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东莞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

    • 资源ID:3624423       资源大小:304.50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东莞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

    东莞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前 言“十二五”时期,将是珠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的关键时期,也是东莞服务业尤其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发展服务业尤其现代服务业,是东莞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幸福城市,实现高水平崛起的现实要求,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根据东莞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关于东莞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立足东莞实际,着眼未来发展趋势,科学编制东莞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本规划着重分析了东莞服务业发展环境与发展趋势,确定了东莞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提出了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为“十二五”时期东莞服务业的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东莞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围绕“经济社会双转型”发展战略,不断创新服务业发展环境,加大对服务业尤其现代服务业的投入,重点打造“科技东莞”、“商贸东莞”和“新兴物流中心城市”,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东莞第三产业增加值2046.43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8.2,比2005年提高5.7个百分点。1经济实力更加雄厚。“十一五”期间,东莞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3.3%,2010年全市GDP达到了4246.25亿元,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五年翻番;人均GDP达66344元,超过1万美元(按1美元:6.5元人民币折算)。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总收入达785.10亿元,年均增长18.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了36350元、20486元。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图1-1 东莞市历年GDP及其增长率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东莞统计年鉴整理。2产业转型发展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东莞以“科技东莞”、“商贸东莞”等四大工程为重要抓手,以园区港口建设为主要载体,以“1+26”项政策为引导,以“6个10亿”资金为支撑,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建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两翼齐飞”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东莞列为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仅2010年就受理1250来料加工企业转型,新增外资企业研发机构150个。完善科技东莞配套政策,积极培育“两自”企业, 2010年东莞推动了3家企业成功上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1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26家、省级以上技术工程中心14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新增省级以上名牌名标56个,参与制定各类技术标准37项。3城市环境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东莞着力打造适宜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城市,取得了重大成效。一是城市环境和格局不断改善。初步形成“一主三副”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城市中心区初具规模,城市空间和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高速路、快速路等现代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高标准建设了水网、电网、气网等基础设施。2010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含乡村道路)达4750.99公里,公路货物运输7640万吨;2010年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657.29万吨。广深铁路四线工程建成通车、广深港客运专线全线贯通,穗莞深及穗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R2线、广深铁路新石龙火车站等加快推进。镇村联网路、大型输变电工程、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日趋完善。二是园区港口经济加快发展。东莞着力打造以松山湖为龙头的园区经济。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莞生态园、虎门港、长安滨海新区,努力把几大园区发展成为承接跨国公司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密集带。目前,松山湖已成功晋级国家级高新区,建成了10所规模较大的研究机构,创建了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20个工程中心(含工业设计中心)和实验室、2个市级行业性科技创新平台、10个行业创新和技术联盟。300多家创新型科技企业和5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已入驻。近五年来,园区的工业产值和税收年均增长分别为68%和105%。虎门港已建成保税物流中心(B型)并投入运营,成功开辟首条国际班轮航线,并成为我国首批对台直航的港口之一,目前获批深水泊位项目共24个,其中8个已正式投产。东莞生态产业园已编制完成东莞生态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东莞生态产业园循环经济规划、东莞生态产业园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及清洁生产计划等专项规划,启动了园区扩区申请工作,启动了东坑、横沥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及三通一平建设,启动重点工程30项,意向投资额已超60亿元。三是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东莞共关闭了“四纯两小”企业160家,拒批污染项目2362个。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0.691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20%。全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部验收,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7%,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称号。4服务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十一五”时期,东莞借助工业发展的带动效应,逐步形成了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协同发展格局。服务业总量和增长速度不断扩大。201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2005年增长了1.2倍。2010年东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108.06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005.53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零售网点总面积约347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商业街95条,建成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92个,形成农副产品、纺织服装、塑料、家具、五金机械模具等多个在珠三角地区影响较大的商品批发集散地,商贸流通业已从传统单一的商品销售向商品、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领域扩展。图1-2 东莞历年三次产业占比图1-3 东莞服务业产值及增长情况(1978-2010)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东莞统计年鉴整理。服务业投资总量和比重不断上升。2010年,东莞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706.89亿元,比2005年增长1倍多,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3.4%,大幅超过工业投资比重,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比例均表现出快速扩张的特点,不仅推动了东莞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的优化,也为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1-4 东莞第三次产业投资情况(2004-2009)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东莞统计年鉴整理。服务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从2009年的情况看,服务业个体工商户的户数达到34.83万户,资金数额达56亿元,从业人员达74.74万人;私营工商企业达4.43万家,注册资本达509亿元,雇员人数达到24.54万人。从服务业领域看,个体工商户主要集中于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三大块,其资金数额分别占66%、17%、12%;私营企业则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注册资本占比分别是40%、21%、16%。图 1-5东莞个体工商户构成图1-6 东莞私营企业构成服务业利用外资不断优化。从总量来看,2009年,服务业利用外资合同金额2.34亿美元,实际投资额为2亿美元,仅占外资总投资合同金额和实际投资额的14.5%和7.7%。服务业领域引进外资规模总体偏小。从结构上看,外资的投资领域主要是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四大块,投资金额分别占服务业外资实际投资额的37%、20%、17%、16%。图 1-7 2009年东莞利用外资情况图1-8 2009年东莞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构成服务输出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凭借珠三角毗邻港澳的良好的区位条件、便利的交通路网、坚实的工业基础以及周边地区旺盛的需求,东莞服务业的输出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在物流和会展业的发展方面尤为突出。近年来东莞物流的总量不断得到扩大,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00年的746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5657.29万吨,实现大幅增长。特别是虎门港、常平大京九等物流基地的建设及道路交通网络的完善,更是加快了物流业的发展,已初步成为服务全省甚至辐射华南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会展业方面,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有知名度的会展品牌,专业会展的辐射能力逐步向全国扩展,并朝着国际区域性会展中心的趋势发展。物流和会展业已经成为东莞服务输出能力最强、辐射范围最广的标志性现代服务业。另外,在房地产、餐饮、酒店、旅游服务等行业,东莞输出和辐射的能力也有较大提高,在珠三角地区已成为重要的传统服务行业的输出地。图1-9 东莞港口货物吞吐量及增长率情况(2002-2009)5.现代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科技、金融、物流、会展等生产性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初步实现了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并举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交易功能相对齐全、大中小配套、连接城乡的服务市场体系,201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1.9%。(1)金融业加快发展。2010年末东莞共有经营性金融机构83家,涵盖银行、信托、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支柱产业,金融机构密集程度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全市金融业增加值165.44亿元,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943.39亿元,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较低水平,呈现出种类全、规模大、质量好、效益高、服务优的特点。(2)物流业加快发展。2009年全市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86.51亿元。除涌现了飞马物流、时捷物流、南方物流、南信实业等一批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外,DHL、马士基、永得利、中外运、联邦、中远、顺丰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先后投资设点和开展业务,投资10亿元的中外运东莞红海物流中心已启动基础设施建设。樟木头和常平铁路货场已成为珠三角地区最大的粮食集散地之一。世通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发展成为国内第四大快件监管中心。港口物流渐成气候。虎门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汽车滚装物流中转基地之一,并申请成为B类保税物流中心,是我国首批对台直航港口之一,获得国家“物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中国物流业实验基地”等称号。沙田镇获得“中国港口物流重镇”称号,麻涌镇获得“中国现代港口物流重镇”称号。(3)会展业成为新亮点。目前,东莞涉及会展行业的企业约200家,场馆占地面积达55万平方米,拥有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常平会展中心三个专业展览场馆。培育了名家具展览会、动漫会、电博会、服交会、毛织展、农副产品交易会等一批知名本土展览品牌项目。其中,外博会已成为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展会。厚街镇荣获“中国会展名镇”荣誉称号。(4)科技、设计、信息等服务业水平显著提升。大力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建立和培育了各类科技平台和服务机构达170多个。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打造成为科技服务业产业基地,建成了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一大批高端科技服务机构。2010全年专利授权量增长20397件,比上年增长59.6%,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科技人才加快集聚,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已建成包括松山湖创意产业园、东莞市创意产业中心园区、大朗创意产业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意产业园区。图1-10 东莞现代服务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2008-2010)        (二)发展机遇从宏观环境、区域一体化、产业转型、城市升级及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十二五”时期,东莞服务业发展有着一系列的重大发展机遇。1从国际产业转移趋势看,新一轮的国际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热点正由加工贸易转向服务贸易。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球经济秩序,但经济全球化发展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全球产业要素和资源的跨国、跨区域配置整合的趋势也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为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为优化产业分工、降低经济成本、提升竞争实力,跨国公司将更加注重在全球范围内重新筹划其研发、投资、贸易、生产、服务、融资、人才等经济活动,推动部分人力资源密集性的服务业进一步从发达国家向中国、印度等人类资源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产生大量的服务外包类产业。东莞作为与国际高度接轨的制造业名城,有能力承接新一轮的国际服务产业转移。2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看,新一轮的宏观调控政策将为服务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促进经济增长的“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并突出强调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从2005年到2010年,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发展现代服务业予以高度重视,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软件和创意、咨询、旅游、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并要求“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东莞作为率先发展的地区之一,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对于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要求,率先实现经济结构向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国家宏观政策取向有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国家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高度重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已经并将陆续出台。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对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支持的政策措施,如深化服务领域改革,进一步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加快推进国有服务企业改革;提高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水平,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支持服务企业“走出去”;培育服务领域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创新服务业组织结构,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服务领域技术创新;加大服务领域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加大财政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金融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优化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扩大税收优惠政策,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完善服务业价格、收费等政策,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工作等。这些措施的出台,发出了明确的信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将会大大改善,东莞应该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3从区域发展格局看,珠三角区域一体化格局加快形成,有利于东莞承接穗港深服务业的发散辐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并行不悖的两大发展趋势,全球化促进世界城市的发展,区域一体化催生城镇群和城市区域。就国内发展而言,未来区域竞争将逐步替代城市竞争成为主导潮流。“十二五”时期,随着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发展,珠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格局将迅速形成。服务业发展格局将由向中心城市集聚发展转为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发散辐射,东莞地处珠江穗港深之间,境内有穗莞深、穗莞惠城际轨道和粤深港高铁、广深高铁穿越,未来有望形成常平、虎门、洪梅、石龙等一系列交通枢纽,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将为东莞承接穗港深三大中心城市服务业发散辐射并融入整个区域奠定了基础。珠江三角洲是中国人口和经济最密集的地区,拥有中国最完善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和最丰富的智力资源,集聚效应非常突出:首先,人口集聚,收入水平高,区域消费需求大;其次,经济活动集中,产业间关联度大,交易成本低;第三,各种专业化要素市场日趋成熟,资本丰裕、人才充沛;第四,信息流量大、流速快,外溢效应显著;第五,毗邻香港和澳门,借助港澳国际化都市的平台,优势互补,可以实现产业的相互衔接和转移,实现共同发展。表1-1 我国三大经济核心区域对比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等东莞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现代工业城市,其得天独厚的人文底蕴、区域资源和既有成就的综合优势,理应在发展空间迅速扩张、相关要素重新整合、机遇和挑战同时增长的二十一世纪,积极谋求珠三角经济网络的核心结点地位,不仅为本地区提供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而且还要为周边区域提供服务,延伸自己的经济腹地,成为一个高等级的经济中心地。珠三角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东莞服务业发展空间广阔。珠三角规划纲要提出,“以深圳市为核心,以东莞、惠州市为节点的珠江口东岸地区,要优化人口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促进要素集聚和集约化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面向世界大力推进国际化,面向全国以服务创造发展的新空间,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要推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珠江三角洲地区九市要打破行政体制障碍,遵循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创新合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珠三角地区要带动环珠三角地区加快发展,“要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服务和带动功能,促进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形成梯度发展、分工合理的多层次产业群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协作体系。”此外,规划纲要还强调要“深化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和“加强与东盟等国际经济区域的合作”。作为粤港澳合作的前沿和先导,东莞服务业发展具有特殊的优势。珠三角纲要强调要加强粤港澳产业合作,支持珠三角地区的港澳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向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支持粤港澳合作发展服务业,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物流、高增值服务中心和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地位。坚持上下游错位发展,加强与港澳金融业的合作。支持港澳地区银行人民币业务稳健发展,开展对港澳地区贸易项下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试点。鼓励共同发展国际物流产业、会展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加大开展银行、证券、保险、评估、会计、法律、教育、医疗等领域从业资格互认工作力度,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并规划建设东莞前后海地区、深港边界区等合作区域,作为加强与港澳服务业等方面合作的载体。东莞需要把握这一独特的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同时也要看到,在珠三角地区,存在着较大城市之间的产业竞争与合作问题。香港作为国际都会,服务业高度发达,占GDP的比重高达90%以上,广州、深圳作为全国中心城市之一,也在大力发展服务业,东莞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实现区域内的良性竞争,错位发展。4从消费和产业发展趋势看,东莞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将为服务业发展创造庞大市场需求。在工业化转入中后期阶段后,尤其金融危机以来,东莞庞大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正加快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亟需服务业提供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及各种商务服务支撑,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研技术、会展物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同时,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也将不断扩大升级,从而为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创造了开阔的发展空间。新一轮的消费在追求更高品质的日常吃穿住行等生活需求基础上,预计将进一步转向文化健康休闲旅游,从而为新兴生活服务业创造了市场空间。5从技术发展趋势看,新一轮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有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十二五”时期,预计将是新一轮的科技爆发和产业化时期,以新能源、物联网、云计算、生物科技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将呈现群体性加速突破态势。尤其以三网融合、3G、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促进科技要素与产业的相互融合,促进三次产业尤其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相互渗透,拓展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产业形态。6从城市发展趋势看,东莞未来新一轮的城市升级和城市格局大调整必将为服务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东莞城市化进程总体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78年-1993年,是以农村工业化为主导的“城镇化”时期;从1993年-2001年,总体上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推进时期;2001年至2009年,是城市化加快推进时期;未来十年,尤其“十二五”时期,东莞将进入新一轮的城市升级和城市格局大调整时期。随着城际和市域轨道交通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随着简政强镇、区划调整及市域区域整合加快推进,随着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布局,可预计“十二五”时期东莞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未来城市格局和城市面貌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有望建设成为“适宜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城市”,从而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       (三)问题与挑战当前,东莞现代服务业发展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形成了一定特色,但与周边发达城市比,东莞服务业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总体上,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协调,餐饮酒店等传统生活性服务发达,科技、信息、金融、物流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滞后,生产性服务业与规模庞大的制造业不相适应。未来服务业尤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将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1存在问题与不足“重生产、轻服务”和“重工轻商”的发展观念仍未根本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依靠“双优势效应”大力招商引资,初步建成了“国际制造业名城”,但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普遍形成了“重生产、轻服务”和“重工轻商”的发展观念,以致服务业尤其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滞后于制造业发展水平。当前,大多数人仍缺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理念,未能充分认识在新的发展阶段以服务促生产、以商带工,以大流通服务大生产、以大市场带动大生产的重要意义。大部分镇街对发展商贸流通业缺乏统筹考虑,并进行长远、深入、具体的规划,与工业相比对商贸行业和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和城市化发展水平。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制造业。根据国际产业演进规律,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将成为推动整个经济增长和吸纳劳动力的主体,并对经济的增长做出重要贡献。从服务业对东莞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从1979年到2008年间,1989年政治原因导致东莞加工贸易和招商引资受阻,2008年东莞受到全球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的影响。排除这两年,余下的28年中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8%,同期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则为56%,高出第三产业18个百分点。近年东莞服务业有所发展,但2000-2007(排除2008年为特殊情况)年服务业的平均贡献率为43.6%,第二产业的平均贡献率为56.8%,第二产业依然比第三产业高出13.6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落后于第二产业。表1-2 东莞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1979-2008)资料来源:东莞统计年鉴2009图1-11 东莞三次产业GDP增长贡献率走势图(1979-2008)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意味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城市化带来了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服务业的需求逐步增加。一方面城市化将聚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创造出旺盛的服务需求,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庞大的载体;另一方面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要求相应的服务业提供有效支撑。根据钱纳里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关系中的标准工业化指标体系,当人均GDP达到4500美元时社会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在此阶段从产业结构来看非农增加值的比例达到95%,非农产业人口的就业比例达到90%,同时城市化率达到80%。表1-3 钱纳里标准工业化指标体系2010年东莞人均GDP超1万美元,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了85%以上。按照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此阶段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应超过50%,服务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但2010年东莞三次产业比例中,服务业的比例为48.2%,低于50%的标准。可见东莞服务业的发展难以满足东莞目前城市化发展的需求,难以适应城市化规模扩张和功能提升的发展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酒店、零售、批发、餐饮、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生活服务业的比重仍比较大,但科技研发、创意设计、金融服务、新型零售、营销策划、中高级批发市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东莞制造业以外源型加工贸易制造业为主,生产原材料和配套服务的采购决策权在境外的母公司,尤其是大型跨国企业一般都拥有自己完善、固定的全球采购、销售网络和技术支援服务系统,加上东莞企业自身配套对接能力低和产业优势不明显,要进入外资企业的服务供应链较为困难。与发达的制造业相比,东莞生产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金融海啸前几年,特别是2002-2007年,东莞服务业占总体经济比重连续下滑,尽管2009年超过50%,但2010年又明显跌落。从具体行业来看,金融业的发展严重滞后。2010年东莞金融业增加值为165.44亿元,比上年增长4.5,占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仅为3.89%和8.0%。同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另外,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高端人才资源严重短缺,难以满足本地企业的高端服务需求。总的来看,相对于发达的制造业,东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难以为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提供有效的支撑。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受到“非法人”来料加工经济形态的制约。东莞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外资推动为主的模式,特点是“两头在外”,低成本加工制造。具体表现为众多的“三来一补”、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代工或贴牌生产(OEM),大量产品出口(最近几年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加工贸易企业逐步升级转型,增加研发、设计、营销等总部要素,全市出口产品主体为ODM产品)。这种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即外资经济与本地的服务业之间内在的产业关联被割裂,产业链向服务业增值部分的延伸受阻。国外投资者只是把产业链中的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到东莞,而将大量的为生产服务的配套服务环节外部化并置于国外,如外企的融资和保险服务依赖境外服务机构,对东莞本地的金融、保险业务需求自然就降低;外企的产品设计、关键技术与主要的部件依赖于进口;对东莞本地的研发和技术服务的需求无疑就减少;外企生产的产品直接出口的多,对东莞本地的广告策划、物流服务、财务会计以及法律咨询等服务需求就少,这就制约了东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发达的加工贸易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东莞服务业的发展,但东莞服务业对加工贸易制造业的依赖性过强,且大部分服务业只是对加工制造业的简单辅助,缺少核心支援。因此一旦加工贸易受阻,必然带来服务业发展的波动和影响。服务业集聚程度、整体商业档次及消费水平不高。一是整体规划仍然缺乏。受区划和城市格局影响,全市服务业发展尤其商业发展以自发性为主,缺乏整体空间布局,尤其商业格局主次功能不清,市中心区服务业尤其商业集聚水平不高,各镇街之间分工不明确,发展模式类同,缺乏当地特色,各商业企业之间无序竞争,经营效益明显不佳。各镇街虽然逐步形成了一批商业街和大型购物中心,但仍处于粗放式的发展阶段,商业服务功能比较单一,服务水平和商品档次比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人文内涵和底蕴,不仅未能有效吸引外地游客或商务客来莞购物消费,甚至难以将东莞消费力较强的群体留在本地消费。二是消费水平明显不高。东莞常住人口数量分别是佛山、深圳、广州的114%、75%、56%,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只有佛山、深圳、广州的64%、37%、27%。究其原因,在于东莞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缺乏收入较高而又相对稳定的白领阶层,大量低收入的外来人口对低端的甚至假冒伪劣产品商品存在较大的需求,既对市场监管造成较大压力,也侵蚀了高端消费的环境和氛围。商业企业良莠不齐,“小、散、乱”的局面依然未能有效改变,全市无证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逃税漏税、商业欺诈等现象依然存在,严重损害了东莞整体的商业形象和诚信环境,对东莞整体投资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的需求结构也会逐渐转变。对生存性消费资料的需求逐渐下降,对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家政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资料需求日益旺盛,特别是对文化消费、个人发展以及子女教育培养的需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9%至50%为温饱,50%至40%为小康,40%至3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2008年东莞的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51,并且2000-2008年9年间的平均恩格尔系数为30.78。同时,东莞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依据这一标准,东莞已接近富裕水平。研究表明,人均GDP50008000美元是需求结构和消费偏好发生重要转变的节点,超过这一点,物质产品消费的边际效用将逐步递减,而对发展型和享受型服务消费的偏好将逐步增加。可见东莞居民对于服务产品尤其是高端生活服务产品有着很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但就东莞来说,虽然酒店、餐饮、休闲娱乐发展较好,但文化、高档购物中心、养生保健等消费较少,高档次的生活服务产品品种单一、数量有限、价格偏高,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与居民的收入水平极其不相称,满足不了居民对高档服务的需求,导致大部分高档服务消费外流广州、香港、澳门等服务业发达地区甚至国外,反过来阻碍了东莞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升级,以及能对经济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图1-12 珠三角地区主要城市人家收入情况(2008)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092面临竞争与挑战城市和区域竞争激烈,东莞在夹缝中求发展的格局短期难以根本改变。东莞夹在香港、深圳与广州之间,穗港深三地在金融、信息、科技、物流会展、贸易、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和条件,东莞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着港、深、穗三地限制,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在港口物流方面,东莞面临港、深、穗三地大型港口的竞争限制,在政策上东莞的港口物流也难以取得国家及省的支持。在科技、设计方面,穗深港无论在研究机构、研究人才和科技企业方面,相比东莞都有着绝对优势。在会展方面,广州的广交会、深圳的高交会都已具有垄断地位。在金融方面,穗港深都是金融中心所在地,东莞更是望尘莫及。在信息服务业方面,东莞与深圳、广州,东莞同样无任何优势可言。旧发展模式积重难返,城市和服务业空间布局仍然呈无序发展状态。在特定时期,东莞为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实施特殊的“以市带镇”的行政管理架构,这种管理架构具有精简、层次少和能够激发基层积极性的特点,在工业化起步和腾飞阶段,这种管理体制有力推动了东莞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同时,这也是一种“放羊式”的行政管理方式,各基层政府和村民在追求微观利益的最大化和最快化实现,同时导致产业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产业和城镇空间布局散乱、致土地等资源紧张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削弱。目前,这种模式已对产业升级、城市升级、区域整合、资源整合构建了强大阻力,对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将构成严重制约。此外,东莞制造业以加工贸易为主,可预计加工贸易两头(研发设计和市场销售)在外的发展局面未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仍将难以根本转变,这也将继续制约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人口结构不协调,城镇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文化差异突出,高素质专业服务人才紧缺。东莞人口结构严重倒挂,外来人口数量庞大,城镇管理受观念、体制等种种因素制约,难以适应广大外来人口的需求,各类社会人群和文化难以有机融合。同时,东莞服务业仍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难以引进吸引各类具有现代化服务意识、拥有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专业服务人才,尤其在技术研发、会计、法律、审计、信息、咨询、物流、会展策划与管理、广告、营销等服务行业中,缺乏专业服务和专业管理人员。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规划纲要精神,以推动“东莞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为根本目标,立足加工制造业根基,抓住区域一体化和新一轮城市升级发展机遇,密切与港台服务业合作,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以规划和政策为引导,以民营企业为主要依托,以服务业集聚区为重点载体,以项目、资金和人才为支撑,实施“错位竞争、统筹发展、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与东莞制造和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业体系,切实把东莞打造成为区域性服务中心城市。根据指导思想要求,结合东莞实际,今后五年东莞要继续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聚集和拓展,把大市区打造为金融中心、总部经济集聚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加快建设以松山湖为龙头的园区经济带、以虎门港为核心的物流经济带、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商贸经济带,加快构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以生活性服务业为配套、以公共服务业为保障的现代服务业体系。1重点扶持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扶持发展研发设计及检测等科技服务,加快发展金融服务、创意设计、物流会展、信息服务、商务中介和总部经济等各类提供要素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引导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提高生产服务水平。2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建设综合型文化旅游休闲基地、中央商务区和中央生活区,提升发展包括商贸流通、专业市场、文化旅游、健康休闲、演艺娱乐、社区服务、餐饮住宿等一系列生活配套服务。3创新发展公共服务业。创新包括政府服务、职业教育、医疗社保、公共交通、行业协会及研究咨询等公共服务管理模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一体化发展进程。        (二)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到2015年,东莞进一步打造成为与国际制造业名城相适应的区域服务中心,建成国际会展名城、新兴物流城市和金融强市,建成文化名城、教育高地、综合健康休闲胜地,建成具有东莞特色的和谐宜居城市。具体目标:“十二五”时期,东莞服务业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12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高于2011年,达到50%以上。到2015年,科技、金融、信息服务、物流会展及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比重62%以上。生产性服务突出发展,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和10%以上,金融业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到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144 亿元,港口吞吐量达9000万吨,初步形成“一港三带六园区”的“1-3-6”物流空间格局。        三、重点扶持生产性服务业 重点扶持发展研发设计、检测服务等关键环节的科技服务和创意设计业;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物流会展、专业市场、商务服务和总部经济等各类提供要素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1科技服务。完善“科技东莞”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支持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努力打造全省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支持科技研发、产品设计、质量检测、工程规划、技术推广、环境监测等行业发展,把科技服务打造成为东莞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争取到2015年,培育发展50家以上初具规模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使东莞科技服务业发展为立足东莞,覆盖珠三角,辐射全国的重要支柱产业。重点建设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盛科技园、天安数码城、常平科技产业园等一批科技园区和科技服务平台。(1)加强科技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发展。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扶持、激励和规范性政策,形成扶持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政策体系;落实国家、省、市颁布出台扶持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财政支持、税收返还、融资、办公用房、服务采购等方面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2)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完善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科技咨询服务、科技研发服务及科技转化服务、科技资源等服务机构。加快建设我市技术交易中心,服务我市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3)加大力度推进市场规范化,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信用体系;加强对科技服务业

    注意事项

    本文(东莞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