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淮阴工学院《马克思》第二章复习题.docx

    • 资源ID:3634956       资源大小:54.02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淮阴工学院《马克思》第二章复习题.docx

    淮阴工学院马克思第二章复习题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里的“基础”指的是_。 A、实践 B、认识 C、价值 D、感觉 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2、毛泽东曾经说过:“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这说明_。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3、生于南美洲茂密森林中的西红柿曾被称为“狼桃”。到了16世纪,英国人佛罗达拉里公爵在旅行期间发现了它,并带回几株种在英国皇家花园里,供皇家贵族观赏。到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决心以身试“柿”,看其是否有毒。有记载说,这位勇敢的画家在吃西红柿之前穿戴整齐,吃完之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的“召见”。结果,他不但没有死去,也没有任何不适。于是人们才知道西红柿原来是可以吃的。这表明_。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4、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_。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C、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5、恩格斯指出“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说明_。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6、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认为认识是_。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7、列宁指出:“物、世界、环境是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表明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_。 A、选择论 B、反映论 C、建构论 D、创造论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8、康德主张知识的形式是头脑里固有的;孟子认为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柏拉图认为认识是对神秘理念的回忆。上述观点属于_。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9、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一观点_。 A、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B、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C、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 D、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0、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思想是_。 A、非理性因素是人的重要认识能力 B、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 C、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D、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1、“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_。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发展的过程性 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2、“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法_。 A、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B、都揭示了真理是主观的 C、前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后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 D、前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后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3、“真理是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向越来越高的阶段上升,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了。”这一观点_。 A、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B、肯定了真理的辩证性 C、否定了真理的绝对性 D、否定了真理的相对性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4、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_。 A、真理与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B、真理与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C、真理与谬误在性质上并无根本对立 D、真理与谬误可以随时转化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5、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说明_。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_。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7、“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像,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像,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这表明_。 A、想像是获得认识的基础 B、想像对主体认识活动有诱导作用 C、想像在认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D、想象属于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8、实践的主体是_。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9、实践的客体是_。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20、实践的中介是_。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21、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_。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_。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23、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_。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2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_。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2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_。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26、“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_。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27、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_。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28、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_。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29、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_。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30、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_。 A、虚幻反映 B、歪曲反映 C、主观反映 D、正确反映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31、一切真知都来源于_。 A、间接经验 B、社会实践 C、人的意识 D、客观事物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3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_。 A、实践的历史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 B、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C、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3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_。 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3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_。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35、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 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这段论述表明_。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36、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是_。 A、只要参加实践 B、只要刻苦读书 C、既要参加实践又要认真读书 D、依靠灵感和机遇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3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_。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3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具体的特点是_。 A、摹写性和深刻性 B、创造性和新颖性 C、新颖性和深刻性 D、摹写性和创造性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39、“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_。 A、认识真理的辩证途径 B、直观真理的辩证途径 C、认识客观实在的客观途径 D、直观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40、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_。 A、内部联系 B、本质联系 C、全部联系 D、外部联系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41、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_。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 D、形象性、直接性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42、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_。 A、表面联系 B、本质联系 C、直观联系 D、外部联系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43、理性认知的特点是_。 A、主观性、具像性 B、生动性、科学性 C、抽象性、间接性 D、形象性、直接性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44、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因为_。 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都根源于实践 B、理性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 C、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有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还有缺陷和不足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45、强调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_。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根源于实践 B、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外部联系,可以指导实践 C、离开理性认识就不会有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没有把握事物本质,不能指导实践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46、强调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_。 A、认识论的辩证法 B、认识论的唯物论 C、认识论的唯理论 D、认识论的经验论 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4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_。 A、抽象思维 B、辩证思维 C、正确认识 D、社会实践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48、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必须具备_。 A、善于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B、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的积累 C、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和辩证思维方法 D、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虚心请教别人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49、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_。 A、感觉、知觉、表象等意识形式 B、概念、判断、推理等意识形式 C、感性和直观等意识形式 D、情感、意志、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50、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它的作用在于_。 A、能改造世界和检验理论 B、能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C、能认识实践和指导实践 D、能认识世界和检验理论 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51、“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思想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是_。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理论来源于实践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52、下列情况哪个是实现由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_。 A、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B、严格按照理论办事 C、理想与现实要相结合 D、要实现集体领导 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53、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_。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地一次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54、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_。 A、人们的认识欲望是无止境的 B、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度的 C、事物的本质是深刻的 D、主客观条件限制和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55、真理是_。 A、在现有知识条件下的正确认识 B、永恒不变的正确认识 C、客观规律 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56、真理的内容是_。 A、以个人的意志去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57、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上的_。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机械论 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5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_。 A、不变性、永恒性 B、无条件性、无限性 C、唯一性、不变性 D、根本性、无限性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59、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_。 A、可变性、多元性 B、有条件性、有限性 C、暂时性、多样性 D、不稳定性、多变性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60、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_。 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 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61、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是_。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62、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_。 A、多数人的意志 B、先进思想 C、社会实践 D、逻辑推理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63、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_。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D、它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64、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_。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 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都具有历史性 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65、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实践的_。 A、唯一尺度 B、价值尺度 C、真理尺度 D、客观尺度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66、价值评价是_。 A、感性的认识活动 B、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C、理性的认识活动 D、关于对象的属性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67、评价性的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的不同之一在于_。 A、前者以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后者以客体本身状况为反映内容 B、前者以客体本身状况为反映内容,后者以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 C、前者获得的是感性认识,后者获得的是理性认识 D、前者获得的是理性认识,后者获得的是感性认识 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68、对于任何价值评价的主体而言,正确的价值评价只能是_。 A、与主体及其需要相符合的价值评价 B、与主体的具体特点相符合的价值评价 C、与主体的客观状态相符合的价值评价 D、与人民、人类整体的利益相一致的价值评价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69、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努力朝着满足主体需要的方向行进。这体现了价值评价的_。 A、制约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促进功能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70、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_。 A、完全相同的 B、完全不同的 C、一致的 D、不一致的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71、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_。 A、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 B、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献身精神 C、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 D、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72、“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_。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73、正确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_。 A、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B、意识第一性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辩证的观点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74、经验论的错误表现在于_。 A、经验是第一性的 B、否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夸大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 D、强调了精神的作用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7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本质上是_。 A、反映 B、经验论 C、科学实验 D、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动的活动 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76、“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_。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7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_。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7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_。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感性认识存在着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79、“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_。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 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80、否认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_。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辩证法 D、形而上学 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81、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真知”问题上正确的观点_。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成真知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82、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_。 A、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C、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D、必然和偶然的统一 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83、“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_。 A、经验论 B、唯物论 C、不可知论 D、反映论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84、理性认识的特点是_。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这种观点是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的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8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这是因为_。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是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D、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86、“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_。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C、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观点 D、对逻辑和历史关系的割裂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8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真理具有_。 A、客观性 B、绝对性 C、相对性 D、全面性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88、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_。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89、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_。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教条主义的错误 D、经验主义的错误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90、实践基础上的_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科学创新 B、文化创新 C、理论创新 D、技术创新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91、“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_。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是完全不可靠的C、必然性的证明与感性经验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是无用的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92、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_。 A、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 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C、除了俄国,其他国家可以根据书本设计社会主义纲领 D、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彻底划清了_。 A、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界限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界限 D、辩证反映论与形而上学反映论的界限 答案:ABC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2、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_。 A、人的认识结果由主体的观念意志决定 B、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的作用 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 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 答案:BC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_。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答案:ABC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4、柏拉图认为:“如果是我们在出世前获得了知识,出世时把它丢了,后来又通过使用各种感觉官能得到了原来具有的知识,那么,我们称为学习的这个过程,实际上不就是恢复我们固有的知识吗?我们把它称为回忆对不对呢?完全对。”这一观点_。 A、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来源 B、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C、是一种唯心主义 D、在认识论上属于先验论 答案:C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5、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包括的两次飞跃是_。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 C、从实践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答案:A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6、毛泽东说:“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高级发展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_。 A、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B、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答案:ABC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7、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揭示了_。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答案:AB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8、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蒂由经验而来”,它_。 A、是唯理论的观点 B、是经验论的观点 C、否定了理性认识的作用 D、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 答案:BC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9、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说明_。 A、在科学研究中想象力是最重要的因素 B、认识也需要想象 C、想象能够促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 D、想像有助于科学的发现 答案:BC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0、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对他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_。 A、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 B、他没有到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 C、他没有看到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D、具有不可知论的倾向 答案:ABC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1、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_。 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理论可以决定一切 答案:BC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2、牛顿说:“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句话_。 A、强调了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B、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否定了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D、强调了获取间接经验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 答案:A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3、法国作家雨果在其著名的悲惨世界一书中写道:“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免不了错误。”这表明_。 A、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谬误 B、人们不可能获得真理 C、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谬误的出现 D、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 答案:AC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4、泰戈尔说:“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这说明_。 A、正确的认识未必会导致成功的实践 B、正确的认识必然获得成功的实践 C、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使失败变为成功的重要条件 D、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失败也能变为成功 答案:AC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5、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或确定性是指_。 A、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 D、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 答案:AB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_。 A、追求价值以追求真理为基础 B、追求真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 C、两者在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和价值都要通过实践检验 答案:ABC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7、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_。 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 B、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某物的属性为标准 C、主体的需要及需要的程度是某物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D、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 答案:AC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8、“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_。 A、“内在尺度”即真理尺度 B、“内在尺度”即价值尺度 C、“内在尺度”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 D、人的实践活动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答案:BC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19、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里是木材,画家眼里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_。 A、人的感觉受理性的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选择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答案:BC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20、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表明_。 A、真理是客观的,价值是主观的 B、真理具有普遍性,价值具有特殊性 C、真理中包含着价值因素,价值中也包含着真理因素 D、真理是主体认识与客体实在之间的符合关系,价值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 答案:C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21、“实事求是”体现了_。 A、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态度和辩证法精神的统一 答案:ABCD 难度:1 知识点:第二章 22、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_

    注意事项

    本文(淮阴工学院《马克思》第二章复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