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缙云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20) .doc

    • 资源ID:3287558       资源大小:722.50KB        全文页数:6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缙云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20) .doc

    缙云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 中共缙云县委宣传部浙 江 传 媒 学 院 二一四年六月目 录前言4一、发展基础与机遇挑战6(一)发展背景6(二)现实基础9(三)面临挑战12二、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16(一)指导思想16(二)总体定位16(三)基本原则21(三)发展目标23三、空间布局与规划区块25(一)总体设想25(二)空间结构26四、产业发展与重点行业36(一)文化用品制造业37(二)婺剧演艺业38(三)文化会展业40(四)文化休闲旅游业42(五)石文化产业44(六)影视服务业45(七)印刷包装业47(八)现代传媒业48五、保障体系与发展举措51(一)组织保障体系51(二)财税保障体系53(三)人才保障体系56(四)土地保障体系58(五)环境保障体系59(六)品牌保障体系62附图一:缙云县文化产业带布局图64附图二:缙云县文化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图65附表:缙云县文化产业部分重大建设项目表(20142020)66前 言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的战略产业,具有高成长、强融合、多创意、低污染的优点,发展前景明朗,盈利空间广阔,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主渠道,是革新经济增长方式的助推器,是推动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新引擎,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在文化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区域综合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征。从国际范围来看,美国、英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都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国家竞争力紧密相联,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和地区也出台各种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建设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文化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文化产业优势门类,取得了明显成效。浙江省政府和部分市、县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助力文化产业发展,2012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产值1582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5%,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和促进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缙云经济发展迅猛,经济实力雄踞丽水市前列,尤其是家用缝纫机、环形灯管、金属带锯床生产加工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黄帝文化、婺剧文化和石头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禀赋,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同时,缙云自然山水神秀,生态环境优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绿色”优势。缙云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要求,真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和省文化产业发展“三大战略”和“三化要求”的具体行动;是丽水“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和“3+3”生态产业集群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富民强县,幸福家园”战略总要求,加快建设“生态富民,工业强县”的重要抓手。为实现全县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和丽水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等政策文件。以缙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编制依据,与缙云县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已有规划相衔接,明确缙云县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现实基础、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行业、空间布局、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是今后一段时期推动缙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地域范围覆盖全县,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规划基期为2013年。一、发展基础与机遇挑战(一)发展背景1.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机遇近年来,创意经济的浪潮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美国的版权产业,日本的内容产业,英国的创意产业,韩国的文化科技产业,都体现了这种趋势。文化产业在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方面的作用,无论是作为经济“硬实力”还是文化“软实力”,其巨大潜能都正在彰显。在国内,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提升到国家层面;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纲要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党的十八大则要求加速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浙江省十三次党代会要求扎实推进“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努力积极构建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富有浙江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作出新贡献。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把发展文化产业摆上战略性、全局性位置,坚持先进文化引领,找准工作着力点,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国内外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形势和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为缙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并且创造了重要的战略机遇。2.浙江经济创新发展提出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正向10000美元跨越的阶段,丽水市和缙云县也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但是随着日趋紧张的要素掣肘和环境约束,传统经济增长逐渐乏力,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发展进入平台期甚至瓶颈期,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必然选择。为此,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先后出台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2013),从全省范围内描绘了文化产业发展蓝图,也从资金、税收、土地、金融、人才和组织等方面给予了保障,文化产业已然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文化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市场主体不断发展,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广电传媒、新闻出版、影视服务、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和文化用品制造等产业基本确立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杭州、金华、丽水等地市紧随省里步伐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着力推动产业结构实现从工业经济的“一级跳”到现代服务业的“二级跳”再到文化产业的“三级跳”转变,掀起了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第二波”。而以县(市)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发展“第三波“也已悄然兴起,杭州萧山、金华义乌、嘉兴南湖、宁波余姚等县市也对文化产业发展作了科学规划,排定了发展进度表。3.缙云经济“华丽转身”的新契机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能耗小、污染低、附加值高、渗透性强等特点,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缙云县具有文化资源禀赋和自然生态优势,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有利基础,可以激发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实现“华丽转身”。在丽水“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和“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发展路径中,“3+3”生态产业集群体系中明确了文化产业的独特地位,文化强市建设和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已经成为丽水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必由之路。2009年之后缙云县产业结构步入了调整、转换和升级的阶段。2011年,缙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富民强县,幸福家园”的总目标、“生态富民,工业强县”的战略思想和“经营乡村”行动计划,把文化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缙云县201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7802美元,在“三县三城联创”和建设浙江省文化先进县的背景下,文化日益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人民群众自发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不断高涨,文化经济正处在发展黄金时期。近年来缙云在推进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文化产业品牌化包装和文化旅游一体化等措施中已经尝到文化的“甜头”,正在形成以文化休闲养生、生态旅游和影视拍摄等为支柱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二)现实基础1地理区位优势缙云地处浙江省中南腹地,东临仙居、永嘉,南连青田,西邻莲都、武义,北接永康、磐安,背靠中国生态第一市丽水,是丽水市的“北大门”,是承接永康的科技五金业和横店影视产业外溢的“桥头堡”;距离丽水35公里,距离金华80余公里,距离台州160公里,距离温州176公里,是四个地级市的交汇中心;连通浙西、浙中、浙南三大经济板块,居金衢丽产业带的核心地段,是浙中城市群新的增长极;距离省城杭州只有2.5小时车程,杭长高铁和金丽温高铁建成后到上海也仅需1.5小时,是长三角经济圈的后花园,同时面朝温台沿海经济圈,是长三角经济圈、温台沿海经济圈和海西经济圈产业溢出、要素互动的重要承载地。境内有330国道、金丽温高速公路和金温铁路纵横南北,台金高速公路贯穿东西,金丽温快速铁路也已投入建设,交通四通八达。2自然生态优势缙云地属东南部丘陵,以“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独特环境著称,拥有大量的优质自然山水景观资源。境内好溪、新建溪、永安溪分属瓯江、钱塘江、灵江三个水系,好溪为县内最大的河流,左出大盘山,右靠清明尖,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高岩壁立,景致迷人。山脉大致以好溪为界,东部为括苍山脉,西部为仙霞岭余脉,群峰崛起、地势高峻、奇幻可观,主要有仙都景区和黄龙景区等2个国家4A级旅游区。仙都景区山水神秀,有“九曲练溪,十里画廊”的美景,也有“天下第一笋”之称的鼎湖峰,集首批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摄影创作基地和浙江省十大休闲度假胜地于一体;黄龙景区主打时尚旅游,以探奇闻胜、朝佛进香、休闲观光和运动娱乐为主。此外,括苍山森林公园和大洋山国家地质公园,是难得的避暑胜地。全县大部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林地面积达180万亩,活立木蓄积达44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5.2%,城区负氧离子高达4600个/立方厘米,大洋山等区域负氧离子最多时高达40000多个/立方厘米,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第37位,荣获全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称号,是镶嵌在 “浙江绿谷”、“中国生态第一市”丽水市中的璀璨明珠,亦是不可多得的长寿之乡和养生福地。缙云境内沸石、珍珠岩等矿物资源贮量丰富,其中天然沸石探明贮量1.3亿吨,居全国首位;水力资源总蕴藏量8.3万千瓦,造就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命名的“小水电之乡”。3人文底蕴优势缙云得名于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姓氏,美丽传说可追溯至上古时期,建县始于唐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6年),具有近1400年历史,文化积淀丰厚。黄帝文化、婺剧文化和石头文化是缙云地方文化的三张金名片:缙云是“南方黄帝祭祀中心”和“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1998年重修黄帝祠宇,恢复每年重阳节与清明节公祭、民祭黄帝活动的传统,组织召开多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成立缙云黄帝文化研究会,巩固了“北陵南祠”的黄帝文化中心地位;缙云是婺剧之乡,拥有民间职业婺剧团30多个,从业人员1500多人,常年活跃在浙、闽、赣三省40多个县市,年均演出近万场,年收入达到4000多万元;缙云也是全国著名的石头城,石房、石路、石桥构成独特的文化景观,石头雕刻、丹玉加工、火山球石加工和石头写生等形成石头文化产业新业态;缙云工艺美术学校是浙江省高中段美术教育中级别最高、设施最齐全、规模最大的美术专业学校之一,可以提供工艺美术实用人才保障;缙云是黄帝飞升之地,人文荟萃,耕读传家,崇学重教,蔚然成风,有浣溪、越王庙、越王山等越文化遗迹,养育了佛教天台六宗法华尊者智威、中国第一部武侠小说虬髯客传的作者杜光庭、新华、辛亥革命元老与处州首任都督吕逢樵、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奠基人李震坚和詹度、郑汝壁、施化麟等历朝名将;同时,计倪、王羲之、谢灵运、葛洪、陆修静、陶弘景、李白、李阳冰、白居易、沈括、朱熹、刘基、徐霞客、袁枚等历史文化名人都在此留下踪迹,写下华章。全县登录文物点共1466处,有仙都摩崖石刻和河阳古民居2个国家级文保单位,黄帝祭典、张三寨七七会和迎罗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壶镇九进厅、道门游击府、练溪汀步桥、黄龙寺、法华寺和括苍古道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若干,相关数据均居全市前列。4.先发产业优势缙云是丽水市经济发展基础最实,生长潜力最大,人力资本最优的县市区之一,年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2012年达到156.12亿元,居全市前列,尤其是家用缝纫机、环形灯管、金属带锯床等三大行业产业基础扎实、研发技术力量雄厚、配套生产企业齐全,居全国前列,是全县支柱产业。在缙云工业经济带动下,印刷包装、石雕炭雕、休闲车制造、艺术品制造、文教用品制造、灯具生产(装饰用灯、影视舞台灯)等文化产业门类已经初具规模。2012年丽水市文化产业情况统计显示,全县共有文化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25家,除莲都区外排在第三位,文化经营总投资约3亿元,从业人员3500多人次,年产值7.5亿多元,创税1500多万元 。(三)面临挑战1.产业意识滞后,缺乏科学系统规划文化长期以来被单纯地认为是一种“意识形态”,其经济功能与经济效益被忽略,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当前文化产业还存在多头管理、协同不够的弊病,相关部门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就某个领域进行规划,但尚缺乏大文化产业的全局整合,各自为战、缺乏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使得全县许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还不充分,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两张皮现象明显,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也没有惠及全县经济和百姓生活。2.整体实力较弱,面临竞争格局加剧缙云文化产业虽然门类较齐全,但文化企业低小散弱现象突出,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比较弱。大多数以服务本地低端市场为主,发展层次较低,缺乏文化产业领军企业,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企业只有11家,且大部分集中在一般性文化制造业。从整个丽水市文化产业横向比较来看,全县文化企业数量仅占全县企业总数的6.6%,低于丽水市平均值2.4个百分点,排在云和、龙泉、莲都和青田之后,在旅游服务、影视拍摄等传统优势行业中遭遇了激烈的竞争,缙云文化产业面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竞争压力。3.资源整合力不够,缺乏品牌核心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打造文化品牌,用特色提升知名度,以品牌赢得竞争力。缙云虽然一直在致力于文化品牌的培育,但总体上还过于依赖资源禀赋,走文化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式发展,缺乏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很难做大做强。例如,石头产业作为缙云文化产业的三大品牌之一,产值早已过亿,也成立了观赏石协会,举办多次研讨会和交流活动,但是在市场上的品牌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另外,缙云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但是真正能给人印象深刻的品牌节庆活动却不多;这些都影响制约了缙云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源整合力不够,文化品牌打造乏术。4.产业聚集度不高,产业规模效应不明显文化产业聚集是指具有共性或互补性并相互联系的文化企业依托相关的功能服务平台支撑,在地理上的相对集中,实现文化要素自由流通,文化生产消费一体化,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文化经济群落。这是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成熟的重要标志,具有良好的规模效应。缙云目前只有一些初具文化产业聚集区雏形的园区,但产业聚集度不高,园区内聚集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或者只是具有空间上的集中,没有产业要素的融合和产业链的延伸,在形成集聚优势、塑造集聚品牌、打造集聚竞争力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5.产业链尚未形成,产业竞争力难以发挥2012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县总产值的2.91%,尚没有形成以创意为龙头、以内容为核心,带动产品的创造与营销,并通过后续衍生产品的开发,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完整产业链。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制造环节,原创性不足,在上下游产业链整合等方面与国内先发地区差距较大,众多原创企业无法通过合作开发、专利技术或者版权转让形式,把创意的核心价值扩散到周边关联产业中,形成长线生产能力,从而无法通过创意的“价值扩散”来扩大产业规模,实现效益最大化。6.优秀创意人才短缺,人才机制不够完善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目前我县相关部门中能够担负起指导和引导、统筹协调、科学管理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不足,同时文化产业链中的创意、技术、营销等人才也相对短缺;加之科研机构较少,制约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另一方面,创意人才的引进、培养机制还远远落后于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缙云文化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的部署,紧紧围绕 “富民强县,幸福家园”的总目标和“生态富民,工业强县”的战略决策,结合“三县三城联创”,遵循“生态缙云,养生仙都”的总体定位,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业态组合为主线,以园区项目为载体,以机制创新为保障,按照11258(一脉一核两带五区块八产业)的产业布局思路,加快产城融合,推进城乡一体,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提升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和贡献率;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科学发展的新引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主渠道,实现社会和谐的粘合剂。(二)总体定位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缙云独特的生态人文优势,按照“黄帝文化有形化,婺剧文化产业化、石头文化市场化、耕读文化时代化、影视文化基地化,养生文化专业化”的发展思路,加强资源挖掘整合,注重创意科技提升,突出功能差异定位,以黄帝文化打造品牌,以生态养生集聚人气,以文化制造创造财富,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打造“黄帝故里寻根,仙都生态养生,缙云文化制造”三大文化产业发展品牌,支撑“生态缙云,养生仙都”的总体定位。1.南方黄帝文化溯源地缙云黄帝文化源于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在鼎湖峰炼丹升天的古老传说。史传5000年前缙云氏族南迁浙江缙云山,在这里形成黄帝铸鼎炼丹、驾龙飞升的传奇神话。缙云祭祀黄帝的传统源远流长,当地百姓在夏商周时期就将鼎湖峰作为轩辕黄帝进行祭拜。东晋时在鼎湖峰旁建缙云堂,使这里成为黄帝三大行宫之一的三天子都。唐朝初年设县时以缙云为名(缙云氏为轩辕黄帝别名),彼时黄帝祠宇盛极一时,白居易诗誉鼎湖峰为“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与陕西黄帝陵共同形成“北陵南祠”的格局,成为南方黄帝文化的祭拜流传中心。宋朝时建成皇家道观玉虚观,盛极一时,明末毁于战火后祭祀黄帝的民间传统仍绵延不断,1998年重新建成黄帝祠宇并恢复公祭轩辕黄帝典礼,2011年缙云轩辕祭典成功入选国务院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5000年演变,缙云形成了兼收并蓄、系统性与特色性俱佳的黄帝文化,其精髓已经渗透进民风民俗、宗教、饮食、建筑、教育等方面,成为缙云乃至丽水的首要文化品牌。但黄帝文化开发的集约性与关联度较低,需要按照“挖掘纵深内涵、延伸产业链条、抓住重要节点、完善服务功能”的思路,挖掘黄帝文化资源的战略潜能,将黄帝养生之源向内挖掘,民间艺术之宝向外整合,寻根问祖之地向深体验,拍摄制作影视作品和婺剧曲目等文化产品进行黄帝故事的大众传播,推进仙都旅游的品牌包装与转型升级,使缙云仙都成为南方各省尤其是华东地区华夏儿女寻根溯源的圣地。为此,既要挖掘黄帝祠宇、摩崖石刻、史迹展览、仙都丹玉等物质文化资源,也要挖掘道教文化、养生传统、姓氏溯源、民俗表演、传统小吃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涵括养老养生、文化休闲娱乐、影视戏剧、艺术品经营、节庆会展、教育培训等产业门类在内的黄帝文化产业链,以寻根溯源旅游为主线,形成以生态养老养生为主题的核心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抓住清明、重阳等时间节点开展主题祭祀活动,举办包括祭祀典礼汇演、黄帝文化研讨、姓氏溯源体验、孝文化教育、数字娱乐复原、民俗表演、特色小吃等在内的节庆活动,让陌生的远古文化鲜活起来,与亲近的姓氏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一条主线、两种基地、三项功能、四种体验”的黄帝文化发展格局。即:打通黄帝文化与寻根溯源的内在逻辑,将仙都建成为黄帝文化传播基地和仙都生态养生福地,精心设计黄帝文化所承载的寻根问祖、生态养生、旅游休闲的复合体验功能,形成老年人生态养生、中年人文化养心、青少年生命教育、全家人田园度假的家庭旅游集约解决模式,实现“黄帝文化有形化”。2.仙都生态养生体验地缙云地处金丽温台四市交汇的浙中南腹地,周边三小时高铁圈内大中城市密布,工业经济发达,城镇人口密集,向往静谧自然与原生态田园的文化休闲需求旺盛,缙云具有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缙云具有独特的火山地貌、绝佳的自然生态,醇厚的农耕民俗,古朴的田园风光,可在整合山、水、人、文上下功夫,打造三种独特的文化体验,成为集聚周边大中城市人气的特色资源:一是仙都山水体验。仙都成型于亿万年前的火山运动,江南罕见的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石笋、石球、石窟、陡岩、洞壑等火山流纹岩地貌,成就兼具“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的“天然摄影棚”景观,构成不同凡响的远古火山地质构造,赋予“仙人荟萃之都”的神奇色彩。可对峰岩奇绝、飘逸神秀的仙都山水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形成集休闲度假、科普探险、寻根怀古于一体的山水体验。二是生态养生体验。缙云地处“浙江绿谷”前沿,背靠“中国生态第一市”丽水,空气清新,水质甘冽,森林广布,农产品丰富,高寿老人聚居,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第37位,拥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的金字招牌。因此,要主打“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区域品牌,吸引长三角的都市人群来缙云体验生命的品质,推进“养生文化专业化”,实现“黄帝怀古、仙都禅修、温泉沐暖、形神兼养”的一站式生态养生体验。三是田园民俗体验。缙云境内山水飘逸,云雾缭绕,古迹满目,民俗独特,自然风光旖旎,乡土气息浓郁,秀丽景区与古韵小镇交替,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交融,传统的耕读文化与现代的影视文化共荣。因而可对摩崖石刻、河阳古民居、岩下石头村、阳弄生态古村落、独峰书院、括苍古道等古迹和影视拍摄、蔬果采摘等基地进行路线整合,揉入婺剧演艺、迎罗汉等民俗表演和怀旧复古等创意设计,结合传统小吃、土面制作等乡土元素,开发演艺观摩、古道穿越、烽岩攀爬、水道漂流、摄影制作、民俗互动等田园体验项目,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体验农耕、感悟文化的独特经历,引领集吃住行游购娱元素于一体的“田园消费”热潮,实现“耕读文化时代化”与“影视文化基地化”。3.浙西南文化制造集聚地近年来,通过“生态富民,工业强县”战略的成功推进,依托于永康五金制造业的产业溢出,缙云制造业正逐步成长为浙西南区块和丽水市工业发展的品牌。当前,缙云文化用品制造业已经初显雏形,印刷包装、石雕炭雕、休闲车制造、艺术品制造、文教用品制造、灯具生产(装饰用灯、影视舞台灯)等已经初具规模。但多数尚处于低小散乱的发展阶段,与区域特色文化结合度不高,产业发展的集聚度较差,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较少,产品的技术附加值较低。因此,亟需按照“ 融入创意元素,注重技术提升,加强品牌推广,促进产业集聚”的转型升级思路,引导文化企业从注重生产加工环节的“橄榄型”向注重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的“哑铃型”转变,走技术专业化、规模集聚化、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即通过融入创意元素的工业产品设计和视觉形象设计,将黄帝文化、婺剧文化和石头文化的创意元素融入旅游衍生产品和工艺品开发中,创新产品样态,推进产业融合,实现“黄帝文化有形化,婺剧文化产业化,石头文化市场化”;通过技术改造,节约材料,改进外观,提升现有文化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使印刷包装业等能够满足云和木制玩具等浙西南区块文化市场发展的需求;通过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传播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外延性设计门类,强化产品品牌与企业形象,推动休闲车制造、文教用品制造、灯具生产等文化用品制造业的主导业态从贴牌生产商(OEM)向原始设计商(ODM)升级,再形成自有品牌生产商(OBM)跃迁;以政府扶持提升和市场配置引导相结合,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变更企业注册登记,加快推进黄帝文化温泉谷、石文化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落地建设,促进业态融合与园区集聚,使文化用品制造业成为创造财富、增加税收、实现就业的重要渠道。(三)基本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保护性开发。发挥文化产业节能低耗、低碳环保的比较优势,科学筛选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加强节能减排,发展文化经济,对缙云人文生态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将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使文化产业成为“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抓手。2.坚持三力合一,产业化整合。整合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与市场配置力,按照“黄帝文化有形化,婺剧文化产业化、石头文化市场化、耕读文化时代化、影视文化基地化,养生文化专业化”的产业化整合思路,科学规划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推动错位发展,着力解决缙云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关联度较低的问题。3.坚持两带齐飞,专业化带动。推进文化制造产业带与文化休闲产业带的两带齐飞,通过文化用品制造业、文化会展业、石文化产业、印刷包装业等生产性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双向驱动、融合发展。通过文化休闲旅游业、婺剧演艺业、影视服务业、现代传媒业等生活性文化产业发展,丰富公共文化消费、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满足本地和外地两类文化市场需求。4.坚持突出重点,集聚化发展。加强产业集聚的政策引导,注重发挥重大项目对全局发展的带动作用,通过招商引资与本地培育,精选一批重点行业、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以点带面,梯度开发,集聚发展。按照“一核五组团,错位齐发展”的思路,以黄帝文化打造品牌,以生态养生集聚人气,以文化制造创造财富,在集聚化发展中创造缙云文化产业的品牌、人气和财富。5.坚持强化两头,规模化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关键取决于文化企业。为此,需坚持抓大不放小,一手抓铺天盖地的小微型文化企业,以其为活力之源,营造“遍地绿荫”的局面;一手抓顶天立地的大中型文化企业,以品牌企业为发展引擎,树立“参天大树”的标杆,全面推进缙云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水平的发展。(四)发展目标按照“超前谋划,高点定位、突出时序、错位发展”的思路筛选重点产业,既重视文化产业规模的扩张,更重视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效益的提升和功能的发挥,加快形成“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通过七年(2014-2020)的建设,力争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占比1%的增长目标,到2020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10%,实现文化产业与工业、农业、社会公共事业的良性互动发展,优势产业影响力逐步提升,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牌的影响力显现,全面完成南方黄帝文化溯源地、仙都生态养生体验地和浙西南文化制造集聚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具体目标如下:1.总量目标:产值总量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总产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力争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占比1%的增长目标,新增文化企业数和文化投资额明显提高,2020年全县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2.结构目标:优化提升文化休闲旅游业、婺剧演艺业、石文化产业等发展基础较好的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文化用品制造业、文化会展业和印刷包装业,加快培育影视服务业和现代传媒业等新兴产业,逐步优化以八大产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结构。3.布局目标:根据现有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条件、基础现状和产业走向,启动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一核五园区基本建成,形成中心城区带动、区域延伸辐射、全县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4.效益目标:文化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度和吸纳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稳中有进,产品原创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居民公共文化消费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升。三、空间布局与规划区块(一)总体设想按照缙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缙云县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及相关规划对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要求,以缙云县深厚的自然人文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依托,结合缙云文化资源分布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遵循“生态缙云、养生仙都”的总体定位和“以黄帝文化打造品牌,以生态养生集聚人气,以文化制造创造财富”的规划思路,确定11258(一脉一核两带五区块八产业)的布局思路:形成一脉贯通(好溪山水人文脉)、一核引领(仙都文化产业基地)、两带齐飞(文化制造产业带与文化休闲产业带)、五园区呼应(壶镇文化科技产业园、新建新碧文体休闲产业园、大洋山生态能源产业园、东渡印刷包装产业园、石艺文化产业园)、八产业提升(文化用品制造业、婺剧演艺业、文化会展业、文化休闲旅游业、石文化产业、影视服务业、印刷包装业、现代传媒业)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推动黄帝温泉谷、影视城产业园区、石艺文化产业园、仙都摩崖题记修复工程等重大项目的落地,实现文化产业的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好溪山水人文脉与仙都文化产业基地对全县文化产业的联动与核心作用,大力发展好溪两岸的文化制造产业带与文化休闲产业带,辐射周边地区,由两大产业带串起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以园区整合文化资源,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构筑城乡协同发展、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化城乡文化产品生产与服务体系。(二)空间结构1.一脉贯通:打造好溪山水人文脉好溪源头来自大盘山,西流而南贯穿缙云县,经仙都山下至县南入丽水,沿途风景秀丽,汇集了众多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古迹。以好溪为主脉,系统整合两岸优质自然与人文资源,尤其是深度开发和利用好溪两岸各种文化元素,形成以好溪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好溪文化长廊”工程,建成一批好溪文化精品项目。深入挖掘开发好溪的名称渊源历史资源;充分挖掘谢灵运、李白、杜光庭、王羲之、詹度、段成式、郑汝壁、吕逢樵等好溪名人文化;重建、修复大溪滩古窑址群等好溪名人景观,融合好溪诗歌、书法等文化资源,打造好溪探源与诗歌书法等系列文化活动,辅以好溪漂流、摄影、影视剧拍摄制作、文化会展等产业,延伸“好溪山水”品牌产业链。2.一核引领:打造仙都文化产业基地一核即丽水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规划的十大园区之一的仙都文化产业基地,具体以仙都国家级旅游区为核心,以县城的既有优势文化产业为依托,以黄帝温泉谷为精品项目,打包形成产业优势明显、发展后劲充足的“仙都文化产业基地”。县城是缙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处于文化制造业带与文化休闲业带的交汇地。该核心既有仙都、黄龙山4A景区的自然资源相邻,又有河阳、阳弄古民居等人文景观相伴,西北部的文化制造产业带与东南部的文化休闲业在此交汇。县城具有发展文化产业所需的历史、文化、景观、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资源,软硬件设施精良,具有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基础。不断完善县城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种小吃集聚的缙云美食文化,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信息服务业,以及文化会展业等文化产业门类。仙都国家级旅游区是“一核”的发展重点,深入挖掘仙都的火山丹霞地貌与黄帝道教的养生人文资源,以仙都黄帝温泉谷开发为突破口,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仙都轩辕氏祭典”系列活动为载体,围绕黄帝祠宇,按照黄帝内经内涵,梳理道家养生文化,整合计倪、杜光庭、葛洪等道教名人资源,着重打造“黄帝飞升之地”,深入挖掘山水人文、民俗特产、医疗健身等生态养生资源,开发温泉休闲景观地产,将仙都打造成丽水乃至浙江省的生态养生首选地;系统挖掘仙都名人文化,整合黄帝飞升、刘秀逃难、武则天设县、唐玄宗命名“仙都”、李阳冰求雨等传奇故事、李白与白居易诗词等仙都文学资源,结合“缙云堂黄帝祠宇玉虚观”的历史变迁,拍摄制作影视作品,进行黄帝文化品牌的创意传播;整合凌虚洞火山口探险、磊山地貌成因探源、小赤壁丹霞地貌与王羲之题字“突星濑”、谢灵运游历等文化资源,拍摄制作地理中国纪录片;整合缙云摩崖石刻、石碑、石刻与书法资源,在黄帝祠宇周边打造“碑林博物馆”;整合上古三皇五帝文化、姓氏溯源、孝道文化等内涵,打造互动体验的文化娱乐活动;以黄帝祭祀活动为契机,打造民俗表演、小吃节等特色节庆,进一步挖掘缙云民俗特产资源,加强申遗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充实仙都景区的活动内涵;基于已经拍摄的200余部影视剧,拓展延伸仙都“天然摄影棚”的自然人文优势,充分发挥背靠横店影视城的区位优势,加大相关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配套服务,提升仙都影视基地的品牌效应。仙都黄帝温泉谷项目紧邻县城和仙都核心景区,依托缙云黄帝养生文化,整合温泉资源与仙都山水旅游资源,打造养生、休闲、度假一体化的文化休闲基地,打响黄帝休闲养生文化品牌。本项目由政府牵头,引入企业和品牌运营商进行整体商业化开发,打造设施完备的度假式酒店、别墅式公寓和景观地产,为高端客户群提供包括养生方案定制、独特养心体验、心理痼疾诊疗、家庭田园休闲、尊享康复疗养、紧急医疗救护等御式服务,使之成为高端人群家庭度假、商务办公、会展聚会、生态休闲的首选场所;同时与仙都景区的节庆、民俗活动相结合,开发商业步行街、美食城等配套服务设施。3.两带齐飞:打造“左岸”文化制造产业带与“右岸”文化休闲产业带文化制造产业带:文化制造产业带主体位于好溪左岸,始于缙云东北的壶镇,经东方镇至县城、东渡镇,涵括石艺文化产业园,往西北延伸到新建、新碧,该产业带起始点位于好溪上游,地处“三府(丽水、金华、台州)四县(缙云、永康、磐安、仙居)”交汇地,拥有巨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地理优势。文化制造产业带形成以县城五云镇为核心,壶镇与东方、东渡、舒洪、新建与新碧等多个文化制造业园区齐头发展的模式,重点发展文化用品制造业、印刷包装业、石文化产业和相关的电子商务,在文化制造产业的带动下发展面向本地及周边三府四地的文化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影视摄影、文化会展等文化服务产业门类。文化制造产业带发展注重提升原有文化制造业的文化科技含量和创意设计水平,创新产品类型,积极拓展市场范围,同时不断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形成文化制造业的内涵式集聚,做大做强传统制造业,打响“浙西南文化制造集聚地”的品牌。文化休闲产业带:文化休闲产业带主体位于好溪右岸,聚集了缙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依托括苍山森林公园、岩下原生态石头村、仙都风景区、石门、岩门、小仙都景区、阳弄生态古村落、大洋景区,以及黄龙景区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黄帝祭典”、“张山寨七七会”、“迎罗汉”和众多省级、市级和县级非遗项目和文物保护单位为载体,打造集影视基地旅游、土特产、石工艺品流通、婺剧文化观赏、农家乐餐饮、黄帝养生温泉享受于一体的综合高端文化休闲产业链,将缙云打造成丽水乃至浙南地区文化休闲首选地。以壶镇晨龙太空科技园、大源农产品生产基地、大洋山休闲避暑、盘溪梯级电站和清洁能源开发等为载体,将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与现代旅游业结合,发展现代休闲农业集聚区,以原生态体验活动为中心,开发融合避暑、娱乐、劳作、科普、民俗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系列活动。以河阳古民居、壶镇九进厅以及阳弄古民居、岩下原生态石头村等民居文化资源为载体,系统整合资源,理顺思路,由政府统一修缮、维护已有建筑,深度挖掘河阳耕读文化,发展乡村度假产业与美术写生、摄影、影视拍摄、知青怀旧等产业形态,打造美丽乡村度假旅游平台,引入知名品牌运营商整体商业化开发,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区域高端旅游度假区。科学布局多厅影院、演艺厅等现代娱乐设施,加快完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公共文化广场等公

    注意事项

    本文(缙云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20) .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