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武当太乙太极桩功.docx

    • 资源ID:3603836       资源大小:65.38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武当太乙太极桩功.docx

    武当太乙太极桩功武当太乙太极桩功 一、预备式:身体自然站立,两脚横开与肩同宽,成11字形,头正身直,二目垂帘,向前下方斜视,从头到脚进行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贴于大腿两侧,舌抵门牙牙龈。 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 二、原式: 1、两脚横开,比肩略宽一脚,成11字形,从头到脚依次放松,然后两腿微屈,成高马桩,双膝微微用力外撑,有圆裆之意;含胸拔背(腰要直、胸易平、不挺不弯,两肩放松); 两臂慢慢抬起与肩平,肘略低于肩,两肩胛骨用力贴向前胸,两臂在胸前成环形,两胯用力贴向骨盆; 2、两手十指自然张开,弯曲,形似虎爪,两手相距2寸,手心向内,距前胸一尺三寸左右,成扁圆状; 3、头项不偏不斜,颈部直立,以头部舒适为度; 4、两眼开目平视两手间,眼不可睁太大。 按上述要求摆好桩架后依次由1至7行七部心法。 心法1:肩井找涌泉成一线12分钟,找放松的感觉,涌泉有麻、热、胀即为正确。注意身体的重心不要发生偏移。 心法2:肩井、曲池、合谷放松。注意肩部要放松。 心法3:肩胛骨前贴。注意保持背部正直,肩部不要上耸,肋部要张开。 心法4:臀部前贴。注意保持身体重心,不能贴得太大,导致腹部前送。 心法5:膝关节外撑。注意脚部不能侧翻、臀部不要后座。 心法6:手臂外撑。注意体会相应部位的感觉,要用意而不用力。 心法7:意守丹田,呼吸气沉丹田。注意体会相应部位的感觉,时间可以延长一点。 17每个动作作12分钟,依次作一遍为一个循环,810分钟,能做几循环做几个,一般810个循环。 作完一个心法后即弃之,再作下一个心法,不要将上一个心法的要求带到下一个心法中。 心法3、4、5用力,1、2、6、7不用力。 三、收式:由原式起,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小腹丹田处抱合双手重叠一处,左手内劳宫扣于右手外劳宫,扣于丹田处,头正体直,目视前方。 心法:意想周身真气通过肢体经脉回收丹田。 太极桩的体态动作要求 头易正:头居人体最高处,为人身之君,是一身之主宰,不宜倾斜,俗语讲:“上不正,则下斜”,头正神清,神态端庄,收颏直颈而其头必正直,大有统领全身之意。 肩易顺:顺肩者,两肩向左右的方向平而顺之,意在肩骨均衡、平行、舒展的向左右伸张,毫无拘禁、高耸之状,以合出劲之态,此势乃此桩基本架式要求。 胸易出:出胸者,人之威严在于胸,出胸不是挺胸,出胸以壮神威,挺胸则有失中正,出胸有利于腰的灵活,腰部灵活,则身体轻灵,周身合力易成。 腰易稳:腰,为人身骨节的中心主宰,是人身四肢上下运动的纽带,乃重心之所系。因此,腰肢最要紧的是稳,稳而厚重则坚实,上、下行气不滞,则出劲不空。 足易坚:足坚者,两足放平,大趾内侧用力向下扣,使脚部稳稳的立于地上,古语言:百力皆发于脚,足之坚稳否,将直接的影响步法、身形、发力的能力。练时,必使筋络舒展,不可用拙力,否则足便不稳,焉能功成? 膝易曲:膝要善曲,而曲中求直,则为下盘稳固之道。两膝微曲而上、下伸展,使筋脉舒展,而下盘则坚。练时切不可用后天之拙力,拙力一生则足吃重力,便失之大地之稳重。要知膝之拙力一生,真气运行受到阻滞,身体不舒,身体关节即失之灵活,练习要有外撑之意。 手易抱:抱元守一,是练太极内功的具体要求。行功时,两手要向前合抱,犹如老翁抱树。肘曲、腕平、五指自然分开,此乃站太极桩基本姿式,行功时,要尽量的使肘臂平行舒展,以达筋肉伸展,真气运行自如之目的。 脊骨直:脊骨是人身体的支撑所在,其内是众多神经的通道,是支配人体活动,意识传导的主要途径。因此,此通道越是平直,则越利于神经意识的传导,而使人动作敏捷,背直则腰易下,则身体上身松弛,真气畅通无碍,其先天真力自出。 附:三线放松法 头部放松颈部放松两肩放松两臂放松两手放松; 前胸放松腹部放松两胯放松两大腿放松两小腿放松两脚放松; 后背放松腰部放松两胯放松两大腿放松两小腿放松。 太极桩内功检验标准 太极桩在武当太乙门密传丹派中,素以百日功成而著称,有百日功之美称。是太乙门众多功法中的一个比较好的桩法。其每个阶段的检验标准也不一样。根据学员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先将太极桩初期的检验标准介绍如下,供广大学员参考: 站太极桩一星期: 1、精力、体力比以前有所变化。 2、睡眠有沉实感。 3、个别的学员有身体轻灵的感觉。 4、有兴阳的现象。 站太极桩半个月内: 1、精力、体力更加旺盛,抗疲劳能力明显增强; 2、在站桩中,所有的心法感觉均有良好的进展; 3、睡眠安详,沉稳; 4、身体具有轻灵,柔软的轻身感觉; 5、有较强的食欲。消化功能增强; 6、阳举现象明显。 二个月内: 1、精力旺盛、体力充沛; 2、食欲旺盛、消化功能极强; 3、轻身功夫初步的上身,日常中身体倍感轻灵; 4、周身关节灵活。自感身体柔软异常; 5、身体有想挨打的感觉; 6、打击力量有明显的增强。 百日内: 1、轻身功夫上身; 2、抗击打的护体神功初成; 3、身体柔软、轻灵异常。 以上是站太极桩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标准,望广大学员自己认真地对照检查。以后还要经过铁甲金身,浑圆如一等阶段。 验功标准主要有以下三条: 唾液整日源源不断,则第一式心法运用正确; 身体轻灵则第四式心法运用正确; 精力充沛则整体心法运用正确。 学员感受: 做第一个心法时,脚心涌泉穴会有麻、跳、热、酸等反应,继而口水增多,从而达到玉液还丹之效能; 做第二个心法时,相应穴位会有微热感,修习日久,经络自然打开,从而达到內气贯穿于手上之效能; 做第三个心法时,后背有向身体两侧及上下抻拉的感觉,两肋有张开的感觉,腋下则有一种吸球的感觉,此时,背部会感觉逐渐发热,从而逐渐达到护体功上身的效能; 做第四个心法时,感觉有一股热流自腿部升至背部,继而由背部延手臂到达手背、手指,手臂顿时感觉有被内气撑起的感觉; 做第五个心法时,感觉有一股热流自腿部上升至腹部、胸部,再由手臂到达手掌、手指,手臂被内气撑起的感觉更为强烈;两胯有向两侧抻开感,功后,胯部感觉很灵活; 做第六个心法时,会逐渐感觉小臂由微热变为麻、再由麻变为涨,从而达到将打击敌人的能力及抗击打的能力转化到手及小臂上的效能; 做第七式心法时,会逐渐感到下丹田充实,从而达到培元、筑基的效能。 太极桩功心法解 第一部心法:外形静而内神动,静者为阴,动者为阳,动静相合,阴阳相抱,而成身法太极;先动足少阳胆经,以足少阳胆经之真气来推动足少阴肾经之真气,以形成少阳、少阴两经相互交换,相抱相容,形成一阴一阳交替而用,周而复始之太极之状,而成经脉太极;以松求紧,柔中求刚,而成劲法太极。 第二部心法,外形静而内神动,静者为阴,动者为阳,动静相合,阴阳相抱,而成身法太极;手之三阳经、三阴经相互交换,相抱相容,形成一阴一阳交替而用,周而复始之太极之状,而成经脉太极;以松求紧,柔中求刚,而成劲法太极。 第三部心法,外形动而内神静,静者为阴,动者为阳,动静相合,阴阳相抱,而成身法太极;手之三阳经、三阴经相互交换,相抱相容,形成一阴一阳交替而用,周而复始之太极之状,而成经脉太极;以紧用松,以松求紧,刚中求柔,柔中求刚,刚柔相互交换,而成劲法太极。 第四部心法,外形动而内神静,静者为阴,动者为阳,动静相合,阴阳相抱,而成身法太极;以紧用松,以松求紧,刚中求柔,柔中求刚,刚柔相互交换,而成劲法太极。 第五部心法,外形动而内神静,静者为阴,动者为阳,动静相合,阴阳相抱,而成身法太极;以紧用松,以松求紧,刚中求柔,柔中求刚,刚柔相互交换,而成劲法太极。 第六部心法,外形静而内神动,静者为阴,动者为阳,动静相合,阴阳相抱,而成身法太极;手之三阳经、三阴经相互交换,相抱相容,形成一阴一阳交替而用,周而复始之太极之状,而成经脉太极;以松求紧,柔中求刚,而成劲法太极。 第七部心法,外形静而内神动,静者为阴,动者为阳,动静相合,阴阳相抱,而成身法太极;百脉汇海,而成经脉太极;以松求紧,柔中求刚,而成劲法太极。 太极桩功原理 太极桩法在练外形方面有独到之处:下手即求天、地、人三才同修。所谓三才即:练人之天极双臂之厚重;练人之无极-丹田之混元;练人之太极双腿之轻灵。三才相合即入无极而成混元,即可功成。继而精求劲法,在身体用劲方面,力求刚、柔有度,阴、阳变换有法,正如祖师所讲:“劲法太极在一法之中仍然体现。以太极桩为例:用功之时,必先以刚劲而用之,以求开筋、开骨之效。刚劲用后即弃之,弃之则松,松则柔。以刚求柔,以刚用柔,以柔用刚,刚柔相济,始合太极,浑然一体,其功乃成。”先用刚劲,刚劲用过之后,就弃之。则柔劲自现。正所谓阳尽之后阴则自生,一阴一阳交替而用,周而复始则合太极。从中可看出,太极桩劲路的刚、柔变化是有法度的。 太极桩内在的意识活动方面也具独到之处: 下手即合太极。先动足少阳胆经,以足少阳胆经之真气来推动足少阴肾经之真气。以形成少阳、少阴两经相互交换,相抱相容,形成一阴一阳交替而用,周而复始之太极之状。足少阳胆经在人身主人之胆腑,其性犹以活跃、善动而著称,更有强胆量,练精神,临敌而不惧,泰山崩于面前而心不动之能,是武功练习听功所必须练习的经络。与足少阳胆经相互交融的足少阴肾经则更为重要,足少阴肾经在人身体主肾脏,肾脏是人先天之祖气得所藏之地,后天生精之所。有强筋骨、壮精神、聪耳明目、滋润五脏,是强身健体、修真成圣的重要的脏腑。肾脏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习武、修真的结果。因此,下手先修炼上述二经,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另外,由于少阴、少阳两经的相互交换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肾水升腾!由此而使五脏得以滋润,正如阎老祖师所讲:“一法之中,有先动阳而后动阴者,即抽坎中之真阳,添离中之真阴。如太极桩,先升肾中之纯阳,添心中之真阴者便是;”真阳上升、真阴下降,阴阳交替,周而复始始入太极之状,则丹功成矣。 易筋腾骨布气。易筋者,通过身体的姿势的调整,使身体的筋脉得到充分的激活,使其强健有力,古语说,筋长一寸,力长一分,充分的说明了筋腱的作用。加强筋腱的锻炼,无疑对身体的柔软性、轻灵性,都有莫大的好处。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人身体的能量供养途径有三种:1、经脉中的真气供养;2 血脉中的氧气供养;3、筋脉中的能量供养。可见易筋的锻炼是有理论根据的,在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腾骨者,通过特定的方法,使身体的皮膜,骨膜得到充分的激活,使其逐步的产生形如空鼓的气囊,以这种特性的功能,来产生巨大的抵抗外界击打的能力。腾骨者有二:1、皮肉之间的腾起,有效的抵御外界来侵的第一道屏障;2、筋骨之间的腾起,即通常所说的腾膜,此处是抵御外界侵犯的后一道防线。是否能够有效的抵御外界的侵入,关键在于易筋腾骨功夫的优劣。 易筋腾骨产生的气行囊中充分的发展到全身,练功者通过特殊的方法把真气布于全身的筋骨、皮肉之间的气行囊之中,使之产生巨大的保护身体的能力,这种方法叫做布气。 太极桩在行功中,通过不同的意识活动,合理的把易筋、腾骨、布气,这三种不同的功夫合为一体,使养生、练气、强筋等多个目的同时实现。 换劲有法循。在内家功夫的练法中,常常有劲力的说法,所谓劲力:就是武术技击的劲法。内家功夫通常将劲分为两种:1、后天劲:即人的自身肌肉所产生力量;2、先天劲:人身体自身所带来的潜在的能量,俗称先天劲。内家功夫首先练的功夫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方法,使先天的内劲体现出来。 换劲:内家功法以换掉后天的肌肉力量为主要的目的,后天之劲退去,先天内劲自生,传统内家理论把这一过程称为“换劲”。 太极桩在换劲方面依然遵循着太极理法,即由无极开始,继而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九宫定成局的方针进行的。 由上向下换劲:由上身阳经之内劲开始,向下身进行内劲的转换,其间内气、血则随同意识的不断的变化,而行遍下身,使下肢经络完整、充实,达到沉稳中透着轻灵,刚建中含有柔软的境地。 由下反上换劲:由腰背间而向两臂进行劲力的转换。其间内气、血则随同意识的不断的变化,充实上肢,当经络完整、充实后,达到两臂沉重中透着鼓胀,刚建中含有轻灵的境地。 由中向梢换劲:本着“劲由丹田出”的原则,由中向梢进行劲力的转换。使之内气、内劲由丹田发向四梢,节节灌通,使内劲运化通达,达到经脉畅通无阻的境界,进而达到内、外三合一体,意念一动,周身皆一体,整如泰山的状态。 六合一体整劲:何谓整劲?既周身内、外三合融为一体,所发出的整体如一的劲力,在站桩时通过不断地运用意识的转换,使身体的横、竖、内、外的各种劲力,有机的结为一体。在意识的引领下,由丹田到四肢,以节节的贯通,使之达到意识一动,则气达四梢;意识一动,则力达四梢,逐步地做到一发动,周身皆动,大有泰山倒、高楼倾之感。 丹田培元练气。“丹田练气”,是所有功法所要求的,太极桩在这方面尤有独到之处。先动足少阳,足少阳一动,则周身内气开始活跃。由于足少阳经后再动足少阴,足少阴一动则补先天之元阳,强化五脏,练后天的五谷之精,化为真气补充五脏。行先天之真阳,补心中之真阴,达到坎离交媾,阴、阳互换的丹道小周天的境地。之后,引周身真气归于丹田,注重丹田的吐纳、开合、鼓荡、填充。让丹田这气机发起之源,充分吸纳周身的元气使之更加饱满、坚实。在整个的练功的过程中,通过丹田不断的把元精转化为元气,然后再开通经络,使丹田的元气通过经络的运化到体内的各个脏腑,充实于五脏。逐步的达到精旺、气满、神全。丹田的混元罡气饱满,为周天循经行气做好必要的准备。 周天行气循经。武当太乙门的功法均以练精化气为修炼宗旨,以练就丹田混元气为入手,继而运气行走经络,让丹田混元气按内功的不同需要,而行走不同的经络,以达到不同功夫的要求,这就是所说的:“循经行气”。太极桩也不例外:先以足少阳、足少阴两经作为循经行气的入手,继而行气于督、任二脉,以达小周天地目的,此乃武功、丹功所必需达到的。而行气于大周天,布混元罡气于周身经络,达到“法密如笼”的境界,才是太极桩外功的最终追求。练到此境界,太极桩在外功方面,才达上乘功夫。 光华内收练神。神为内功之主帅,练神之清明,则意之灵便。意识是内功习练法中的君主,任何功夫的练法,均离不开意识的运用。因此,在练太极桩功时,要十分的注意意识的运用。所谓“光华内收练神”是指:在练功的过程中,神光内收,专心的注意意识的运用、转换以及体内气血运行的变化。反观内照,精神内守是练太极桩应用的必备方法,也是太极桩武道合一的具体的表现。神到、意到、气到、力到是内家功夫的内三合的基本要求。而内视练气的法则则是练内功的共法,“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 更充分的说明了神光内收可以开通经络隧道的特性。光华内收以后,随着神光的内收,练功者的心态也逐渐的趋于平稳,安详,逐步地进入禅定的状态,达到内功的大成高妙的境界。 论太极桩的养生功能 栖心子 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经过漫长时间的探索,发现了经络的存在,并写下了著名的黄帝内经。其中详细地论述了养生的理论,五运六气,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在人身体中的作用,喜、怒、忧、思、悲、恐、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阴阳二气等观点。谈到养生,首先要讲的就是“精、气、神”。中国古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总结出人体内存在的这样三种物质,他们认为“精、气、神”的旺盛与否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故民间有“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之说。 传统的养生学说中,把“精满、气足、神全”作为衡量人的身体健康的一个标准,由外在的表现能够体现人的身体内在的健康状况。传统养生的要旨在于通过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使人的身体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 首先要“精满”。“精、气、神”三者之间,“精”是排在第一位的,也就是说“精”是基础。这里的“精”不单单是指生殖的精,而是人体所需的一切精微。因此,一个人缺乏了“精”,他的五脏甚至整个身体就会缺少能量的补充。所以,要让身体保持健康,首先要保持“精满”。 其次是“气足”。此气的包含不单单是呼吸之气。所言更多的是指人体内的阴阳二气,经络中的营、卫之气等。人的身体健康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体内的阴、阳二气是否平衡?营、卫之气是否充盈?脏腑之气是否保满。人亏气,轻则无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重则心惊肉跳,脏腑功能失调,疾病缠身而健康尽失。所以第二要保持“气足”。 第三要“神全”。“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这是千古不变的养生至理。人的“神”保满与否直接影响人的精神外貌,当人的“神”饱满的时候,人的两目就会灵光四射、精力充沛、神采奕奕、反应敏捷、四肢有力、腰腿灵活、思维清晰等诸多良好表现。相反,如果“神”不足时,人就会正气不足、血脉虚弱,具体的表现则为双目呆滞无光、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四肢无力、记忆减退、思维迟缓等诸多不良的反应。所以传统的养生方法都是在“精、气、神”的保养方面下工夫的,力求达到“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境界。 内练功夫的出现,使养生术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体通过进行特定的动作,就可以达到调整五脏六腑健康状态以及“精满、气足、神全”的目的。作为内练功夫的主要方法桩功,则更加圆满地完成了人们的这一心愿。 武当太乙门密传丹法中的入门桩太极桩,相传诞生于战国时期,为老子所传。太极桩主要的养生作用是恢复人的脏腑功能,补充人体精气,调节神经,疏通经络,从而达到强筋壮骨的目的,其养生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 一、 太极桩与“生精” 传统养生理论中的“精”,在人体内有三层含义。1、是指虚含的先天元精;2、是指后天具体的生殖之精;3、是指广泛的脏腑之精。先天元精禀受于先天,得之父母,藏于命门,滋养于后天,此精一旦丢失不可再生。生殖之精得于后天,藏于肾。脏腑之精是由藏于肾的先天之精与后天水谷精微结合化生而成。传统理论认为:精是构成人体生存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繁衍的物质基础。因此,传统的养生方法都十分强调养生首先要“炼精”,精满则气壮,这是传统修真、养生千古不变的真谛。 太极桩正是本着这个原理进行锻炼的。练习太极桩时,首先要强调架势的正确,在此基础之上,重要的就是要调整好人身体内的阴阳二气,使练习者尽快的“精满、气足”。因此,下手就开始锻炼人的肾经,引少阳经之阳入少阴经,推动足少阴肾经中之真阴,使肾经畅通无碍。足少阴肾经在人身体主肾脏,肾脏是人先天之祖气得所藏之地,后天生精之所,有强筋骨、壮精神、聪耳明目、滋润五脏的功能,是强身健体、修真成圣的重要的脏腑。肾经得真气就会不断的充盈、旺盛,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肾脏的强盛。此功得法者,可立刻使火降而水升。气血下行,精关阳壮,水火济济而其“精”大生。对于由中焦不畅所引起的腹满、腹胀、消化不良,以及因水不济火引起的肾气虚怯、虚火上升、心烦心悸、多汗怕热、口干舌燥、阳痿、早泄等精气不足的诸多病症均有特殊疗效。 由于太极桩起手即以锻炼人的肾经、胆经,肾有生精、强骨、助长精神之功,胆有消食、输泻之功。因此,这些脏腑得到强壮,人的身体就会精气充足。正因上述原因,练太极桩者首先所见到的功效就是“精旺”,其诸多表现如:精力充沛,抗疲劳能力明显增强,同时生殖功能旺盛,身强体壮。此时,习练者应当注意的是保精勿轻施,则“精”日趋饱满,人体康泰。 二、太极桩与“养气” 所谓“气”是指人身体中的元气,传统的养生、修真理论中,把气分成两个部分:1、先天气,2、后天气。先天气也称为内气,后天气称呼吸。先天气是指人在出生之前的气而言,也是人生存的基础和动力,故显然非常重要。先天气发源于肾间命门,藏于丹田。是由父母精血组成,维系生命存在的一种能量,是推动人体各部器官及身体正常活动的动力源泉之一。故先贤曾说:“气少则身弱,身弱则病生,病生即命危”,反之“内则志坚骨强,外则筋力勇锐,身体修实,齿白唇红,老而不衰”。后天气是供给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来源,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先天气有赖于后天气的供给补养,后天气有赖于先天气的推动,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人体生命活动的真气。历代武功家认为,先天气与后天气的练就成功是互相联系、齐头并重的。 初行太极桩时,当以力求“开筋、开骨”之效,筋骨之间松软,则利筋脉的畅通。真气的流动方无障碍。是意气力内三合的必备条件。通过意识思维的运用,使体内的真气逐步的按着太极理法在经脉中巡行,阴升而阳降,阳降而阴升,周流不已,无所穷尽,以供人体消耗所需。通过意识思维的运用,逐步的拉开三焦使三焦畅通无碍,五脏、六腑得以充分的宗气滋养,则后天五谷之气充分的被人体所吸收。同时五脏、六腑也产生更多的后天谷气以强身。 传统功夫理论认为:“气血相伴,意气相随”。在练功时,首先用意,以期达到内气相生的结果。由于太极桩是武道双修的功夫,因此,锻炼丹田天罡真气,就成了太极桩主要的练气目的。天罡气者,人体内的一种真气,与其他内气相同的是都有强化内脏功能、养生健身的功效。不同的是还有坚硬无比的特性;,尤其是在武技的应用方面,是其他内气无法与之相比的。通过“开筋、开骨”的锻炼,充分的运用意识的作用,不断地加强内气充实五脏的效果,让更多的天罡气运行在筋膜之间,形成一个遍布全身的气囊,以此来抵御外界的击打。通过“开筋、开骨”使周身的关节得到充分的抻拉,而意识的运用,则使内气填充骨节之间,使内气更加畅通无碍。如此的良性循环,则体内真气日渐增多,此为太极桩炼气之法矣。 站太极桩进入良好功态之际,人体则由后天呼吸进入先天的呼吸之境界。所谓先天呼吸就是传统内功所称的“内呼吸”,内呼吸是通过脐以及周身毛孔进行呼吸的。当习功者进入内呼吸时,自觉周身毛孔吐纳开合,周身鼓荡,更有人体进一步的与宇宙自然相互融洽,与天地同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时人身体各部机能就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减少消耗,增加能量的储备,经络充分的畅通,所吸收的能量通过经络遍布全身而归于丹田进而补充五脏。 无以计数的功家们对后天呼吸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和求证,认为后天之息是通向内功巅顶的一个重要手段。修炼者由自然呼吸吸取自然界的能量,以保证身体正常生存所需。后天的呼吸运动使人的周身细胞产生代谢,故说后天呼吸是练习内功的基础。 三、太极桩与练神 所谓“神”,在道家多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是意识产生之所,主要体现在思虑意识上。道家的传统理论认为:神有先、后天之分别。人最初来世之时,思虑是比较单纯的,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犹如白纸无字也,并无任何瑕疵,后来受到世俗物质熏染,及对外界事物的感知,逐步地反映较为灵活,而更多的接纳外界的事物,更多的产生“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诸多情绪。所有这些外界的表现都会对人的意识造成不良的影响,使本来纯洁的先天之神,逐步的退化了。这些理论方面的论述请参见黄帝内经,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前面已经讲过气随意走,那么,意识的活动就决定了人的身体反应,同时也决定了人体内部气血的流向,也就是说人的身体的运动都受到意识的支配。因此,如何锻炼人的思维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古人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何谓精神内守?即意识活动集中于身体内部,其方式有二:1、只有意识引领身体内动,身体外在不随意识的变化而动;2、随着意识的运动,身体也跟着有外在运动。太极桩是属于前者。即外静而身体内动的锻炼方法。此种桩功的功效全在于运用意识的效果,意识运用的专一而深沉,则功夫进展的就快,否则就慢。因此,在练太极桩时,要集中意识按内功锻炼的需求之所向,细心体悟,体察在意识的作用下,全身内在运动的反映。 “精神内守”细细的体味五脏、六腑由顽石一般阻滞不动,到犹如涓涓的小溪畅流不息,身体犹如春天的小草沐浴过雨露一般,舒适之极。由最初微有感知到体内真气运行犹如波涛巨浪、汹涌澎湃奔流不已。此之功果全凭神意内守,体察体内气意相合、相伴相随之妙境。在操行太极桩之时,须知虚实动静、阴阳变换乃互为运用,循经导脉、水火添充、脏腑补泄均凭神意所为。欲达此妙境,就要细心领会“精神内守”专心致志的内炼精神内涵,方能知晓“精神内守”内炼神意之奥妙。 如此长期的操行内炼精神之法,就会使人的精神由原来的思虑散乱,精神外泄,到精神高度的凝聚。达到凝神守一,恬澹虚无的境界。通过调心练意,可以使心神存正,心意凝静则神不外耗。可见,锻炼人的意识,聚集精神和改变人的气质主要从精神内守的方面入手。 四、太极桩与造血 血是人体能否生存的最基本的保证,它是人体全身能量主要供养的物质。人体通过肺脏的吸收所获得的氧分进入血液,再由心脏的推动而带到全身,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因此,如何旺盛造血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就是所有追求健康的人的共同的课题。关于人的造血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的造血功能大概从胚胎中就开始了。人的肝脏在胚胎第812周为主要造血器官,直到长大成人,才逐步的由骨髓取代,当骨髓造血功能进入正常工作,能够保证人体的正常生存时,肝脏才逐步的停止造血功能。尽管如此,肝脏仍然起到帮助血液流通,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太极桩在强化人体的造血功能方面却有独到之处。首先,操练太极桩的入手功夫即求强肾补阳,首先让人的肾水升腾,肾阳充足之后,逐步的达到精满而填髓的目的。骨髓生长旺盛就会对造血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进而进行周身的经络调整,让内气在周身进行大周天的循行。通过内在意识的应用,使人体中焦得到充分的抻拉,中焦得以充分的伸展,肝脏的疏泄功能、脾脏的造血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改变血液流动的外部环境,为脾脏的造血及肝脏重建造血功能创造条件。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的血细胞维持数量和功能是相对稳定的,一般不超过血液浓度的50。这种状态是不断更新的动态平衡,即每天都有老的红细胞死亡,同时又会有新的红细胞产生,例如人类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正常的成年人每天约有10个红细死亡,同样也会有相近数量的红细胞产生。对产生红细胞数量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人体内一种叫做“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物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内血液的质量。 现代的体育科学研究证明:人体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通过人为的影响使其增多,从而增加人的造血能力。试验表明:人为的造成体内缺氧,形成体内的“氧债”,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就会进行不断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从而尽快的增加血红细胞的产生。人为的造成缺氧的方法有很多,体育界常用的高原训练方法,就是依*高山缺氧来达到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来提高体内红细胞数量。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不断的调整人的呼吸,使之变得缓慢均匀,深长而细微,就可以造成人体内部的缺氧状态而形成“氧债”。这时人的身体就会为了适应生存的需要,而进行总体调整,尽快的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以保证人体供养的需要。 太极桩的锻炼就是靠呼吸的调整来造成体内缺氧,形成人为的“氧债”。当体内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多时,人体为了维系正常的工作,就会不断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站太极桩时,练功者的呼吸由均匀呼吸逐步的变得深长,进而变得周身毛孔俱张,进入“体呼吸”的状态,人为的进入缺氧的“氧债”状态。这就是太极桩为什么越站人的身体就越舒适的原因。总之通过太极桩的练习,可以使人的元气充沛,脏腑气血功能旺盛,心态平和,身体健康,正气十足,生命力旺盛,可以达到形神俱妙的境界。 五、太极桩与强骨 骨骼是支撑人体的骨架,人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行、走、坐、卧无不依赖骨骼、筋腱的支撑。人的动作反映是否灵活,运动起来是否迅捷,身体气血运行的是否畅通,均体现骨骼的健康情况。在人体中肾藏精,主生殖与发育,上文已经讨论了精的作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本节要讲的是精的另一个方面的作用,即强筋壮骨的作用。中医认为:肾主骨而生髓,上通于脑。由于肾主藏精,而精能生髓,骨髓居于骨胳之中,骨骼的健康完全依靠骨髓的充养。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主骨”,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在体为骨”。当肾精充足时,骨髓的生衍繁化就会旺盛,骨骼得到骨髓的充足滋养就会坚固而硬朗。人的反映就会敏捷、行动就会灵活。反之,如果肾精不足时,骨髓的滋养就会不足,骨骼不能得到充分营养,就会出现骨骼脆弱无力,骨质疏松,易断易裂,尤其是当骨骼受到外界的冲击时,更容易出现骨裂、骨折。所有这些都是由于肾精不足,骨髓不能养骨所导致的。 上文已经论述了太极桩强肾添髓的功效和强筋壮骨的作用,除了上述的原因以外,在内功界的传统理论中还有“敛气入骨”之说。传统内功的理论认为:人的内气在锻炼中,大约要经过如下的阶段:1、炼气通经 2、炼气强筋 3、敛气入骨 4、敛气入髓。其中敛气入骨就是内气不断的熔进骨骼中,内气进入骨骼中就会改变骨骼的密度,并在骨骼的内部及表面形成坚硬的矿物类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经过火的冶炼后,就成了大家所熟知的五颜六色的结晶体,这就是内功有成的人筋骨比寻常人较为坚硬的原因,也是太极桩可以迅速的强壮筋骨的原因。由于人体的生理机能有血随气行的特点,当内气进入骨胳内时,血也同时遍布骨骼的表面,这就为骨胳的健壮更进一步的奠定了基础。 六、太极桩与失眠 失眠,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常见病,中医把这种病称为“不寐”,其症状是:难以入睡、睡眠间断或多梦、早醒,甚者通宵不寐。人体的自然反映是:轻则头晕脑胀,四肢乏力,精神不振。重则头痛,心慌,心烦,或急躁易怒,口干口苦,食欲减退等多种全身症状,给人的身体带来极大的损伤。一般患失眠症的因素有以下几种原因: 1、思虑过渡,遇事容易多思多虑,由于过渡的思虑引起神经紧张,而造成肝气不舒; 2、精神心理上受到某种外界因素的强烈刺激或干扰,以至于神经紧张; 3、身体健康因素,这是一般常见的三种诱发失眠的因素。 关于失眠的基本病理,中医认为是由于肝阳上升引起的身体阳盛阴衰、阴阳二气失交所造成的。如类证治裁·不寐所讲:“阳气自静而之动,则寤;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寐;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中医认为失眠是“为肝之阳盛阴衰,则阳不入阴。”,如情志所伤、劳逸失衡、久病体虚、起居无常等。在发病的过程中,往往是多种因素并存的,很难区分的清楚。事实上一旦得病往往是轻者无证可辨,重者虚实俱在,中西医方药遍施,而结果却是寸功难收,疗效甚微。 太极桩在康复人的睡眠、消除失眠病症方面的效果犹为显著。首先,太极桩在强壮人的身体素质,增强人的内脏功能方面有不可思议的奇效。上文已经说了太极桩在强肾添髓的方面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肾脏的强健,人的精力及五脏六腑的功能就有了可*的保正。当人体内脏的功能逐步的强大以后,影响人体睡眠的不良因素就会逐步的消除,因此,人的睡眠就会有本质的改善,直至完全康复。 其次,太极桩的操习,从一开始就进行阴升阳降的锻炼,从降足少阳胆经开始,进行降阳升阴的太极理法的循行。胆乃肝之腑,又是助消化的重要脏器,胆气的上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睡眠。继而补充太阴肾经,进行少阴、少阳的平衡互换,使人尽快的达到升肾水、降心火,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阴不缺则人易入眠,此乃太极桩可以调整睡眠,使人安睡的原因之一。太极桩乃是降人身中所有阳经之气、补阴经之气的桩功。降足太阳经有利于内脏的补充,五脏强盛了,失眠自然就消除了;升足太阴经有利于脾脏的充实,脾脏的功能强盛了,人的消化功能就好了,脾脏的造血、行血功能就会旺盛。重要的是足蹶阴肝经的补充,可以使肝阳下降,肝脏的真阴平衡,这就使肝脏能够更好的发挥藏血功能,抑制肝阳的上升,从而达到调整睡眠质量地目的。再者,操行太极桩时,周身放松的调整使得人身体中的神经得到了充分的放松,神经的松弛使人心境安稳,情绪平和,逐步的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而易眠。 以上仅是太极桩在养生方面的点滴作用,有关太极桩在其他方面的功能,待时机成熟,再另行赘述。太极桩养生功能的奥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和整理。 二零零五年三月一十六日 问答释疑 1、武当太乙密传丹派金丹内功的特点是什么? 武当密传丹派功法是武、道兼修的,道功是金丹内功,武功是由各种桩法组成的。太极桩是密传丹派的入门桩,是武、道合一的桩功。不论修武、还是道,都要从他入手。如果要系统的学习,应从太极次第入手。 无极次第是筑基功夫,此功夫可以达到真正的练精化气的目的。接下来就是发火炼丹,以后的次第主要是一些辅助炼丹的必要功法。在太极次第中就可能出现内景,但不要追求。 目前传出的功夫有的可同修的,有的则不能同修,基础相同的可以,其他不行。 要修炼金丹,需要以精满、气足、神圆为其基础,入手功夫即以生精、保精、化精为目的,以后天之精、气、神补先天的精、气、神;元神饱满后,又反过来促进后天之精、气、神的产生,周而复始,不断为今后的炼丹产生原材料,此法稳妥、扎实。 丹法渊源长久,古朴,保留了原来的面貌,功架、心法完整。立竿见影,实证性强。尤其在命功方面效果显著,只要炼功,就会有体会。 2、密传丹派的密法与密宗的密法有什么分别? 密宗的密法将心、口、意三密其特点是要师传,是与显宗相比较而言。密传丹派的丹法则是道家的不传之密,要求传法者要六耳不传,即由第三个人在场都不讲法、不传法。不但如此,还要求每代只传一人。其隐匿性极其强。正因如此,造成了知其然者极少见的现象。 3、为什么武当密传丹派金丹内功的桩功以太极桩为入手?为何本次传功以太极桩作为入手功法? 太乙门中,桩功就有数百个,太极桩是三大古老的桩法之一,相传为老子所传,是武当太极拳的原式。此桩架子、心法皆完整传承下来,古朴而纯正。它架子简单,心法独特,却在生精、生气、化神、开经络等方面有立竿见影之效。这是一个武道合一的桩法。在炼丹方面,此功实为修墙补屋、为今后发火炼丹准备内法材的上佳之选。此桩实为丹道入手的一条捷径。 太极桩作为太乙门三大古老桩法之一,据师传为战国时老子所传,其年代久远架子和心法古扑,简捷,太极桩功效十分独特,表现出了密传丹派功法的简捷,实效,立感见影,稳定性好,一个简单的太极桩在整体架子不变的前提下,经老师传授不同的内功心法可同时练出软功,硬功,轻功这武当三绝来。在硬功方面,第一部可修出金锺顶金锺罩,第二部可修出具有感知能力的护体神功来,第三部可修出粘衣十八跌来,还可以修出具有攻击力的太极内功,这是体现在武学方面。用在金丹内功上,它能很快的修复身体的亏损,即是修墻补屋,体现在开经络,伸筋拔骨、生津、生气、迅速补充元气,肾水升腾,玉液还丹,从始至终在桩功体现,以上两方面表现在日常生活中,24小时身体轻灵,步法轻快有力,如脚下生风。从小效观其大成,相信只要苦练下去,教材中所提到的身轻如燕不是梦。全身肌体如充气般的鼓涨,酥麻,全身总想让人击打;全身好象橡皮筋被用力拉长又恢复原样的轻松,讲话中气充足,出拳时轻灵有力,不浊重,又有向上腾跳的欲望,丹田有一球形物,等等,这些都是太极桩功快速产生聚集练丹原材料的体现。 4、能讲讲三大古老桩法的名字吗?三大桩法的宗旨为何? 盘古桩、混元桩、太极桩。盘古桩是武当太乙门之最高的武功内修之桩法,内涵深不可测,混元桩是引形化式之始,太极桩是武道相合之母。 5、为什么不从大字桩练起呢? 其原因如下:1、太极桩是武当太乙门密传丹派原有丹法的入手功夫;我自信自身的修为与祖师相差很远,因此不敢随意更换。2、大字桩是武当太乙门的法缘桩,难炼的程度之大,练过的人都有体会。阎老先生常说:“少年入手大字桩,中老还是玉环强。内密最高当盘古,丹功细参太极详”,此为不从大字桩入手之因。 6、在修持太极桩的过程中,会出现游桩吗? 在修练太极桩时会出现游桩。昔年阎公常讲:武当二百多个桩,只有石佛桩不能动,其他都可以动。但是,切记:练太极桩时不能动!否则,真气外游,基础毁矣,难炼成功夫!切记切记。 7、桩功中意守丹田意念是轻还是重些?有时会守不住丹田如何处置? 在炼桩功时,守丹田的意识要强一些,关于守不住的问题,要把心法背下来,在练功时,用背心法的方式,强迫意识去作,久之自然专一。 8、在站太极桩时,目光向那儿看? 随外看,但神要内收,着重行内功心法。 9、做第一个心法时,从侧面看,这两个穴位的联

    注意事项

    本文(武当太乙太极桩功.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