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中医检查基本操作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3214474       资源大小:65.59K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检查基本操作复习资料.docx

    中医检查基本操作 复习资料中医检查基本操作 1望诊的内容、方法: 内容: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 方法:1 在充足的天然光线下或日光灯下。 2 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3 熟悉各部位组织和内在脏腑经络的联系。 4 四诊合参,综合判断。 2望小儿指纹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方 法:家长抱小儿面光,医生左手拇指、食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从指尖向指根推擦数 次,力度适中,使指纹显露。 临床意义: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1 正常:指纹隐显于食指掌侧前缘,掌指横纹附近,其色浅红略紫,粗细适中。 2 异常 纹位: 小儿指纹由风关 命关 气关,为病邪加重。 指纹直达指端为“透关射甲”,属预后不良,病属凶险。 纹色: 鲜红 外感表证、寒证。 紫红 里热证。 青色 疼痛、惊风。 紫黑 血络瘀闭、病危。 晃白 脾虚、疳积。 3望神的内容: 反映在目光、色泽、神情、体态,其重点在观察两目。 分类 1 得神:精气充盛,体健神旺,属健康或病轻。 2 少神:精气不足,机能减退,属虚证或恢复期病人。 3 失神: 精亏神衰 精气大伤,机能衰退,属慢性病、久病、重病。 邪盛神乱 急性,属邪实病人。 4 假神:病属危重。 5 神乱: 焦虑恐惧 虚证、脏躁。 狂躁不安 阳证、狂病。 淡漠痴呆 阴证、癫病。 猝然昏倒 痫病。 4望色内容及临床意义: 常 色:正常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常色又分为主色、客色。 1 主色:人生来就有。 2 客色:随季节、气候而有的正常变化。 病 色:为晦暗、暴露,病色又分为善色、恶色。 1 善色:为面色光明润泽。 2 恶色:为面色枯槁晦暗。 五色主病 1 赤色:属热证。 2 白色:属虚证、寒证、失血证。 3 黄色:属脾虚、湿证。 4 青色:属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5 黑色:属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5五轮的内容: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 瞳仁:属肾,为水轮。 黑睛:属肝,为风轮。 两眦:属心,为血轮。 白睛:属肺,为气轮。 眼睑:属脾,为肉轮。 6望头面的内容: 小儿囟门 1 正常:小儿前囟门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门在24个月闭合。 2 异常: 囟填 温病火邪上攻,颅内水液停聚、脑水肿。 囟陷 吐泻伤津,气血不足,或先天肾精亏损、脑髓失充。 解颅 肾气不足或发育不良、佝偻病;兼五迟、五软。 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 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 头形改变:头颅增大,头颅狭小,方颅,头摇不自主。 头发异常:和肾气、精血有关;发黄为精血不足,片状脱发为斑秃,青壮年头发稀疏为肾虚或血热化燥,青年白发为肾虚或 劳神伤血。 7望咽喉的正常和异常表现: 正常:其色淡红润泽,不痛不肿,呼吸通畅,发音正常,食物下咽顺利无阻。 异常 1 红肿: 乳蛾 咽部喉核肿痛,黄白脓点易拭去,为肺胃火毒熏蒸,或虚火上炎,气血瘀滞。 喉痈 红肿高突,吞咽困难。 2 成脓。 3 溃烂。 4 伪膜:白喉,其伪膜坚韧,不易拭去,重剥出血,易复生,为外感疫邪。 8望颈项的内容: 外形 1 瘿 病:颈前喉结处,或大或小、或单侧或双侧,可随吞咽上下移动,为肝郁气结痰凝或水土失调所致。 2 瘰 疠:颈侧颌下,累累如串珠,为肺肾阴虚或风火时毒引起。 动态 1 项 强:为风寒侵袭太阳经脉或温病火邪上攻。 2 项 软:佝偻病或脏腑精气衰竭。 3 颈脉搏动:肝阳上亢或血虚重证。 4 颈脉怒张:心血瘀阻或水气凌心。 9望皮肤的主要内容: 色泽形态: 1 丹 毒:患部皮肤焮红热肿,边缘清楚,发于上部为风热化火,发于下部为湿热化火或外伤染毒;发于头面为抱头火丹 ;发于小腿足部为流火;发于全身,游走不定为赤游丹。 2 黄 疸: 阳黄 其色鲜黄如橘皮,为湿热蕴结。 阴黄 其色晦暗如烟熏,为寒湿郁阻。 急黄 其色鲜黄如金,为湿热疫毒。 3 皮肤干枯:为津液已伤或营血亏虚。 4 肌肤甲错:为血瘀日久或肌肤失养。 5 肌肤肿胀:为水肿,阳水先由头面先肿,继而全身;阴水由下肢先肿,继而全身。 皮肤病证: 1 斑 疹: 斑 其色红,点大成片,不高于皮肤表面,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消退后无脱屑。 疹 其色红,形小如粟,高于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消退后有脱屑,为邪热郁肺,内窜营分所致 ,疹为太阴风热。 2 水 疱: 白 瘖 有晶瘖、枯瘖。 水 痘 为外感时邪或内蕴湿热。 热 气 疮 为外感风热或肺胃蕴热。 湿 疮 为湿热蕴结,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3 疮 疡: 痈 为湿热火毒蕴结,气血壅滞。 疽 为气血亏虚,阴寒凝滞。 疔 为疫毒、疔毒或火毒之邪。 疖 为外感火热毒邪或湿热蕴结。 10望舌的方法: 患者呈坐位或仰卧位,医生站于患者右侧或正前方,在光线充足的自然光线或日光灯下,让患者张口,将舌自然伸出口外, 舌尖略向下,舌面展平,舌体放松,但伸舌时间不宜过长,观察顺序由舌尖、舌中、舌边、舌根,再看其舌质的舌色、舌形 、舌态及舌下络脉;在观察舌苔的有无、色泽、质地及分布等。 11舌诊的注意事项: 光线的影响。 饮食与药物的影响 1 使舌苔厚薄、润燥改变。 2 染苔: 牛奶、豆浆可使舌苔变白、变厚。 花生、瓜子可使舌面附着黄白色渣滓,与腐腻苔相混。 酸梅与吸烟能形成灰苔或黑苔。 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1 牙齿残缺:同侧舌苔偏厚。 2 镶 牙:形成齿痕。 12用刮舌与揩舌方法鉴别有根苔、无根苔、染苔,并演示刮舌与揩舌的方法: 刮舌:用消毒的压舌板,以压舌板的边缘,用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从舌根到舌尖刮三至五次;若刮之不去或刮后留有污质 多为有根苔;若刮之即去,舌体明镜光滑多为无根苔。 揩舌:用消毒的纱布卷在右手食指上,蘸少许清洁水,在舌面上从舌根到舌尖刮三至五次,若纱布上沾有颜色即为染苔,反 之则否。 13剥落苔与黄腻苔的临床意义: 剥落苔 1 镜面舌:胃阴枯竭、胃气大伤或胃气将绝,属阴虚重证。 2 地图舌:属气阴两伤。 3 类剥苔:属久病,气血不续。 4 花剥苔:属胃之气阴两伤。 黄腻苔:属湿热、痰热、食积化腐。 14如何诊舌下络脉,其内容及临床意义: 方法:让病人张口,舌体向上颚方向翘起,舌尖轻抵上颚,勿过用力,使舌体自然放松,让舌下脉络充分显露。 顺序:先看舌系带两侧大络脉的长短、粗细、颜色、有无怒张或弯曲等异常改变;在看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形态等有无 异常。 正常:其长度不超过舌尖至舌下肉阜联机的五分之三,呈暗红色,络脉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等,排列有序,且大多 数为单支。 异常:1 舌下络脉短细,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舌色偏淡,气血不足,脉络不充。 2 舌下络脉粗胀、青紫、红绛、紫绛、紫黑等,或舌下细小络脉成暗红或紫色网络,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状结 节为血瘀。 15望舌质、舌苔的临床意义: 舌质 1 舌 色: 淡红舌 正常,属病轻。 淡白舌 气血两虚、阳虚。 红 舌 属热证。 绛 舌 属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紫 舌 气血不畅。 2 舌 形: 老、嫩 老舌为实证,嫩舌为虚证。 胖、瘦 舌胖大为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舌瘦薄为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点 刺 为脏腑热极,血分热盛。 裂 纹 为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浸。 齿 痕 为脾虚、湿盛。 3 舌 态: 痿 软 属气血两虚、伤阴。 强 硬 为热入心包,高热伤津,风痰阻络。 歪 斜 中风、中风先兆、暗痱。 颤 动 肝风内动。 吐 弄 属心脾有热。 短 缩 属病重。 4 舌下络脉。 舌苔 1 苔 质: 厚 薄 反映邪正盛衰及邪气深浅。 润 燥 反映体内津液盈亏输布。 腐 腻 腐为食积胃肠,痰浊内蕴;腻为湿浊、痰饮、食积。 剥 落 主胃气匾乏,胃阴枯涸或气血两虚。 偏 全 偏为邪聚脏腑、邪气停聚;全为邪气散漫,痰湿阻滞。 真 假 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反映。 2 苔 色: 白 苔 正常,表证、寒证、湿证;特例。 黄 苔 属里证、热证。 灰黑苔 属阴寒内盛、里热炽盛。 16闻诊检查的注意事项: 听声音:要排除周围环境的噪音干扰,包括声音、语言、呼吸、咳嗽、胃肠异常 声音。 嗅气味:注意区分病体气味与病室气味。 1 病体气味:如有机磷中毒的蒜臭味,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口臭等。 2 病室气味:病气充斥病室,病室臭气触人,病室有血腥气,病室散有腐臭气 ,病室有尸臭气,有尿臊气,有烂苹果味。 17如何诊脉: 体 位:让病人呈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与心脏同一水平,手心向上,腕关节下垫一脉枕。 指 法 1 布指:医生和病人应侧向坐,左手按右手脉,右手按左手脉,先以中指定关脉,再以食指定寸脉,无名指定 尺脉;三指指头平齐呈弓形,以指目按触脉体,布指疏密要和病人身长相适应,小儿用拇指来“一指 定三关”。 2 运指:分为总按、单按、举法、按法、寻法。 3 调息:以自己一呼一吸的时间计算病人的脉搏次数。 常 脉:脉数为一息四至五至,节律一致;脉形为三部有脉,不大不小;脉势为从容和缓,流利有力。 特 殊 脉:1 斜飞脉 脉体从尺部斜向手背,不属于病脉。 2 反关脉 脉体位于寸口背侧,不属于病脉。 常脉的生理变异:可因地理环境、季节、性别、年龄、形体、情志、劳逸、饮食、解剖而有所差异;妇女脉象比男子濡弱而 略快,妊娠期脉象滑数而冲和,临产脉象可在中指中节或本节触及跳动。 18按诊的方法: 方 法:在充足的自然光下或日光灯下进行,诊前需先选择好适当体位,充分暴露按诊的部位,病人呈坐位时,医生面对 病人而坐或站立进行,用左手稍扶病体,右手触摸按压某一局部,多用于皮肤、手足、脑穴的治疗。 病人呈卧位时,全身放松,两腿自然伸直,两手置于身旁,医生站于患者右侧,用右手或双手对患者脑、腹等某 些部位进行按诊,也可让患者曲起双膝,使腹肌松弛或作深呼吸以便于切按。 手 法:可分为触法、摸法、按法、扣法。 按 肌 肤:是以手指或手掌触摸某些部位的肌肤,通过诊察其寒热、润燥、滑涩、疼痛、肿胀、皮疹、疮疡等情况,分析对 寒热虚实及气血阴阳盛衰的诊断方法。 按 虚 里:虚里即心尖搏动处,位于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诊虚里时病人呈坐位或仰卧位,医生位于患者 右侧,用右手手掌或指腹平贴于虚里部,并调节力度,诊其有无搏动,搏动部位及范围,搏动的强度和节律、频 率、聚散等,以了解宗气的强弱、疾病的虚实、预后的吉凶,尤其当危重病证,寸口脉不明显时具有重要的诊断 价值。 西医体格检查 1血压测量方法: 让受检者安静;水银汞柱位于起始标志处0的位置。 受检者取坐位或正卧位,露出右上臂,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高度,血压计也置于心脏同一水平高度。 袖带适宜系于上臂下缘距肘窝23公分,听诊器体件置于肱动脉上,不可塞进袖带。 缓慢充气,动脉音消失后再充气升高2030Hg,缓慢放气,开始音为收缩压,终末音为舒张压;正常血压收缩压在90140Hg,舒张压在6090Hg,测量两次以上要取平均值。 血压计倾斜45度,关闭血压计。 2眼球运动检查:观察受检者有无眼球运动障碍、斜视、眼球震颤等。 方 法:医生置目标物于受检者前方3040公分处,受检者固定头位,嘱受检者眼球随目标方向移动。 顺 序:左 左上 左下 中 右 右上 右下,六个方向顺序进行。 3瞳孔:观察受检者眼睛大小、是否对称、等圆、形态等。 直接对光反射: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观察反应,正常人受到光线刺激,两侧瞳孔立即缩小,离开光源后恢复正常。 间接对光反射:用手隔开两眼,用光照射一侧瞳孔,观察对侧瞳孔反应,正常人一侧瞳孔受刺激,对侧瞳孔也立即缩小。 临床意义为昏迷患者可出现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4调节、辐辏反射:正常双眼内聚 瞳孔缩小,动眼神经受损时,反射消失。 调节反射:受检者注视一米外的目标,迅速将目标移至距病人眼球10公分处。 辐辏反射:受检者注视一米外的目标,缓慢将目标移至距病人眼球10公分处。 5浅表淋巴结检查:观察淋巴结部位、大小、数目、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 顺 序:耳前 耳后 乳突区 枕骨下区 颈后三角颈前三角下颌下骸锁骨上窝 腋窝 肱骨滑车上缘 腹股沟 腘窝。 6甲状腺检查: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质地、有无压痛、是否对称、有无震颤、血管杂音。 甲状腺肿大分三度:1 度 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 2 度 能看出肿大且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 3 度 肿大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 双手检查法:1 医者站受检者后面。 2 检查左叶时,右手食指、中指在甲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向左轻推甲状腺右叶。 3 让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吞咽时甲状腺上下移动,左手食、中、无名指进行滑动触摸。 4 两侧检查对比进行。 单手检查法:医者右手拇指置于环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将甲状腺轻推向右侧,右手食、中、无名指进行滑动触摸,两侧检查对比进行。 7气管检查:观察有无移位,其临床意义 向健侧推移:大量胸腔积液、气胸。 向患侧移动:肺不张、胸膜粘连。 8周围血管证: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杜氏双重杂音。 毛细血管搏动征:观察毛细血管见到红白交替,且与受检者心搏一致的节律性微血管搏动现象为阳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 全、重症贫血、甲亢等。 水冲脉:观察受检者有无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可高举受检者上肢,并紧握其手腕掌面,则水冲脉更易触及,多见于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等。 ( 3 ) 枪击音、杜氏双重杂音:听诊器体件放在浅表大动脉听到Ta Ta音,再将体件加压,可听到收缩期与舒张压非连续性双重杂音,多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等。 9肺部触诊:触觉语颤 方 法:医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两侧胸壁对称处,让受检者用相同强度反复发出“一”的长音,而后由胸部从上 到下,从内到外,比较语颤有无增强或减弱。 临床意义:1 减弱或消失 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 2 增 强 肺栓塞、空洞性肺结核、肺脓肿。 胸膜摩擦感:急性胸膜炎时,部分掌缘放于受检者胸廓前下侧,位于腋中线第5至7肋间,病人吸气或呼气时,均能感觉到 皮革样摩擦感。 10肺部叩诊:叩诊顺序应由左至右,由上到下,对比叩诊声音的变化。 肺 上 界:自斜方肌前缘中央开始叩诊为清音,逐渐叩向外侧,清音变浊音,即为肺上界外侧终点。再由斜方肌前缘中央叩向内侧,清音变浊音时,即为肺上界内侧终点。同样方法叩诊对侧。 该清音带即肺尖宽度,正常右侧35cm,左侧46cm。 肺 下 界:平静呼吸时,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腋中线第8肋间隙,肩胛线第10肋间隙;其临床意义,肺下界降低为 肺气肿;上升为肺不张。 肺下界移动度:正常范围在6至8公分,一般作肩胛在线,需要时可以作腋中在线。 平静呼吸时,叩出肺下界位置,让受检者作深吸气后摒住呼吸,同时继续往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肺下界最低点;受检者恢复平静呼吸时,重复叩出肺下界,再嘱咐深呼气并摒住呼吸,再由上往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肺下界最高点。同样方法叩诊对侧。 临床意义:当移动度降低时,可能为肺不张、肺气肿或肺部纤维化。 11肺部听诊: 方 法:受检者取坐位或卧位,顺序从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背部上下、左右、内外对称比较。 12心脏触诊:视、触诊内容为检查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等。 方 法:医者用右手,以全手掌、手掌尺侧逐渐缩小至食、中、无名指并拢,以指腹触诊。 心尖搏动处:位于胸骨左缘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0.51.0公分处,直径2.02.5公分。 震 颤: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之一,用手掌触诊时可感觉到一种细小震动,此震动与猫在安逸时产生的呼吸震颤相 似,又称猫喘,其临床意义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或狭窄性瓣膜病变。 13心脏叩诊:先叩左界,后叩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顺 序:1 左界 从心尖搏动处最强点外2至3公分开始,向上逐一肋间进行,到第2肋 间由外向内,当清音变为浊音时标记。 2 右界 先叩出肝上界,在其上肋间开始,通常为第4肋间,从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到第2肋间。 手 法:1 患者坐位时 医者左手叩诊板指与心缘平行。 2 患者仰卧时 医者站于受检者右侧,则左手叩诊板指与肋间水平。 肋 右 间 2 3 2 3 3 4 二 三 四 五 左 2 3 3.5 4.5 5 6 7 9 左锁骨中线距离胸骨中线为8 10cm 14心脏听诊:听其心率、心律、心音、有无杂音、心包摩擦音等。 听 诊 区:1 二尖瓣区 心尖处,心尖搏动最强点,位于左锁骨中线内侧第5肋间。 2 肺动脉瓣区 胸骨左缘第2肋间隙。 3 主动脉瓣区 胸骨右缘第2肋间隙。 4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胸骨左缘第3肋间隙。 5 三尖瓣区 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 顺 序:1 心尖区 肺动脉瓣区 主动脉瓣区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三尖瓣区。 2 心尖区 主动脉瓣区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肺动脉瓣区 三尖瓣区。 15腹部触诊: 方 法: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由下而上,先浅后深,或先健侧后患侧进行。 1 受检者取仰卧位,头垫一低枕,两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两腿屈膝并稍分开,使腹肌松弛。 2 医者站于患者右侧,面对受检者,前臂应于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嘱受检者缓慢作腹式呼吸,检查时手要温暖, 以手掌置于腹壁进行检查,手掌移动时完前离开腹壁。 压痛、反跳痛:压痛是由浅而深按压时,有疼痛发生;反跳痛为检查有压痛时,突然移去手指,病人疼痛加剧,提示炎症已波及腹壁脏层。其临床意义 1 上腹压痛:见于肝、胆、胃、十二指肠、胰和横结肠病变,其它部位的病变有时通过牵涉痛的原理也可在上腹部出现,如 急性阑尾炎、胸膜炎、心肌梗死、肺下部炎症或肋间神经痛。 2 脐部压痛:见于小肠、肠系膜、横结肠或输尿管病变,也可见于各种肠寄生虫病等。 3 下腹压痛:常见于膀胱疾病、阑尾炎或女性生殖器官疾病。 液波震颤:1 受检者呈仰卧位,双膝屈曲使腹壁松弛,医者一手掌面贴于受检者一侧腹壁,另请助手将一伸直手掌尺侧压于 受检者脐部正中线,医者以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若有液体波动冲击感即为液波震颤阳 性。 2 腹水检查时,3000 4000ml以上液体量才能查出。 急性阑尾炎:1 麦氏点压痛和反跳痛,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联机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2 体温在37.5 38.5,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腰大肌征阳性、闭孔内肌征阳性。 16移动性浊音:当腹腔内有中等量以上腹水时可出现,超过1000ml以上腹水。 方 法:仰卧位从腹中线往侧面叩诊,腹中部呈鼓音,两侧腹呈浊音,医者手放于浊音处,然后让受检者侧卧位,从叩诊浊音处开始继续叩击,上侧部为鼓音,下侧部为浊音。 17肝脏触诊: 方 法:受检者呈仰卧位,医者位于受检者右侧,让受检者两膝屈曲使腹壁松弛,作较深的腹式呼吸运动,使肝脏上下移 动。医者左手托住受检者右腰部,拇指放于右季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抬起,限制右下胸吸气时扩张,以增加膈肌下移幅度,右手四指并拢,与肋缘垂直放在右上腹部,随受检者呼气时,手指压向深部,吸气时,手指不离开腹壁,手指向上向前滑动,逐渐向肋缘移动,直至触及肋缘或肝缘;肝下缘如能在剑突下触及,一般在35公分以内,肋下缘下一般触及不到,如触及应测量肋下缘与肝下缘距离。 18肝脏叩诊:受检者呈仰卧位或侧卧位,一般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进行。 肝上界:又称相对浊音界,沿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背部右肩胛角线第10肋间,侧部腋中线第7肋间等,由上往下叩诊, 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此处即为肝上界。 肝下界:再向下轻叩12肋间,浊音变为实音处称肝绝对浊音界,继续往下叩,由实音变为鼓音处为肝下界。 (肝上下界距离911cm) 19胆囊触诊:正常胆囊隐藏于肝脏之后,不能触及。 胆 囊 点: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 方 法:医者左手平放在受检者右肋下部,以左手拇指按压在右腹直肌外缘与右肋缘交界处,让受检者缓慢深 吸气,如在吸气过程中因疼痛而停止,则为莫菲氏征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 20脾脏触诊:左季肋区,相当于第911肋的深面,不露出肋弓缘,正常情况下不能触及。 方 法:1 医者位于受检者右侧,受检者呈仰卧位,两膝屈曲,医者左手掌置于受检者左腰部第710肋处,手指并拢将 脾从后托起。 2 医者将右手掌平放于腹部,与肋弓呈垂直方向,以稍微弯曲的手指末端轻压向腹部深处,随受检者腹式呼吸运动,由下向上接近左肋弓。 3 脾轻度肿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及,可让受检者改用右侧卧位,受检者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髋、屈膝,使脾脏较接近腹壁,此时用双手触诊较容易触及。 脾肿大分三度:1 轻度 深吸气时,脾脏在肋下不超过3公分者。 2 中度 自3公分处至脐水平线。 3 高度 巨脾,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脾肿大的测量:1 轻度肿大 做甲乙线测量,即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垂直距离,以厘米表示。 2 明显肿大 加测甲丙线和丁戊线。 甲丙线: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最远脾尖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丁戊线:脾右缘到前正中线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3 如脾肿大向右未超过前正中线,测量脾右缘至前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表示;超过前正中线,以 “”表示。 21脾脏叩诊:医者位于受检者右侧,受检者呈仰卧位或右侧卧位,在左腋中在线第6肋间开始,由上向下进行,正常时在左腋中线911肋间能叩到脾浊音,长度约47公分,前方不超过腋前线;有时胀满食物的胃或充满粪便的结肠可使脾浊音区扩大。 22肾脏触诊:正常触及不到,若触及时,应注意纪录其大小、形状、硬度、表面形态、敏感性和移动度。 方 法:受检者取立位或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右侧,触诊右肾时,让受检者两膝屈曲并作深呼吸,以左手掌托住受检者后腰向上托起,右手掌平放于右上腹,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缘,受检者吸气时双手挟触肾;触诊左肾,左手越过受检者前方托住左腰部,右手掌横置于受检者左上腹,手法与右肾相同。 临床意义:肾脏肿大多见于肾盂积水、肾肿瘤、多囊肾等。 压 痛 点:1 肾盂肾炎、肾脓肿或肾结核等常出现压痛 肋脊点:脊柱与第12肋间所成的夹角顶点。 肋腰点:在第12肋间,于腰肌外缘的夹角顶点。 2 输尿管结石、结核或化脓性炎症时出现压痛 上输尿管点:脐水平在线腹直肌外缘。 中输尿管点:髂前上棘联机与通过耻骨结节所做垂直线的相交点。 23肾脏叩诊:正常无疼痛发生,需注意有无叩击痛。 方 法:受检者呈坐位,医者位于受检者背后右侧,医者用左手掌平放于患者的肾区,右手握拳用轻、中等 的力度往左手背进行叩击,两侧检查对比进行。 临床意义: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 25腹部听诊:从左下腹开始,由左至右、由下往上、左右部位对称,对比进行。 肠 鸣 音:脐部听的最清楚,正常大约45次/分,其临床意义 1 肠鸣音活跃:超过10次/分,音调不特别高亢,多见于急性肠炎、胃肠道出血,或服用泻药后。 2 肠鸣音亢进:超过10次/分以上,且音调响亮、高亢或呈金属音,见于机械性肠梗阻。 3 肠鸣音减弱:1次/35分,见于老年性便秘、急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 4 肠鸣音消失:35分钟仍未听及,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幽门梗阻:空腹或餐后68小时以上仍有震水音,则胃内有液体潴留。 1 方 法:医者位于受检者右侧,受检者呈仰卧位,听诊器置于上腹部,用稍弯曲的手指连续、迅速冲击受检者上腹部。 2 震 水 音:可听到胃内气体与液体相撞击而发出的声音,正常如饮入大量液体后可出现。 血管杂音:正常无血管杂音。 1 动脉性杂音: 上腹部两侧 收缩期血管杂音,提示肾动脉狭窄。 中 腹 部 收缩期血管杂音,提示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 下腹部两侧 收缩期血管杂音,提示髂动脉狭窄。 2 静脉性杂音:常出现于脐周或上腹部,尤其是腹壁静脉曲张严重处,可出现连续性嗡鸣声或“潺潺”声,无收缩期和舒张 期性质之分,临床意义提示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 26脊椎压痛与叩击痛: 压 痛:医者以右手拇指自上往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进行检查。 叩 击 痛:1 直接 以手指指端或叩诊槌直接叩击各个脊椎棘突,多用于检查脊椎胸、腰段。 2 间接 受检者取端坐位,医者用左手掌面置于患者头部,以右手半握拳用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手背。 临床意义:1 脊柱两旁肌肉压痛 急性腰背肌劳损。 2 压痛或叩击痛 脊椎结核、棘间韧带损伤、骨折、肿瘤、椎间盘脱出等。 27浅 反 射: 腹壁反射: 1 正常反应:局部的腹肌收缩。 2 方 法:医者位于受检者右侧,受检者呈仰卧位,两膝稍微屈曲使腹壁放松,用钝尖物按上、中 、下部位,由外向内轻划皮肤,注意双侧同一水平对比。 3 临床意义: 上部反射消失 胸髓78节病损 两侧消失 昏迷、急腹症。 中部反射消失 胸髓910节病损 下部反射消失 胸髓1112节病损 一侧消失 同侧椎体束病损。 角膜反射: 1 正常反应: 直接角膜反射 患者眼睑迅速闭合。 间接角膜反射 刺激一侧,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 2 方 法:让受检者向内上方注视,医者以沾湿的细棉纤毛由角膜外缘轻触受检者角膜。 3 临床意义: 直、间接反射消失 三叉神经病变。 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 面神经瘫痪。 角膜反射完全消失 深昏迷。 28深 反 射: 肱二头肌反射: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1 方 法:医者左手托住受检者屈曲的左手肘部,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以叩诊槌叩击拇指,两侧检查对 比进行。 2 正常反应: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 肱三头肌反射:反射中枢在颈髓78节。 1 方 法:医者左手托住受检者屈起的肘部,受检者前臂搭于医者左前臂上,以利放松,上臂稍外展,用叩诊槌直接叩击 尺骨鹰嘴窝上方2公分处的肱三头肌肌腱,两侧检查对比进行。 2 正常反应:肱三头肌收缩,前臂做伸直运动。 桡骨骨膜反射:反射中枢在颈髓58节。 1 方 法:受检者肘关节呈半屈曲半旋前位,医者以左手轻托其前臂,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用叩诊槌轻叩桡骨茎突上方, 两侧检查对比进行。 2 正常反应:肱桡肌收缩,前臂旋前、屈肘。 霍夫曼征:多见于颈髓病变。 1 方 法:受检者腕部稍背伸,手指微屈区,医者右手以食、中指夹持患者中指,向上提起,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以拇指迅速弹刮受检者中指指甲。 1 阳性体征:中指深屈肌受到牵引而引起其余四指轻微掌屈反应,提示上肢锥体束征。 膝腱反射:反射中枢在腰髓24节。 1 方 法:受检者取坐位,坐位检查时受检者小腿完全放松,两脚悬空与大腿呈直角,用叩诊槌叩击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肌腱,两侧检查对比进行。 2 正常反应:小腿向前弹跳、伸展;若因紧张或注意力过于集中于局部而不易引出。 跟腱反射:反射中枢在腰髓12节。 1 方 法:受检者呈仰卧位,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外旋外展位,医者用左手托受检者脚掌,使脚掌呈过伸位,以叩诊槌叩击跟腱,两侧检查对比进行。 2 正常反应:腓肠肌收缩,脚向跖面屈曲。 29锥体束征: 巴彬斯基征:用钝尖物沿足底外侧从足跟开始向前轻划至小趾外,再转向拇趾侧,两侧检查对比进行。 1 正常反应:可引起足趾跖屈。 2 阳性体征:拇趾背伸,其它各趾向下呈扇形外展。 奥本汉姆征:用拇指及屈曲的示指沿受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往下推动,两侧检查对比进行。 戈 登 征:用手在小腿后用力挤压腓肠肌,两侧检查对比进行。 查多克征:用钝尖物从外踝部向前轻划受检者足背外侧缘,两侧检查对比进行。 贡 达 征:用手向下紧压足外侧两趾背面,数秒后再突然放松,两侧检查对比进行。 1 阳性体征:拇趾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提示锥体束损害。 30阵 挛: 髌 阵 挛:医者位于患者右侧,受检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用拇指、食指夹住髌骨上缘,用力向下快速推动数次,向下 保持一定推力持续数秒。 1 阳性体征:股四头肌发生节律性收缩,髌骨上下运动。 踝 阵 挛:医者位于受检者右侧,受检者仰卧,医者左手托住受检者腘窝部,使膝髋关节稍屈曲,右手紧贴受检者脚掌,迅 速用力将脚掌背伸数次后,突然用一定推力保持背伸,并用手压于脚掌持续数秒。 1 阳性体征: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发生连续性、节律性收缩,脚掌呈现节律性屈伸运动。 31脑膜刺激征: 颈项强直:医者位于受检者右侧,受检者仰卧低枕,下肢伸直,医者用一手托住其枕部使头部前屈,正常下骸可贴前胸。 1 阳性体征:上抬时检查者有抵抗感,患者感觉颈后疼痛,提示可能有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 克尼格征:医者位于受检者右侧,受检者仰卧,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曲髋屈膝呈90度,医者以手扶其膝,保持大腿 与床面垂直位置不变,另一手握住受检者踝部将小腿逐渐往上抬起,两侧检查对比进行。 1 阳性体征:小腿上抬达不到135度,上抬有抵抗感,患者有沿坐骨神经发生的疼痛,或对侧下肢不自主屈曲。 布鲁金斯基征:医者位于受检者右侧,受检者仰卧双下肢伸直,医者一手托住受检者枕部,一手放于受检者胸前,使头部被 动前屈,观察膝、髋关节。 1 阳性体征:两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 32拉赛格征: 方 法:医者位于受检者右侧,受检者仰卧,双下肢伸直,医者手置于一侧膝关节处以免其屈曲,另一手将该侧下肢尽量 抬高,正常可抬离床面达7090度而无疼痛,两侧检查对比进行。 1 阳性体征:上抬不足30度,受检者感到同侧腘窝部和下腰部疼痛,并沿坐骨神经向足跟放射者,提示椎间盘突出。 33颈部受伤病人*气道的方法: 气道畅通:确保呼吸畅通是心肺复苏的关键,是保证其它操作的基础,通常意识丧失的病人颈部、下颌及舌肌无力,使舌根和会厌塌向舌后壁,产生“阀门效应”阻塞呼吸道,而头后仰下颌上提可以使舌根离开咽后壁,气道可以畅通。 补充:当伤者人事不省,失去知觉的时候,由于肌肉不受控制,舌头因而后垂,阻塞喉咙,可以令伤者呼吸困难,甚至是不能呼吸。为了确保气道畅通,应先清除伤者口腔内任何明显的异物,然后把两只手指放于伤者下颔尖,托起其下颔,并同时用另一只手按着伤者的前额,使其头部后仰;虽然这种按额提颚的做法可以防止舌头后坠,使气道张开,但如果怀疑伤者头部或颈部受伤,移动伤者头部的时候就要加倍小心,而且头后仰的幅度亦只要到达气道能够张开即可。 建立有效的呼吸通道:首先清除口腔内凝血块、呕吐物、分泌物,去下假牙,使患者头偏向一侧,牙关紧闭及抽搐患者放开口器,以顺利清除口腔、咽部内凝血块、呕吐物、分泌物。舌根后坠者可用舌钳夹。并在口腔内放通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积极给予吸氧,氧气袋加压给氧,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 本操作适用于:意识障碍病人、呼吸停止病人、虽有呼吸但呼吸不畅者。 其具体操作如下:1 判断有无外伤和昏迷,并离开危险场所。 2 呼救。 3 放置心肺复苏体位,病人仰卧,背靠硬地板或硬板,双臂在身体两侧,头低脚高。 4 *气道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 5 *气道的手法操作:头后仰下颌上提法、双手抬颌法。 双手抬颌法:抢救者位于患者头侧,双肘支持在患者仰卧平面上,双手紧推双下颌角,下颌上移,拇指牵引下唇,使口微张。 此法适用于颈部有外伤者。因此法易使抢救者操作疲劳,也不易与人工呼吸相配合,故在一般情况下不予应用。 34颈部受伤病人*气道的方法: 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气道阻塞的最常见原因为舌后坠堵塞气道出口,要使呼吸道畅通,关键是解除舌肌对呼吸道的堵塞。 具体做法: 首先将病人置于合适的体位,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病人头、颈、躯干平卧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如病人摔倒时面部朝下,应小心转动病人,并使病人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转动时尤其要注意保护头部,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使病人平稳地转动至仰卧位,以防止可能出现的颈椎损伤。 体位摆好后即可按照下列三种方法施行徒手*气道术,使头极度后仰。对疑有颈椎骨折者,保持头颈脊柱一直线,并使头适度后仰张口。 仰头举颏法:抢救者左手掌根放在伤病员前额处,用力下压使头部后仰,右手的食指与中指并拢放在伤员下颏骨处,向上抬起下颏。操作时要注意手指不要压迫病人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免压迫气管,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此方法不适合于有可疑颈椎骨折的患者。 仰头抬颈法:伤员仰卧,撤除枕头,抢救者一手放在伤病员前额,向后向下按压,使头后仰,另一手托住伤员颈部向上抬颈 。此法亦不适用于有可疑颈椎骨折的患者。 仰头拉颌法:抢救者在伤员头侧,双肘位于伤病员背部同一水平上,用双手抓住伤员两侧下颌角,向上牵拉,使下颌向前。同时使头部后仰,两手拇指可将下唇下推,使口腔打开。头部后仰的程度要求下颌角与耳垂联机和地面垂直。 颈部损伤怎样畅通呼吸道:怀疑有颈部损伤者采下颚上提法畅通呼吸道;施救者为一般民众时,一律以压额提下巴的方式,畅通呼吸道。 35*性止血方法: 指 压 法:通常是将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压迫在骨的浅面,此法仅能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血流,应随即用其它方法止血。 压迫包扎法:通常用于一般伤口止血,注意将裹伤包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适度。 填 塞 法:用于肌肉骨端渗血,先是用1-2层无菌纱布覆盖伤口,以纱布条绷带等充填其中,外面加压包扎。 止血带法:用于四肢出血,用有弹性材料覆于伤口近端。 加垫屈肢法:在肘、膝等关节的屈侧加垫,屈曲肢体,再用三角巾等束缚固定,控制关节远侧血流;适于四肢出血。 直接止血法:即直接结扎、修复或吻合血管等,效果最为理想。 钳夹止血法。 电凝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检查基本操作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