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七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docx

    • 资源ID:3067697       资源大小:45.8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docx

    七上科学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知识点总结七上科学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科学并不神秘 一、科学并不神秘 1.自然现象是相对于由人类引发的社会现象而言的,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 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物理现象、地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等。 2.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学习科学可 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3.学习科学的方法: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招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二、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法。 2.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汽车尾气污染空气。 3.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 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三、注意几个名词 1.科学研究是要通过不断地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找到科学答案或总结出自然规律。 2.科学问题是关于科学知识或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加以研究。 3.科学发现是科学活动中对未知事物或规律的揭示,主要包括事实的发现和理论的提出。作出科学发现是一切科学活动的直接目标,重要事实或理论的发现也是科学进步的主要标志。 4.科学探究的目的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 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会恢复球形,因为球内气体遇热膨胀。 1 第二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和实验操作室。 2.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3.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烧伤或烫伤,应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被化学试剂灼伤,应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4.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一、试管 1.主要用途: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 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 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 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2.使用方法: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 回塑料试管架上。 3.原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 防止液体溢出; 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 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1.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2.使用方法: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 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原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1.主要用途: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 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2.使用方法: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 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 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原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 以免损坏烧杯。 2 四、玻璃棒 1.主要用途:用于搅拌; 转移液体时引流; 蘸取少量液体。 2.使用方法: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 用后要立即清洗。 3.原因:防止容器破裂; 防止污染所取药品。 五、酒精灯 1.主要用途:用于加热物质,使用时用外焰加热。 2.使用方法: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4; 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 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 不准用嘴吹灭; 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 应用外焰加热。 3.原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 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 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 防止引起火灾; 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 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 外焰温度最高。 六、量筒 1.主要用途:量取液体体积 2.使用方法: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 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 3、原因:保证读数准确; 防止破裂; 以免增大误差。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七、胶头滴管 1.主要用途: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 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2.使用方法:取液时先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再用滴管取液,不可反复挤压胶头; 滴加时应滴管悬空,位于容器口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 不能吸液过多,用后不可平放或倒置; 取液之后立即清洗,不可一管多用。 3.原因:防止空气中的物质污染试剂; 防止玷污滴管,污染试剂; 防止腐蚀胶头; 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以免放错,污染试剂。 八、蒸发皿 1.主要用途:蒸发和浓缩结晶液体; 用作较大量固体的加热。 2.使用方法:可直接加热; 均匀加热,切勿骤冷; 加热结束,用坩埚钳夹持移开。 加热后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3.原因:薄瓷质器皿能加热; 防止炸裂; 以免烫伤自己; 防止烫坏试验台。 九、放大镜 用放大镜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时,一只手拿放大镜,另一只手拿物体,放在放大镜前方,前后移动放大镜或物体,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若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时,可以同时移动自己的头部和放大镜,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 3 第三节 科学观察 一、观察与观察力 1.观察的意义: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 3.观察的分类 直接观察:人们直接运用感觉器官进行的观察。观察范围有限。 间接观察:人们借助于仪器、工具进行的观察。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 定性观察:只需较粗略地知道物体的一般性质,不需知道具体数据的观察。 定量观察:较精确地知道具体数据的观察。 4.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观察 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作出准确的判断。 二、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观察与实验 对观察的结果要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数据记录的方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在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认真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结论。 三、活动 1.用放大镜观察指纹。 2.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下沉,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后,鸡蛋将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在溶解食盐时,要用到玻璃棒搅拌,搅拌的目的是:加快食盐溶解速度。 4 第四节 科学测量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 2.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国际单位是米。 (天体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光年来表示) 3.单位换算:1千米 = 1000米 1公里= 1千米 1m = 10dm = 100cm = 1000mm = 10m = 10nm 4.感受长度的大小:感受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5.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 选正确: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准确度的刻度尺。 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可斜视。 读正确:读数时要估计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准确值和估计值,估计值是零,不可省略。 写正确:写上正确的单位。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其他的测量仪器有潜水艇的声呐、雷达、激光测距仪。 7.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滚轮法、替代法、配合法、公式法。 累积法:利用测多求少的方法间接地测量,即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 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累积起来,将小量变大量的测量方法,适合于长度极小的物体的长度测量。 如:测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 轮子滚动的圈数,曲线长度=轮子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 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角三角尺和刻度尺配合测量物体的高和直径。 如:用两把直角三角尺直接夹住圆筒,两把直角三角尺的直角所对应的刻度值的差,就是圆筒的外径。 8.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测量对象,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如:安装门窗玻璃选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 9.误差与错误 物体的真实长度叫真实值,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一般来说,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 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影响,出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少误差,不能消除误差。 由于错误地使用工具或错误的测量方法造成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错误。错误是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以减小误差。其 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最主要的方法,实验室做实验常采用这种方法。 5 69二、体积的测量 1.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 2.体积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 固体体积:米(m)、分米(dm)、厘米(cm) 等 1m = 10dm = 10cm 液体体积:升(L)、毫升(ml)。 1升 =1分米=1000毫升 1米 = 1000升 1毫升 = 1厘米 3.体积的测量: 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用刻度尺量,然后用公式法计算。 液体体积的测量: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线,量筒的刻度均匀;量杯的刻度不均匀,刻度上密下疏。 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 a.选正确:根据测量液体要求及量筒量程和最小刻度。量取液体,应选一次性量取的最小容积的量筒。 b.放正确: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液体倒入量筒时,应左手拿量筒,右手拿烧杯,面对量筒上的刻度线,使量筒和烧杯稍有倾斜,让液体缓慢地流进量筒中。当液面接近要求的刻度时,把量筒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至要求的刻度线。 c.看正确:读数时不能用手将量筒举起来读。 视线要与凹液面的中央最低处相平。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时,会使读数偏小。 d.记正确:读数后,记录数据时要带上单位。 注意:A.量筒越细,刻度间隔大,读数才准确。 B.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V时,眼睛的视线要一直盯着量筒壁上刻度V看。 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 采用排水法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要求待测固体不溶于水或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步骤:a.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读数V1 b.用细线系住被测物体,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待被测物体浸没时,读出读数V2 c.计算:被测物体的体积V=V2-V1 若被测物体在液体中漂浮,采用下面两种方法测量 A.“沉锤法”:将待测物与一能沉入水中的重物用细线拴在一起,手提待测物上端的细线,先将重物沉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水面上升后的刻度值V1,再将待测物和重物一起放入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值V2,则待测物体的体积为V2-V1 B.“针压法”:取适量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用一细针刺入待测物,将待测物浸入水中后,用力压细针,把待测物全部压入水中,读出此时水面到达的刻度值V2,此过程中忽略针尖的体积,则待测物体的体积为V2-V1 4.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6 333333333333633三、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的单位 常用单位:摄氏度,用“”表示,即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把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国际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用“K”表示-热力学温度 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T = t + 273.15 3.测量工具:温度计。 常用液体温度计: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 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构造:外面是有刻度的玻璃外壳,内有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的毛细管,下面有装有液体的玻璃泡 注意:若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越细,玻璃泡容积越大,则相同的温度变化引起液柱的长度变化越大,温度计的测量结果越准确。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测量前:根据测量目的,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如: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最小刻度是0.1;一般寒暑表的量程是-3050;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量程是-20110,最小刻度是1。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 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液面在0刻度线以上时为零上温度如25C,读作二十五摄氏度。液面在0刻度线以下时为零下温度如8C,读作零下八摄氏度或负八摄氏度。 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 5.体温计 测量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0.1; 构造:玻璃泡容积大,毛细管内径很细,准确度高; 玻璃泡与玻璃管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的缩口,水银柱回不下来,故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使用体温计时,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6.其它种类的温度计 电子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测温度、红外线测温仪、光测温度计、辐射温度计、光谱分析等。 7 00第五节 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1.发现和提出问题:在观察、调查、阅读等情境中发现问题,尝试提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的问题。 2.建立猜测和假设: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通过思考,尝试提出可检验的假设和猜测。 3.制定计划:根据探究目的,选择取得证据的途径和方法,决定收集证据的范围和要求,以及所需的相关材 料、仪器、设备和技术等,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4.获取事实与证据:使用相关设备和材料进行调查、检索、观察、测量和实验操作,真实地记录结果。 5.检验与评价:分析、处理实验结果,与猜测和假设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作出解释,并对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进行评论,必要时提出改进措施。 6.合作与交流:书写探究报告,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 二、中学科学中常用的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科学猜想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作图法、比较定义法。 1.科学猜想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对未知自然现象及规律作出科学预见。 2.实验法: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在人为控制下和模拟自然条件下,使自然过程 再现出来,通过对照或对比,揭示研究对象的某种规律。 3.等效法:将一个科学量、一种科学装置、一个科学状态或过程用另一个相应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 4.类比法:从两个或两类对象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推出一个对象可能具有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已经具 有的属性。 5.控制变量法: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 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 这就是控制变量法。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若干因素完全相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即控制变 量,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注意:实验数量或次数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偶然性,使实验结论不准确。 练习 1.下列物体中,长度接近5厘米的是( D ) A.科学课本的长度 B.钢笔的长度 C.一元硬币的厚度 D.墨水瓶的高度 2.测量长度,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用不同的刻度尺,若要测量教室的长度用( B ) A.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 B.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皮卷尺 C.最小刻度为0.5厘米的钢板尺 D.最小刻度为0.1毫米的游标卡尺 若要测量玻璃窗的长和宽呢? 跳远成绩 制作几何图形 3.某同学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得甲、乙同学体温分别是37.10 和36.90.若没甩过,再用这支温度计测丙同学的温度,丙同学实际体温是37.00,则示数分别是( A ) A.37.10和37.00 B.37.00和36.90 C.37.10和36.90 D.37.00和37.00 8

    注意事项

    本文(七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