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物理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docx

    • 资源ID:3647205       资源大小:39.6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物理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docx

    物理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物理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 思考之一:如何把握科学探究与实验验证的关系? 案例一 教学“光的直线传播”课 1、 引入课题 打开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光的直线传播。 随即展示多媒体课件的几幅彩色图片: 图片:灯光阑珊的城市夜晚,几柱彩色光柱划破夜空,交相辉映。 图片:两位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进行科学研究,一束红色激光贯穿了大部分画面。 图片:海底世界中,一位潜水员头盔上的灯光,射向远处。 2、新课教学 教师:同学们从刚才的画面中看到光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沿直线传播。 教师开始让学生利用课桌上的的器材进行小组实验,分别观察镭射笔射出的光在空气中、水中和水果冻中的传播路径。 评析 教师在教学的逻辑关系处理上出现了失误。首先出示课题“光的直线传播”,这不是明白无误地直接给出了结论吗?接着,教师展示了光的直线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几个实例画面,又恰恰为刚才的结论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学生随后进行的实验只能起到验证结论的作用。 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验性探究,本质上来说,是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相同的,都是在各自未知领域中对事物的一种研究活动。探究的前提是问题性,即首先要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面对问题,再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然后是一个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上课一开始便出示,会使得探究活动失去问题性,再去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又从何谈起?因此,实施探究性教学,首先要明确科学探究和实验验证的逻辑关系。 思考之二:如何把握自主探究和课堂秩序的关系? 案例二 进行“光的直线传播”的教学,片段: 学生几人一组,围成一圈进行实验。器材有:激光笔、蜡烛、火柴、一瓶水、蚊香、玻璃瓶、易拉罐、塑料薄膜和三张纸片等。 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有照激光笔的、有点燃蜡烛的、有点燃蚊香的教室里很是热闹。 教师:请哪一组同学介绍一下你们小组在实验中的发现? 一位女生起立回答,可是其他同学的声音盖过了她的发言声。教师立即击掌示意大家安静,但同学们兴致正浓,大部分依然我行我素,讲着、做着靠窗的几位同学还正在用蜡烛熏易拉罐,不时发出嬉笑声 评析: 课堂秩序问题带有普遍性。原因有两条:一是平时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实践机会不是很多,学生习惯于看老师做,听老师讲,偶尔有机会自己动手、小组合作,就显得格外兴奋,甚至有点忘乎所以了;二是教师对探究活动的开放程度把握不够准确,学生在自己探究的起步阶段,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探究活动在程度上应有个分层推进、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步登天。 现在质疑“课堂纪律”、“教学常规”的报道常见于媒体报刊,那种出于教师管理考虑、导致课堂死气沉沉的纪律和秩序却应在摈弃之列,但如果着眼于保障学生自由学习的纪律和秩序,则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要切实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 思考之三:如何把握合作讨论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案例三:实施“光的直线传播”的课堂教学,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探究性研究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问题展开讨论。列举如下: 讨论1 看了手影表演后,同学们提出什么问题来一起研究? 讨论2 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光在空气水中和玻璃中是如何传播的? 讨论3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讨论4 路灯下,人行走时地上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 讨论5 光传播是否需要时间呢? 评析:小组讨论特别多,许多问题都是经过小组讨论再进行交流和回答,学生特别忙,看起来也很热闹。笔者心存疑虑:这么多的问题真的都需要讨论吗?两三分钟内学生如此忙碌的讨论有多大效果呢? 时下评课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标准,那就是看上课热闹不热闹,学生在课堂上活动多不多。诚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学习团体,通过彼此间的交流讨论、互助共享,可以激发起思维碰撞,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转变学习方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我们切不可由此而产生片面认识,曲解了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含义。一个问题下来,教师就发动学生“讨论”,你一言,他一语,十分热闹,其中学生又有多少深入思考呢?结果只能是浮于表面的形式主义。不少“热闹”与“活跃”是以遏制学生的独立思考为代价的,对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是十分不利的。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强调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即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被动性,改变学生过去那种对教师的依赖性,尊重并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探究性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合作讨论,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通过对上述三个案例的分析与思考,我认为: 1、 探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性学习和训练性教学相比较,更具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把学生置身于动态、开放、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对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实验的起步阶段,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这更说明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在探索与反思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内在的教学规律。 2、 学生探究能力上逐步发展的,探究性教学的组织应该循序渐进。探究的环节可不必追求完整,应该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部分到完整、分层分步的培养过程。 3、 探究性教学本身没有固定的、刻板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探究课题,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灵活掌握科学探究中相关因素之间的排列顺序,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探究性教学方式。 4、 探究性不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也不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所有物理知识时,都要去探究,那是荒谬的。即使是探究性的教学,课堂也应在教师的掌控之中,不能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同样还不能支干不分。因为课堂教学毕竟时间有限,应重在方法培养、精神塑造!

    注意事项

    本文(物理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