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儒家文化心得体会.doc

    • 资源ID:3473298       资源大小:42.50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儒家文化心得体会.doc

    儒家文化心得体会感受儒家文化 感受儒家文化 摘要:本文先是对本学期的课程最初的感受做了总结,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我们人生的关系的认识。接着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的方面,并着重写了儒家文化的感受。本文对儒家思想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对于儒家文化,让我们感触最深的就应该是“仁”的思想,这个思想一直被利用着,教给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学会怎么样与现代环境相适应,拥有一个融洽的环境,这个思想甚至被应用到治国之中,许多明君由此产生。还有中庸的思想,很多人对此有一个误解,本文也做出了解释。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在开头也已经给出,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总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关键词:儒学、孔子、仁、礼、孝、中庸、中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这门课程的开场很有意思,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课程开始,老师便提出了一些令人思考的问题,命运构成的原理及本门课程的意义,这对我们这些毫无准备的人来说,真的是一个难题,令人费解啊。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将我领进了这样的一门课程,这也是我选择留下了继续学习本门课程的原因,好有趣的老师,好有趣的问题,还有,好有趣的课堂啊。 针对刚才那个问题,老师给出了回答,观念、心态、性格、行为、结果、命运,这些名词是环环相扣的,构成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课程一开始,我就懂得了,改变命运必先改变观念,改变观念应从学习古先哲的经典开始,因为继承是创新的前提。是啊,我们必须学习,有了基础,有了地基,我们才能够继续深造,我们才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构建新的东西。就像我们平时建造房屋,没有地基,哪里来的房屋横梁,更何谈我们的装修设计,一切的美感都来自于最初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古代的文化,继承古代学者的思想,再来谈论创新,再来谈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思想与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提炼过程中,逐渐结晶为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自成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重人生、讲入世的人文传统,这使中国避免陷入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宗教迷狂,而发展出一种平实的经验理性。在中国繁衍的各种宗教也熏染上厚重的人文色彩。伦理型的中国文化,不讲或少讲脱离伦常的智慧,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以“修身为本”,伦理成为出发点和归结点。东西方的文化是不同的,是存在差异的。东方文化注重和谐,注重天人合一,注重伦理,是一元的;而西方的文化是法治的,是二元的文化。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和和谐,而西方文化则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 中国的伦理制度,在维持和谐人际关系上,显然比西方的法治高明得多。在健全社会法治的时代,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不应轻率加以抛弃。 开头先阐述了我们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正是在这种文化差异下,才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如被大家所熟悉的儒家文化,也就是外国人所知道的孔孟文化,还有老子的道家文化,还有佛家文化。这么多文化,也就有这么多的内在东西需要我们去研究,去理解,去发掘。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我们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这种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自孔子创立儒学以后,经过历代儒家学者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建构了一套具有 完整的理论架构的价值系统的儒家文化思想体系。作为礼乐文化,它所充溢的“人文”精神,尤其是道德理性,倍受统治者的青睐。自汉武帝开始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尔后,历代统治者及其思想家成功地将儒家文化编织进社会生活,使之与中国古代宗法性社会结构融为一体,形成了礼乐的大传统与民间信仰的小传统交相辉映的局面。在两千余年间,儒家文化弥漫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渗透到社会政治、伦理、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儒家文化规范制度和化民成俗的政治教化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格所起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就儒家文化传统而言,它既已融入中国文化传统,其精神价值必然活在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文化再创造的生命之源。经过创造性转换,传统的儒家文化将构成新文化的要素之一,而与现代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儒家文化可以获得其定位。有了这样一个定位,将会对儒家文化有更平实的客观的理解。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曾经极大地影响并规定了包括朝鲜、韩国、日本在内的整个东方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发展进程,使东方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东方文化,一度造就了领先于世界文明的东方古代文明。作为身处21世纪剧变洪流中的现代中国人,要在挑战中去把握机遇,就更应当以处变不惊的冷静、理性和客观,去重新审视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掘蕴藏其中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加以继承和创新,进而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的儒家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兴衰,从一开始的兴起,到发展,到兴盛,又到发展方向的错误,再到恢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路程。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也应用到了儒家文化,治国平天下。当然,儒家文化也曾被批判,这就说明了一种文化的两面性,以及人们对它的理解的不同。儒家文化有它的精华,固然也会有糟粕的地方,所以,我们只要领略其精华,好好把握精华,利用精华,必定会振国兴邦的。我们要对儒家文化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精神,重视人的生命价值与人格尊严,重视群体意识,教导人们热爱群体,特别是要具有爱国主义思想,认为每个人对于社会都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认为人如果不对社会尽职尽责,就是一个自私自利之徒。为此提出“天下为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一系列光辉的道德原则,是我们的巨大思想财富。儒家文化有强烈的人文观念与道德理想主义观念 儒家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历史文化,在于人的道德观念与行为。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于人接受自古以来文化传统的教育与熏陶,在自己身上培养了人性和人的文化品格。没有人文的化成,就没有文明的人类。儒家一向重视道德和文化教育,认为在人的文化中,道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崇德尚义成为儒家伦理的核心内容。儒学注重自强不息,这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精神文化,是它们西方文化所不能的。 儒家思想包括许多方面,例如关于社会政治制度方面的礼制,仪法与三纲思想;伦理方面的君臣伦理、家族伦理、个人伦理,修养论,境界论,以及教育学、哲学思想等等。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它的基本体系已经被打破,封建礼制与三纲思想已经被废除,但是儒家思想中的许多内容,如它倡导的思维方式与伦理思想,往往包括具有普遍意义的超越它的时代性的东西,尤其是它所揭示的世代相传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公德等等,在今天和将来还具有生命力,这是应该当作祖辈留给我们的传家宝,精心加以继承与弘扬的。儒家的这些思维方式与道德思想都与当时的具体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其具体发挥总是受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普遍意义在现实中是打了折扣的。因此儒家思想的积极的方面,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并不是现成的,拿来就可以用的,而是要经过一个提炼的过程或转换的过程,既不能轻率否定,也不能生搬硬套。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面临21世纪变革大潮的今天,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能够在新世界观、新道德体系的建设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对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抵制腐败和一切丑恶现象,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中庸,这是大家都听到的词。但是又有谁能够准确的解释出其中的意思。中,中正、中和;庸,用、常。中庸,就是 把中正与中和当作常道加以运用。从中或中正这层意思说,中庸要求处理任何事情都必须牢牢地把握那个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的中正处。 从和或中和这层意思说,中庸要求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原则、思想、策略、方案等,妥善地加以调和,使它们相互融通,相互补充,相互制约,达到亦彼亦此的中和状态。中庸不是一味妥协退让、软弱可欺。 中庸也不是僵化保守、固步自封。儒家所有的,不仅仅是只有这一些,还有很多,就像它的六艺,就像它的教育思想。 我认为,儒家文化对我们最大的影响就是它的仁爱的思想,它提倡把自己当人,把别人 当人,他注重仁与礼的结合,这是孔子的理想。还记得初中时候我们学过的那篇文章吗,那篇展示大同社会的文章,天下为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只有,多么美好啊。老人皆有所依,少儿皆有所养,多么和谐。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也是后来陶渊明所梦想的桃花源啊。现在社会上的批判声与指责声越来越多,就像之前在马路上发生的一件又一件令人寒心的事件,这就是仁爱缺失的体现吧。如果我们能够好好理解孔夫子的话,好好记住他的思想,时刻谨记着,这种事情应该可以避免了吧,那令人寒心的一幕幕应该可以不发生了吧。儒家文化中的孝悌也是深深令人感动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卧冰求鲤的故事,为了后母吃鱼,孩子在冬天在融化冰水来求得鲤鱼,也许在现代看来这种做法好傻,可是这体现的是一种思想,一种教育我们孝敬父母的思想,我们应该为之感动,而不是嘲笑他的傻。 也许有些人不赞同我的观点,认为孔夫子也是一个极端的人,看不起农民,看不起妇女。其实,这就正好符合我开头说的,任何文化都有他的两面性,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对于消极的因素,我们应该远离,而对于积极的方面,我们应该去学习,去追求,将其应用于我们自身,如果能够做到这些的话,我想我们的世界会很美好。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这是一门课程,一门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的课程。品味我们的传统文化,领略其精华,品味其精华,付诸于实践,应用于我们的现代人生,我想这是再美好不过的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对于我们来说,任重道远啊! 我的学习小结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在我看来,这是一门教我们如何去品读中国的传统文化,体会其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的艺术,我们从中体会出一些道理,提炼其中的精华,会使我们的人生格外绚丽多彩。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接触到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内涵,了解到了其核心思想。其中很多想法是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一直被我们沿用至今,甚至有些思想被用作治国之道,对当代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像儒家文化,其“仁”的思想就对我们意义深远,一直教育着我们怎么样去做一个善良的人,怎样与周围的人保持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怎么样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个人魅力,是自己和环境和谐融洽。这只是其中的一点,我也只是简答的举了一个例子,其他的好处在论文中也会提到。 总之呢,我们首先意识到的是,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且认真对待其与我们的关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两面性,既有其精华的部分,又有糟粕的部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只有继承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这一点,我们应该好好领悟。传统文化与我们现代人生的关系是微妙的,这需要我们花大量的功夫去研究和体验,这对于我们来说,是责任,是义务,是我们使我们祖国能够发展的更好的基础,所以,任重道远啊!篇二:谈谈学习儒家思想的感想 谈谈学习儒家思想的体会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后的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习了儒家思想后,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及想法。 学习了儒家思想,深深地体会到“仁”的核心,“仁”字虽然简单,所含的意蕴却是深刻的,在这个社会里,如果每个人都能心怀着一个“仁”字,那些大义不道,烧强掠夺,不孝不敬等不良行为也就不会发生,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美好,社会也会更加和谐,这令我想起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我认为,“世外桃源”就是一个充满“仁爱”的世界,在这个充满仁爱的世界里,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爱互助,生活得非常和谐美好。而我又认为,儒家思想不仅是提倡用“仁”对人,还提倡用“仁”来对待自然,心怀“仁爱”的人是懂得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破坏自然。儒家思想提倡的“仁”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思考的,获得“仁爱”之心,最重要的是自己有那种想要达到“仁”的决心,就像孔子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学习儒家思想,习得了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活在世界上,有进取心和能够独立自主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要有进取心才能够不断地取得进步,从而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仔细想想,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重要的。因而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必须要培养自己的进取心,不断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儒家思想还提出了很多怎样与别人相处的问题,这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信用问题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在社会里生存,就要懂得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还是要诚信。从小学到大学,老师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做人要讲信用,只有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相信。但放眼当今社会,不讲信用却大有人在,翻开报纸,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不良商家为了一己私利而在商品里加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或者制造假冒商品的新闻,这是商家们不讲信用的最典型的例子。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呢?学习儒家思想后,我总结了几点:首先,在作出承诺之前要好好想想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兑现这个承诺。其次,做出了承诺以后就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兑现,不能轻易放弃。最后,如果尽了最大的努力后,承诺还是因为意外情况的发生而无法兑现,要及时向对方说清楚,请求对方原谅并且与他一起想办法。我觉得一个人若能做到这几点,那他便是个讲信用的人了。 同时,孔子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让我体会很深。在与人交往中,我们确实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要懂得将心比心。把自己不喜欢的,厌恶的东西扔给别人的人是不礼貌的,同时也是自私的,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的。在日常生活中,这句话总在时时地提醒着我要多点考虑别人的感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于人。 因为自己是个师范生,以后成为一个教师的机率很大,而学习儒 家思想能给我很多关于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的感想。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思想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树立好的榜样。一个做到以身作则的老师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同时也能对学生起着持久的积极影响。所以,现在我就必须要好好地充实自己,增强自己,不仅要知识扎实,丰富,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修养。并且,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要求学生做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孔子说:“有教无类。”我想,作为一个教师,明白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一个班的学生,有听话的,自然也有不听话的,有聪明的,也一定会有天资不是很好的,而当老师的就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不听话或天资不高而对他们漠不关心,忘记了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儒家思想强调德育,认为德育是教育的中心。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是的,一个人连基本的道德素养都没有,那他再学习也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所以倘若以后我真的成为一名教师,我一定不会忽视道德教育,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让我的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儒家思想是蕴含非常丰富的思想体系,学习儒家思想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有了很多体会,但毕竟自己的水平还是很有限的,所以,我决定,在以后我将会继续学习儒家思想,希望能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及体会。篇三:儒家思想学习心得 我对儒家经典有所爱好,论语、孟子等也读过一些。经过 张乘健 教授讲座指导,我对儒家学说有更深的认识与提高。 一、主要心得 1、儒家哲学是积极有为的哲学,要求人不断努力积极进取,对现实工作是有指导意义的。特别是对在机关里混日子、不作为是有力的针砭。 2、儒家的仁义道德、忠孝节义等核心道德观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是相融合的,一致的,必须好好学习,学以致用。 3、对儒家思想要存真去伪,掌握真谛。儒家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不断地有注释、增减。特别是历代统治者为了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对儒学进行篡改和曲解,使儒家蒙受不白之冤,不明就里的人受骗上当。如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的“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似仇寇”到汉武帝和董仲舒的手里就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又“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疑为“刑不逮君子,礼不逮小人”真是天壤之别,必须睁大眼睛。 4、儒学也有时代的局限性,不能照搬照抄。如孔子轻视女子、相信天命等,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提出的,现在社会形态变了,科学发展了,摒弃一些落后观点是应该的,也是正常的。 二、以儒家思想指导做本职工作 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很多人认为是一种等级观念。我还认为更是要求每个人做好本职工作的观念。即君主做君主的事,臣子做臣子的事,父做父该做的,子做子该做的。在现代社会分工精细的社会里或单位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整个单位或整个社会也就好了。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又极大地避免有好处抢着干,没好处踢皮球的现象。 我们提倡多奉献,但这种奉献是在本职工作上的多奉 献,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尽力为社会、他人多做奉献。 孔子提倡等级这是对的,也是客观存在的,直到今天全中国乃至世界,不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均有等级,无可厚非。孔子对不同等级有不同的要求,上等级必然高要求。所谓“责大任大”。现在一些人论待遇,论级别,什么都要,一个不能少;说责任,说付出只想一推了之,作为公务员必受到唾弃。所以必须有上进心,必须做好与责任相当的事情,争取做得最好。篇四:谈一谈学了儒家思想研究的体会 谈一谈学了儒家思想研究的体会 9月的湛江酷热如夏,我穿着短裤衬衫,脚踏一双凉爽的拖鞋,潇潇洒洒地上儒家思想研究课去。在同学们一片叽叽喳喳的说话声中,刘老师一声“上课了”,大家才归于安静。第一堂课,我是最认真不过的了。老师说,上我的课不要穿拖鞋,不要衣着过于暴露,上课要起立等等。我仿佛回到了小学时代,记得那时的我是一个很乖的学生,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认真刻苦,配合老师,关心帮助同学,在家也总是帮忙做家务。每天清早上学时,会大声说“奶奶,我回学校了。”隔了几户的婆婆对她的孙女说:“你看人家映姐姐,多有礼貌!学学人家!”那时候快乐单纯,遵循着老师教我的道德礼仪,心中充满着爱,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后来慢慢地长大,慢慢地变化,经历多了,知识是不断增加了,但心灵有点趋于世俗。上了大学,家乡的人少有考上大学的,他们都觉得我有学识有素养,前途一定很光明。只有我心里清楚,如果他们看到在大学的我的样子,一定会失望的。平时上课的时候,有兴趣的就很认真听,没兴趣的要么逃课,要么做其他事;生活上,也是随随便便的,如穿衣服,也是怎么舒服怎么穿;精神上,知道自己目标是当老师,便学习师范技能,却没有职业理念和热情。因为看到大家都这样,便习以为常。儒家思想研究使我的作风产生了一些改变。 首先是生活方面的,拖鞋短裤我还在穿,因为穿着真的挺舒服的,不过学会了分场合穿衣。如老师所说,我们是个大学生,要穿得是个受过文明教育的样子,要从外及内地展示自己的气质,彬彬有礼。特别是个女子,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该穿戴齐整干净,符合身份,就算不可以柔美恬静,娴熟优雅,也要端庄斯文。形象的铸造,当然不是仅仅靠外表就行的,还要谈吐大方,举止文雅。上了大学,学了一些陋习,就是平时说话时,学着网络一些流行语,有些颇为粗俗。舍友也是这样说,不过说完大家总是互相批评,所以现在是有意识地限制自己说话文明一些。告诉自己不可以连小学时候的自己都比不上,不要让大家失望,依然是那个懂理儒家的大姐姐。这个学期大家都收敛了许多,毕竟我们都不是小孩子了,终究是要长大,就要像个女生的样子,也不会整天嘻嘻哈哈。加之大家都知道社会竞争激烈,思想也成熟了不少,走出校门时,必须是准备好了。思想反映于行为,这学期,大家都变化了不少。 其次是学习方面的,大三了,也告诉自己最重要的是学习。刘老师的一番话说得我们无地自容,“中文系的大三学生,有些还没读过大学,连有些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会。”所幸,老师说的我都知道一点,所悲就是知道那么一点,以后该如何去教我的学生呢?自己不努力学习,将来又有什么资格叫学生努力学习呢?我同学曾经跟我说:“汉语言文学的女生不是出口成诗的吗?”我很惭愧,她一个理科生,大一时已经能被大学了。小学生都懂的道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自己必然也会做到。 最后是思想方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就是修养自己的美德,并予以发扬光大,其后再是服务社会,建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最后达到德化的极致,尽善尽美。于我,首先是做到明明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才谓之师范生。道德,是极为重要的。这学期看了一些儒家经典的书,如大学、论语,看的时候就像是一点点把记忆捡起来一般。小时候,老师给我们教我们处世为人的道理,给我们讲的故事。长大了,宣扬个性,对很多事少了几分热情和在意。儒家思想研究主要是讲了儒家的政治思想、人生哲学、文艺思想、教育思想,儒家思想的历史功过以及它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零零星星的记忆碎片重组,自己的深思反省,将要融入社会的不安,迫使我把思想的消极黑暗面驱赶出去,把内心深处的阳光散发出来。 结合社会现实,谈一谈儒家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存在即是有意义,特别是存在了两千多年,期间经历过兴盛,也受过重创,最后强势回归的事物就更有意义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统治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面,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深深打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今天仍具有它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一名在校本科生,我想先从身边的一些现象来谈谈儒家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首先播放两个片段。在图书馆里,很多时候书比人还要勤奋,因为一大早书本就帮主人来霸位置了。来的人有些事在刻苦学习,但玩手机,聊天,听歌,吃早餐的人也为数不少。课堂上,不起立向老师问好,老师讲课时,有一些好学的学生认真听课,也有一些学生交头接耳,玩手机的玩手机,看课外书的看课外书,还有一些逃课的。大学是个性张扬的圣地,但是个性用得不恰当就会变成没修养了。这是大学生活的冰山一角,引人深忧。但也不可否认,大学生有许多积极的一面,不过对于消极的一面,应该勇于揭露,加以纠正,防微杜渐。而最好的做法是让学生思想受到儒家积极的人生思想的洗礼,学习儒家人生哲学。这样不仅使学生言行举止变得文雅有礼,思想上更是得到升华,不断使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成就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社会主义建设出一份力。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学识,还要有修养。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新民”和“止于至善”这两个境界还比较难达到,首先说“明明德”。何为明明德?就是从自知之明做起,修养自己美好的品德,将人与生俱来的美好光明品德,予以发扬光大。儒家人生哲学让我们学会怎样去修炼自己的品格,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引我们怎样去做人,应该怎么生活,是一门关于人生的哲学。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自然,我们必须要学会与他人相处,融入社会,与大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儒家人生哲学重视人的德性品格,重视自觉修养和意志锻炼。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即是仁爱,这种仁爱,不仅体现在爱人,还在于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具备仁义,才会把自己的善向外散发,推己及人,与人交往时,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引导言行,我们必然会换位思考,处处考虑他人的立场。这样,只要想到我们想学习时,找不到座位的那种失落,正在学习时被别人扰乱,那你还会去霸位和大声喧哗吗?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最后“行义以达其道”。这是儒家关于做人的哲学。儒家思想有着更高的人生追求,就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爱是属于“正心,修身”的范畴。而要达到更高的境界,首先要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今日的国际形势是和平与竞争并存,中华之崛起仍需不断努力。当代大学生应该要心怀国家,有为祖国的建设出力的心。钓鱼岛之争,南京大屠杀的耻辱仍未雪。而国家的发展才是解决一切的根本,所以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事业,家庭的责任,还应该有关心国家的人生追求。 在处世哲学上,儒家推崇的是中庸之道。“中庸”就是要求人们在事物的两个极端之间选取或者把握一个中道,并可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加以实践。中庸之道,是恰到好处的为人方法,圆融和谐的处世智慧。也只有遵循了中庸思想的人,才会从正反两个角度审视自我,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和人相处时,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代大学生有很多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娇宠惯了,生长环境使他们容易产生人际关系障碍。中庸之道,就是教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做到和谐为本,利己利人,待人要德厚,亲疏有道等。在享乐的哲学,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情感哲学,因柔得中,因和得福;在修身哲学,要端庄沉稳,守善持中。这些学问说来容易做着难。但是有较好的道德修养,在大学生活中有与人相处的经历,慢慢地学习这处世之道,也不是难事。在我身边的人,在处世方面也算是比较练达的,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也懂得事情该怎么处理了。但也有一些人比较自私,利己不利人,这样定会处处碰壁,只有实现共赢的局面,才能持久。篇五:儒家文化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儒家文化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注意事项

    本文(儒家文化心得体会.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