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科学管理、循证感控课件.ppt

    • 资源ID:3755105       资源大小:16.50MB        全文页数:16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科学管理、循证感控课件.ppt

    大家好,主要内容,(一)基层医疗机构感染管理概述(二)消毒隔离(三)医院感染防控国家主题计划手卫生(四)医院感染防控国家主题计划安全注射(五)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六)医疗废物管理(七)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置(八)手术室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的作用,1、保证医疗质量2、保障患者安全3、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4、提高患者生命质量5、节省卫生资源6、提高医院社会声誉,医院感染防控新理念,“零宽容”理念循证医学理念标准预防、额外预防理念手卫生多学科合作清洁理念,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2006年卫生部部令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3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5年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指南2009年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年卫生部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年行业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年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09年行业标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3个规范2009年卫生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2009年卫生部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2011年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0年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2年医疗机构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12年卫生部部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7年新颁布12项技术标准规范,基层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组织管理要求:负责人: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部门:100张床的设立专门的医院感染管 理的部门 100张床应有监管医院感染工作的部门人员:100张床的医疗机构配备专职人员 100张床应有兼职人员,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职责,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及监督管理工作。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及组织实施。组织医院对医疗机构改建、新建和扩建设施提出建设性意见。感染知识培训,提供技术咨询。负责对全院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和卫生用品的购入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督促医疗机构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和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做好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及医疗废物管理等。,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要求上报医院感染病例参加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掌握消毒、隔离、职业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相关的基本知识,医院感染管理基本制度(乡镇民营医院必备制度),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医院感染报告制度治疗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病房医院管理制度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医疗机构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医院感染管理目标,医院,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健康,病人安全,生存发展,感染的三个环节,1、感染源:病人、带菌者、污染的器械、血液、污染的环境储源。2、传播途径:接触感染、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医源性感染 3、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者、婴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者、接受侵袭性操作病人、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者。,院内感染传播环节,患者,器械设备,医务人员,医疗环境,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为医院感染。3.如膀胱造瘘术后插管,病人出院后反复出现尿路感 染症状,为医院感染。4.伤口感染报皮肤软组织感染。5.入院有经血液培养证实的败血症,在入院后血液培 养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或医院败血症过程中又出现 新的非污染菌均属于另一次医院感染败血症。,医院感染诊断标准,6.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7.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8.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9.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感染。,1、医院感染组织机构不健全、无具体开展感控的人和物2、医院感染相关制度不完善3、可复用诊疗器械基本清洁消毒不到位4、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不符合要求5、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分类混乱、医疗废物流失6、医务工作人员无感染防控意识7、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不到位8、共用注射器9、丙肝传播(不规范采血、血透室管理混乱)10、新生儿管理,医院感染的危害,1、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痛苦,额外增加医疗费用。2、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3、增加患者对多重耐药的概率,导致病死率高。4、影响医院的声誉,影响社会和谐。,医院感染管理,如履薄冰 如临深渊 如坐针毡 如芒在背,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历年来重大院感事件,SARS宿州眼球事件汕头产妇切口感染事件血透丙肝事件保定肌肉注射臀部感染事件浙江针灸感染事件新生儿感染事件浙江中医院艾滋病感染事件山东青岛血透乙肝感染事件,SARS,2003年SARS问题的本质是感染控制问题,就是医院感染暴发。起因是社区感染,但其疫情的发展、失控多数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SARS的最后控制也是得力于良好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按卫生部正式公布:医务人员感染18.38%。,,,SARS,北京天安门执勤武警,奋战一线的白衣天使,宿州眼球事件,2005年12月11日,宿州市立医院眼科 为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结果10名 患者均出现情况,其中9人的单眼眼球 被摘除。,1、,保定爱民诊所 肌肉注射感染事件,浙江永嘉15人疑在私人针灸诊所感染分支杆菌,基层医院院感事件,1996年上半年,湖南省常德市一些基层卫生院和私人诊所由于使用了一批劣质一次性注射器,先后引起46名病人出现臀部注射部位感染症状。广州从化银林卫生院事件:本村约有人口2500人,该村分20个自然村。设有卫生站一个,医生1名,护士1名。2005年8月至12月,累计发现注射后局部脓肿病人30例,注射室使用水源来自井水,从注射室物体表面、水源井 中检测到脓肿分支杆菌。,欣弗事件,关于立即暂停使用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的紧急通知 近日,青海、广西、浙江、黑龙江和山东等省区陆续出现部分患者使用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责成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紧急控制措施,控制该药品不在临床继续使用。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出了暂停该品种销售和使用的协查函,并责令该药品生产企业立即全部收回该企业6月份以来所生产的所有批次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暂停该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确保不良事件不再蔓延和重复发生。卫生部办公厅二六年八月三日造成3例死亡,81例不良反应,涉及9个批号,10个省份。,温州15人因针灸感染结核分支杆菌,【事件回放】2011年下半年起,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陆续收治15例疑似分支杆菌感染的病人。医生从病人的病史了解到,这15人都来自永嘉县瓯北镇,而且都曾经在瓯北“吴美娥中医针灸诊所”进行过针灸治疗。【深度分析】专家们分析认为此次感染事件可能与穴位注射交叉感染有关,也就是说可能是患者在该诊所打封闭针时感染的。据患者反映,有人曾在该诊所打了好几次封闭针,甚至出现脓块后还到该诊所治疗。专家对该诊所的物品及诊疗器械进行采样,送上级部门检验,专家指出是诊所使用的诊疗器械消毒存在问题,基本确定患者感染的是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事件-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事件-非结核分枝杆菌,深圳妇儿医院剖宫产切口感染,谷饶中心卫生院剖宫产切口感染,医院感染事件-其他医院感染,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对策,1、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形成外部推动力2、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层层质控3、强化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基层感控意识和水平4、因地制宜制定基层感控实施细则5、开展专项督查,现场指导基层感控6、将日常管理纳入质量考核中,提升管理层次,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医院感染暴发,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释义短时间:天,周,月,年部门,或某种操作,器材,药品同种同源感染与定值菌少见的病原体,医院感染暴发的演变,干预,干预,干预,感染病例监测,聚集性感染病例,暴发Outbreak,疑似暴发Suspected Outbreak,聚集性感染病例Cluster cases,暴发条件与原因,OUTBEAK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识别和报告意义,法律规定管理需要能力需要患者安全需要,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清洁消毒灭菌定义,清洁: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清洁消毒灭菌原则,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再进行消毒灭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消毒灭菌原则,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消毒的方法,物理消毒法:利用物理因子作用于病原微生物,将之杀灭或清除的方法化学消毒法: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生物消毒法:利用一些生物及其产生的物质来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消毒剂的类型,灭菌剂:可杀灭一切类型微生物。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高效消毒剂:可以杀灭一切致病微生物。包括臭氧、二氧化氯及其他含氯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可以清除和杀灭细菌芽胞以外的微生物。包括碘类、醇类、酚类消毒剂。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亲脂类病毒。包括新洁尔灭、洗必泰等。,物品的分类,低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高度危险性物品,物品的分类,低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或器材仅与健康无损皮肤接触,如血压计袖带、床面、被褥、毛巾、止血带、桌面和家具等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需要中效消毒、低效消毒或清洁处理,物品的分类,中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或器材仅与皮肤粘膜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如胃肠内窥镜、支气管镜、呼吸机管道等中度危险性物品需要高效消毒,物品的分类,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或器材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种植体、穿刺针、注射药物和器材、心脏导管或导尿管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法灭菌,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1、环境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不应有肉眼可见的污染,及时清理。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对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液)。2、当环境物体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中水平以上消毒方法。对于少量(10ml)的溅污,可先清洁再消毒;对于大量(10ml)血液或体液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然后再清洁和消毒(用含1000mg/L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作用30min)。,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3、人员流动频繁、拥挤的诊疗场所应每天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感染风险高的科室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透室、口腔科、检验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病区、保护性隔离病区(如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耐药菌及多重耐药菌污染的诊疗场所等应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用含500mg/有效氯消毒液)。4、拖布清洗后消毒(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30min),抹布清洗后消毒(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min)、干燥后备用。推荐使用脱卸式拖头,诊疗用品、生活卫生用品及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1、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消毒剂消毒,如75%乙醇擦拭。2、患者生活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消毒;便器可使用冲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主要使用含氯消毒剂)3、患者床单元:定期对床单元(含床栏和床头柜等)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患者出院时进行终末消毒;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洁消毒;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消毒;这些物品废弃后按医疗废物处理。,隔离定义,将传染病患者、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对前者采取传染源隔离,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向外传播,对后者采取保护性隔离,保护高度易感人群免受感染。,隔离措施,隔离途径:隔离就是从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核心)和保护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入手、控制感染,尽量减少病原体的扩散和传播。隔离措施分类: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飞沫)隔离隔离标识:采用蓝色、黄色 粉红色 标识,隔离原则,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或其他途径传播)和本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2、一种疾病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3、隔离病室应有相应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的出入。接触隔离采用蓝色标识、空气隔离采用黄色标识、微粒(飞沫)隔离采用粉红色标识。4、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间,或受条件限制将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安置于一室。,手卫生 2015医院感染防控国家主题行动计划,总目标:通过规范医疗机构手卫生设施的配置、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正确率。让手卫生规范贯穿我们的日常工作,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防控责任意识,促进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全面落实。行动主题:清洁的手,呵护健康,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强化用肥皂洗手。用肥皂洗手可以将腹泻致死率减半、急性呼吸道感染致死率减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良好的洗手习惯每年可以挽救百万儿童生命,比任何疫苗或医疗干预都有用。,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目前腹泻和肺炎是导致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元凶,全球每年有170万人死于腹泻类疾病,另有150万人死于下呼吸道疾病,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儿童。其中有一半的儿童是因为没有养成用肥皂洗手的良好习惯而导致死亡。,手易被细菌污染,在一般护理操作中,手部细菌污染数量一般为(103-105)cfu/cm2;工作繁忙时,手部细菌量成倍增加,护士为患者吸痰手沾染细菌达106cfu/cm2,给患者清洗会阴手污染细菌多达1010cfu/cm2以上。,医务人员的手很容易受到暂居菌的污染。,手部细菌,常居菌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擦洗清除一般情况下不致病,较少成为院感致病源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白喉),不动杆菌属等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通过洗手(机械作用)可以很容易地移除随时通过手传播,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消毒5小时后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又会恢复,洗手和疾病传播之间的关系在200年前就已经被证实,接 触 病菌 洗手,菌,90%的工作需经医务人员的手来完成 国外报导:医院感染 80%是由手引起 国内资料统计:医院感染 30%由手传播导致,洗手的重要性,手卫生的重要意义,手卫生 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方法。,严格执行手卫生可减少2030的医院感染发生,手卫生基本概念,洗手,是指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是指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是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洗手要求,1、双手要充分湿润,涂满皂液。2、整个揉搓过程不少于15秒,每个动作来回5次。3、脱手套后一定要洗手。任何时候禁止以戴手套代替洗手。5、指甲长度不能超过指尖。6、禁止戴戒指、戴假指甲、涂指甲油。,手卫生要求,很多研究显示戒指下的皮肤和不戴戒指的手指皮肤比较,细菌定植严重。,洗手步骤,第一步:手心对手心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 第三步:手指缝 第四步:手指关节 第五步:大拇指 第六步:指尖 口诀:内外夹弓大立,手卫生基本设施,洗手用水:流动水水 龙 头:非手触式清 洁 剂:皂液手消毒剂:含醇类等的消毒剂干手设施:纸巾、干手器、小方巾注意事项:计时器、洗手图,注意: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指征,两前三后,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 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手卫生原则,外科洗手与手消毒原则,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洗手与手消毒。,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外科手消毒注意事项,手卫生设施的易接近度很重要,手卫生 2015医院感染防控国家主题行动计划,安全注射 2015年医院感染防控国家主题行动计划,指导思想 推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落实为主线,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安全注射理念和实践,致力于减少因违反安全注射原则导致的医院或医源性感染,以及医务人员相关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与医疗安全。行动主题 行动起来,让注射更安全。,注 射,注射是指采用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将液体或气体注入体内,达到诊断、治疗等目的的过程和方法。肌内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牙科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采血、各类穿刺,安全注射,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的医务人员在规范操作下不带来任何的风险、以及注射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等医疗废物不对社会造成危害。对接受者无害对医务人员无害对社会环境无害,安全注射意义,安全注射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基本路径和根本障之一。执行安全注射可带动和促进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防控相关规范的执行与落实,进而推动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非安全注射的危害,可导致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的传播。2000年全球范围内由于非安全注射操作导致:2100万乙肝病毒感染(占HBV新发感染的32)200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HCV新发感染的40)26万艾滋病毒感染(占HIV新发感染的5)可造成诸如脓肿 和毒性反应等非传染性不良反应。重复使用注射器或针头的情况经常存在。它使得患者直接或间接地暴露于病原体。对医护人员造成了伤害估计4.4%的HIV感染和39%的HBV和HCV感染 是由于职业暴露因素导致。医务人员在使用注射器具过程中或使用后的处理过程中易发生锐器伤,不安全注射引起锐器伤高发。2011年全国7省市对20.7万医务人员进行的横断面调查发现,4.7%的医务人员在1个月的时间内发生了注射相关的锐器伤。,安全注射预防和控制感染基本原则,无菌操作原则标准预防原则,无菌操作原则,注射前需确保注射器和药物处于有效期内且外包装完整。一次性注射器及其针头不能重复使用。皮肤消毒后应待干完全后再进行注射。使用同一溶媒配置不同药液时,必须每次使用新的注射器和针头抽取溶媒。注射操作前应进行手卫生。皮肤消毒后不应再用未消毒的手指触摸穿刺点,标准预防原则,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护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安全注射主要内容,1、常规安全操作2、手卫生、标准预防3、医护人员职业防护4、皮肤消毒5、安全的注射器材6、安全的药物7、医疗废物管理,消毒产品卫生监督工作规范(2014年),第一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严格管理以保证安全、有效的消毒产品,包括用于医疗器械的高水平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灭菌剂和灭菌器械、皮肤黏膜消毒剂,生物指示物和灭菌效果化学指示物。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加强管理以保证安全、有效的消毒产品,包括除第一类产品外的消毒剂、消毒器械,以及抗(抑)菌制剂。第三类是风险程度较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安全、有效的除抗(抑)菌制剂外的卫生用品。同一个消毒产品涉及不同类别时,应当以较高风险类别进行管理。,相关证件,对经营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副本)经营企业对经销人员的委托授权书经销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电话(非常重要),安全注射 2015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国家主题行动计划,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保障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管理模式:由分散管理转为集中管理。操作方式:由手工操作逐步向半机械化、机械化发展。理念:及时彻底清洗是消毒灭菌的重要保证。,工作人员知识培训,基层医疗机构负责消毒供应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应的岗位培训,正确掌握以下内容:(1)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及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的操作规程。(2)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3)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高品质源于高素质的人员。高素质的人员源于持续有效的培训。,消毒供应室布局与设施,1、消毒供应室应设在接近手术室和临床科室,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通风,采光良好。2.消毒供应室至少有两个独立区域,分为污染区、清洁区(含包装灭菌、无菌物品存放)。3.污染区与清洁区有实际屏障,各区标识明显。4.污染区: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回收、清洗、消毒(包括运送器具的清洗消毒等)的区域,为污染区域5.清洁区:去污后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装配、包装及灭菌(包括敷料制作等)的区域,为清洁区域。,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基本原则,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2、接触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3、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操作流程,回收,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回收.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 备用。在去污区对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点核查。使用者对用后的器械、器具与物品应进行 初步处理的要求。,分 类,核查品名、物品归属单位、清点数量、检查器械功能完好性。器械清洗前分类核查器械的记录和签名。,清 洗,清洗是消毒灭菌过程中第一步!彻底清洗是消毒灭菌的重要保障!没有一台灭菌器可以弥补清洗技术的不足!手工清洗 机械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超声清洗机,手工清洗步骤,清洗步骤: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冲洗:将器械、器具、物品置于流动水下冲洗,初步去除 污染物。洗涤:用酶清洁剂或其他清洁剂浸泡后刷洗、擦洗。漂洗:用流动水再次冲洗或涮洗。终末漂洗:应用蒸馏水进行冲洗。,清洗要求,(1)手工清洗时的水温宜为15度-30度。(2)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清洁剂浸泡,再涮洗或擦洗。(3)涮洗应在水面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4)管腔器械应用压力器械进行冲洗,科拆卸部分应拆开后清洗。(5)不应使用钢丝球和去污粉等用品避免器械磨损。,清洗注意事项,特殊感染病人宜选用一次性物品。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接触污染器械物品人员应严格执行职业防护规定。污染处理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与手消毒。,消毒,倡导采用热力消毒方法,其优点是有效、环保、无毒性。热力消毒方法:煮沸。有干燥设备(干燥箱)的,洗后可直接放入干燥箱消毒。,干燥,电动鼓风干燥箱不属于医疗器械干燥、消毒二合一,器械检查与保养,检查洁净度: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 和锈斑;检查功能:功能完好,无损毁。检查规格、数量等。应使用专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包 装,包布除四边外不应有缝线,不应缝补;初次使用前应高温洗涤。纺织品包装材料应一用一清洗,无污渍,无破损。盘、盆、碗等器皿,宜单独包装。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或纱布隔开。手术器械应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封包要求,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3M胶带)。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132化学指示卡);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灭菌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放置包外灭菌化学指示物。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m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2.5cm。灭菌物品外包装应有7项标识。1.科室 2.灭菌器编号3.灭菌批次4.灭菌日期 5.灭菌物品名称6.失效日期 7.包装者,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耐热、耐湿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灭菌物品装载要求,(a)灭菌包之间应留间隙。(b)纺织类物品应放置于上层竖放,金属器械类放置于下层。(c)手术器械包应平放。(d)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中大包宜摆放于上层,小包宜摆放于下层。(f)装载量:下排气 灭菌器室容积80%,10%预真空灭菌器90%,5%,灭菌物品卸载要求,温度降至室温。冷却时间应30min。每批次应确认灭菌过程合格。1、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合格。2、检查有无湿包现象。3、无菌包掉落地上或误放到不洁处应视为被污染。,灭菌物品储存要求,物品存放架或柜:距地面高度20cm25cm 离墙5cm10cm 距天花板50cm。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灭菌物品有效期,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 7d。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一次性纸塑袋包装有效期宜为6个月。无菌物品发放原则先进先出。,灭菌物品监测,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各种监测,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化学监测法:3M胶带、化学指示卡。生物监测:每周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监测一次。,资料保存,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应3 年,供应室人员防护着装要求,供应室人员防护着装要求,质量追溯,(1)应建立清洗消毒、灭菌设备和操 作的过程记录。(2)建立灭菌物品召回制度。(3)记录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并存档,职业暴露,广义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检测以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狭义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乙型、丙型肝炎和梅毒等血源性传染病感染者或患者的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职业暴露分类,1、感染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因针刺伤、锐器伤、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接触了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2、放射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接触放射线、激光等各种物理因素引起的疾病。3、化学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消毒、治疗、换药等操作过程中频繁接触各种消毒剂、清洁剂、药物及有害物质等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感染性职业暴露常见疾病,血液传播:HBV、HCV、AIDS、梅毒等呼吸道传播:SARS、结核分枝杆菌、流感病毒等消化道传播:幽门螺杆菌、甲肝、戊肝、沙门菌、志贺菌、轮状病等接触传播:多重耐药菌株、急性病毒性结膜炎、带状疱疹等,职业暴露危害,1、身体危害:3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针刺伤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只需 0.004毫升带乙肝病毒的血液就足以使护士感染乙肝。艾滋病病毒平均感染率 0.33;丙肝感染率是1.8。2、心理危害:紧张、悲观情绪,恐惧、抑郁、焦虑、敌对不良心理,心理承受能力不足。3、经济危害:初始治疗费用、随访治疗费用、工时损伤费用,职业暴露感染现状,国外数据显示:HBV:截至2000年全球因针刺伤感染HBV66000人次。HCV:截至2000年全球因针刺伤感染HCV16000人次,其中受血者或接受血制品、血液透析患者和接触血液的医疗护理人员感染率高达50-60%。HIV:截止2011年底,全球HIV携带者已达3400万,据估计有1000名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HIV。国内数据显示:3年以内的医院新职工锐器伤发生率高达95.66%,报告者仅占7.67%;锐器伤发生率:美国27.5%;英国38%;台湾74.8%。,针刺伤,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经血传播病原体的主要途径,是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达80%,医生28%技术人员15%。,针刺伤发生原因,操作者操作不规范、危险的回套动作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工作繁忙、情绪急躁 操作环境光线不充足、操作环境秩序紊乱操作者对环境不熟悉护士对针刺伤的危害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淡漠缺乏防范知识的系统教育已经污染的针头没有在第一时间处理将患者的血液、体液标本从注射器中注入标本容器中将使用后的针头留在患者的床上或者仍在地上或非耐刺的容器内手术室护士在传递器械时动作不规范、手术器械摆放不合理,针刺伤发生原因,徒手拆卸针头,针刺伤发生原因,血液注入标本瓶,抽血拔出针头,针刺伤发生原因,分离针头,针刺伤发生原因,使用后注射器放置在桌面上,针刺伤发生原因,使用后输液器挂在输液架上,针刺伤发生原因,患者突然移动,针刺伤发生原因,锐器盒使用不规范,针刺伤发生原因,医疗废物混装,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标准预防,标准预防定义:认定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传染性,接触上述物质时均需采取防护措施。特点: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到医务人员,也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到患者。3、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安全注射,安全注射: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的医务人员在规范操作下不带来任何的风险、以及注射后的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等医疗废物不对社会造成任何危害。A:对接受注射者无害B:对医务人员无害C:对社会无害,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良好的医疗环境,良好的医疗环境,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无针系统,BD Eclipse Needle.,减少不必要的锐器使用-无针系统,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规范操作,单手操作手法,回套针帽,规范操作,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正确使用锐器盒,原始资料和相关文件完整存档,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暴露部位紧急处理,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当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0%的乙醇或0.5%的聚维酮碘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用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暴露级别,暴露源,暴露类型,暴露风险评估,一级暴露,二级暴露,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为暴露源刺伤、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预防用药暴露源HIV阳性或不明时(1)暴露源抗HIV阳性:被暴露者应在4小时内尽快开始抗HIV药物的预防性治疗,最迟不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持续治疗4周,同时对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测和处理。(2)暴露源HIV不明:被暴露者可权衡暴露程度和抗HIV药物的毒副作用等,选用基础治疗方案或仅追踪观察。(3)暴露源HIV阴性,不需特殊处理。(4)疑为窗口期者追踪观察。,暴露源梅毒阳性预防用药 暴露源为梅毒相关检验阳性者,可暂不给予预防用药。对于要求预防用药的被暴露者,推荐以下预防用药方案:,(1)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240万U,肌肉注射,每周一次,连续3周。(2)青霉素过敏者:红霉素片0.5g,口服,每日3次,连续服用15日。,预 防 用 药,预 防 用 药,暴露源HBsAg阳性或不明时(1)未接种乙肝疫苗或HBsAb10mIU/mL的被暴露者,立即一次性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U,同时在不同部位开始接种乙肝疫苗,剂量为每次20ug(0、1个月、6个月)。(2)近年HBs-Ab10mIU/mL的被暴露者不需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一次性注射乙肝疫苗20ug。,追踪检测,当日+HCV RNA,4周+HCV RNA,3个月,6个月,当日,4周,8周,12周,6个月,当日,3个月,6个月,当日,10周,抗HIV,抗HBeAg,抗HCV,梅毒抗体,6周,梅毒抗体,当日,梅毒抗体,6周,当日,梅毒抗体,10周,6周,当日,梅毒抗体,10周,6周,当日,梅毒抗体,10周,6周,当日,梅毒抗体,抗HBeAg,10周,6周,当日,梅毒抗体,当日,抗HBeAg,10周,6周,当日,梅毒抗体,3个月,当日,抗HBeAg,10周,6周,当日,梅毒抗体,6个月,3个月,当日,抗HBeAg,10周,6周,当日,梅毒抗体,6个月,3个月,当日,抗HBeAg,10周,6周,当日,梅毒抗体,抗HIV,6个月,3个月,当日,抗HBeAg,10周,6周,当日,梅毒抗体,当日,抗HIV,6个月,3个月,当日,抗HBeAg,10周,6周,当日,梅毒抗体,4周,当日,抗HIV,6个月,3个月,当日,抗HBeAg,10周,6周,当日,梅毒抗体,8周,4周,当日,抗HIV,6个月,3个月,当日,抗HBeAg,10周,6周,当日,梅毒抗体,12周,8周,4周,当日,抗HIV,6个月,3个月,当日,抗HBeAg,10周,6周,当日,梅毒抗体,6个月,12周,8周,4周,当日,抗HIV,6个月,3个月,当日,抗HBeAg,10周,6周,当日,梅毒抗体,6个月,12周,8周,4周,当日,抗HIV,6个月,3个月,当日,抗HBeAg,10周,6周,当日,梅毒抗体,抗HCV,6个月,12周,8周,4周,当日,抗HIV,6个月,3个月,当日,抗HBeAg,10周,6周

    注意事项

    本文(科学管理、循证感控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