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培育个性校园文化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doc

    • 资源ID:3461459       资源大小:2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培育个性校园文化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doc

    培育个性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摘要 近年来,为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都江堰市教育局提出必须打造有个性的校园文化,探索特色化办学之路。他们依托五大教育走廊构筑学校发展群,通过“提神、塑形、植根、显效”,使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有地方特色,各校又独具魅力,获得了新一轮强劲发展的战略主动和核心力量。 关键词 都江堰市;学区;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在一所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所学校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指出:“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也就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精神文化。”1 校园文化包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不同层次,从表层的物质文化,到浅层的行为文化,到内层的制度文化,直到深层的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就是通过制度规范、活动行为、环境建设来体现学校理念,产生凝聚力。优良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良好的教育生态,是一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近年来,都江堰教育在学区建构上走过了行政区划性重组、地缘性重组、集群式重组3个阶段,奠定了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的基础。进一步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必须打造有个性的校园文化,探索特色化办学之路。为此,我们依托五大教育走廊构筑学校发展群,各发展群学校以构建有个性的校园文化、探索特色化办学为抓手和动力,通过“提神、塑形、植根、显效”,使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有地方特色,各校又独具魅力,全市教育获得了新一轮强劲发展的战略主动和核心力量。 一、提神确立理念 校园文化的建设首先要考虑稳定的教育理念,使学校拥有核心价值观。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导向功能、提升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稳定功能,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要从学校的办学传统中发现和提取有特点的基因,并逐步使之升华为学校共识的价值标准,使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统一起来。 为了确立教育发展理念,都江堰市根据区域特点,将校园文化根植于自然面貌、地缘特点、历史文化背景之中,用文化创生理念,用理念引领学校发展,提出了“和谐发展教育”理念,成为学校与学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时,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植根于当地文化、历史、自然和社会土壤之中。 (一)自然地缘是不竭之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都江堰市的学校,有的环抱在青山绿水间,有的矗立在竹舍田园旁,山是仙山,水是灵水,田畴富庶,人文荟萃,成为学校确立核心价值理念的丰厚土壤,从大自然中找灵感,从地缘特征中寻依托,学校的办学理念因此而鲜活灵动。比如青城山学校背靠“道教名山”青城山,学校提炼出“静学幽思,悟道明德”的办学理念,与其地理环境浑然天成。又比如紫坪铺学校位于紫坪铺水库旁,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学校提炼出了“乐山乐水,育仁育智”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总之,学校核心理念的提炼,均彰显了都江堰市魅力无穷的“因山而名”“因水而灵”的生态文化特色。基本实现了“一镇一品”“一校一色”的校园文化要求,构建了本土校园文化框架,进一步凸显了教育文化的功能性。 (二)历史传承是丰富宝藏 都江堰市具有悠久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文底蕴,李冰治水、张陵悟道、贵妃家乡、花蕊故里,松茂古道大家耳熟能详,通过挖掘、整理和思考,成为滋生学校办学理念的沃土。如第一中学作为成都市示范高中,在青城沿山传统文化大背景中,学校确定了“循道重生、厚德重行”办学理念。这个办学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循道”前提下的“重生”和“重行”,使该校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校园风气:老师勤于学习、善于合作、充满爱心、追求卓越;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举止文雅、富有个性。 二、塑形物化外显 学校办学理念必须通过物化外显的方式,以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为媒介,赋予其特殊的教育功能。要积累学校过去和现在有关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内涵的标志性名言、人物、故事、传统,使之逐渐成为学校的经典。我市通过对学校运动区、公共区、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的统一规划,做到形散而神聚,充分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从而陶冶师生情操、感召师生情怀、引领师生发展。 (一)打造核心文化景观 在校园不同功能的区域中,我们重视打造出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景观,有效凝聚校园文化精神,使师生充分感受校园文化精髓。如紫坪铺学校以山水文化为主题,建成了极富个性特色的山水文化回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的良好品质,让师生达到“观山河形胜时有群峰群川奔来眼底,仰古今圣贤常觉大仁大智涌至心中”的境界。 (二)完善校园内各个细节 校园内,从规划布局、整体风貌的设计到一花一木、一字一画的安排,都对师生发挥着熏陶感染作用,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重点打造核心文化景观,还非常注重精益求精,完善细节。中兴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教道自然,学道求真”,强调学生学习要追求真知,学做真人,掌握真本领。于是学校在教学楼、休闲走廊、图书馆、食堂、办公楼各处悬挂了300余副有关“教育”“学习”的楹联和名言警句,这些楹联和名言警句与师生朝夕相伴,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植根内化感悟 为了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内化核心理念,我们将校园文化精神植根于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细节之中,植根于师生的精神气质之中,实现了内化感悟、心灵洗礼、素养提升、气质彰显。 (一)办学理念渗透于师资队伍建设 如位于成灌高速综合素养教育走廊学区的崇义小学,践行“创智慧校园,塑智慧教师,育智慧学生”的办学理念,率先在教师中开展“金苹果成长计划”,他们用青、黄、红、金代表不同风格的教师,“青苹果教师”是指工作35年,师德高尚,关爱学生,充满激情,渴求进步,努力学习,教育教学初显成效的胜任型教师;“黄苹果教师”是指工作58年,师德高尚,关爱学生,充满热情,渴求成才,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成效明显的熟练型教师;“红苹果教师”是指工作815年,师德高尚,关爱学生,不断学习,追求卓越,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成效突出的成熟型教师;“金苹果教师”是指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师德高尚,关爱学生,经验丰富,充满智慧,不断超越,教育教学成绩卓著的专家型教师。我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都江堰市教师职业生涯“金苹果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金苹果规划”就是激励、帮助教师争做一名充满爱心与智慧的“金苹果教师”,在不同的工作阶段绽放“青、黄、红、金”四种苹果的芬芳。 (二)办学理念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 我们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亲近自然、走向社会,从而磨炼意志、提高能力。我市在这方面创意新、落实细、效果好的学校比比皆是。如我市沙西线寄宿制教育走廊学区的紫东街小学,他们将“神蕴自然、童心化人”办学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以童话节活动为平台创新德育载体、创生科研平台、落实综合实践老师们带领学生搜集家乡典故传说,编导并演出童话剧珠儿传奇狼和小羊新传等,开展了“走进童话世界”“走进都江堰”“拥抱生活真谛,共享童话天堂”系列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做到了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各学科融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等能力,“童话节”已成为学校的名片和品牌,促进了学校由“薄弱”走向“优质”。 四、显效整体提升 有个性的校园文化已成为我市学校自我发展、自主创新的持久动力。在校园文化引领下,我市学校已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丽风景。校园环境更美了,师生精神面貌更佳了,教育教学质量更高了,社会评价更好了,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更多了。 (一)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由“制度管理”的层面逐步上升到“理念管理、思想管理、价值管理、精神管理”层面,逐渐形成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校长们立足自身实际,以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老师们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大踏步地前行,孩子们在学校得到了和谐发展。如岷江西岸生态教育走廊的柳街小学,他们将“诗文入俗,诗育化人”的办学理念落实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使诗歌进入校园、进入教室、进入课堂、进入课间,进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诗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一方面给予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让学生纯真的自由的心灵能在真善美的王国中尽情舞蹈;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做到以诗育人,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诗歌的鉴赏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诗歌创作能力,使更多的学生能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充分体现了学校发展的人格化和人文化。 (二)突破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我市农村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一些薄弱学校正努力向优质学校迈进,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极大地提高。如“成灌高速”综合素养教育走廊,通过构建现代教育管理机制,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体育素质教育、生命教育和中小学衔接教育等探索,整体提升了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取得了高水平的均衡发展。 (三)实现了由标准化、规范化办学向个性化、特色化办学的迈进 近年来,都江堰市坚持“和谐发展教育”理念,依托五大教育走廊构建五大学区学校发展群,充分聚生、释放学校内动力、群体互动力和行政推动力,整体跨入了教育的集群式发展阶段,推进了全市教育由标准化、规范化向个性化、特色化的转变。 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为师生生命成长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努力形成校园文化特色。结合都江堰市实际,我们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六原则”: 第一,“区域规划”与“学校建设”统筹的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以五大教育走廊为依托,把区域规划与学校建设统筹起来,全力构建了青城沿山传统文化教育走廊学区、岷江西岸生态教育走廊学区、成灌高速综合素养教育走廊学区、沙西线寄宿制教育走廊学区和山区艺术教育走廊学区,实现了全市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与学校建设推进有机统一。 第二,“个性”在“共性”中彰显的原则。校园文化建设“共性”的基础,是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和法律法规,以及同一区域的地域特点和文化背景。不同学校的不同文化生态、价值取向使校园文化呈现出缤纷的“个性”。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使“个性”彰显于“共性”之中。 第三,“小气候”与“大环境”和谐的原则。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指出:“建设校园文化必须认同社会主流文化,我们的主流文化就是改革开放、继承创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的成果,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2 这是我们的“大环境”,要积极引导,营造氛围,使校园文化建设与主流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实现“小气候”与“大环境”的和谐。 第四,“形貌色”与“精气神”统一的原则。校园设备设施,大到操场楼宇,小到一花一木,都以其“物”的属性呈现具体的形状、色彩、大小,且往往以浓厚的艺术形式传递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校园内的每个人则通过其精神气质、生命情韵展现其鲜活生动状态,“形貌色”与“精气神”统一,要求促进“物”与“人”的关系和谐,设计、建设、创造学校的各种物质文化时,要以人为本,“人”的言行举止、行事为人也要与物质文化的厚重、端庄、灵气吻合,实现“形貌色”与“精气神”的统一。 第五,“动态”与“静态”结合的原则。校园文化特色的呈现,既体现在“动态”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又蕴含于“静态”的校园规划布局和学校物质环境。要做到主题鲜明,细节到位,体现教化育人的特征。 第六,“传统”与“现代”共生的原则。教育的使命就是传承文明与开拓创新,悠久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校园文化的根基,必须继承传统,把传统文化精髓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要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胸襟和视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对于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目标、优化管理力量、提升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提高办学效益等起着关键作用。都江堰市结合地域特点、历史文化精髓,使地域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撑,成为确立学校办学理念的根本和灵魂,创生“一校一品”特色,进而通过静态的物质文化“塑形”,动态的行为文化“植根”,实现校园文化中最高层次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全方位“显效”,开创了闪烁着创新光芒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标准、高品位、高效益的“轻轨”上运行,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教育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陶西平.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J.基础教育参考,2007(12):1. 2 文军庆,王燕.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专家研讨会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07(4):40-43.

    注意事项

    本文(培育个性校园文化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