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教师职业能力测试总结篇.docx

    • 资源ID:3555652       资源大小:70.09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师职业能力测试总结篇.docx

    教师职业能力测试总结篇教师职业能力测试总结 第一章 教师职业能力及其形成发展: 一、单选: 1、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以顺利的乃至完美的完成教育任务为特征的职业活动能力。 2、智慧技能是:人运用语言、符号、规则、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动作技能:是人通过某种特定动作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 4、八个半智能是:大体相当于语文能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体育能力、美术能力、社会能力、自然知识能力、哲学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存在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博物智能、人际智能). 5、关注论:是描述一名教师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理焦虑,但也可以体现教师职业能力成长历程的某些特点。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可分为:关注他人阶段、关注自己阶段、关注教学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6、角色认知论:是描述一名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角色自我认知特点。也能体现出教师职业能力成长历程的某些特点。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可分:为角色感性认知阶段、角色自我认知阶段、角色比较认知阶段、群体角色认知阶段。 7、心境论:是描述一名教师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境状态特点,也能体现教师职业能力成长历程的特点。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可分:受挫与平静、稳定与自信、保完熟与低落、抱怨与退出。 8、典型行为论:是描述一名教师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典型行为。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可分:准备与模范、积极上进、熟练与应变、反思与革新、墨守成规、退缩与退出。 9、教师职业能力一般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论学习、实地观察、模仿与练习、实地实践、总结与反思、革新与创造、反复实践。 10、职业威望是:一种职业与其他职业的相对地位,是所有社会成员根据个人的职业给予他的敬意程度。 二、多选: 11、教师职业能力的特征:实践性、发展性、稳定性、差异性。 12、教师职业能力的功能(或教师职业能力的作用):完善个人修养、提高职业威望、增强职业信心、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13、心理学大体上把人的能力分为两种:智慧技能、动作技能。 14、加涅的学习理论的核心理论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 15、早期对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的解释有代表性的是:有桑代克、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美国加涅的学习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三、简答题: 1、中等学校教师职业能力按照什么分类,又分为几种-答案:我们是按照教师教育基本任务的类型和每项任务的活动过程阶段对中等学校教师职业能力进行分类的。中等学校教师完成教育工作任务的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中等学校教师一般性职业能力:信息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角色认知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自我提高能力 2、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发展有着自然的阶段性特征分别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案:是婴幼儿阶段,智能开端于一种原生性的模仿智能;是幼儿早期阶段,智能开始表现为对初级符号的掌握;是学龄阶段,智能表现为对系统符号的掌握;四是成熟阶段,智能表现为对职业技能的掌握。 3、加德纳智能是怎样形成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是否影响人能力的形成因素)-答案:加德纳认为“八个半智能”源于人的遗传禀赋,所以人人都潜在着“八个半智能”,这是人人共有的能力。但个人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决定了人的“八个半智能”水平的个体差异。但是,即使禀赋很好,也要通过教育和训练才能成为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智能。 四、辨析题: 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师职业能力是否一样-答案:不对,教师专业能力是在教师职业准备阶段,在师范教育专业获得的能力。学术性与系统性是其特点,而教师职业能力地实际的职业劳动中获得的实践性能力,这种能力中已经包含了职业准备时期获得的专业能力,不过已经实践化,个人经验化了,因此,用“教师职业能力”这个概念更适合一些,但是,可以肯定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特征之一。 五、设计题: 根据角色认知理论设计新教师培养方案和计划-答案:角色认知论,描述的是一名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角色自我认知特点。也能体现出教师职业能力成长历程的某些特点。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可分为:角色感性认知阶段、角色自我认知阶段、角色比较认知阶段、群体角色认知阶段。因此,我这样设计新教师培养方案:听课阶段,首先新教师处在角色感性认知阶段,对自己的职业尚无亲历体会时期,更多的是通过观察别人的情况获得教师职业能力的直观印象,所以,应按排新教师多听一些已经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或是较为成熟的教师的课从而获得最初的感性认知;听课试讲阶段,教师参加工作不久之后往往关注自己在师生中的印象,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职业力处在模仿阶段,所以,这个时期可是在听别人的公开课观摩课的基础上试着讲课,在讲课中提高自身的认识,取得师生以及他人好的评价,这样有助于良好的自信心的培养;在听课中参于评课,并试着讲观摩课,因为有了一段工作经历后,教师就能够在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同时也把自己民同他人进作比较,更客观地认识自己,职业能力处在理性的模仿时期,所以,应试着自己去讲去评,参与到整个学样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来;在教学研讨中总结自己的独特风格,因为在最后教师已经完全摆脱了自我中心状态,自我与他我融为一体,此时的职业能力已经走向了个性他和成熟。所以应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发光,发热。 第二章 中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 一、单选: 1、教学能力: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2、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对各教学要素,如学生及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手段等的领会、分析、判断能力。主要表现为一下三个方面:领会课程标准能力、分析教材能力、了解学生能力。 3、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课前对各种教学要素,如学生及教学、目标、内容、策略方法、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的能力。 4、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整合能力、教学策略设计能力、编写教案能力。 5、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方案,解决具体问题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主要包括课堂调控能力,实施教案能力,教学应变能力。 6、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计划制定的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7、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教学目标设计。 8、课堂调控能力是: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管理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达到课堂教学的预定目标的一种教学实施能力。 9、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什么:课堂教学常规。 10、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能力。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11、自我指向型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与调控的能力。 12、任务指向型教学反思能力主要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媒体等操作因素进行反思与调控的能力。 13、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4、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是:指教师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能力。 15、什么是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措施。 二、多选: 1、中等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有: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 2、教学认知能力包括:领会课程标准能力、分析教材能力、了解学生能力。 3、学设计能力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整合能力、教学策略设计能力、编写教案能力。 4、教学实施能力包括:课堂调控能力、实施教案能力、教学反应能力。 5、了解学生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学习能力、身体状况等方面的了解和把握。 6、了解学生个人的心理状况中的心理状况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7、心理过程主要是对学生哪些心理现象的了解与掌握:A、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注意、想像;B、情绪、情感、意志。 9、个性心理特征主要是对学生的哪些方面的掌握与了解:A、动机,兴趣,爱好,信念,世界观,B、能力,气质,性格,C特长 10、教学内容的整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学内容心理化 B、解,重组教学内容 11、教学策略设计和选择的基本依据我们主要依据以下:A、教学目标 B、学生 C、教学媒体。 12、编写一节课的教案,教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年级、科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过程安排及时间分配、教学手段。 13、编写教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创造性、总结性 14、教学反思能力包括:A、自我指向型教学反思能力 B、任务指向型教学反思能力。 15、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式:内部自我对话方式、外显自我对话方式、同事讨论方式、行动研究方式 三、简答题: 1、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这五种能力之间的关系-答案:这五种能力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联系的。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它直接影响到的教学方案设计的质量,而教学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能力,也是最能体现教学艺术性的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教学反思能力与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密切相关,而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往往是通过教学反思能力得以实现的,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是针对新课改开设研究性学习而提出来了,是中等学校教师应具有的一种教学能力。 2、领会课程标准能力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答案:一是理解课程课程标准的性质与课程的基本理念;二是理解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三是掌握内容标准;四是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 3、教师分析教材的能力包括哪几个方面-答案:正确理解教材的特点;深入分析教材内容。 4、陈述教学目标汉字常犯的错误有哪些-答案:把目标当作教学要求来写;含糊不清,无法琢磨;只列出了教学的提要、主题、原则、或概念等。 4、陈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答案:教学目标陈述的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要力求明确、具体、可测。 5、组织性研究性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哪能些能力-答案:创新教学设计能力;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开发校内外教育资源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的能力;合作教学能力。 四、辨析: 1、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案:教学能力与教育能力都是教师完成教育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能力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能力。教学能力是教育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施教学活动能力的总和。它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能力是实现教育文化功能的前提条件,为实现需求教育目标提供保障,教育能力以教学能力为核心,确保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总目标。 2、根据所给材料判断,此教学目标设计的是否合理:把目标当作教学要求来写,如“示范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示范光合作用仪器的装置方法;继续对学生进行朗读不读破句的训练”。以上三个目标表述的一个最大特点是,都指出了教师教学该做什么,这是教学要求,但是并未指出教育的真正目的-学生学习后的行为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并非教育所欲造成的结果,因些不该当做教育的目标;含糊不清无法琢磨,如“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目标是: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历史课上的一个目标是:认识科学是推动生产发展的动力”。这样陈述的目标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很难指导学生的学习;只列出教学的提要、主题、原则或是概念等,?如“代数第四册关于二次函数这节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写的:二次函数的意义、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的概念”。这是典型的大纲写法不能算是教学目标,这种表述指出学生必须学习的目标,但是却未显示学生应该去做什么、究竟学生做什么呢。知道什么、掌握什么我们并不知晓,只能凭理解去猜测。 3、根据所给材料判断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这一教学目标”-答案:错,教学目标的陈述是预期的学生学习活动结果,是学生的预期行为。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而这里的引导是教师的行为。没有说出学生的变化。 四、设计题: 1、根据你所任学科及课程内容,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或一堂课的教案。 2、结合所教学科教学内容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策略(可以从教学目标、学生、教学媒体等三方面出发来考虑)。 3、准备一节课的教案。 4、给一个教学分析教师应用了哪些组织研究性能力(参考:一是创新教学设计能力;二是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三是开发校内外教育资源能力;四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的能力;五是合作教学能力)。 第三章 中等学校教师德育能力 一、单选: 1、德育是指什么:是学校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总称,法制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内容也放在德育中。 2、什么是首应效应:所谓的第一印象是教师对学生最初的认识和感受,也称最初印象,心理学上称为,首应效应。 3、心理定势是什么:是指一个人在不一塞上的时间内所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趋势。 5、什么是晕轮效应:是指人对某人或某事好与不好的知觉印象会扩大到其它方面。 6、什么是近因效应:是指学生近期作为给教师留下深刻印象,冲淡了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 7、什么是刺激反应法:是测量人的心理上基本手段,各种心理测验和教育测验就是一种通过提供刺激,然后观察被评价对象反映的截长过程。 8、什么是现象本质法:是直接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表现。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对学生有个较客观的评价。 9、什么是投射调查法:是通过间接的方法来了解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态度。 10、什么是效应本体法:是从分析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开始,抓住事物变化后产生的效应由认识事物变化后所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到事物本体。 11、什么是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思想道德认识的一种方法, 12、什么是以人为本:是一种尊重和肯定,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价值取向,是尊重人、为了人、解放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是青少年,必须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必须以人的尊严,人的精神,人的心灵,人的个性张扬和生命关怀为根本前提,以培养人的美好心灵为终极目标。 13、?所谓“一俊遮百丑”“一丑掩十美”是属于什么效应:晕轮效应, 14、如一些模糊的人形成或墨迹图,或让受试者自己画一个人,或给受试者一个场景,要受试者讲故事等,受试者在自由问答时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态度等泄露出来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学生评价方法:投射调查法, 15、什么是疏导:即疏通引导,疏通是指师生之间通过信息收信配信息反馈,教师有序地把学生心理阻塞症结,心灵深处的隐情等充分表达出来;引导是指在系统了解的基础上抓住主线循循善诱提高学生的认识,把各种不正确的认识及病理心理引向科学、正确健康的轨道,也就是病理心理到生理心理的转他过程。 二、多选: 1、认知偏差导致对学生评价的不客观,不公正,认知偏差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突出的有:第一印象、心理定势、晕轮效应、近因效应。 2、刺激反应法的三种类型:系统的刺激、突然的刺激、模拟自然的刺激。 4、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事实说服。 5、语言文字说服的方式有哪些:讲解、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 6、情感陶冶法的特点是: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无意识性。 7、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 三、简答题: 1、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案: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成长为共产主义者。 2、教师了解学生要侧重了解学生的几个方面-答案:现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的总体状况;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状况;了解每个学生德育各方面的发展状况。 3、教师要做到评价客观公正,应该如何做-答案:克服认知偏差;做到恰如其分。 4、教师评价学生的各种方法有:刺激反应法;现象本质法;效应本体法。 5、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常用方法有哪些: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自我教育法。 6、教师运用榜样示范进行教育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树立的榜样要有时代感,真实感和可接受性;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要简单模仿;调动学生学习榜样的积极性主动性。 8、实际锻炼法的方式有哪几种:学习活动的实践;完成具体任务的实践;执行制度的实践。 9、品德评价法的类型有:奖励、处罚、操行评定。 10、自我教育法的四个阶段有哪些:自我认识、自我驱动、自我监控、自我发展。 1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12、教师做好学生的疏导工作要三到:情到、言到、眼到。 13、学校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是如何以人为本的:以人为本是一种尊重和肯定,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价值取向,是尊重人,为了人,解放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是青少年,必须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必须以人的尊严,人的精神,人的心灵,人的个性张扬和生命关怀为根本前提,以培养人的美好心灵为终极目标。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其次要关注青少年的灵魂雕塑和精神培养,并把它放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首位,再次是要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思路方案,提高教育效果。 四、案例分析题: 1、第一印象的含义是什么,表现是什么,如何避免第一印象的消极影响:所谓的第一印象是教师对学生最初的认识和感受,也称最初印象,心理学上称为,首应效应。第一印象不管正确与否总是鲜明、牢固,往往左右着对学生的评价,通常所说的先入为主便是这个意思,显然这种首因效应作用过大,便可能导致人际知觉上的失误,一个人如果一开始给人留下好印象,那么可能一直就是好的,一个人如果一开始给人留下坏印象,则可能一直就是坏的,心理研究表明第一印象在评价者的评价思维过程中有强烈的定向作用,第一印象不确切就可能产生心理偏见造成错误评价,所以教师一定不要为第印象所左右,要从学生的现实表现出发,做出客观评价。 2、如何避免近因效应:是指学生近期作为给教师留下深刻印象,冲淡了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致使教师改变学生的原有看法,近因效应,往往掩盖甚至否定学生的一贯了解,从而影响对学生的全面认识。所以,在对学生评价时教师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而要历史地、全面地,这样才能清除由于近因效应产生的认知偏差,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 五、设计题: 选择某种德育方法设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爱国教育的教育方案:可采取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优良品质、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一是可以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讲诚信,或是爱国人士的模范人物的故事;二是举行学习英雄事迹的报告会;三是观看具有讲诚信或是爱国人士的电影;四是写心得体会。 第四章 中等学样校教师管理能力 1、课堂管理能力包括哪些方面:组织上课、维护课堂纪律、组织课堂发言和课堂练习、组织课堂分 组活动、组织课堂表演、演讲和实验。 2、学记说:“善问者如坚木,先箕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悦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之以大则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问者反此”。这个案例体现了哪一种课堂管理能力,如何组织-答案:体现了组织课堂发言和课堂练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堂积极发言的意识和习惯;其次,应该给学生课堂发言制规则;最后教师要讲究向学生提问和回答学生问题的方法。 3、课堂集体辅导有哪些种类:课堂集体辅导是指面对全体学生所做的辅导,有反馈辅导、单元辅导、考试辅导、自学辅导几种情况。 4、反馈辅导:是新课程讲授后,根据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具有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面向全体学生所做的辅导,它需要教师有及时发现问题准确找出问题症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校开展体育工作应遵循哪些法律依据-答案:国家与教育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1990);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1987)等是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法律依据。 6、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不少于 两次 ,每次不少于 一课时 。 7、“一课”是体育课;“三操”是早操、课间操、眼睛保健操;“两活动”是指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 8、组织学生体育活动要遵循哪些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增进健康原则、全员参加原则、因人制宜原则。 9、中学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心头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10、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不超过 8小时 ,大学不超过 10小时 。 11、实践中学校卫生工作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卫生、体育卫生、劳动卫生、生活卫生、心理卫生。 12、按照用脑卫生合理安排课程,控制课外作业负担,每天课外作业不超过 1-2小时 。 13、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内容也就是中学生日常行为和中小学生守则中提到的内容。 14、如果要管理好一个班集体要有哪些方面的能力:建立班集体领导核心;培养良好的班集体;解决学生个别问题;协调校内关系、学生家庭及所在社区的关系;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15、举例说明我国的教育法体系包括哪些层次的法律-答案:教育基本法:教育基本法是国家教育的根本法律,中华共和国教育法(1995)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教育部门法:教育部门法是根据教育基本法制定的关于某一部门教育法律。义务教育法属于什么法-是部门法;综合教育法:综合教育法是根据教育基本法针对跨部门的横向问题制定的教育法律。教师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综合教育法;单行教育法;教育相关法。 16、依法从教(案例):知法、懂法目的在于依法从教。如今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法律意识,做事要讲究法律依据,遇到侵犯学生权益、侵犯自身权益的事,学会寻求法律援助和法律保护。教师没有依法从教能力,是难以称为合格的教师的。 第五章中等学校教师科研能力 1、教师科研的特殊性是什么-答案:这种特殊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用科学研究的程序、方法去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改进工作效果帷幕的,将教育工作与科研工作结合为一体;强调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研究合作;强调教师科研是教师成才之路。 2、现代教育科研之父是谁:XX年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出版的实验教育学和实验教育学杂志是这个时期教育实证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因此,教育史上把他们的研究看做是现代教育科研产生的标志,称他们两位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之父”。 3、在20世纪头XX年里,我国已经有了教育会这类教育研究机构,有了教育世界、教育杂志这类教育研究杂志。 4、20世纪XX年代前,我国现代教育科研获得了重要发展,出现了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教育家,如高等教育学家蔡元培和胡适、中等教育家廖世承、小学教育家俞子夷、学前教育学家陈鹤琴、社会教育学家陶行知和晏阳初。 5、教师科研道德规范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学生的身心和利益不受损害、尊重学生的名誉权、尊重学生的权益、应该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训练。 6、教师科研选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课题研究有价值、具有创新性,这是课题选择的根本标准。教育科研选题的根本标准则是看选择的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对推动教师自己工作有用处,如果有用处、就有价值。 7、文献查阅有哪些意义:避免重复研究、思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要性、思考课题研究的假设、思考课题研究的方法。 8、文献查阅应具备哪些知识:要知道检索途径,即到哪里去找资料;要懂得资料的类型;懂得使用检索工具,知道书目、索引是检索文献资料的基本工具及他们的使用方法;知道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如题录法、人名法、著作名法、顺查法、到查法、扩展法等。 9、一份研究计划包括哪些内容:课题名称、研究目的、研究基础、研究方法、资料与设备、时间与阶段、成果形式、鉴定方法、经费预算。 10、实施研究计划时主要工作是:控制研究工作进程、搜集与整理资料、写作论文或报告。 11、观察法:是通过感官感知对象搜集资料的方法。 12、记录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将所记录的资料转化为数据,这类记录方法叫结构性记录方法;另一类是所记录的资料是文字叙述性资料,这类方法叫非结构性记录方法。 13、结构性记录方法要求事先要构造好观察的项目体系、对每一个观察项目作出明确的定义(操作性定义)、准备好记录单(等级记录单、频率记录单、连续记录单、符号记录单等);非结构观察记录方法有日记记录法、佚事记录法、音响记录法等,培斯泰洛齐的一个父亲的日记、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都是利用这样的方法作观察记录完成的著作,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也是利用这种方法作研究的。 14、观察法的操作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资料处理阶段、撰写报告。 15、实验法:是通过特定的操作设计检验某种设想的实践效果的方法。 16、研究报告大体有以下几部分构成:问题、方法、数据分析、结论。 17、历史法:是指对教育的历史文献、历史遗存所作的发现、整理、考订、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发展的状态及趋势所作的阐述方法。 18、历史问题研究要遵循哪些原则:历史客观性原则、历史整体性原则、史论结合原则、批判继承原则 19、行动研究这种提法始于20世纪XX年代,当时任美国联邦*印第安人人事局局长的科利尔研究改善与印第安人的关系问题,他发现最好的方法是邀请多方面人士参加,并把研究与实践结合为一体,为此它使用了 行动研究 一词。 20、行动研究:是泛指以实践中的实践者为研究主体,以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实践中并未了实践所做的研究工作。 第六章 中等学校教师信息能力 1、信息按其作用范围把信息分为 内部信息 和 外部信息 。 2、人工信息的内容是人们约定的,与本身的物质特点关系不大。语言、文字、数学符号、音乐符号等都是人工信息。 3、教师讲课时,窗外的汽车鸣笛声和教师的说话声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 干扰信息 。 4、教师需获取的信息主要包括哪几类:关于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信息,这又包括两方面:学生个人信息和班级整体状况方面的信息。学科专业方面的信息。三是教育专业方面的信息。 5、中等学校教师信息能力应侧重哪几方面: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传递能力。 6、教师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包括 自然信息资源 和 人工信息资源 。 7、可供中学教师利用的信息资源有学生、教师、学校的资料室、图书馆、阅览室、所在地的图书馆、互联网等。 8、信息检索:是指从众多的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全过程。 9、书目、期刊、检索性文摘等都属于二次文献 10、给你一段材料让你设计文献检索方案:应该根据以下几个过程去写:提出问题;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确定检索方法;按线索查找;索取文献;阅读文献。 11、教材表现形式有:教科书教材、图书教材、是视听教材、是现实教材、电子教材。 12、中学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检索能力;信息统计与分析能力;信息重组能力;信息编辑加工能力;信息存取能力。 13、教师要能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卷面分析情况进行统计这属于什么能力-信息统计与分析能力。 14、利用口头语言传送信息的能力包括:教育口语和教学口语。教学口语:是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用语。教学口语一般包括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和总结语。教育口语: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谈话,它是教师的日常工作用语。 16、教育口语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有明显的教育指向性、要有可接受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第七章中等学校教师语言能力 1、教师语言的特征:科学性、规范性、教育性、启发性、激励性、审美性。 2、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授课,这说明了教师语言的哪方面特征-规范性。 3、教师语言的功能或作用: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撑握;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积极情感的形 成。 4、教师的语言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教师语言的清晰度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语言的准确度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语言的动听度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教师的语言影响学生对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影响学生审美达能力的发展;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6、要想“道得人人意中语”,必须“求知遍古今”,教师需要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 7、教师的教学语言可分为: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身体语言。 8、教师还有没有必要在黑板上写板书-答案:不言而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使用书面语言。黑板是干什么的?是用来写字的。教师上课离不开黑板,因为教师需要把教师内容中的最基本的概念、术语、公式、原理,以及某些符号、图示写出来,以便学生反复观看、思考、讨论、记录等,因为用书面语言形式表达的,就可以避免不准确、不确定、不稳定、不好记忆、不好做笔记等毛病。 9、中学教师运用书面语言有哪几点要求:注意遣词、造句和修辞;注意字迹正确、规范;注意板书设计;注意评语设计; 10、(案例)注意评语设计:恰当的评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接近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的评语主要包括以下一种类型:肯定型评语;欣赏型评语;指导指导型评语;征询意见型评语;交流型评语。 11、(案例)按照指导型的评语,评价教师给学生的评语是否恰当?这里应该给出一个片段,然后让我们分析主要应该根据下下面这段文字分析:通常我们所说的批改作业,强调的是有批、有改。这里的改不应该是教师大量的修改,教师就发挥指导作用,明确指出不妥当的地方及原因,然后指出该如何改。学生的作业中如果出现语病,教师不要简单的画出句子,然后写上批评,而应该指出修改的方向,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则能根据教师的批评进行修改,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12、口头语言的作用:诠释书面语言;灵活把握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13、对教师口头语言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注意准确规范;注意通俗易懂;注意浅析简明;注意逻辑性和针对性; 注意语调、语速与节奏。 14、(案例分析)上课铃响,教师进入教室在讲台上站定,用目光扫视一下全班学生,学生就可以安静下来,问教师运用了什么-答案:这里教师运用的了身体语言的作用,身体语言可以起到帮助我们组织教学、维护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作用。 15、教师要充分理解手势在身体的不同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以正确、灵活、恰到好处地使用手势。如 手势动作 在肩部以多表示宏大、张扬的情感;在肩部和 腰部 之间多表示说明道理、记叙事物、坦诚和气的情怀;在腰部则表示否定、厌恶的态度。 16、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明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姿势。 17、教师在与学生个别交谈时,就保持在0.5-1.3米之间。 18、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发生少数学生的注意力自觉不自觉的游离开教师的讲授之外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来阻止,沉默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在组织教学中具有不同替化的重要作用。 19、沉默的功能或是作用:具有信号功能;具有评价功能;具有教育功能;具有遏制功能。 20、(案例)主要是考教师运用语言表情,暗示手段来影响受教育者-答案:暗示是影响人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基本原理是: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与意识功能统一,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 第八章 中等学校教师人际交往能力 1、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他人在思想、上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反思能力。 2、怎样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谈话习惯。 3、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能力包括:交往认知能力、移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 4、移情能力:是指教师以同情的态度,设身处地的以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来为学生考虑。 5、提高教师与学生交往能力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关注、尊重、信任。 6、(案例)在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展这一段有个案例,下面是我们应该理解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专心听讲,是否积极思考、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答,这些课堂表现是学生学习态度的反映。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获取自己讲课的反馈信息,从自身找原因,调整自己讲课的方式方法,力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真实看法,并要关注他们的微小进步,帮助他们对学生建立起兴趣和信心。、 7、(案例)在尊重这个方面也有案例,下面是我们应该理解的内容:由于师生间所处的地位差异,常令教师有种错觉,认为自己在学问、阅历上都多于学生,而不自己觉地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在学生之上。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主要是指人格上的平等,不能因为常识、地位、财力等方面的差别而分等级。所以教师只有接受了学生与自己在人格上平等这一正确观念,才能自觉地、自然地尊重学生。 8、对学生信任是教师提高和学生交往能力的关键。 9、教师的正式群体:指经过上级批准成立或社会认可成为社会或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具体单位,如教学单位、科研单位。 10、教师与普通教师之间的交往能力包括:相互理解能力、相互学习能力、相互支持能力、相互合作能力。 11、教师之间,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善,交流彼此在教育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从而提高每个教师的教育能力,问这种能力属于哪种能力-相互合作能力。 12、要想取得领导的信任需要具备哪几方面的品质和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沟通能力;出色的工作能力;取得领导支持的能力。 13、要提高教师与学校领导的交往能力应遵循哪些原则:服从领导分配;支持领导的工作;加强相互的沟通;建立合作关系;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14、(案例)教师与学生家长交往时要遵循哪些原则: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及时、经常沟通;与家长协商教育学生的方法。教师遇到“溺爱型”家长时,要提醒他们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否则可能使孩子缺乏必要的抗挫能力和独立意识,长大以后将很难适应社会。教师遇到“粗暴型”家长时,要以劝告、帮助为主,运用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劝告家长改变教育学生的方式,因为暴力对孩子心灵的伤害会影响他的一生。教师遇到“放纵型”家长时,经引导他们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青少年如果离开了父母的爱,会更容易沾染社会上的恶习。所以,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教师的不同交往策略将有利于教师和家长更好的沟通交流。 第九章 中等学校教师教育机智 1、教育机智:是指教师面对特定的学生行为或特定的事件,通过敏锐地观察准确地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职业能力测试总结篇.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