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电子科大通信学院导师介绍.doc

    • 资源ID:3442566       资源大小:110.5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子科大通信学院导师介绍.doc

    通信学院硕士导师简介博导(14)姓名:李乐民性别:男职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简介:信技术的科研与教学50余年。1980.8-1982.8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访问学者 ,研究数字通信与扩频通信。在通信系统中抗窄带干扰研究方面有创造性贡献,在IEEE通信学报上发表的有关论文获国际学者多次引用。为多项工程研制了关键通信设备。发表论文200余篇,编著书4本,获国家、省部科技奖20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00余名(其中已毕业博士生52名)近年研究方向为宽带通信网络,包括光纤通信网技术、无线移动通信网技术、IP网络技术等。姓名:饶云江性别:男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在光纤技术领域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系统的、突出的创新性成绩和重大贡献。解决了一系列学术和技术难题;在国际上创造了多次“首次”;撰写英文专著三章;应科学出版社之约今年将出版国内第一本光纤光栅原理及应用专著;发表SCI论文51篇,SCI他引320余次,引用人次超过1100,二十余次在国际光纤传感器年会及相关重要国际会议上宣读论文;作为会议主席筹备及主持国际会议3次,宣读特邀论文6篇;培养全国百名优秀博士论文候选人1名;申请发明专利6项(2项已授权);多项成果获得实际应用,取得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获省部级奖3项。由于在光学技术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1999年被聘为全国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1年度荣获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2003年又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04年入选首批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其中,“王大珩光学奖”为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全国性科技奖,是中国光学界青年科技工作人员的最高学术奖励。学术水平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部分为国际领先;已成为国际光纤传感技术领域知名青年学者,在光纤光栅传感研究方面被国际同行称为世界级的专家,对推动国际上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发展及数亿美元产业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信息学部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及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及学科组召集人、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和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首届技术学术带头人;国际多家光学与光电子学权威学术杂志审稿人;“亚洲光电子年会传感器主题会议”主席及“纤维光学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主席。姓名:彭启琮 性别: 男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本科毕业,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技术系研究生毕业,美国密苏里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四川省通信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授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高速信号处理与实时信号处理,DSP技术。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项,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四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五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 11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60余篇。先后指导博士生20余人,硕士生50余人姓名:李少谦性别:男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1982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并留校 任教。现任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是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通信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信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委员、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成都市科技顾问团顾问、中国通信学会无线通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电子学会常务理事、通信与信息专委会主任、四川省通信学会移动通信专委会副主任。是科学通报、电波科学学报、电子科大学报等多个学术刊物的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与无线通信、个人通信、抗干扰通信技术、扩跳频通信技术、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近年来主持完成了三十余项国家“八六三” 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十五”、“九五”科研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等项目。成果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的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先后获得国防科技奖、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被评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国家“863”十五年贡献先进个人和四川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近年来在IEEE、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电子信息学报等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上百篇,申请发明专利若干项,指导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近百人。姓名:郭伟 性别:男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主管科研工作副院长简介:1988年4月获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1995年晋升副教授,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主要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已招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80多名。2000年被评为成都市“十佳优秀青年教师”,2001年获四川省优秀科技青年奖, 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通信网络技术、网络仿真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对抗技术领域主持完成国家“85”,“95”预研项目等近20项,取得省部级科研鉴定成果10多项,成果水平处于国内外先进,获原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电子科大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委员、四川省通信学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国防通信技术委员会委员 、 四川省通信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战术通信抗干扰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与网络期刊编委会委员、通信学报编委会委员、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等。姓名:李广军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性别:男 简介:198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技术系,获工学硕士学位;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中国通信学会通信专用集成电路委员会委员;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电子科技大学-MOTOROLA单片机应用开发研究中心主任;电子科技大学-Mentor Graphics EDA/SoC设计及培训中心主任;电子科技大学Altera EDA/SOPC联合实验室主任;长虹电子科技大学IC设计联合实验室主任;多年从事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通信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EDA/SOC/SOPC设计、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完成了国家十五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军事预研和产品设计研究项目、国家通信ASIC芯片设计项目、电子部基础研究项目、MOTOROLA基金项目、华为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及横向科研项目。曾获电子部、四川省科研、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多年从事高校教学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Advanced Digital Design with verilog HDL”、”电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通信网与接口“、”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可编程ASIC设计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多门课程。主编了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研究生推荐教材或专著7本;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约50余人。联系方式:gjli姓名:毛玉明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性别:男简介:1984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信息传输与处理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网络工程系主任,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组成员。为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子部科技进步 一、二、三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国防科工委光华科技基金个人二等奖、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已指导硕士研究生近百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与路由技术、无线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宽带接入网技术、网络工程技术。姓名:李兴明 性别:男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1982年2月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3年和1996年分别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硕士和北京 邮电大学电信工程系博士学位。现为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软件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现代通信网,光传送网及自动交换光网络。多年来,在现代通信网、光通信、电信管理网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曾先后承担过多起国家“863”重大科技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 如“中国高速示范网CAINONER中OADM/OXC设备和系统研制”、“8×2.5G密集型波分复用系统研制”、“2.5G SDH自愈环设备开发”等。承担的科研项目均通过“863”专家组的验收,有的项目曾荣获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三部,编制和撰写我国通信行业“SDH光同步数字网”技术标准一项。先后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多名。姓名:胡光岷性别:男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98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1992年和2000年在成都理工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3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2年至2003年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计算机通信网络和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研究,作为主研人员或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过科研项目四十余项,其中包括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各种横向课题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络行为学、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等。姓名:邱昆性别:男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现工作于电子科技大学,任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纤通信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完成过包括国家863重大项目在内的二十余个项目的科研工作,如:“微波副载波调频CATV实用化光传输系统”、“半导体激光器高速调制技术”、“ATM光交换基础研究”、“实用化掺铒光纤放大器开发”、“全业务接入传输系统总体技术研究”、“光突发交换关键技术与实验系统”等。八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微波副载波调频CATV实用化光传输系统”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宽带光纤传输系统”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半导体激光器产生与调制超短光脉冲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实用化掺铒光纤放大器”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光放大理论及其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出版“光纤通信导论”、“光纤通信系统”两部著作。曾任国家863-317第三、四届光纤通信专业专家组成员,曾获电子部优秀科技青年、四川省电子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成都市优秀青年等称号。目前为四川省科协委员,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光通信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专委会委员,美国IEEE会员。姓名:唐友喜性别:男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1985年毕业于军械工程学院,获雷达信号处理学士学位;1993年、199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分获通信与电子系统硕士、博士学位;1997年初进入华为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宽带CDMA多址干扰抑制实用化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1999年底出站。2000年初进入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中的数字信号处理,包括CDMA、OFDM、MIMO、UWB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20多篇被EI检索;授权专利4项;承担过“863”重大项目两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863”一般性项目1项、华为及中兴等公司项目10余项。姓名:陈福深性别:男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1968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一系无线电测量专业。19791981年就读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师从林为干教授(中科院院士),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1990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从事高速集成电光调制器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光纤通信、光波导理论、光电子学和集成光学。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国外有影响的刊物发表6篇;出版了专著集成电光调制理论与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负责并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二项及其它科研课题六项。论文“光纤振动衰减特性的研究”获电子工业部理论成果二等奖,参加主研的“140Mb/s数字彩电光纤传输系统” 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在美国Optics Letters发表论文“Effects of Langmuir-Blodgett-film gas sensors with integrated optical interferometers”受到美国、法国、古巴、斯洛伐克等国学者的关注,引起国际反响。陈福深教授耕耘学术,诚实敬业,无论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还是在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实践中,体现出以人为本,勤恳务实,宽厚兼容,追求创新的精神。陈福深教授现在就职于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光纤通信重点实验室,美国光学协会会员,1998年被入选美国MARQUIS世界名人录。社会兼职是九三学社电子科技大学支社主委、成都市政协委员。姓名:文光俊性别:男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简历:1986年、1992年和1998年获理学学士学位、工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6年7月-1995年2月,重庆大学应用物理系讲师。1995年2月-1998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高能所博士生。1998年7月-2000年5月,电子科技大学抗干扰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博士后。2000年5月-2001年5月,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网络技术研究室博士后。2001年5月-2002年9月, 新加玻南洋理工大学(NTU)研究员。2002年9月-2004年5月, 日本住友电工公司(SEI)、新加坡VSE公司高级射频设计工程师(Senior RF Design Engineer)。2004年6月现在,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目前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无线通信射频/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RFIC/MMIC); (短程)无线通信、定位、识别系统;高功率微波器件;新型电磁材料与应用。科研成果:第一作者在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等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7篇已被SCI 检索,15篇被EI 检索,1篇被ISTP 检索。曾参加多项863计划重点(重大)项目、国防科工委预研项目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电子工业部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学术任职: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APMC、SCI等国际学术会议审稿人;强激光与粒子束等学报审稿人。姓名:胡剑浩性别:男职称:教授简介:1993年获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学士学位,1999年获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9年期间在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任助教、讲师,从事卫星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研究。1999年至2000年赴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Internet无线接入技术。2000年至2004受聘于香港大学3G研究中心,任高级系统开发工程师,主要从事cdma2000手机系统及ASIC的研发工作。2004年11月受聘于电子科技大学,现为抗干扰通信国防重点实验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ASIC设计、SoC、无线 教授(7)姓名:李晓峰性别:男职称:教授简介: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1984,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士; 1987,电子科技大学,硕士; 1996年,美国加州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CA, USA研修一年。讲授研究生和本科生通信原理、数字通信原理、DSP及实时实现等课程。在多媒体图像和语音信号处理与编码技术、无线通信系统及DSP实时实现技术等方向有较深入研究。主持完成国家预研等项目近20项;获国家与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七项;出版教材与学术专著五部;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代表性科技项目有“HF全自适应通信系统”、“彩色图象压码快传与档案检索通信系统”、“WCDMA通信系统中AMR声语码DSP实现技术研究”、“移动通信终端中的多媒体技术研究”等。姓名:邱琪性别:男职称:教授简介:19811985年、华中科技大学、激光专业、大学本科。19851987年、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生。1987年7月毕业留校,就职于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子技术系。1990年现在,电子科技大学·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事光通信及光电子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先后承担了本科生课程“介质光波导理论基础”,“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工程”;研究生课程“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系统”等教学任务,培养了二十余名硕士研究生。获得2004年度电子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科研项目16项,其中863项目4项,攻关项目2项,预研项目2项,基金项目6项,其它项目2项,各项研究成果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和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完成了10余项工程应用项目。同时在各级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EI检索20篇。姓名:马争性别:男职称:教授简介:1982年2月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院长、中国电子学会四川电视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分委会委员、广东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山科技协会副会长、中山市电子政务专家组专家、中山税务研究会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处理、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图像处理等。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多次。出版全国统编教材微计算机原理等著作四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12次。已指导硕士生三十余人。姓名:周亮性别:男职称:教授简介:从事通信编码研究和教学21年,在通信和密码两个学科点同时招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通信纠错编码和通信安全编码与信息安全。目前开展的学术研究与科研项目涉及多个下一代通信技术热点,主要有,LDPC码和Turbo码等逼近Shannon限的码的构造与分析,Q元代数码的软判决译码,数据传输存储与测控中的差错控制实现,信源信道联合编码与。调制技术,加密算法分析设计与实现,无线通信的安全认证,时变扩频序列等安全通信信号与序列设计。作为抗干扰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个基本具备博士学位的年轻教授和副教授研究团队的带头人,在充足的项目支持下获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姓名:雷维礼性别:男职称:教授简介: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技术系研究生毕业。现任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中国互联网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技厅电子信息技术专家组成员;四川省企业 信息化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四川党政网专家组副组长。在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方面有所建树。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参与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计算机主干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多期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优化和运行,曾任CERNET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姓名:李玉柏性别:男职称:教授简介: 1985年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1998年研究生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技术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2001年10月起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处理与信号分析、DSP应用技术与DSP实现技术、实时算法研究、软件无线电技术、移动通信测试技术等。获得国家级奖二次,省部级奖七次。在一级和 核心.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教材八本、编写讲义二本,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40余名。姓名:王晟性别:男职称:教授简介: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1992),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1995),电子科技大学光纤传输与宽带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毕业(1999)。1999年起在光纤传输与宽带通信重点实验室工作、任教,承担并完成十余项国家和对外协作科研项目;近年来主持的与光网络相关的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WDM全光网基础研究”子课题“WDM全光网和IP网络结合的研究”(第二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MPLS技术实现OXC控制面的研究”(第一负责人),863重大项目“光突发交换关键技术与实验系统”(第一负责人),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光网络的优化设计算法研究”(第一负责人)等。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目前主要从事智能光网络、新型光交换技术、宽带网络优化设计、网络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副教授(30)姓名:涂晓东性别:男职称:副教授简介:1992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留校工作。2001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近年来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T比特级路由器的大容量交换结构研究、多层以太网交换机关键技术、光接入网EPON&GPON芯片与系统、存储区域网技术等。项目研究情况:1995-1996年参加“863”项目单结点ATM试验模型的研制,该项目获电子部二等奖;1997.1-2000.7作为主研参加原电子部电科院“九五”国防预研项目ATM接入设备实验样机的研制,该项目获国防三等奖,排名第二;从1999年9月起作为负责人完成5项华为基金和2项中兴基金, 作为主研完成3项技术合作项目。涉及路由器关键技术、EPON系统MAC协议设计与仿真、交换芯片算法研究、IP QoS关键技术、存储区域网等。2002年12月-2004年12月参加863项目光突发交换技术及实验系统的研究。在电子学报等刊物以及IEEE国际会议上发表文章十多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姓名:傅志中性别:男职称:副教授简介:工学博士,1989年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系读本科,1995年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读硕士,1998年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系读博士,2000年留校任教。讲授通信原理、随机信号分析、C语言等课程。与他人合作主编了随机信号分析本科生应用教材。参加国家863纵向项目一项,横向项目多项。2003年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发表论文十多篇。现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信息采集、编码、存储与传输技术;模式识别,如序列图像目标特征提取与跟踪技术;实时实现技术;姓名:管庆性别:男职称:副教授简介:1986年9月进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读本科。在大学四年间,每年均获一等或二等奖学金,并通过英语四级。1990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90年9月进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就读期间获三等奖学金,于1993年3月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在通信学院任教至今。1993年电子科技大学信号处理专业硕士毕业,同年留校从事实时信号处理和DSP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参加“风洞试验动态参数实时处理系统”、国家九五预研“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等多个大型科研课题,并担任主研、项目负责人。从1990开始,先后使用TI的C25、C30、C32、C542、VC54xx、C20x、VC33、LF2407、C6711、VC5509等型号完成了几十DSP应用项目,并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应用经验。2000年参加“DSP技术”课程的设计、建设与实践,该项目获该年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荣获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和高速数据采集技术。先后承担过硕士研究生课程“DSP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与方法及实现”以及本科生的“数字信号处理”,“DSP应用技能实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参加“风洞试验动态参数实时处理系统”、国家九五预研“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等多个大型科研课题,并担任主研、项目负责人。从1990开始,先后使用TI的C2000,C5000,C6000,C3X系列DSP完成了几十应用项目,并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应用经验。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参与编写高教出版社的国家“十.五”规划教材-DSP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参考书DSP集成开发环境-CCS及DSP/BIOS的原理与应用。最近发表文章1 管庆,胡全,“DSP技术”课程及其实验,电气电子教学学报,Vol.26 No.1 , 2004最近编写专著2 彭启琮,李玉柏,管庆,DSP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 彭启琮,管庆,DSP集成开发环境CCS及DSP/BIOS的原理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最近获奖情况(1) “DSP技术”课程的设计、建设与实践,获2000年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3,2001年 (2)“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建设,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排名第4 (3) 国家“九五”预研项目“数据采集与实时信号处理”, 通过信息产业部组织鉴定,排名第1,2000年姓名:何旭性别:男职称:副教授简介:从事无线移动通信的教学及研究工作。本人近年来的研究都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与算法领域,重点研究应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与跳频技术研发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通信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以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DSP技术的方法。姓名:胡明性别:男职称:副教授简介:1998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飞搏创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从事光通信产品的开发及管理工作,包括接入网、CATV、DWDM光传输产品、GBIC/SFP系列光收发模块等数十种产品。2003年,调入电子科技大学。现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光纤重点实验室工作,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要研究方向:通信网与宽带通信技术,光分组传输网,DWDM姓名:唐万斌性别:男职称:副教授简介:研究领域:无线/移动通信。具体研究方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链路传输技术(多天线技术、正交频分复用、扩频技术)研究,无线通信系统中链路自适应技术研究,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研究。在国内主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文章十余篇,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1项。近几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863”重大项目和企业基金项目,主要研究项目包括:(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充分利用空间资源的无线通信传输理论 (2)国家863重大项目: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线传输技术研究(3)国家863重大项目: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项目 “WCDMA MT基带接收单元”和 “WCDMA BTS 收发基带处理单盘研制开发”(4)国家863项目:无线数据接入技术和设备(5)国际合作项目: WCDMA手机芯片固件设计(6)国际合作项目,多模式无线终端基带处理芯片技术研究(7)UT斯达康公司基金项目:WCDMA无线数据网络分组调度方案研究(8)华为公司基金项目:支持压缩模式的RAKE接收技术(9)中兴公司基金项目:WCDMA上行链路多径搜索算法研究(10)中兴公司基金项目:第三代移动通信HSDPA基带处理和调度技术姓名:林水生性别:男职称:副教授简介:从事了雷达信号处理与成像、并行信号处理、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协议处理接口芯片、通信处理芯片设计、仪器仪表设计与研究、应用电子产品设计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参与了国防科技预先研究项目、863项目、多种基金和企业横向课题研究。对信号处理、算法设计、芯片设计、整机设计和电子系统应用研究较熟悉。目前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无线通信、多媒体通信、信号处理及算法研究、ASIC设计、嵌入式系统应用研究等。姓名:刘晓晖性别:男职称:高级工程师简介: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曾先后在国营七一五厂、电子工业部第十研究所和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任职。现在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任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主要从事高频微波电路和无线信道机研究,并完成了多个微波组件及微波信道机的研制项目。获得国防科学进步三等奖一项。姓名:邵怀宗性别:男职称:副教授简介:1992-1995年于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199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得光电子技术专业的硕士学位;1998-2000年于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从事光电对抗方面的科研和研发工作,有大型型号项目的研究经历;2003年3月获得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的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及其信号处理、通信信号处理,包括统计信号处理,信号的盲检测与估计,阵列信号处理,量子信号处理与应用等,无线局域网的研究与开发,DSP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译著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中信号处理研究的新进展,是一本有关无线通信中的信号处理的学术专著,编著研究生教材信号分析。曾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目前已指导硕士研究生多名并协助指导多名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姓名:武保剑性别:男职称:副教授简介:1999年6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年7月至2003年4月在大唐电信光通信公司从事光通信产品开发。2003年5月起在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目前主要从事光通信技术、光纤/光波导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科研经历:l 基于微波与光相互作用的新型光通信器件研究;l 掺铒光纤放大器的研制与开发;l HFC光发射机、1310/1550nm光接收机等产品的开发;l 新一代SDH/DWDM/CWDM等光传输系统及其组网;姓名:谢军性别:男职称:副教授简介:199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系,获博士学位。1993年和1996年分别在北 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学士和东南大学获工程硕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3年4月在大唐电信光通信分公司光传输部工作。2003年5月进入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2001年评高级工程师,2003年评副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三名,在读两名。在大唐电信光通信分公司工作期间参与了光传输众多项目的开发。参加了九五国家863光通信重大项目“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中的OXC和OADM设备的研发和十五863项目“超长距离光传输系统”的研发。参加了公司“16×2.5Gb/s波分复用系统”、“32×2.5Gb/s波分复用系统”、“实用化光分叉复用设备” 、“粗波分复用设备”和“10Gb/s光接口系统”的研发。历任研发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2001年大唐电信光通信分公司优秀员工,质量标兵。2003年参与国家863项目“光突发交换关键技术及实验系统”的研究。在国内一级和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十余篇。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智能光网络及宽带光纤接入技术。姓名:徐世中性别:男职称:副教授简介:1994年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技术系(现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无线电技术本科毕业,1997年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技术系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专业硕士毕业,2000年电子科技大学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与信息系统方向博士毕业,2000年-2004年在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加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任职。主要研究兴趣为无线ad hoc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光网络设计和体系结构、路由算法,智能网络技术,通信中的信号处理等。对拟招收的研究生有以下基本要求:1. 人品好,2.心理健康,3.能吃苦耐劳。姓名:许渤性别:男职称:副教授简介:1996年7月获南开大学电子科学系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8月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电子工程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非线性效应的影响。2003年8月至2004年5月,在弗吉尼亚大学从事光纤通信系统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6月,回国到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宽带光纤和通信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纤通信系统、光网络、微波光纤系统及其在无线移动中的应用等。姓名:刘皓性别:男职称:副教授简介:1991年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1996年和200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进入摩托罗拉(中国)有限公司工作,其间在2001年由公司派往美国德州奥斯汀培训、工作近半年。2003年3月回到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抗干扰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无线电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应用技术、实时算法研究等。在通信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姓名:余敬东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简介:1993年硕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并留校工作于电子科技大学战术通信抗干扰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移动通信与扩频通信、军事通信对抗、信息通信网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智能传感器网络、战术通信网、复杂通信信号侦察等领域,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科研工作主要涉及军事预研项目、863项目和各类基金项目,承担完成共十余项。其中,军事预研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为扩跳频信号侦察与干扰技术、战术通信网协议体系结构设计与仿真;863项目研究内容为无线移动自组织互联网技术;基金

    注意事项

    本文(电子科大通信学院导师介绍.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