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老子》课件.ppt

    • 资源ID:3721788       资源大小:2.78MB        全文页数:7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老子》课件.ppt

    老子五章,大学语文,道德经为万经之首,中国文化中的“经”可谓多,而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历来被视为“帝王统御之道”。历史上,汉代的文景之治,唐朝的盛唐气象,清代的康乾盛世,都是用“黄老哲学”治国。(黄老即黄帝和老子)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每个朝代在其鼎盛时期,无一例外地采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理念。,大唐盛世,帝王自称老子后裔,为之立庙。唐太宗采用道家学说为兴国方针,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亲自为老子作注。宋代帝王对道教情有独钟,宋真宗加封老子为“太上混元上德皇帝”,宋徽宗把老子列为太学必修教材。伟大的儒学始祖孔子也视老子为自己的老师。曾国藩在处世、治家、领兵可谓典范,他却说:“一日不读老庄,身上就充满酸臭之气。”,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德国社会学家、古典社会学奠基人马克斯韦伯(18641920)在儒教与道教中说:“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每当道家(道教)思想被认可的时期(例如唐初),经济的发展是较好的,社会是丰衣足食的。道家重生,不仅体现在看重个体生命,也体现在看重社会整体的生计发展。”,道德经中国人必须要读的东方圣经,一、教学要求,1.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2.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二、学习要点,1.老子的思想主张2.老子五章的思想内涵3.学习老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 方面的艺术特色,三、作者生平,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史记记载:长寿之星,“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尔,字伯阳,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方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史记中提到的老子有三位:一是李耳,也就是老聃;二是老莱子;三是周太史儋。,老子图法常作(日)冈山县立美术馆藏图中的老子招风耳,秃头,张巨口,鼻毛直挂唇边,形貌虽“丑”,却又奇绝脱俗。,出生传说一,据说他的母亲感应到天空有一颗大流星入腹,怀孕十一个月才生下老子,母亲却因难产而死。神奇的是,老子是“从母左腋出”,生下时上唇有一道淡淡的白胡子,两只耳朵大得出奇,因而取名为李耳,字聃。李耳生下来就能开口讲话,而且耳大是富贵之相,因而深得爷爷的喜爱。,出生传说二,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一天,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故 事,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 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4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楞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老翁说:当然石头了。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老翁顿然大惭。,仕 途 之 路,老子有着满腹学问,至于活了多少岁也说不清,只知道200年后,被广纳贤才的周文王请到朝中,委以西伯之职,主管国家存藏的竹简(相当于国家图书馆)。武王继位后,老子负责记录朝廷朝政议论。成王执政的时候,曾派老子出使西极大秦、竺乾等国,他到处讲学,颂扬周德。由于这位仙风道骨的长者,学识渊博,令人钦敬,所以,各国的君主朝臣都尊称他为“古先生”。,轮到昭王执政,老子事周已近百年。料知将要干戈四起的老子,再也忍不下这尔于我诈的争斗,于是,他辞去朝官,骑了头青牛,西出函谷关,去昆仑山隐德修行。老子经过函谷关时,函谷关关令尹喜知道他即将隐去,请老子著书,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字,也是他留给后人唯一的著作老子。,“紫气东来”的美丽传说,老子很有学问,在周王朝担任主管图书典籍的官职。大约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天下大乱,诸侯之间争夺地盘和权位的战争经常发生,老子预料到,将来会发生更大的战乱,所以就辞官不做,骑着一头青牛,离开了洛阳向西走去,平平安安地度过晚年。一个清晨,函谷关善观天象的关令尹喜突然看到东方紫气氤氲,便出关相迎,果然见一长须如雪,道骨仙风的老者,骑着青牛悠悠而来,这就是老子。尹喜把老子留下来,请他做篇文章再走,老子就写了一篇专门讲“道”和“德”的文章,约五千字左右,后来人们把这篇文章印成书,书名就叫老子,又叫道德经。老子写完文章后,骑着青牛继续向西走,后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从此,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老子成了至高无上的天神,叫“太清道德天尊”,在民间都尊他为“太上老君”。,范曾作品:老子出关,请看老子介绍,四、作者作品,道德真经即道德经,或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老子一书的诞生:函谷关令尹喜促成老子著书老子一书的命名:按作者命名:老子 按内容命名:道德经 按字数命名:五千言老子一书的作者:史记提到有三人:老聃、太史儋、老莱子,老子出关,鲁迅:故事新编写完,老子这么想的:“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关尹喜则给了老子一包盐、一包胡麻和十五个饽饽作稿费。关尹喜还特地申明说,“这是因为他是老作家,所以非常优待。”,(函谷)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聃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老子一书,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全书共5000余字,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道德经一书在汉代以前称为老子,西汉时有一个叫河上公的人作老子章句,所以才有了道德经的名字。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 称道德经。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道德经的三个版本,一是传世本的道德经,以魏晋时期王弼的道德真经注为通行本(简称王本、王弼本、王注本)。二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战国楚墓中发现的帛书老子甲、乙本(简称帛本)。三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发现的郭店一号楚墓老子甲、乙、丙三组竹简本(简称竹简本,简本)。这三个版本关系如何,没有定论。,道家与道教,道家和道教分别属于哲学和宗教这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道家思想的产生非常久远,传说五千年前的中华始祖黄帝与广成子(道教十二金仙之一)之交是最早的道家思想起始。黄帝重阴柔、爱生命(黄帝内经)。到了战国晚期和西汉,道家把黄帝和老子共同供奉为创始人。故有“黄老哲学”之说。道家是一种哲学学术流派,以劝慰、教化、唤醒世人为宗旨,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传道场所,只是阐述一种学术观点,其代表著作有老子、庄子、列子等。,道教是产生于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是在道家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也是唯一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可追溯到战国秦汉间的方仙道和黄老道。道教正式建立教团组织,则以张道陵天师在东汉顺帝年间(126-144年)创立正一盟威道为标志。故道教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把道家思想典籍宗教化,称其为经书,改名为道德经、南华经、易经等,同时也取佛教经书改头换面以为己用。虽然也劝慰和教化世人,但增加了很多内容,如养生、房中术、炼丹、算命、符咒、仙术、道术等,编造了大量神仙。在组织上设立了严格的教规和宗法制度,建立了教主、教徒、信众等组织形式。道教以道德经的思想为主要教义,倡导尊道贵德、重生贵和、抱朴守真、清静无为、慈俭不争和性命双修。道教认为,无形无象的“道”生育了天地万物。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故道教徒既信大道,又拜神仙。,道德经文约义丰,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道德经,一、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所以道又可称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众妙之门”“万物之宗”。,老子论“道”,突出的是“自然”,即把“自然”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老子的思想,二、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三、对于个人如何立身处世,老子强调的是“谦虚、“不争”、“柔弱”、“知足”等。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四、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无为”的意思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们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五、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译文:国土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移。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却没有地方去陈列。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舒适,过得习惯。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闻,但邻里间从生到死,却互不往来。,理解:这是老子理想中的“国家”的一幅美好蓝图,也是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农村欢乐图。老子用理想的笔墨,着力描绘了“小国寡民”的农村社会生活情景,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这个“国家”很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村庄,没有欺骗和狡诈的恶行,民风淳朴敦厚,生活安定恬淡,人们用结绳的方式记事,不会攻心斗智,也就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远迁谋生。老子的这种设想,当然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老子的道德经传到欧洲大约是16世纪的事情,西方人把道德经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文字,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涉及17种欧洲文字。从1870年第一个德译本算起,道德经的德文译本多达82种,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也高达700多种。几百年来,在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高居第二。美国纽约时报将道德经列为世界十大名著之首。,道德经的国际影响,美国学者蒲克明曾预言道德经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他说:“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评述老子选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评语是:“假如老子的确是道德经的作者,那么他的影响确实很大。这本书虽然不到六千字,却包含着许多精神食粮。在西方,道德经比孔子或任何儒家的作品流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高认为:“老子的意义永无穷尽,通常也是不可思议的。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这本书道出了一切。”,老子文章的特点,老子文章,使用韵文写成,文句整齐,错落有致,自然成韵,节奏感强,读起来流畅舒适,给人一种语重心长而有自由随便的感觉。但不是优美飘逸的那种,而是辛辣老到的那种。有些文句,长短不一,有规律地押韵而且重叠反复,很像是民歌。老子用韵既有与诗经相同之处,也有与楚辞近似的地方,它是南北文化影响的产物,但它毕竟不是诗,而是诗化的哲理性散文。文中所用比喻说理,新颖独到。,五、课文讲解,道可道 第一章上善若水 第八章有物混成 第二十五章大成若缺 第四十五章,第一章 道可道 道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或者自然规律,自然法则 可道动词,指“言说,说出”意思,犹如“说得出”,非不是常永恒不变的道。道,(如果)能够说出来,它就不是永恒的“道”;(1)“道”具有不可言说性,精、深、玄,名名词,名称、称呼的意思,指“道”的形态可名动词,叫出,非常名。无指无形,天地万物发生的最原始状态,名天地之的始;有指有形,天地万物发生的根子,名万物之母母体,根源。故相当于发语词,无义常无天地万物发生的最原始状态,所以说“常无”,欲意欲以观其妙微妙;名,(如果)能够叫得出来,它(也就)不是永恒的名。(我们)用“无”来命名天地万物之始,用“有”来命名万物之母。所以从永恒的“无”中,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2)“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常有万物从根子萌发成形,这也是永恒的,所以说“常有”,欲意欲以观其徼边际、边界,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本质一样谓称谓,说之它们玄深远,指的是宇宙最博大精深的道理。玄玄妙深远之音节助词,虚用,无所指,凑足音节的作用,去掉对句子结构意义皆无影响又玄,众妙之门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从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这两者,同一个源,只是名称不同罢了,本质一样,它们都可以说是玄妙的道理。极远啊,又极深,它是探求一切奥妙的门径。老子设立“道”这一个最高范畴,主要是为了方便阐述其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而已。,【译文】,道,(如果)能过说出来,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能够叫得出来,它(也就)不是永恒的名。(我们)用“无”来命名天地万物之始,用“有”来命名万物之母。所以从永恒的“无”中,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从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却各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玄妙的道理。极远啊,又极深,它是探求一切奥妙的门径。,在这一章里,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理解:,“无”和“有”用来指称“道”的,是用来表明“道”由无形质落实向有形质的一个过程。“无”并不等于零,相反,因为“道”具有潜藏的特性,不能为人的感观所认识;所以老子用“无”字来指称这个“不见其形”的特性。“无”在老子看来,蕴含着无限未显现的生机,“无”蕴涵着无限的“有。”这是老子思想的一个哲学出发点。老子就是从这里出发,去阐述他的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的。,何谓“道”?,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一)“道”就是道,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道,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由“道”这个观念开展出来的。在不同章句的文字脉络里,“道”有不同的意涵。1.实存意义的“道”,构成世界的实体,创造宇宙的动力2.规律性的“道”,促进万物运动的规律3.生活准则的“道”,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老子之道,道是“始”,是万事万物本源;是自然、自在的存在,是那种无法描述,却可推动世界万物运转的混沌力量。道是“常”,是万物变化多端背后的“不变”。是规律,是所有的存在都必须依从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道是“无”,人的肉眼虽无法企及,但却真实的存在,是万事万物的灵魂。道是“一”,世间的一切存在的本质,始终如一,区别只在现象。,走近神秘的“道”,道的初意,是道路的意思。有了道路,才能到达目的地!做人做事,明白了规律,人做得优雅,事做得漂亮,于是,人们称赞他“有道”。一个人通晓世理和人心,其说出的“道理”令人信服。自然,无道的人,即使说理,也是无理搅三分了。,道的对立 我之“念”,客观的存在,谓之“道”。主观的意象,谓之“念”。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一切存在都有其自己的道理,与人是否喜欢无关。员工不积极主动、老板废寝忘食,各有其必然!孩子不懂大人的事、大人不懂孩子的事,各有其事理!起我念,用自己的主观去妄加揣度客观的道,就会判断出错!我起念,用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干涉、左右大道,就会行为出错!,上善若水(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最上等的善要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夺,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低方,所以最接近道。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存心善于保持深沉,交友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掌握时机。正因为他与事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上善若水(第八章),【评析】,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水之特性:谦卑、宽容、无争,“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比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没有(什么)、没有(谁)、没有(办法)易之。弱之音节助词,虚用,无所指,凑足音节的作用,去掉对句子结构意义皆无影响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指代词,没有人不知,莫能行。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改变它柔弱的本性。弱能战胜强,柔能胜刚,(这道理)天下无人不知,(但却)没有人能实行。,本章以水为例,说明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道理。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有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有物混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译文】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出生在天地之前。无声啊,无形啊,不依靠外力而永远存在。不停地循环运行,它可以算做天下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叫做道,并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则以随遇自在作为法则。“自然”:“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道是本来如是,原来如此,所以谓之“自然”。,【评析】,这是老子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念。这里的“自然”不是指天地万物的大自然,而是指天地万物本来就是这样子,本然如此,自然如此,指物的本性,真性,指由天地万物因其本性而有的自然的生存状态和运动状态。比如海鸟,它在海边的时候,在水边吃小鱼,在那里活动着,等人来的时候,它就走了,人一离开的时候,它又来了,这就是它的生活方式和动作方式,是天然而然的,是自然如此的,不是强迫它如此的。因此老子说,人应当按照自然的原则去生活。,举一个例子,叫“鲁侯养鸟”的故事。古代的时候,山东曲阜这一带叫鲁国,鲁国人当时在海边发现一只鸟非常漂亮,鲁国的国君非常喜欢它,鲁国人把这只鸟捉住以后,就送到宫里面去了。这只鸟怎么养呢?是依鸟养鸟呢?还是依人养鸟呢?最后选择依人养鸟,按照鲁侯的生活去养这只鸟。鲁侯吃的是什么呢?方丈之食,整头猪肉、山珍海味,按照这个规格去养这只鸟,听的音乐是九韶之乐!依人养鸟,依照国君的生活方式去养这只鸟,结果这个鸟听到这个声音不是它原来的环境的声音,那方丈之食也没有吃一口,哆哆嗦嗦三天就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必须顺其自然。,实现自我价值,也要“道法自然”。生活几十年,你一辈子做成功一件事就是伟人,所以不一定都当领袖。只要你在人类需求的任何领域,做成一件比别人高明、比别人有贡献的事情,你就是一个伟人。不要要求太多,一辈子做成功一件事情你就实现了自我价值。比如说,一生想当一个哲学家,最后成为了哲学家,就实现了自我价值。或一辈子想当一个好司机,我实现了,也是实现了自我价值。,大成若缺(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译文】最完满的东西总似有缺陷,但它用起来并不残破。最充盈的东西看起来反而似空虚,但它用起来却不穷尽。直线的极端似曲线,巧妙的极致似笨拙,最善辩者却似笨嘴。疾动可以御寒,安静可以耐热。清静无为才可以作为治天下的准则。,【评析】,本章是对于“大成”“大盈”人格形态的描述,“若缺”“若冲”“若屈”“若拙”“若讷”都是说明一个完美的人格,不在外形上表露,而为内在生命的含藏内敛。“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说明对反的食物可以相互制衡,而最终仍可归结到推崇清静无为的最高作用。,六、研习与思考,1.老子第四十章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二章又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请结合所选第一章、第二十五章阐述老子的宇宙论。答:(1)“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2)“道”不受任何时空限制,具有无上的超越性;(3)“道”是万物产生的始源;(4)“道”(“无”)“一”“二”“三”万物“有”,2.阅读老子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你认为这一章在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所选的哪些章有共同之处?答:主要思想:包容大度,谦退冲和,先民为民,与民不争。表现手法:以江海作比喻。与第八章相似。,3.孔子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到“道”,试论孔子的“道”与老子的“道”之间的异同。答:孔子的“道”:纳仁入礼的道德思想,属于社会伦理范畴;老子的“道”:是万物存在的哲学体系的核心。,4.老子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老子的艺术成就是什么?老子善于譬喻论证,如将“上善”比作水,将“人之道”与“天之道”对比等,老子的语言韵散结合,辞意洗练,行文参差错落,局势连环而多变,文气流畅而富有诗意,抽象的哲理和思辩的命题通过美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是古代哲学思想最精彩的表达形式之一。,6.请熟记下面的老子名言,上善若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天长地久。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不出户,知天下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们如果把积极的人生观念和消极的人生观念适度地配起来,我们便能得到一种和谐的中庸哲学,介于动作和静止之间,介于尘世的徒然匆忙和完全逃避现实人生之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哲学中,这一种可说是人类生活上最健全最完美的理想了。林语堂,儒家思想粮店道家思想药店,延伸阅读,1.中国哲学史大纲张岱年2.中国哲学史冯友兰3.先秦学术概论吕思勉4.老子竹简本、帛书本、今本,

    注意事项

    本文(《老子》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