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电大《美学与美育》选择判断及网考题小抄.docx

    • 资源ID:3120791       资源大小:57.77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大《美学与美育》选择判断及网考题小抄.docx

    电大美学与美育选择判断及网考题小抄一、单项选择题 31、表演艺术的形象构成是在7、通过艺术的“化丑为美”,原本丑的1.著名的“美的概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过程中流动展现出来的。 事物就获得了美的属性。 家提出的。 32、形象的感染性功能,是指文学以语言答:错。艺术的“化丑为美”是运用符号A.柏拉图 B.鲍姆加登 C.黑格尔 符号塑造艺术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情,把丑变为审美对象,赋予它审美价值,但D.贺拉斯 使其受到强烈的感召和熏陶,获得的审美愉悦。 8、美感和快感都是令人愉快的感觉,它国心理学家。 33、逼真性与假设性的统一是们之间妙语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答:A.席勒 B.叔本华 C.费希纳 的基本特征之一。 错。因为快感是满足了本能欲望所得到的D.狄尔泰 34、前苏联导演普多夫金认为:电影艺术快乐感,是人和动物均有的。而美感则是3.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基础是。 人无功利地直观对象而获得的精神上的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 35、蕴籍是的基本特征。 满足和愉快感, 体现了人类世界对自然事A.王国维 B.朱光潜 C.宗白华 36、外来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源,同时有社会学的依据,只有人具有美4.美学主要是一门 37、以“理性沉思”为基本审美特征的审感,动物则不具备。故美感和快感有明显A.人文学科 B.自然科学 C.社会科美文化形态是。 的区别 学 D.实验科学 38、民间文化的基本审美特征是。 上,与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 39、提出“自我认同”说的是。 因为美感虽然是非概念的直觉,却同狄德罗) 40、儿童审美心理的综合性特征是。 整个美感心理运动过程中,理解活动与直题是 41、提出“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觉、情感、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8、西方美学史上首次从修辞学角度论证的奥尔夫是哪国人? 42、起,渗透于美感经验诸环节中。它具有前崇高的美学家是 9、中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特征表现为。 向,提升直觉,组织想象,规范情感,在与“”物结合起来认识的是 43、当代社会要求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审美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10、在中国时代自然事物四大支柱是。 对。艺术是审美体验的符号化,其每一个11、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 环节都与审美体验密切关联。 对于艺术创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45、教学活动的性质具有。 体性、个性)。 力,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是艺术物化12、美的基本特征是。 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11美育与德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二13、具有原始真实性、情感真诚性和艺术结提高)。 者没什么联系。 天然性特征的中国古典审美范畴是。 1.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 联系。二者的联系体现在:两者都是教育14、美国哲学家布洛克把答:错。因为性质指的是基本属性,而美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培养过程中不可或作为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提出来,并从语学的对象是指美学研究的客体。二者密切缺。一方面,美育是基于一定道德理念的言学的角度作出论证。 相关但却不是一回事。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教育,包含了德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德15、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育要化入人心,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应认为人具有内在的感觉器官,如“内在的学科,而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该引入美育机制。 眼睛”,这种内在器官使人一下子分辨美的整体形象。 12、美育与体育在完成培养完整人格的目丑。 2.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 标中联系紧密,不可或缺。 16、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提答:错。因为审美体验虽然是一种对于具答:对。美育属于精神意识教育,体育属出了“畅神说”。 体审美现象的深入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于生理体质的教育。二者的紧密联系在于17、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那但它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种生活经一个铸造精神,一个塑造身体,身心相互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生命体验称为验的特殊形态,只不过这种生活经验富于协调,才能培养完整人格。 “高峰体验”。 直觉性,并且富含深意,因而具有特殊的13、符号性是指形式美具有修饰事物外观18、对于美的直接感受能力,西方叫“敏感染力,并非不可知。 的特征。 感”,中国古典美学称为。 19、3、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无答:错。因为形式美所具有的修饰和装点美感心理中关键的决定性的因素是。 答:错。这种说法之承认了人在社会美中装饰性。而形式美的符号性特征指的是20、被称为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 于它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律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美因素,不仅是造21、二十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值。即自然正是在人类的符号实践中成为型符号,同时也是表情符号,是体现美的方面。 独立的审美对象,获得了美的属性,成为事物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的象征性符号。形22、下列方法中属于美育方法之一的是。 相关,无法割裂。 鲜明。 23、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 然事物的形式本身 “再现”。 24、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答:错。这种说法不完全。自然美的形式答:错。因为古典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才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性固然指自然物的形式因素在自然美中 是强调“再现”生活,追求真实。而现代25、形体构成中作为造型美的基础而具有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种形式本身也可以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表现”,重要审美价值的基本符号是。 蕴含深层意义。 即采用抽象手法,把客观世界的物象加以26、是指物体中心点的两面或5、社会美的呈现离不开它的意蕴 变形和主观加工,来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多面呈现出外在形式不同而内在质量大答:对。因为社会事物作为美的对象而呈界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主观认识和理解。致均等的状态。 现,主要是以它的意蕴使人感动。社会美现代派艺术在形式上完全背离了古典艺27、对形式的审美感受力,就是对具体形的灵魂是善,善被蕴涵在美的感性形式之术的基本原则,完成了从再现到表现的突象作的形式美分析能力。 28、中,社会事物的意蕴因素在社会美的呈现破和转变,否定了传统的形式和形式美法以法国画家马蒂斯为代表的中具有主导作用。 则,使形式美的形态从和谐统一而日趋多对鲜艳的色彩极有兴趣,认为色彩是一种6、艺术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具有表现性样化,带给人新奇、多样的审美体验。 基本表现因素。 的符号系统,与观众没有直接的关系 15、形式美不等于美的形式。 29、几何形是下列哪种文化的形式美选答:错。艺术的五个要素是作品、观众、答:对。形式美属于美的形式因素,但又择? 创造、艺术家和文化语境,其中观众是艺不等于美的形式。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30、直观具象性,是指具术作品生命的完成者和延续者,艺术的价象的感性体验,是同美的内容直接相联系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值只有通过观众才能得以实现。艺术与观的;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象的特征。 众有着不可分割的直接关系。 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具体的美的形式和抽象的形式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是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6、形式美具有不受内容制约的相对独立性。 答:对。因为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材料和组合规律本身就具有美的因素,同时,它是人类长期的符号实践中从各个具体美的形式中抽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由美。所以形式美有着不受内容制约的相对独立性。 17、色彩是独立的形式美因素,它并不蕴涵人的观念。 答:错。色彩的特性之一就是具有象征性,即观念蕴涵特性。人们通过联想将色彩与生活实践的内容形成某种固定的联系,长期积淀演变成为某种象征意义,从而成为蕴涵和表达某种观念的象征符号。 18、在形式美的自然因素中,声音是表情性最强的情感符号。 答:对。声音直接诉诸人的听觉,以其声响对人的感官产生直接、快速的刺激,从而可以迅捷地引起人即时的情绪反应。声音与人的生理心理机制有对应关系,并且具有朦胧而抽象的情感色彩,引起人不确定审美感受,具有丰富的情感意味。 19、中国书画是“线的艺术”,最具有中国文化的形式美特点。 答:对。中国文化讲究的和谐,其内涵是从宇宙气、阴阳、五行而来的对立互补盛衰循环的思想,最典型的形式美表现为线的艺术。中国书画中气韵生动的线的流动变化体现了心灵、宇宙的飞扬流动,书画中的形象传达出中国文化宇宙和谐思想。 20、纪时性是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重要特征。 答:错。电影因其技术特性,决定了它的确具有真实再现生活的逼真性,这是其他艺术难以比拟的。但电影作为艺术符号,同时还具有假定性,即它绝不是客观现实的机械实录,而要通过故事、结构、场景、角色等的假定,来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思和审美追求,在电影再造的时空中塑造形象。电影是逼真性和假定性的辨证统一,是再现与表现的完美统一。不能片面地将纪时性当作电影区别于其它艺术的重要特征。 21、雕塑、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只能抓取事物的特定瞬间,难以表现永恒意义。 答:错。造型艺术虽然是一种静态艺术,难以再现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但却可以选择、提炼、捕捉事物动态过程中最有意味的瞬间,用特定的艺术符号将其固定下来,“寓动于静”以“瞬间”表现“永恒”。 22、音乐和舞蹈是抒情性最强的艺术。 答:对。音乐和舞蹈是抒情情感的艺术,流动的音响、舞动的人体,作为具有强烈表现力的情感物化符号,可以通过力度强弱、节奏缓急、幅度大小等直接地、真实地表现人内心丰富活跃的情感,集中、有力地表现情感喷射和迸发。 23、形象间接性是语言艺术区别于其它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 答:对。语言艺术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诉诸于欣赏者的感官,而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间接体味和把握语言符号传达的意义和情感,然后在读者头脑中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这是语言艺术审美的重要特征。 24、综合艺术与其它所有艺术的艺术形象都具有感性直观的特点。 答:错。这种理解忽略各艺术门类塑造的 艺术形象审美特征的差异性。例如综合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中的舞蹈等,其艺术形象的确是感性直观的。但是在语言艺术、音乐中。其艺术形象并非是直观的,而是间接的、非具象的。文学以语言符号为中介创造形象,读者在阅读时通过联想和想象间接地体味、把握和理解,然后作品的形象才能转化为读者脑海中的艺术 1 形象。音乐也是通过非视觉的抽象音响符号所塑造的音乐形象,要作用于人的听觉,从而激发起人的想象、联想、情感活动,才能使欣赏者在脑海中浮现出“画面”,但音乐形象本身并不能提供实在确定的形象。 25、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 答:错。因为这样的理解忽略了对古典性的运动性描绘。古典性文化一方面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审美文化,也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古典性文化还以“传统”的形式存在于当前的审美文化之中,它们不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过时的文化,而是作为经典范本在当前审美文化中存在。只有这样理解,方不至于失之片面。 26.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都具有通俗化特点,都是以朴素的形式吸引大众。 答:错。通俗化是民间文化形式上的特点,它处自天然,是贴近民众生活并采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素材等的结果,其朴素自然的形式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而大众文化则是作者精心打造的产物,它所追求的感性愉悦是来自于有目的的吸收高雅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某种特点而创出模式,继而流行开来的形式,是有效创生感性愉悦的形式,这是与民间文化通俗化的朴素形式特点不一样的。 27、所谓高雅文化的“个性化创作” 指的是一种作家个人化的创作。 答:错。因为高雅文化的“个性化创作”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审美文化作品的个人化生命气息和注重作品内涵的独具一格和创新。将“个性化创作”仅仅理解为作家个性化创作,会同大众文化作品的个人创作相混淆,而两者的差别非常明显;大众文化的个性创作常常要遵从模式化、类型化的运作规则,高雅文化要求的则是典型化、个性化的独特创作品性。 28、青少年发展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在于它是身体发展的加速期。 答:错。青少年时期确实是个体身体发展的加速期,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它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青少年发展是个体的自我认同的关键阶段,是个体在消除认同性危机的过程中建立成熟的自我人格的决定性的转折点。 29、完美的青春形象指的是充满活力的外在形态和优雅得体的气质风度的统一。 答:错。这样的理解不完全。完美的青春形象应是充满活力的外在形态、优雅得体的修养风度和远大高尚的理想情操的统一。这三个层次由外而内,内涵与外在有机的统一,共同塑造青少年的理想形象。 30、青少年美育的基本原则是以活动为中心。 答:对。以活动为中心符合青少年活力充沛、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美育的基础是个体的审美体验,只有在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活动中,青少年才能积累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丰富审美趣味,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个体。 31、教师不仅是美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自身也是学生直接的审美对象。 答:对。因为教师在美育活动中,不仅是运用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科技美、形式美等美的形态进行审美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而且本身也是蕴含着丰富审美因素的活的形象,成为学生直接的审美对象。 32、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答:错。因为从审美的角度看,并非仅有人格情操和思想修养才能对学生起到形象示范作用。美的形象是可感的,优秀教师的语言、表情、体态、行为、着装、仪表等诸多方面都体现着丰富生动的审美因素,对学生来说每时每刻都是一种直观的示范,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产生直接的审美效果,影响着他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吸引他们仿效和借鉴。 名词解释 1本质论美学 2. 美学 3 美的符号性 4. 技术美 5. 荒诞 6 审美直觉 7. 艺术物化 8 “净化”说 9 美育 10“现代性工程” 11.形式美 12.多样统一 13.黄金分割 14艺术符号 15二度创作 16 "泛审美" 17. 高雅文化 18. 民间文化 19. 大众文化 20. 情绪发展 简答题 1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2 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如何? 3怎样理解美学的基本问题? 4 语言论美学如何对待美的本质问题? 5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6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7为什么说审美活动离不开直觉? 8审美体验有哪些特征? 9 怎样理解美育这一概念? 10美育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11 美的形式的特性是什么? 12 色彩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13试举例论述节奏与韵律的联系与区别。 14 试举例论述古典艺术形式美的形态。 15“书为心画”指的是什么? 16 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17 怎样理解大众文化的美育途径? 18 请简要回答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 19 简述青少年美育的意义。 20 青少年美育目标包含哪些内容? 论述题 1试举例论述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的方法。 2论述美的形象性特征。 3 论述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4 论述美感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互动关系。 5从艺术创作过程论述审美体验与艺术的关系。 6如何理解孔子的美育观? 7 试举例论述多样统一的两种基本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8试举例论述形式美教育的特征。 9试举例论述艺术符号的特性。 10 请结合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谈谈你怎样评价大众文化。 1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青少年美育原则的理解。 12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你对教学艺术特点的认识。 填空题 1. 提出的“我思故我在”的命题,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2. (鲍姆加登)于XX年出版的著作美学,标志着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他本人被视为西方美学学科的创始人。 3. (本质论美学)是指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4. (王国维)以20世纪初一系列的美学与美育论文,被公认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创始人。 5. 美学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6. 社会美的特征为(社会性)、意蕴性、稳定性。 7. 美的(符号性 )是指美所具有的物质化形态的特性。 8. 社会美的特征是社会性、(意蕴性 )、稳定性。 9. 艺术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为观众所体验的具有表现性的符号系统。 10. (宗白华)是体验美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所提出的“艺术意境”、“节奏”等概念及理论在80XX年代产生了广泛而重要影响。 11. 美感来自于人类的(符号实践活动 )。它是主体与对象互动中产生的、由感性力量超越心理结构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它是人的自由的象征性实现。 12. 直觉、情感、(想象 )和理解是美感心理的四大基本要素。 13. (审美体验)是日常体验的升华,是个体在亲自活动中对理想的生命形象的瞬间直觉,是心灵在直觉中的建构,是意义的瞬间生成。 14. (审美情感)对于美感心理是关键的、决定性的要素。 15. 西方历史上各种美育观念大多是围绕对人、尤其是对(理想人)的看法而展开的,呈现为人类不断自我建构与完善的丰富多样过程。 16.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净化说)的著名美育理论,他认为悲剧具有净化心灵的情感功能,像宗教一样使人在狂迷之后安静下来,“仿佛受到了治疗和净化”,他认为这种“无害的快感”有益于人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17. (审美教育书简)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美育理论的专著。 18. (孔子)的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君子”。 19. (蔡元培)被认为是中国现代“美育之父”,他大力倡导和实践美育,将美育纳入现代国民教育方针,带动美育研究和实践,提出的“( 以美育代宗教 )”的口号把美育提到很高的地位。 20. 形式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从具体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由自然因素及其组合规律构成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符号体系。 21. (形式 )是内容诸要素的结构方式和外部表现形态。 22. (声音)是表情性最强的情感符号。 23. 一个文化有自己特殊的组织美和(观照美)的方式,因此,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美。 24. (色彩)是构成形式美和获取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它的基本特性主要有三点:表情性,象征性,审美意味的复杂性。 25. 艺术符号是(艺术形象)的感性外观形态。 26. 造型艺术是艺术门类之一,它是以(自然符号)为媒介创造具有空间实体的活的形象的艺术。 27. (含蓄)指有限的语言中隐含似乎无限的意味,表达上“小”中蓄大,力求暗示。 . 电视是综合艺术之一,是以屏幕上的声音和(画面)为媒介,综合电影和戏剧的多种表现手段来塑造形象,以家庭为主要(传播对象)的艺术。 28. 泛审美是纯审美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播散或交融的状况。趋于生活化、(实用化)、通俗化和(商业化)。 29 从(历史演变)的情况来看,审美文化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种形态:一是古典性审美文化,二是现代性审美文化。而审美文化存在着(民族演变)的情况,这样就有了外来民族的审美文化。 30. 古典性文化指的是建立在古代社会生活方式基础上并保留至今的审美文化遗产。它的审美特征是(空灵)、(流转有韵)、(蕴藉)。 31. 在青少年阶段,美育目标具体落实在(青春形象 )的塑造,想象力的激发,理性能力的培养,价值取向的引导和健康人格的生成几个方面。 32. 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觉力、(审美知觉力)、审美注意力、审美记忆力、(审美想象力)、审美情感力和审美思维力。 名词解释 1本质论美学 本质论美学:是指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2. 美学 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从具体审美活动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3 美的符号性 美的符号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具有物质化形态的特性。这种特性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人类通过符号表达人生的美;人类还通过符号构建一个相互沟通的美的世界。 4. 技术美 技术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是指技术活动中那种能体现人的开拓和创造本性并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5. 荒诞 荒诞是西方现代审美范畴之一,指呈现在极其不和谐的形式中并引起人的复杂感受的现代情绪。表现荒诞是为了征服荒诞。 6 审美直觉 审美直觉是审美心理活动中最显著、最基本的现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感受方式,是主体对事物感性形式的直接的、整体的、动情的观照。 7. 艺术物化 物化是指把无形的体验转化为可感的形象。艺术物化是指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8 “净化”说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理解。他认为悲剧可以像宗教一样使人一开始“就卷入迷狂状态,随后就安静下来,仿佛受到了治疗和净化”。亚里士多德将这种心理感受称为“无害的快感”加以肯定,认为它有益于人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9 美育 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0“现代性工程” 中国的“现代性工程”又称“新文化工程”,是指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参照西方文化而重建自身新文化的进程,其核心任务是建构中国现代人格。 11.形式美 形式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从具体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由自然因素及其组合规律构成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符号体系。 12.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组合规律之一。是形式美的一个基本法则。它是具有差异的各个部分彼此形成协调关系的状况,它最完美、最理想的表现形式是和谐。多样统一 2 的基本形态是比例与调和。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同”,是把两种或多种相近或相似因素互相联系,形成变化不太显著的统一;比例是在差异中倾向于“异”,把美的事物中有明显差异的因素组合在一起,在互相映衬中更加突出各自特点。调和与对比都要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才能表现出统一的和谐美。 13.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线段被分割的一种比例,即短:长=长:,比例值为1:1.618。黄金分割由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又于XX年得到德国数学家蔡辛的几何学证明。西方人普遍认为“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是最美的比例。黄金分割具有普遍性,是一种在艺术和生活中经常被采用的比例关系。 14艺术符号 符号艺术是艺术形象的感性外观形态。在人类符号实践中,往往存在着三种基本的符号形态:语言符号、自然符号和人工符号。这三种符号形态构成了各艺术门类的符号形态。 15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指在音乐、舞蹈、戏剧、影视艺术活动中,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把乐谱、歌谱、舞谱、戏剧和影视剧本等一度创作的书面符号转化为可听、可视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再创造活动。二度创作可以反复地进行。在二度创作中,由于表演者对作品的理解不同,会表现出各异的艺术风格,产生多样的艺术效果。在反复进行的二度创作中,新的表演者将独特的表现力和创造才华塑造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使其具有长久不衰的生机与活力。 16 "泛审美" “泛审美”是纯审美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播散或接触的状况。 17. 高雅文化 高雅文化指由文化活教育程度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群体创造的、蕴涵了他们的文化旨趣的经典性和代表性的审美文化。 18. 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指的是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 19.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指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 20. 情绪发展 情绪发展是指人的情绪的发展过程。它包括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活动发展两个层次。 简答题 1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 2 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如何? 在现代人文科学中,美学地位在于它是一门基础性和指导性的学科。它的意义在于将其它各门人文科学在人类审美过程的基础上融合贯通,形成对人的整体的探讨。 3怎样理解美学的基本问题? 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如何生成、维护和发展的问题。具体涉及四方面,一是理想与感性;二是静态与动态;三是局部与整体;四是概念与形象。 4 语言论美学如何对待美的本质问题? 语言论美学的核心是追问语言问题,在美的本质的问题上,它认为传统美学的理性与感性问题不再是美学的中心问题,而是新的语言与意义的问题。语言论美学的本质观是:宣布美的本质是伪问题 ,认定美学的唯一问题是清理语言。 5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一、自然作为人类异己的符号; 二、自然作为人类对话的伙伴; 三、自然作为人类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 6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日常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做出的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应,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其联系在于审美心理是日常心理的超越和升华,是主体从功利态度、认知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化。审美态度的确立将日常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采取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行审美观照。这种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也就是美感。 7为什么说审美活动离不开直觉? 直觉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审美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直觉。 第一,审美直觉是美感心理的门户。感受是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 第二,审美直觉是审美意象诞生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审美直觉指向意义。有直接的感受,才有强烈的情感,审美感觉、知觉、通感都在对事物形式的观照中贯注了情感,也强化了情感。 8审美体验有哪些特征? 审美体验具有原构性、历构性、超构性和预构性的特征。原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原始建构的性质,这种原构性赋予美感以强度。历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历史建构的性质。体验的历史建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生活经验对精神的建构,二是社会经验对精神的建构。审美体验的历构性使美感获得了深度。超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而进行意义建构的性质。审美体验的超构性使美感获得了高度。预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预先建构未来形象的性质。审美体验的预构性使美感通往了人的远景。 9 怎样理解美育这一概念? 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可以从具体过程、实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来看。从具体过程来看,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它利用审美形象的情感力量去感染个体以达到教育目的。从实施效用看,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美育对人的塑造不仅作用于情感,而且导致知情意等能力的全面提高,它同时辩证地融汇了认识、意志和情感三方面。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从美育的育人目的来看,它包含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通过对人类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审美的方式达成人的自我完善。 综合上述,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各种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0美育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美育的具体特征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的实施手段是以美的形象吸引人,其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美育的感染性,是指美育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美育过程是人的各种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而其中情感是起核心作用的动力因素。美育的多样性,是指从运作方式来看,美育在时空上灵活自由,在个体针对性上显现差异的特性。美育随着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而表现多样风貌。 11 美的形式的特性是什么? 美的形式特性是:美的形式依存于美的事物;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紧密联系;美的形式具有可变性。 12 色彩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1.表情性,即色彩具有表达一定情感的特性; 2.象征性,指色彩具有的观念蕴涵特性; 3.审美意味的复杂性,指色彩所具有的审美意味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13试举例论述节奏与韵律的联系与区别。 节奏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其相同因素有规律地重复的连续形式,韵律指节奏有规律地变化和重复产生的一种情调。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有节奏的深化,是有变化的重复,使形式产生出情趣。如长城,大小相同的砖石不断重复砌成城墙,呈现秩序井然的节奏之美,而墙体依山势蜿蜒起伏,绵绵不绝,飞腾变化,又形成一种气韵生动的韵律,传达出丰富的情感意味。 14 试举例论述古典艺术形式美的形态。 古典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再现”,注重忠实于生活、追求真实,大多严格按照形式美法则并运用形式美的组合规律进行创作,所以其艺术作品的形态大多完整、典雅、和谐,最突出地体现在造型艺术作品中。 15“书为心画”指的是什么? “书为心画”是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出自于汉代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所说的“书,心画也”。指书法是一种表现人类心灵的艺术,借笔墨线条、形体结构等;来表现人的品格、气质、情操,抒发书写者的喜怒哀乐,其极致是和人的精神相通的。书法艺术可概括地表现特定时代的美学情调和文化精神。 16 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审美文化形态就是指审美文化的具体存在状态。 1.从文化演变的角度可将审美文化划分为古典性审美文化、现代性审美文化和外来审美文化; 2.从社会分层角度可将审美文化形态划分为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各种不同的审美文化形态具有不同的基本特征。 17 怎样理解大众文化的美育途径? 第一,正确对待大众文化产品,引导学生学会鉴别优秀作品的能力,提高对大众文化产品的理解能力。 第二,发掘大众文化产品中的积极因素,充分利用起喜闻乐见的审美形式,感染人、激发人,以达到良好的美育效果。 关于这一点,需要注意:第一,大众文化的这种积极作用是以一种愉悦大众的形式来实现的;第二,在这种愉悦的影响下,大众文化文本之中也会携带一些庸俗倾向,这就需要真确引导、分辨优劣;第三,大众文化积极的美育作用常常在一种“无意识”的条件下实现。这些特点的存在就要求我们仔细辨析大众文化产品中的各种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其中富有价值的成分。 18 请简要回答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 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是过渡性、转换性、不稳定性。过渡性是指此阶段中个体生理发育由儿童向成人迅猛过渡。转换性是指个体的情感、智力、道德等各方面从幼稚向成熟转变。不稳定性是指个体的社会归属感尚比较模糊,感情生活也动摇不定。 19 简述青少年美育的意义。 意义在于:它是促进青少年审美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0 青少年美育目标包含哪些内容? 青少年美育目标包括五方面,即青春形象的塑造;想象力的激发;理性能力的培养;价值取向的引导和健康人格的生成。 论述题 1试举例论述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的方法。 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是美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它是由美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必须要密切关注具体形象的特点决定的。理论思辨指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抽象思考,文本批评是指对于个别的审美现象的具体分析过程。美学研究一方面要求运用理论思辨的方法去分析丰富多样的个别审美形象,从具体到抽象、从个体到一般,把握住具有普遍意义的特点和规律来。另一方面也要求对于个别的审美形象,尤其是艺术作品,要自觉运用一定的一般理论去把握、分析,由抽象回归具体,从一般回到个别,从而揭示出特定对象的特殊意义。在美学中,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是相互结合的。我们在学习美学时,也要结合着美学理论的学习和对具体审美文本的鉴赏,来提高美学理论素养和文本批评的能力。不能重此轻彼。例如当我们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进行美学分析时,既要凭借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来把握住作品中蕴藏的中国书法美学的普遍特性,又要注意挖掘出它艺术上的独创性和独特意味。这就应从文本分析入手,通过作品独特的点线造型和气韵流动分析其中深厚的审美意味和人格风貌。 2论述美的形象性特征。 美的形象性:美的形象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通过符号形式而创造具体可感画面的特性。从客体方面理解,美总是在符号形式中呈现为具体可感、丰富活泼的生动形象;从主体方面来说,美依赖于主体对形象的直觉。这主客体的交互作用造就了生动感人的美。 具体来说,首先,美必须呈现为形象。形象是事物的形、色、声、味、态诸方面的统一体,是具体可感的生动存在方式。人的丰富情绪通过形象而获得实在的质感。形象是美的呈现方式,离开了形象,美无踪无影,无从谈起。第二,美的形象不依赖概念和推理,而依赖于人对对象的直觉。美的形象在主体和对象交互影响、召唤和应答中诞生和呈现。第三,美的形象极富生命节奏和韵律,它往往是不停流动和变易,呈现生机勃勃的活力。第四,美的形象以音乐为最高境界。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宇宙和心灵深处的深层音响显现为形象中内涵的节奏和韵律的跃动,而这正是音乐的审美特征。 3 论述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符号的形式与意蕴、艺术创作中的创造与规范、艺术接受中的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三方面。 首先,艺术作品是形式与意蕴的统一。这是艺术美的首要特征。艺术符号是有意蕴的,但它必须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二者是有机融合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相加或彼此分离。如徐悲鸿的奔马图,风驰电掣、生动逼真的奔马形象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情思和热切期望祖国进步发达的精神意蕴二者水乳交融,不可剥离。 第二,艺术创作又是创作与规范的统一。创造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作为艺术家生命的个性表现,艺术美即必须接受艺术创作规范的制约,又应充分体现艺术家的独特创造精神,它应是对传统规范的挑战,这两方面的辩证统一能形成艺术美。徐悲鸿的奔马之所以成为艺术美的经典形象,就在于表现出了鲜明的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可贵而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成为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第三,在艺术接受中观众的审美关照 3 既有个体差异,而个体的审美愉悦又具有可普遍传达性,符合一定社会标准,在个体差异和社会标准之间保持动态统一。 4 论述美感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互动关系。 美感是人对美的事物的自由感受,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消极地等待来自对象的感动,对象也不是机械的存在物被动地等待主体的反映,在美感活动中,主体具有强烈意向,对象具有丰富生命,二者互相呼唤和应答,同时又互相建构和塑造,由此形成了动态的审美体验过程。这种互动关系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主体于对象互相呼唤和应答。主体期待对象,对象诱惑主体,二者之间展开呼唤与应答的交流活动,在积极的、能动的交流中生成了美感。例如中国古典美学家运用“物感”来描述对象对主体的积极影响,运用“物感”来描述主体对对象的能动作用。自然之气变化无穷,这生动变化的事物摇撼感动人的性情,而人对事物的感受和评价,渗透着主体精神的感觉,则积极回应并侵染事物。 第二,主体与对象互相建构和塑造。对象改变了主体,主体也改变了对象。对象对主体的改变,是指对象刺激主体,引发主体感觉的运动,激活主体情感。对象的不同存在方式和呈现形态建构并塑造了主题不同美感心理。主体对对象的改变,是指主体通过感觉赋予对象以情感生命,使对象成为活的形象。“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诗句就生动地体现了人对自然对象的这种充满人情味的

    注意事项

    本文(电大《美学与美育》选择判断及网考题小抄.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