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矿产勘查学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3672959       资源大小:50.37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矿产勘查学复习资料.docx

    矿产勘查学复习资料1、矿床成因类型的概念 答:按照矿床的形成作用和成因划分的矿床类型 2、矿床工业类型的概念 答:在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从工业利用的角度来进行的矿床分类 3、我国铝土矿床、磷矿床、铁矿床、锰矿床、铜矿床、岩金矿床的工业类型各是如何划分的 答:铁矿床:岩浆晚期铁矿床、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与火山侵入有关的铁矿床、沉积铁矿床、受变质铁矿床、风化淋滤型铁矿床、其他类型铁矿床。 铜矿床:斑岩铜矿床、矽卡岩型铜矿床、变质岩层状铜矿床、超基性岩铜镍矿床、砂岩铜矿床、火山岩黄铁矿型铜矿床、各种围岩中的脉状铜矿床。 磷矿床:硅质及硅酸盐型磷矿床、混合型磷矿床、碳酸盐型磷矿床。 锰矿床:海相沉积锰矿床、沉积变质锰矿床、层控铅锌锰矿床、风化锰矿床。 铝土矿床:沉积型、堆积型、红土型。 岩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斑岩型、矽卡岩型、角砾岩型、硅质岩层中的含金铁建造型、含金火山岩型、微细粒侵染型。 5、矿产勘查类型的概念,划分目的和划分依据 概念:在矿体地质研究和对以往矿床勘查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按照矿床的主要地质特点及其对勘查工作的影响,将特点相似的矿床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而划分的类型,称矿床的勘查类型。 划分的目的:在于总结矿床勘查的实践经验,以便指导与之相类似矿床的勘查工作,为合理的选择勘查技术手段,确定合理的勘查研究程度及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划分依据:矿体规模的大小,主矿体形态的变化程度、主矿体厚度的稳定性、矿体受构造和脉岩的影响程度以及矿体中主要的有用组份的分布均匀程度等。 6、矿产勘查类型的划分原则 追求最佳勘查效益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类型三分,允许过度的原则、在实践中验证并及时修正的原则。 7、铝土矿床的勘查类型划分依据 8、铁、锰、铬的勘查类型划分依据 矿体的规模、矿体的形态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矿床有用组份的分布均匀程度。 9、岩金矿床的勘查类型划分依据 矿体的规模、形态变化程度、厚度稳定程度、矿体受构造和脉岩影响程度和主要有用组份的分布均匀程度等 10、不同矿种矿床勘查类型的具体分类和共同规律 规模:大、中、小。矿体形态:简单、较简单、复杂。矿床构造影响程度:小、中、大。厚度稳定程度:稳定、较稳定、不稳定。有用组份的分布均匀程度:均匀、较均匀、不均匀。勘查类型:简单、中等、复杂。 11、划分矿床勘查类型时应注意的问题 12、矿体形态分类及勘查剖面 一向延伸:水平断面。两向延伸:垂直矿体走向。三向延伸:两组互相垂直的勘查剖面。 13、勘查工程系统的概念及其分类 用来揭露矿体的各种勘查工程手段按一定距离有规律的布置构成勘查工程系统。分为:勘探线、勘探网、水平勘探、灵活布置工程四类。 14、勘查工程的总体布置原则 1)、各种勘探工程,不论是地表还是地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间距系统而有规律的布置,并尽量使各相邻的工程相互联系,以利于制作一系列的勘查剖面和获得矿体的各种参数; 2)、勘查工程应尽量垂直矿体的走向,或垂直矿体的平均走向和主要的构造线方向的方向布置,以保证勘查工程沿矿体厚度方向穿过整个矿体或含矿带; 3)、为了遵循对矿床的认识规律,勘查工程的布置要由已知到未知,由地表到地下,由稀到密; 4)当应用地下坑探工程进行勘探时,应使勘查坑道尽可能的为将来开采时所利用,因此布置时预先要考虑使之开采系统和技术相一致。 15、勘查工程的总体布置形式及其适用条件 勘探线、勘探网、水平勘探三种形式 勘探线:适用于两个方向延长,产状中等至较陡的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及脉状的矿体。 勘探网:适用于矿区地形起伏不大,无明显走向和倾向等向延长的矿体,产状呈水平或缓倾斜的层状、似层状以及无明显边界的大型网脉状矿体。 水平勘探:适用于陡倾斜的层状、脉状、透镜状、筒状或柱状的矿体。 16、勘查工程间距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单个截穿矿体的勘查工程所控制的矿体面积,通常以工程沿矿体走向的距离与倾斜的距离来表示。 17、影响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因素有哪些 1)、矿体的地质特征及其变化性。 2)、矿体的勘查工作程度:地质可靠程度越高,勘查工程间距越密,反之越稀。 3)、勘查工程种类。 18、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基本原则 1)、以勘查类型为基础,类型简单的工程间距相对稀疏,类型复杂则工程间距密集。 2)、相邻勘查类型和控制程度之间的勘查工程间距原则上是整数级差关系。 3)、勘查工程间距可有一定的变化范围,以适应同一勘查类型不同矿床或同一矿床不同矿体的实际变化差异。 4)、工程间距要按由稀到密、先稀后密的次序进行,在勘查中要不断检验间距是否合理,而且要及时的调整间距,使其更加合理。 19、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方法有哪些 1)、验证方法:类比法、加密法、稀空法、探采资料对比法。 2)、分析方法:根据变化系数及给定的精度确定合理的网度、根据参数的方差及给定的精度要求确定勘查网度 20、类比法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步骤 在总结和积累矿床勘查经验和资料的基础上,将准备勘查的矿床和已勘查而在主要的特点上与其相类似的矿床进行比较,采用与其相近似的勘查工程间距。 21、应用类比法确定勘查工程间距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必须矿床地质研究结合起来,矿床地质研究中尤应以矿体变化性为主,取得地质参数的变化性质和变化程度,勘查类型的确定才合理。 2)、在确定矿床勘查类型和勘查工程间距时,应以主矿体为对象。 3)、地质勘查程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工程控制的密度,还取决于地质规律的综合研究程度。 22、地表坑探工程的设计要求 1、地表坑探工程如探槽要垂直或近于垂直矿体走向布置,并应尽量布置在勘探线上 2、第一个地表坑探工程要布置在矿体中心,然后向两边扩展。 23、钻孔类型有哪些?各自的通用条件是什么 类型:直孔、斜孔、定向孔 直孔:倾角不大于45°,产状平缓的矿体,均质无层理的火成岩,以及较厚的松散沉积层中,施工方便。 斜孔:产状较陡的矿体和岩石以保证钻孔沿着或近似沿着厚度方向钻进 定向孔:倾斜大于60°,且片理发育的软硬相间的地层,或者是上部平缓,下部变陡的地层。 24、钻孔的孔口位置、寄矿位置和终孔深度的含义 孔口位置:根据截矿点位置和钻孔类型以及技术施工要求反推确定钻孔在地表的位置。 寄矿位置:钻探工程截穿矿体的位置。 终孔深度:钻孔穿过矿体后再钻进一段之后,而停止钻进的深度一般为1-2米。 25、钻孔技术要求包括哪些内容 孔位的确定、钻孔设计书、钻孔通过矿体时的要求、封孔。 26、地下坑探工程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必须有充分的地质依据和明确的目的;必须考虑以后开采时利用的可能性;同属一个开采系统的同一水平的勘查坑道标高应当一致。 27、勘探工程的施工原则和顺序分类 原则: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到深、由近及远、由稀到密的原则。 28、地质人员对勘查工程的施工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对揭露的地质现象进行编录,以保证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提出具体的要求。 29、地质编录的概念及其分类 在地质勘查、勘探中,对各种工程的地质现象进行编绘、记录的过程。按工作阶段分为:原始地质编录、综合地质编录。按内容分为:地质填图编录、探矿工程地质编录、采样编录,又称样品编录。 30、原始地质编录的概念及其编录对象 指在野外对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用文字、素描、图表、照相等方式所做的记录;编录对象为:天然露头或探矿工程揭露的地质现象。 31、综合地质编录及其编录形成的主要图件 对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整理而成的文字、图表等。地质编录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地质填图编录、探矿工程地质编录和采样编录。主要图件: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勘探工程分布图、勘探线地质剖面图、储量计算平面图及剖面图等。 32、矿产质量的概念 决定矿产能够满足社会生产要求的性质。 33、矿产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 矿石中有用及有害组份的含量、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 矿石中矿物的成分、含量、共生组合及分布。 矿石的结构、构造及矿物的嵌布特征。 矿石的技术物理性质。 矿石工艺性质研究。 34、矿产取样的概念及其分类 从矿体或近矿围岩中采取部分矿石或岩石,并应用各种现代测试手段进行加工、鉴定、测试、分析、实验,以及对结果的分析整理研究的整个过程。分类:化学取样、矿物取样、物理取样、工艺取样。 35、化学取样的概念、目的和主要任务 概念:全称化学分析取样,通过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 目的:测定矿石中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确定矿石的质量、矿体与夹石、围岩界线,进而圈定矿体,核算只要伴生有用组份的平均含量。 主要任务:研究各组分间的关系及空间变化规律,估算矿产储量,划分矿石类型和工业品级,检验矿山生产活动中矿石的损失、贫化及质量变化等。 36、坑探工程化学取样的采样方法有哪些 刻槽法、剥层法、全巷法、刻线法、方格法、摄取法、打眼法。 37、影响刻槽法样品断面规格的因素有哪些 矿化均匀程度、矿体厚度、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的粒度及脆性以及岩石的坚固性等。 38、确定刻槽法样品断面规格的方法 经验类比法、实验法。 39、样品长度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单个样品沿取样线刻取的长度。确定方法:经验类比法、实验法。 40、影响样品长度确定的因素 矿体厚度、矿石类型、矿化均匀程度、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 41、不同类型坑探工程中采样位置具体是如何布置的 42、刻槽法的概念、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概念:在矿体上按一定的规格刻凿长槽并将凿下的全部矿石作为样品的采样方法。 优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较强,可以分段采样。 缺点:人工刻槽效率低。 适用条件:各种类型的固体矿产,样品在探槽、浅井、坑道中采集。 43、剥层法的概念、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概念:在垂直于矿层面的断面上,按一定的规格刻凿下一层矿石作为样品的采样方法。 优点:精度高,可用作检查采样精度。 缺点:采样工作量大、成本高、效率低。 适用条件:适用于厚度较小的脉状矿体、有用组份分布很不均匀的网脉状矿床和贵金属矿床、某些矿物规格较大的非金属矿床以及用刻槽法难以提供可靠资料的矿床。 44、全巷法的概念、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概念:将坑道掘进一定范围内的全部或部分矿石作为样品的采样方法。 优点:精度高,样品质量大且不影响掘进工作。 缺点:采样方法复杂。加工搬运工作量大,成本高。 适用条件:用于技术加工取样和技术取样、剥层法不能提供可靠资料时的取样、用于检查其他采样精度。 45、样品问题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46、岩心钻探岩心的采样方法 矿心部分采样:采取率。矿粉部分采样 47、化学样品合并的概念和方法 在满足代表性的前提下,为减少测试、分析的工作量,在化验前将多个样品合并为一个样品。按样品原始质量的比例合并、合并的样品矿石类型和样品品级必须相同、原始样品的采样方法应相同。 48、化学样品加工的概念和程序 广义:在矿床勘查工作中研究矿产质量所进行的鉴定、测试、化学分析等各种必须的加工。 狭义:化学分析样品加工。 49、最小可靠重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样品破碎到一定的粒级时,缩减后缩减误差不超标的最小样品质量。 影响因素:矿物的粒级、颗粒数、相对密度、矿石的平均品味和化学分析误差等。矿物的粒径越大、相对密度越大、平均品味越低、允许误差越小、样品可靠质量越大,反之越小。 50、岩矿石样品的鉴定包括哪些内容 矿物学及矿相学的鉴定: 1)、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矿物共生组合、矿物的次生变化及其规律。 2)、确定矿石中各矿物组份的数量。 3)、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测定矿物外形、粒度、嵌布特征、硬度、脆性、磁性、导电性等。 4)、考查矿石中元素的赋存状态。 5)、结合物像分析,确定矿石的氧化程度,划分矿石类型,查明其分布。 51、岩矿石样品化学成分分析的种类有哪些 光谱分析、化学分析。 52、基本分析的概念和常见矿种的基本分析项目 查明矿石中主要有用组份的含量及其变化情况。 53、多元素分析的概念和目的 了解矿石中多种元素的含量,检查可能存在的伴生的有用、有害的组份,为多元素分析提供项目。 54、组合分析的概念及其特点 在多元素分析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对其中的有用、有害组份的含量进行分析。不需要单独采样,可以由基本分析的多个样品组合而成。 55、合理分析的概念和有色金属、铁矿石的自然类型划分 56、全分析的概念及意义 57、岩矿石样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的检查分类 内检、外检及仲裁分析 58、什么是内检、外检及仲裁分析、各自的执行机构是什么 内检:化验分析单位进行的内部检查。外检:由外部分析单位进行的检查。仲裁分析:在不同单位对分析结果有争议时,要求有关单位用指定的方法进行准确的分析,以判断原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59、超差率的概念和偶然误差的处理方法 超差率:超过允许误差的样品个数与内检样品总数的比值。 处理方法:用超差率法。 60、什么是岩矿石样品的测定、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岩石物理性质和技术性质的测定,包括:体重、比重、湿度、松散系数、孔隙度、硬度、可钻性、抗压强度等。 61、岩矿石体重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单位体积岩矿石的质量,分为图腊法和全巷法。 62、岩矿石湿度、孔隙度、松散系数、硬度和抗压强度的概念 湿度:自然状态下单位质量矿石中的含水量。 孔隙度: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松散系数:一定量的矿石在爆破前后的体积的比值。 硬度:矿石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抗压强度: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碎的能力。 63、岩矿石样品选冶实验的分类或分级以及矿产勘查各阶段的选冶实验的基本要求 实验分类:可选性实验、实验室流程实验、实验室扩大连续实验、半工业实验、工业实验。 基本要求:矿产勘查各阶段都应该进行矿石的选冶实验,选冶实验程度与勘查程度相适应、勘查的各阶段只做必做的矿石选冶实验,基本准则为既保证矿石能提供工业生产利用,又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各阶段的实验必须在物质组成研究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实验、式样的采取必须具有代表性,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代表性依次增强。 64、矿产勘查技术手段的概念 在矿产勘查和活动中,能够直接获取工作区有关矿产形成与赋存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及各种参数的技术方法。 65、矿产勘查技术手段的种类 地质测量法、重砂测量法、地球化学测量法、地球物理测量法、遥感地质测量法、探矿工程法。 66、地质测量及其工作程序 根据地质的观察研究,将区域或矿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客观的反应在相应的平面图或剖面图的方法。准备工作、野外踏勘、剖面的实测、野外工作的展开、成图等。 67、地质测量法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 根据地质的观察研究,将区域或矿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客观的反应在相应的平面图或剖面图的方法。 适用条件:基岩出露较好的地区。 68、砾石测量法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 是根据矿体露头被风化后所产生的矿砾(或与矿化有关的岩石砾岩),在重力、水流、冰川的搬运下,其散布的范围大于矿床的范围,利用这种原理,沿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动地带研究和追索矿砾,进而寻找矿床的方法。 适用条件:特别适用于地形切割程度较高的深山密林地区及勘查程度较低的边远地区的固体矿产的找寻工作。 69、砾石碎块在山坡上的分布范围和形状与矿体走向及上坡坡向的关系 当矿体的走向与上坡的坡向一致时,分布范围呈三角形,三角形顶角大小随坡度的大小而定;当矿体走向与山坡的坡向垂直时,分布范围呈梯形;当矿体的走向与上坡的坡向斜交时,分布范围为不规则的四边形;巢状矿体的分布范围为扇形,开阔程度随坡向而定。 70、重砂测量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以各种松散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解决与有用重砂矿物有关的地质矿产及地质信息为主要内容,以重砂取样为主要手段,以追索原生矿产和砂矿为主要目的的找矿方法。 原理:重砂机械分散晕(流)的形成,是矿源母体遭受风化剥蚀的结果,重砂矿物经历了搬运、分选、沉积等综合作用,其分布范围较矿源母体大得多,故成为较易发现的重要找矿标志,经推本溯源,就可找到原生矿体。 71、重砂矿物机械分散晕的分布范围、形状及矿体形态产状的关系 重砂矿物机械分散晕的形态与母源矿体的形态、产状及所处的地形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等轴矿体呈扇形,脉状及层状矿体顺地形等高线分布。 72、河流重砂取样的分类,总原则 水系法、测网法、水域法 原则: 1)、大河稀、小河密,同一水流上游密下游稀,越近源头,取样密度越大。 2)、河床坡度大,跌水崖发育,流速大流量小的密,反之稀。 3)、主干溪流的两侧支沟对称性好,样点可放稀,反之加密。 4)、垂直岩层走向的溪流应密,平行的可放稀。 5)、对矿化、围岩蚀变发育的地区、岩体接触带、岩性发生重大变化处加密取样。 73、形成重砂矿物机械分散晕的控制因素 矿源母体的形态、产状、及所处的地形位置、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 74、重砂矿物的概念和稳定性分类 比重大于3,物化性质稳定的单矿物或其碎屑。 分类:极稳定矿物、稳定矿物、较稳定矿物、不稳定矿物。 75、河流冲积层重砂取样的具体取样位置如何选择 流速改变的区域。 76、河流重砂取样的一般要求 1)、大河稀、小河密,同一水流上游密下游稀,越近源头,取样密度越大。 2)、河床坡度大,跌水崖发育,流速大流量小的密,反之稀。 3)、主干溪流的两侧支沟对称性好,样点可放稀,反之加密。 4)、垂直岩层走向的溪流应密,平行的可放稀。 5)、对矿化、围岩蚀变发育的地区、岩体接触带、岩性发生重大变化处加密取样。 77、地球化学测量法的发展趋势 已经从单纯的以找矿为目的而扩展到了地学的其他领域,在进行地球化学异常的总结研究时,很重视系列模式的建立。 78、地球物理测量法的概念和特点及工作前提条件 以地球化学及矿床学为理论基础,以矿产勘查为主要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方法学科。 存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79、探矿工程法的概念、分类及各自的适用条件、特点 用钻探和坑探工程获取信息的方法。 坑探:埋藏不深的矿体。 钻探:埋藏较深的矿体。 80、 坑探和钻探各自的优缺点 坑探:优点:直接观察或验证矿体,人员可以直接进入,对矿体进行直接的观察、取样、编录。缺点:成本高、施工速度慢、机械笨重,难以运输。 钻探:勘探深度大、施工速度快、费用相对坑探要低、施工灵活 缺点:成本高、机械笨重,难以运输。 81、影响矿产勘查技术手段选择使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勘查任务或勘查阶段、地质条件和矿产特征、水文地质条件、自然地理经济条件。 82、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或估算的概念 估算矿产资源在地下埋藏数量的工作。 83、矿床资源储量种类有哪些、其相应的资源储量数字单位是什么 建筑材料等非金属矿产:立方米。黑色金属和一般的非金属矿产:吨。一般的有色、稀有金属矿产:矿石量Q、金属量P,吨。贵金属矿产:吨、千克。金刚石矿产:克拉。 克每立方米、克拉每立方米。 84、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或估算的一般过程 1)确定矿床工业指标; 2)圈定矿体边界或划分资源储量计算块段; 3)根据选择的计算方法,测算求得相应的资源储量计算参数:矿体(或矿段)面积 S,平均厚度M,矿石平均体重D,平均品位C等 4)计算矿体或矿块的体积V和矿石资源量储量Q: Q=VD 或金属量P: P=QC 5)统计计算各矿体或块段的资源量储量之和,即得矿床的总资源量储量。 85、矿产工业指标的概念及其种类 矿产工业指标:指现行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原料质量和矿床开采条件所提出的要求,及衡量矿体能否为工业开采利用的规定标准。 主要内容: 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味、最低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有害杂质最大允许含量、最低工业米百分率、含矿系数、剥采比、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指标。 86、各不同种类矿产工业指标:边界品味、工业品位、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等的基本概念 边界品位: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中有用组份的最低要求。 工业品位:单个工程中单矿层或储量估算的既定块段中,有工业意义的有用组份的最低要求。 最小可采厚度: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矿石质量符合要求时,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可采真厚度。 夹石剔除厚度:开采工业矿石时能分别处理的最小夹石厚度或圈定矿体时允许夹在矿体中间的夹石最大真厚度。 87、制定矿产工业指标的基本原则 1)贯策国家矿产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方针政策,综合的、最大限度的利用矿产资源。2)保护矿体的完整性,利于开发。3)优质利用,分级开采。4)保证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5)因地制宜和灵活性、适时性。 88、矿体圈定的概念 将勘查线剖面图、水平断面图或投影图等图上的多勘查工程的矿体边界点按照地质规律连接起来,圈出矿体范围。 89、矿体边界线的概念及其种类 将勘查线剖面图、水平断面图或投影图等图上的多勘查工程的矿体边界点按照地质规律连接起来,圈出矿体范围,得到的线就是矿体边界线。分为:零点边界线、可采边界线、资源储量类型边界线、内边界线、外边界线。 90、各不同种类边界线:零点边界线、可采边界线、资源储量类型边界线、内边界线、外边界线的基本面概念 1) 零点边界线:矿体尖灭点的连线。一般情况下它与矿体自然边界或外边界线一致,表示各矿体大致分布范围。 2) 可采边界线:按照最小可采厚度和最低工业品位或最小工业米百分值所确定的基点的连线。 3) 内边界线:连接边缘见矿工程所形成的边界线,表示有勘探工程实际控制的那部分矿体分布范围。 4) 外边界线:用外推法确定的矿体边界线,表示矿体的可能分布范围;它与内边界线间的储量可靠程度要低于内边界线范围内的储量。 5) 资源储量类别边界线:以资源储量分类圈定,表示不同类别资源储量分布范围的边界线。 6) 自然类型边界线:以矿石自然类型的边界线 7) 工业品级边界线:在能分采矿石工业类型边界线内,以工业品级划分标准确定的边界线。 91、零点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矿体厚度趋近于零的各点的连线。是有矿和无矿的界线。 92、有限外推和无限外推的概念及其外推规律 93、可采边界线的确定方法和具体过程 内插法:计算法、图解法、平行线移动法。 原理: 94、矿石类型边界线确定时应考虑的因素 成矿地质因素、成矿规律、矿区的地形地貌等。 95、资源储量边界线确定的依据或方法 在对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矿体的自然形态、产状及其变化特点,有害组份的空间分布规律,蚀变矿物的分布和组合,以及后期构造的影响等因素综合确定。 96、圈定矿体边界线时应注意的问题 加强对成矿地质因素的研究,分析成矿规律,圈定符合实际的矿体边界线,还要结合其他的条件灵活运用矿体确定的方法,防止边界线过大或者过小,造成资源浪费。 97、资源储量计算或估算的常用图纸有哪些 勘查线剖面图、水平断面图、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矿体顶底等高线图等。 98、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或估算参数的概念及其种类 计算储量时所需要的数据。 分类:矿体面积、矿体厚度、矿体平均体重、平均品位等 。 99、矿体面积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求积仪法、曲线仪法、方格纸法、几何法。 100、钻孔中矿体厚度的确定方法及其具体的计算过程 间接测量。 101、矿体平均厚度的计算方法 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 102、坑道中个钻孔中矿石平均品味的计算方法 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 103、特高品味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品位高出一般样品很多倍的情况。确定方法:检查是否为化验的差错、检查采样点是否出错、最后确定。 104、特高品味的处理 计算时去除特高品位、用整个坑道或整个块断的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用特高品位相邻的两个样品的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用一般品位的最高值代替特高品位。 105、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或估算算术平均法的概念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将勘查地段内全部勘查工程查明的矿体厚度、品位、矿石体重等参数值,用算术平均法求其平均值,然后按圈定的矿体面积算出整个矿体的体积和矿产储量。优点:计算快、方法简单。缺点:结果粗略、没有划分等级。适用条件:矿体变化小、矿化均匀、质量及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矿床。 106、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或估算断面法的概念和分类 利用勘探剖面将矿体分为若干个矿段,根据勘探剖面两侧的工程资料、块断面积及剖面间的垂直距离分别计算出矿体的体积和矿产储量。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107、断面资源储量计算或估算方法的适用条件 只要勘探工程大致沿直线或者水平面有系统的工程布置,能编出一系列的断面图时,都能适用断面法。 108、地质块断法的概念、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根据矿床的地质特点和条件或勘探工程把矿体划分为不同的小块断,每一个块断按算术平均值估算储量。优点:在勘查工程较密且工程分布较均匀的情况下,计算或估算的结果较为精确。缺点:当勘查工程较稀且工程分布不均匀、有用组份变化较大时,结果误差较大。 109、地质块断法块断划分的依据或标志 不同的矿床地质特征、不同的矿石自然类型或工业类型、不同的资源储量类型、不同的矿床开采条件。 110、开采块断法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 以坑道为主要勘查手段的矿床常用的储量估算方法。 适用条件:用于矿体厚度小,产状变化不大的情况。 111、矿产资源储量误差分为哪几类 地质误差、技术误差、计算或估算方法误差。 112、资源储量误差的检查方法主要有哪些 重复测量、检查测量、探采资料对比。 113、资源储量计算或估算的精度估算方法及基本思路 用资源储量计算/估算参数的精度来评价所计算/估算的资源储量精度、用重复计算或估算的方法来评价所计算或估算资源/储量的精度。 114、矿产勘查可行性评价的概念和阶段划分 运用多种学科成果,对一项工程在建设的投资决策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分为:概略研究评价阶段、预可行性研究评价阶段、可行性研究评价阶段。 115、矿产勘查可行性评价的条件 116、矿产勘查可行性评价的评价因素有哪些 矿床地质因素、社会经济地理因素、经济因素、矿床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因素。 117、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行性评价与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主要区别 118、矿产技术经济评价的种类 119、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概念 120、矿床潜在价值、提取价值、工业价值或总利润的概念 121、贴现的概念 122、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是意义 1)、避免盲目提高勘查程度,减少储量的积压。 2)、避免未经技术经济论证工作人为的低估矿床的经济价值而终止地质工作 3)、矿床技术经济评价为择优勘探和择优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4)、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对矿床综合开发、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矿床经济价值有重要的作用。 5)、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矿床外部建设条件的变化,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可使大量呆矿变为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6)、为与矿山开发相关的主要部门定制建设规划提供信息。 7)、矿床经济技术评价是评价勘查工作经济的基础。 123、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原则 1)、坚持使用价值评价与价值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124、矿床预测的概念和意义 也称为成矿预测,是在矿产预测基本理论指导下,依据矿产预测原理,矿产预测的种类和具体的任务要求,分析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矿床成因,弄清成矿规律等以建立成矿模式,总体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矿产标志等以形成找矿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合适的矿产预测方法,圈出矿产预测远景地区,优选矿产预测重点区,进而对区内的潜在矿产资源进行预测。意义:是实现科学找矿的重要途经。 125、矿产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路 三大基本理论:相似类比理论、地质异常致矿理论、地质条件组合控矿理论。 126、矿产预测的原则 最小风险、最大含矿带准则;循序渐进准则;综合预测准则;统一标准准则;尺度水平对等准则;优化评价准则; 127、矿床预测的分类 小比例尺成矿预测,比例尺在1:50万1:100万 中比例尺成矿预测,比例尺在1:10万1:20万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比例尺在1:5万1:1万 128、矿产标志的概念和分类 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指示矿产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现象和线索。 分为:地质标志、生物标志、人工标志、地球物理标志。 129、地质标志有哪些 1)、矿体的原生露头和氧化露头。2)、铁帽。3)、近矿围岩蚀变。4)、围岩的颜色变化。5)、矿物学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志。6)、特殊的地形标志 130、铁帽的概念 特殊的氧化露头,是寻找金属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标志。 131、矿产预测图的概念和内容 用于矿产预测的图件。包括:含矿岩系或有利的成矿地层、控制成矿的构造、成因上或空间上与矿产有关的岩浆岩、与成矿有关的变质作用及变质岩、已知矿床分布,成矿特征及矿化信息、成矿单元、预测区。 132、圈定预测区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矿床的分布情况、与矿化有关的地层或岩性、与矿化有关的构造、与矿化有关的岩体、控矿构造分析、物化探测量异常、重砂异常、围岩蚀变资料、矿床共生及矿化分带特征。 133、预测工作区的分类 成矿远景区、没有把握,成矿条件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区、无需深入工作的地区。 134、成矿远景区的分类或分级及各类园景区的条件和特点 成矿远景区是指具有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可能发现某些矿产的中观尺度地区,一般为四级成矿区带相对应。成矿远景区是在成矿预测或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矿产普查的基础上,根据成矿规律的研究结果而推测圈定的进一步矿产普查的重点地区。分类:按成矿地质条件、已有地质和矿产资料的丰富程度,以及可能发现矿产的把握程度,矿产远景区一般分为A、B、C三类,以便安排进一步工作的先后次序。 A类:有重要工业类型的矿床,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标志明显等 B类: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条件比较明显,尚未发现工业矿床,只有少数矿点等; C类:具有一定的成矿地质条件,但不够全面,尚未发现直接矿床标志,仅见一些物化探测量异常等。 135、成矿模式的概念和分类 用描述、统计数据或类比的方法,对不能直接观察或难以观察的现象或过程所作出的一种起作用的假说或精确的模拟。分类:矿床存在模式、矿床成因模式、矿床品位数量模式。 136、成矿模式的内容 成矿带的地质背景、矿体的外部形态特征、矿体的内部质量特征、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影像特征、矿床的控制因素、矿床的成因特征。 137、矿产预测方法的概念 有描述地质体的各类特征转化为矿床预测对象整个过程所涉及到的一切地质理论和技术手段,是一个系统的体系。 138、矿产预测方法的分类 经验模式矿产预测方法:经验类比、矿床存在模式集类比、计算机模拟类比、专家系统类比。 理论模型矿产预测法、系统分析矿产预测法。

    注意事项

    本文(矿产勘查学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