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工程塑料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2003(doc).doc

    • 资源ID:3089472       资源大小:818.50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塑料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2003(doc).doc

    摘 要Ø 工程塑料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基础材料与通用塑料相比,以其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电性能、热性能、耐磨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好,容易成型加工等特点,已成为现代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必不可少的新材料之一。在世界发达国家被竞相发展,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Ø 工程塑料不仅能大量代钢代木,而且还具有节能节材、保护生态、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建筑功能与质量、降低建筑自重等优越性。另外,随着农村城市化、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加大,工程塑料和塑料管在水泥、化肥、粮食、食品、饮料、药品、洗涤用品、化妆品等领域都有很大市场。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汽车运输产业机械仪器行业以及航空航天等国防尖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塑料的生产、加工、应用也不断得到了加强,在国民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产品所占的比重在日益增加。Ø 近几年,随着我国工业快速发展,工程塑料应用范围和数量不断增加。我国工程塑料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部分生产装置达到万吨级生产规模,年产量达到15万吨,有些产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并出口到部分国家和地区。专家预测,在今后几年内,工程塑料的市场需求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2005年需求量将达到850万吨,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其中亚洲是主要的需求增长地区,年均增长率将达11.3%。到“十五”末,我国五大工程塑料年产能力将达到39万吨,产量达到23.7万吨,市场占有率将达到43.2%。目前,我国工程塑料年产量只有5万吨,自给率不足16%,因此我国是工程塑料世界第一进口大国。Ø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塑料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工程塑料有可能形成新一轮的应用高潮。加入WTO后,工程塑料制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的发展局面。目 录1.工程塑料业概述11.1工程塑料相关概念11.1.1工程塑料概念11.1.2工程塑料的分类11.2工程塑料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1.3工程塑料业的发展概况31.3.1国外工程塑料业发展情况31.3.2国内工程塑料业发展情况42.我国工程塑料业生产和组织状况分析62.1生产状况分析62.1.1生产能力及区域分布62.1.2产品产量及产品结构分析72.2技术状况102.2.1我国工程塑料业现有技术水平102.2.2国际工程塑料业新技术发展情况122.2.3国内技术与国外技术的比较132.3市场结构分析142.3.1工程塑料制品企业规模及所有制结构分析142.3.2工程塑料制品企业地区分布及竞争状况分析152.3.3国外厂商市场进入及投资情况152.4产业的综合绩效分析173.工程塑料的需求状况分析183.1工程塑料市场需求规模183.2工程塑料制品需求结构183.3市场集中度及销量地区分布193.4工程塑料消费状况分析193.5进出口情况214.工程塑料业发展趋势预测234.1生产发展趋势234.2需求发展趋势234.2.1汽车用塑料254.2.2交通、运输业用塑料254.2.1电子、电器、信息产业用工程塑料264.3行业投资发展趋势265.产业发展环境及影响285.1行业政策及影响285.1.1行业优惠政策285.1.2工程塑料工业“十五”发展规划285.1.3关税政策295.2行业共建联盟305.3加入WTO对工程塑料业的影响316.重点企业分析326.1企业分组分析326.1.1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析326.1.2不同地区企业的财务分析336.1.3不同规模企业的财务分析356.2企业地位分析367.塑料工业投资价值分析387.1风险分析387.2投资机会387.2.1高性能、低成本工程塑料387.2.2电子、信息和汽车行业397.2.3塑料回收利用397.2.4改性塑料408.信贷建议41附 图图2-1 工程塑料生产能力6图2-2 2002年工程塑料制品销售收入地区分部7图2-3 19952001年通用工程塑料产量7图2-4 企业按所有制结构分类14图2-5 企业地区分布15图3-1 各地区人均销售率19图3-2 19952001年通用工程塑料消费量20图3-3 2001年通用工程塑料国内产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21图3-4 2001年通用工程塑料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22图4-1 通用工程塑料需求增长率预测24附 表表1-1 五大工程塑料分类2表2-1 塑料工业综合绩效17表3-1 五大工程塑料的用量18表4-1 通用工程塑料需求预测24表6-1 不同经济类型工程塑料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32表6-2 不同经济类型工程塑料制造业企业财务指标情况32表6-3 各地工程塑料制造业企业情况33表6-3 各地工程塑料制造业企业财务指标情况34表6-6 不同规模企业盈利能力361.工程塑料业概述1.1工程塑料相关概念1.1.1工程塑料概念工程塑料一般指可以作为结构材料,能在较广大的温度范围内承受机械应力和较为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使用的材料,如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聚苯醚和热塑性聚酯等。它们与通用塑料相比,产量较小,价格较高,但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电性能、化学性能,以及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1.1.2工程塑料的分类工程塑料按其用量和性能,又可分为通用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通用工程塑料包括尼龙(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热塑性聚酯(PBT和PET)和改性聚苯醚(mPPO),有时将它们称为五大通用工程塑料,长期使用温度为100150,使用量占工程塑料的95%左右。特种工程塑料也叫高性能工程塑料,长期使用温度在150以上,包括聚苯硫醚(PPS)、聚砜(PSF)、聚亚胺类(PI)、聚醚酮类(PEK)、聚芳酯(PAR)、热致性液晶聚合物(LCP)等,除PPS外,其他用量都很小,是产量小、价格相对贵、性能更优异的材料,大多与国防、航空航天和尖端技术有关。此外有些通用塑料经改性使其升级或工程化后,性能接近于通用工程塑料,如改性聚丙烯(PP)、改性苯乙烯系聚合物(ABS,SAN等)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有时也称为工程塑料,或更准确地称为准工程塑料。表1-1 五大工程塑料分类尼龙(PA)大分子结构的链节中含有酰胺基团的聚合物总称。最初仅作纤维,后开发作工程塑料。以其高拉伸强度、良好的抗蠕变性、耐磨性、耐化学品性、耐热及低摩擦系数等优异的性能,居世界五大工程塑料消费量之首。聚碳酸酯(PC)一种非结晶型的热塑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尤其以耐冲击强度著称,其透光率在90%以上,且有非常好的电绝缘性、延伸性、尺寸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无毒、卫生、易阻燃、易着色等优良特性,被广泛用于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电气、建筑、信息存储、办公用品、家用电器、光学、体育、包装、医疗、照相器材、纺织器材、安全用品、食品机械、饮水瓶等各个领域。聚甲醛(POM)高度结晶的聚合物,具有类似金属的硬度、强度和刚性,很宽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都具有很好的自润滑性,具有良好的耐疲劳性,低磨擦系数,富有弹性,因此对大多数溶剂都有较好的抗化学品性。热塑性聚酯(PBT/PET等)包括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CT(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酯)和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以及聚芳酯、聚酯弹性体等。其中作为工程塑料最常用的是PBT和PET。改性聚苯醚(MPPO)一种电性能优异、耐热性、阻燃性、耐热水性和耐候性都非常好的材料,长期使用温度在-120120oC,在-40+80oC范围内其力学性能随温度、湿度的变化很小,相对密度小(仅1.06),因此广泛用于电子、汽车、办公设备、医疗器械、航天航空等领域。1.2工程塑料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工程塑料以其特有的机械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和化学性能,成为了现代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必不可少的新材料之一。在世界发达国家被竞相发展,并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工程塑料的应用已从主要限于航空航天、原子能等国防尖端技术、电子电气、汽车、仪器仪表等领域,扩大到各种机械、办公设备、信息产业、建材、信号照明、食品加工、医疗保舰文化娱乐、运动器材及生活日用品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总体上说,工程塑料的主要应用市场及其份额依次为电子电气25%、汽车22%、机械20%、日用消费品10%、其他23%。在国际上,工程塑料的发展非常迅速,每年都以7%10%的速度增长,其中PA的应用量和产量仍居五大塑料之首。1.3工程塑料业的发展概况历史上工程塑料曾经是很富吸引力的行业,60、70和8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12%和11%。90年代该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增长速度降为中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是促进工程塑料行业继续增长的主要因素。美、日、西欧等发达国家工程塑料的年均增长率为5%6%,而世界其它地区的年均增长率为9%。工程塑料的生产和消费要求有较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较差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有较快的增长速度,但绝对水平不高。1.3.1国外工程塑料业发展情况国外工程塑料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1998年,全球五大通用工程塑料及特种工程塑料的总生产能力达513.2万吨/年(其中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为503.7万吨),总消费量为414.8万吨/年(其中通用工程塑料为407.3万吨/年),19951999年,通用工程塑料与特种工程塑料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15%和1015%,他远远高于各国国民经济和整个塑料行业的增长速度,其中PC与PBT增长速度最快,分别超过15%与10%。至2000年,PC工程塑料由于在门窗建材、光盘等产业的强劲市场驱动下,消费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与此相反,MPPO由于在办公自动化设备及电器壳体材料等领域大量被PC/ABS合金和改性HIPS所替代,加之PBT工程塑料应用速度的显著加快,从而落于PBT之后排在五大通用工程塑料末位(PBT工程塑料排在第4位)。预计未来五年内,全球工程塑料年均增长率仍将高达710%。国外工程塑料及合金主要应用市场及其份额依次为电子电气:25%:汽车22%;机械20%;日用消费品10%;其它23%。工程塑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日先进国家和地区,由一些实力雄厚、综合性的大型石化公司和化工公司居主导地位,如美国的DuPont(杜邦)、GE塑料、Dow、德国的BASF、Bayer、Hoechst和日本的宇部兴产、宝理塑料公司等。从投资热点来看,亚洲己成为美、欧、日等工程塑料发达国家的首选之地。1998年以来,三菱塑料、帝人化成、Bayer、DOW、GE等公司相继在泰国、新加坡、韩国、日本、中国上海投资兴建年产413万吨的PC装置。到2000年底,全球年新增PC生产能力达55万吨,其中亚洲占35万吨。此外,日本宝理公司己在马来西亚建立3万吨POM生产装置,2001年日本旭化成与三菱公司合作拟在新加坡建立3万吨PPO及4.5万吨MPPO装置;2002年日本三菱化成拟将设在日本西部的PBT工厂由2万吨扩大到8万吨的规模。1.3.2国内工程塑料业发展情况工程塑料在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高新技术产业,我国工程塑料的发展虽然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做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迄今仍未能形成一个产业,有可能越来越严重地影响我国高新技。中国工程塑料行业,虽然经过了几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实力来看,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不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缺乏大型企业作为行业支撑,市场占有率仍然非常低。1999年中国五大通用工程塑料消费量为38.2万吨,2000年提高至42.8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7.75%。但中国工程塑料工业仍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产量供不应求、牌号少、档次低、应用结构不合理等方面。中国工程塑料树脂生产装置普遍存在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规模小、产品种类少、质量不稳定的状况,而且价格高昂没有场竞争力,如尼龙6树脂都来自生产纤维级尼龙6装置,因分子量偏低而“先天不足”,牌号档次低,可信度差;或没取得阻燃认证,进口汽车、家电、电子、通讯生产线仍用知名的进口牌号。此外,中国工程塑料的应用不够平衡和广泛,应用主要集中在电子电气和机械领域,在汽车、建材、包装、运动和休闲用品等领域场份额明显低国外。如中国汽车用塑料品种按用量多少排序依次为:PP、PVC、PU,不饱和聚酯,ABS、氨基树脂,PE、PA和复合材料,五大通用工程塑料用量很少,仅相当国外八十年代水平。上海桑塔纳轿车PA用量仅为2.86kg/辆,红旗CA7228型车为2.4kg/辆,低于日本平均14kg/辆的水平,与BMW公司的35.64kg差距更大。我国工程塑料现在正处在产业化阶段,正是需要高投入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投入不足已成为我国工程塑料产业化最大的制约因素和突出矛盾。因此,在扩大开放、争取合作、合资、技术引进的同时,要坚持自主研究开发,包括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以免受制于人;重视必要的应用性基础研究,解决和掌握如有机催化技术、聚合或缩聚技术、化学工程与设计放大技术、助剂复配技术、改性技术,特别是合金化技术、加工应用技术乃至分析检测技术、环保技术等一些关键技术。只有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才能为工程塑料的产业化奠定可靠的基础,并在产业化后不断地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使工程塑料产业跟上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2.我国工程塑料业生产和组织状况分析2.1生产状况分析2.1.1生产能力及区域分布我国工程塑料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部分生产装置达到万吨级生产规模,年产量达到15万吨,有些产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并出口到部分国家和地区。但工程塑料在我国还刚刚起步,生产装置规模偏小,生产品种单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生产能力和现有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塑料进口国。2002年,工程塑料制品行业产品销售收入76.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15%;实现利润3.4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0.65%;从整体看,2002年工程塑料制造企业经济效益状况不佳。图2-1 工程塑料生产能力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就我国工程塑料生产厂家的地域分布看,上海是目前我国工程塑料主要的生产地区,工程塑料的生产能力约占我国工程塑料总生产能力的1/3。从工程塑料制品销售收入地区分布上看2002年浙江省、广东省两省塑料制品销售收入合计为47.9亿元,占工程塑料制品总计的62.5%。图2-2 2002年工程塑料制品销售收入地区分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1.2产品产量及产品结构分析我国只有少数企业能够生产尼龙、PBT两种产品,其它工程塑料的生产也难成气候。PC和POM是工程塑料两大品种,国内生产基本上处于空白,靠大量进口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程塑料进口国。图2-3 19952001年通用工程塑料产量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1)尼龙1999年,国内尼龙聚合能力已达480kt,实际产量370kt,其中用于工程塑料23.7kt。由于国内的尼龙数脂品种少、牌号单一、质量不稳定,加之专用助剂缺乏,造成了近几年大量国外尼龙树脂和改性材料点据市场,尤其是中高档改性材料市场几乎被国外产品占有。近年来国风塑料级树脂需求趋旺,利润空间较普通纺丝用切片大,许多原生产纺丝用切片的企业转向塑料市场推广产品。除了尼龙6和尼龙66外,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一些长碳链尼龙,如PA11、PA12的用量逐年增多,目前用量已超过3000t/a,原料全部依靠进口。为了解决市场需求,国家已批准了一套尼龙11的生产装置的项目建议。同时我国自行开发的生物发酵法生产尼龙1212也已进入工业化开发阶段,经过改性后有望替代尼龙11和尼龙12。在尼龙树脂的改性方面,国内的科研成果和新产品也有很多,特别是合金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尼龙成为21世纪最具魅力的新型材料。纳米尼龙6的负载耐热可以从6070oC提高到120150oC。同时拉伸强度提高50%75%,目前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岳阳石化总厂研究院等单位采用蒙脱土插层法制备尼龙6纳米复合材料已接近工业化程度。据统计1999年全世界共销售纳米复合塑料1000t,全部都是以尼龙为基材,预计到2004年,世界纳米复合塑料销售量能达到120kt,尼龙仍占大多数比例。尼龙的合金技术近几年在应用与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使尼龙的搞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一种新型尼龙聚合物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它是采用三元酸与己内酰胺共聚使原来呈带状的高分子结构变为星型枝状结构,分子半径减小,从而流动性增加,在玻璃纤维与矿物质填充量为65%时,仍保持较好的流动性和加工性。新型制作表面光洁度艰险,尺寸稳定,国外刚刚工业化生产,国内的研究成果4年前就已完成,但没有形成生产能力。(2)聚碳酸酯由于近几年来电子电器、计算机、通讯、建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PC用量加速增加,已超过尼龙的用量,成为工程塑料应用量最大的品种,目前绝大多数树脂依靠进口。我国聚碳酸酯总生产能力约5000吨/年,年产量不足千吨,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国内产品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与农业工厂化的发展,促使聚碳酸酯中空阳光板、隔音屏障、天棚的需求迅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中空板生产线20余条,生产能力约7万吨/年左右。随着国内CD、VCD、DVD市场的迅速发展,光盘已成为国内聚碳酸酯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年均增长率超过40%,据保守估计,国内现有光盘生产线150条,若一条线年耗约250吨计,则总需求量近4万吨。由于我国汽车工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对聚碳酸酯的需求量增长很快。(3)聚甲醛聚甲醛主要用于电子电气、汽车工业等领域。近年来国内电子电气业发展迅速,而汽车工业也已成为支柱产业,因此对聚甲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近2年国内市场聚甲醛消费量以年均23.9%的速度增长。而国内聚甲醛工业发展缓慢,生产技术还不过关,产量一直较小,2002年国内聚甲醛生产维持在2万吨左右的水平,产需缺口较大,主要依靠进口来解决需求。(4)热塑性聚酯在工程塑料中,热塑性聚酯产量增长最快,能满足市场70%的需要。(5)改性聚苯醚目前国内有北化院、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等34家单位采用进口PPO树脂开发与生产MPPO,但由于PPO原料树脂的限制,实际产量均不超过500吨/年。从90年至今,北化院研究开发了低发泡MPPO、PPO/PA合金、高电性能耐热MPPO、PPO合金增韧改性,PPS/PA及PPS/PPO合金PPO/HIPS/弹性体三元合金、军用蓄电池壳体专用MPPO材料、汽车灯具耐高温MPPO材料、高频印制电路板用热固性PPO合金新材料的研究开发(进行中)等新合金技术,开发新产品30种新产品,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较大的社会效益。(6)特种工程塑料国内在特种工程塑料这一领域几乎为空白,只有非纤维用PET及聚氨酯有生产。2.2技术状况2.2.1我国工程塑料业现有技术水平(1)长碳链尼龙1212在郑州研制成功郑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赵清香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利用生物发酵法研制成功了二元酸,研制出长碳链尼龙1212。这一新产品的研制成功是我国五大工程塑料中惟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尼龙品种,也是世界长碳链尼龙生产研究的一次突破,有望结束我国长碳链尼龙长期依赖外国进口的局面。长碳链尼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因吸水率低、尺寸稳定、强度高、韧性好、耐磨减震等优点,可替代金属制品,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军事、航天及人们日常生活用品领域。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长碳链尼龙的研究。经过课题组多年研究的这一新产品引起了世界工程塑料界的关注。尼龙1212的规模化生产现已列入国家“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并被列入国家“十五”发展规划。(2)河北深州南护胶木厂研制成功新型工程塑料铰链一种完全可替代钢板铰链的新型工程塑料铰链最近在河北深州市南护胶木厂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目前,我国机械、化工设备中普遍使用的钢板铰链由于耐蚀性能差而影响设备效益的发挥。新型工程塑料铰链产品充分利用工程塑料耐腐蚀、抗拉强度大的特点,特别是通过特殊工艺处理后,更显示出优良的特性。该产品具有耐酸碱、不腐蚀、不变形,其抗拉强度和耐磨性能完全可与钢板铰链相媲美。(3)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产业开发杂萘联笨聚醚酮(PPEK)、杂萘联苯聚醚砜(PPES)及其系列共聚物杂萘联苯聚醚砜(PPESK)是国家“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发成功的新型高性能工程塑料。其综合性能优异,克服了英国ICI公司垄断的PEEK不溶解的缺点,是目前耐热等级最高的可溶性聚芳醚新品种,其应用领域比传统品种大为扩展,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该技术已通过国家教育部主持的中试(100吨/年)验收鉴定,均被确认为国际首创。PPESK被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PPEK、PPES被评价为国际先进水平。已获两项发明专利授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杂萘联苯聚醚酮、杂萘联苯聚醚砜及其系列共聚物杂萘联苯聚醚砜酮树脂业经大连宝力摩新材料有限公司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其近期目标是达到年产2000吨的生产能力。可在电子电气,机电待业中用于耐高温绝缘膜、接插件、绝缘件等;能源工业中用于耐高温电线、电缆、电磁线绝缘材料等;在航天航空领域中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用于导弹舱体、天线罩、卫星太阳能翻板、高速轴承及动密封件等;也可用于压缩机滑片、阀片、活塞环等,耐高温特种绝缘漆、耐高温耐腐蚀涂层等民用领域。(4)纳米技术应用于工程塑料获得突破海尔集团率先将纳米技术运用到家电工程塑料上。有关专家估计:纳米复合材料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带来的经济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纳米技术应用成果转化在中国家电业目前尚属首次。通过新工艺、新方法获得的超细微纳米级的无机材料颗粒分散到有机高分子基体中,可使材料的各项性能如机械性能、耐热性能、电热性能、磁性能、光学性能等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中科院化学所在纳米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海尔科化公司将中科院化学所的纳米技术由成果转化为产业,在家电工程塑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纳米复合材料已应用到海尔小家电、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产品中,不仅使产品的各项性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在同行业中引起不小的震动。2.2.2国际工程塑料业新技术发展情况(1)日GE开发电力电缆防护管用工程塑料日本GE Plastics公司开发出电力电缆防护管用工程塑料,并推出上市,该产品是改良现有的改质PPO塑胶而得到的,可以满足在高温下具有高压缩强度、难燃性的性能要求的新品级制品,代替一般使用的PVC塑料,用作电线电缆用防护管材料为首创。新产品是不含卤元素的环保产品,荷重歪斜温度达100以上,具耐热性、安定具有高弯曲强度、冲击强度,比重低,比PVC塑料轻20%以上。(2)美国RTP公司增加抗菌工程塑料品种为了适应市场对抗菌热塑性工程塑料和热塑性弹性体不断增长的需求,美国著名塑料配混厂RTP公司增加和扩大其抗菌配方产品范围,现已有160种配混料供应市场,聚烯烃、SEBS、尼龙、聚碳酸酯、ABS和AS系抗菌牌号的用量和需求逐步提高,以前抗菌配方仅用于软PVC和聚氨酯。抗菌塑料应用包括窗柜、管道系统固定件、镜子、汽车导管、儿童家俱、家用电器、玩具、喷淋头、运动器材和鞋内底。RTP公司指出,热塑性塑料取代金属或热固性塑料时一般要求抗菌剂用量小,对物性影响小,也不会产生掉色或味道变化。RTP公司采用的抗菌剂为FDA认可产品和被美国管理部门批准的银离子化合物。(3)韩国开发出第二代工程塑料韩国森崇公司最近开发成功一种茂金属催化剂,用于制造间规聚苯乙烯(SPS)和有关树脂。计划在该公司内进行SPS的工业化生产。由于SPS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和模塑性,以及与其它树脂的良好相容性,它既能以合金形式使用,也可作为第二代工程塑料使用。(4)环烯烃共聚物已成为一种新型工程塑料环烯烃共聚物是线型烯烃与环烯烃的共聚产品,简称为COC。它具有非晶型的结构。环烯烃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尤其是由于茂金属催化剂的应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已成为一种新型工程塑料,具广阔发展前景。目前,世界上已建有3套10003000吨/年规模的COC生产装置,它们是三井化学与赫司特的合资企业、日本瑞翁和日本合成橡胶。COC产品在不远的未来将进入世界贸易市场,由于其优越的性能,不仅会在现有的塑料、玻璃、金属应用领域获得其立足之地,而且还会不断开发出新的应用领域。2.2.3国内技术与国外技术的比较(1)我国工程塑料的品种结构不合理,基本上都是通用工程塑料,高附加值特种工程塑料树脂几乎是空白。在通用工程塑料的产品中,大部分企业均生产工程塑料改性树脂,从事基础树脂生产的企业所占比例甚少。(2)国内工程塑料主要生产方式是利用改性造粒技术将通用塑料工程化、合金化,而工程塑料树脂的工业化合成生产却止步不前。这与国内蓬勃发展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3)从经营规模上看,我国工程塑料目前大多为千吨级生产装置或工业化试验装置,而国外(如PC树脂、POM树脂等)年生产能力最低是5万吨。国产工程塑料难以实现规模经济,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更别说与国外大企业相抗衡。(4)目前国内工程塑料生产装置开工率很低,工程塑料无论是产品性能或价格都无法与进口产品竞争。据海关资料统计,2000年我国净进口5大工程塑料原料树脂已达36.5万吨,进口ABS树脂144.2万吨。我国已连续3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工程塑料进口国。另外,从整体上来看,由于缺乏大型龙头企业作为行业支撑,导致我国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偏低,竞争能力不强。2.3市场结构分析2.3.1工程塑料制品企业规模及所有制结构分析据中国轻工信息中心统计,2002年1至12月份,中国工程塑料制品企业共计106家,其中大型企业6家,中型企业7家,两类企业约占12%。按所有制结构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8家,集体企业8家,股份合作制企业10家,股份制企业32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35家,其它企业10家。图2-4 企业按所有制结构分类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3.2工程塑料制品企业地区分布及竞争状况分析2002年全国工程塑料制品企业按地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四省,企业共计68家,占全国总数的64.2%,其中广东省有企业20家,江苏省有企业19家,浙江省有企业16家,上海市有企业13家。图2-5 企业地区分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3.3国外厂商市场进入及投资情况国内旺盛的工程塑料市场需求引来了众多的跨国巨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以美国GE、杜邦公司为首的一大批跨国公司就纷纷进入中国投资建厂,韩国LG化学等则是选择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世界主要工程塑料生产商拜耳、巴斯夫、杜邦、GE塑料等公司都看好中国的市场前景,在不断地追加投资,以满足工程塑料未来增长的需求。这些跨国巨头的到来,客观上刺激了国内工程塑料产业的发展,但也对国内工程塑料生产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拜耳工程塑料业务集团早已把生产基地建到了亚太地区,目前该公司在泰国的Map Ta Phut及中国的漕泾正在建设两个世界级规模的聚碳酸酯生产厂。为迅速占领亚太地区快速增长的工程塑料市场,该集团又在中国香港特区成立一个跨亚太地区的贸易及服务公司拜耳聚合物有限公司,旨在为工程塑料客户提供更好、更方便的服务。新公司2002年1月1日正式运行。在拜耳集团的聚合物业务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工程塑料业务集团,而正是亚太地区的市场增长为该集团良好的业务提供了最大支持。2001年前9个月,亚太区工程塑料业务销售额达3.6亿欧元,比前年同期增长14%。拜耳公司与上海氯碱化工股份公司合资建设10万吨/年PC项目已得到国家批准,计划2004年一期工程投产。目前拜耳在亚太地区工程塑料上的业务正处于全盛发展阶段,业务份额还将持续增长。韩国LG化学集团投资1160万美元于2003年3月在中国广东地区建成投产一复合工程塑料厂,该项目生产规模为2万吨/年。根据LG化学集团计划,到2010年将会把产能扩大到5万吨/年,同时再在中国建设第二个5万吨/年的复合工程塑料厂。另外,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和韩国LG化学还在国内合资建设了PA改性与ABS装置。杜邦公司作为全球工程塑料供货商的领先者,对中国工程塑料市场发展充满信心。为了发展在中国的工程塑料业务,杜邦公司早在1994年、1997年就建设PA(聚酰胺)、POM(聚甲醛)的改性造粒装置,又在2001年9月在深圳动工兴建了杜邦工程塑料深圳技术中心,并于2002年10月正式启用。这是杜邦公司在全球的第八家、在中国第一家工程塑料技术中心。该中心将与杜邦在全球的其他七家技术中心一起发挥杠杆效应,更有利地为客户在工程塑料方面解决难题及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杜邦工程塑料深圳技术中心的设立,可为客户提供从产品构思,即塑料应用构思直到最终产品的雏型等一系列工程塑料技术的解决方案。2003年杜邦深圳工程塑料扩建项目启动,工程塑料业务在中国增加了新的产品生产线。另外,日本宝理塑料和帝人化成均有意在我国投资,建设POM和PC装置。2.4产业的综合绩效分析表2-1 塑料工业综合绩效指标名称2001年2002年增长率(%)企业资产总计(亿元)76.9189.2716.05产品销售收入(亿元)62.7876.6822.15利润总额(亿元)3.455.81-40.65税金总额(亿元)2.291.91-16.72资产负债率(%)50.757.59资金利润率(%)9.184.85产值利税率(%)9.264.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由上表可见,2002年工程塑料制品业在企业规模、收入上比2001年同期有所增长,主要是由于国内需求不断增长促使市场逐步扩大,另一方面企业生产效率却有所下降,利润和税金总额增长均呈负数,这些说明我国工程塑料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经营效率较低,不具备国际竞争力。3.工程塑料的需求状况分析3.1工程塑料市场需求规模近年来,我国工程塑料制品市场需求量的增长促使国内工程塑料树脂的需求量保持了强劲的上升势头。从1998至2002年的5年间,国内五大工程塑料的市场需求以平均每年30.3%的速度增长。其中以PC的平均增幅为最高,达到43.5%,2002年同比增长高达57.2%。2003年五大工程塑料的市场需求将达到80万吨。其中尼龙(PA)将达16.5万吨,聚碳酸酯(PC)达40.5万吨,聚甲醛(POM)14万吨,PET和PBT合计达6.8万吨,而改性聚苯醚(MPPO)的市场需求将达2.2万吨。3.2工程塑料制品需求结构表3-1 五大工程塑料的用量单位:kt品种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年平均增长率%PO6267839213016.15PC8713016421325019.37POM6682.49610711510.47PBT/PET2435.64144489.4MPPO5.7989.21014.4合计244.7324392465.255316.4数据来源:中国塑协网主要需求结构:(1)、ABS是通用型工程塑料。其消费结构为:家电占40%,交通占15%,电子电器占15%,管件占5%,其他行业占25%。(2)、尼龙主要用于汽车工业及家电行业。(3)、聚碳酸酯(PC)主要应用领域为电子电器、板材、汽车、家电设备等,其中电子电器中应用比例为36%,光媒介18%,建筑14%,包装应用9%,轻纺工业(包括光学器材、玩具)8.4%,机械7.2%。(4)、聚甲醛POM是一种具有高结晶性工程塑料,用途十分广泛,主要消费结构为汽车占30%,电子电器各20%,工业设备为15%,消费品占15%,农用机械占10%,其它占10%。(5)PBT/PET则主要用汽车和电气方面。(6)MPPO在电子、汽车、办公设备、医疗、航空航天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主要消费趋势:随着国内电子、电器及汽车工业在中国的崛起,每年需求ABS及尼龙递增为34%,POM为5%以上,PC则以68%以上高速增长。3.3市场集中度及销量地区分布2002年我国工程塑料制品业全国人均销售率为56.48万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17.86%。从销售的地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天津和江苏。图3-1 各地区人均销售率单位: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3.4工程塑料消费状况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工程塑料的应用领域与应用数量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1999年国内五大工程塑料消费量达到了38.2万吨,比1998年增加6万吨,增长率为23%,比1994年的11.4万吨增长280%,2000年的消费量超过了40万吨,提高至42.8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7.75%。2002年五大工程塑料消耗量同比增加了34%,预计到2005年消费量将达到59万吨,年均增长率15%。(1)通用工程塑料2000年我国通用工程塑料消费量已达到约33万吨,其中聚酰胺12万吨,聚碳酸酯7万吨,聚甲醛9万吨,PBT4万吨,聚苯醚1万吨。其中尼龙工程塑料的主要消费领域是机械工业、交通运输、电子电器、体育器材和部分民用产品,消费量正逐年增加,消费年均增长率约为10%左右。我国由于聚酰胺生产与应用遍及全国各地,因此难以准确统计,据估计2001年我国聚酰胺的消费量超过10万吨。预计今后几年的消费增长率在18%左右,其中汽车工业、运输业和包装业将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图3-2 19952001年通用工程塑料消费量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2001年通用工程塑料产量占国内总消费量的9.11%,其中,聚苯醚全部依靠进口。图3-3 2001年通用工程塑料国内产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2)特种工程塑料非纤维用PET树脂总消费量约18万吨/年,其中瓶用PET树脂已形成生产能力约18万吨/年,目前年消费量约12万吨,PET薄膜生产能力约9万吨/年,消费量约6万吨/年左右。1998年聚氨酯材料消费量约70万吨,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需求量分别为25万吨和30万吨,而目前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生产能力仅为7.4万吨/年和23万吨/年。3.5进出口情况目前,我国工程塑料年产量只有5万吨,自给率不足16%,因此无论是工程塑料还是通用树脂,我国都是世界第一进口大国。国内年均大量进口工程塑料树脂,其中:ABS为130万吨、尼龙为56万吨、POM为5万吨、PC为15万吨左右,使用外汇1516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0%以上。图3-4 2001年通用工程塑料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4.工程塑料业发展趋势预测4.1生产发展趋势我国工程塑料近期发展目标及措施是:初步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塑料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2003(doc).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