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小学语文苏教一年级下册第8单元备课.docx

    • 资源ID:3472937       资源大小:55.14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语文苏教一年级下册第8单元备课.docx

    小学语文苏教一年级下册第8单元备课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包括5篇课文和一个练习,本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动脑筋,你一定会找到解决的办法”。课文司马光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鲁班和橹板是一篇传说故事,讲的是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乌鸦喝水讲的是乌鸦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小松鼠找花生果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这几篇课文故事性强,适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练习8安排了四个板块,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学用字词句仍为本次练习的重点,对口语交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乌鸦喝水、咏华山、小松鼠找花生果。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单元42个生字,认识7个新偏旁,认识绿色通道内35个汉字。 3、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能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解一定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 5、能按照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说出完整的句子。 6、会读会背练习8的4个成语和谚语。 7、会看图听老师讲故事,再分角色表演。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42个生字,认识7个新偏旁,认识绿色通道内35个汉字。 3、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难点: 1、看图想象,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2、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单元课时安排: 司马光2课时;鲁班和橹板2课时;乌鸦喝水2课时;咏华山2课时;小松鼠找花生果2课时;练习83课时。 单元小结: 22、司马光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看图想象,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法学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利用图片课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可引导学生用“自读、质疑、交流、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图文对照,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像,看着这幅画像,你想知道什么? 师小结:这个人啊,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是谁呢?老师把他的名字写下来: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 你们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 师:他姓司马,这是个复姓。谁来说说你对司马光有哪些了解呢?师:对,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了解了司马光这么多的情况,谁能够想出办法来记住司马光的“司”字呢? 生:这个字比“同”字少了一竖; 生:这个字是司机的司。 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词 时候 花园 假山 水缸 装满 爬上 一不小心 掉进 慌了 哭喊 搬起 使劲砸 得救 2、检查自读情况: 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司、别、使”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三、再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再次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标注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情? 四、学习生字 1揭示生字:候 园 爬 掉 别 哭 使 流小朋友们,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来看一幅图。 从图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能会提出: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自读课文后,学生交流:小朋友在假山后玩,不小心掉进缸里。 3、请你们认真的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告诉老师和小朋友这个孩子掉进水缸有什么危险? 4、指导朗读。师:从你们的回答当中老师知道了小孩子的处境的确很危险,老师也感到了你们很担心缸里孩子的安全,请你结合自己此时的心情,把这段课文读一读。 5、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言: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担心,你们是一群心地善良的孩子,急他人之急,很想帮助缸里的孩子。他的朋友也很想帮他,可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他们慌了。 让学生感受本段文字。师:请你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说说别的小朋友都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体验当时慌乱的情景。师:老师听了你们的发言知道了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现在请你们同桌讨论:他们慌了,叫着喊着,可能叫些什么,喊些什么?先在位子上演一演,而后上台来表演。 学生表演,全班师生对表演做评价。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体会。师:同学们,事情发生的这么突然,别的小朋友又都慌了,此时读这一段,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指导朗读。师:你们真是富有爱心的朋友。有的担心,有的难过,有的感到紧张,有的感到害怕,怕缸里的孩子有危险。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本段。 6、学习第三自然段: 导言:怎么办?我们都在心中为那个孩子绷紧了一根弦,现在越来越危险了,别的小朋友的慌乱帮不了他,得有人救救他。在这个时候事情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 师:请你们仔细读本段课文,用笔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词。 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师:再读读本句话,请你们认真想想:为什么司马光 “使劲”砸那口缸?而且还用的是“大”石头?当时可能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学生说自己想象的当时的情形,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发展求异思维,引导想象。师:司马光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办法救出了缸里的孩子,假如司马光当时不在现场,是你们在那,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别的办法救缸里的孩子? 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 引导方法比较。师:你们都很有自己的见地,在这么快的时间里就想出了办法,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在当时的情况下哪种办法更好一些? 指导朗读本自然段。 三、扩展活动。 在学生已充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出一些“难题”让学生想一想,如:家里炒菜时油锅突然燃起来了怎么办?热闹的大街上和父母走散了怎么办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张,要积极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并学会用逆向思维救人或自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3、鲁班和橹板 教材分析: 鲁班和橹板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写鲁班仿照鸭子的脚蹼制成一种摇船的工具,让船行驶得又轻快又省力。这个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的意思。 3、通过朗读体会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第四自然段。 教学方法: 针对低年级儿童爱提问题这个思维发展的特点,教学伊始,教师由板书“鲁班”和“橹板”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认识并比较“鲁”和“橹”的异同。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对课文内容进行自由猜测,自主发问。对于同学们的种种提问,教师先不回答,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并以“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力求让学生“以读求悟”,“读中见悟”,并通过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以“猜”激趣,导入课题。 1猜猜看,他是谁? 师简介鲁班:今天我们要来认识这位老人,他叫鲁班,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课文。生自读课题 2把上面两个词读一读,比一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师介绍橹板: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大,安在船艄或船旁。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过渡:答案就在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解决问题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标注自然段。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合作,交流初读成果。 4.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老艄公 竹篙 吃力 满头大汗 默默地想 出身 嘎嘎叫 扑通 脚蹼 拨水 滑行 一根粗木棍 上半截 圆形 忽然 已经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适时正音,并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板 力 等 已 往 身 前 忽 安 2.指导观察生字字形,一边书空一边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3.形近字比较: “己”和“已”、“往”和“住”、“园”和“圆”,并组词。 4.师指导书写笔顺,边讲解边范写,生描红。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齐读题目,指生用一句话说说题目“鲁班”和“橹板”之间的关系 二、品读课文 (一)第一段 1、自由读 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也可以加上动作读,还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学生轻声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交流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若生说读懂了老艄公划船很累,师可引导:那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你能读出老艄公的累吗?相机指导学生读出老艄公十分吃力的样子) (二)第二段 (出示插图) 你知道什么是默默地想吗?(通过看图引导学生理解默默地想就是不作声地想,从而体会鲁班观察得仔细,思考得专心) 指导学生读好“默默地想”。(师可引导:鲁班在动脑筋呢,咱们不要打扰他,轻轻地读好这一段。) 过渡:鲁班正在动脑筋呢,这时(播放鸭子的叫声)你们听,谁来了?(鸭子来了)是啊,一群可爱的小鸭子来了。 (三)第三段 1、(出示图片)指导看图:你们瞧,鸭子嘎嘎叫着跳下水,它们在干什么呀?(它们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2、你见过鸭子游泳吗?你能说说鸭子是怎样游的吗?(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脚蹼往身后拨水) 指名说说鸭子游水的样子。 3、表演促读 你想做做快活的鸭子吗?咱们一起来吧。(学生可以离开位置学小鸭子游泳,通过肢体语言理解鸭子脚蹼拨水的样子。) 小鸭子们,你们刚才快乐吗?你能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生评价,通过读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第四段 1、第一句 (1)看图:鲁班在干什么?课文哪里告诉我们鲁班看得很仔细?(出神地看着)你能把他出神的样子读出来吗? (2) 鲁班出神地看着,忽然他想到了什么呀?指导理解”眼睛一亮” (指名读)谁能读出鲁班忽然想到办法的样子? (3)鲁班终于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他心里怎么样?(激动、高兴)你能通过朗读把鲁班的高兴表现出来吗? (4)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试试了,给我这个机会吗?(师生赛读) 2、第二句 (出示橹板和脚蹼图) (1)四人小组交流:鲁班是怎么做橹板的?(2)老师这里有个脚蹼的模型,谁愿意到前面向大家介绍介绍鲁班是怎样做橹板的? (指名到台前说) 3、第三句 (出示第三句)师引读: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一摇,嗬,不光省力,船也行得快多了。 (1)用橹板划船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两个特点的? (2)指名读,通过朗读体会老艄公的开心。 (3) 如果你是老艄公,你会说些什么呀? (五)总结课文,板书 1、为什么只有鲁班想到了做橹板呢?(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遇到问题要细心观察,多动脑动手,只有这样才能有收获,从而体会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2、现在你想对鲁班说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世界上像鲁班一样乐于观察,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大发明家还有很多,请大家课后搜集一些创造发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和 鲁班 橹 板 发 明 观察 启发 思 考 脚 蹼 教学反思: 24、乌鸦喝水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全文共有两个自然段,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内容,有助于学生读书领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理解课文是本课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区分“喝”与“渴”字,是一年级学生的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3个二类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新偏旁,能用“渐渐”说一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逐步养成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的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理解“到处”、“终于”、“渐渐”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方法: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和语文课要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辨证统一的特点,教学中主要选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图文结合、以读悟情、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建立亲密、友谊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自信、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心灵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做实验用的瓶子和小石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乌鸦图片问:小朋友们,大家看这是什么?它漂亮吗?乌鸦虽然没有华丽的羽毛,但是它很聪明。 小朋友们想不想来了解了解乌鸦,来和它交个朋友呢? 2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学生轻声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并用笔画出来。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同学们看生字宝宝来了,谁愿意和它们交个朋友来把它们介绍给大家? 3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 4谁能用这些字来组词? 5写字指导。 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笔顺规则有哪些? 找一找、想一想,写哪几个字时是按先左后右的笔顺来写的? “法、找、许”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 提示:写“找”字时,不要丢掉最后一笔“点”。比较“找”与“我”的字形。 “可、石、办”这三个字又应该怎样写呢? 三、书写练习 1先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再书写。 2播放轻音乐,营建轻松的学习氛围。 第 二 课 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认识的生字宝宝吗? 2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了解这只小乌鸦好不好? 二、阅读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2其它同学想一想,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3想一想小乌鸦“到处找水喝”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神态? 4用怎样的语调才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呢? 5小组之间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6多媒体出示图画:找到水但喝不着。 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乌鸦找到了水为什么不喝呀?它会怎么想?心情怎么样? 7.多媒体出示文字: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 师范读,抓住“可是”一词读好语气的转变。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朗读第二个自然段,数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多媒体出示句子: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 谁来学学乌鸦是怎么想办法的?指名表演。 小乌鸦想了很长时间,也想了不少时间,好不容易才想到,所以书上用了“终于”一词。 指名生练习用“终于”一词说句子。 3.小乌鸦想出了什么好办法,请你找到句子细细地读读,边读边想乌鸦是怎么做的? 师拿出半瓶水和小石子,问:谁来学做小乌鸦? 师:小朋友们看仔细了,水是怎样升高的? 师:这样慢慢地一点儿一点儿地升高,就叫“渐渐”。 多媒体出示填空: 秋天到了,树叶 。 春天来了,天气 。 指着做实验的小瓶子引读: 瓶子里的水 ,乌鸦就 。 抓住“渐渐”、“喝着水”指导朗读。 4分小组表演乌鸦喝水的全过程,比一比哪个组表演的最好。 三、交流感受,指导背诵 1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只小乌鸦怎么样?喜欢它哪一点? 2如果你是小乌鸦,你还会想到什么办法喝到水呢? 3.借助图画,指导背诵。先同桌互背互听,再自荐分段展示背课文,最后练习背全文。 板书设计: 不着 乌鸦 喝 水 着了 教学反思: 25、咏华山 教材分析: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新偏旁。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图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二者有机结合,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大多数时间是自读自悟“华山的高”,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下进行读书、识字、写字的探索与实践。教者创设情境,提供方法,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引领学者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 教具准备:华山风景图片,华山风景录像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揭题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宝莲灯中,沉香救母用斧头劈开了哪座山吗?师板书“华山”,指名读。纠正多音字“华”的读音。 很多年前,有一个七岁的小孩登上了华山,情不自禁的写下了一首赞美华山的诗,诗的题目就叫咏华山你能说说“咏”的意思是什么吗?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师:学贵有疑,读完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自己找到答案。老师今天要带领大家到华山去看一看,想去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把生字都注上音。自己练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指名读,集体纠正读音。擦掉音节,同桌练读,指读。 3、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再读课文。要求:难读的句子反复读,直到读通课文。读完以后标出自然段序号。 4、检查朗读。 分段指名读,及时纠正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师生共同评议学生的朗读。三、写字教学。 1、寇准年纪这么小,就能写这么好的诗,和他平时认真学习是分不开的,这节课,让我们也来认真的学习写好生字,好不好? 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华、间、与、齐、称、代、岁 3、重点教学“称”“岁” 偏旁名称。 “禾木”旁和“禾”字的区别:禾字做偏旁,捺要变成点。 “山字”头和“山”字的区别:山字在上面,要写扁一点。 学生书空偏旁的笔顺。 指名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观察,怎样在田字格里写美观? 称:左边瘦一点,右边胖一点。 岁:短撇对对正,长撇跑左边。 老师范写,边写边读口诀。学生描红。 4、学习“齐”和“代” 自己观察,看怎样在田字格里写美观? 齐:撇捺舒展盖下面。 代:斜钩伸到右下面。 老师范写,边写边读口决。学生描红。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一些生字朋友,你能读好它吗? 出示生字:华、间、与、齐、称、代、岁 出示词语:古时候 艰难 远远近近 山腰 飘着 情不自禁 吟诵 称赞 宋代 寇准 3、读了课文,你知道是谁在咏华山吗?。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华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小朋友们觉得华山怎么样? 师:你觉得华山高,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能看出华山的“高”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段,画下有关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抓住学生找出来的句子,进行重点点拨、理解: 1、“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抓住“艰难”,理解爬山的困难,把自己想象成先生和小孩,是如何气喘吁吁一步一步爬上华山的,进而指导朗读。 2、“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站在这么高的山上,同学们此时最想干什么? 师:你们知道老师现在最想干什么吗?我现在最想把华山画下来。谁能帮老师画上远处的山?白云?太阳? 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的有关句子,讨论: 远处的山画在什么位置? 白云画在哪里? 太阳应该怎么画? 3、当年的小孩看到华山如此的高,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咏华山,让我们来一起吟诵这首古诗,体会一下华山的雄伟、壮丽。 齐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要求:给诗句配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借助动作理解“举头”、“回首” 4、把第二段连起来读一读背一背,回到整体,再次感受华山的“高”。 5、师:这首诗吟诵得怎么样?听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师:这个老先生的反应跟大家一样,边读边配上动作 6、第四自然段: 师: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 一个“才”字你能体会出什么?指导朗读,读好“才”字。 三、总结全文。 1、师: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你知道他怎么吟诵出来的吗?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师小结: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师:小寇准写这首诗的时候,也只有7岁,这确实是首好诗,好就好在写出了华山的高大,壮美,用诗来赞美,这就叫咏,赞美华山就叫齐读课题咏华山。 四、整体感知 刚才,我们一起去登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还学会了一首赞美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最后,让我们跟小孩儿和先生再去华山看一看,再一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五、课外延伸 小朋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首老师喜欢的关于山的古诗,推荐给大家。看来大家对这些古诗很感兴趣。其实关于山的古诗还有许多,课后大家也可以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我们下节课再举行赛诗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6、小松鼠找花生果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线索: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果过冬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新偏旁。 3、了解花生果是长在地下的,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体会小动物的表情、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抓住“绿油油”、“黄灿灿”、“自言自语”、“奇怪”这些重点词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难点:运用观察、表演、想象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方法: 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起来发表意见,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从读中悟,让学生参与评价。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和了解还有哪些植物的果实长在地里,让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松鼠和蚯蚓的头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松果。 2、 刚才小松鼠悄悄地告诉老师,它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森林里,和它一起去做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愿意吗? 师完善课题,用红笔板书“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小松鼠上哪儿去找花生果?怎么找?快读读课文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说一说故事内容。 三、识字读文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你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 大家一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请教一下,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把小组里好的识字方法推荐给全班同学。 在小组里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谁勇敢地来试一下,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当评委。 学生评价,相机正音,对个别长句子老师作示范。 四、看图读文 出示两幅插图,自己读读课文,想象哪几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学生读课文并找出图的对应段落。 五、写字指导 小松鼠的花生果里还藏着几个字谜呢,你想猜吗? 学习生字,读准音。 自学笔顺。 每种结构,师各范写一个。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链接,巩固识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2、师导:上节课,咱们已经闯过了神奇果树和课文城堡两个关卡。这节课咱们和小松鼠继续森林探险之旅,出发要想闯过这关,帮小松鼠找到花生,其实也并不难,只要大家团结合作,开动脑筋,你看: 二、朗读激趣,感知课文 表演中体会 1、随机教学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说画面的景色。你喜欢这些小花吗?为什么?课文里是怎么说的?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这些花真美,我们看到了,小松鼠和蚯蚓也看到了,听他们在说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画面) 3、小朋友,我们看着动画当一当配音演员把课文读一读好吗? 4、带上你做好的头饰,当一当小松鼠和蚯蚓,找你的学习伙伴合作读一读课文吧。 老师建议你们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一些合适的动作来表演。 5、哪只小松鼠准备好了,可以上台表演呢? 6、听了蚯蚓的话,小松鼠可真高兴,这时它可能想些什么呢? 7、老师引读:小松鼠很高兴,他想。 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1、看着黄灿灿的花生花,听着蚯蚓的介绍,小松鼠多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小松鼠越想越高兴,那它是怎么做的呢?结果又怎样呢? 出示:第三自然段“从那以后,看花生结果了没有。” 理解“每天”: 小松鼠前天去哪儿了?干什么?看到了什么? 昨天又去哪儿了?干什么?看到了什么? 今天呢? 噢,这就是“每天” 小松鼠天天去看,看到花生过了吗? 谁来读一读。 等了这么久都没有看见一个花生,这时候小松鼠会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看小松鼠做了什么?理解“自言自语” 师表演“自言自语”,创设情境:怎么搞的,笔去哪儿了?怎么找不到了? 说说刚才老师在干什么呀?生用“自言自语”来描述,谁也用“自言自语”来说话。 这时,小松鼠也说了一句话,找出来读读。 怎样表现自言自语呢,谁再来试着读一读小松鼠的话。 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 谁能再当当配音演员给动画配音? 小组讨论,解决疑问 1、是谁摘走了小松鼠的花生啊?请大家当一当小侦探在小组里帮小松鼠想一想,希望大家说的时候要注意说出你的理由。 2、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3、花生究竟都到哪里去了?还是让小花生自己说说吧。 三、想象说话,表演激趣 1、原来花生果并没有丢,全在泥土里呢!真是虚惊一场! 小松鼠知道后会说些什么?它以后又会怎么做?全班交流。 2、故事有趣吧,你们有兴趣演一演这个故事吗? 3、学习小组练习朗读表演。 四、拓展延伸,交流资料 1、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供我们吃的部分也长在泥土里? 2、课文里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小朋友们只要你再动脑筋,还会有一个新的故事,你能以花生找到了为题目再编一个故事吗?试一试吧!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3、指名上前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4、下课后,你可以通过看书、问身边知道的人、上网等方法去找一找还有哪些植物的果实长在地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练 习 8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四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认识练习中所介绍的五种动物,并把它们送回家。 2、把理解词义和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联系起来,增长有关动物的知识。 3、学写铅笔字,复习各种笔画规则和写好左右结构的字的练习。 4、背诵成语、谚语,积累语言。 5、听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6、学表演,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双向互动的训练中,养成口语交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用字词句。2、口语交际训练 难点:口语交际训练,听故事,分角色表演。 教学方法: 学用字词句。是一道看图读拼音、识词、组句的综合练习。首先,以送动物回家的形式,增长了动物知识,也激发了学生主动练习的兴趣。然后,好拼音识词,使拼音与字词同时达到巩固,认识一些动物的名称。最后,按照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说出完整的句子,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完成作业。 写好铅笔字,要让学生认真分析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了解各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达到正确书写目的。 读读背背。1)词语。这组词语是对杰出人物临危不惧、从容应变这一心理品质的赞颂。教学时,可从看图入手,联系司马光的故事情节,体会几个词语的意思。2)谚语。练习时,先让学生借助拼音练读,争取自己熟读成诵。熟读后再反复背诵。还可鼓励学生课后多搜集、背诵一些关于气象知识的谚语。 口语交际:小苹果树请医生。看图听老师讲故事,在演一演。表演时,要指导学生弄清自己担任的角色的特点,进入交际情境,注意把他们的情绪变化演出来。 教具准备:成语卡片、创设情景用的道具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学用字词句: 、认识小动物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听!有谁来到了我们教室? 师:你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小动物? 师小结:大自然的动物真多,谁来和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打个招呼? 师:)咦?图片变成了汉字,你还认识他们吗? 师:孩子们你们读得真好,看老师这里有一堆小动物呢,你能从中找到他们吗? 帮动物找家 1、认识小动物的家 师:这五个小动物可真调皮,玩着玩着就找不着自己的家了,你认识他们的家吗?愿意送他们回家吗? 你认识谁的家? 马:给它的家取个名字? 简述马的生活 北极熊:生活在北极。 你还知道北极的什么知识? 燕子:屋檐为他们挡风遮雨,燕子一家幸福地生活着! 蜜蜂:给他们的家取个名字。 松鼠:为什么是它的家?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家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练习说话 师: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话吗? 是 的家。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看我们合起来都成了一首小诗了。谁来把它们连起来读一读。 马厩是马儿的家, 蜂窝是蜜蜂的家, 屋檐下是燕子的家, 松树林是松鼠的家, 北极是北极熊的家。 3送小动物回家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送小动物回家吧! 、送小动物回家 1、指导完成句式练习 师:我们知道了小动物的家了,你能这样说一说吗? 住在 。 完成书上的练习:蜜蜂住在蜂窝里,马住在马厩里,燕子住在屋檐下,北极熊住在北极。 2交流拓展 孩子们,我们书上向我们介绍了五种小动物的家,你还知道别的小动物家在哪儿吗? 完成句式: 住在 。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出示:羽 颗 群 3、说说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笔顺规则是什么? 4、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5、师范写“羽”,生描红、仿写。 6、学生描红、仿写另外两个字。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读准字音。 3、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的孩子?你能用这四个成语中的一个来形容他吗? 小朋友掉进水缸后,其他小朋友都吓坏了,司马光却不害怕,这叫“临危不惧”。 他当机立断,想出了砸缸救人的好办法,这叫“从容不迫”或“方寸不乱”。 5、指导背诵成语。 6、古人没有天气预报,他们靠什么是预测天气呢?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谚语。 7、交流自读体会。可以说说你知道一些什么?也可以提出问题。 8、老师解释“朝霞”“晚霞”“雷公”,讲解拟人句“雷公先唱歌”。 9、完整理解这两句谚语的意思。 10、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气象方面的谚语。 第三课时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明确听的要求 师:早晨,果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一棵老苹果树和一棵小苹果树正高兴得唱着歌。突然,老苹果树弯下腰,痛苦地皱着眉哎呀,老苹果树病了,怎么办呢?谁会给他治病呀?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可是有一棵小苹果树不知道呀,他要为老苹果树请医生,他是怎么做的呢?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语文苏教一年级下册第8单元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