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毛概课程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3269095       资源大小:362.50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毛概课程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报告.doc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报告报告题目 关于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调查研究 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作者姓名 班级学号 2012210777 学科专业 历史学 所在学院 人文学院 任课教师 提交日期 2013年12月 评定成绩 杭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编制关于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调查研究-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十八大报告中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我国“国家价值观”的一次重塑和提升。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也提及“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较为严峻,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虽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已日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由于受理念、科技、政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他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如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借此调查报告良机,我进行了一次大学生生态意识调查,希望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状况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关键词: 生态文明、观念、大学生、原因。 The evolution of the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aking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clearly pointed out: "pu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in economic construction, politic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social construction in all aspects and whole process, strive to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is is a prominent spot in the report and it is a restore and upgrade the national values. And it is the issued that we need to be tightly around the beautiful China to deepen reform of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o speed up the build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to establish a system of compensation for th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subsequent impact on the ecosystem in the Communique of the Third Plenum of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The cur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is relatively serious, all kind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emerge in endlessly, alth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the party the whole society, however, due to the aspects such as philosoph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olicy factor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a long way to go.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future society, whos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a great extent will affec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can proceed smoothly. To report this opportunity, I conducted a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hoping that through investigation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thinking.Key Words: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cept college students reasons.目 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第一章 现象发现.1第二章 问题提出.2第三章 问题分析 一、结合历史的分析.3 二、结合现实的分析.3第四章 进行调查.5第五章 处理调查结果一、有关数据的初步分析.6二、有关数据的深入分析.10第六章 总结问题 一、调查后分析原因.14 二、提出建议.15结束语.18 附录 1调查提纲. 192调查问卷样卷. .203 心得体会. 224 参考文献. 23第一章 现象发现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是自然-人-社会复合体的和谐协调1。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蕴含丰富文化、道德、意识和价值等内容的观念体系,它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前提性、引导性和约束性等特征,是建设生态文明实践的思想指导2。随着全社会对生态自然规律的不断再认识,始终保持对生态环境问题严峻性加重趋势的敏锐性,深刻总结环境变化历史,挖掘自然规律背后的深层本质问题,创造性地一次次提出有建设意义并付诸于实践的理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不断凸出。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学生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的集中群体,受过全面系统的教育,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理应较完整。但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同时,我发现,鲜有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生态文明观念更不必说,甚至可以说是漠不关心,严重违背了大学生责任道德观,也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鉴于此,我对杭州师范大学同学,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活动。通过调查活动,一方面,有利于研究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更行之有效地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在调查过程中,通过问卷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宣传生态文明的作用。 第二章 问题提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国家都提出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认识和新方法。生态文明建设是与传统工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的人类社会实践过程。要把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长期形成的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甚至政府自然的理念,转变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不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人类价值观上的一场革命。尊重自然规律、构建生态文化、树立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需要在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阶层灌输、普及、引导和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重点也是难点就在于,生态文明观念是否能在全社会普及,我们又该如何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或许,在中国这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完成生态文明观念的全面普及的目标还需一段较长时间和有不少困难需要面对。然而针对大学生而言,这个作为社会较高层次的知识分子群体,接受和吸收能力相对较强,生态文明观念是否已经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普及程度到了哪个阶段?造成这样的现象是出于什么原因?又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第三章 问题分析 基于以上问题,在调查之前,结合自身之前的学习和研究情况,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先进行问题的分析。 一、结合历史的分析:人类发展史的实践表明,生态文明是有别于任何一种文明的崭新文明形态,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必然的历史演进轨迹,即人类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人们熟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都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惟有生态文明是现代工业高度发展阶段的产物3。追溯到三百年前,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同时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在深刻反思沉痛教训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究,先进的人们认识和探索到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文明不仅仅是生态环境领域一项重大研究课题,同时更是各种自然、社会关系协调、发展平衡的理论与实践,使人类社会跨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4。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在通过多年学习中,依据历史上发生的较为大型的生态环境问题,应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并主动参与到此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之中。作为社会重要的转型力量,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和理论基础,青春蓬勃朝气的大学生处于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主体纽带,他们的思想观念很大成分上影响其他群体甚至整个社会和国家。 二、结合现实的分析:毫无疑问,西方发达国家是工业文明的先行者,但同时也是最大的环境破坏者。但是,先知先觉是正道。饱尝到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化苦果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反思过去、转换发展方式,步入生态文明时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多数发达国家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治理生存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经济结构的主体已由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为主要特征的重化工业,转变为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服务业5。根据资料,以美国、日本和英国为例,2012年其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2%、19.1%、79.7%;1.2%、27.5%、71.4%;0.7%、21.1%、78.2%6。其结果说明了一条真理: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其所获得的综合效益,是传统工业化所根本无法企及的。 转眼国内,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也不断凸显,比如今年我国的北京雾霾天气,多年来的北方沙尘暴天气,我国南方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盐碱化现象.这些现象也都说明了生态文明的迫切性和我国需要向西方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借鉴的必要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必要率先跨入生态文明社会,促进国家内部各方面综合发展,从而为其他国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强有力地加快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当代大学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和理论,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培养责任意识和增强使命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不可或缺的力量。第四章 进行调查主要研究范围:杭州师范大学现场问卷范围: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网络问卷范围:杭州师范大学下沙、玉皇山、古荡湾校区研究内容: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情况研究形式: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传单、网上发放问卷、走访调查等方式对广大大学生进行了随机的抽样调查。现场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几个问题:1、绝大多数同学对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和主题表示出好奇和兴趣。2、就调查对象积极性而言,男生相对女生比较感兴趣,更主动参与到调查问卷的填写交流之中。3、小部分同学在参与问卷过程中,提到了杭州这段时间的雾霾天气及带来的不便。4、本次问卷受到了一些同学的高度评价,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给出恰当有益的建议,着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第五章 处理调查结果本次以对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情况调查为立足点,以杭州师范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样本。分别向仓前校区学生发放抽样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7,回收率96.8%;网络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43份,总数共443份。其中男生159名,女生284名。其中大一学生145名,大二学生156名,大三学生108名,大四学生34名;文科学生269名,理科学生174名。一、有关数据的初步分析:(以问卷第1-3题为基础,关于4-10题的分析)4、您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吗?如果了解,请问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的?A没有了解(14.40%)B了解,通过各类媒体(41.32%)C了解,通过朋友告知(12.08%)D了解,通过学校教育(21.65%) E了解,通过家庭教育(10.55%) F. 其他(请注明)(4.80%)分析:在统计中,我发现,男女对生态环境的现状了解程度,不了解人数占到比例的68人,约14.4%;其中不了解男生人数为17人占男生总数10.7%,不了解女生人数为51人占男生总数18%,男生相对女生更关注当前社会热点和环境变化,这也符合男生对政治的敏感度高于女生的趋向。其中文科类学生不了解人数为15人,占文科类调查人数比例为5.6%,理科类不了解人数为53人,占理科类调查人数比例为30.5%,文科学生对时政及社会焦点的认知度或研究度高于理科生,且受调查人数中这一趋势体现较明显。其中大一不了解人数为34人,占大一人数的23.4%;大二不了解人数为21人,占大一人数的13.5%;大三不了解人数为12人,占大三人数的11.1%;大四不了解人数为1人,占大四人数的2.9%。受教育程度的情况是影响生态文明观的重要因素。从总体数据来看,不了解生态环境现状的人数存在约1/6比例,对于已是大学生的程度来说,是值得思考的。而通过各类媒体了解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方式,一方面体现现代传媒发挥的宣传和一定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也侧面反映了在各类常规教育中体现生态文明意志的内容较少,亟待加强和提高。在少数人的注明的其他项中,有提及多种途径了解和现实生活发现的两个情况,可见这部分的人还是对生态文明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5、您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应包括:(多选题)A生态环境建设(31%) B生态法制建设(8.3%)C生态经济建设(18%)D生态文化建设(7.5%)E生态科技建设(20.8%) F其他(请注明)(14.4%)分析:本题是多选题,故有效总计数为1431个选项。从总体数据来看,全部的受调查对象选择了生态环境建设这一选项,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内涵是被大家皆认可的。而对于1/5的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含量较高,涉及科技方面也较多。而对于生态法制建设的选择中,较小部分人同意生态文明建设应涉及法制方面的建设。而其他注明的内容中,生态观念、卫生建设有少量人注明,但其仅涉及,并非其内涵。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内容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正确认识,生态文明观的基础还没有很好的建立。6、当前就您来看,对您生活影响最大的生态问题应该是?A饮食卫生问题(44.24%) B饮水质量问题(10.16%) C空气质量问题(45.37%)D生活垃圾问题(0.23%) E其他(请注明)(0.00%)分析:从总体数据来看,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食物也是最影响大学生生活的几个因素。其中空气质量问题受到主要选择原因可能是近阶段杭州等多地的雾霾天气的愈发严重性直接造成了对同学的生活的不方便和触动。而饮食问题也是近年来暴露的饮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下,商家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造成饮食卫生问题。而对于大学生群体,生活垃圾的处理或许不是直接因素,造成的生活困扰也并不突出。7、您对您目前生活的生态环境看法是?A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有解决措施(65.24%)B总体还行,一般般(30.7%)C总体还是令人满意的(2.48%) D对此漠不关心(1.58%)分析:在统计中,我发现,男女对生态环境的看法,其中认为存在问题,有待解决的男生占男生总数68%,女生占女生总数64%,男女生态文明观念的敏感度还是较为接近的。接近80%的文科生和44%的理科生对生态环境的情况提出了要有解决措施的设想,文科生感性的因素在面对偏文科性的社会热点上更能有所设想。8、您认为我国的生态压力主要来源是?A市场经济压力(30.70%) B工业化压力(1.13%) C人口压力(42.66%) D价值观念压力(25.51%) E其他(请注明)(0.00%)分析:当前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人口压力过大和生态文明价值观念的缺失是大部分同学认为生态压力的主要来源。而工业化的因素有少数人认识到,但是相较而言,在大多数人看来,直接的人口和政策因素更是当前影响生态环境的决定因素。在受调查学生中,没有人提出其他的新的因素的想法。9、在生活中,您会有意识地节约用电、用水或者其他有益于环境的行为吗?A经常会(15.12%) B偶尔会(62.75%) C很少会(16.93%) D不会(5.19%)分析:从饼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选择偶尔会的人超过六成,这个现象是符合我的心里预期的。绝大部分同学还是有意识地保护环境和保持节约习惯,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之后,并没有贯彻落实到实处,可见生态文明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也没有成为一种价值观念,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10、您觉得,在大学校园里,发生在您周围的破坏生态的行为有?(多选题)A食堂污水排放(12.99%) B有人践踏草坪(26.71%) C有人乱丢垃圾(28.30%) D有人肆意破坏花草(24.39%)E其他(请注明)(7.62%)分析:本题是多选题,故有效总计数为1509个选项。从总体数据来看,乱丢垃圾的现象是主要破坏生态的生活现象。而在其他项中,大多数同学提及废旧电池的不合理处理和一次性物品的大量使用时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比较普遍的破坏现象,特别是后者,是一种二次破坏和诱因破坏,对此我表示赞同。二、有关数据的深入分析:(从出题角度关于11-15题的分析)11、您认为要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最有效的举措是?A通过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感化(27.31%)B通过参与生态环保社团组织提高意识(17.61%)C通过增加生态文明相关教育课程(10.38%)D通过学校,社会的积极宣传增加环保意识(37.47%)E其他(请注明)(7.22%)分析:注意此题问题是最有效的举措,必须是在这么多选项中在同学观念里相对而言最有效的一项。其实设计这几个选项本身来说,都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而通过学校,社会的积极宣传增加环保意识主要体现的是大学生处于学校和社会的时期,更依赖于客观环境对自己意识观念的影响程度和改变。12、对于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您认为最可行的方法是?A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教学内容(29.80%) B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如报告会、征文比赛等(25.06%) C媒体加大宣传力度(30.93%)D加强生态文明观的实践(12.19%)E其他(请注明)(2.03%)分析:或许对本题和上一题有所疑问,都是举措为何要设计两道一样的题目。请注意审题,上一题问的是生态文明的意识,意识是形成观念的前提和本质,在有意识的情况下,经过多种客观因素的作用下,最终形成一定的观念,可以说,意识是观念的雏形,而观念是较高层次的内容,也是本次调查的核心。本题的回答和之前第题的统计结果相似,现代传媒的作用影响深远,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由于不具体,只要少数同学选择。13、您认为目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培养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A师资力量少(7.22%) B生态知识缺乏(17.16%) C生态保护意识淡薄(24.60%) D相关读物和教材少(8.35%) E学校没有引起重视(15.80%) F家庭没有培养(14.00%) G社会没有宣传(10.61%) H其他(请注明)(2.26%)分析:同样地,注意此题问题是最主要的举措,必须是在这么多选项中在同学观念里相对而言最主要的一项。其实设计这几个选项本身来说,都是生态文明观念培养漏洞的原因。与上题分析类似,意识作为观念的基础,也是相对最多数的同学所认为导致生态文明观念培养欠缺的主要因素。14、您认为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破坏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A专业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来防治和治理生态破坏(25.28%) B政府加大宣传和资金扶持力度(7.67%) C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使之自觉维护(26.86%) D制定严厉的法律来防治(23.25%) E加大破坏的经济惩罚力度(9.26%) F其他(请注明)(7.67%)分析:此题的出题相对前面题目的主体扩大化,上升到社会角度分析。显然,最多数的选项依旧是生态环境意识方面的内容,而政府的措施也至关重要。不过,就本次调查目的而言,研究的不是国家政府层面的大范围,而是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生态文明观念的较小范围,出此题主要是看大学生对于国家政府措施的见解和看法。15、您认为您在参与本次调查问卷之后是否会引起对生态文明的重视?A会(81.94%)B不会3.84% C看情况(14.22%)分析:本题的题目设计较为简单,一方面是作为最后一题,出于对被调查对象的本能考虑,可能对题目产生疲劳感,此时以短小简单的题目作为收尾也让被调查对象有一种轻松感;另一方面,设计此题是对本次调查的成果的检验,或许从饼图中体现的绝大多数的同学对生态文明的信誓旦旦的承诺并不一定真实有效,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本次调查的另一方面的宣传价值。第六章 总结问题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或已经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大学生首先是成年人.其次,是在校学生,尚未完全独立。根据调查结果,我发现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现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环境知识总体水平较低,并且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不均衡性。二、环保参与意识相对较强,但行动滞后。三、生态行为缺位。很多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环保观念,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但很多同学对自己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所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够,在知与行上差距很大。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有一定的水平,但从生态保护的实际行为层面来看水平还是很低的,很多只是停留在生态知识的认知水平,并未上升到生态生活的高度,更说不上树立生态文明观念7。一、调查后分析原因()内因个体认识差异是造成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危机的内因。大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受学科性质、年龄等个体客观因素影响的同时,更受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多年下来形成的独立的思想性和自觉性以及接受的教育与大生态环境的自发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个体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的差异。有一种自然的人类天性,其中大学生们也同样具有这一特性的群体。只是因为人类地理地限制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或抑制这种根本性质的天性而造成的损失8。大学生认识的差异,造成在自身生态文明观念的培养中,无法全面建立一个良性的体系结构之间的和谐关系,以达到自然的双重解放而确立的价值观,导致了生态文明观念的难以形成或无法真正形成。()外因 一方面,长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是造成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危机的外因之一。第一,社会教育落后,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渠道媒体对科学生态伦理的系统缺乏解析和宣传,对身边环境也缺少时弊的有震撼力的环保专题9。第二,学校教育落后。部分学校根本没有生态教育,有些学校尽管意识到生态教育的重要性,但仍存在着师资队伍素质低下、教材建设严重落后无法为同学上课等严重问题。第三,教育理念落后。一些陈旧、落后、保守的教育理念,根本就不能完全适应生态思想教育的需求,严重影响着生态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大学生对政府寄予厚望,但同时又对政府工作不太理解;虽然环保参与意识比较强,但没有采取实际行动。现代工业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大肆掠夺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破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增长日益扩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大学生既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放在政府的工作单内,又把当前城市化的节奏下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成果归功于科技的进步,没有获得对生态文明观念的鲜明的辨别力,造成生态文明观念的局限性。 二、提出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与传统工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的人类社会实践过程。要把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长期形成的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甚至政府自然的理念,转变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不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人类价值观上的一场革命。尊重自然规律、构建生态文化、树立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需要在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阶层灌输、普及、引导和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重点也是难点就在于,生态文明理念是否能在全社会普及,而对于本次调查的核心来说,又如何让当代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我主要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陶冶生态文明道德,将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所以生态文明的建设和教育是培养一种对自然负责,对人类发展负责,对将来、对后代负责的道德观,它反对、鄙视那种无限的物质追求,过度的消费,对别人、对环境不负责的态度和行为10。就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而言,我们这个社会上至国家的某些政策,下至社会的一些行为现象,人们的许多意识,学校,包括大学生的某些行为、某些追求,都还有很多并不相符的之处。所以生态文明建设要从陶冶学生,也包括教师职工的道德观等方面开始。大学校园文化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有重要的作用。在校园文化营造的过程中,将生态文明价值观融入,使学生在各种文化活动中自觉形成生态文化,将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通过校园文化生活建立起来,将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将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中,需首先构建和谐的校园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校园生态子系统,积极开展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校园”,努力营造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基地。 第二,积极建立大学生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机制和平台,并建立和实施生态文明行为规范,涉及人们活动的方方面面,如厉行节约、低碳出行、垃圾分类、消除物品一次性使用、变废为宝和爱护花草树木等,能有效强化人们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力11。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从大学生最关心和感兴趣参与的事情做起,从大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并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让生态道德成为大学生的自觉道德,让环保意识成为大众文化意识,让绿色消费、适度消费成为大学生的最基本的消费方式和自觉行动。第三,建立灵活综合的课程体系并加强德育教育中生态文明意识的师资力量。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必须创建一门高度综合的、能够囊括各种生态知识的学科,并将这门学科融入社会科学中,使其像毛概、思修一样,能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成为大学各专业都必须学习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构建德育教育课程体系时,要有目的地构建一系列有利于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宽泛性、交叉性以及时代性特征的课程12。使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知识,让学生深刻了解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重要性,使学生的生态观念建立起来,形成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和主导者,教师队伍自身生态文明意识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生态教育的质量。与此同时,建设好教师队伍,发挥教师在校园环境建设和生态意识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打造一支生态文明教育水平过硬的、言传身教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在育人过程中能开展富有创造性教育的活动,不断挖掘生态教育的时代特点,将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等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要加强环保修养,提高自身的环保素质,具备进步的意识形态思想、生态心理、生态道德等,在言传身教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 结束语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新时期作为“国家价值观”之一的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崭新的指引道路,除此之外,十八大对中国共产党章的修改中,也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出了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十八大更是说明了树立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13。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14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延续了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血脉,承载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成果,贯穿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15 。 在当代,大学生被称为天子骄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发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继承者,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精神状态,价值取向等关乎社会建设的明天,这次问卷调查以杭州师范大学生态文明观念为主体,是想反映和了解中国大学生们生态文明观念现状的冰山一角,我衷心希望以上建议能得到采纳并落实,从大学生自身做起,从学校、社会做起,为祖国为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多提供优秀的建设者。 附录:1、调查提纲:研究目的:自己是一名大学生,自十七大起就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独特的兴趣。二零一三年五月参与社科部的思政论文比赛,选定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的演变研究为题,

    注意事项

    本文(毛概课程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报告.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