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4《教育漫话》.docx

    • 资源ID:3148315       资源大小:44.3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4《教育漫话》.docx

    4教育漫话141一个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良好的教养。不良教养在行为举止上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忸怩羞怯,另一种是轻狂放肆;要避免这两种情况,就须恪守一条规则,即:不可轻视自己,也不要藐视他人。 142这条规则的前半,不可理解为反对谦虚,而是指的反对狂妄自大。我们不应把自己想得太好,以致将自身的价值估计过高;不可自以为自己具有某些超越别人的长处,便以为应在别人面前占优势;我们只应在我们的本分之内,谦逊地接受别人的给予。不过有些行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其他人也期待我们去做,在实施这些行动时,我们便应该看得起自己,无论在谁面前,不要惊慌失措,要按照各人的地位与身份保持尊重与距离。经常在人群中,尤其是儿童中,可见到的一种现象是:这些人在陌生人或地位较高者面前,表现得笨拙羞怯。他们的思想、言语以及外表,全都显得惊慌失措,他们在紊乱中也丧失了主心骨,以至一事无成,即便能做事,也不可能做到自如、优雅,不能因此得到别人的喜悦与欢迎。医治这种毛病的办法也与医治其他毛病的办法一样,只有一个,即引入并使之养成一种相反的习惯。但是,正如我们不与生人及上流社会的人士相处,我们就不能习惯于跟他们交谈一样,医治这种不良教养毛病的唯一方法,是结交各种朋友,多与地位较高者交往。 143以上所说的是,我们在别人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对此也许谈得多了一点;不良教养的另一表现则是对于那些我们必须与之交往的人的喜好与尊严过于疏忽。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发生,有两件事情必须要做:第一,持有一种不愿冒犯他人的心性;第二,要有表现那种心情的最受欢迎与最令人愉悦的方式。人具备了前者就叫作有礼貌;具备了后者就叫作得体。后者具体指容貌、声音、言语、动作、姿势以及整个外在的举止都庄重优雅,使我们在朋友中获得好评,使那些与我们交谈的人感到安逸与高兴。这是表明心灵内在礼貌的一种语言;它与别种语言一样,主要被各国的时尚与习俗所控制,它的规则与实行,应主要从观察、从那些教养得体的人们的举止上去学习,至于前者,与外在的表现相比,那是隐藏在外表之内的,是对于一切人的一般的善意与尊重,使得一个人要小心在意,不在举止上有任何对他人蔑视、失敬或疏忽的表现;而是依照那个国家的时尚与惯例。按照别人的等级与地位,去对别人表示尊重与肯定。这是一种通过外在举止表现的性情,具备这种性情的人不会使任何对方在交谈时感到不安。 下面我将提出四种品质,它们是与所有社会德行中首屈一指、最为称道的品质极不相容的。缺乏文明的毛病,通常都从这些品质中的某一种产生出来。我要把它们列举出来,为的是使儿童避免受其不良影响,或是使儿童从其不良影响中翻然醒悟。 天生的粗暴是位居第一的不良品质,它使得一个人对别人缺乏殷勤与恳挚,从而不知道尊重别人的性向、脾气或身分。这是粗汉悍妇的确凿标记,这种人对于交往者毫不在意何种事物可使之高兴,何种事物刚使之厌恶;人们常常可以遇见一种人,他们衣着时髦,性格暴虐,颐指气使,为所欲为,完全漠视别人的感受,周边的人深受其蹂躏之苦。这是人人看得见,觉得可怕的一种兽性,无人可与之安然共处;所以,任何一个想让别人觉得自己还有一点教养的人身上,都没有它的地位。因为良好教养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自然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脾气变温和,使他们对人谦恭有礼,以及善于和交往者相处。 轻蔑,或者缺乏适当的尊敬,每每体现在一些人的脸色、言语或姿势上面;无论表示蔑视的对象是谁,它总会导致别人的坐立不安,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心甘情愿地被人家轻视怠慢。 非难,以及挑刺拔茬,是和文明礼貌直接对立的。无论人们犯了什么过失,或者实系子虚乌有之事,他们总不愿意人家当着他们或其他人的面在大庭广众、光天化日之下予以公升宣布。任何人有了污点都会感到羞耻;任何缺点一旦被人发现了,总会令人感到不安,即使是明显的、恶劣的缺点也一样。 嘲笑是暴露别人过失的一种最精巧的办法,不过因为嘲笑通常都是很隽永的,所用语言也很精彩,而且还可以使得在场的人乐不可支,一般人就产生一种误解,以为它在适当的范围以内并非失礼行为。所以,那些社会地位较高者也常采用这种取笑的谈话方式,这种人的谈话颇受欢迎,并常常引来旁观的第三者的满堂喝彩。不过他们应该思考,他人的快乐是以被他们嘲笑的当事人作代价的,那个被嘲笑的人岂能安逸自在?除非嘲笑的主题真是一件值得称道之事。因为在此情形之下,令人忍俊不禁的比喻与描述使得嘲笑将娱乐与赞扬兼收并蓄,被嘲笑的人也能从中获益,并参与其中去取乐。不过正确地把握此事是如此微妙,以致一点疏忽就会全盘弄糟,合理把握取笑并非每个人都具备的才能,所以我认为,凡是不愿意激怒他人的人尤其是一切年轻人,都应小心地避免戏谑别人,因为一点小小失误,或任何一个不当措词,都可能使得取笑对象不快,并在他们心灵中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认为是自己作了该受责难的事,才会招致别人辛辣的、虽不乏睿智的嘲弄。 除了嘲笑,反驳也是非难别人的一种方式,教养不良的缺点也在这种谈话形式中暴露出来。对别人殷勤、尊重,并不意味着要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对别人言听计从,也不是说我们无论听了什么都要听之任之,保持缄默。真理与博爱有时候要求我们反对别人的意见,纠正别人的谬误,只要做的时候相当小心,注意场所,那是并不违背礼仪的。不过有些人你一看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喜欢诘难、较劲的,他们不管是非,者是反对某一个人,甚至反对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不管他们说什么,他都一概表示异议。这是一种易见的极其荒谬的责难形式,听到的人谁也不能逃脱受到伤害的切肤之病。所有反对别人的言论容易被人家疑心为责难,别人接受起来,很少有不感到屈辱的,所以说的时候态度要极端温和,措词要极其婉转,要以所有行为举止去表明,你并非是在责难他。同时,应该尽量伴之以尊敬和善意,这样,我们在辩论中获胜时,才不至于失掉对方对于我们的敬重。 刁难是和礼仪相反的另外一种过失。不仅因为它常常带来不合时宜的、使人动怒的言语和举止;还由于它是我们动怒时,对于对方无礼行为的一种无言的非议和责备。这种怀疑或暗示是会令任何人都感到不自在的。不仅如此,席个有了一个爱发脾气的人,会使大家都败了口味,和睦的氛围在此噪音的骚扰不,就会荡然无存。 人类如此坚定不移地不断追求的幸福是快乐,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礼貌的人较之有用处的人更能受到别人的青睐。一个重要的、有价值的人的能力、诚挚和善意,极难抵消其严峻与冥顽的表白所产生的不安。权力与财富,乃至德行本身,之所以被人看重,无非是它们能够增进我们的幸福之故。 所以,一个旨在增进他人幸福的人,如果在为他人效力时,粗言恶语、形象不佳,就会在做事的风度上,引起别人的不快。凡是知道如何使得交谈对方舒畅自在,而自己又不至于降低身分溜须逢迎的人,他就可以说是掌握了处世的真诀,到处都会受到欢迎与器重。所以礼貌乃是置于首位的大事,应特别小心地在儿童及青年身上养成习惯。 144此外还有一种违反良好风范的过失,就是礼节过繁,固执地坚持将不合时宣的、令人不能不感到愚蠢或羞辱的礼节强加于人。这种情形看起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的尊重,不如说是对别人的戏弄;至少,也像是和人争强斗胜,充其量也不过是使别人不堪其烦,故决非良好教养的表现;良好教养的功用或目的就在于使那些与我们交流的人感到安逸、自在,此外并无别的用途及目的。这是一种极少有青年去犯的过失;不过万他们犯了,或有将犯的嫌疑,他们就应该被告知,应得到警告,勿在礼节上出差错。他们与人交流的时候应悬为目标的事情是在礼仪上对于每一个人表达一种合适的普通礼节及致意,借以表明白己的尊重和善意。欲达此目的,而又不被别人疑心为系逢迎、伪善或卑下之举,这是一种杰出的技巧,只有敏锐的感觉、理性及行为端庄的伙伴才能使之领悟;但是这种技巧在社会生活中用途极大,所以非常值得学习。 145虽然我们的行为在这方面表现得体就可获得良好教养的名声,似乎它是教育的特有的效果,然而,正如我说的,幼儿不应为此多受烦扰;我的意思是说,勿让他们在诸如脱帽致意、弯腿行礼等问题上,都要讲究时髦动作。如果你能尽力将谦逊和善良的品性教给他们,这种风度便不会缺乏;其实,礼仪只不过是一种小心,不在交往中对于任何人流露出丝毫怠慢或鄙视而已。至于最为认可、最受重视的表达方法,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在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中,礼仪与它们的语言一样,各有特点,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只要认真思考一下,就会明白,将有关礼仪的规则和内容教给儿童是无用且不当的,就好像要一个只和英国人说话的人不时去学一两条西班牙文的规则一样。尽管你尽你所能,与你的儿子谈论了礼仪问题,但是他的伙伴是个什么样子,他的仪态也不会脱离同样的窠臼。与你近邻的一位农夫,或许从未越出其所在教区一步,无论你对他如何训诫,他的言语和他的举止一样仍旧会是一副诌媚者的神气,也就是说,他的言语与举止不会比那些他日常与之交往的人显得更得体;因此,关于这一点,在他长到可请一位导师的年龄之前是无计可施的,而导师也务必要是一个受过良好教养的人。假如我能自由发表我的意见,我是切切实实地主张,儿童的所作所为一定要与任何顽梗、虚骄,以及邪恶的事情绝缘,至于他们如何脱帽、如何弯腿等,则是无伤大雅之事。倘若你能教他们热爱、尊敬别人,那么,一旦当他们的年龄所需要时,他们就会按照日常习惯的时尚,找到可令所有人接受的表达方式,至于他们身体的动作和举止前面已经说过,到了适当的时候,一个舞蹈教师就可以把最合适的姿态教给他们。与此同时,当儿童尚幼时,人们不会指望他们过于注意这些礼节;在那种年龄,儿童在礼节上粗疏一些是允许的,正和成年人应该懂得寒喧是一样的;即使有些非常讲究的人觉得这是一种过失,至少我也深信是一种不必介意的过错,应留给时间、导师与交往去矫正。因此我认为干涉,或是责备体儿子的过错是并不值得的;不过,一旦他的举止里面有了骄傲或邪恶的成分,那就应采用规劝或羞辱的方法去力图消除。 当儿童尚幼时,虽然不宜为教养上的规则及礼仪细节所过分困惑,但是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即一种失礼、粗野的行径极易在年轻人身上滋长,如果未曾及早加以约束的话;这就是,当别人正在谈话的时候,前去插嘴,用反驳去打断别人的说话。年轻人之所以爱找机会去纠正别人的谈话,他们之所以不放过任何表现自己的才智的机会,这种情形或许起因于好辩的习俗,或是才华、学问的声誉使然,以致把辩驳视为知识的唯一标准与证明;我知道学者们在这种地方是最受责难的。别人谈话的时候,去插嘴打断是一种极度的鲁莽行为;因为我们在知道别人将说什么之前就发议论,若不是不着边际的愚蠢,也是一种明白表示;我们已对他的发言腻烦了,再也不愿恭听,我们轻视他所说的一切;而且按照我们的判断,他的话也让在座的其他人感到不中听,所以要他们听我们的,我们可以说些值得他们去听的话。这种作法表示出一种极大的不敬,是不能不惹恼别人的;但是这种不敬几乎在所有的插嘴中都有所流露。假如按照一般情形,通过插嘴增加一些谈资,以此去更正他人的错误,或是驳诘别人所说的话,我们这样插进去自充先生,俨然凌驾于他人之上,要去补偏救弊,或是揭露他人判断之谬误,这就是一种更大的骄傲与自负的表现了。 我并不是说,人们交谈时意见不能有分歧,也不是说对别人的议论我们不能反对;因为这样做可能使社交的最大优势荡然无存,使人们不能从机敏的同伴处获得教益和改进;在争辩时,人们都可从对峙的意见中获得启示,争辩还可揭示事物的方方面面、不同特点及各种可能性,假如第一个人说过之后,其余的人必须赞同,并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这种好处便会损失殆尽。我所反对的不是一个人不能对别人的观点表示异议,而是反对在表述时风范欠佳。我们应该教导年轻人,除非别人问到他们的意见,或是别人说完了,一片安静时,不可插嘴;说话的时候只能用一种探讨的语气,而非教导的口吻。应该避免武断的态度及傲慢的神情,要等在座的人全都停止了说话,有了机会时,才可以以学生的身分,谦逊地提出问题。 这种谦恭有礼的态度既不会遮掩他们的才能,也不会减弱他们的理由的力度;反而可以便他们引人注目,使他们所说的话占尽风头。一个不当的论据或是平庸的观察这样提出来时,加上几句不同凡响的礼貌的对他人的意见表示尊重的开场白,便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声望与尊重。与上述情况相反,即便是最敏锐的智慧或最深邃的科学,如果用粗暴、傲慢,或吵吵嚷嚷的方式提出,永远只会令听者烦躁,即使他在辩论中获得胜利,也不会在别人的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 所以,这种情形在年轻人身上是应该仔细地加以注意的,从一开始就应加以阻止,要使他们在一切交谈中养戍一种相反的习惯。而且因为成人也常常有饶舌,爱在辩论时插嘴,大呼小叫的现象,即使在我们这种阶层的人中也是这样,所以尤应及早防止。印度人是被我们叫作野蛮人的,可是他们谈话时比我们彬彬有礼得多,他们彼此洗耳恭听;要等别人说完,然后再去从容地答复,既不吵闹,也不动容。假如在我们这种号称世界的文明之都的地方还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应当归咎于教育的失职,它还没有把我们身上这种古代的蛮性改正过来。 你不曾瞧见这样一场西洋景吧:两个有身分的贵妇人,偶然坐在一间房子里的两边,面面相觑,周围还有许多人;她俩争辩起来了,越争越起劲,以致在达到高潮时彼此都逐渐把座椅向前移动,一会儿工夫,两个人竞紧紧地贴在房子的中央了;为了取胜,她们在那里激烈地争辩,就像斗鸡场上的两只公鸡一样,对周围的人视若无睹,毫不在意,难道你不觉得这是一幕令人忍俊不禁的景象吗?这个故事是一个有身分的人告诉我的,争辩的时候就在现场,谈及此事时,他没忘记提到争辩双方当时的口不择言,那是争辩的热度经常会驱使人们去这样做的;既然习俗使得此类事情频颁发生,所以教育更应小心在意地加以提防。没有人对于别人的这种毛病不感憎恶,虽然他们对自身的此类缺点视而不见;也有不少人察觉到自己身上的这种毛病,决心予以改正,但却难于摆脱这一不良习气,这应归咎于他们所受的教育的失误,导致积习难改。

    注意事项

    本文(4《教育漫话》.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