低,边缘呈锯齿形(日饵),是强烈的上升气流所致,外层为日冕,厚度为太阳半径的几倍,密度、亮度很低,其气体粒子不断向外扩散,形成太阳风,温度,1、太阳的外部圈层,太阳是地球能源的真正来源,2.太阳系的九大行星,掌握九大行星的位置(水星离太阳最近,地球离太阳第三位远,金星和火星是地球的近邻),(除冥王星),外行星,九大行星的运动规律:,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指所有行星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几乎 近于圆形,:所有行星的公转轨道面都是比较接近的,大体在一个平面上,与地球轨道面的交 角都不大,:指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相同的,也 同太阳自转的方面一致,总结性的问题:如何回答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太阳系的组成:太阳以及行星、卫星及慧星、流星和星际物质,主要是太阳和九大行星 质量的绝大部分集中在太阳上,光和热也来源于太阳 行星有九大行星:包括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 太阳的特征:以太阳为中心,行星、卫星及慧星、流星和星际物质环绕太阳公转 太阳大体上是个球体,三、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知道地球的形态记住地球的半径数据2、认识地球特征的意义,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日地平均距离1.196 108千米 梨状体赤道半径大于两极半径,且北极略 突、南极略平 巨大的体积: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地半径6357千米、体积1.0831012立方千米 巨大的质量:5.976 1027克,接受太阳热辐射是适中的,地球表面形成了适宜的温度,对生命圈的出现十分重要,形成强大的引力,避免地表大气逸散到外层空间去,对生命的存在有利,是地表自然环境产生的基础也是生命产生和维持的必要条件,球状的形态使地球上各处太阳高度不同,造成热量的带状分布和自然现象的复杂多样,四、地球的外部圈层(这是这一节的第二个重点),1、先搞清同心圈层的概念2、记住地球的外部圈层组成3、知道每个圈层的作用(特别认识大气层的最底层的作用),1、同心圈层:是指以地心为共同球心,但物质成分和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圈层。请参看教材P44页的示意图以固态的地球表面为界,以外部分为外部圈层,以内部分为内部圈层。,外部圈层,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超外圈磁层,人类居住场所,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内部圈层,2、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既是相互区别和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圈层,大气圈:存在于整个地球外层,是由气体组成水圈:指连续包围地球表面的水层,包括液态水、固态水和汽态水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和大气圈、水圈甚至地壳交织在一起,3、大气层最底层对流层与人类生活有关(查看教材P45“大气垂直分层”图),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 水圈中气态水、生物圈的范围也与对流层有关 紧靠地面,对流层受地球引力最大,大气密度最大,并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成为一切天气现象的活动场所;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射能等不同影响,造成大气气温、密度、压力等的差异,形成上升下降的对流,引起风、雨、雪、云等各种天气过程的发生。,五、地球的内部圈层,要求理解内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是这一节的难点内容),要求认识地壳部分陆壳和洋壳的区别,地球的内部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各自又分为两部分 地壳部分很重要:与人类生活有很大关系,如地震现象、矿产资源 人类对地球内部相对了解最为详尽的部分,大陆型地壳为双层结构,大洋型地壳单层结构,(1)地壳结构:质量占全球极小,密度小空间上分布为陆壳和洋壳以康拉德面分为两层:上层(硅铝层)和下层(硅美层),富含氧化硅和氧化铝,富含氧化硅和氧化镁,(2)地幔:质量占全球约七成,密度向内逐渐增大,结构:上地幔(含软流圈)、下地幔,位置:位于岩石圈之下,在上地幔60250千米深度范围内地质意义:可能是岩浆的源地,并与地球表面的许多活动 有密切的关系,造成地幔对流、海底扩张和板 块构造,在地表出现地震和火山现象,形成有 用的矿藏。,软流圈,地壳和上地幔底部统称为岩石圈,为坚硬的岩石组成。,结构:外核由铁、硅、镍等构成,呈熔融态或近于液态内核由铁和镍构成,可能为固态,作用:由于外核流体的运动,根据磁流体力学的规律而形成地球磁场,(3)地核:质量占全球三成,密度高,(4)地球表层,是一个独特的物质体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互相渗透、交错重叠的复杂综合体,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六、地球的表面形态,1、了解海洋和陆地的含义和分布2、理解海洋和陆地的形态,特别是陆地部分,1.海洋和陆地的含义和分布海洋:地球以海洋为主,形成统一的世界大洋陆地:陆地与海洋面积相关悬殊,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特点:海洋面积占有突出优势(70.8%)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十分不均(北半球陆地多于南半球,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海洋的平均浓度远大于陆地的平均高度(马里亚纳海沟、珠穆朗玛峰),洋是主体和中心(89%),海是次要的(11%),位于大洋的边缘,世界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海地中海、内海和边缘海,四大洋,海洋底部地貌形态: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2.海洋和陆地的形态,世界大陆组成: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美洲大陆,陆地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六大洲,历次考题:,1、地球表层是一独特的物质体系,实质上是由大气圈、和岩石圈互相渗透、交错重叠的复杂综合体。2、太阳的高温来源于太阳能,太阳能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氢核 为氦核的核反应中产生的。3、沿海陆地向海的自然延伸部分称为()A、沿海平原 B、大陆架 C、大陆坡 D、大洋盆地4、简答地球表层的鲜明特征。,水圈,生物圈,聚变,c,一、学习要求,重点掌握和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季节和时间,3.2 天体的运行,不作教学要求:天气、气候、大气环流,二、学习方法指导,1、地球的运动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抓住两点:特征,即规律性和影响,即自然现象上的反映要认识地球的运动对人类的活动带来的重大影响2、季节和历法主要是季节和时间,要求知道如何规定的,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只作一般了解,三、学习资源,1、文字材料:自然科学基础主教材第193-215页自然科学基础辅导材料2、IP课件第七讲,四、重难点分析,一、地球的自转二、地球的公转三、四季和五带四、时间和时区,一、地球的自转基本要求:1、了解有关概念 2、掌握地球自转特点及其影响,1、自转 几个基本概念 赤道:垂直于地轴的最大的圆(00)纬线: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南北两极为900)经线:被南、北两极等分而成的半圆(子午线)(向东向西各从00 到1800)本初子线:通过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00),地心,赤道,地轴,北极,南极,纬线,经线,地球自转特征(即规律性):方向: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转(逆时针)周期:周期性的运动,周期为一日恒星日(3600,时间是23时56分)太阳日(360059,时间是24小时,是地 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周期)速度:角速度(150/小时,全球一致)线速度(纬度不同而不同,赤道上最大,山顶上的大于地面的),地球自转的影响(即自然现象上的反映):天体的周日变化: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如太阳的 周日运动,导致地球的昼夜交替 地转偏向力:对地球大气和洋流的运动有影响 使地球表面运动的物体的方向发生偏转,是一种惯性力 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速率产生原因:由于地球自转在不同纬度上线速度不同引起的(物体静止时或在赤道上不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二、地球的公转,基本要求:1、公转特征体现在轨道、周期和速度上2、公转影响表现在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上,几个基本概念 近日点: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点 远日点: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远点 黄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 地轴倾斜:地球沿轨道公转时,地轴与黄道面不垂直始终指向北极),也即赤道面与黄道面不重合,1、公转的特征(规律性):1)严格的轨道 有三点说明:第一,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第二,公转方向西向东(逆时针方向)第三,公转是倾斜的,与黄道面有交角,2)周期:有四种周期真正周期 恒星年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0所需时间)实际使用 回归年:365.2422日(太阳在黄道上连续两次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与地球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3)速度:有角速度和线速度之分角速度:3600/年,平均线速度29.78千米/秒(近日点最大、远日点最慢),公转的影响,直接影响表现在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上间接影响造成了四季的演变 原因:地球始终倾斜着绕太阳公转 中国大部分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最长,然后逐渐减小,冬至日反之。,讨论题:请判断一系列自然现象,如昼夜、四季、极昼、极夜、动物的行居、鸟类的迁徙等现象是否与自转或公转有关,是分别造成的原因,还是共同影响的结果。,三、四季和五带,基本要求:了解四季产生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1、四季产生的原因与地球公转的存在、公转的规律有联系由于地球倾斜公转,造成太阳光射向地面的倾斜程度(即太阳高度)和照射时间(即昼夜长短)的变化,使得地球获得热量有差异。,2、五带的划分,类型: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划分标准: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为标准定出的纬度地带纬度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北寒带,北温带,热 带,南温带,南寒带,有极昼现象,有极夜现象,北极圈,南极圈,无极昼极夜,无直射阳光,有直射阳光,无直射阳光,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四、时间和时区1、要认识时间的类型和区别2、学会时区的换算(是地球知识的难点),区分:时刻和时段度量:以地球自转和公转为标准日:以地球自转为基础,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分为:时:一个平太阳日分为24个平太阳时分:一个平太阳时等分为60个平太阳分秒:一个平太阳分等分为60个平太阳秒,1、时间 标准时与地方时有什么区别?,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刻相差4分;经度相差1分,地方时刻相差4秒。,2、时区的换算,时区分布特点:在世界地图上由零度经线向东为东时区,由东一区逐渐过渡到东十二区;向西为西时区,由西一区到西十二区同一时区内标准时是相同的,相差一个时区就相隔一个小时,时区换算规律:位于本时区以东:时间要增加,向西时间要减少,举例:如东八区为9时,则东十区为11时如东八区为20:00,则西十二区是2:00,第一专题重点提要,太阳大气的三个圈层:光球、色球和日冕 类地行星组成: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地行星特点:距太阳近,体积小,质量小,密度大,表面温度主 行星的运动规律: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一)地球概况,同心圈层:地心为共同球心,但物质成分和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同心圈层 地壳:空间分布区别陆壳、洋壳 内部结构区别硅铝层、硅美层,宇宙:是天地万物,是一切存在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 大陆组成: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洲大陆 陆地地貌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地球自转的规律:体现在确定的方向、周期和速度上地球的自转的影响:表现为天体的周日运动和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的特征:体现在严格的轨道、周期和速度上地球公转的直接影响:表现在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上,(二)天体运行,地球五带:指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时刻:分为地方时: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的本地或 本经度的时间 标准时:一定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又分为区时和法定时国际日界线:规定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时日期减少一天,作业,1、教材P156 D5、D9、D13 P219 D19、D272、P219 D34,在书上做,下节课对答案3、网上讨论题(见前面),第二专题 资源、人口与环境,(IP课),5.1 地球上的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7.1 人类生存的环境7.2 人口的状况和人口问题7.3 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第七章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包涵内容,学习目的,通过学习资源、人口、环境的特征和现状,认识世界面临的紧迫问题,特别要认识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起忧患意识,保护好自然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学习方式,1、先了解本专题内容的学习要求、重难点内容2、对照学习要求和重难点听 IP 课件(第八讲)3、重点、难点提示,一、学习目的,5.1 地球上的资源,资源问题作为当今世界上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难题之一,要认识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保护自然资源已迫在眉睫,学习指导,二、学习要求,1、先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2、了解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和现状,三、重难点分析,一、自然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由此产生的资源问题二、各类自然资源的特征,一、学习目的,7.1 人类生存的环境,1、了解生物和环境的关系2、认识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自觉保护生态平衡。,二、学习要求,1、先认识环境的概念及作用2、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类型3、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认识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1、环境及其作用(难点)首先搞清环境的概念其次掌握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2、生态系统的结构(重点)首先搞清概念和结构,通过实例理解其次知道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三、重难点分析,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难点)关键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及二者间形式上的异同(二者的作用、不同的特征、相互的联系)4、保持生态平衡 要求认识生态平衡的意义,知道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的严重性,7.2 人口的状况和人口问题,一、学习目的,了解有关人口的三个问题:1、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2、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3、人口问题及其对策,二、学习要求,1、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分布的状况2、理解和掌握人口问题的产生、影响和对策3、有所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的状况,三、重难点分析,1、我国的人口增长情况 了解增长过程:缓慢增长稳定增长迅速增长 掌握我国人口状况的三个特征 理解所谓的“地大物博”,2、人口问题的影响和对策人口问题四个方面的影响对待世界人口问题的两个途径我国的基本国策和长期战略任务我国人口政策,7.3 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一、学习目的,认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理解解决环境发展问题的唯一可行方法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学习要求,1、了解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2、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3、了解传统发展观,理解可持续发展观4、对自然灾害与减灾防灾的内容不作教学要求,三、重难点分析,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要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球各圈层的影响,特别是大气和土壤的影响及成因,2、发展与环境(重点内容)大致了解传统发展观 重点掌握“可持续发展”观点认识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理解其概念、含义。,播放IP 课件(第八讲),(50分钟),本专题重难点内容提示,一、自然资源,1、概念:自然环境中人类现在和将来可以直接获得或加以利用,可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能量和条件 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可利用的部分 其范围随着人类利用能力的增强而扩大,5.1 地球上的资源,2、类型自然要素分类: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再生性质分类:不可更新的资源(矿产)可更新的资源(水、生物、土壤)(搞清楚四大资源类型属于何种再生类型),3、资源问题,1)、两层含义:可再生资源被强烈破坏和过度利用,再生速度和能力逐渐降低,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不断加强,变得越来越少,2)、造成原因,造成原因:资源供需方面的两种“不平衡”造成的第一种:人类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和地球能提供的自然资源总量之间的不平衡第二种:自然资源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布的不均衡,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资源拥有和消费方面的不平衡,二、各类资源的特征,1、土地资源理解它的双重属性 既有自然因素的一面,也越来越爱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以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为重点以特征和现状为主,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类型多样 可利用土地相对数量少 各类土地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具有生产能力 数量有限(这两个是最基本的特征)具有时间性(季节性)有固定的空间和地域,认识土地资源的四个基本特征:,2、水资源,基本特征:淡水资源所占比例小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我国水资源的特点:用水需求与水资源状况之间存在许多矛盾总量丰富,但人均数量少空间分布不均匀时间上分配不均,一、环境及其作用(这是一个难点),第七章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7.1 人类生存的环境,首先搞清环境的概念其次掌握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1、环境的概念,无机环境,有机环境,:大气、水、土壤,:生物,(对人和生物来说,环境概念上的差异),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注意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改变大气成分:光合作用、固氮作用生物影响了水循环:森林的作用生物参与岩石和土壤的形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态适应:保护色、拟态生理适应:仙人掌、骆驼行为的适应:生物钟、迁徙,生物的生存受该地区的温度、水分、地形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二、生态系统的结构(重点、难点内容),基本要求:1、先了解其概念和结构概念用图示结构上一个小池塘为例说明2、再了解生态系统类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生物,非生物,1、生态系统概念和结构,两层含义:一是组成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二是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绿色植物光合细菌等其他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中型肉食动物四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微生物、小型动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温度、光土壤,水、二氧化碳、氧有机物等,生物成分(生物群落)非生物成分(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以小池塘为例:,结构和功能,学习结构时注意:要重视其中生物成分的各级层次,特别是消费者的组成之间的联系,是逐级消费的关系,2、生态系统类型: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这是一个难点),主要渠道:通过营养关系,以食物链的形式相互联系在一起,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以植物为起点,各种生物 有机体通过食物的关系彼此关联而形成的一 个能量与物质的流通系统,称为食物链。如植物-昆虫-青蛙-蛇-鹰,能量流动过程:,太阳,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第三级消费者,热,分解者,散发到空气中,物质循环过程:,生产者,分解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第三级消费者,土地、空气、海洋等,作用:传递营养物质和生活活动需要的能量不同的特征: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的演化是可循环的二者的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而逐步转移,成为能流;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从自然环境进入生物界而形成循环过程。,四、保持生态平衡,1、生态平衡概念 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的动态平衡联系,输入,输出,=,2、涵义,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和谐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界限,调节难以有成效而使生态失衡,3、生态失衡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破坏、威胁人类的生存,1、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缓慢发展起伏增长迅速发展人口膨胀我国人口状况的三个特征:增长快、基数大、老龄化,7.2 人口的状况和人口问题,2、人口问题的影响和对策,世界人口迅速增长标志:,人口翻番的间隔越来越短 世界人口增长率失控 人口超过5000万的大国激增,1)、产生原因和标志,2)、人口问题的影响,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剧 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压力严重 城市人口膨胀,城乡矛盾激化 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3)、人口问题的对策:,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大养育人口的能力;控制人口增长速度,逐步稳定人口,两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两个途径:,我国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3 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球各圈层都有影响对大气:“三大元凶”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大量燃烧)对土壤:土壤退化(过度放牧、耕种、盐碱化、森林砍伐),二、发展与环境(重点),传统的发展观:标志:以工业增长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志,后果:经济发展失去健全的生态基础而难以持续原因:片面追求产值的增长,可持续发展观,概念: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的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1994年,中国政府批准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实质: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内容:包括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追求的是三方面的协调统一。,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追求的目标:,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公平性原则: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及资 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共同性原则: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赖性,全球要联合行动,可持续发展定义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含义:,1、突出强调的是发展,把消除贫困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2、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3、强调代际之间机会均等,4、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5、要求建立机关报的道德和价值标准,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观念,作业,1、教材P374,D 1,3 教材P509,D7、8、19、292、小论文(讨论题):对当今世界存在的重大自然问题的认识(网上递交)3、自然科学基础作业与评价(第四次课),课后准备,1、预习化学专题知识的重难点2、化学专题学习方法:小组学习内容安排第一小组:自然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量和量浓度第二小组:氧化还原反应第三小组:卤族、氧族和碱金属元素,要求:每一小组派出成员说明这部分知识的重难点(发言加形考分)进行重难点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地球的外部圈层-教学资源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