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浅析南京文化产业发展.doc

    • 资源ID:3587683       资源大小:15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析南京文化产业发展.doc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浅析南京文化产业发展 姓 名: 赵 玥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 级: 公管62 学 号: 2236230 指导教师: 李燕 职称: 副教授 2010 年 5 月 2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目 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 1引言 1一、南京文化产业的基本现状1(一)文化产业颇具规模2(二)文化产业发展颇有地位2(三)产业发展任重道远21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水平偏低 22.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33.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不合理3二、南京文化产业发展快速3(一)一批文化园区集聚效应凸显3(二)民营资本成为主力军3(三)政府引导,相关政策法规日臻完善4三、南京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4(一)文化产业意识比较薄弱4(二)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4(三)扶持政策不够系统,操作性不强4(四)人才制约明显4(五)文化消费市场有待培育和开发,投资文化产业的氛围尚未形成5四、加快发展南京文化产业的对策和建议5(一)冲破樊篱,改变观念5(二)深化改革,构建机制5(三)引培并举,强化队伍6总结6致谢7参考文献7浅析南京文化产业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赵玥指导教授 李燕摘要: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它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收益。文化产业已成为南京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利用这一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有益于南京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南京文化产业,正从经济边缘迈向经济中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带动工业,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就业率。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因此,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对推动我国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创意园;民营资本;政府倍增Analysis of Nanjing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Zhao YueTutor LI YANAbstract: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an emerging industry, which will help improve the tertiary industry (service) benefits. Nanjing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industry has become a "two take the lead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Make use of this advan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Nanjing in the new round to seize opportunities and enhance the city's core competitiveness. Nanjing cultural industries, is moving from the edge of the road to economic centers economy,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herefore, to develop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promoting China's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in a positive and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 words: Cultural industries; cultural and creative garden; private capital; the Government to double引言 文化竞争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把我国从一个经济大国建设成一个经济强国的客观需要.因此,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对推动我国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它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收益。是提高国民收入的有效形式。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带动工业,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就业率。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自2004年以来,在南京市经济连续保持年均15%增速的基础上,南京文化产业增速始终高于全市GDP增速。南京文化产业,正从经济边缘迈向经济中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南京文化产业的基本现状南京作为十朝都会,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京文化产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持续运行在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上。文化产业已成为南京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一)文化产业颇具规模2004年南京市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截至到2004年底,我市文化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352个,文化产业全部从业人员12.17万人,分别占全市二、三产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的11.7%和4.6%;2004年,全市文化产业拥有资产总计392.8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72.46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2005年南京文化产业呈加速发展之势,增加值增长速度大幅度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全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73.48亿元,比2004年增长25.3%。其中,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45.71亿元,占文化产业的62.2%,同比增长23.2%;相关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27.76亿元,占37.8%,增长29.0%。从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面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增长最快,增速达101.6%;其次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增速达到91.2%;网络文化服务增速也达到37.9%。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通常用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体现。由于200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大幅度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使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得到进一步较快提升,从2004年的2.86%上升到2005年的3.05%,上升了0.19个百分点。(二)文化产业发展颇有地位与全国、全省比:从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2004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440亿元,占全国GDP的2.15%;江苏为258.55亿元,占江苏GDP的1.72%,南京分别比全国和江苏高0.69和1.12个百分点;南京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58.63亿元,分别占全国和江苏增加值的1.7%和22.7%,高出同时期我市地区生产总值所占全国和江苏比重1.3%和13.3%的水平。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还显示,2004年底,我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占到全省的五分之一,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高于全省1.6%比重2.4个百分点;全市文化产业拥有的资产总计和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占到全省的29.1%和30.1%。与兄弟城市比:2004年,北京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85.94亿元,占北京GDP的6.37%;上海269.50亿元,占上海GDP的3.34%,成都65.81亿元,占成都GDP的2.9%。我市分别比北京和上海分别低3.53、0.5个百分点,与成都基本持平。2004年重庆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2.41亿元,占重庆GDP的2%,低于我市0.9个百分点。(三)产业发展任重道远根据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后,社会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社会对文化消费要求逐渐增强,消费结构开始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据统计,2005年,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5000美元,由此可以判断,南京文化产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文化服务业亦将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南京文化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矛盾。主要表现在:1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水平偏低。首先,文化产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高,与一些发达地区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其次,文化企业规模小,实力不雄厚,现有产业集团与国内外知名的传媒企业相比,整体实力及经营水平亦差距悬殊,缺少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文化企业跨行业、跨地区整合资源的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2.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其实现的增加值明显低于相关文化服务业实现的增加值。2005年,在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中:南京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为29.62亿元,仅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0.3。与其同时,在人力和财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上,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占较大比重,而作为文化产业的主体部分-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所占份额则相对较低。3.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不合理。2005年,南京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平均支出1745.2元,其中教育费用的支出是811.4元,占总支出的46.5;用于购买文化娱乐用品的只有451元,占总支出的25.8;直接用于文化娱乐服务的仅为482.8元,占总支出的27.7。可见,南京文化消费不仅水平低,而且支出结构也不够合理。二、南京文化产业发展快速按照国家统计口径,自2004年以来,在南京市经济连续保持年均15%增速的基础上,南京文化产业增速始终高于全市GDP增速。据了解,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32.16亿元,同比增长18.4%,占全市GDP总量的3.5%,发展速度全国领先。南京文化产业,正从经济边缘迈向经济中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一批文化园区集聚效应凸显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市现有各类建成和在建文化产业园区41个,难能可贵的是,南京市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之初就注重科学规划和引导,使得当前建成并投入运营的27个文化产业园区平均入驻率高达84.3%,一批园区的集聚效应正逐步凸显。目前,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了综合与专业类互补格局。综合类园区中,世界之窗曾获“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称号,该园区吸引了大贺传媒、展迪设计等品牌企业入驻,凝聚了资金、人才、技术优势,正逐步释放集聚效应。除了综合类园区外,南京市还形成了当代艺术、网络游戏和动漫、影视创作、传统书画艺术、民间工艺、地域文化品牌等6种专业类文化产业集聚区。作为当代艺术创意园区的代表之一,位于北京西路的石城现代艺术创意园享誉长三角地区,园区聚集了近50位当代艺术家工作室和展馆,不仅是当代艺术展示和交流的中心,更成为当代艺术集中创作和运营集散地。(二)民营资本成为主力军不久前在济南落幕的第19届全国图书博览会上,江苏可一出版物发行集团独立展区格外引人关注,作为南京乃至江苏地区最具实力的民营出版企业之一,可一计划未来在南京开500家连锁书店。像可一这样的民营文化企业正迅速崛起,如南京顺天实业、天地集团、弘业集团、上海东洲集团等等。据统计,2007年,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协会81个会员单位中有56家民营企业,占会员总数69.2%;2008年,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协会108个会员单位中有83家民营企业,占会员总数76.8%;南京动漫行业协会72个会员单位中,有52家民营企业,占会员总数72.2%。南京的文化产业园区中,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的占一半以上。种种迹象表明,民营资本已成为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唯有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其他社会成员相互配合形成发展合力,才能在文化创意领域形成可持续发展动力。这方面,南京发展势头喜人。”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顾江说。在中国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已形成了三种典型的文化产业园区,即艺术家自发形成的“798”型、文化商人牵头下形成的“大芬村”型以及政府主导下形成的“中关村”型。目前,南京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则以“中关村”型为主。2006、2007两年,南京市围绕壮大文化创意主导产业和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扎实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载体建设,夯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截至2007年12月,全市正在建设或开园开街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有42个。“十一五”期间,南京市每年安排“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500万元,用于扶持和引导文化产业发展。2009年南京市正酝酿成立一个全市文化产业招商中心。该中心将为南京市文化企业提供项目展示、推荐平台,为文化企业和银行等投融资机构牵线搭桥。到2010年,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增量的主体部分,成为全市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跨越,构建中国东部地区“文化智慧创意中心”。(三)政府引导,相关政策法规日臻完善南京合谷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15.8万;南京鸿鹰动漫娱乐有限公司,200.2万;南京阿法贝多媒体有限公司,194万在4月份出炉的南京市2009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一批动漫企业再度迎来“及时雨”。2006年起,南京市设立每年15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前两批共对53个项目扶持了近1900多万元,拉动了200多亿元的投资额。今年初的第3次审批中,48个项目获得了2323.9万元的扶持。除了“真金白银”的专项资金扶持,政府相关部门还为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筹划招商中心、制订详细发展规划。“2006年首届文化产业交易会期间,现场交易额达2000万元,意向交易额近1.5亿;2007年第二届文交会期间,现场交易额突破5000万元,订单交易额近5.5亿元;去年文交会期间,现场成交额过亿,签约金额近25亿元。”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相关人士表示,三届文交会的举办,对南京文化产业的推介和投融资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今年的文交会正在积极筹备中。接下来,南京市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做好文化产业招商中心筹备工作,围绕“文化产业强市”总体要求,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抓手,以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为载体,以文化产业推进会为机制,以文化产业交易会为平台,大力推进南京文化产业发展,“到2011年,力争实现南京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基本建成具有南京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三、南京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文化产业是一门新兴的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因而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是比较多的,有些问题的克服与解决甚至还要经过较长的过程。从整体而言,南京文化产业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文化产业意识比较薄弱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普遍不高,尤其是部分镇街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多年来过多地强调文化意识形态属性,而忽视了其商品属性,往往对文化事业提要求多,给政策、给投入的少,而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深层次超前性的研究,计划性、前瞻性不强,新举措不多,对发展文化旅游业,特别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把文化事业混同于文化产业,对如何界定文化产业还没有较为统一深刻的认识。(二)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由于文化产业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分属于多个部门,而这些部门虽然能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进行规划,但是由于缺乏大文化产业的全局观,只能是各自为战,不能形成合力,致使文化产业缺乏全区性的科学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因而某一部门也就不能完全起到应有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三)扶持政策不够系统,操作性不强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但目前也是弱势产业,还需要在发展的起步阶段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虽然中央和省市都有文化产业政策,这些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确实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不够系统完整,有政出多门的现象;二是有些文化产业政策还只是停留在文件上,没有落实到位;三是有些文化产业政策不具有可操作性,难以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四)人才制约明显南京现有的文化人才整体呈现稀缺状态,我们既缺乏丰富的经济工作经验,又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有较多的把握,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文化层次,对文化工作规律有较多把握的复合型人才,文艺创作人才也存在青黄不接的问题,这些均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五)文化消费市场有待培育和开发,投资文化产业的氛围尚未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尚滞后。广大群众除从事子女教育投资方面外,在文化娱乐消费投入较少,而消费习惯偏重于吃、洗浴业方面。由于文化经济政策尚不明朗,许多有实力的企业对投资文化产业仍然在徘徊、观望,投资者对文化产业投资较为慎重,有时望而生畏。四、加快发展南京文化产业的对策和建议文化产业是一个涵盖文学艺术业、广播影视业、音像制品业、演出展览业、文化娱乐业、文化信息业、文化教育业、文化旅游业等在内的广大产业系统,是具有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朝阳产业。下一步,南京应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改善文化投资环境、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快文化经营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市场,力争用3-5年的时间,推动和促进全市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八个一”的局面:有一个协调发展全市文化产业的政府组织机构,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政府协调管理文化产业的新型管理模式;制定一个统一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有一套扶持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有一笔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有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文化产业发展市场环境;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市场竞争主体;有一个灵活高效的文化产业运行机制。(一)冲破樊篱,改变观念首先,全市各级各部门都应转变文化产业发展观念,要冲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一误区,改为“政府搭台,文化、经济唱戏”,树立文化产业观的意识,认识文化自身既能唱戏也能挣钱,树立文化是生产力、创造力,是经济发展更持久的支持力和扩张力。同时还应破除文化产业是“副业”的成见,破除“条件不足”的论点,确立“大有作为”的观念,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提高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其次,要理顺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发展的关系。现在,讲到文化事业,人们往往把它与计划经济固有模式联系在一起,忽视了文化事业同样具有产业特征,而提到发展文化产业,又容易忽略其公益性的本质特征。一方面我们要把文化事业特征和产业要求很好地结合起来,提倡产业运作,既能发挥文化的公益作用,又能使其面对市场,增添活力。另一方面,对明显具有公益功能的文化产业,在目前情况下,不能向市场一推了之,应适当安排财政资金作为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培育文化市场,壮大市场主体,以利产业发展。再次,要逐步引导和改变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推动和吸引文化消费的不断增涨。(二)深化改革,构建机制目前,南京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就是机制不活。我们要通过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和文化产业特点的科学发展机制。1、结合实际,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企事分开的原则,区别情况对全市文化事业单位实行分类改革。(1)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如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要加大投入,实施重点保障,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增强其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2)对具有一定面向市场能力的公益性文化单位如南唐二陵文保所、郑和墓文保所,可保留事业性质,实行企业化管理,推行全员聘用制、合同制和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相结合的结构工资制等适合本单位特点的人事、分配制度,财政给予专项或定额补助;(3)对艺术表演团体,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改革的路子,努力搞活经营,增强其面向市场的能力。可采取适当放宽提前退休人员的年龄限制,应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由地方财政负担,专款用于扶持艺术生产等措施。2、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制定面向全社会的文化产业扶持项目目录和具体的政策扶持措施,加大对民营经济参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除纯公益性的文化基础设施外,其他的文化建设项目都可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建设,由政府给予财政贴息贷款,并减免土地、建设规费等。3、加大文化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将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紧抓实。可参照有关市县的做法,设立专项引导资金,组建投资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做大文化产业。4、制定发展文化产业的配套政策。文化产业基础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没有必要的政策扶持,是很难在市场上立足。因此,必须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行政审批、土地使用、市场准入、投融资、市场管理、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财政扶持政策方面,可以对文化企业实行与高新科技企业同等对待的政策。建议政府每年从财政中安排一部分资金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强调控能力,保证重点需求,扶持有利用于提高文化综合实力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在税收扶持政策方面。进一步落实所得税返还政策,支持文化单位加快科技创新,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文化单位的电子设备年折旧率可达到20%。文化单位的技术开发费可在成本中按实列支。对相关单位提供的文化产业方面的咨询、培训、技术服务等收入免征营业税及所得税。在用地扶持政策方面。把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用地和相应的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之中。鼓励相关部门利用区位优势,对原部门享有的土地、房屋、建筑物进行改扩建或转换,用作文化产业生产和经营。(三)引培并举,强化队伍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这主要包括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三大类。一方面我们要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通过培训锻炼,造就大批文化产业队伍,重点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精通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拓宽人才选拔途径,积极引进文化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实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人才战略,用优厚待遇吸引人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总结文化产业是新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对南京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南京最大的资源、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就是文化。利用这一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有益于南京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致谢这次毕业设计得到了很多老师、同学和同事的帮助,我由衷地感谢关怀、教诲、帮助、支持和鼓励我完成学业的老师、朋友和亲人。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李燕,感谢李老师在学习、科研上一直对我悉心指导,严格要求、热情鼓励,为我创造了很多锻炼提高的机会。李老师洞察全局、高屋建瓴,为我的论文的顺利完成指出了很好的方向,李老师渊博的知识、宽广无私的胸怀、夜以继日的工作态度、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诲人不倦的教师风范和对问题的敏锐观察力,都将使我毕生受益。在此我谨向我的导师以及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给予我很大帮助的老师、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参考文献:1陈翁.南京文化产业发展快速J.中国服务业投资周刊,2009(5).2赵洪兵.2009-2012年南京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J.中国经济周刊,2002(22). 3刘翠英.南京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03(8).4范伟.繁荣文化市场 发展文化产业访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J. 文明与宣传,2002(10). 5孙倩.文化产业提升南京城市竞争力J.社会,2003(3).6谢国明.南京市文化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04(5).7吕志鹃.南京文化资源产业化转化思路分析J.中州学刊,2006(5).8郑功成.2007年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J.学海,2008(8).9王丽君. 发展文化产业问题浅论J.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5). 10张利红.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关系研究述评J.开发研究,2004(2).11周明甫.发展文化事业必须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民族,2004(11).12陈立旭.论市场机制与文化、文化产业发展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2(12). 13陈湘舸,江胜玉.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J.湖南经济,2003(9).14张雪峰.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选择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2(15).15 Huaite.Treason behind fashion - the commentary on the edge of the culture industry, the weak and the use of descriptionsJ . "Foreign Literature",2002(06).16David Throsby.Cultural Industries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Definition and PolicyJ.Forum of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2001(05).17叶取源.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七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8龙志超.英国文化产业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9章建刚.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注意事项

    本文(浅析南京文化产业发展.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