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华农小自考 农业技术经济学 复习资料 过关宝典.doc

    • 资源ID:3425745       资源大小:1.29M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华农小自考 农业技术经济学 复习资料 过关宝典.doc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是由我国学者创立)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苏联引进方法)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停滞阶段:20世纪70年代(文革)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全国科学大会)完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1978年又被列入19781985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第二节 技术的含义与分类1、技术是人类智力的结晶。2、技术的作用: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了解放;二是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技术以较少的劳动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此外,技术是促进经济基础变化的动力;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的变革;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3、狭义的技术主要指硬件技术;广义技术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农业技术经济学就是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技术政策的经济效果的科学。 第四节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和研究内容(见16页) 第二章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原理1、经济效果是对某一技术措施在经济上合目的性程度的评价,反映取得的效果同劳动耗费之间的比较关系。2、经济效果=劳动成果-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所得-所费)这也可称为经济效益,可用相对值和绝对值表示。3、经济效果具有两重性:其自然属性是从生产力角度反映经济活动过程中取得的效果同劳动耗费的比较,是不同社会的共性;其社会属性是从生产关系角度反映经济效果的质的规定性,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具有特殊性。4、经济效果的特点:综合性、相关性持续性、极限性、不稳定性、多样性。5、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是农业投入于产出的比较,即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采用某项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所发生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同生产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6、技术效果是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及最终产生的某种生产成果 ;技术效果的大小取决于科学技术的水平,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技术经济效果则是采用农业技术所得所费比较; 技术经济效果以技术效果为基础,它的大小受节约规律的制约 ;二者可能表现为同步性,也可能表现为矛盾性。7、;绝对经济效果=产出-投入8、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经济效果(E)=劳动成果(Y)/劳动消费(L),可以推出以下五种提高经济效果的可能:(1)E=Y/L 劳动成果一定/劳动消耗减少(2)E=Y/L 劳动成果增加/劳动消耗一定;(3)E=Y/L 劳动成果大量增加/劳动消耗少量增加(4)E=Y/L 劳动成果少量减少/劳动消耗大量减少(5)E=Y/L 劳动成果增加/劳动消耗减少 第二节 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一、 技术要素整体论生产力是特定的技术要素在特定的关联方式下形成的有机整体。1.整体性 生产力是整体性很强的有机体,构成他的要素缺一不可,而且内部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系统性 生产要素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结构 二、技术要素平衡 1.技术要素平衡的特点: 齐备性;短线平衡性 农业生产要素的能力往往表现不均衡,有高有低。生产力整体能力水平如何决定?(生产力整体能力是由最低要素的能力水平为基准来决定)2.技术要素平衡的途径 :生产要素的数量平衡; 生产要素的质量平衡 生产要素的时间平衡; 生产要素的空间平衡三、技术要素替代论1意义:农业技术要素替代是农业技术要素个别或组合更新效益的理论,它可以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降低成本,获得好的经济效益。2、途径:单项技术要素的替代;技术要素组合的替代。农业技术要素替代的广泛性 农业生产要素替代的原则 :1.替代必须要有新增的经济效益;2.被替代的生产要素不能闲置不用,其相对经济效果不应低于原来水平;3.实现生产要素替代的经济效果,应以保持农业生态平衡为前提条件。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变动规律(杜尔阁、马尔萨斯及克拉克、马歇尔)一、资源报酬变动规律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一定技术条件下,要素投入报酬一般是按照报酬递增、报酬递减、报酬为零值、负值的规律变动。二、1.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保持某些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则单位可变要素的产出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先是递增上升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则是递减上升,再投入到一定程度后TPP反而下降。2.某项资源报酬递减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和若干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这是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基本前提。3.用边际分析替代平均分析 ,用动态分析替代静态分析,这样就可以将不变要素的生产率,如土地演变成可变要素的生产率,如肥料的投入。4.报酬递减发生的范围从农业生产领域推广到了其他领域 三、产生的原因:A、要素间比例一定;B容纳度一定。四、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扩大再生产及其循环周转过程中,随着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增值;动态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是净现值法。第三章 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1、技术经济分析程序:a确定分析目标b调查研究、搜集资料c实际各种备选方案d分析方案e 拟定评价指标、综合分析评价f确定最优方案g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与事后评价。2、技术经济学的原则:提出备选方案;关注差异;使用统一的量纲;考虑所有的判据标准;使不确定性变清晰;重新审视决策。第一节 制定研究计划第二节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第三节 综合评价与方案优选1、评价内容:技术评价;生态*;经济*;社会*;2、评价的一般标准: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生产可行性。3、技术方案的优选:横向技术经济水平分析;全面评价。第四章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第一,要准确地科学地反应在农业生产中投入与产出之间客观形成的因果关系和函数关系;第二要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反应农业技术效果的复杂内容及其影响因素;第三应能够充分反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第四能够充分反应农业生产的总体经济目标;第五应保证在整个指标体系中个指标意义明确,计算方法简便;第六应体现“少而精”的原则,且要主次分明结构清晰层次清楚。第二节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是进行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时用来衡量农业技术措施、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的一种尺度。不同的指标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经济效果的大小。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由此构成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效果指标、分析指标和目的指标3类。 1、经济效果指标是主体指标,用来反映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同效果的关系。如劳动生产率,物质耗费效果、单位产品成本、资金占用效果、投资效果以及净产值(国民收入)、利润、纯收入等。仅仅反映产量大小而没有反映劳动耗费的指标如单位面积产量等,不能作为经济效果指标。2、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原则:实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局部技术经济效果与整体技术经济效果的统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经济效果与社会效果生态效果的统一。 3、分析指标是影响经济效果消长变化的因素,也称因素指标。可分为3个亚类:一是生产条件指标。反映有关的自然、经济条件和政策因素,如年平均温度、雨量、无霜期、人口、劳动力、土地、农机具、水利设施、施肥水平、国家计划或合同规定量、价格、税率、利率、物资、资金供应量等等。二是经济分析指标。反映农业生产要素组织利用的状况和结果。其与经济效果指标的区别在于它仅仅反映经济活动的效果和劳动耗费两个方面中的一个方面,另外还反映生产结构状况。其中反映劳动成果的指标有产量、产值、产品质量等;反映劳动、物资和资金消耗的指标有公顷工时耗费、公顷肥料施用量、公顷成本等;反映土地、劳力、物资、资金的占用及利用状况的指标有公顷作业占用劳力数、公顷拥有马力数、土地利用率等;反映生产结构状况的指标有作物播种面积比率、畜群比率、部门投资比率、部门产值比率等。三是技术分析指标。反映利用不同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某种需要的满足程度,即技术的有效性。如农产品产量增长率、质量等级提高程度、作物品种抗逆性增长率、农药杀虫杀菌率、造林成活率等。 4、目的指标用来反映社会主义条件下讲求经济效果的目的性,主要包括增强扩大再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程度 3方面。前二者为中间目的,可应用每公顷耕地公积金、单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人均占有绿化面积等指标;后者为终极目的,可用农产品商品率、人均产品占有量、人均收入等指标。 第三节 主要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含义、计算与应用1、技术经济评价指标是反映生产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相互关系的数值,是度量技术经济效果的尺度。2、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若干指标构成的指标系统,用以全面反映和评价技术经济效果。 3、计算与应用:(一)土地生产率指标组 土地生产率=产品量产值÷土地面积单位土地面积产量产值=产量产值÷土地面积单位土地面积净产值=(农产品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土地面积单位土地面积纯收益=(农产品产值-生产成本)÷土地面积(二) 劳动生产率指标组: 劳动生产率=产量产值÷(活劳动时间+物化劳动时间) 正指标 劳动生产率=活劳动时间÷产品数量产值 负指标 劳动净产出率=(产品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活劳动时间 劳动盈利率=(产品收入-产品成本)÷活劳动时间(三) 资金生产率指标组:1) 成本产品产值率=(产量产值÷产品成本)*100% 单位产品产值成本=产品成本÷产量产值2) 成本净产出率=净产出÷产品成本 成本利润率=(利润÷产品成本)*100%3) 资金占用产品率=(产量产值÷资金占用总额)*100% 固定资金占用产品率=(产量产值÷固定资金占用总额)*100% 流动资金占用产品率=(产量产值÷流动资金占用总额)*100% 资金占用净产率=(净产值÷资金占用总额)*100% 资金占用盈利率=(产品收入-产品成本)÷资金占用总额*100%第五章 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一般分析方法第一节 一般分析方法概述 分析方法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应用数学方法,对技术方案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数学方法有边际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生产函数分析法、线性规划分析法等。对不同技术方案的评价选优一般可采用比较分析法。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是综合评分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能将各个指标的具体数值通过打分数方法,综合成一个数值,从总体上对各个不同方案的优劣作出概括性的评价。 第二节 比较分析法 :各种技术方案实施后的经济效果指标,目的指标或分析指标进行对比,选优的分析法(最基本的)1、原则,条件:劳动对象可比性、资源的可比性、技术功能的可比性、消耗费用的可比性、价格指标的*、时间的*、空间的*、特定因素可比性。2、应用对象:规模、水平、速度、结构、效益。第三节 试算分析法:根据有关的技术经济参数,实验数据等,对新方案新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试算,并将所得的数据与现行的标准方案或基础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获得预期其预期经济效益的估计值,确定是否采用新方案新技术。1、特点:预测性、严密的科学性。第四节 连环代替法 :分析多因素条件中,假定其他因素不变,逐个分析其中一个因素变动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程度。从技术方案内部找出影响,制约经济效果的主要因素的方法。第五节 综合评分法:将各项指标的优劣统一实行数量化,再集中用一个数量综合起来,求得总体得分的高低,是解决多方案多指标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评价择优的分析方法。(最重要的)1、步骤和方法:选定评分项目;确定评分标准;确定各个评价项目的权重;编制评分表,积加个方案总分,进行选优。第六章 农业生产资源投入的边际分析 第一节 边际分析的基本概念 :用两种增量的变化率来研究表示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的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第二节 单项变动资源投入产出的边际分析 1、边际均衡原理:(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产品价值增量=资源成本增量)(边际产量=资源与产品价格比)2、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相对于一定量的有限资源应该如何分配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技术单位,以获得最大收益。A边际产量最大法: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资源利用最佳;B边际产量相等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只要使各生产单位的资源利用边际产量相等,此时资源分配最佳。 第七章 生产函数模型在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农业生产函数模型的特点与选择1、概念:Y=f9(X1.Xn)其中 Y为农产品产量,X1.Xn为农业生产资源2、农业生产函数的特点:a要反应农业生产的周期性;b表明投入产出关系是一种统计的相关关系;c是既定农业生产技术的投入产出关系;d是农业生产过程高度简化的数学模型;e变量的纯质性;f采用连续可导函数;g具体最大值的特点;总之实用性、多样性、条件性。3、生产函数的选择:符合生产特性;便于估计;尽量少的自变量数目。 第二节 比例报酬和齐次生产函数(二)齐次生产函数:a、1阶齐次生产函数固定比例报酬(没有经济或不经济);b、1阶齐次生产函数递增比例报酬(比例经济)c、1阶齐次生产函数递减比例报酬(比例不经济)。 第三节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第八章 农业技术市场、贸易与技术定价 第一节 农业技术商品与农业技术市场1、农业技术商品: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可以用来生产新产品、改良设备和工艺等提高生产率的、具有独占性的、用来交换的农业技术成果。 两种形态:A、已经物化的农业技术知识积累形成技术物质商品; B、还停留在经验知识信息形态上的农业技术商品。2、 特征:A交易的特殊性(使用价值具有共享性和可重复性);B农业技术商品的使用价值无形损耗突出,决定技术商品的寿命长短;C其使用价值的实现时间较长;D生产和应用的高风险。3、 农业技术市场三要素:市场客体、市场主体、市场载体 4、 农业技术市场是农业技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既技术在纳入经济活动以后,在交换中得到传递、应用并渗透到生产领域去实现价值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经济关系总和,以及进行这一过程交易活动的场所。 第二节 农业技术贸易1、 农业技术成果以商品的形式通过买、卖、中介 三方所进行的交易活动。2、 特征:农业技术商品交易的局限性价格低;地区差异性;购买主体分散3、 农业技术贸易的基本形式:A技术转移(包括卖方技术转让,买方技术引进)成套设备引进与转让;合作生产;补偿贸易;合资经营B技术许可证贸易:专利许可证贸易(普通许可证、独家许可证、独占许可证、交易许可证、分许可证);专有技术许可证贸易;商标许可证贸易;技术诀窍许可证贸易。C技术咨询与服务(技术贸易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包括:决策咨询、综合咨询、工程技术咨询、管理咨询、专业咨询、信息咨询。 第三节 影响农业技术价格的因素及其定价方法 1、 农业技术价格是指技术许可证合同所规定的承受方(买方)向技术提供方(卖方)所只付的全部费用,对卖方来说是一项特定技术的卖价或研制成本的回收,对买方来说是一项引进技术的只付成本。2、 价格的三个层次:基本价格;供求价格;附加值。3、 农业技术的不同特点:是复杂劳动产物,活劳动计价应高于一般活劳动计价;使用价值对买方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导致农业技术价格及其只付的复杂性。4、 农业技术价格是由技术软件价格(许可证费23;技术转让实施费10%;技术服务费25%)和硬件价格(商品本身价格意外的运输、装卸、仓储、保险、关税等费用)组成。5、 农业技术价格的影响因素:A、研究开发成本:物质资料费用;活劳动费用;活劳动消耗的特殊方面B、技术商品的法律状态和寿命周期:受知识产权的价格要高与同类的专有技术;技术商品寿命周期(T)长,总的价格高,平均分摊成本低,可转移次数多。C、技术商品的成熟程度:生长阶段(技术不成熟价格低) 成长成熟阶段(技术成熟价格高) 衰退阶段(技术即将淘汰价格低)D、市场的供求关系(一般市场价格规律)E技术转让次数(一般情况转让次数与技术价格成反比):研究开发总费用既定,转让次数越多,总收入越多单次转让价格相对越低;转让次数增加,技术的 垄断降低,使用产品的市场缩小,收益受到影响。F、技术利用的预期增值效用(S)(预期增值效用与转让价格成正比)G、技术转让费用:既农业技术转让的服务经营费用,包括技术转让的实施费和服务费。6、 农业技术商品定价是对农业技术的交易价格进行评定或测定,由权威只能机构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转让价格进行评定或是对该成果可能的转让价格进行预测的实践过程。7、 农业技术价格的定价方法:A、成本导向法(P=C+V+N):完全成本定价(研制和转让过程中的人力、物力的消耗);直接成本定价(与该项技术的开发和交易直接有关的费用。它适用于开发能力闲置,促成交易,放弃间接开支;无法核算完全成本。其中完全直接);投资成本定价(从事该项技术开发的全部投资金额。适用于一次回收成本并获利(涉及新的公用性很差的固定资产投资)一般情况完全投资直接)。B、需求导向法:(一)效益分成定价是根据农业技术在使用中的预期产出效益或实际产出效益,测算承受放方因采用该技术而产生的净增利润,并按一定比例在供受双方分成,分给供方的利润折合到交易价款里。原则:以承受方的利益要求为基础。利润分成率(效益分成系数/利润分享系数)利益分成的具体比例=供应者的竞争+承受方的迫切需要程度。(二) 需求弹性定价:根据需求价格弹性原理来制定价格,根据同一农业技术在不同价格水平上的预计销售或转让次数计算它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在联系销售收入和利润这两大目标来确定它的最优价格,使供方的目标极大化。(|e|=1时提价对销售收入没影响;|e|1时提价使销售收入减少;|e|1时提价使销售收入增加)(三) 习惯定价:实质上是以过去的交易惯例为参照,依据买卖双方的心理状态来推测较容易成交的价格C、竞争导向法:(横向比较)与公认的被替代农业技术的先进行、质量、功能或产出效益方面作比较。避免正面竞争时采用(P=(F'/F)*P);参与竞争时采用(P'=(F'/F)*P)。第九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其经济评价1、 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科技人员应用科学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借助先进的手段,研究出的具有科学性先进行和系统性,对农业科技进步及农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且通过鉴定、审定或认定的农业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等。2、 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基础性成果(理论基础);应用性成果(农艺性成果、可物化成果);软科技成果。3、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把能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知识形态的农业科技成果,通过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商品性生产和网络化营销,转化为具有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活动。4、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三要素:成果条件(基础);市场条件(前提);生产条件(保证)。5、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标志:物质产品,集合,具有“三化”,企业群体6、 产业化的条件:科技成果主体;市场需求(原动力);产业政策(依赖国家政策扶持);企业内部条件(重点是培育科技企业)。7、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地位:农业产业化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教兴国战略措施,重要地位。8、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作用:A、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加速农业产业化;B、深化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转变农业科技运行机制;C、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科教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D、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输入,加速我国农业科技商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9、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特点:A,*的经济效益是科研、推广、生产各环节共同活动的结果;B,*的*是一种相对、动态的经济效益;C,*的价值损耗和使用价值的上市要决定于无形损耗;D,*有估测的性质。 11、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A,确定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投资方向;B,加强科研、推广和生产三环节之间的协调;C,加强农业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12、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原则:A,整体效果最佳B,经济效益最大化C,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D,科学、简明、实用。13、绝对经济效益:科技成果在使用中产出的有用效果与其研究、推广和使用中的劳动耗费比较的结果。(正、负经济效益、有无经济效益)14相对经济效益:新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与原有科技方案的经济效益比较(新农业科技的推广价值取决于相对经济效益)第十章 农业技术政策及其经济评价 1、农业技术政策是在国家一定历史时期的总目标下,为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确定农业技术活动的方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可行性为出发点,以经济效益和满足人们需要为目的,所确定的农业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的策略原则和行为准则。农业技术政策下达方式:法律、计划、文件、措施。2、 农业技术政策的基本特征:多产业多层次的整体性;综合性;地域性;适用性;战略性;公益性等。 (三大因素:技术、经济、社会)3、 农业技术政策评价的主要内容:生产可行性评价(前提);技术先进行评价(重要);经济合理性评价(首要原则);社会环境条件适应性评价;政策实施后果无害性评价。4、 农业技术政策评价的原则:整体性原则;时效性;规范性;动态性;区域性;可比性。5、农业科学研究的经济评价: 第十一章 农业科技体系与农业技术进步的测定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1、农业科技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层次包括:科研开发体系(龙头)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推广服务体系技术推广体系(主体和核心)、产后服务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加油站)、政策法规体系(保障体系)。2、农业技术进步是一个不断创造新知识、发明新技术并推广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从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过程,本质上就是把知识形态生产力变成物质形态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财富的历史发展过程。3、内容科学研究的新发展,新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原有技术的改造和革新,管理方法的改进,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资源的分配与组合及规模经济。农业技术进步率是指农业技术投入产出比变化的时间速率; 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是指农业经济增长量中科技进步作用所占的份额。 农业技术进步率=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因新增投入量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 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农业技术进步率/农业总产值增长率4、农业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源泉 不断改善和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规模效益化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不断提高质量的生产资料,不断开发新的生产资料和新能源,提高资源生产效率;不断更新动植物品种,提高投入产出比和农产品质量;通过提高农艺水平去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促进结构合理化,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通过哟提高劳动力素质去提高经济效益; 改善和提高宏观微观决策管理水平,从更高层次上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提高弄明推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5、农业技术进步阶段:创新、转化、应用。6、农业技术进步主体:一是直接参与农业技术进步活动的主体,一般是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农业推广机构、农业生产者及从事农业科技进步的学校企业合作组织;二是直接为农业技术进步活动提供条件保障、并在这过程中作出实际贡献的主体。7、农业技术进步的类型:中性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8、农业技术进步的特性:A体现了综合性;B通常具有外生性;C通常表现为生产结构多元性;D具有选择性E具有渐进性和飞跃性,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相统一的过程。复杂周期性。9、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A外部动力B10、 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A,*是农业增长增收的关键因素;B,*是农业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C,*对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完善有重要意义;D,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在农村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a.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物质保障b.有利于活跃农场市场经济c.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d.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十二、要点增加:论述题: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在数量分析中的作用?多选题:

    注意事项

    本文(华农小自考 农业技术经济学 复习资料 过关宝典.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