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docx

    • 资源ID:3082223       资源大小:56.06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docx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一、名词解释 1.本体感觉:指个体自己随时掌握自己身体各个方面信息的能力。个体不用眼看就能轻易上楼梯、不用照镜子就能摸到自己的鼻子、不用瞄准就能打着自己身上的蚊子等都是本体感作用的结果。 2. 听觉注意能力:指对有意义的声音剌激的选择与集中的能力,也叫昕觉专注力。昕觉注意力实际上就是倾听的技能。 3. 性别认同障碍: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言语行为与自己的真实性别(生理解剖特征)相反,即在穿着和行为爱好上像异性或坚持否认自己的真实性别,他们的内心已经被异性的性别身份占据,不断地对自己本来的性别身份感到不自在或者讨庆自己性器官的解剖结构。(5分) 4.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就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的生理上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即个体之间的不同。 5. 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发生积极的变化. 6. 性别认同障碍: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言语行为与自己的真实性别生理解剖特征相反,即在穿着和行为爱好上像异性或坚持否认自己的真实性别,他们的内心已经被异性的性别身份占据,不断地对自己本来的性别身份感到不自在或者讨厌自己性器官的解剖结构。 7. 性别认同障碍: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言语行为与自己的真实性别生理解剖特征相反,即在穿着和行为爱好上像异性或坚持否认自己的真实性别,他们的内心已经被异性的性别身份占据,不断地对自己本来的性别身份感到不自在或者讨厌自己性器官的解剖结构。 8.个体内差异:个体内差异实际上也是个体差异的一种,但是在表现形式上它却是指个体内部生理和心理诸要素之间,主要是发展的诸要素之间发展的不协调性或不平衡性。 9. 弱听:弱听又称轻度听力问题,是听觉减弱的现象。如果只能听到音量高于26分贝的声音而听不到较微弱的声音例如轻声谈话) ,便可能患有弱听了。 10. 选择性缄默:选择性缄默被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社交恐惧现象,多在3-5岁起病,表现为在某些特殊场合拒绝说话或不愿意说话,从在家中不对同胞说话发展到在学校不与陌生成人说话。 11.教师期待:教师在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个性特征及交往表现对其未来发展的潜力推测。 12. 性别恒常性:指个体相信性别是永久的,而不管年龄、行为或外貌发生什么变化。 13.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下位概念,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14.感觉运动统合失调:指人的大脑不能顺利地把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正确且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以致个体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发生障碍,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导致行为失调。 15.分离性焦虑:儿童在与最依恋的人分离后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担心父母或自己在分离后会受到 伤害,如担心父母之一会在某种意外事件中受到伤害、被谋杀或被绑架等。因此,不愿离开父母,拒绝去上学或单独就寝,做与分离有关的噩梦。并常常诉述头疼、胃痛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 16.消退法:指当儿童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不给予正强化,不予理睬和关注,从而导致该行为的出现频率下降,直至儿童的这种不良行为消失。 17.感觉运动统合失调:指人的大脑不能顺利地把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正确且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以致个体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发生障碍,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导致行为失调。 18.分离性焦虑:儿童在与最依恋的人分离后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担心父母或自己在分离后会受到伤害,如担心父母之一会在某种意外事件中受到伤害、被谋杀或被绑架等。因此,不愿离开父母,拒绝去上学或单独就寝,做与分离有关的噩梦。并常常诉述头疼、胃痛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 19. 消退法:指当儿童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不给予正强化,不予理睬和关注,从而导致该行为的出现频率下降,直至儿童的这种不良行为消失。 20.群体差异:依据不同标准划定的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21.感觉运动统合:简称感统,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且作出正确的反应决策,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的过程。 22.多动症:也叫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期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23.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24.森田疗法:要求患儿对症状“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而不要压抑,采取不怕、不理和不对抗的态度,使症状逐渐从意识中淡化以至消失。该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25.儿童焦虑症:是儿童时期无明显原因下发生的发作性紧张、莫名恐惧与不安,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是一种较常见的情绪障碍。 26.儿童恐怖症:是一种神经症性的情绪障碍,往往因为某种情境的出现或参与某项活动时产生过度的、持续的、不适宜的紧张、恐惧和回避反应。 27.儿童退缩:是儿童社交敏感性障碍,指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达到异常程度,多见于5-7岁的儿童。 一、名词解释 28.隔离法:是惩罚法的一种,当儿童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暂停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将儿童从受到强化的环境带到一个不受正强化的环境,并让儿童在那里待上特定的时间, 以此来消除他们的不良行为 29.网络成瘾:是一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征”,有时也简称为“网瘾”或“网痴”。简单地说,就是对以网络为载体的内容及形式发生过度迷恋而超出一般尺度,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状态。 30.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转化而来的一种动机,是指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而且能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 31.性别角色:又叫性角色,是指按照人类文化传统,作为一个男性或女性应当表现出来的行为和 1 / 8 特征,以及对其他人所展示的男性气概或女性特征。 33.晕轮效应:又称为成见效应,是社会知觉的另一种偏见,是指人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了的社会印象。 34.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下位概念,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知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35.处境不利:是指个体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困难和不利境地的生存和发展状态。 或少具有感统失调的表现.(3) 感统训练是儿童多动症的辅导方法之一。 答:(1) 查明病因,解除负面因素,如父母过高的期望、母爱缺失等,加强挫折教育.(2) 采用支持、认知治疗、蹄戏治疗等,让儿童建立正确的观念, 形成明确的、适应的行为方式,帮助儿童在游戏中自然表露和疏泄情绪.(3) 帮助儿童进行自我全身的放松训练,还可配合游戏或音乐疗法. 9. 简述如何对儿童空间知觉进行日常检测? 答:(1) 是否常把6和9难分、“土”和“士”同一等。(2) 是否能在“对指测验”中轻松通过。(3) 是否常常把鞋穿颠倒了(4) 是否对“向左转”“向右转”的口令有灵敏和准确的反应。(5) 数学竖式对齐是否总出错。 10. 简述教师应如何利用期望效应, 培养儿童的成就动机? 答: (1) 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高对每个儿童的期待水平。(2) 改变对待学业不良儿童的不正确的行为方式。(3) 教师要精心策划儿童的学习目标。(4) 提出的期望和要求应当明确而适度,不伤害儿童自尊心。 11. 为预防儿童性虐待,教师可以做哪些工作? 答:(1) 帮助儿童认识身体自主权及人与人之间应有的身体界限,树立尊重自己和他人隐私的意识与观念。(2) 帮助儿童识别性伤害的高危时间、地点和征兆、教儿童自我防卫和求救。(3) 加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2 简述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特征。 答:(1) 活动过多;(2) 注意力集中困难;(3) 冲动性;(4) 学习成绩不佳;(5) 神经发育障碍;(6) 情绪和行为问题。 13. 简述如何进行儿童听觉理解能力的日常检测? 答:(1) 大人发出指令看儿童反应是否迟钝。(2) 上课是否听得懂老师讲的内容, 是否需要老师单独提醒。(3) 是否听得懂故事的大意。(4) 对句子进行概括, 是否缺乏想象力。(5) 回答关于故事内容的提问, 是否缺乏归纳总结能力。 14. 简述如何使用代币制来矫治儿童的违拗行为? 答:(1)和儿童事先就某一行为订立一个合同,写明如果儿童在某个期限内可以做到什么行为或不发生什么行为,便可以获得奖励。(2) 奖励以替代物和积分的形式给儿童。(3) 当儿童的积分或替32.性别标志:是指直接与两性差异相联系的体格、服饰特质、性格、语言和外显行为等表现特征。 8. 简述儿童焦虑症的辅导策略。 二、简答题 1. 简述儿童多动症的家庭治疗方法。 答:(1) 明确疾病性质,协调家庭关系。(2) 规矩应简单,要求应明确。(3) 对过多的精力给予引导。(4) 奖罚分明。(5) 订立合理的作息制度。(6) 发现儿童的特长和爱好。 2. 简述教师应如何利用期望效应,培养儿童的成就动机? 答:(1) 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高对每个儿童的期待水平。(2) 改变对待学业不良儿童的不正确的行为方式。(3) 教师要精心策划儿童的学习目标。 (4) 提出的期望和要求应当明确而适度,不伤害儿童自尊心。 3. 简述成人应如何应对儿童的言语自控问题? 答:(1) 为儿童提供健康的语言环境。(2) 不粗暴指责,而是帮助儿童认识错误的言语。(3) 妥善应对儿童插话行为,事后教导儿童应在别人说话间歇插话,不能打断别人的谈话。 4. 简述感统失调和儿童多动症的关系。 答:(1) 感统失调是儿童多动症的成因之一。(2) 多动症儿童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 或多或少具有感统失调的表现。(3) 感统训练是儿童多动症的辅导方法之一。 5. 简述如何预防儿童近视? 答:(1) 合理蕾养,减轻儿童负担,保证睡眠时间,增强体质。(2)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坚持远眺, 做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光线。不要在强光、弱光看书,用正确的坐姿看书;代物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兑现奖品。 不长时间用眼;尽量少看电视。(3) 注重环境建设。包括教室的采光、儿童座位、书本的印刷、黑15. 列举儿童发展问题形成的内因? 板的设置要合理等。 6. 简述儿童焦虑症的辅导策略。 答: (1) 遗传作用。(2) 脑损伤或脑功能失调。( 如,母亲酣酒、吸烟、受射线辐射、胎儿感染等等。)(3) 生化失调。(如,神经化学物质传递异常、营养素缺乏、内分泌腺功能失调、低血糖、铅答:(1) 查明病因,解除负面因素,如父母过高的期望、母爱缺失等,加强挫折教育.(2) 采用支持、中毒等。)(4) 先天或后天生理性问题。( 如,难产缺氧、疾病感染、中毒、代谢障碍等。) 认知治疗、蹄戏治疗等,让儿童建立正确的观念, 形成明确的、适应的行为方式,帮助儿童在游16. 简述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帮助多动症儿童? 戏中自然表露和疏泄情绪.(3) 帮助儿童进行自我全身的放松训练,还可配合游戏或音乐疗法. 7. 简述感统失调和儿童多动症的关系。 答:(1) 感统失调是儿童多动症的成因之一。(2) 多动症儿童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 或多答:(1) 采取措施控制儿童双手、预防多动。(2) 在讲话或布置任务时适当身体接触, 注视他们进行交谈。(3) 对表现良好的行为及时奖励。(4) 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突出重点, 上课形式生动多样, 多给多动症儿童操作和练习机会。(5) 对多动症儿童提的要求要恰当, 不能过于严格, 对 2 / 8 不良行为要适当处分。 17. 如何初步发现幼儿园中有昕力问题的幼儿? 答:通过以下表现:(1) 注意力不集中;(2) 侧耳细昕;(3) 语言能力差;(4) 不善于完成口头指令;(5) 在安静环境中做事效果比较好;(6) 喜欢跟着别人做事情;(7) 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和行为问题;(8) 表现出一定的医学征兆, 如耳朵疼, 流液体等。 18.简述问题儿童和儿童发展问题两个概念的异同。 答:不同点:首先定义不同;问题儿童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缺陷的儿童。儿童发展问题是指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其次;儿童发展问题是一个满怀期望与发展期待的概念。这种问题有被克服、被矫正的可能性,给教育者和社会无限期望。 相同点:儿童发展问题在研究内容上与问题儿童有相同之处。 19.简述儿童感统失调的表现。 答:感统失调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结构和恐惧知觉障碍;身体平衡功能障碍;听知觉问题及语言障碍;触觉防御障碍。 20.简述儿童多动症的家庭治疗。 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儿童多动症进行矫正的一种方法。家庭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疾病性质,协调家庭关系;规矩应简单,要求应明确;对过多的精力给予引导;奖罚分明;订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发现儿童的特长和爱好。 21.如何进行听觉理解能力的日常检测和评价 答:听觉理解能力差的儿童,在平常生活中显得比较木讷,对大人发出的指令反应迟钝甚至充耳不闻,需要成人重复指令甚至需要成人的直接带领。这样的儿童在幼儿园里往往听不懂教师的上课内容,教师发出指令后他们常常先看看别人怎么行动自己再动,反应较慢,有时还需要教师单独提醒。当教师讲故事时,这类儿童听不懂故事的大意,当被要求对两个以上句子进行概括时,缺乏想象力。当回答教师关于故事内容的提问时。缺乏归纳总结能力。有些儿童虽然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具备了听课能力,但对教师讲课内容却听而不闻。 22.简述儿童焦虑症的辅导策略。 答:查明病因,解除负面因素,如父母过高的期望,加强挫折教育等。进行心理治疗,可采用认知疗法,建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放松训练。 23.简述对儿童攻击与破坏行为的辅导策略。 控制愤怒的训练;行为后果的处理。具体分析;隔离法;惩罚法与强化法。 24.简述预防儿童说谎的策略。 答:更加儿童年龄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反省自己,检讨管教;查明原因,加强沟通;坚持真理,不迁就也不粗暴。 前事的操纵:下达命令时要控制和修改行为的前事,下达命令必须基于目前情况切实的需要,而不是大人随心所欲地颐指气使。 采取必要的行为改变技术:消退法;隔离法;代币法。 25.简述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外部控制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易冲动,她们本身对事物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常常是因为成人的需求,为了获得获奖和逃避惩罚,或是为了自己可以获得好处而产生或抑制某种行为。 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过度的阶段:这一阶段儿童逐渐由权威人士或同伴压力形成的外在力量的控制向内在规则或道德力量的控制转化。 自我控制阶段:在此阶段,儿童不再需要外界压力,她们已经形成内在准则,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判断来形成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够自己监控自己的行为,并通过自身的调控来克服自己内心的冲动,表现出适宜行为。 26.简述学前儿童手淫行为的辅导策略。 答:帮助父母正确看待儿童自慰行为并查明原因,排除不良刺激,矫正行为;积极关注儿童的情感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爱抚和关怀;不要嘲笑和训斥儿童;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转移注意力; 养成规律作息的生活习惯。 答: (1)遗传作用。(2) 脑损伤或脑功能失调。( 如母亲酣酒、吸烟、受射线辐射、胎儿感染等等。)(3)生化失调。(如神经化学物质传递异常、营养素缺乏、内分泌腺功能失调、低血糖、铅中毒等。)(4) 先天或后天生理性问题。( 如难产缺氧、疾病感染、中毒、代谢障碍等) 28. 简述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帮助多动症儿童? 答:(1)采取措施控制儿童双手、预防多动。(2) 在讲话或布置任务时适当身体接触,注视他们进行交谈。(3) 对表现良好的行为及时奖励。(4) 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突出重点,上课形式生动多样,多给多动症儿童操作和练习机会。(5) 对多动症儿童提的要求要恰当,不能过于严格,对不良行为要适当处分。 29. 如何初步发现幼儿园中有听力问题的幼儿? 答:通过以下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2) 侧耳细昕;(3)语言能力差;(4) 不善于完成口头指令;(5) 在安静环境中做事效果比较好;(6) 喜欢跟着别人做事情;(7)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和行为问题;(8) 表现出一定的医学征兆,如耳朵疼,流液体等。 30.简述问题儿童和儿童发展问题两个概念的异同。 答:不同点:首先定义不同:问题儿童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缺陷的儿变的儿童才叫问题儿童,问题儿童是个别的,它是一个结论性的、终结性的概念。而儿童发展问题是一个满怀期望与发展期待的概念。这种问题,有被克服、被矫正的可能性,给教育者和社会无限期望。相同点:儿童发展问题在研究内容上与问题儿童有相同之处。 31.简述儿童感统失调的表现。 答: 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身体平衡功能障碍;听知觉问题及语言障碍触觉防御障碍。 3 / 8 答:家庭治疗是指帮助家庭成员正确认识多动症的性质,树立治疗信心,加强心理承受能力,27. 列举儿童发展问题形成的内因? 答:道德观念的培养;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对儿童日常环境进行适当控制;童。儿童发展问题是指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 其次,只有问题行为严重,而且很难改32.简述儿童多动症的家庭治疗。 答: 家庭治疗是指帮助家庭成员正确认识多动症的性质,树立治疗信心,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协 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儿童多动症进行矫正的一种方法。家庭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疾病性质,协调家庭关系;规矩应简单,要求应明确;对过多的精力给予引导;奖罚分明;订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发现儿童的特长和爱好。 33.如何进行听觉理解能力的日常检测和评价? 答: 听觉理解能力差的儿童,在平常生活中显得比较木讷,对大人发出的指令反应迟钝甚至充耳不闻,需要成人重复指令甚至需要成人的直接带领。这样的儿童在幼儿园里往往听不懂教师上课的内容,教师发出指令后他们常常先看着别人怎么行动自己再动,反应较慢,有时还需要教师单育;对于模仿大人说谎,成人应首先端正自己行为,对于善意的谎言,要及时向孩子解释;对说谎满足愿望的,要认真分析其想得到什么、满足什么.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就应当在指出孩子说谎不对的同时,设法满足他们,并向其讲明道理。对儿童因虚荣而说谎,成人应给与理解,给予更多关注.。 (2) 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当发现孩子说谎, 不要当众揭发, 批评. 可以私下警告和批评, 并 且相信他以后能改好。 (3) 对于儿童的错误,处罚要恰当。冷静处理孩子的错误. 对于不主动承认错误,还要说谎过关的,应加重惩罚。 (4) 采取必要的行为改变技术。采用差别强化法, 对于经常说谎的孩子, 用强化和消退的 独提醒。当教师讲故事时,这类儿童听不懂故事的大意;当被要求对两个以上的句子进行概括时,原理降低说谎行为的出现率.采用行为代价法,当儿童出现不良说谎行为时,将儿童的某种奖励或缺乏想象力;当回答教师关于故事内容的提问时,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有些儿童虽然智力水平、权利收走一段时间.采用言语惩罚法、任务惩罚法等,对儿童不良说谎行为给予厌恶 知识结构具备了听课能力,但对教师讲课内容却听而不闻。 34.简述儿童焦虑症的辅导策略。 答: 探寻病因,改变环境;采用适宜的心理治疗手段,如采用支持、认知的心理治疗或游戏治疗;放松训练,可以使用生物反馈治疗仪或配合游戏或音乐疗法。 35.简述儿童期的三个反抗期。 答: 第一反抗期:2-3 岁很难对付: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无论什么事情都用“不”来反抗,许多事情要自己来做,很难“对付”,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也易发生争吵。其实这是一个自发性正在顺利发展的儿童的正常表现。第二反抗期:8 岁左右跟大人顶嘴:这个时期儿童的反抗常常是以跟大人“顶嘴”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并且显得理由十足。这表明,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在顺利发展,并开始具有批评大人的能力。第三反抗期:青春期情绪摇摆不定:这是儿童确立自我的关键时期,也称为儿童精神上的“断乳期”。这个时期儿童的情绪常常“左右摇摆”,是心理上容易出问题的阶段。 36.简述对儿童攻击与破坏行为的辅导策略。 答: 道德观念的培养。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对儿童日常环境进行适当控制。控制愤怒的训练。行为后果的处理。具体分析隔离法惩罚法与强化法。 剌激。 3.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儿童说谎行为进行干预。 答:(1) 搞清儿童说话的真正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对想逃避惩罚推卸责任的说谎,应严肃批评教育;对于模仿大人说谎,成人应首先端正自己行为,对于善意的谎言,要及时向孩子解释;对说谎满足愿望的,要认真分析其想得到什么、满足什么.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就应当在指出孩子说谎不对的同时,设法满足他们,并向其讲明道理。对儿童因虚荣而说谎,成人应给与理解,给予更多关注.。 (2) 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当发现孩子说谎, 不要当众揭发, 批评. 可以私下警告和批评, 并 且相信他以后能改好。 (3) 对于儿童的错误,处罚要恰当。冷静处理孩子的错误. 对于不主动承认错误,还要说谎过关的,应加重惩罚。 (4) 采取必要的行为改变技术。采用差别强化法, 对于经常说谎的孩子, 用强化和消退的 原理降低说谎行为的出现率.采用行为代价法,当儿童出现不良说谎行为时,将儿童的某种奖励或权利收走一段时间.采用言语惩罚法、任务惩罚法等,对儿童不良说谎行为给予厌恶 剌激。 4结合实际, 谈谈如何对儿童电视依赖行为进行干预。 答:(1) 满足儿童合理需要。家长和老师一方面应尊重并满足儿童看电视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其他途径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 (2) 转移孩子的兴趣爱好。通过引导介绍、自由选择、自由发展的方式, 培养儿童广泛的兴趣爱三、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应对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刻意捣乱的儿童? 答:(1) 对捣乱行为少加注意,使之自行消退。(2) 多用表扬鼓励,少用责骂嘲笑,对良好行为即时奖励。(3) 如果用不加理睬或者奖励的办法不能减少捣乱行为,可采取短时的惩罚,如隔离法。好,使儿童把精力分配到其他事情上。 (4) 给予捣乱儿童自由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5) 尝试使用代币制:和爱捣乱的儿童事先就某一行(3) 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和孩子一起分享电视节目, 同时也以同伴身份管 为订立一个合同,写明如果儿童在某个期限内可以做到什么行为或不发生捣乱行为,便可以获得奖励。 2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儿童说谎行为进行干预。 答:(1) 搞清儿童说话的真正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对想逃避惩罚推卸责任的说谎,应严肃批评教理和监督孩子。 (4) 限制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 注意看电视的卫生, 以免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 (5) 规范孩子的作息习惯等。应将休闲和学习分开, 保证良好的作息习惯。 5. 结合实际,谈谈儿童触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和成因, 并列举4 个辅导游戏或活动。 4 / 8 答:表现: (1)触觉统合失调包括触觉防御和触觉迟钝。 (2)触觉防御表现为固着于环境和动作、胆小害羞、怕拥挤、怕被触摸,怕风、怕粗糙面料、挑食偏食、对碰撞反应激烈,人际关系问题、注意力问题等; (3) 触觉迟钝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灵活、学习积极性低下,粘人,搂搂抱抱、需要抚摩; 过分喜欢碰触某种东西等;发音不清楚;缺乏安全意识,对打骂不在乎等。 出生后缺乏搂抱、抚摸等,过度保护,抚养粗放等。 6结合实际, 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交往技巧。 答:(1)同伴和成人直接传授。告诉儿童基本的交往技巧。(2) 通过对活动的间接观察。成人给儿童做好榜样, 让他们在观察模仿中学会交往。(3)通过成人的安排和指导。教师可以让儿童组成小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他们发展交往技巧。 在培养儿童交往技巧时应关注:(1)要有正确的目标。促进儿童交往技巧发展的目标应是:帮助儿童(2) 关注年龄特点。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 选择对儿童言语策略和非言语策略的指导。(3) 关注个别差异。应认识到儿童个性和交往技巧的差异, 给予儿童尊重, 不能只提倡某种人际交往讲课人嘴里发出声音,讲课人就不能背向弱听儿童。教师讲话时位置很重要,不能背对着光源跟弱听儿童讲话,另外教师也不能边说边走动、边板书边说话,或者摇头扭头。 注意讲课语言和语速:教师应注意讲课时的语言要抑扬顿挫、风趣幽默,这样的声音刺激能容易引起弱听儿童的注意,而且有助于弱听儿童选择重点来听。为了方便弱听儿童看话,教师说话的速度和发音动作的幅度要更加教学水平和语言材料的性质而定。对低年级的弱听儿童说些,对于不熟悉的新教材,教师可以说的慢些,必要时适当重复。 多使用直观教学法:教师应尽量多用直观教学法,尤其是教具直观,实物直观、模型直观,教师在教师讲到某一物体时,要指出它、走近它、触摸它或实际的操作它,充分地利用教具。教师也要适当地把视觉因素和听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交际手段教学。 预防弱听儿童疲劳:听力问题儿童比普通儿童更容易疲劳,教师要注意学习时间的分配和学习内容的协调。除此之外,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弱听儿童在听不懂时提出疑问,请求教师重9.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儿童行为自控问题进行辅导? 答:辅导策略:以身作则: 教会儿童行为控制,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向儿童展示自控。生成因:(1) 保胎、孕妇缺乏运动、羊水过多或过少。(2) 剖腹产和非母乳喂养。(3)育儿方式误区,话时,语速要适当放慢,发音时的口型要自然而清楚,对熟悉的生活常用词语,教师可以说的快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儿童具备合作能力。成人不能批评或厌弃交往技巧欠缺或有问题的儿童。复不懂的内容。另外教师一定要控制好纪律。 方式方法。(4) 鼓励儿童在交往实践中提高交往技巧。成人要有意识地鼓励儿童参与各种群体活动,活中儿童最易模仿的对象是父母,父母自控力的表现会影响儿童自控力的发展。例如:周末父母并进行强化。 (5) 重视环境影响。成人要充分估计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消除环境的消极影响。 没按时起床,儿童也趁机躺在床上看小说,父母忙起来不顾整理房间,儿童房间里的书本和玩具7.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自控能力? 答: 1.重视榜样的作用。成人应展示自控。教会儿童自控。 2.帮助儿童自立。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的态度和方法。让儿童有自主权和主动权。鼓励儿童自己鼓励自己,让儿童逐渐脱离成人的监督和帮助,发展内在控制能力。使被动的教育变为自我教育。 3.建立行为规范。帮助儿童制定规则。实行奖惩机制。 8.结合实际,谈谈作为老师应如何对待幼儿园中的弱听儿童? 答:平等对待:在对待弱听儿童的态度上,教师不能过多地保护他们,不能让他们依赖教师去争取与普通儿童交往的机会。过分的保护会引起普通儿童的反感,这会成为两类儿童建立和谐关系的障碍。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对两者一律要求,不能因为弱听儿童的缺陷而姑息迁就他们,要教育她们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把自己视为集体的平等成员,积极地接纳周围的每一个人,乐观,开朗一些。同时,还要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交往手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针对弱听儿童的具体情况,适当地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和帮助。 座位安排:教师可以对弱听儿童的座位进行定期调换;座位应便于他们看和听教师的讲课,最好让他们位于离教师23米的距离,如果她们的眼睛和教师的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则最有利于看话。因此,前几排靠边的位置比较适合他们。若教室内只有一边开窗户,就只能让他们坐到靠窗户一边的位置上。另外,课堂中分组讨论或课外活动中的分组游戏,教师可有意识地变换弱听儿童的组别。 培养弱听儿童的看话能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培养弱听儿童的看话能力,只要也会越堆越乱。所以,一个冲动的、行动缺少自制的父母,必须先教育自己增强自制力,才能帮助儿童克服自制力不足。 严格要求,反复训练。首先,要有规矩。成人应为儿童架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儿童不准做那些他们无法控制事情。在儿童入学前就为他们设限,等于是为他们一生的自制力奠下根基;其次,让儿童学会自己负责。成人可用自行负责和违者受罚的方式管教儿童,并且让他们自己选择者两种纠正方式,儿童经由这些选择,便会知道哪些行为会让自己尝到负面的结果。最后,有适当的惩罚。儿童若不尽责,就限制他们的自主权。不过方法要积极,让儿童仍抱有希望。儿童若不能控制自己,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因为态度代表了队他们的期望、信任和爱。 以理服人,巧用激励。被积极的强化刺激后的行为更能重复出现。自控行为的多次重复就可以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降低自控行为引起的紧张感,使自控行为容易完成和保持。例如:要求幼儿不随地扔垃圾,如果他们每次都控制的住,以后就会形成有了垃圾不乱扔的好习惯。又如:一个老奶奶同时带了几个孩子,每天中午她都对孩子们说:“如果你们都安静睡觉,起床后我就给你们点心吃。”当孩子起床后,他们就得到了点心。所以,孩子们总是可以安安静静地睡午觉,从而养成习惯。 另外,成人在激励儿童时,也要讲究语言艺术。很多儿童被选为值日生或者班干部,回家后告诉父母喜讯时家长经常会说:“真棒,真有出息”之类的话。这种表扬毫无余味,对儿童没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如果后面加上一句: “以后应该用XX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起好带头作用。” 延迟满足:要让儿童在学习时间观念中学会等待。当儿童有些不能立即满足的欲望。过一段时间得到实现后,就会有这样的体验,想得到的东西,等些时候会有的,于是就形成了等待 5 / 8 的习惯。例如:一个孩子想要一个他喜欢的玩具,父母并没有立即答应满足他,而是让他克服吃手的毛病,或提出一些额外条件。若这个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了,父母便会及时兑现自己的诺言。 师责骂和被同伴排斥的边缘状态。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小刚存在哪些发展问题?教师应如何对其进行矫治? 答: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刚存在自控问题、交往技巧问题,以及攻击、课堂捣乱等行为问题。 矫治策略: (1) 培养小刚的自控能力。重视榜样的作用,教师向小刚展示自控,教小刚自控。帮助小也刚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的态度和方法,并且给予小刚一定的自主权和主动权,鼓励他自己鼓励自己。建立严格的行为规范,帮助小刚制定规则,实行奖惩机制。 (2) 培养小刚的社交技能。可以通过同伴和成人直接传授, 告诉小刚基本的交往技巧。组织小刚对同伴交往活动进行观察。教师给小刚做好榜样,让他们在观察模仿中学会交往。教师可以让小剧和其他幼儿组成小组,通过活动和游戏指导其社交技能. (3) 矫治小刚的攻击行为, 应多进行道德观念培养, 可采用游戏疗法, 加强小刚对规则的认识。另外,还应了解小刚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适当用惩罚法或隔离法,但尽量不用武力,一旦发现小刚友好地和同伴在一起,立即给予表扬或强化。 (4) 对课堂捣乱行为,可采用消退法,在不影响教学活动的前提下,老师不予理睬和过问。尝试采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对待小刚,让其感受到老师的信任。还可实行代币制,强化其好的自控行为和课堂行为。必要时结合短时的惩罚,如隔离法等。 3、童童长得身强力壮,虽然只有4 岁. 但个头超过了同龄人。他爱打架,力气大,邻里及幼儿园的孩子都打不过他。他爱挑起事端,小朋友们都躲着他。老师家长反复批评他,他口头答应不再打人,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太差,一会儿憋不住劲,又去打人。每天妈妈去幼儿园接他,都有小朋友告状,说他又打了谁,或是毁坏了谁的东西。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童童出现了怎样的行为问题?他为什么会这样?该如何进行矫治? 答:童童出现了攻击性行为问题(攻击与破坏行为) 原因分析:(1) 年龄小,还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不能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2) 生活经验中学习。童童在攻击别人的经验中,体会到了成功或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以后就更可能采取同样的手段。(3) 教养方式。父母可能对其百依百顺,或者经常用强制或打骂方式教育他。(4) 现代传媒影响。(5) 错误的社会认知与社交技能。童童可能对外界剌激作出了歪曲的解释,并建立了错误的信念,同时也缺乏正确的交往技能,不知用何种方法解决矛盾和愤怒。 矫治策略:(1) 对其进行道德观念培养。成人以身作则,教儿童摒弃什么都要第一的想法。采四、案例分析题 1、 小新刚满3 岁,被妈妈送到了幼儿园。小新在幼儿园并不会长时间大哭大闹,吃饭和午睡也不错。但是他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起玩,总是一个人坐在一边,很难参与集体活动。 老师反映这个孩子比较胆小、害羞。还有一件事让幼儿园老师和妈妈哭笑不得:小新需要随时抱着从家里带来的自己一直使用的小被子,吃饭的时候要放到桌子上,上厕所的时候要抱着,户外活动的时候也要抱着或者放在视线范围内,一旦小被子被老师拿走或者离开视线,就会哇哇大哭发脾气。老师甚至怀疑小新是否有恋物癖。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小新的表现属于何种行为,是否为恋物癖?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作为幼儿园老师,应如何帮助小新? 答:(1) 小新存在恋物行为和刚入园的不适应、退缩,不是恋物癖。 (2) 恋物癖的核心特征是将特定的物品作为性兴奋和性满足的对象,而儿童的恋物行为多 是因为该物伴随其成长,能够给予其安全感,两者完全不同。小新面临入园适应的过程,存在一定的人园焦虑。第一次离开父母,心理需要情感的寄托,因此过于依恋伴随自己长大的小被子。而过度恋物,不合群,孤僻等表现表示小新存在一定的入园适应问题,存在一定的退缩。 (3)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教师应多关爱小新,注意满足她的安全感和自尊心的需要,比如多用该表扬法,说话亲切,耐心鼓励。 观察和了解小新的生活习惯和家庭背景,找出他胆小退缩的原因,经常和家长交换意见,家园配合。 采用模仿法帮助小新适应幼儿园生活。(如,通过图片、录像等帮助小新模仿学习良好的行为,观看时指导他注意观察那些友好交往、集体玩耍的欢乐情景,让其感受积极的情绪体 验。同时引导他现场模仿学习,观看现实生活中儿童之间相处的情景) (4) 对课堂捣乱行为,可采用消退法,在不影响教学活动的前提下,老师不予理睬和过问。尝试采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对待小刚,让其感受到老师的信任。还可实行代币制,强化其好的自控行为和课堂行为。必要时结合短时的惩罚,如隔离法等。 2、小刚在老师眼里算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人物。从早到晚总有别的幼儿跟老师打小报告说他打人,用游戏疗法,加强儿童对规则的认识。(2) 进行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弄坏了别人的东西等等。即使在课上,他也是不停地盘弄着自己的衣服或是吮吸自己的手指,他(3) 对儿童日常环境进行适当控制,如提供多种多样的玩具,减少儿童接触暴力的传媒等。(4) 进的座位就在通往睡眠室的楼梯下面,所以他还时不时吊着楼梯扶手荡过来荡过去。老师已经不知道说过他多少次了,但没有明显的效果。往往是老实一会儿又不行了,老师们很不喜欢他.她们觉得小刚虽然已经进入中班下学期

    注意事项

    本文(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