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爱情喜剧西厢记论文.docx

    • 资源ID:3643305       资源大小:62.04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爱情喜剧西厢记论文.docx

    爱情喜剧西厢记 论文爱情喜剧西厢记01 老夫人毁约之谜 中国古代在文艺领域里的查禁政策起源很早。大家很熟悉的,早在秦始皇的时候,就在焚书坑儒,但是从秦以后一直到宋代,都查得比较松,明代开始比较严格,朱元璋开始都大兴文字狱,到了清代文字狱和文艺的查禁,更加严厉。其中无非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政治问题,就是你写的书有违圣人之教,特别是是在政治上,不符合局的口味和看法。另外一方面,就是所谓悔淫悔荡之书,就是有碍风化的,有碍社会治安的。两部书最为突出,第一部就是西厢记,所谓悔淫鼓动人们去偷情,还有就是水浒传,所以我们小时候的时候,还流传着这样的话,民间说:男不读水浒女不读西厢。说男的一读了水浒人人当英雄想造反,女的为什么不能读西厢呢?你读了西厢记你就不管自己的父母了,你就由着自己的性儿来了,想爱谁就爱谁。整个西厢记一个核心的情节,就是两个年轻人,自己自作主张地做了夫妻,那么如果天下的年轻人,都这样自己谈恋要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扔在一边,那社会要大乱了。所以这个西厢记是严厉查禁的。 清代查禁得非常严格,虽然是禁而不止。比如说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人偷偷带在读西厢记,林黛玉做诗的时候,情急之中想不起来句子,就引用了一句西厢记被薛宝钗给抓住了,你看你引用了一个*里面的东西,但是,大家想想薛宝钗怎么知道这是西厢记里的东西呀?她也读过嘛,所以,这个西厢记是禁而不止,实际上是非常地流行。 细心的观众或许还会记得,前一时间,李昌集教授曾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莺莺传,莺莺传中的莺莺最终被她心爱的人所抛弃,这一凄婉的爱情故事,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士大夫争相品读。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西厢记正是由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根据莺莺传这部小说改编而来的,尽管这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没有变化,但是故事的结局却是天壤之别,为了满足人民追求美满姻缘的强烈愿望,西厢记不再是莺莺传那样的悲剧,而是变成了一部广受欢迎的喜剧,它向人们讲述了一对才子佳人历经坎坷,最终喜结良缘的故事。但让人感到纳闷的是,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来说,为什么对莺莺传的传播熟视无睹?而对根据莺莺传改编而成的西厢记大加禁毁呢?西厢记究竟是什么,使得封建统治者对它恨之入骨呢? 整个西厢记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母亲和女儿之间,对女儿的那种任性无能为力的,那这个官方统治者,是不能允许的。如果年轻人都像他们这样,去自己谈恋爱,自作主张地做夫妻,那天下不是大乱了吗?那“媒妁之言”到哪儿去了,父母之命到哪儿去了,那这个社会将不会有一个官方所承认的,官方所认可的,官方所希望的那么一种秩序,那官方对此就是不能容忍的。所以西厢记一直被官方,还有很多的正统的文人,认为是悔淫之作,大声疾呼要查禁,要禁毁,但是当然是禁而不毁。那么,为什么人们喜欢西厢记?为什么人们看了西厢记以后,认为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是正当的,是很感人的,为什么呢?因为西厢记用了大量的笔墨,在描写莺莺和张生是怎么产生爱情的? 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在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以男女*为主题的作品,多如牛毛。早在诗经中便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描写,但是为什么西厢记中的爱情,却使人们长久的迷恋呢?难道是人们的叛逆心理在作怪,西厢记究竟说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说是一个年轻的书生叫张珙,名君瑞,家里面现在很穷,要到京城去考试,要谋求自己的前途,然后就经过了蒲州,经过蒲州他为什么停下来呢?他说他要看望他的一个拜把子兄弟,镇守蒲关一个白马将军,叫杜确。所以他停下来,就暂住在蒲州,赞助在蒲州,游玩风景名胜,他就到普救寺去游玩,正好这个崔家有一个崔就是崔夫人和莺莺一家,护送崔相国的灵柩回老家去安葬,也停在普救寺。张生也去玩普救寺,莺莺也住在普救寺里面,张生去到佛殿里面去玩的时候,正好是红娘和莺莺一起也在佛殿上玩耍,张生一看,看到这个莺莺,那是貌若天仙,非常美丽,非常漂亮。张生一看以后,马上就想,这就是我多年心中所想的那么一个情人,是我注定了的姻缘,结果张生就上去想和莺莺搭话,红娘很机灵,一看马上跟莺莺说,殿上有人,赶快回去,不然老夫人要骂的,拖着莺莺就走,她的责任是要保护小姐。为什么这样呢?故事后面还会交待。 莺莺走的时候,被红娘拖走的时候,就回过头来看了张生一眼。“临去秋波那一转”,这个临去秋波那一转,回头看了一下,把张生的魂给看掉了,他就自作多情地认为,你看她也回头看我了,对我有意思,莺莺是不是有意思呢?下面故事还会讲到,我们先讲到这儿。回头一看,张生就自作多情,认为莺莺对自己有意思,怎么办呢?他要想办法来和她接触啊。他就找到方丈,他就说我是为了去考试的,现在其他地方太杂乱,不利于复习功课,你这个地方很清静,我就在这租一间房子,我要住在东厢房,东厢房和西厢房是隔壁,方丈当然同意了。 正在说着的时候,红娘来了,来是干什么呢?她不是找张生的,她是找方丈的,就问方丈,我们家为相国,老相国亡灵,超度亡灵的道场,准备得怎么样了?方丈说,准备得都好了,明天就可以开始了。张生就抓住这个机会,在红娘刚刚要走的时候,他马上就先拉住红娘,说:“请问你是莺莺小姐的侍女吗?”红娘说:“是啊,你问这个干什么?”说:“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现年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生。”大家就感到很奇怪了,看到一个自己不认识的小姑娘,先问人家你是莺莺小姐侍女吗?接着就报自己的生辰八字,多大年纪,什么时候生的?就是今天我们和任何人和正常的交往,看到一个不认识的人,一开始见面就说,我今天多大了,我是什么时候生的,何年何月生的,大家一定认为这个人是不是有点二百五。所以红娘一听,马上就把他打主“哎,打住打住,谁问你这个了,哪个问你这个了?”就抢白他,这个张生听了他不以为然,接着就问一句,请问“莺莺小姐经常出来吗?”这一问,红娘恼了“先生,你可是个读书人,你知道不知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我告诉你,我们家的老夫人,可是治家很严的。告诉你吧,前几天,我们家小姐莺莺偷偷地溜出去玩了一下,给夫人知道的,老夫人马上就把她,拉过来训了一顿,你是个大家闺秀,你不招呼一下,就出去好玩,如果被游客和和尚们偷偷地看你,你不感到羞耻吗?莺莺马上说,母亲,下次不敢了,下次不敢了。” 你看,多严格啊,从老夫人这种行为,治家这么严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崔莺莺回头望那么一眼,林去那秋波一转,本身就已经犯了崔家的规矩了,非礼勿视,那不能看,更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是因为莺莺已经订有婚约的,莺莺已经是一个订有婚约的人,夫家是谁呢?是崔夫人的一个侄子,姓郑,叫郑恒,古代订有婚约,跟现代不一样,那是很严肃的。我们今天,也还有这样的习惯,订婚以后可以称之为未婚妻,未婚夫,你没有订婚之前,不能这样说,一般的朋友说吹就吹,但是订了婚以后,就不一样了。崔莺莺已经是有夫家的人了?不一样了,你看到一个小伙子,你能回头望吗?你连出去,被那些陌生的人,那些男人瞧一下,家里面是不允许的,你还能回头去望他吗?所以莺莺在这样的家教之下,莺莺这么回头一望,可以说是有点意思的。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这对于穷书生张珙来说,是再清楚不过了。尽管相国府中的大小姐崔莺莺回头那一望,或许对他有一丝好感。但是门第的悬殊,使得张珙不可能走正常的提婚论嫁的程序,那么,张珙又是如何处理他这一突如其来的情感的呢? 他一想,我在东厢房她在西厢房,靠得这么近,就向和尚一打听,崔莺莺每天晚上要出来烧香,这是个好机会,就晚上偷偷地在东边的院子里面,躲在假山石的后面,古代的院子都是花墙,攀上的假山,隔着这个墙,可以一睹莺莺之风采,她想这个办法,所以这就有了第二次交往。 张生和莺莺隔墙和诗,但是在这一次交往之前,有一个小插曲,很多讲西厢记的人,不是太注意,实际上这个插曲非常之重要,非常重要。这个小插曲是什么呢?就是红娘把张生抢白一顿以后,回去很得意地跟莺莺说:“小姐,我告诉你,今天我们在佛殿上碰到了那个小书生,才好玩儿呢,他问我,你是莺莺的侍女吗?我说是啊,你问这个干什么?接着他就说,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今天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生。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书呆子,这么好玩儿呢。”大家注意,莺莺的反应是什么?莺莺笑着对红娘说:“红娘,这事你不要告诉老夫人。”红娘其实很机灵,就是因为这么一个微妙的表现,红娘已经猜出来了,小姐对张生有点意思了,为什么?我们今天看,这个张珙一开始报自己的生辰八字,显得有点神经兮兮的。但是张珙他是有深意的,他是有目的的,为什么呢?古代谈婚论嫁才报八字,所以张生一开口就报自己的生辰八字,报自己的属相,说句老实话,那个意思很明确,叫自我推荐,自己为自己做媒了。古代那个风俗,红娘应该是知道的,莺莺也应该是知道的,所以莺莺叫红娘,这事你不要告诉老夫人。红娘没有吱声,节没有告诉,所以这么一个很小的细节,我们要注意。实际上莺莺和张珙之间,已经有了某种情愫,是这样的,所以才有了第二次隔墙和诗。 到了晚上,莺莺和红娘出来烧香了,张生隔着墙一看,当然越看越美,越看越爱啊,灵机一动,马上就吟了一首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这个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把它翻译一下就是,春天的夜色那么的温柔,花阴那么的安静,在极白的月光中,怎么看不到那月中的美女呢?实际上,他是利用一个典故,大家都知道,月中所谓有嫦娥,有仙女,用了这个典故,来读给莺莺听,来诵给莺莺听,把这首歌高声诵出来让莺莺知道,我是思念你的,我是喜欢你的。莺莺一听就说了:“哎,红娘,墙角有人在吟诗呢,”红娘说“就是那个三十三岁,不曾娶妻那个傻角儿”。莺莺一听,好清新的诗,我也来应做上一首,接着她就自己,也吟诵了一首诗:“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这个诗是什么意思呢?寂寞的我,虚度着青春,想那吟诗的人啊,应该懂得我的心吧。很显然,莺莺向张珙敞开了心扉,回应了他的爱情。所以张生一听这个和诗,非常激动,他马上就明白了莺莺的意思是什么?所以激动地马上就要冲出去,和莺莺去见面,他也没想到他是在墙这边,还有一个假山石在这儿,就喀吧一下碰到那个花枝,喀吧一响,红娘挺机灵,马上拖着莺莺就走,莺莺一边被红娘拖着,一边依依不舍地回头望着,但是还是被红娘拖回去了。那么,这场戏,叫做“酬韵”,大家想想叫“酬韵”,“韵”代表诗,“酬”就互相唱酬,互相唱和,就是这一出戏,是整个故事一个开端。 经过了两次没有直接往来的接触,莺莺与张珙相爱了。但是在封建社会,对于身处深宅大院里的莺莺来说,这样的爱情想要得到一个圆满的归宿,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尤其是莺莺已经订有婚约,这样的爱情更加渺茫,那么莺莺和张生,将怎样继续他们的爱情呢?家法森严的崔夫人,会允许订有婚约的女儿,爱上别人吗?这时一场灾难突然降临了。 一帮叛乱的军队五千人马到了普救寺,团团围住,指名我就是奔着莺莺来的,你莺莺不是漂亮吗?限你们三日把莺莺献出来,做我孙飞虎的妻子,不然三天全部把你们杀光,这可是个巨大的灾难,怎么办?莺莺就说了,为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母亲,弟弟,还有那么多的和尚、游客,怎么办呢?把我献出去,为了大家的安全,崔夫人是她的生身母亲,当然不同意,这怎么行呢?不谈我们别的了,限于我们把你献出去,我是辱没我们崔家的名声吗?这怎么能行呢?绝对不行的,不行怎么办呢?莺莺就提出来,如果实在不幸的话,如果有哪个英雄,有办法退了贼兵,我情愿我崔家倒陪家门,嫁于英雄,我愿意和英雄成为情眷。她的母亲一听,此计较可,大家注意这四个字。西厢记它出色,就是用一些很精炼的语言,你要去细细地体味的,她说此计较可,为下面埋下伏笔了。此计较可,这样的话,强如女儿陷于贼兵者。虽然可能这个人,门不当户不对,总比陷于一个贼兵强多了吧。所以就要,当时的方丈出来向两廊僧众高声宣布,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将莺莺许配他为妻。大家注意,话音刚落,一个鼓掌而上,我有退兵之策,何不问我,这个时候一看,哪个最激动?崔莺莺最激动,这个鼓掌而上来的人,就是她心里面所爱的张珙。 张生是个书生,他有什么退兵之策。有啊,一开始我们就说,张生之所以经过蒲州去旅游,目的是什么?一方面进京赶考,另一方面是渴望他的结拜兄弟,白马将军,这个白马将军就是镇守蒲关的将军。好,张生这个时候,就来说了,怎么办?退贼兵,怎么退,先请你们跟贼兵说,就说莺莺孝服未满,先请你们退一段时间,三日之内,等到我们丧服已满,然后我们自然会把莺莺献出来。然后就派了一个武艺高强的和尚,张生就写的一封信,给那个白马将军,这个和尚叫慧聪,武艺高强,杀出重围,就把这封信给白马将军,白马将军带了一彪人马过来,自然是收服了孙飞虎。张生跟兄弟又相见了,告诉他有这么一个事情,杜确说恭喜你,这个是好事情,然后他公务在身,带着兵马又走了,一场突然的灾难合,就这样有惊无险地结束了。 这场意外的兵乱,真的能使张珙与莺莺名正言顺地成为夫妻吗?莺莺的母亲崔夫人是相国遗孀,在当时她对世态炎凉有着切身的感受,因此维护相国家谱和名声,在她看来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所以她早早地就为莺莺定下了门当户对的亲事,现在就因为一句许诺,就要毁掉自己苦心经营的门第和名声,把莺莺嫁给一个穷书生,崔夫人会善罢甘休吗?她在“此计较可”的话语下面,到底隐藏了什么呢? 第二天,老夫人就摆了一桌宴席,请张生来赴宴,叫红娘去请张生,红娘一到张生那,张生是左打扮,右打扮,左照镜子,右照镜子,红娘你看我这个样子,有哪儿还不周到。开心得不得了,马上要作新姑爷了嘛,心里面开心,好了,到了宴席上了,张生也坐下了,莺莺也坐下了,红娘也来了,老夫人第一句话是什么?莺莺,先来拜了哥哥,莺莺你来拜见你的哥哥,意思什么呢?意思让张生和莺莺结拜为兄弟,这么一来,很显然老夫人就是不同意他们结为夫妻,结成兄妹,还谈什么婚姻呢?老夫人的理由是什么呢?唯一的一条,相国和生前已经和老生侄儿订婚了,就是莺莺已经是有夫家的人了。根据古代的法律,确实就订了婚的两家,没有特殊的情况是不允许单方悔婚的,除了什么呢?除了一方犯了罪,这就谈不起来的,如果一方没有特殊的变动,主要是没有犯罪,你另外一方面不能单独毁约,这是不行的。所以老夫人理由也很堂皇,他一开始就说了嘛,此计较可。对老夫人来说,它是一个计啊,它是一个权宜之计啊。那么怎么办呢?是你当场宣布的,老夫人说了,莫若以金帛相酬,不如我多给你一点东西,给你一点钱,你就再去娶一个好的人家的女儿吧,张生当然不愿意了,谁稀罕你的钱,老夫人一看张生,马上说,红娘先把莺莺送回去,然后张生对着老夫人说了,老夫人是你答应的,现在你是出尔反尔,我要你的钱干什么,爱情是能用钱换的吗?老夫人一看,赶快说张生好象酒喝多,红娘赶快把他送回去。老夫人也没理,因为古代单方毁约不行,但是如果这个事情,到官府去判的话,是可以的。因为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两害相权,要取其轻。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莺莺被贼兵掠去的话,那还谈什么婚事呢?后果更加严重,所以有可能的,所以老夫人在这儿,首先她是失信,她失信于人,她当中宣布的,所以老夫人一看,这个话不能再说下去,赶快把他送回家去,送回房间。红娘把张生送回去。 俗话说“好事多磨”,可是对于张珙来说,崔夫人的毁约,使得张珙与莺莺的爱情已经没有了希望,因为在封建社会,父母之命是不能违抗的。对于母亲的决定,莺莺只能是接受,因此面对豪门权贵的拒绝,张珙还能坚持他的爱情吗?无依无靠的大又该怎么办呢? 张生对红娘说,红娘我爱你们家的小姐,你是知道的?我吃了那么多的苦,你心里是最明白的,现在想不到,刚刚能成就婚姻,你看给老夫人一句话,就这么棒打鸳鸯,我现在实在是也没办法,怎么办呢?我就在你的面前,上吊死了算了,就请你把我的这番心意,告诉你家小姐,红娘当然不可能说是,看着他去上吊,当然也知道他的情意是真的,说这个话是气话,于是红娘就对他说了,你呀,好好好你去死吧,街上的柴火便宜得很,烧掉你这个傻角儿,很容易的,不费事,你死。张生当然,你想想办法嘛,红娘这个时候就说了,我来给你想个办法,你这个傻角儿,不就想想办法嘛,现在虽然老夫人悔婚了,但是小姐心里想的是什么呢?老夫人悔婚了,小姐是喜欢的你的,现在老夫人不同意,还要看小姐什么态度,你不是有一张琴吗?我告诉你,今天晚上我们出来烧香的时候,你就在你东边的东厢房,在那个院子里,你听我咳嗽一声,你就弹琴,让我来看看我们家小姐是什么表示,然后我们再来想办法,我再来告诉你。张生一听好啊,到了晚上,莺莺出来就烧香了,红娘就咳嗽一声,那边琴声悠悠地响起,莺莺是很有文艺才华的,所以她一听这个琴声就明白了,泪花在眼里直转,听了琴声,这个时候轮到红娘来试探莺莺了。 第一步,欲进先退。她要试探,她故意地,看到泪花,在莺莺眼眶里直转,马上拉着莺莺地手说,小姐,咱们回去吧,这么晚了合,不然老夫人骂的,就看莺莺怎么办?莺莺莺这个小姐听琴,听得心里正感动,泪花正转,当然就不愿意走,迟迟疑疑就不愿意动,红娘一看,好这样的情况。 第二步,假传消息。对小姐说,小姐听什么琴啊,人家都要走了,昨天我听张生说的,他说老夫人不同意我们的婚姻,那怎么办呢,他马上要回去了,看你小姐怎么说?你看人家要走了,你怎么办?莺莺一听,着急了,红娘无论如何,跑去跟张生说一下,让他暂时住一段时间。红娘这么一听,好,有苗头,你要张生再住一段日子,我就要问你,你要张生住一段日子干嘛。 第三步,她才探明心迹。把莺莺的心思,把它给试探出来,什么再住一阵子,再住一阵子干什么?我去跟他说什么?我不能说,小姐叫你再住一阵子,这很模糊,意思不明朗。莺莺就跟她说了,你就跟张生说,现在有些人在老夫人面前,说三道四的,所以老夫人听了他们闲言所以才把这个事情耽搁下来,你再住一阵子,我好歹不使你落空。这样张生才能稳得住,张生才能住下,为什么?婚姻的决定在老夫人,如果老夫人不同意,是绝对不行的,现在她说有别人说闲话,就说明老夫人是可能回心转意的。她是有这么一个目的,所以莺莺也很聪明啊,那红娘一听这个话,马上心里就明白了,莺莺的心里想的什么,红娘很清楚,莺莺也是深深地爱着张生的。所以,红娘就把莺莺的这个态度,带给张生,张生当然就住下来了。 爱情喜剧西厢记02 红娘的连环套 张生是一病不起,这次是病得很重,确实病得很重。这个病都惊动了老夫人,老夫人就派医生来给他看。当然,最着急的是红娘和莺莺,特别是莺莺,莺莺知道张生这个病怎么来的,莺莺知道现在治这个病的只有谁?所以,莺莺把红娘叫过来,说:张生身体不好,我现在开一个药方,你去拿了送给张生。红娘这一次真的是不敢传这个信了,罢了吧,罢了吧,小姐!我真是认识你了,你不要把他的命搞掉,我不敢给你传什么信了。还敢吗?就是这么传信,来来往往,张生生病,得了这么重,莺莺就“好姐姐”,央求她,去吧,去吧,救人一命,我这个药方是救他命的。这么红娘,才把莺莺写的药方拿到张生那儿去,张生一看到这个药方,书呆子,情绪大起大落,一看到这个信,马上又喜笑颜开。 是什么药方呢?写的是什么东西呢?红娘莫名其妙,张生刚刚还是病哼哼的,红娘刚进来的时候,张生就说:红娘啊,红娘,我马上就要死了,我死了以后,你也脱不了干系,都是你骗我,和你小姐两个人骗我,你来来回回地传书,我家小姐念叨你有一千次了,心里怎么想你啊,你家小姐写信来约我去约会,全是假的。刚刚还在责备她,现在药方一看,大喜过望,马上浑身就来了精神了。那这是一个什么“药方”呢?莺莺是医生吗? 稍微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像莺莺这样的大家闺秀,她不可能是医生,因为在莺莺生活的那个时代,有身份、有地位的女性,她是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那么不是医生的莺莺,她会开出什么样的“药方”呢?张生看到这种“药方”时,为什么会有异乎寻常的表现,这当中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我把她开的药方念一下,她开的是什么药方:桂花摇影夜深沉,醋酸当归浸,面靠着湖山背阴里窨,一服这方儿最难寻,两服令人恁,忌的是知母未寝,怕的是红娘撒沁,吃了呵,稳情取使君子,一星儿参。 一般读西厢记的人,对这个药方蛮难翻译的。这个药方怎么翻译呀?首先,我要跟大家说明的是什么呢?中国古代的诗词中,有专门的一体叫“药名体”,就是把许多中药的名字,把它镶嵌在诗里面,叫“药名体”。中药的名字,很有意思。它取得这个名字,和西药的名字不一样,它都有点意义,在这个药方里面,哪些是姚呢?规划、当归,当归大家知道是一味药,“知母”是一味药,“使君子”是一味药,最后参,大家都知道了,红参、白参,那个参,是一味药。 这个药,我曾经把几味药,把它排开,我给搞中医的朋友看看,他说这什么药啊,又没有重量,没有什么,而且这些药,怎么能合在一起啊?你不要开玩笑了,这什么药方啊。可见,它也是一首,像这个是一首曲儿一样,像小曲儿一样的那种体式,把药名镶嵌在里面的。什么意思呢?“桂花摇影夜深沉”说的还是什么呢?夜里面,深夜的时候。“醋酸当归浸”,醋酸大家知道,就是醋,通常古人把醋酸通常是指文人,文人不是很酸吗?你想,张生就酸得很,一开头就报,小生张名珙什么的,猜诗谜的时候,红娘说你猜的对不对呀,我怎么会不对。张生就有点酸嘛,通常是指文人。“当归浸”表面上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桂花是一味药,要把它和醋泡在一起,它的寓意是什么呢?“当归”就是归来,回来,说得什么,深夜的时候,我到你这儿来,“面靠着湖山背阴里窨”说这个药啊,要什么呢?要摆在地窖里,慢慢地窖藏,摆在深处,要把它窖藏起来。这也是用的中药的方法,中药有的时候,有的地方蛮古怪,叫人想不清,就像我们那个酒,埋十年,二十年,它的意思是什么呢?是躲藏起来,就像把药、把酒,摆在窖藏子里面,深深地埋藏起来。躲起来,藏起来,“这方儿最难寻”。这个地方最难找,不能让人知道,最难找。“一服两服令人恁”你吃一服也好,你吃两服也好,这药随你的意。什么意思?让我们尽情地欢乐,前面她要向张生解释,前面为什么会那样呢?实际上她都委婉地向张生解释,以前她之所以那样是什么呢?怕的是“忌的是知母未寝”,我当时之所以那样,我是怕母亲还没有睡熟,还没有睡觉。怕她知道我们的事,所以今天这个事,也是这样,为什么要深夜呢?让母亲睡熟以后。“忌的是红娘撒沁”,我本来怕的什么?我怕的就是红娘去走漏风声,红娘不是小保镖吗?莺莺始终对红娘邮电部放心嘛,她是老夫人摆在莺莺小姐身边的一个小耳目嘛,现在我把这个药给“吃了呵,稳情取使君子一星儿参”是什么意思呢?这服药你吃了以后,你的病一定会好的。I实际上她是用药名体的,一支小曲儿,向张生说我们再一次地约会吧,我以前之所以这样的话,是有种种原因的。 然后,在这个药方下面,她附了一首诗:“休将闲事苦萦怀,取次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宪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媒,寄与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云雨来。”这首诗如果翻译一下,什么意思呢?我们把它按照现在新诗的方式,翻译一下:别把那些不当真的事,放在心上,弄垮了身体,对不起老天,没想到当初为难中,你保全了我,一片痴心,却变成了你的灾险,你的深情厚意,使我不能再遵守礼教,这首诗就是我与你终身相伴的誓言,不要感叹爱情的遥远,让我们今晚享受结合的甘甜,这是一首定情诗。你说,张生看了能不激动吗?再明白不过了,莺莺终于冲破了心底里那个礼教的阴影,走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就在这天晚上,莺莺和张生私下结合了,自作主张做了夫妻,没有按照礼教正常的规矩。当然,张生和莺莺,他们是心心相印,他们是冲破了礼教的束缚,而私自大胆地结合在一起。但是,他们能不能走向一个美好的结局。并不是由他们两个人决定的。大家想想看,还有个老夫人在那儿,老夫人一句话,那你就成不了夫妻,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是整个社会的规则,你不能违反的,就像现在,你必须有结婚证,你没结婚证,你不是正式夫妻。所以,老夫人她能否同意,就是一个关键。还有,莺莺是订有婚约的,她是有未婚夫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呀,所以虽然这个两个年轻人,选择了那种自己认可的爱情,这两个年轻人,在爱情上获得了自由,但是能不能,最后得到自由,社会最后能不能承认,还不知道。这里面,最要紧的是老夫人。 很显然,莺莺和张生的私下结合,有着极大的风险,因为他们这样做,严重地违反了封建礼教,那么,一旦这种事情被老夫人发现了,江蕙怎样呢?老夫人会容忍他们这种大逆不道的做法吗?而发生这种严重的事情,红娘居然没有向老夫人报告,红娘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面对严厉的老夫人,红娘将如何应对呢? 果然,大约过了这么一个月左右,事情发现了。老夫人发现了这个事情,她看到莺莺的神态跟平常不一样了。老夫人嘛,对女儿是很关心的,而且是母亲对她神态各方面了如指掌,一看莺莺神态跟以前不一样了。然后,又听到欢郎说,说是姐姐经常深夜,到花园里烧香,很晚很晚都不回来,要我先回来,他们还在那烧香,老人马上敏感到,不好,出事了,怎么办?赶快喊红娘来问,红娘是她安排在那儿的保镖,是她安排在莺莺身边,小姐面前的一个监护人啊,所以赶快唤红娘来查问,这个事情,红娘一听,老夫人查问到后花园烧香的事情,她就知道事情败露了。莺莺一听,坏了,事情败露了,红娘你无论如何,替我遮盖一下。不能让老夫人知道,红娘说,我也不知道,说得过去,说不过去,到时候看哪,莺莺吓死了,红娘去了,到了老夫人那儿。那当然家法伺候,过去的加法有各种各样的,最简单的就是棍子。老夫人阴沉着脸坐着,家法已经摆在旁边。过去这家法,大家不知道,家法它严重到什么程度?过去中国古代的法律,是很有意思的。家法可以在家庭里面来施行,也可以在宗庙里面施行,家法打死人是合法的。家法处置,是任何人不能干预的,就是家庭自己有处置自己家庭里面任何一个成员一个正当的合法的权利,只要我的处罚是正当的,这个事情是很严肃的,也是很严重的。红娘去,红娘面临的是一场非常严重的考验,老夫人阴沉着脸在那儿,我们看,红娘她是怎么来面对这一场大的灾难,对红娘而言,对莺莺,对张生而言,都是一场非常重大的考验。根据当时的法律,老夫人是完全可以把张生送到官府里面治罪的,而老夫人想的本来就是这样想的。 我们下面来看,红娘来了:“老夫人!”“跪下,小贱人,小姐跟你晚上到花园里烧香是怎么回事啊?哪个要你们去的?”红娘怎么说,先说不知道。“哪个说,我们到后花园去的,谁说的,谁看到的,谁看见的?”“欢郎说的,你给我从实招来,你老实说,我可以饶了你,你不老实说,我家法在这儿”。红娘怎么办?第一步不承认,不行。 第二步,是有这个事,是这么回事儿。张生生病了,那么我和小姐,去看看他,小姐和他已经是兄妹啊,当然要去看看了,看的时候,张生就跟小姐说了:“谢谢你们来看看我,红娘你先回去吧,让小姐在这儿待会儿。”我就让小姐落在后面,我就先回来了。老夫人一听:“这还得了,她是一个姑娘,你让她落在后面,怎么行呢?你做了什么事啊?”第二步什么呀,小姐是自愿的。小姐是你的亲女儿啊。这个时候,她不能把张生前前后后,虽然是从实招来,但是她不能,说张生写了一封信,怎么怎么的,她只是说,张生说,你先回去吧,让小姐再待会儿,然后小姐就留在那儿了,小姐自愿的,是你女儿喜欢人家,老夫人一听着急了,你怎么让她在后面呢,快说怎么怎么的,第二步说,这是小姐自愿的。 第三步就说,索性把情况挑明,现在小姐和张珙,和张生,一双心意两相投,他们两个人在一起,天天晚上在一起,老夫人不瞒你,已经一个多月了,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看你老夫人怎么说?老夫人这个气啊,老夫人说:“好啊,这个责任丢在你这个小贱人身上,都是你这个红娘”,就要动家法呀。红娘说:“责任不在我,在你老夫人”。 第四步,追究责任,哪一个的责任,不是我红娘的责任,是你老夫人的责任。这岂有此理呀,怎么是我老夫人的责任呢?第一条,你言而无信,当初兵围普救寺的时候,是你要方丈当中宣布,哪个退了贼兵,就把女儿许配给他,求把女儿嫁给他。否则就不会有这个事了。人家张生,一封书信,退了兵了,你本来已经许诺的,人家本来已经要成夫妻了,是你许诺的,你言而无信。你言而无信也就罢了,第二,你处置不当,你言而无信也就罢了,事情过后你竟然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那你就应该想法子,把张生打发走,你还把他留住在普救寺里面。这两个人你爱我,我爱你,你又许诺了他们做夫妻。那在一起,怎么能不出事呢,是你老夫人处置不当。你把他们留在这儿,一心一意要结婚的两个人,那当然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你老夫人。 红娘的这种分析,确实很有道理,似乎句句都在情理之中。那么,做事非常古板的老夫人,她能够听得进红娘的这种意见吗?她会承认自己的过失吗,而要想使得老夫人乖乖听话,跟着自己的思路走,红娘她还会有什么高妙的计策,来进一步打动老夫人呢?我们现代人会从中会受到哪些启发呢? 没办法,老夫人一想,这说的有道理,老夫人拿什么话回啊。第五步,分析后果,你老夫人承认,你老夫人没话说,承认了这个事情,我就来跟你分析后果,这个事情,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为你老夫人照相的话,你要赶快悄悄地把事情平息下来,这个后果,最好是要平息下去才好,否则后果对崔家不利,对崔家是很不利,对你老夫人声誉也不好,为什么呢? 第一,辱没家谱。怎么叫“辱没家谱”呢?过去每一个家族,每一个佳都有一个家族,记着一代一代的人,家谱就是体现这个家庭时代的经历,也就是记载着这个家庭的荣誉吧。现在你家里出了这个事,你女儿现在跟人家偷情,你不是辱没家谱吗?有一个女儿,如果不遵守当时的礼教,辱没家谱。辱没家谱,就是使你崔家的声誉受到影响,使你崔家的名声受到影响。这个传出去不好。 第二,有恩不报,人家再一追问,这个崔相国,人家是一个大假仁假,他的女儿,怎么跟一个小夥子,那个小伙子,是谁呀,怎么会两个人认识的?人家说了,是人家在普救寺围起来,你老夫人宣布,怎么怎么的,好啊,有恩不报啊你,有恩不报的话,是被人们认为,是瞧不起的,是认为是错的,有恩必报,这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规则啊。你怎么能有恩不报呢。 第三,治家不严。你老夫人,最后所有的这一切,归结为什么呢?你老夫人治家不严。如果依你老夫人现在把张生朝官府一送,官府来问了,怎么回事?是你宝贝女儿,自己愿意的,很显然嘛,这样你崔夫人,也要落的一个治家不严之罪。 第四,有损声誉。官府再一细问,你老夫人声誉到哪儿去呢呢?西文一下整个的过程,你老夫人背信弃义,既不报答张生的恩情,又反悔婚约。你老夫人的名声往哪儿搁,再说了,莺莺是你的骨肉,是你的亲生女儿,再看看张生这个人,不要说,他有恩于你们崔家了,他是个读书人,如果他将来成就了功名,你现在这样,你老夫人良心上说得过去吗?人家救了你啊,他成就了功名,将来你老夫人怎么面对他,你怎么说得过去。责任是什么,后果是什么,讲得清清楚楚,老夫人没话说了,到了这个时候。 第六步,出谋划策,她来出主意了,这个事情,怎么来处理呢?红娘来为老夫人谋划了,前面一步一步,来了个连环套,一步一步,到了这,红娘她最后来出主意了,老夫人这个时候,她说到张生了,张生这个人还可以嘛,既然是这样的话:“莫若怒起小过,成就大事。”你把他这个小小的错误,你就把它放过去,要成就他的大事,“撋之以去其污,岂不为长便乎”。你来雕琢他,调教他,使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就他的事业,这才是长久之计啊。好了,一步一步套下来,把老夫人说得哑口无言。一开始,我不承认,哪个看到她,一看瞒不过她,索性跟你把事情挑明,然后一步一步说下来,条条都在“理”字上,这个红娘还真是厉害啊,她这个连环套下得好,她这个连环套,实际上抓住两个: 第一个,抓住你这个母女之情。母女之情紧紧抓住,莺莺是你的女儿,你是她的亲生的母亲,紧紧抓住。 第二个,以其人之矛,攻其人之盾。你老夫人不是讲教化吗,我就用教化来说你。所谓“辱没家谱”什么等等,归根结底是什么?是一个教化的问题。古代的教化最根本的,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现在,这个“五常”里面,老夫人你说,你丢了几个“常”,这有“五常”啊,你老夫人“五常”里面,缺了“三常”,你允婚在先,而又悔婚,视为不“信”,你不讲信用。张生有恩于你,你不报,视为不“义”,你是不义之人,人家有恩于你,你不去报,你把这个事情捅出去,家丑外扬,整个辱没了家谱,女儿的名声往哪儿搁,你是不“智”,你不聪明,你做这样的蠢事。如果你现在同意了这桩婚事,让他们结为夫妻,然后,让莺莺再去调教他,让他成就一番事业,这才是“仁”,这才是仁厚之心。而且你让他们结婚以后,这事就没了嘛,他们正式地成为夫妻了,也符合礼了嘛,仁、义、礼、智、信,“五常”皆有,都具备了。 小小年纪的红娘,真是聪明绝顶,她这种分析,确实非常在理,几乎句句击中了要害。那么老夫人,她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人生准则,而采纳红娘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吗?老夫人她会甘心情愿地受一个小丫鬟摆布吗?而轻易地就接纳张生这样的人,做自家的女婿吗?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老夫人这一人物形象呢? 老夫人一听,确实这么回事。当然,确实这么回事,怎么办呢?你这个小贱人说得也对,罢了,罢了,就我轮到了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女儿呀,就把莺莺嫁给他吧。红娘,你把莺莺叫过来。莺莺一听,这个事情当然是吓死了。红娘说:“没事了,去呀,说让你嫁给张生呢”。 莺莺过来了。老夫人就跟她说:“莺莺啊,我是怎么教导你的,你怎么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呢?你真是我的孽障呀,我如果告到官府的话,丢了你爸爸的脸啊”。他是相国,丢了我们崔相国家的脸面啊。算了,算了,罢了,我现在就把你嫁给他吧。红娘,去把那个小畜生给我叫过来,又把张生叫过来,一肚子气。张生一听这个事,当然是吓得要死了,他老是问红娘,这个事。他就说老夫人怎么知道这个事的,她是怎么知道的,你现在问怎么知道这个事干什么,你要想怎么处理啊?所以红娘就笑他,你看你,一看上去好像挺能的,一碰到大事,一点用多没有。银样蜡枪头,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比喻,一根枪银晃晃的,好像包了一层银子做的,好像很锋利,其实是蜡做的,真正要派用场的时候,没用了。告诉你吧,是我自首的,现在好了,小姐嫁给你了,去吧。张生这才赶到老夫人那去,老夫人见到张生,你这个秀才,你是个什么德行呀,你作出这样的事情来?罢了,现在我就把女儿,许配给你了,但是,我崔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我已经连续三代了,没有招过白衣女婿,没有功名的人,我是没有招过的,所以请你马上进京考试。我替你把媳妇给养着,你给我进京去考试,考取了你回来见我,考不取你别进我这个家门。张生当然别无选择,事情就这么定了。所以,当莺莺和张生,遭受着爱情巨大的一场风险的面前。黑云压城城欲摧,当时的那个情势,老夫人愤怒啊,如果老夫人一不冷静,如果没有红娘,莺莺吓死了,张生更是一个看上去蛮灵光的,碰到一些事情,什么主意也没有。老夫人如果一冲动,把张生往官府里一送,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头的乌云,被红娘一阵轻风,吹得云消雾散。 红娘确实非常聪明,她的连环套也确实很有章法。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红娘之所以能够把老夫人,一步一步地套到自己的思路当中来,从而让老夫人同意张生和莺莺的婚事,这主要是因为红娘能够站在老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能够设身处地为老夫人着想,为她排忧解难。尽管老夫人最终有点不甘心,提出了附加条件,马上要张生进京赶考,这多少让人觉得,老夫人有些难缠。 所以,历来讲西厢记,包括我们现在大学课堂上,包括我们看外面的各种各样的论文什么的,专家们谈西厢记里面的老夫人,都说这个老夫人,太不近人情,这个老夫人是封建卫道士,是封建礼教的护法者,都是作为反面形象,来批判,直到今天,过去我长时间的讲课,也是这样讲的。但是,对老夫人的形象,究竟应当怎么样去看?而且,老夫人要张生去进京考试,一下子棒打鸳鸯,张生走了以后,会不会发生新的波折呢?张生如果考取了,会不会把她抛弃呢,而且还有个尾巴割掉,莺莺她是订有婚约的,她是有未婚夫的,那么下面故事会怎么样呢?请各位听我们下一讲,谢谢! 爱情喜剧西厢记03 莺莺命运之谜 老夫人这个形象,历来受到人民的批判,说她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是封建礼教的护法者,显得很冷酷,很无情。过去我也是

    注意事项

    本文(爱情喜剧西厢记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