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国银行混业经营风险分析及对策.doc

    • 资源ID:3733322       资源大小:6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银行混业经营风险分析及对策.doc

    中国银行混业经营风险分析及对策作 者学 院专 业摘 要混业经营是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企业业务融合的一种运营形式。混业经营有着诸多公认的好处:混业经营可以使资金的使用更为合理;混业经营可以使金融各领域之间配合更为紧密;混业经营可以使对于金融业风险的监管更为合理。金融混业经营是全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对混业经营概念和发展的描述,论述了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及混业经营的优势和缺陷,以银行保险为例分析了混业经营面临的风险,对如何降低风险提出了些许的建议关键词:银行 混业经营 风险分析AbstractMixed operation is an oper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other financial enterprise business integration. There are many recognized benefits of mixed operation. Mixed Operation can make more rational use of funds; Mixed Operation can make the regulatory risks for the financial industry more reasonable. Mixed Financial is the world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is one of the ultimate goals of China's financial reform.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Mixed Oper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necessity of mixed operation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ixed operation.I analyze the risks Mixed Operation in the paper.Finally, make a little suggestion on how to reduce the risk.Keywords :Bank ; Mixed Operation ;Risks 目 录一、混业经营简介1(一)什么是混业经营1(二)混业经营的发展1(三)混业经营的优势1二、银行业推行混业经营必要性2(一)我国目前分业经营存在的弊端2(二)中国银行混业经营现状2(三)中国银行混业经营必要性3三、混业经营优缺点3(一)混业经营的优势3(二)混业经营的缺点4四、以银行保险混业为例分析混业经营所存风险4五、规避银行业混业经营风险对策7(一)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7(二)完善法律方法体系,强化信息披露7(三)提高新产品研发能力7(四)提高客户服务水平8(五)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规范兼营代理机构管理8六、结语8主要参考文献9中国银行混业经营风险分析及对策一、混业经营简介(一)什么是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行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狭义概念:主要指银行业和证券业之间的经营关系,即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可以进入对方领域进行业务交叉经营;广义概念:指所有金融行业之间的经营关系,即金融机构可以进入任意金融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金融混业经营是全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中国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也已是大势所趋。(二)混业经营的发展以美国为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美国的金融制度基本是不受管制的,随着证券市场的日益繁荣和膨胀,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各自凭借雄厚的资金大量的扩张业务。这便是金融业最初的混业经营。1929-1933年间经济危机对美国的金融制度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之后,为了保障金融改革措施的实施,美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对银行体制改革的法令,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该法案的确立标志着美国分业经营制度的正式确立。也使得西方国家纷纷效仿,形成了西方金融分业经营的格局。到了20世纪80年代,德国、日本等国家实行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相对于美国来说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为了提高本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开始了金融管制放松的进程,逐步改变了各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1999年美国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彻底拆除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的藩篱,允许商业银行以金融控股公司形式从事包括证券和保险业务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实行混业经营,结束了美国长达66年之久的金融分业历史。这意味着在美国最早实行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对国际金融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走向终结,揭开了金融业混业经营新纪元。(三)混业经营的优势金融业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回顾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金融格局的发展,大体都是一个由混业经营到严格的分业经营,再经过一个长时间的金融演变,最后过渡到混业经营的过程。这说明相比分业经营,混业经营有着独到的优势。1. 集相比于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服务项目具有多样化的特点。2. 相比于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规模效率更高,且更容易形成规模经济。3. 相比于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业务范围更广泛,实现了资产多元化,风险更容易分散于多种业务之中。4. 相比于分业经营混业经营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小,调整更为灵活。5. 相比于分业经营混业经营更可能进行金融创新整体来看,混业经营可以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风险更低,同时统一机构内的资源共享也可以降低成本,效率要高于分业经营,促进了社会总效用的提升。二、银行业推行混业经营必要性自1995年,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制止金融市场的混乱,我国通过一系列法规,确立了我国分业经营的道路,但在国际金融混业经营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分业经营已不能为我国金融业提供足够的竞争力,中国金融业尤其是中国银行业走入混业经营已成必然。(一)我国目前分业经营存在的弊端分业经营已经不再适合我国银行业得发展。分业经营是在当年金融秩序出现混乱的条件下做出的选择。它对当时的金融市场情况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而在如今分业经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已暴露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弊端1. 分业经营的银行业务种类单一,是风险过于集中。这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能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而必须面对巨大的风险2. 分业经营以法律分割的形式为金融业务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环境,使不同业务之间难以开展必要的业务竞争,这降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力,不利于我国银行的发展。3. 分业经营的经营模式决定了金融业务之间很多资源及信息不能共享,资金流动力降低,导致银行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使得银行发展空间受限。(二)中国银行混业经营现状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银行贷款发展迅速,股票市场发展加速,基本市场约束与激励机制在逐步的发挥作用,我国金融市场创新增多,金融产品的种类和层次日益丰富,市场功能不断提升。不过,在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市场中也存有一些问题,包括:市场发展不平衡;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果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债券市场的发展落后于股票市场;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基本市场约束和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发挥作用;金融市场产品的种类和层次仍不够丰富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能否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成了目前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三)中国银行混业经营必要性我国银行转为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要求。在分业经营已明显不适合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情况下,混业模式以其多方面优势表明它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 混业经营能够满足客户多样需求,适应国内旺盛发展的市场需要。现在我国居民和企业需要更全面、更高效、更方便的金融服务,通过混业经营,客户可以在一家银行选择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了资金流动的速度,使客户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同时也拓展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空间。2. 混业经营是商业银行分散风险,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有利手段。银行通过资产组合,业务多样化,可以使盈亏互补,分散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银行通过混业经营,可以使多种金融业务进行整合、形成规模,使得银行的利润实现最大化3. 混业经营增强了银行的创新能力。混业经营的出现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使银行的经营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了银行的整体竞争力,能够更好地迎接来自国际金融的挑战。4. 混业经营是当前信息技术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子信息技术及网络银行的迅猛发展使银行成为金融业务的多面手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技术支持,而混业经营的综合性银行,通过在业务上创新,能实现金融产品的效率最大化,从而比原有的分业经营制度下的银行具有更大的竞争力。而且银行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缩小,以直接融资为特征的资本市场发展方式,必将使传统的银行业务受到挑战,造成资金分流、经营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等诸多弊端,从而形成商业银行对混业经营模式的强烈需求。三、混业经营优缺点(一)混业经营的优势1. 混业经营可以使银行优化资产结构,实现了资产的多元化,分散了资产的风险,降低了非系统风险,使商业银行资产比分业经营具有更具稳定性2. 混业经营可以使银行新增投资业务,可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有利于建立密切的银企关系,增强了银企的竞争能力。3. 实行混业经营,银行可以兼营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业务,这样有利于优胜劣汰,提高效益,可以大大降低各自经营成本,促进社会总效用的上升。(二)混业经营的缺点1. 允许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证券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是银行可以运用他人的资金买卖证券,而一般投资者只能用自有资金进行买卖,这会导致银行和一般的投资者相比在资金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造成不平等的竞争;二是银行本身可以比一般的投资者更方便迅速的获得外界难以获得的信息,造成信息的不平等,容易造成内幕交易;三是由于银行本身负债就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进入证券市场的银行资金吧、带有很强的短期特性。这将大大的增加证券价格的波动性,从而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再者是证券市场的风险较大而银行在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能接受银行承受较大风险,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证券市场,可能会引起经济泡沫,甚至造成经济危机。2. 混业经营可能会引起经营问题:一是进行混业经营的银行在不同的金融业务方面有着不同的运行机制,这些业务在一起可能会一起内在的矛盾。二是混业经营的银行为了保持其多样化经营的优势,必须不断的进行金融创新,如果金融创新活动失败,很可能会连带引起其他业务受挫。三是容易造成垄断,不利于竞争。 3. 混业经营的银行金融业务复杂,会产生不利于实施有效金融监管的问题,而如果分别进行监管这些金融业务,可能会使这些监管部门之间协调复杂,由哪个部门负责牵头监管者并负总责任等问题尚需妥善解决。四、以银行保险混业为例分析混业经营所存风险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及混业经营的广泛应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之间的相互合渗透日趋明显。其中银行与保险的混业经营发展迅速,甚至在国际上出现了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这个词。银行保险业务是银行与保险公司以共同客户为服务对象,以兼备银行和保险特征的共同产品为销售标的,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为共同的客户提供共同产品的一体化营销和多元化金融服务的新型业务。1. 银行保险发展趋势在我国银行保险主要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1994年以前,我国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主,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保险业务。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对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1994年起商业银行开始与保险业务脱离。从1999年开始,银行和保险之间出现了较多的合作,合作内容主要是银行代理保险中介业务,突出表现在个寿险公司纷纷抢占银行服务网络,并专门推出适合在银行柜台销售的保险产品。2002年我国保险业务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其中银行代理的寿险业务达到了近400亿元的规模,占当年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17%,银行保险业务达到了600%的增长率。在经历了3年得高速增长后,银行保险市场总规模达到473.2亿元银行保险市场整体走势趋于平缓,中国的银行保险经营模式走出了初始的阶段,进入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探索阶段。2. 银行保险的形式从目前我国及欧美主要国家的银行保险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合作意向或协议达成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成本低,简单易行,一旦双方达成协议,保险公司便可以通过银行网点面向银行客户销售保险产品。但由于多是临时性的,这种协议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力。第二种是银行或保险公司通过与对方成立合资银行保险企业或收购对方从而形成混业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更适合银行,因为这种方式可以让银行更多的参与保险业务的决策。但这也同时意味着银行的运营成本增加,而且决策时间也有所延长。第三种是要求所在国允许混业经营制度,只有这样,银行和保险业务才能同时在一个平台下开展。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与保险业务文化上的差异将成为主要冲突。3. 银行保险的利与弊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只要银行和保险的收益不完全正相关,则银行跨入保险业就能获得风险分散的收益,可以直接降低银行的风险,或可以通过经营保险业务获得较高的收益从而间接的降低了破产概率。但同时,银行在获得经验保险的机会时,可能会为了追求高投资回报率而选择高风险的业务,这会抵消风险分散的效果,导致银行自身的利益及投资者的利益。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兼营保险,可以使银行扩大经验业务范围,可以在一个平台下提供2种业务,进而获得范围经济效应,并在最终降低银行的风险。第一,由于金融资产的同质性,金融资产的专用性较低,这使得商业银行能够在经营现有的业务的同时兼营保险业务,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效应。第二,商业银行获得的信息主要是宏观信息、行业信息和企业信息,商业银行获得的金融信息对保险业务同样适用,这样便降低了成本。第三,从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的创新方式同样适用于保险公司的创新,这为商业银行经营保险业务创造了便利。同时商业银行兼营保险业务也存在着一些弊端:第一,由于商业银行要同时经营银行自身业务和保险业务,如果其行为没有得到足够的监控,则其资金流就可以在银行和保险部门之间自由流动,银行完全可以将保险业务收入投入到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中去,在商业银行和投保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这是对投保者利益严重的损害。第二,在监管方面,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处于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系之下,而商业银行兼营保险业务,势必会监管部门带来难题,对于同一家银行,有两家监管机构进行监管,容易给这家银行带来不便,必定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第三,对于经营银行和保险两种业务的银行,为了充分利用其范围经营的优势,必定会创造一些介于银行和保险两种业务之间的中间业务,这会给分立的监管部门带来难题,两个监管部门可能都不会去监管中间业务,这可能会最终导致银行抓住监管的漏洞任意发展,给银行和市场带来不利影响。第四,当商业银行兼营保险业务,不同类型的金融业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加强,不同类型的金融业务之家的联系也同时加强。一旦这是某种金融业务风险增加,可能会因为紧密的关联性而使其他金融业务风险增加,导致金融系统风险发生。由以上可知,银保业务将主要面临以下风险:1. 承保风险(1)道德风险:为了片面追求代理业务的规模、市场份额和代理的收入,商业银行在保险产品宣传上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导的现象,有的银行对保险产品的表述不够或对保险产品的风险提示不足,从而对客户产生了误导作用,侵害了投保人的利益。另外银行网点人员在受理投保时可能明知保险标的不符合承保要求,但为了实现其自身利益而盲目接受投保,这无疑加大了承保风险。(2)销售风险由于是兼营保险业务,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如果在接受投保业务培训中产生了理解上的偏差,而在受理投保业务时操作失当,或因银行网点工作人员个人专业水平不足,向客户解释发生错误等,都可能为公司带来质量较低的保单,从而带来承保风险。2. 营销风险由于我国目前的监管规定允许一家银行网点可以代理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所以银行利用其在销售渠道上的优势,按照手续费的高低选择高手续费的保险公司作为合作伙伴,这迫使保险公司之间展开手续费交替攀升的恶性竞争,这将导致银行保险的价格竞争加剧,银行保险进入低利润甚至无利润的处境之中,这无疑加大了经验成本,更加了营销风险。3. 产品风险(1)产品开发风险银行保险产品是由业务上的创新产生的,所销售的多是万能险一类的同时具有储蓄、投资、保险功能的新产品,而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稳定,资金运用渠道相对狭窄,新险种的从开发至销售过程涉及的多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失误,都将导致风险发生。(2)产品的创新的法律风险由于银行保险产品的发展创新迅速,而对应的法律、法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其中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我国银行保险的产品创新还缺乏一个有利的法律环境,而我国一直是分业管理的模式,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须要符合不同监管部门的各项规定,使得产品创新所须要面对的法律风险增大。4. 客户服务风险银行保险主要通过银行进行销售,客户直接在银行完成投保,承保后一切服务事项也是通过银行解决。而银行保险合作方式多为不稳定的关系,一旦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终止,客户在保险公司又没有正确的联系方式,保险公司将很难联系到客户,这部分客户的后续服务不及时将产生一定的风险。五、规避银行业混业经营风险对策(一)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混业经营涉及了银行、保险、证券等多个行业,在我国目前分业管理的模式下,多个监管部门如何分工合作提高监管效率将是主要问题。第一、各监管部门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对于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上市各个步骤进行监管,防范新产品开发中错误的环节导致的风险。第二、随着混业经营的迅速发展,监管机构应在适度分工的基础上强调整个金融体系一体化的监管, 通过建立密切的合作机制,以防出现监管的真空地带。这有利于加强各行业之间的协调,提高监管效率第三、监管部门不可以对金融机构监管的过细,监管不可以阻碍混业经营的发展,但同时不能在监管过程出现疏忽。第四、监管部门应加强自律,规范银行保险的竞争。监管部门也需要转变观念,通过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以预防为主的风险监管体制。(二)完善法律方法体系,强化信息披露法律是一切权利和义务职责行使和履行的前提,必须以健全的法律形式构建我国的混业经营机制,法律应既要考虑到风险的防范又要考虑混业经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要能够疏导可能的风险,引导混业经营进入正规体制。强化信息披露制度。由于混业经营存在着利益冲突性和主体复杂性的特点,所以必须建立有利于监管效率的科学多层次的信息披露制度。应当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对各行和金融机构,银行对一般金融机构的质询权、检查权,各单位之间和内部以及社会公众的检举权以强化信息披露,以减少银行虚报谎报的现象发生。(三)提高新产品研发能力银行需与合作对象共同研发新产品,不能在没有了解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闭门造车。要对市场进行分析定位,根据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要将不同金融业务的文化融合到产品中,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监管部门也可以在市场准入和业务经营范围上,为创新者提供一些保护,以利于新产品形成规模,走向成熟。(四)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客户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加强客户服务,可以维护已有客户,还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动,并能通过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产生带动效应,拓展新客户,促进产品开发和保证客户利益。这不仅降低了经营风险,同时也拓展了银行业务,在客户之间树立了良好的信誉,是一举多得的举措。(五)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规范兼营代理机构管理银行与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应从风险防范也,立足长远,避免短期行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可以使合作双方主动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积极促进彼此的深入合作发展,建立长期的战略联盟,保持产业经营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这对增强双方整体竞争力,抵抗金融危机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要加强银行网点人员培训工作,提高银行网点人员的专业性和积极性对银行柜台人员做出适时、客观、公正的奖惩。以降低销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六、结语通过对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的比较分析,我们对混业经营有了一定的了解,认清了银行推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我们还知道了混业经营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预防、规避措施。我们应该结合理论与实际,借鉴外国经验教训,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作出适时适当的应变。主要参考文献1 胡再勇,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2 李冀峰、张萌,“产权导报”,20083 李大雁、彭永贵,现代金融实务与案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4 姚殿莉、时晓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问题探讨”,合作经济与科技,第298期/金融投资5 孟凡泓,“警惕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潜在风险”,金融时报,20116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中国法律网 7. 常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银行混业经营风险分析及对策.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