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建筑工程暖通培训讲义----建筑防烟排烟通风系统基础图文讲解绝对干货课件.ppt

    • 资源ID:3764709       资源大小:5.04MB        全文页数:9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建筑工程暖通培训讲义----建筑防烟排烟通风系统基础图文讲解绝对干货课件.ppt

    1,7.1 概述,7.2 防烟通风设计,7.3 排烟通风设计,7.4 防排烟系统设施与控制,7.5 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第7章 防烟排烟通风,2,熟练掌握: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防排烟系统设施。掌握:防排烟系统适用范围;防火和防烟分区;地下汽车库的机械排烟设计;防排烟系统组成。理解:安全疏散;建筑物烟气流动特性;防排烟设计程序;防排烟电气控制;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第7章 防烟排烟通风,3,7.1.1 作用与功能7.1.2 防排烟系统适用范围 7.1.3 防火和防烟分区 7.1.4 安全疏散 7.1.5 建筑物烟气流动特性 7.1.6 防排烟设计程序,7.1 概 述,4,火灾时产生的烟气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人在这种气体的窒息作用下,死亡率很高,约达50%70%。烟气遮挡人的视线,使人们在疏散时难以辨别方向。据统计资料表明,由于CO中毒窒息死亡或其他有毒烟气熏死者,一般占火灾总死亡人数的40%50%,最高达65%以上;而被人烧死的人当中,多数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再被火烧死。美国消防局的统计,在火灾死亡人数的80%的人由于吸入毒气而致死。主要作用:窒息作用、刺激作用、高温作用,7.1 概 述,7.1.1 作用与功能,5,尤其是高层建筑,因其自身的“烟囱效应”,使烟上升速率极快,如不及时排除,很快会垂直扩散到各处。因此,当发生火灾后,应立即使防排烟系统投入工作,将烟气迅速排出,并防止烟气窜入防烟楼梯、消防电梯及非火灾区内。,防排烟的作用:(1)便于安全疏散(2)便于灭火(3)可控制火势蔓延扩大,7.1 概 述,6,建筑中的防排烟防烟 1、可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方式 2、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 1、可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2、机械排烟方式,7.1 概 述,7,我国现行的防排烟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这些规范进行防排烟设计的依据,在设计、审核和检查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严格执行。,7.1 概 述,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1、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2、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的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4、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5、厂房;6、仓库;7、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8、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9、可燃材料堆场;10、城市交通隧道。不适用于炸药厂(库)、花炮厂(库)、人民防空工程、地下铁道、炼油厂和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2、本规范不适用于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3、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10,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的防火设计,不适用于消防站的车库防火设计。,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11,熟练掌握: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防排烟系统设施。掌握:防排烟系统适用范围;防火和防烟分区;地下汽车库的机械排烟设计;防排烟系统组成。理解:安全疏散;建筑物烟气流动特性;防排烟设计程序;防排烟电气控制;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第7章 防烟排烟通风,12,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人防工程:1)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和其他使用的民用场所等;2)按火灾危险性分类属于丙、丁、戊类的生产车间和物品库房等。,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13,1 排烟设施的形式及设置要求,(1)自然排烟,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对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自然排烟。内走道,房间,中庭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自然排烟。,7.1.2 防排烟系统适用范围,7.1 概 述,14,2 防烟设施的设置,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要求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1)不具备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2)采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3)封闭避难层(间)。人防工程要求设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的部位有:(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2)避难走道及其前室。设在高层建筑内的汽车停车库。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设置防烟、排烟设施。,7.1 概 述,15,对于面积小,且其墙体、楼体耐火性能较好、密闭性好并采用防火门的房间,可以采取关闭房门使火灾房间与周围隔绝,让火势由于缺氧而熄灭的防烟方式。,3 密闭防烟,7.1 概 述,7.1.3 防火和防烟分区,在建筑设计中,利用各种防火分隔设施,将建筑物的平面和空间分成若干个分区,称为防火分区。划分防火分区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控制和防止火灾沿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向统一建筑物的其他空间蔓延;减少火灾损失,同时能够为人员安全疏散、灭火扑救提供有利条件。防火分区式控制耐火建筑火灾的基本空间单元。,1 防火分区,16,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上述面积可增加1倍。竖向防火分隔设施主要有楼板、避难层、防火挑檐、功能转换层等。水平防火分隔设施主要有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幕和防火水幕等,建筑墙体客观上也发挥防火分隔作用。,7.1 概 述,17,为了将烟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用防烟隔断将一个防火分区划分成多个小区,称为防烟分区。防烟分区是对防火分区的细分,防烟分区的作用是有效的控制火灾产生的烟气流动,它无法防止火灾的扩散。根据高规的规定,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及净高不超过6m的房间,要求划分防烟分区。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包括地下室)和走道,不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可通过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来划分。挡烟垂壁是用不燃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挡烟设施。活动挡烟垂壁在火灾时因感温、感烟或其他控制设备的作用,能自动下垂。一般每个防烟分区采用独立的排烟系统或垂直排烟道(竖井)进行排烟。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且不应跨越防火分区。,2 防烟分区,7.1 概 述,18,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通道,根据防火要求可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室外楼梯等几种型式。,建筑发生火灾后,受灾人员需及时疏散到安全区域。疏散路线一般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为室内任一点到房间门口;第2阶段为从房间门口至进入楼梯间的路程,即走廊内的疏散;第3阶段为楼梯间内疏散;第4阶段为出楼梯间进入安全区。沿着疏散路线,各个阶段的安全性应当依次提高。,7.1 概 述,7.1.4 安全疏散,19,1.敞开楼梯间,图7-1,2.封闭楼梯间,图7-2,3.防烟楼梯间,图7-3 防烟楼梯间形式示意图(a)带封闭前室的防烟楼梯间(b)带凹廊的防烟楼梯间(c)带阳台的防烟楼梯间,20,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形式示意图(a)防烟楼梯间前室(b)电梯前室(c)合用前室,7.1 概 述,21,烟气的扩散机理,7.1 概 述,7.1.5 建筑物烟气流动特性,22,烟气的扩散速度:(1)水平方向:火灾初期为自然扩散,速度为0.1m/s左右。起火阶段为对流扩散,速度为0.3m/s左右。火灾中期,高温火灾为对流扩散,速度为0.5-0.8m/s。,(2)楼梯等垂直部分流动速度:34m/s。意味着只需半分钟左右,烟气就可以从大楼的底层扩散到一栋超高层建筑的楼顶。可见火灾时,大楼内烟气的扩散速度是非常之快的。,7.1 概 述,23,烟气速度在走廊流动过程中的下降,图7-4 在走廊流动过程中烟气的下降状态,图7-5 烟气在走廊流动中的下降,7.1 概 述,24,熟练掌握: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防排烟系统设施。掌握:防排烟系统适用范围;防火和防烟分区;地下汽车库的机械排烟设计;防排烟系统组成。理解:安全疏散;建筑物烟气流动特性;防排烟设计程序;防排烟电气控制;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第7章 防烟排烟通风,25,建筑物内烟气的流动状态与压力分布,Effect of smoke and its Control,7.1 概 述,26,Effect of smoke and its Control,7.1 概 述,27,图7-6 建筑物内的烟气流动 图7-7 建筑物内的气流,图7-8 建筑物内压力分布,图7-9 有火灾层时建筑物内压力,28,设计程序可依下列步骤进行:(1)分析建筑方案,了解防火分区(2)确定防排烟对象场所(3)研究确定防排烟方式(4)划分防烟分区,计算防烟区面积(5)确定补风方式,计算补风量 对于自然排烟方式,需要校核有效排烟孔口面积;对于机械排烟,还需完成以下步骤:(1)计算排烟量(2)布置管道、排烟口(3)选定管道、排烟口尺寸(4)绘制管道系统布置图(5)计算管路阻力,选择排烟风机,7.1 概 述,7.1.6 防排烟设计程序,29,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场所,其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不应小于2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m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层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m2。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提供不受烟气干扰的疏散线路和避难场所。因此,加压部位必须使关闭的门对着火楼层保持一定的压力差,同时应保证在打开加压部位的门时,在门洞断面处有足够大的气流速度,能有效地阻止烟气的入侵,保证人员疏散与避难。,7.2 防烟系统设计,30,1.民用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如图7-10所示。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3)高层建筑的封闭避难层(间)。,7.2 防烟系统设计,7.2.1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部位的确定,31,图7-10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梯间及其前室示意图,7.2 防烟系统设计,32,4)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能采用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措施时,其裙房以内部分如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对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由于各部位采用机械加压送风与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这两种方式的组合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组合情况,确定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施的部位。2.人防工程需要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2)避难走道的前室;,7.2 防烟系统设计,33,机械防烟是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加压送风,造成房间与疏散走道之间一定的压力差,防止烟气入侵。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的方案及压力控制见表1、表2。,7.2.2 机械防烟系统方式选择,7.2 防烟系统设计,34,机 械 加 压 送 风 部 位 表1,7.2 防烟系统设计,35,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加压送风方式 表2,7.2 防烟系统设计,36,1.压差法: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量按门关闭时保持一定正压值计算。式中 正压送风量,m3/h;门窗两侧压差值。疏散楼梯间40-50Pa;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25-30Pa。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指数,对于门缝及较大漏风面积取2,对窗缝取1.6;0.827漏风系数(常数);门、窗缝隙的计算漏风面积,m2。四种类型标准门的漏风面积见表3。,(7.1),7.2.3 加压送风防烟系统送风量的计算方法,7.2 防烟系统设计,37,四种类型标准门的漏风面积 表3,7.2 防烟系统设计,38,如防烟楼梯间有外窗仍采用正压送风时,其单位长度可开启窗缝的最大漏风量(=50Pa)根据窗户类型确定如下:单层木窗15.3m3/(mh);双层木窗10.3m3/(mh);单层钢窗10.9 m3/(mh);双层钢窗7.6m3/(mh)。注:如设计的门与标准门尺寸不符时,楼风面积应按实际尺寸计算。门缝宽度:疏散门为0.0020.004m,电梯门为0.0050.006m。,7.2 防烟系统设计,39,2.风速法(流速法)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当门开启时,相对保持门洞处一定的风速。式中 正压送风量,m3/h;每个门的开启面积,m2;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71.2m/s;备压系数,根据加压间密封程度0.61.0;漏风附加率,取0.10.2;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当建筑物为20层以下取2,当建筑物为20层及其以上时取3。,(7.2),7.2 防烟系统设计,40,41,42,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全压,除计算的最不利环管道压头损失外,尚应有余压。其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1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余压值应为4050Pa;2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的余压值应为2530Pa;3 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30Pa。3.泄压阀开启面积计算 单独的消防电梯前室加压送风系统,所需风量远大于保持正压所需风量时,可能造成消防电梯前室超压,宜考虑设置泄压阀。,7.2 防烟系统设计,43,熟练掌握: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防排烟系统设施。掌握:防排烟系统适用范围;防火和防烟分区;地下汽车库的机械排烟设计;防排烟系统组成。理解:安全疏散;建筑物烟气流动特性;防排烟设计程序;防排烟电气控制;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第7章 防烟排烟通风,44,1 设置泄压阀,且在穿越防火墙处设置70防火阀,泄压阀板的开启面积可用以下公式计算:式中 阀板开启面积,m2;按风速法计算的正压送风量,m3/h;按压差法计算的正压送风量,m3/h。2 采用旁通阀1)在楼梯间的适当位置设置压力传感器,控制加压送风机出口处的旁通泄压阀,调整楼梯间的余压值。2)在每层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压力传感器,控制加压送风机出口处的旁通泄压阀,调整加压送风前室或合用前室的余压值。,(7.3),7.2 防烟系统设计,45,1.机械加压送风风机可以采用轴流式风机或中,低压离心式风机,其安装位置根据供电条件、风量分配均衡、新风入口不受烟火威胁等因素确定。2.楼梯间宜每隔23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3.送风口不宜设置在被门挡住的部位,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4.送风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当采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7.2.4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基本要求,7.2 防烟系统设计,46,5.加压送风管应避免穿越有火灾可能的区域,当建筑条件限制时穿越有火灾可能区域的风管的耐火极限应不小于1h。6.送风井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h的隔墙与相邻部位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高层建筑应采用丙级防火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单层及多层建筑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超过32层或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和送风量应分段设计。8.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机械加压送风道,其风量应按两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9.剪刀楼梯间应分别设置前室。当塔式住宅由于设置一个前室困难时,剪刀楼梯间的两个楼梯应分别加压送风系统。,7.2 防烟系统设计,47,10.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间)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30 m3/h计算。11.机械加压送风机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利环路管道压力损失外,尚应有余压。规范中规定的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1)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为2530Pa;2)防烟楼梯间为4050 Pa。12.当加压送风系统的余压超过规范规定的余压值较多时,宜设泄(限)压装置,可采用如下方法:1)可设置带防火阀的泄压阀;2)可通过在楼梯间或前室适宜位置的压力传感器,控制加压送风机出口的旁通阀,旁通多余压力。,7.2 防烟系统设计,48,“剪刀楼梯”也可称之为叠合楼梯、交叉楼梯或套梯。它在同一楼梯间设置一对相互重叠,又互不相通的两个楼梯。在其楼梯间的梯段一般为单跑直梯段。剪刀楼梯最重要的特点是,在同一楼梯间里设置了两个楼梯,具有两条垂直方向疏散通道的功能。,7.2 防烟系统设计,49,50,楼梯间地上、地下部分分别送风,51,超过32层高层楼梯间加压送风,52,超过32层高层消防前室加压送风,53,54,55,56,7.3 排烟通风设计,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57,7.3 排烟通风设计,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58,机械排烟就是使用排烟风机进行强制排烟。它由挡烟壁(活动式或固定式挡烟壁)、排烟口(或带有排烟阀的排烟口)、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风机和烟排出口组成。,图7-11 排烟系统组成图,7.3 排烟通风设计,7.3.1 机械排烟系统的组成,59,排烟系统的设计要点:,排烟方式 机械排烟可分为局部排烟和集中排烟两种。2.机械排烟的排烟量 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按建筑防烟分区面积进行计算,而建筑中庭的机械排烟量则按中庭体积进行计算。3.机械排烟系统的补风 自然补风;机械送风系统或单独的机械补风系统。4.机械排烟系统的布置 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5.机械排烟系统的风速 排烟口风速不宜大于10m/s。,7.3 排烟通风设计,60,排烟量的计算当系统负责一个防烟分区或净空高度大于6m,不划分防烟分区的房间排烟时,应按该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m3/h计算,且单台排烟风机风量不应小于7200m3/h;当担负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中庭体积小于17000m3时,排烟量按照体积的6次/h计算;中庭体积大于17000m3时,排烟量按照体积的4次/h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m3 根据计算所得的排烟风量,选择排烟风机,并附加漏风系数,一般取10%一20。,7.3 排烟通风设计,61,机械排烟系统的补风当补风通路阻力不大于50Pa时,可自然补风;当补风通路阻力大于50Pa时,应设置火灾时可转换成补风系统的机械送风系统或单独的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7.3 排烟通风设计,62,房间和走道的排烟系统与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以及合用前室的排烟系统应分开设置。每个排烟系统,排烟口的数量,不宜多于30个。排烟口、排烟阀门、排烟道等与烟气接触的部件,必须采用非燃材料制作,并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一般应分开设置,当有条件利用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进行排烟时,则也可以结合利用,但是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7.3.2 排烟系统的设计,7.3 排烟通风设计,63,熟练掌握: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防排烟系统设施。掌握:防排烟系统适用范围;防火和防烟分区;地下汽车库的机械排烟设计;防排烟系统组成。理解:安全疏散;建筑物烟气流动特性;防排烟设计程序;防排烟电气控制;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第7章 防烟排烟通风,64,排烟系统的组成(1)自然排烟口的面积,一般可取地板面积的1/50。排烟口应设置在室内净高1/2H高度以上,如图。(2)机械排烟口应设置在距离吊顶高度800mm以内,如图。,7.3 排烟通风设计,自然排烟口,机械排烟口,65,(3)排烟口的平面位置应按以下两个规定:1每个防烟分区面积按500m2划分;2防区内任何地点到排烟口水平距离小于30m,如图所示。,7.3 排烟通风设计,66,67,68,69,70,71,72,3.走道的排烟口与防烟楼梯的疏散口的距离1.5m,但排烟口应尽量布置在与人流疏散方向相反的位置处。,7.3 排烟通风设计,73,机械排烟系统的组成该系统是使用排烟风机进行强制排烟。由挡烟垂壁(活动式或固定式挡烟壁,或挡烟隔墙、挡烟梁)、排烟口、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道、排烟风机和排烟出口组成。如图所示。,7.3 排烟通风设计,74,关于排烟系统要求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装置问题。当房间发生火灾后,房间的排烟口开启,同时启动排烟风机排烟,人员进行疏散,当排烟道内的烟气温度达到280时,在一般情况下,房间人员已疏散完毕,房间排烟管道内的自动关闭装置关闭停止排烟。烟气如继续扩散到走道,走道的排烟口打开,同时启动排烟风机排烟,火势进一步扩大到走道排烟道内的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走道排烟道内的自动关闭装置关闭停止排烟。当排烟气道内烟气温度达到或超过280时,烟气中已带火,如不停止排烟,烟火就有扩大到上层的危险造成新的危害。因此本条规定应在排烟支管上安装280时能自动关闭的防火阀。自动关闭是指易熔环温度或温感器联动的关闭装置。,7.3 排烟通风设计,75,76,课堂作业:排烟系统计算案例,7.3 排烟通风设计,77,78,79,汽车库应按下列原则确定通风方式:1 地上单排车位30辆的汽车库,当可开启门窗的面积2m2辆且分布较均匀时,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2 当汽车库可开启门窗的面积O.3m2辆且分布较均匀时,可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3 当汽车库不具备自然进风条件时,应设置机械送风、排风系统。,7.3 排烟通风设计,7.3.3 汽车库的机械排烟设计,80,地下车库机械通风量的简明计算方法,1)汽车尾气排放量,2)有害物源计算,3)地下车库的排风计算,(1)地下车库内有害物的排放量:,(2)地下车库的排风量计算方法:,7.3 排烟通风设计,换气次数法 质量平衡法,81,一、汽车库机械排风量,可按下列两种方法计算:1 用于停放单层汽车的换气次数法1)汽车出入较频繁的商业类等建筑,按6次/h换气选取;2)汽车出入一般的普通建筑,按5次h换气选取;3)汽车出入频率较低的住宅类等建筑,按4次/h换气选取;4)当层高3m时,应按实际高度计算换气体积;当层高3m时,可按3m高度计算换气体积。2 当全部或部分为双层停放汽车时,宜采用单车排风量法1)汽车出入较频繁的商业类等建筑,按每辆500m3h选取;2)汽车出入一般的普通建筑,按每辆400m3h选取;3)汽车出入频率较低的住宅类等建筑,按每辆300m3h选取。,7.3 排烟通风设计,82,二、设置机械送风系统时,送风量宜为排风量的8085。三、汽车库机械通风系统的送风、排风口布置,应按下列要求确定1 送风、排风口的布置应使室内气流分布均匀,避免通风死区;2 送风口宜设置在汽车库主要通道的上部。四、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宜采用喷射导流式机械通风方式:1 汽车库层高较低,布置风管有一定难度;2 采用喷射导流式机械通风方式比较经济。五、考虑到车辆实际出、入的频繁性,为降低机械通风系统风机运行能耗,送风、排风机宜选用多台并联或变频调速。,7.3 排烟通风设计,83,六、地下汽车库机械通风系统,宜设置CO气体浓度传感器,其布置方式为:1 当采用喷射导流式机械通风方式时,传感器应设在排风口处;2 当采用常规机械通风方式时,传感器应采用多点分散设置。七、汽车库机械通风系统在满足室内空气质量的前提下,宜采用定时启、停(台数或转速);或根据室内CO气体浓度,自动控制风机运行。八、汽车库机械通风系统宜结合消防排烟系统设置,通风量、风机类型以及控制应同时满足两者的需要和不同功能的转换。,7.3 排烟通风设计,84,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系统可以与通风排气系统合用)排烟量按照实际实际高度计算换气体积,按6次/h换气选取。汽车库内有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可以直接利用出入库自然补风;汽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7.3 排烟通风设计,85,7.3 排烟通风设计,86,7.3 排烟通风设计,87,熟练掌握: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防排烟系统设施。掌握:防排烟系统适用范围;防火和防烟分区;地下汽车库的机械排烟设计;防排烟系统组成。理解:安全疏散;建筑物烟气流动特性;防排烟设计程序;防排烟电气控制;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第7章 防烟排烟通风,88,89,1 送风口(排烟口),2 排烟防火阀与防烟防火阀,1.排烟防火阀,2.防烟防火阀,3 防烟垂壁(或称挡烟垂壁),4 防火门,5 电动安全门,6 排烟窗,7 防火卷帘门,具体详:防排烟设施简介,7.3 防排烟系统设施与控制,7.4.1 防排烟设施,90,1 送风口(排烟口),多叶排烟口(送风口)外形示意图及电源图(图7-20),排烟口安装示意图(图7-21),7.3 防排烟系统设施与控制,91,防烟防火阀、防烟防火调节阀、排烟防火阀、防火调节阀、排烟阀、防烟阀等。1.排烟防火阀(1)构造(2)工作原理(3)适用场所及作用,2 排烟防火阀与防烟防火阀,图7-22 排烟防火阀,图7-23 排烟防火阀,7.3 防排烟系统设施与控制,92,2.防烟防火阀,图7-24 防烟防火阀外形示意图,图7-25 矩形防烟防火阀构造,图7-26 圆形防烟防火阀构造,7.3 防排烟系统设施与控制,93,3 防烟垂壁(或称挡烟垂壁)(1)构造(2)工作原理(3)适用场所及作用,7.3 防排烟系统设施与控制,94,4 防火门(1)防火门的构造及原理 防火门由防火门锁、手动及自动环节组成,如图7-28所示。,(2)电动防火门的控制要求防火门设置实例如图7-29所示。,图7-29 防火门设置,7.3 防排烟系统设施与控制,95,5 电动安全门电动安全门的执行机构是由旋转弹簧锁及DC24V、0.3A电磁线圈、微动开关等组成。其电路如图7-30所示。电动安全门平时关闭,发生火灾后可以通过自动或手动控制将门打开。,6 排烟窗排烟窗由电磁线圈、弹簧锁等组成,如图7-31所示。排烟窗平时关闭,并用排烟窗锁(也可用于排烟门)锁住。当发生火灾时可自动或手动将窗打开。,7 防火卷帘门设置在建筑物中防火分区通道口处,可形成门帘或防火分隔。,7.3 防排烟系统设施与控制,96,1.排烟机及送风机的电气控制2.排烟设备的动作程序3.备用电源,7.4.2 防排烟电气控制,7.3 防排烟系统设施与控制,97,

    注意事项

    本文(建筑工程暖通培训讲义----建筑防烟排烟通风系统基础图文讲解绝对干货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