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doc

    • 资源ID:3586145       资源大小:74.50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doc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 第三稿 目 录第一篇 总则1第二篇 术语2第三篇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4第四篇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8第五篇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与建设要求101 总体要求102 公共服务设施103 住宅与建筑134 基础设施建设185 管线综合356 景观与环境35第六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7第七篇 附则39本标准用词说明及其它说明40附件一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基础资料收集表41附件二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成果及深度要求46附件三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与详细规划基础资料收集表50附件四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与详细规划成果及深度要求55第一篇 总则11 编制目的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导下为加强对我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指导特制订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不含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和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城中村城市型居住社区建设城镇不含乡政府驻地及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城中村城市型居住社区建设应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进行规划和建设管理目标是建设成为城市型居住社区或居住小区13 规划层次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包含三个层次规划内容一是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二是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三是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com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是村镇体系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对村镇体系规划相关内容的深化和优化调整应单独编制com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是指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规划应同时编制14 一般管理规定com 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编制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省市二级村镇规划与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评审县市区村镇规划与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评审com 县市区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由市级人民政府审批省直管县市的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由省人民政府审批新型农村社区的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县市级人民政府审批com 参编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单位应取得城乡规划乙级以上资质参编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单位必须取得城乡规划丙级以上资质15 规划依据com村社区布局规划的依据如下com1县市区村镇体系规划com2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com3县市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com4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com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依据主要是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或村镇体系规划以及乡镇总体规划16 规划范围com村社区布局规划宜以县市区管辖的行政范围为规划的地域范围乡镇也可以在行政管辖的地域范围内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但应纳入乡镇总体规划同时编制com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宜以行政村范围进行规划若是多个行政村合并的宜以规划合并调整后的行政村范围为规划范围com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范围应按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结合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进行确定com2 17 规划原则 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就业为本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第二篇 术语21 新型农村社区指在农村区域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相关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所建设的居住方式与农村产业发展相协调且具备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新型农民聚居点22 新型城镇化 是指不仅强调城镇化率而且强调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以及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强调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支点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23 城乡统筹 是指同时兼顾城市和乡村利益综合统筹考虑的工作方法和思路24 城乡一体化发展 是指在城乡统筹工作方法及思路的引领下统筹城乡发展政策发展目标统筹安排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实现其均等化的发展模式25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 是指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下进行的新型农村社区选址布点规划主要包括新型农村社区的位置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建设引导等也包括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是村镇体系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对村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优化26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 是指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范围内对产业发展产业布局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做出安排的规划27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 是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范围进行的兼有控规管制要求的修建性详细规划28 平原农区 指处于平原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地区27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是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占用的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化用地四类不包括生产用地29 建筑线一般称为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210 历史文化名村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及河南省政府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落 第三篇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31 指导思想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在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指引下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32 规划期限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520年33 原则与要求com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体现集中集聚发展的原则积极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积极鼓励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进城进镇居住科学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com 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鼓励以规模大区位好基础实施相对配套的现有村庄为基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com 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方便居民现代生活的要求基本符合耕作半径com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的选址应避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影响地段避开生态敏感区并应避开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以及文物埋藏区com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避免铁路公路高压输电线路输油管线穿越应避免沿公路展开布局特别是沿公路两侧展开布局com 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应符合县市区产业发展产业布局与特殊功能区规划的要求com 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应充分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应与县市区城镇发展规划相衔接 34 主要内容com 应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目标包括新型农村社区的数量平均人口规模产业发展目标人均收入目标平均耕作半径等com 应依据编制的原则和目标要求编制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规划com1 应依据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确定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规模com11 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的确定宜按照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M p 1X M -规划期末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 P-整合村庄的人口总数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整合的行政村或村庄的人口总数 X-期末城镇化转化率按河南省2030年城镇化水平70的目标河南省现有农村人口的40需转移到城镇因此河南省整体的期末城镇化转化率为40 -转化率折减系数虽然河南省规划期末的城镇化转化率为40但却需要20年才能完成因此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调查研究并确定转化率折减系数一般转化率折减系数应在025075之间com12集中集聚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每个行政村原则上不超过1个每个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规模原则上不低于2000人山区丘陵区的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可适当降低但不宜低于600人com2 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均用地应不超过100m2com3 新型农村社区选址应充分考虑用地条件交通条件和水源条件com2款comcomcom求com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应编制村庄的迁并与整合规划com1 村庄的迁并整合规划应注明被迁并整合村庄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并应注明被迁并整合村庄的去向com2 在地理条件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村庄不宜整合迁并应就地改造应逐步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且有新型含义的农村社区应特别注意保护和利用文化资源com 新型农村社区的分类com1 根据新型农村社区的相对位置可分为一般型新型农村社区城郊型新型农村社区和城中村城市型居住社区com11 城中村城市型居住社区指位于城镇和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建设模式com12 城郊型新型农村社区指位于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内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与城镇发展的关系com13 一般型新型农村社区指位于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外的新型农村社区com2 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旧有村庄的整合情况可分为多村合建型新型农村社区和单村独建型新型农村社区com21 多村合建型农村社区指两个以上行政村或多个自然村共同建设一个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方式在编制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时应进一步编制以人口土地边界调整为主要内容的村庄迁并整合规划com22 单村独建型新型农村社区指一个行政村或一个行政村内部几个自然村庄单独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编制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时编制村庄迁并整合规划主要是集体建设用地和人口的整合com3 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容纳人口的多少可分为特大型农村社区大型农村社区中型农村社区和小型农村社区com31 新型农村社区的规模划分应com31 新型农村社区规模划分 com31 人口规模人社区类型 600010000特大型社区40006000大型社区20004000中型社区2000小型社区com32人口规模超过10000人的新型农村社区宜按镇规划标准编制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其内部社区的详细规划也宜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进行编制人口规模小于10000人的新型农村社区其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制com4 根据我省自然地理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平原农区新型农村社区和山区丘陵区新型农村社区com41 平原农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宜采取集聚整合规模发展的模式进行建设重点推广特大大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com42 山区丘陵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宜采取适度集聚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模式进行建设重点推广中型和小型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com5 根据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现有建设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类型还可分为就地改建型和异地新建型com51 就地改建型新型农村社区基本特点是不占或少占耕地具有较好的或便于形成的对外交通条件拥有值得保护利用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并可以实施更新改造村庄周边用地能够满足社区建设的需求com52 异地新建型指在一般耕地或另选荒坡地进行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选址原则com3款要求com村社区布局规划应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导com1 应根据县市区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特殊功能区规划以及城镇发展规划在新型农村社区分类的基础上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包括新型农村社区产业的发展方向规划建设的特点和要求等com2 根据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需迁并整合的村庄除危房维修外所有集体和个人的建设活动包括危房改造严禁在现村庄新建和改建应纳入规划的新型农村社区进行统一规划建设com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应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核算com1 应核算现状城乡建设用地的构成com2 应核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占地规模com3 应核算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集约节约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规模com4 应对规划期末城乡建设用地的平衡进行预测35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com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包括道路交通体系规划给水工程规划排水工程规划电力电信工程规划环境卫生工程规划防灾减灾工程规划等com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总原则是分区统筹区域共享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规定其中污水工程规划应符合河南省分建区域性污水处理厂的要求环境卫生工程应符合河南省分建区域性垃圾处理场的要求36 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com 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的总原则是分区分级统筹科学合理配置区域共享共建com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com求37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专项规划com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的总原则是大区域统筹全局小区域根治重点即大的生态系统建设大的流域污染问题治理要从全局和全区域出发进行规划建设小区域内应重点治理污染源和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com 生态区和环境功能区的规划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38 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com 历史文化保护总的原则是保护与开发并重先保护后开发com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重点是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特别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其中也包括对农村自然状态以及历史文化原真性的保护保护乡村的美好印记com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39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应编制近期建设规划重点是近期应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和相关的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对近期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做出具体安排310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成果应有文本图件和相关附件构成第四篇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41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com 在规划的范围内确定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发展的方向产业发展的结构和产业发展的目标按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充分体现农民就地就业就地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com 在规划的范围内对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土地使用和空间发展做出安排实现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在功能上的有机对接com 在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核定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com1 由于在产业布局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中已对生产性用地做出安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中应不含生产性用地生产性用地的建设规划应另行编制com2 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标准按两类控制类为7585m2适用于高层或多层为主的社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行政村类为8595m2适用于部分有低层住宅的社区人均耕地大于1亩的行政村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标准分类 com2分类人均用地指标m2 人适用范围类7585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行政村类8595人均耕地大于1亩的行政村注各市县可根据当地实际对上述标准进行调整但最高不能超过100 m2人com 在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规划范围内的村庄迁并整合规划com 在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规划范围内的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com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应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用地做出具体安排其规划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com1与自然环境和谐与产业发展产业布局相衔接用地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设施配套齐全环境清新优美充分体现乡风民情和时代特征com2 集中紧凑避免无序扩张全面综合地安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各项用地com3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标准应com3 的规定各项建设用地取值相加不应超过建设用地上限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标准 com3用地类别占建设用地比例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2 人类类住宅用地557545705075公共设施用地8156156516道路广场用地1015715916绿化用地584858建设总用地10075858595注公共设施用地包括公共建筑用地和公用工程设施用地com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应编制建设用地范围的专项工程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应符合本标准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42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的规划期限为510年43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的成果由文本图纸以及附件构成第五篇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与建设要求1 总体要求com 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应进一步研究论证新型农村社区的选址和建设用地范围com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的人口与用地规模宜与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相一致com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的用地标准宜与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相一致且应对空间发展规划阶段确定的用地布局进行深化和优化com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应对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进行深入细致的勘察和调研应对建设用地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现状建设情况等做出建设性的评价com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应编制建设总平面图和建设效果图com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应编制专项工程规划和管线综合规划com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应编制竖向规划com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中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有针对本标准的符合性说明com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应适当增加控规图则管制要求强化规划管理便于社会监督com1 控规图则应落实空间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落实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点以及建设方向com2 控规图则主要有九项指标构成即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停车泊位建筑退红线建筑限高设施配置com3 控规图则管制要求应编入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文本同时审批com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的成果由图纸说明书构成2 公共服务设施com 新型农村社区公设施应包括行政管理社区服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和市政公用八类设施区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区配套公建的项目3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指标 com类别设施名称服务内容建设规定与规模要求配置级别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社区行政管理及社区综合服务社区委员会物业管理具备社区八室村党组织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综合会议室警务室档案室阅览室党员活动室信访调解室建筑面积200m2社区服务中心家政服务咨询服务代客订票美容美发洗浴综合修理辅助就业设施建筑面积100-300m2礼堂社区举办红白事的场所位置建筑面积50-150m2计生站可与卫生站合设建筑面积20m2以上3000人以上或有条件的社区可分设养老院民福院老年人全托式护理服务活动场地应有12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容积率不应大于03床位数量要应按照40床位百老人的指标计算-治安联防站可与社区委员会合设15-30m2农具统一存放站农具统一存放每千人1座建筑面积300m2以上教育托儿所保教小于3周岁根据规划设置托幼可以合设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全托与半托的比例人均占地面积不少于15m2幼儿园保教学龄前儿童小学6-12岁儿童入学可参照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可考虑小学与初中合建设九年制学校中学12-18岁青少年入学按教育部门规划设置-远程教育科普教育学校可综合利用学校设施以学校为基础扩展兼具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农村继续教育功能的新型农村学校按规划设置医疗卫生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30m2以上文化体育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农民培训中心建筑面积50-200m2小型图书馆农村科技活动书刊与音像制品靠近或者结合社区中心绿地或广场安排用地面积不小于100m2科技服务点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结合小型图书馆布置全民健身设施球类棋类活动场地儿童及老年人学习活动健身场地用房结合公共绿地安排商业服务农贸市场销售粮油副食蔬菜干鲜果品小商品占地面积100-300m2农贸市场可与食品加工点合设食品加工点粮油副食蔬菜果品加工餐饮主食早点举办婚丧宴按规划设置社区超市烟酒糖茶等百货日杂货占地面积70-150m2农资超市化肥农具农药等销售点占地面积50m2以上邮政储蓄等代办点邮电综合服务储蓄电话及相关业务等按规划设置市政公用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大于100m分类收集垃圾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公厕每8001000人1座建设标准应不低于30-50平方米千人设置人流集中处公厕应考虑无障碍设计公交点根据规划设置配电房 按供电系统技术要求设置建筑面积50m2左右水泵房非集中供水区域内社区设置按规划设置-小型污水处理站因地制宜可集中可分散按规划设置com 根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使用性质和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布局宜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应有利于发挥设施效益方便经营管理使用并减少干扰商业服务与邮政储蓄文体公共绿地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建设形成社区级公共活动中心com 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方便居民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服务半径不大于300mcom 停车设施com1 低层住宅停车应结合宅院设置多层单元住宅及高层住宅停车场地应集中布置com2 社区公共活动中心集贸市场和人流较多的公建必须建设相应的公共停车场公共停车场总量根据新型农村社区条件按每户不低于05个停车位的标准规划特殊功能例如旅游型的社区停车场地布置应按每户不低于07个停车位的标准规划com3 重点公建的停车位建设应com3规定 重点公建的停车位建设指标 com3 名称单位自行车辆机动车辆社区中心车位数每百平米建筑面积105社区超市车位数每百平米建筑面积1015集贸市场车位数每百平米建筑面积155餐饮店车位数每百平米建筑面积82卫生站车位数每百平米建筑面积152注本表机动车停车车位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其他类型的车辆停车位的换算办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com 针对必设设施没有设达不到要求增设的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应作出具体的说明3 住宅与建筑com 建筑com1新型农村社区内建筑应包括住宅建筑公建设施建筑和生产用房三部分生产用房应与住宅分离且相对集中其他建筑的设置应符合无污染不扰民的要求com2 各类建筑的建设应按照先规划报审批后实施建设的原则进行com3 建筑必须体现地方乡土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com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com1 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密度群体组合空间环境使用者要求等多方面因素采用院落组合街坊组团等多形式灵活布置com2 住宅应以科学设计为支撑提高建筑质量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生活需要搞好单体设计坚持适用经济美观安全卫生的原则对房屋位置结构走道庭院围墙门户卫生设施等合理布局科学设计体现多样性和统一性做到住宅套型合理功能完善此外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和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建设重视对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重点技术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四新 的成果应用02J503-1中国建筑色卡确定com9 住宅建筑净密度的最大值不应com9规定住宅建筑净密度控制指标 com9住宅层数建设分区类类低层23层4045多层46层3540中高层79层3035高层9222530注建设分区按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划分com10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的最大值不宜com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控制指标 com10住宅层数建设分区类类低层23层0807多层46层1412中高层79层1715高层9222825注若低多层混合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限值本表不计入地下层面积建设分区按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划分com11 住宅建筑间距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提倡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对局部小气候的利用特色绿化经济作物的利用等com111 住宅日照间距标准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要求和当地城镇住宅日照间距标准执行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2 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3 旧村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com112 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 厅 厨房餐厅的上层卫生间地面和局部墙面有防水构造卫生间应设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等设施或预留位置布置便器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在厨房内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有防护设施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阳台栏杆应有防护措施防护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11m卧室起居室 厅 的室内净高低9m不应高于36米局部净高的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利用坡屋顶内空间室起居室 厅 时其1使用面积的室内净高不低于20mcom28 卧室起居室 厅 厨房应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住宅应能自然通风每套住宅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5阳台地面构造应有排水住宅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应分开布置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住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50年其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住宅结构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丙类住宅结构应能承受在正常建造和正常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作用和环境影响在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住宅结构和结构构件必须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要求住宅结构不应产生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住宅结构材料应具有规定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并应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住宅结构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低于95的保证率抗震设防地区的住宅其结构用钢材应符合抗震性能要求住宅结构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住宅结构用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钢结构用钢材尚应具有碳含量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住宅结构中承重砌体材料的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烧结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砖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抗震设计时不应低于M5非抗震设计时对低于五层的住宅不应低于M25对五层的住宅不应低于M5砌块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抗震设计时不应低于M75非抗震设计时不应低于M5住宅的地基基础应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地基变形应保证住宅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基坑开挖及其支护应保证其自身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抗震设防地区的住宅不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抗震设防地区的住宅应进行结构结构构件的抗震验算并应根据结构材料结构体系房屋高度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等因素采取可靠的抗震措施住宅的砌体结构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其整体性在抗震设防地区应满足抗震性能要求住宅中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配筋构造应满足受力性能和耐久性要求住宅木结构构件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防潮防腐防虫措施com 道路交通系统com1 新型农村社区道路在平原区及微丘区一般采用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对于特大型大型的农村社区推广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系统在重丘区及山区可根据地形特点将车行道与人行道分开设置自成系统com2 道路系统分级设置一般分为三级社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和宅间道路其设置应com2新型社区道路分级设置一览表 com2特大型社区大型社区中型社区小型社区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社区级道路1020m2030m815m1421m812m1418m810m1416m组团级道路812m1418m810m1214m610m1014m68m1012m宅间道路46m68m46m68m46m68m46m68mcom3 社区级道路建筑物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组团级道路建筑物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宅间道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40mcom4 新型农村社区道路路面必须硬化绿化 道路基本类型社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为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宅间路可因地制宜选取简易材料铺装如卵石或石板路面com5 新型农村社区道路标高原则上应低于两侧建筑物基底标高并结合各类工程管线建设要求统一考虑com6 新型农村社区道路与过境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平交时应符合相关规定com7 新型农村社区主要道路平面交叉时应尽量正交必须斜交时锐角应大于60°近期难以满足上述要求的应采取加大交叉口锐角一侧缘石半径清除视距三角形范围内阻碍视线障碍物等方式保证车辆通行安全com8 新型农村社区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com8的规定 社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com8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80L200m非机动车道0330L50m步行道0380注L为坡长mcom9 新型农村社区道路横断面应设置横坡机动车非机动车道坡度为13之间人行横道坡度为12com10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com11 在社区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com12 社区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com12规定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最小距离m com12与建构筑物关系建构筑物层数社区级路区级路低层32多层43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低层151多层2515围墙面向道路不限11com13 社区场地停车系统采用地面停车场与组合式停车场地下与地上相结合相结合的形式com14 社区场地停车系统一般情况下采用地面停车场在有条件的大型社区宜采用组合式地下与地上相结合停车场com15地面停车场根据情况可采用集中布置分散布置场地应平整坚实防滑并满足排水要求宜以植草砖铺设坡度不应超过05com16 停车场的停车方式主要有平行式斜列式和垂直式三种com17自行车摩托车停车位设置以出入方便为原则设置应灵活应与道路建筑景观设计相结合因地制宜com18 自行车摩托车停放自行车停放按每个车位1518m2摩托车停放按每个车位2527m2计算com19 靠近过境交通建设的新型社区其退公路边沟的要求应符合公路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即退国道边沟外沿20m退省道边沟外沿15m退县乡道路边沟外沿10mcom 给水工程com1邻近城镇的新型农村社区应优先考虑连接城镇供水管网供水到户实行集中供水有条件的地区要实现区域管网联村联片集中供水com2集中式给水应包括确定用水量水质标准水源及卫生防护水质净化给水设施管网布置集中式给水的用水量应包括浇洒道路绿用水量 com31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为基本型生活用水定额50120L人d 最高日 提高型生活用水定额100200L人d最高日com32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水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B50015的有关规定也可按居住建筑生活用水量的825进行估算浇洒道路绿地的用水量可根据当地条件确定 消防用水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未预见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计算 地表水水源的卫生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取水点周围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等任何活动应设有明显的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2 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内不得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栈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及施用有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应从事放养畜禽等活动3 供生活饮用的水库和湖泊应视具体情况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沿岸划为卫生防护地带其防护措施与上述要求相同4 水厂生产区或单独设立的泵房沉淀池和清水池外围10m的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并注意绿化地下水水源的卫生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取水构筑物的卫生防护范围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取水构筑物的式和附近地区的卫生状况确定在防护地带及水厂生产区应设置固定的标志在水厂生产区外围10m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并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2 水源周围含水层的防护在井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或剧毒性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壤的活动粉砂含水层井的周围2530m砾砂含水层井的周围400500m为防护区3 分散式供水的水源井周围2030m范围内不得设置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堆等污染源并建立卫生检查制度给水干管最不利点的最小服务水头单层建筑物可按1015m计算建筑物每增加一层应增压3m排水工程规划应包括确定排水体制排水系统布置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一级标准B标准以上有条件进行污水再生利用的地区再生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的要求com 供电工程供电工程主要确定供电电源点的位置主变容量电压等级及供电范围确定配电电压等级层次及配网接线方式预留变配电站的位置确定规模容量等供电工程规划应以乡镇域基础设施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以及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为指导并依据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com1 用电负荷用电负荷分类用电负荷预测用电指标等应符合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com2 供电电源供电电源以乡镇域基础设施规划和新

    注意事项

    本文(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