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教科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docx

    • 资源ID:3557085       资源大小:61.27KB        全文页数:7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科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docx

    教科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 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3、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水槽1个,物体7种,实验记录表。 师生活动 提疑: 1、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合作探究: 1、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对提疑1、2题进行实验观察,完成2页实验记录表。 2、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xK b1.Co m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 备注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1、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组织交流,在这个师生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巩固练习: 1物体在水中沉浮标准:只要物体,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和,沉浮状态不改变 拓展延伸: 了解鱼为什么能自由的沉降 导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 沉 木块 浮 塑料块 浮 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 是否空心等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 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物体7种,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1、物体在水中沉浮标准:只要物体,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和,沉浮状态不改变 提疑: 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合作探究: 1、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实验一: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 实验二: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 备注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2、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3、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 汇报点评: 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巩固练习: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和都有关。 2、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解释潜水艇在水中沉浮的秘密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球的沉浮 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立方体的沉浮 控制变量 小瓶子的沉浮 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 潜水艇 应用沉浮原理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 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和都有关。 2、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提疑: 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合作探究: 1、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2、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3、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 备注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2、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巩固练习: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可能发生改变。 3沉的形状,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拓展延伸: 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 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船浮在水面上 排开的水量很大 导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造一艘小船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1、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师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可能发生改变。 提疑: 1我们怎样能造一艘装载量较大的船呢? 2阅读船的发展史 合作探究: 1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 2、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并控制时间。 3、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 4、阅读教材11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备注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导 学 过 程 5、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要求精要。 6、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集体观看。 汇报点评: 1、学生说说了解了船的发展、观看了各种船模型后的体会。 2、讨论如何制造自己喜欢的个性船,重点讨论: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我希望它有什么特点?造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 3、出示我的造船计划,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个性船的制作。 巩固练习: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教材11面内容:。 拓展延伸: 拓展师生活动:进行一次个性船展示会,举行各类奖项的评比。 板书设计 造一艘小船 我的造船计划 一、准备 二、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越容易浮 装载量增大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浮力 1、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新 课 标 第 一 网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提疑: 1 、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 2、怎样测量浮力 3、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 合作探究: 1、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2、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 3、学生参照前一个师生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备注 五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1、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2、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导 学 过 程 间的关系,得出: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巩固练习: 1、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受到的浮力也。X k B 1 . c o m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重力。 3、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 拓展延伸: 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板书设计 浮力 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 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 浮力等于重力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学习目标 1、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1、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受到的浮力也。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重力。 提疑: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 合作探究: 1、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 2、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3、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4、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备注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5、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6、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联系。汇报点评: 1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数据,找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规律。 2、概括: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参照导 学 过 程 教科书第12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原因。 巩固练习: 1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 拓展延伸: 参照教科书第12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原因。 板书设计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 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师生活动过程。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2个、浓盐水、40克食盐、40克白糖、一根筷子。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 提疑: 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 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 合作探究: 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热实验,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备注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导 学 过 程 3、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4、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 汇报点评: 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巩固练习: 1、同一个马铃薯放在清水中沉,在盐水中一定浮 2、水中溶解了其它物质,下沉的橡皮泥就会上浮 拓展延伸: 把在清水中下沉的马铃薯放在比水轻的油中和比水重的糖浆中,它的沉浮会怎样?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液滴加热 调制液体 观察发现推测验证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1同一个马铃薯放在清水中沉,在盐水中一定浮 2水中溶解了其它物质,下沉的橡皮泥就会上浮 提疑: 1、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 2、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合作探究: 1、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 2、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从而验证原来的推测。 X|k |B| 1 . c|O |m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备注 导 学 过 程 导 学 过 程 3、用天平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得出数据。 4、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知道马铃薯沉浮的秘密了吗?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关系呢? 汇报点评: 1、怎样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的沉浮现象?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 3、石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石块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4、木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木块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6、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液体的轻重比较有关) 巩固练习: 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拓展延伸: 让杯子里的鸡蛋浮起来,你有几种办法?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热起来了 五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师生活动 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提疑: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合作探究: 1、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2、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 备注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1、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汇报 3、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巩固练习 :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晒太阳、温泉、烤火 吃食物 跑步等运动 拓展延伸: 目标与练习15页:夏天户外卖冷饮的为什么会给冰柜盖上被子? 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 吃食物 跑步等运动 加穿衣服 、盖被子 - 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给冷水加热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1、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为每组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提疑: 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 合作探究: 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汇报点评: 1、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 2、再次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测。 备注 导 学 过 程 3、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 巩固练习: 1、热水在冷水中上浮的原因是 2、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会,装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这说明热水比冷水. 拓展延伸: 有两杯水,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你能用几种方法鉴别出? 导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给冷水加热 水受热-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X|k |B| 1 . c|O |m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液体的热胀冷缩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会,装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这说明热水比冷水. 提疑: 水受热后体积会怎样? 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导 学 过 程 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师生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备注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汇报点评: 1、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 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巩固练习: 1、水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受冷以后体积会。 3举例说明生活中那些地方应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拓展延伸: 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醋 受热 体积膨胀 热胀 果汁 酱油 受冷 体积缩小 冷缩 .液体 热胀冷缩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空气的热胀冷缩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1、水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受冷以后体积会。 提疑: 1、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 2、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合作探究: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 备注 导 学 过 程 导 学 过 程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汇报点评: 1、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建立我们的假说。 巩固练习: 1、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 2、物体的热胀冷缩与有关 3、常见的物体都是由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着拓展延伸: 一个瘪了的乒乓球,你有什么办法让他重新鼓起来?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 热胀冷缩 受冷 体积缩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金属热胀冷缩吗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为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垫圈、 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等;图片、资料。 师生活动新|课 |标|第 | 一| 网 导入学习: 1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 2物体的热胀冷缩与有关 提疑: 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 合作探究: 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2、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4、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 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圆形的金属垫圈或钢丝条,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备注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1、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小结:我们发现金属垫片和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巩固练习: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的。 3、锑 、铋 是 拓展延伸: 夏季安装高压线时,电线拉紧些还是拉松些?冬季呢? 导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金属热胀冷缩吗 铜、钢. 大多数金属 热胀冷缩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热是怎样传递的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为每组准备:铁架台;铁丝、热水;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油、凡士林等。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的。 提疑: 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一会儿金属条就会变得很热、很烫。我们能解释这种变化吗?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 合作探究: 一、观察研究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 1、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用触摸露出水而的那部分金属条。 2、交流手的感觉。 3、说说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 4、师:根据材料,我们有没有办法使自己能“看”到或感觉到热在固体中的传递过程? 5、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6、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7、学生实际操作实验,并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备注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导 学 过 程 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2、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 2、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4、按照教科书实验设计装置图小组开展实验观察师生活动。 汇报点评: 1、学生实际操作实验,并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 巩固练习: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3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 拓展延伸: 请你说说,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加热器会使整个房间暖和起来? 板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 温度较高 温度较低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传热比赛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通过设计试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物体中的传导和不同物体传导性能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每组准备:塑料棒、木棒、钢棒;杯子、热水、蜡烛;钢条、铝条、铜条。酒精灯;火柴棒;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五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备注 导 学 过 程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的。 提疑: 在我们生活当中,热的传递现象随处可见,那不同的材料它传热的速度是不是一样呢?谈谈你的想法。 合作探究: 一、哪个导热快: 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 1、提供实验材料:金属棒、木棒、塑料棒。 2、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铜条、铝条与钢条的导热比赛 二、演示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 1、教师演示教科书42页下部设计的实验。 2、说说观察到的现象 和想法。 汇报点评: 1、小结:不同材料的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 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像实验中的金属那样,传热能力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导 学 过 程 2、汇报交流:同样都是金属,但它们的导热速度也是不同的 巩固练习: 不同材料的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 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像实验中的金属那样,传热能力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拓展延伸: 冬天,你选择做铁椅子还是木椅子?为什么? 传热比赛 不同材料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 热能力好的物体-热的良导体 金属 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热的不良导体 塑料、木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2、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经历佷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师生活动过程。 经历研究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的师生活动过程 为每组准备: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温度计;相同材料的杯子五个,配套的盖子;泡沫塑料、毛巾、记录表。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不同材料的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 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像实验中的金属那样,传热能力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提疑: 怎样可以使杯中的水凉得慢一些? 合作探究: 一、讨论怎样使杯中的水凉得慢一些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一些? 2、小组讨论:使热水凉得慢的办法。 3、小组交流,老师板书。 4、你们认为那种保温办法最好? 5、学生实验。 二、 做一个保温杯 1、利用提供的材料,小组讨论制作保温杯的方法。 2、交流各组制作保温杯的方法,并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3、学生分组实验。 备注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1、小结: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水温降得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水温降得慢。 2、哪些变量必须保持相同,如倒入杯内的水量和温度;什么时候测水温;至少需要几个温度计;温度计的原始温度是不相同等相关因素。 3、保温杯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保持物体原来的温度不变。巩固练习: 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物体热量的散失。 2、空气是一种。 3、举例说明,生活中人们采用哪些措施进行保温和散热? 拓展延伸:X|k |B| 1 . c|O |m 课外进行保藏冰块的比赛,看看哪组的保温效果最好。 导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水温降得快 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水温降得慢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时间在流逝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 师生活动 提疑: 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 合作探究: 一分钟有多长? 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师生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

    注意事项

    本文(教科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