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冀教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表内除法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

    • 资源ID:3313183       资源大小:55.79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冀教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表内除法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

    冀教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表内除法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第五单元 表内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师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6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学生实际操作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及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其中“平均分”的含义以及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教材选用了“小松鼠分松果”这个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并设计了两个层面的活动,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操作和交流,亲身体验和理解平均分。 更加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 平均分是除法的核心概念,在本单元教材中,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意义的基础之上的。教材没有提出“两种分法”,而是将不同的分法安排在平均分的的教学中,突出了除法概念的本质特征。 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把物品任意分成几份以及“同样多”的含义都有一定的理解和经验。教材在活动安排中,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借助自己生活经验呈现出不同的分法。 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也注意安排了除法与乘法的衔接,让学生初步体会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 结合动手操作和具体事例,经历由“平均分“到用除法算式表示抽象过程,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口诀求商。 3. 能在熟悉的情景中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并解答问题。在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 对除法和用口诀求商有兴趣,对学好数学有信心。有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意义以及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列出除法算式;利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除法师学生接触的一种新的运算形式,虽然学生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但是理解除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切身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参与操作活动。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充分的体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2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求商的过程。 3合理地组织练习,完成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表内乘除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熟悉的掌握,教师要合理地组织练习。 经常安排与乘法口诀有关的练习。 适当加强课堂练习的密度。 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7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平均分 认识除法 认识除法 乘除法的关系 用乘法口诀求商 活动课 整理与复习 总计 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7课时 第一课时 平均分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6页、37页,认识平均分。 教学提示 学生在本单元开始第一次接触除法运算,为了让学生形成平均分的概念,为后面学习表内除法打下基础,教师要结合教材中设定的“小松鼠分松果”的问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有哪些分的方法,再提出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办,充分的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组织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分析能力的锻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个送过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仪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花片 学具准备:花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认识平均分,在学习之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好不好? 生:好! 师:有一天,小松鼠“跳跳”来到了森林深处,看到两个巨人正吵作一团,在他们面前摆着6棵木头,他们正争吵着怎样把这些木头运回家,但是谁也不想多扛,蓝巨人说:“你分的不行,还是我来分配!”绿巨人丝毫不肯相让,它说:“你分的才不合理,还是按我说的办!”小朋友们,大家猜一猜,这两个巨人可能是怎么分的呢? 生1:蓝巨人可能会把这6棵木头分成2和4,自己扛2棵,让绿巨人扛4棵 生2:绿巨人可能会把这6棵木头分成1和5,自己扛1棵,让蓝巨人扛5棵 师:小朋友的猜测都很有道理,两个巨人吵来吵去,也吵不出一个结果,“跳跳”走上前去,说:“你们别吵了,我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办法,我来帮你们分吧!”当它说完分配的方案后,两个巨人都很满意,高高兴兴的扛着木头回家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跳跳”是怎么分的吗? 生:跳跳把6棵木头分成3和3,每个巨人扛3棵,两个巨人扛的木头同样多了,他们就不吵了。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师:小松鼠帮了巨人们,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看到它的弟弟妹妹正在分10颗松果,它好奇的问弟弟妹妹:“你们是怎么分的呀?”弟弟妹妹回答说“” 师:小朋友们,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吗,说一说“跳跳”的弟弟妹妹可能怎么分这10颗松果呢? 生1:弟弟说:“我要2颗,给妹妹8颗” 生2:妹妹说:“我要3颗,给哥哥7颗” 师:“跳跳”的弟弟妹妹和小朋友们一样都是懂事的好孩子,跳跳很高兴,对他们说:“我来帮你们分吧,一定让你俩分得同样多。”小朋友们,你知道“跳跳”是怎么分的吗?用你手中的“花片”代替松果,在小组内一边摆一边讨论一下吧! 生1:先给弟弟和妹妹各一颗,再给弟弟和妹妹各一颗这样一颗一颗的分。 生2:先给每只小松鼠分2颗,再给每只分2颗,再给每只小松鼠分1颗。 生3:给每只小松鼠各分5颗,正好分完。 师:小朋友们分的真好,“跳跳”的目的就是让弟弟妹妹分得的松果同样多,所以不管怎么分,都要分成“同样多”的两份,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三、实践新知,巩固练习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 2. 把10个面包平均分2份,每份有个。 3. 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个。 4. 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个。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 2. 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块。 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块。 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块。 3. 圈一圈,填一填。 图中一共有个 ,平均分成9份,每份个。 4.教材“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和小松鼠“跳跳”一起学习了“平均分”,谁能来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生1: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生2:每份就是每个人、每一行、每只小动物等。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练一练”第4题。 2.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3个、4个、6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放几个?画一画吧! 3.填空。 把20个小朋友分成5组,每组有人。 教室里有16把椅子,排成4行,每行把椅子。 每份分得,就是平均分。 一共有24个桃子,平均分给6个猴子,每个猴子个。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教学中我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感悟平均分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松鼠分松果”情境中,让学生把10个松果分成两份,比较不同的分法,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明确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就叫平均分。 平均分从其分的过程来看,客观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另一种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分。本节课都是让学生操作学具,在交流过程中要突出:分什么,怎样分的,分得的结果是什么?巩固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熟练掌握这种平均分的方法,学生对平均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每只分5颗,分得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 第二课时 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页、39页, 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 教学提示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分苹果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算式、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尝试,大胆探索,亲身体验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操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初步了解除法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除号,会读除法算式,会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用除法表示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 师:有9个小朋友跳绳,分成三组,每组几个人? 生:每组有3个人。 2. 在里写上相同的数字。 12 12 二、探究新知 1. 呈现“分苹果”情境。 师:小朋友们,大家看,明明家里来了客人,他和亮亮正要给客人送水果,可是问题来了,要把这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应该怎么放呢? 生:每个盘子里放4个,正好放完。 师:小朋友们说得对,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师:8是要分的总数,2是要分成的份数,而4就是每份几个。其中“÷”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运算符号“除号”,读作“除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生:八除以二等于四。 2.呈现“分萝卜”情境。 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你们能再帮小兔子分一分萝卜吗?请看情境图,一共有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你知道应该怎么分吗?小组合作,用你手中的花片代替萝卜摆一摆,再讨论一下,看能不能列出算式? 生: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每只兔子分得3个,列出除法算式为:124=3。 师:哪位小朋友再来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生:十二除以四等于三。 三、实践新知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 (1)“÷”是号,读作。 (2)9÷3=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3)小红买来6块巧克力,要平均分给3个小妹妹,每人分得块。 (4)5只小刺猬一起运10个苹果,平均每只小刺猬运个,列除法算式为。 (5) 18÷3=6读作。 3.画图,表示下面算式的含义。 答案:2. (1)除 除以 9 3 3 2 2 10÷5=2 十八除以三等于六 四、达标反馈 1.画一画,填一填。 把20个星星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列算式为: ÷ = 画图:_ _ _ _ 2. 爸爸买来20米绳子,做晒衣绳用去了10米,剩下的绳子做5根同样的跳绳,每根跳绳有几米? 3. 同学们做广播体操,6人一排,站成了3排,一共有多少人?如果改成2排,每排站几个人? 4. 我们一共24个人去春游,如果租下面的车各需要几辆? 10÷2=5 18÷3=6 每辆轿车限乘4 人,需要辆这样的车。 每辆面包车限乘6人,需要辆这样的车。 答案:1. 20÷4=5 2. 2010=10 10÷5=2 3. 6×3=18 18÷2=9 4. 6 4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一节课又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谁能试着来说一说? 生1:我们又认识了除法,可以根据情境列出除法算式 生2:我们认识了除号,会读除法算式了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 2. 填空。 “十二除以六等于二”列为除法算式应该是。 20只羽毛球,平均装到5个盒子里,求每个盒子装几个,应列算式为。 15÷35表示把个小朋友,平均分成组,每组人。 丽丽看一本18页的连环画,每天看页,6天看完。 把3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人块。 3. 判断正误。 除号前面的数表示把东西分成的份数。 20除以5等于4,列出算式为:20÷4=5。 6个小朋友一起种18棵树,每个小朋友平均种2棵。 把25只鸭子平均的关到5个笼子里,每个笼子装5只。 老师做了8朵小红花,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2朵,列算式为:8÷4=2 4.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 10 ÷ 2 = 5 我有18个萝卜,计划6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几个? 除号 读作:十除以二等于五 教学反思 除法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教学除法时,我紧密联系了生活,以生活中分苹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将10个苹果,分成两盘,通过分的过程,让学生联系上节课所学的“平均分”知识,体会除法形成的过程,认识“除号”。然后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在小组中“分萝卜”,给学生自己探究和操作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写出除法算式并读一读,发展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本课要求学生能将“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但是这个抽象的过程,也比较令人头疼,有的学生在看图写算式时,会把“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弄反。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在这几个学生的脑海里没有分的过程,只有分的结果。所以,课上我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让学生根据题意操作,进行平均分,分好后请他说说是怎样分的,然后再列出除法算式,他们就不会弄错了。 第三课时 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0页、41页,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提示 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问题,分别是“分桃子”和“分足球”,虽然仍然是除法的初步认识,但是与上节课有所不同,这里的“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求可以分几份。教学中,要按照教材设计的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讨论交流应该怎么分,然后重点介绍除法算式的书写和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经历从手操作的过程后,再根据操作的结果写出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按每几个一份,把物品“平均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根据要分的物品个数、每份的个数和求出的份数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花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师:小河流水哗啦啦,小马过河把船搭,小马一共有几匹?数来数去整十八!岸边只有三条船,平均每船几匹马? 师:刚才的儿歌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18匹小马要过河,只有三条船,每条船上平均几匹马?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结果吗? 生:18÷3=6,每条船上6匹马。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的问题,求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平均分”的另外一种分法,继续探索除法的意义。 ) 二、呈现新知,探究发现 1.课件出示“分桃子”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小猴子正在干什么? 生:小猴子在分桃子呢! 师:观察图画,你知道它是怎么分的吗? 生:小猴子把桃子每盘放2个 师:小朋友和同桌讨论一下,每盘放2个,就是每个盘子都放同样多的2个,这是不是“平均分”呢? 生:是“平均分”,因为“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哪位小朋友能到前面来替小猴子分一分? 师:根据刚才小朋友分的过程,谁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 生:6÷2=3,可以分3盘。 师:谁能读一读这个算式? 生:六除以二等于三。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含义吗?试着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1:表示6个桃子,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3份。 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对,除号前面的6表示要分的物品的个数,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2表示每份的份数,叫做“除数”,等于号后面的3表示分的份数,叫做“商”。 2. 课件出示“分足球”情境图。 师:兔博士又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把这个问题叙述出来? 生:有20个足球,每只筐里装5个,需要几只筐? 师: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用花片摆一摆,然后写出除法算式。 生:20÷5=4,需要四只筐。 师:谁能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生:二十除以五等于四。 师:请小朋友们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个算式表达的意义。 生:表示有20个足球,每份分5个,能分成几份? 师:这个算式的各个部分分别叫做什么? 生1:20叫做被除数 生2:5叫做除数 生3:4叫做商 三、实践新知,合作探究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2题。 2.10个汉堡包,每个盒子放2个,需要个盒子。 3.丽丽带了15元钱,如果都买笔记本,可以买几个?如果都买钢笔,可以买几支? 每个5元 每支3元 4.乐乐买来12条小鱼,小猫每天吃4条,可以吃几天?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 2. 分牛奶。 如果每箱装4盒,可以装箱。 如果每箱装3盒,可以装箱。 3.根据下面的句子,列出除法算式。 30除以5等于6。 _ 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4。 _ 有15个桃子,每份5个,可以分成3份。 _ 体育课上,18名同学分组打乒乓球,每2个人一组,可以分9组。 _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谁能将平均分的这两种分法对比着来说一说? 生1:第一种“平均分”是已知要分物品的个数和份数,求每份是多少 生2:第二种“平均分”是已知要分物品的个数和每份的个数,求可以分几份 师:我们这节课还学习了什么? 生3:我们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六、布置作业 1. 选择。 8个蘑菇能平均分给3只小兔子吗? A. 能 B.不能 C.无法确定 把2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A.5 B.10 C.20 每个星期是7天,14天是个星期。 A.3 B.2 C.4 丽丽写一篇大字需要6分钟,18分钟可以写篇。 A.2 B.3 C.4 16÷2=8,其中16是 A.被除数 B.除数 C.商 2. 小刺猬需要几次才能将苹果运完? ÷ = 3.王爷爷要在屋前的空地上种12棵月季花,每行种4棵,可以种几行? ÷ = 4. 一颗五角星有5个角,颗五角星有10个角。 ÷ =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 我每次只能运3个。 6 ÷ 2 = 3 被除数 除数 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等实际操作手段,进行知识间的转化。另外在课堂组织形式上,注意了由教师单一的讲授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多项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到“平均分”的不同形式,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充满童真童趣的儿歌故事情境,用来复习上一节课中学习的“平均分”和对除法的认识。然后通过“分桃子”的事例,引出本课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了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列出除法算式,并能表述除法算式每部分的名称和表达的意义。而在练习反馈中,充分利用图形来引导学生想象,增强了数学的趣味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四课时 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2页、43页,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比较熟练地计算乘法, 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中选择学生喜欢的金鱼做素材,设计了一乘一除两个问题。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探索、解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和除法的联系,明白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什么样的问题用除法,为进一步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用乘法口诀也可以计算相应的除法,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乘法口诀不仅能计算乘法,也可以用来计算除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看,我们的好朋友“大头蛙”来看大家了,它想先跟大家做个小游戏,它出口诀,你们说乘法算式,希望小朋友们积极参与、抢答哦! 师:“大头蛙”出的题目小朋友们都这么快就答出来了,它有些不服气了,它想跟小朋友们比一比,看谁计算的速度更快 4 ×5= 3×4= 4×2= 8÷2= 12÷3= 20÷4= 三五十五 四六二十四 二三得六 三六十八 师:小朋友们真棒,“大头蛙”非常佩服你们,下面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和“大头蛙”计算的题目有什么联系? 生:我们算的都是除法,“大头蛙”算的都是乘法,每一组的算式都是由相同的三个数组成的 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对,乘法和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探索它们的意义和联系。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师:小朋友们,“大头蛙”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美丽可爱的小金鱼,你们来数一数,这些鱼有几种?一共有多少条? 生:有3种鱼,每种有5条,一共有15条。 师: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生:3×515 师:小朋友们是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呢? 生:三五十五。 师:把这15条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你想怎么放?每个鱼缸放几条?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5÷3=5每个鱼缸放5条。 师:这个除法算式和哪句乘法口诀有关,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 生:三五十五。 师:再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把这15条金鱼每5条放入一个鱼缸,需要几个鱼缸?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15÷5=3解决。 三、实践新知,拓展练习 1. 教材“试一试”。 2. 教材“练一练”第1题。 3. 看图列式,用口诀计算。 2×5=10 ÷5= ÷2= 口诀:_ 4. 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图示 乘法算式 除法算式 除法算式 乘法口诀 四、达标反馈 1. 填空。 15÷ = 3 ÷2 = 6 3×3 = ÷6 = 1 ÷5 = 4 ×6 = 36 2. 根据上面的图片,列式计算: ×5 = ÷4 = ÷5 = 3.妈妈要在每个果盘里放3个香蕉和1个苹果,一共有15个香蕉,需要几个果盘?需要几个苹果? 列式:_ 4.小明给弟弟和妹妹每人买了3支铅笔,他一共买了几支铅笔?他买铅笔共用去1元2角,每支铅笔多少钱?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进一步认识了乘法和除法,你发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谁能来说一说? 生1:我发现乘法和除法是密切相关的 生2:我发现除法也可以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生3:我还能结合事例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练一练”第2题、3题。 2. 在 里填上“、或”。 25÷5 1×6 12÷6 18÷9 36÷6 3×3 4×5 3×6 3动物园有24只猴子,每4只关进一个笼子,需要多少个笼子? 算式:_ 口诀:_ 4. 上图3种书共有本,每种书有本,列出乘法算式为,列出除法算式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5÷35 乘除法的关系 3×515 本节课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感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在探索这些联系时,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乘除法解决,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展开讨论和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用口诀求商打下基础。 第五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4页、45页,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提示 教材选择了熊猫玩具店的情境,提出了三个不同的问题,逐步深入,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体验除法的简便性,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上节课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本课的重点是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循序渐进,抓住每个问题,学习要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体会用口诀计算除法的奥秘,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了解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结合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尝试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初步感受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以及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 学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熊猫伯伯的玩具店终于开张啦,它委托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优惠券,老师已经把优惠券发到各组的小组长手里了,只要你能完整的背出26的乘法口诀,就能领到一张优惠券哦!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互相背一背吧!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口诀背的又快又准确。现在你们知道,老师一共发了多少张优惠券了吗? 生:我们每组4张,班上有5个小组,一共有20张。 师:你能根据这几个条件提出乘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生1:班上有5个小组,每组发了4张优惠券,一共有多少张优惠券? 生2: 5×420 生3: 一共20张优惠券,发给5个小组,每组几张? 生4: 20÷54 师: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哪句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生:四五二十。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能说一说吗? 生1:小熊猫来玩具店买玩具 生2:玩具店里有玩具飞机,每架5元,还有积木,每套6元 生3:还有玩具小汽车,每辆4元,皮球2元一个,玩具小熊每个3元 师:)用10元能买几个皮球?请小朋友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然后再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的想法是否相同? 生:10÷2=5 师:你是怎么算的呢,能说一说吗? 生1:我是这样想的,1个皮球2元,2个就是4元,依次推理下去,3个6元,4个8元,5个就是10元了,所以10元能买5个皮球。 生2:我是用口诀计算的,二五一十,5个2元是10元,所以10元能买5个皮球。 师:小朋友们算的都非常正确,尤其是想到用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的同学,表现更是出色。说明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可以用乘法口诀去计算除法,这种算法更快更简便。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用20元钱可以买几架玩具飞机? 生:20÷5 师:这一次,我们还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呢?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四五二十,所以20除以5应该等于4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用乘法口诀求商,要看除数是几,就去想几的乘法口诀,比如20÷5中除数是5,我们就去想5的乘法口诀,想到了四五二十,也就求出了商是4。 师:用2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请同学们独立列式并求出商。 生:1辆玩具汽车4元,20÷4=5(辆),是用乘法口诀“四五二十”进行计算的。 师:小朋友还能提出哪些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试着在小组内互相提问题、解答。 生1:用15元可以买几个玩具小熊? 生2:15÷3=5,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计算。 三、实践新知,拓展巩固 1. 教材“试一试” 师:通过计算上面的几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计算每组连个除法算式,用同一句乘法口诀 2. 教材“练一练”第1题。 3. 好朋友,手拉手。 4.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6× = 18 5× = 20 3× = 9 ×4 = 8 ×2 = 12 ×2 =10 5.李老师从图书馆借来16本书,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组分得几本? 四、达标反馈 1.教材“练一练”第2题、3题。 2. 选择。 计算12÷6=2,用口诀 A.二六十二 B.三六十八 C.一六得六 把20个篮球平均分到5个筐里,每筐装个。 A.5 B.4 C.3 12÷6 16÷4 25÷5 9÷3 6÷6 A.8÷2 B.10÷2 C.15÷5 D.5÷5 E.6÷3 小鸭“欢欢”和小鸭“闹闹”都捉了6条小鱼,它们把小鱼送给3位年老的鸭爷爷,平均每个爷爷分得条小鱼。 A.6 B.12 C.4 把上面这些椅子摆成2排,平均每排把。 A.3 B.4 C.5 3. 将下面的算式和对应的乘法口诀连线。 4计算下面各题。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谁能来说一说你的收获? 生1:我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要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生2:看到1个除法算式,我们可以通过乘法求出商,想:这个除数乘几等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六、布置作业 1.口算。 24÷6 5×3 三四十二 4×3 15÷3 三五十五 6×4 四六二十四 12÷4 15÷3 16÷4 4×5 6×3 18÷6 24÷4 5÷5 2×5 2. 判断正误。 计算12÷3要想乘法口诀“三四十二”。 把25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子,每只猴子分4个。 4个小朋友一起吃了20块饼干,求平均每个小朋友吃几块,应该列式为 20÷4=6。 在一个除法算式里,除数是4,商是2,被除数是12。 3.一批面粉有30袋,如果每辆车运6袋,需要几辆车才能运完? ÷ 口诀:_ 4. 把10块草莓蛋糕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 口诀: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的除法计算。重

    注意事项

    本文(冀教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表内除法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