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云南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建设实践与思考公共图书馆研究院.doc

    • 资源ID:3458023       资源大小: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云南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建设实践与思考公共图书馆研究院.doc

    云南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建设实践与思考以陇川县为例金美丽 杨从良云南省图书馆 云南 昆明 650031陇川县图书馆 云南 德宏 678700摘要为了进一步充分利用和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网络和资源优势,使边境一线的乡镇、村服务点能够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数字文化服务,云南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建设通过对边境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方法进行了大胆创新,全面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使之能够根据边民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内容、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服务。关键词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 文化共享工程 示范点 调研 云南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3国接壤,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陆路通道。全省共有25个边境县,国境线长4060公里,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独特的区位,决定了云南重要的文化战略地位。2013年,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云南4个省(区)进行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试点,每个试点省(区)选择8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基层服务点。云南按照国家文化部的部署和要求,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的指导下,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为思路,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实施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试点工作。示范点建设以文化共享工程陇川县支中心为纽带,以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为阵地,结合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规划,提升设备配置,建设数字文化驿站。以此增强乡镇及其周边区域的文化服务辐射能力,消除文化服务盲点,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构建边疆地区的文化服务广域覆盖体系。陇川县与缅甸国境线长50.899公里,两国边民交往频繁,边境经济繁荣,境外的腐朽文化及宗教也开始向我国边民渗透。陇川是祖国西南大门,维护国门文化安全是陇川各民族群众的利益所在。“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对丰富陇川基层边疆人民群众的基层文化生活,发挥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稳边固边有重要的作用。1陇川示范点建设基本情况按照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关于开展“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工作通知要求,云南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省图书馆领导、州县市相关工作人员深入陇川县各乡镇、村调查研究,准确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科学筹划、精心制定了云南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建设方案,明确了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和步骤。同时,遴选出与缅甸接壤、亚热带地域特征明显、少数民族特色鲜明、场馆设施相对完备、文化服务成效显著的陇川县拉影文化中心、章凤镇文化站等两个乡镇示范点;迭撒村南等小组、迭撒村拉丙三队、芒拉村芒岭小组、拉勐村拉勐小组、芒弄村南等小组、吕良村、龙安村、坪山村8个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村级数字驿站。1.1乡镇示范点(1)陇川县拉影文化中心。拉影文化中心位于国家二类口岸章凤镇口岸的中心拉影,与缅甸国家级口岸雷基(洋人街)市相连。拉影隶属陇川县章凤镇迭撒村,全村有农户803户,有乡村人口3457人。驻军有武警拉影边防站,还有另一条边民互市通道南等。拉影文化中心建筑面积831平方米,现在已按照乡级站点标准完成共享工程建设,同时设立了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有藏书11000册,内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多功能报告厅、展厅及室外灯光球场。拉影文化中心目前有以下设备:1、读者用计算机16台;2、服务器一台;3、投影设备1套;4、图书11000册;5、书架20组、阅览桌2套;并接有能够接受包括中央1台等的20套以上电视节目电视信号及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开通了电信网络(10兆光纤)。(2)章凤镇综合文化站。章凤镇位于陇川县,全镇辖7个村民委员会,89个自然村,148个村民小组和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4个居民小区,43个居民小组,共12490户46142人,驻军有武警二、三中队及章凤边防派出所。辖区内有拉影口岸及拉勐口岸。章凤镇文化站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已按照乡级站点标准完成共享工程的建设,设立了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有藏书4600册,内设有公共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教室,主要开展电子阅览、图书借阅、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培训、电影放映及群众文艺体育等活动。章凤镇综合文化站目前有以下设备:1、读者用计算机10台;2、服务器一台;3、投影设备1套;4、图书4600册;5、书架10组、阅览桌1套;开通了电信网络(10兆光纤)。1.2数字文化驿站(1)陇川县章凤镇迭撒村弄颜小组。弄颜小组地处中缅边境,位于吨洪通道。与南等、迭撒两个自然村连成一片,属傣族聚居区;3个自然村共244户农户、1002人。弄颜小组目前有10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室。(2)陇川县章凤镇迭撒村拉丙三队。拉丙三队地处中缅边境,位于迭撒村与芒拉村交界处,与拉丙二队、拉丙一队及姐海等3个自然村连成一片,4个自然村共222户农户 、1000人。拉丙三队目前建有20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室,分别设有农家书屋、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及老年人活动室。现有设备:1、图书2000余册;2、书架4组;3、阅览桌一套;4、音箱设备一套;5、培训用桌椅10套。有能够接受包括中央1台等的20套以上电视节目电视信号。(3)陇川县章凤镇芒弄村委会南等自然村。南等自然村位于陇川县、瑞丽市及缅甸的交界处,与南兰自然村连成一片,属傣族聚居区;2个自然村各有农户223户,938人。南等自然村目前有10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室。(4)陇川县章凤镇芒拉村委会芒岭自然村。芒岭自然村属章凤镇芒拉村委会,芒岭自然村有农户54户,246人,拉村委会辖21村民小组,共有农户1029户、4493人。芒岭自然村现建有20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室。(5)陇川县章凤镇拉勐村委会拉勐自然村。拉勐自然村属章凤镇拉勐村委会,拉勐自然村有农户161户,650人,拉勐委会辖28村民小组,共有农户1342户、5968人。拉勐自然村现建有20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室。(6)陇川县陇把镇龙安村委会。龙安村委会辖8村民小组,共有农户668户、2367人。现有设备:1、图书2000余册,2、书架4组,3、阅览桌一套。龙安村委会现建有11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室。(7)陇川县陇把镇吕良村委会。吕良村委会辖6村民小组,共有农户282户、1123人。现有设备:1、图书2000余册,2、书架4组,3、阅览桌一套。吕良村委会现建有11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室。(8)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坪山村委会中寨村民小组。中寨村民小组有农户51户,220人;坪山村委会辖6村民小组,有农253户,1082人。中寨村民小组现建有11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室。2陇川示范点建设任务2.1提升配置,打造乡镇示范点(1)在已建的乡镇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基础上,通过增配特色设备,扩大学校的文化服务范围,提升文化服务能力。以人性化理念,对每个示范点做公共电子阅览区、公共文化综合服务区、多功能厅、文化陈列室、工作区、室外区等功能区域划分,打造轻松、愉悦的数字乡村空间。(2)乡镇示范点设备增配内容。在原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基础上增加移动数字加油站(1台)、笔记本电脑(1台)、摄像机(1台)、刻录塔(1台)、中国文化网络电视互动播出终端(1台,由国家中心配发)共5项设备,并作系统集成。(3)增配后的乡镇示范点可实现数字文化资源的在线访问、下载、上传、离线播放,为所辖区域内的数字文化驿站提供资源更新服务。赋予乡镇示范点地方特色资源采集功能,通过摄像机采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边贸习俗等边疆特色资源,展现边疆人文特色,为基层群众提供随时随地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2.2建设数字文化驿站(1)为数字文化驿站配备数字服务一体机、中国文化网络电视互动播出终端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2)数字文化驿站通过乡镇示范点实现数字文化资源的加载、更新,为边疆军民提供固定数字文化服务,并通过中国文化网络电视互动播出终端和笔记本电脑离线播放数字文化资源,开展流动服务。3做好陇川示范点建设3.1深入调研,制定方案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省文化厅领导先后4次率领厅公共文化处、省图书馆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深入陇川县各乡镇、村调查研究,准确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科学筹划、精心制定了云南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建设方案,明确了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和步骤。同时,遴选出与缅甸接壤、亚热带地域特征明显、少数民族特色鲜明、场馆设施相对完备、文化服务成效显著的陇川县拉影口岸、章凤镇等两个乡镇示范点;迭撒村弄颜小组、迭撒村拉丙三队等8个村级数字文化驿站。各点之间平均距离约30公里,通过实施试点工作,实现了全县边境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全辐射、全覆盖。3.2建立健全示范点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是以数字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字文化服务,以此让边疆基层百姓真正享受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这项工作的实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组织,为此,各地应建立健全领导组织机构,形成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这种机制不是单靠几份政府通知或文件就能形成的,而是要提前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尤其要把“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的重要意义向相关领导、部门和群众进行广泛宣传,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切实加强领导。(1)明确各级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省文化厅、德宏州及陇川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在试点建设中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在项目规划、资金保障等方面担负起了主要职责;省图书馆负责业务指导,按照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的要求,制订实施方案,沟通协调各任务环节,负责设备统一招标、指导设备安装、服务工作等相关事宜;德宏州、陇川县文体广电旅游局配套落实各示范点的场地、桌椅板凳、互联网及网络设备等,并督促各示范点及数字文化驿站开展好工作。(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从省、州市,到县、乡、村都支持和参与建设的工作机制,并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逐步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建设格局。尤其是德宏州、陇川县图书馆暨支中心要把“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要点,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建立严格的业务工作考核机制。3.3严格标准,提升配置在已建好的乡镇文化共享工程农文网培学校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移动数字加油站、笔记本电脑、摄像机、刻录塔、文化网络电视互动播出终端等设备,进一步增强乡镇示范点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为基层群众提供随时随地的数字文化服务;通过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区、公共文化综合服务区、文化陈列室等多功能厅室,打造轻松、愉悦的文化服务空间;积极指导各乡镇示范点做好地方特色资源自建工作,采集各个少数民族的节庆文化、民情风俗等特色资源,充分展现边境人文特色。同时,在村级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的基础上,增配数字服务一体机、笔记本电脑、文化网络电视互动播出设备、投影机、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使村级数字文化驿站具备了开展数字文化服务的能力,并能通过文化网络电视等设施设备开展流动服务。同时,在本着盘活资源、杜绝重复建设的原则,把各示范点和数字文化驿站的建设与文化共享工程农文网培学校、公共电子阅览室、文化网络电视工程等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以及云南正在实施的国门书社、国门流动图书馆、文化惠民示范村、“大家乐”群众文化广场活动等惠民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综合性、立体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一室多能、资源共享、服务共享”。积极打造乡镇示范点和村级数字文化驿站。3.4增强边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通过“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文化站(室)的数字化服务能力,使之不仅能够为边境军民提供丰富的公共数字资源和文化服务,扩展信息来源和信息渠道,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实现了实用人才培训、图书借阅、公共文化鉴赏、科普文化教育、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1)实施“文化乐民服务农村”。依托乡镇示范点组织开展了中缅足球友谊赛、“国门杯”篮球赛、目瑙纵歌等30多次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既丰富了边民的文化生活,又增进了中缅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谊;依托数字文化驿站,为广大边民放映爱国主义题材和民族团结主题电影达上百场次,受到了边民的热烈欢迎;为边民开展网络代购服务,让边疆农村群众也能体会到网购的便捷和愉悦,跟上时代潮流。(2)实施“文化育民服务农民”。利用丰富的数字资源,为广大边民播放了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等公益讲座30余场次,还邀请当地专业人士举办了劳务知识法规、禁毒防艾知识等公益讲座12场次,有效提高了边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特别是拉影文化中心还帮助缅甸入境打工人群解决了工资被拖欠的问题,受到了缅方的高度赞誉。(3)实施“文化富民服务农业”。开办了甘蔗、烟草、油菜等各类种植培训班40多场次,积极推广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并向境外种植户宣讲相关政策,有效替代了境外罂粟种植,增加了边民的经济收入;举办了陇川名特优产品展览,拓展了两国边民的眼界,也帮助当地农户打开了市场;指导陇川边民大力发展旅游业、户撒刀等特色文化产业,帮助农民成立文化产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一些户撒刀专业户的年产值达到了百万元。通过开展“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试点工作,陇川县各乡镇示范点和数字文化驿站共直接服务基层群众达8万人次,服务面覆盖全县18万群众,初步打造了边境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品牌。4陇川示范点建设取得的成效4.1打造安全和谐文化环境积极为边境村民服务,打造安全和谐文化环境。陇川“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开通了无线wifi信号;具备了互联网信息浏览与查询服务;信息资源导航,检索服务;数字图书期刊“云借阅”服务;影视欣赏、健康益智类游戏等休闲娱乐服务。先进的基础设备、优质的网络服务、丰富的数字资源,让村民充分体验到了数字驿站各项服务的方便性、快捷性及实用性。在示范点,南等村的60岁傣族老大爹在老师指导下使用数字一体机,他高兴地说“以前只在听年轻人讲、在电视上看过,没想到,这辈子还能用这么先进的东西,感谢共产党给我们边疆民族这么好的设备”;南多村刀保安等几个年轻人,在电脑上下载了驾驶宝典的软件。通过学习,通过了驾校的理论考试;在云南农大上学的吕良村景颇姑娘董施丽说“没想到,这次放假回家,村子里不仅有电脑,还通了wifi,不用担心回家后和同学们联系不上了”;芒岒村的英喊在网上搜索到科学养牛的视频节目高兴地说,“有了这么好学习科技的条件,我们可以用科技指导生产致富了”;南多村喊保点击淘宝网,买到了心仪以久的移动电源,体会到网购的便捷和愉悦;拉丙村的杨立说“以时也想看看书,但纸质的书携带起来不方便,现在好了,可以把喜欢的书装到手机上,想看就看,太方便了”;拉勐村的大妈说“村子里有了电脑,村里的年轻人也不会无聊没事做跑到缅甸赌钱了”。4.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筑安全和谐文化边境线。依托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建设,组织开展中缅足球友谊赛、“国门杯”篮球赛、“大家一起唱红歌”比赛,既丰富了边民的文化生活,又增进了中缅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开设“国门书社”成为中缅两国边民学习知识、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组织在陇川的缅籍务工人员开展劳务知识法规、禁毒防艾知识等公益讲座,有效提高了缅籍边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为广大中缅边民播放爱国主义题材和民族团结主题电视;举办甘蔗、烟草、弥猴桃种植等各类科技培训;在民族节庆日、农闲日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边民联欢文艺活动。示范点各种活动的开展,不仅宣传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和繁荣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使边境文化活动室成为了反渗透的重要文化阵地,促进了边疆民族团结和社会长治久安。走进陇川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村容村貌十分整洁,两国边民友好相处,其乐融融,有效地促进了陇川边境地区的社会发展和边境的稳定。陇川“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的建设,对缩小城乡差距,提升边境地区人口素质,迎合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以及逐步消除数字鸿沟等方面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陇川“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建设呈现出边防巩固、边境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睦邻友好的良好态势,为边境地区筑建一条安全和谐文化边境线。作者简介金美丽,女,傣族,1971年6月生,图书馆学和法学双学士,云南省图书馆学会办公室主任,云南省图书馆学会秘书长,云南图书馆常务副主编,研究馆员。杨从良,男,汉族,1968年12月生,大专,陇川县图书馆馆长,馆员。(来稿日期:2015-04-16 责编:冉文格)

    注意事项

    本文(云南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建设实践与思考公共图书馆研究院.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