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习题doc.docx

    • 资源ID:3517926       资源大小:43.61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习题doc.docx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习题doc1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 )。 A皮亚杰 B弗洛伊德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 A行动 B内化 C执行 D泛化 3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之为( )。 A从众 B服从 C认同D内化 4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肯定性训练?( ) A呈现厌恶性刺激 B消除敏感反应 C消除肌肉紧张 D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件合理的事 9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 A行为参照 B省力 C服从 D强迫 10(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11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像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1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1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行为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1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15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l6态度与能力都是内部倾向,二者。 A相同 B不同 C有时相同 D基本一致 17以下道德情感对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一项是( )。 A事业感 B自尊感 C集体主义情感 D义务感 18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说法错误的一项( )。 A二者涉及范围不同 B二者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C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二者的结构不同 19( )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包括两个阶段,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A班杜拉 B柯尔伯格 C加涅 D皮亚杰 20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21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26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遗传得来的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27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28皮亚杰认为( )是儿童道德品质的开始。 A服从家长管教 B遵从游戏规则 C遵守学校规章 D爱护玩具 29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的现象称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感染 30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 31“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 A强化说 B认知失调理论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理论 32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属于(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33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是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34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一般遵循( )。 A从自律到自我中心主义 B从他律到自我中心主义 C从他律到自律 D从自律到他律 1D 2B 3C 4D 5C 6B 7C 8D 9A解析从众行为主要是跟随他人的现象,因此选A。 1OC解析态度与品德都是内部倾向,但态度决定行为的选择。 11D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12D解析品德是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3D解析根据大纲162页认同的概念,选D。 14A解析认同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15B解析根据大纲153页,选B。 16B解析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态度则决定行为的选择。 l 7D解析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 18D解析二者结构都是由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构成的。 19D解析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20B解析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是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 21C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22B 23B 24A 25A 26D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是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根据定义可知态度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27B 28B解析皮亚杰最早对儿童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个阶段。而道德品质开始的标志是遵从游戏规则。 29B 30D 31D解析班杜拉大量实验证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观察学习理论,可以解释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 32C 33C解析初中生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虽已形成但不成熟、不稳定。 34C 1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提出的。 A埃里克森B费斯廷格C班杜拉D皮亚杰 2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A模仿B从众C服从D认同 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模仿B从众C认同D内化 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斯腾伯格B柯尔伯格C埃里克森D弗洛伊德 5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称之为。 A模仿B从众C服从D认同 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B想象的C行为的D伦理的 7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生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B认知结构C价值体系D策略系统 8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A一年级B三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 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 10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A态度的认知B态度的评价C态度的情感D态度的意向 11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内化了的成分B动力性成分C非智力成分D态度的核心成分 1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向D道德行为 1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 14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联想而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认知性道德情感 15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 16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此时其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主要处在。 A依从B认同C内化D参与 17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 18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划分为。 A顺从、认同和内化B顺从和认同C逆反、认同和内化D认同和内化 19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A模仿B从众C服从D感染 20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客观结果,而不是考虑主观动机。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21人们在具有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A道德信念B道德动机C道德意志D道德知识 22在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中,只根据行为后果是否受惩罚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B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好孩子”取向阶段 23学生愿意并实际参加某项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其价值内化程度处于水平。 A组织B反应C接受D性格化 24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不稳定的 25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 A认知成分B评价成分C情感成分D行为成分 26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A自律道德B无道德规则C他律道德D依存性道德 27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 28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A品德B态度C意向D个性 29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A普遍伦理取向阶段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30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青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形象的道德情感 31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 A权威阶段B可逆性阶段C公正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 32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包括两阶段,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A班杜拉B柯尔伯格C加涅D皮亚杰 33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A05岁B68岁C810岁D10l2岁 3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过程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A家庭教养方式B道德认知C社会风气D同伴群体 35清楚地意识到道德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形象的道德情感 36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 A依从B认同C同化D内化 37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道德认识 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38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39认同的出发点就是。 A得到他人认可 B试图与榜样一致 C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 D与他人相接近 4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A品德 B态度 C意向 D技能 41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42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43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A避免学生观看类似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服教育 C影视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44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A道德信念 B道德意志 C道德认识 D道德情感 45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无规则水平 46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 1C 2C 3D 4B 5D 6D 7C 8B 9A 10A 11D12A 13B 14B 15C 16B 1TC 18A 19B 20B 21C22A 23B 24A 25D 26C 27A 28A 29A 30A 31D32D 33B 34B 35C 36B 37B 38C 39B 40B 41B42D 43D 44C 45A 46B 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 2.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3.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4.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5.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A.05岁 B.68岁 C.810岁 D.1012岁 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7.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形成的 8.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内化性和意志性 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10.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信念 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 11.是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A.态度的评价 B.态度的认知 C.态度的意向 D.态度的情感 12.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为态度的。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评价成分 1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认同 B.模仿 C.从众 D.内化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所表现的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是。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参与 15.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分为。 A.依从、认同和内化 B.依从和认同 C.逆反、认同和内化 D认同和内化 16.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A.道德意志 B.道德行为 C.道德信念 D.道德情感 17.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A.道德信念 B.道德动机 C.道德意志 D.道德知识 18.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A.一年级 B.三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19.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B.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从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好孩子”取向阶段 20.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A.自然观察法 B.两难故事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对偶故事法 21.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叫做。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理智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想象的道德情感 22.学生愿意并实际参加某项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其价值内化程度处天水平。 A.组织 B.反应 C.接受 D.性格化 23.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A.自律道德 B.无道德规则 C.他律道德 D.无规则水平 24.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无规则水平 25.社会学习理论是由提出的。 A.埃里克森 B.费斯廷格 C.班杜拉 D.皮亚杰 26.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道德信念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27.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A.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28.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A.行为参照 B.省力 C.服从 D.强迫 29.以下道德情感对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一项是。 A.事业感 B.自尊感 C.集体主义情感 D.义务感 30.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二者涉及范围不同 B.二者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C.二者既有区别又联系 D.二者的结构不同 31.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包括两阶段,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A.班杜拉 B.柯尔伯格 C.加涅 D.皮亚杰 32.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干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A缺乏正确的道德规范认识 B缺乏良好的情感 C道德意志薄弱 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33.“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的作用。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34.在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是低年级的价值内化水平。 A.接受 B.反应 C.形成价值观念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35.一个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36.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7下面能反映个人的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沾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38是指人对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为的现象。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39个体按社会或群体的要求或他人的请求,而做出的行为称为。 A依从 B服从 C屈从 D从众 40是指学习传播媒介显示的榜样行为。 A直接模仿 B象征模仿 C创造模仿 D延迟模仿 41价值辩析这一理伦是由提出的。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拉斯 D布来特 42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 A25岁 B67岁 C810岁 D1112岁 43指引导个体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验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A群体约定 B价值辨析 C角色扮演 D认同 44“当个体行为符合群体规范时,群体就会给予赞许,从而进一步强化其行为”这属于。 A群体归属感 B群体认同感 C群体压力 D群体动力倾向 45品德是通过道德来体现的。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行为 46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 A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无规则水平 47在态度和品德形成中的阶段,个体的行为主要受控于处在压力,而非内在的需要。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处化 48品德是一种现象。 A社会 B生理 C心理 D自然 49学生中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多半原因在于。 A道德情感不深 B道德认识不足 C道德意志薄弱 D缺乏合理的行为技能 50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A认知失调 B态度定势 C道德认识 D受教育程度

    注意事项

    本文(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习题doc.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