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蔬菜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

    • 资源ID:3465496       资源大小:61.5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蔬菜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

    西安市XX 县设施蔬菜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西安市XX县XXX局二零一二年八月西安市XX县设施蔬菜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第一章 项目意义及现状分析一、项目立项的意义和必要性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产值已跃居种植业第二位、地位仅次于粮食,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据农业部农情统计,2009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2.73亿亩,同比增加494万亩,增长1.8%;总产量6.02亿吨,同比增加2684万吨,增长4.5%。设施蔬菜发展更为快速、总产值比重大,2009年面积达到5020万亩,同比增加520万亩,增长11.6%;2010年面积达到5165万亩、产值6965.25亿元 ,占蔬菜产业的63.76%,占种植业的18.9%,相当于畜牧业的33.4%,是渔业的1.36倍,是林业的2.7倍。全国5165万亩设施蔬菜至少可解决2580万人就业,并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约1500万个就业岗位。根据“十二五”规划,全国设施蔬菜面积将由2010年的5165万亩增加到6100万亩以上。在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项目的大力实施下,我省蔬菜产业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截止2011年底,全省蔬菜总面积发展到685万亩,总产1428万吨,产值274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9%、3.2%和2.3%,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15万亩,设施蔬菜建设任务圆满完成。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并提出到“十二五”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55%以上。项目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使农村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更加优化,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都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开发农业增收潜力的需要。推进我省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要在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植业的作物、品种和质量结构,加快农作物更新换代,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因此,切实改变农业种植业中粮食独大的局面,建设高陵县设施蔬菜产业化项目显得十分必要。高陵蔬菜产业化发展情况在陕西省具有较大的代表性,且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设施蔬菜投入产出比高:以2010年为例,2010年,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总产值为6965.25亿元,净产值为5400.59 亿元,平均亩产值13485.47元,亩净产值10456.12元,使全国乡村人均增收783.09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13.23%。重点设施园艺产区对农民人均收入的贡献额都在2000元以上,设施蔬菜比露地高35倍,投入产出达到14.45 。通过项目建设,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蔬菜栽培技术和新品种,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标准化农业的转变,大大增加农业效益,从而推动高陵农业的发展。二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的需要。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一般在8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只有40%左右。国际上用于科研、应用开发和产业化开发三个环节的投入比例,一般为1:10:100,而我国这一比例即使在上海等大城市也仅为1:1.5:26。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低的科技投入大大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最终推动力在于科技的创新和转化应用,依靠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机制以及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来提升产业结构的整体水平,加速蔬菜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项目立足于实际,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引进适销对路的新品种。针对设施农业产业的技术问题,引进、组装、示范推广国内外农业特别是蔬菜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并严格按照引进、试验、示范的步骤,对农民和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和企业员工的技术素质。进而把项目区建成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的载体、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农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通过优质种苗繁育技术、设施蔬菜高新技术、以及蔬菜加工技术的示范与辐射,推动蔬菜产业化发展,提高高陵农业整体效益。三是加快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我省农业“七大工程”(2008-2012)中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规划将“高陵县10万亩设施蔬菜项目区”列为重点建设项目。设施蔬菜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是当今世界蔬菜发展趋势。在项目建设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因地制宜进行设施蔬菜的区域化、产业化布局,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装备现代化农业设施,创新经济经营机制,实施现代化管理,集中投入,集中开发,形成知识密集、劳动密集的区域主导产业,充分发挥项目区产业聚集功能,无疑会大大加快高陵县设施蔬菜产业化进程,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设施蔬菜发展。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XX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总面积294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平坦,塬水相依,古称“黄壤陆海”今誉为八百里秦川的“白菜心”。境内泾渭二水横贯东北,南距西安市中心20公里,西距咸阳国际机场10公里,西铜高速公路、210国道以及西延铁路纵贯南北“五区、二水、四线”将XX县与古都西安市紧密地融为一体。XX县土地肥沃主要为淤土,灌溉积淤深、熟土层点厚、生产性好。泾、渭二水自西向东流经县内30多公里,有渠井“双灌化”的水利优势,2011年末全县水浇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96.8%,旱涝保收面积占94.2%,居全省各农业县之首。XX县属暧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20.8,年平均气温13.2,无霜期212天,年均日照2247.3小时,年降水540毫米左右,境内具有发展高效农业的优越条件,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佳果蔬生产基地之一。高陵县现辖7镇、1乡、2管委会、88个行政村,7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6万人,占总人口64.5%。2011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85亿元,较2006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6亿元,较2006年翻了近两番,年均增长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27元,较2006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57元,较2007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9%。五年来,高陵始终位列全市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优秀等次,综合实力进位到“陕西十强县”第4位、“西部百强县”第57位,被评为全国金融生态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十一五”期间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市科研计划项目,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县、全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果菜产业科技创新十强县、陕西省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陕西省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110信息服务、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科普示范县等称号。近年来,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升。高陵县从1992年就开始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利用耕地大面积发展商品蔬菜生产,尤其是2005年,全套引进山东寿光设施蔬菜技术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支柱产业来抓,在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过程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民收入有效增加”为目标,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初步形成了以日光温室设施栽培为重点的蔬菜生产、以鲜食枣为主的林杂果生产和以奶牛奶山羊养殖为主的奶畜生产等三大产业。尤其是以日光温室大棚为主的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到2011年末累计流转土地6.9万亩,建成药惠万亩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通远现代设施农业核心示范区等特色基地8个,设施蔬菜面积已突破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3.5万亩,春秋棚1.5万亩,以塑料薄膜、防虫网小工棚等为主的保护地蔬菜面积达2万余亩。1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XX蔬菜种植品种已达150多个,引进新品种68个、新技术40余项,良种覆盖率达95%,并完成了县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和100%乡镇农经网络建设。注册农产品流通企业55个,发展流通大户826户,并正式注册了“稞青牌”、“安民牌”、“仁义牌”等14蔬菜商标,辣椒、豆角、茄子、菜花、西红柿等5个蔬菜品种获国家绿色蔬菜认证(A级),全县“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18个。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48家,上交税收近1200万元,其中高墙脱水蔬菜有限公司生产的高丽菜产品已出口日本、韩国等地,该企业制定的产品标准被列为部颁标准,并荣获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近10万亩,总产量13万吨,产值1.2亿元,其中外销近9.3万吨,外销率为71.5%;已形成年加工鲜菜近4.6万吨的蔬菜加工能力。2012年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突出抓好10万亩现代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加大政府投资,引进工商资本,统筹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设施农业区配套建设,依托土地流转着力打造西安都市农业集中展示区。扩大西阎果蔬产业带规模,提升万亩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通远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鹿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档次和效益。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个、无公害基地2个,引进农业新品种10个,建成现代化育苗中心2个”的工作目标。第二章 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一、项目总体目标以科学实用技术为支撑,以示范基地为载体,强化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建设相结合,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强化技术集成,因地制宜地推广设施蔬菜和措施。以市场为导向,按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工程、农机等措施,努力实现高陵设施蔬菜的稳产、高产、优质,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和统一。经过2年的努力,辐射带动4.5万亩设施绿色蔬菜种植,带动及周边地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增加社会效益 1.2亿元,争取把“高陵县设施绿色蔬菜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蔬菜品种更新换代、农业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基地,蔬菜品种创新的科研基地,培育新型农民和土专家的培训基地,蔬菜优质秧苗的工厂化生产基地,最终成为“布局科学、设施先进、特色突出、发展超前、带动显著、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的现代设施蔬菜优质高效样板示范样板。二、项目内容1、项目主要内容本项目围绕“陕西省百万亩设施农业.10万亩项目区建设”总体规划,计划在高陵县现代农业示范区药惠管委会、鹿苑镇、通远镇、湾子乡等四个涉农乡镇建设总面积1800亩的高陵县设施绿色蔬菜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其中:1.1、在管委会建设50亩示范基地技术基础核心区1个,1.2、在乡分别建设4个功能小区-8个技术示范点,总面积1750亩,包括:1.2.1、管委会智能化育苗及综合技术服务示范小区:中王村技术示范点400亩;1.2.2、鹿镇机关企事业单位“放心菜园”技术示范小区:张家村示范点500亩、何家村(魏家庙)示范点300亩。1.2.3、镇日光温室精品蔬菜技术示范小区:仁村示范点150亩、火箭村示范点100亩、灰堆坡村示范点100亩。1.2.4、乡春秋棚商品蔬菜技术示范小区:大夫雷村示范点100亩、官寺村示范点100亩。2、主要技术指标2.1、核心区建设包括:2.1.1、建设占地20亩-10000平方米的智能育苗工程中心,包括:(1)自动化喷灌(微喷灌)系统,含50水塔一座及配套设备、管网;采用智能化流水线作业,整理车间450平方米、控制室60平方米、催芽室120平方米、配电间210平方米。(2)采用地热资源、供热系统减少煤、油、电等资源消耗,实现清洁能源供应智能温室生产技术示范;在已打钻3300米深,出口水温102,每小时出水量105立方米的地热温泉井的基础上,配套建设供热系统。2.1.2、在已建成占地10亩的综合服务中心基础上,完善综合服务楼配套办公设施;检测中心配套设备及仪器,建成信息中心。 2.2、在管委会、鹿苑镇、通远镇、湾子乡分别建设4个功能小区,8个技术示范点,总面积1750亩,包括:2.2.1、管委会智能化育苗及综合技术服务示范小区:中王村技术示范点400亩;2.2.2、鹿镇机关企事业单位“放心菜园”技术示范小区:张家村示范点500亩、何家村(魏家庙)示范点300亩。2.2.3、通镇日光温室精品蔬菜技术示范小区:仁村示范点150亩、火箭村示范点100亩、灰堆坡村示范点100亩。2.2.4、乡春秋棚商品蔬菜技术示范小区:大夫雷村示范点100亩、官寺村示范点100亩。3、技术经济指标通过本项目实施:3.1、形成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西瓜、甜瓜等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3.2、建立并完善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3.3、项目引进新品种20-25个,筛选、示范优良品种5-8个;3.4、工厂化育苗每年出圃优质蔬菜种苗720万株。3.5、培育新技术应用示范户200户,培训具有现代农业经营理念的新农民1500人次;3.6、提高日光温室蔬菜产量1015%,3.7、全县技术集成辐射带动总面积4.5万亩,全县年新增产值1.2亿元。核心示范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项目实施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左右,使农户增收4000-5000万元。4、生态环境效益分析项目通过规范蔬菜种植技术,使用种植新技术,减少了无机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提升了蔬菜的品质,增加了产量,为市场提供了安全放心的蔬菜农产品,增强了我县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减少了土壤和水源的环境污染,优化了生产环境,发挥了资源优势,实现了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紧紧围绕市委、政府提出的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战略,项目完成后,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优质农产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民生质量、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及致富能力明显提高。第三章 技术路线围绕优势蔬菜产业,建设1800亩县设施蔬菜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立集设施蔬菜新优品种引进,设施地热加温技术、设施高效栽培模式、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水肥量化施用技术、病虫害无害化防控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等众多设施蔬菜高效生产新技术。形成技术服务、培训示范、规模化开发、品牌培育、流通营销、产学研结合等功能于一体的蔬菜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特色产业,提升设施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蔬菜产业化发展。一、新品种引进技术路线新品种信息收集小面积试种筛选中试适栽销优质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应用二、蔬菜穴盘工厂化育苗技术路线育苗基质原料处理种子消毒、丸粒化播种育苗壮苗出圃大田移栽三、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基地技术路线四、西安市县设施蔬菜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执行流程图第四章 阶段性目标及进度安排本项目计划2年跨3个年头,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12年9月12月,完成,50亩基础核心区,其中:育苗工程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和安装调试。完成区内水、电、路及绿化配套工程建设。完成地热资源、供热系统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完成办公设施建设。第二阶段:2013年1月-12月,完成育苗及服务体系功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试验示范新品种黄瓜、茄子、西红柿、青椒等15-20种。完善育苗工程中心建设,并进行育苗试验示范工作。完善综合服中心相关配套设施及信息系系统建设,农民及大学生专业化培训5-8期,训咨人数500人次,培育示范户60户。完成地热系统在育苗工程中心及综合服务中心的应用。第三阶段:2014年1月9月,完善管委会、鹿苑镇、通远镇、湾子乡分别建设4个功能小区,8个技术示范点, 总面积1750亩辐射区的建设任务,项目全面投入运行,实现项目总体目标,为全县以至全市做出引导示范。其中:完善辐射带动区1750亩蔬菜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区建设。引进设施蔬菜新优品种,集成设施地热加温技术、设施高效栽培模式、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水肥量化施用技术、病虫害无害化防控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等众多设施蔬菜高效生产新技术,形成设施蔬菜生产优质、高效技术体系,提升设施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与辐射区示范户签订供销合同协议,成立以“公司+基地+农户+技术+服务”运行新模式,让示范户群众群众得到实惠,从而引导示范区基地发展。通过总结本项目实施经验,为进一步推广到10万亩设施农业数据之中,提供全县样板参与和分警,完成项目验收。第五章 现有工作基础及科技服务能力一、扎实的工作基础1、具有设施蔬菜经验、工作基础扎实县始终将“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战略以及农技服务体系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推动了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产业的发展。从2005年引进山东寿光建设日光温室建造技术以来,通过“山东寿光日光温室技术高陵信息平台建设”、“新型日光温室技术整合与推广”、“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研究”等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成功实施,先后引进推广了一系列新品种、新型农资,筛选培育了一些适合当地气候、土壤以及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同时也总结出一些适合高陵县设施农业生产的配套栽培技术。县科技局开展新型大棚日光温室种植技术及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已经近十年,使高陵县以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为主导的设施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县温室大棚由1992年的5000栋发展到现在的3万多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明显。示范基地建设已见规模,截止目前县财政投资已完成2022万元,投资效果显著:投资1200万元,建成20亩工厂化育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万元地热资源开发、供热系统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已完成投资322万元,建成办公大楼主体框架、专家大院、检测中心、道路、绿化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设备);同时,还建成88栋第五代新型高标准日光温室,入驻企业达到十几家。其中:阿荣蔓净菜包装公司,注册了稞青品牌,向周边农户提供种子、生产技术支持,并回收产品,辐射通远,湾子,鹿苑等涉农乡镇,面积达1750多亩,并已形成年产净菜1.5万吨的能力。入驻的公司还有三洋精彩合作社、安民净菜合作社、仁义合作社、火箭合作社等单位,都已形成一定规模。2、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组织保障有力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并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当作促进当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和节点,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为示范基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组织保证。3、2008年开始,为省高院建设的35亩,定点生产,定点供应“放心菜”示范点赢得了广泛的好评,为园区的建设积累了成功的经验。2011年末,以省高院、省人大、省安全厅为代表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放心菜”示范园面积达1480亩,并结合都市休闲农业建设起“鹿苑健康农业体验园”,吸引6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与,成为高陵绿色蔬菜“菜篮子工程”的一大亮点,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农业产品安全人士的广泛关注。在鹿苑镇镇的张家村、魏家庙、何家村分别形成的三个示范点成为本项目建设的示范辐射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科技服务资源优势显著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1、科技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通过实施科技借脑工程、建立专家顾问团等方式,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农业应用专家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到目前为止已经聘请 位专家在开展咨询服务。此外,还建立了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山东寿光驻高陵技术平台、实验室等服务设施吸引专家常驻高陵,综合集成了科技资源,形成了政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农户)之间的产学研动态式交互平台,形成了技术推广、新品引进、技术培训、宣传、销售、信息服务等系列化、全方位立体式服务机制,为及时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快速有效的服务。目前,我县拥有各类农业技术人员 名,大多数具有丰富的“实战”能力。为全县建设10万亩现代设施蔬菜提供了技术保证。一直着力构建“三农”服务体系,建立了农业科技110、农产品销售110服务体系,新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新建农业信息站23个,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农业信息网点全覆盖。2、与西安市局的合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支撑。2010年1月县与西安市局签订了“科技促进会商制度议定书”。明确会商的主题之一就是共同支持“高陵统筹城乡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并就共同探索科技创新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市局的支持必将带动更多的优势资源参与园区建设,为其提供有力支撑。3、国家及省、市、县四级科技计划为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持2009年至2011年,县科技局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农业科技计划15项,争取科技经费729.5万元;县三年累计财政投入科技研究经费2580万元。这些不仅为项目实施提供了资金保证,而且通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项目,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为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4、人才队伍培训效果凸显2010年开始,县实施了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聘请专家到高陵进行分层次、分专业集中授课,对全县农业技术人员及农民进行系统培训。仅2011年全县就培训农民2.5万人次,培训农民经纪人400人,这一举措明显提高了全县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人才保证,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第六章 项目技术负责人及团队组建情况为保证项目实施及运营,组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寿光专家以及我县专业人员为基础的项目专家团队,形成县、乡、村三级技术推广网络体系,开展技术指导、实施技术推广与应用工作,健全科技培训体系、建立高标准的示范基地。项目技术负责人:刘建辉,负责项目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掌握项目实施进度等工作。刘建辉 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任教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省蔬菜体系建设岗位专家,曾任宝鸡市农业顾问,塘村蔬菜大院首席专家,杨凌示范区设施农业专家组成员等职。2007年7月2012年7月,被西安市县科技局聘为农业科技特派员。 第七章 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一、组织领导 成立项目协调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统筹协调相关工作,研究制定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以保证项目按进度要求完成。加强专家顾问团建设,积极吸纳区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围绕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政策研究、咨询和服务。项目协调领导小组: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局,办公室主任由兼任。 项目行政负责人:,负责总体协调,任务分工,进度控制,经费管理等工作。二、政策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及2012年5月县委、县政府出台的高发(2012)13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快农村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意见中重点提出: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在乡等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农业产业效益。五年时间完成10万亩设施农业基础建设,农业总产值提高到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万元。大力实施“示范园建设工程”每年投入5000万元重点支持西阎产业带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远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按每亩设施蔬菜配备20名经纪人的标准,建立一支100人以上的农产品经销队伍,强化农业生产服务。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三、经费保障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管理及使用效益,按照有关管理办法,对项目资金实施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并建立与项目实施进度相衔接的资金运行计划,明确项目资金的使用途径,确保项目按计划有序有效地进行,以达到项目总体设计要求和规划目的;加强项目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审计、监督与检查,禁止挪用项目专项资金,发现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报送公安纪检部门进行严肃处理。根据财务制度,由项目承担单位编制资金使用计划、预算、决算报表,报送项目执行领导小组审查,依据项目实施进度分期分批拨付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和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第八章 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一、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264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497万元,流动资金15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022万元,新增投资625万元。二、建设投资估算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造价及单项工程投资,示范基地建设投资万元,其中:核心区投资万元,8个试验推广园,投资万元。1、核心区投资万元,包括蔬菜育苗、炼苗温室;喷灌系统;蔬菜育苗播种流水线;地热资源开发、供热系统建设及技术推广费等工程及其他费用。1.1、工厂化育苗区,投资万元。1.1.1、建设智能化日光育苗温室和炼苗温室10000。温室采用智能化温室控制技术,设备及各项性能指标在国内同类温室中居于领先地位。1.1.2、喷灌(包括微喷灌)建设,含50水塔一座及配套设备、管网等,投资万元。1.1.3、引进穴盘育苗自动化精播流水线一条,万元。1.2、地热资源开发、供热系统建设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00万元,设备及管网万元。1.3、综合服务中心,预计投资万元。1.3.1、建筑面积8000,预计投资万元。1.3.2、检测试验设备费预计万元。1.3.3、办公设施预计万元。1.3.4、信息中心设备仪器预计万元。1.4、新产品引进及技术开发费用及技术推广费用万元。三、已完成投资使用情况截止目前县财政投资万元,投资万元,完成20亩工厂化育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万元完成地热资源开发、供热系统建设;投资万元综合服务中心办公大楼主体框架建设。四、流动资金流动资金万元。五、资金筹措与运用1、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万元,申请陕西省县域重点科技项目经费万元。2、陕西省县域重点科技项目经费用途申请陕西省县域重点科技项目经费万元,用于新产品引进及技术开发费用及技术推广费用万元。

    注意事项

    本文(蔬菜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