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红豆杉种植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 资源ID:3065891       资源大小:772.50K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红豆杉种植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红豆杉种植项目可行性分析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述衢江区地处华夏古陆北缘江南古陆南侧之间的凹陷地带钱塘江复向斜构成的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水利条件优越,地形地貌和土质适宜开发建设特色高效基地,本项目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加快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林业产业发展,促进衢江区的经济发展。 本项目的基本情况:1、预先核准企业名称:衢州市绿川苗木种植基地法人代表:徐强注册资本:50万元2、预算投资规模:预算总投资2675万元,其中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220万元、生产性投资200万元;2010-2012年投资2255万元用红豆杉的种植、加工。3、建设目标:建设2000亩森林食品基地,形成一个以种植为基础,集产品加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名称衢江区红豆杉产业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期限及进度项目建设期为5年。第1年:建立曼地亚红豆杉苗木扦插圃20亩,营造曼地亚红豆杉480亩;第2年:建立曼地亚红豆杉苗木移植圃45亩,营造曼地亚红豆杉455亩;第3-5年:每年营造曼地亚红豆杉300亩;第4年:建设综合楼;第4-5年:建设紫杉醇生产工厂(生产纯度95%以上),第五年年底前投料试生产。8项目提出背景由于红豆杉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以及其独特的绿化观赏价值,所以野生红豆杉资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红豆杉在不少地区已濒于灭绝。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拦目也以"哭泣的红豆杉"为题,对此做了专门的报道。红豆杉的人工栽培在全国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广泛的关住,一些具备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开始把目光投向红豆杉人工栽培领域。近年来,红豆杉备受我国专家青睐,已被纳入最有开发价值的植物"排行榜"。国家林业局东北红豆杉繁育基地对繁育、种植红豆杉进行了多年系统研究,发现并掌握了红豆杉无性系苗木的生长发育规律,现在人工种植树龄达14年的红豆杉高达 2-3米。我国北京、上海、辽宁、云南、西安等地相继建立了生产紫杉醇的药厂,需要大量红豆杉原料。因此,人工栽培红豆杉是一个致富的好项目。此外,种植红豆杉在园林绿化,室内盆景开发方面也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红豆杉人工栽培可扦插繁育(绿枝和硬枝扦插),亩扦插10万株,按目前的价格出售种苗,亩收入可达数万元。红豆杉苗木经过人工苗床培育其价格更是逐年翻番。在当前全国森工企业开展管护经营,退耕还林的大背景下,大力营造红豆杉药用原料林,具有十分重要的长远意义。一些有实力和远见的企业或个人投资者,在红豆杉综合开发项目的不同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取得了很大的收益。目前,国内相关提练和制药的大型企业为8家左右,已解决了将紫杉醇纯品转换为水溶注射针剂和生产线制造问题,投资生产价值高,约年时间解决不了药用枝条采集  ,故尚有许多浸膏的粗加工企业。 对紫杉醇的提炼和药物研究是二十世纪年代由外国专家开始,临床使用为针剂。国内在年代后约年时间滥采疯炒,现市场依赖于对红豆杉的开发。紫杉醇的实验室人工合成于年代后期完成,但专家预测,若形成工业化合成生产规模,年之内解决不了比从植物中提取的成本更低的问题。因此,人工培育红豆杉提取紫杉醇,是相当长时间内最现实和最经济的种植项目。             (1)药用植物促进人类健康由于人类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随着世人“回归自然”呼声的高涨,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正在日益扩大,天然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研究与开发也成为历次世界传统医药学术会议致力于探讨的重要问题。权威人士指出:21世纪将是由药用植物担负起人类保健任务的世纪。药用植物必将为进入21世纪的人类健康做出重大贡献。据统计,目前世界药用植物及其制品、保健品、化妆品、香料等成交额超过800亿美元。德国草药年销售为22亿美元,人均消耗草药36.55美元,德国开发最成功的是银杏制剂,每年从我们进口大量银杏叶,经加工后出口国外,每年创汇达3.5亿美元。在美国,植物疗法和中医替代疗法的历受了长期的歧视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生改变,到90年代美国重新发现植物药的治疗效能。1998年全美植物药市场攀升了20%达40亿美元。日本在中药制药的某些领域已占据领先地位,现已储藏了1500种药用植物学种子用于引栽培。中国被世界称为“植物药宝库”,我国约有中药品种1.2万种,而供国人和出口使用的只有10001500种,资源潜力很大。红豆杉是当前世界上研究最热门的药用植物之一。美国国家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历经20多年的努力从红豆杉树皮中发现和提取的抗癌药紫杉醇,以其独特的治癌机理和疗效显著而风靡全球,从而促成了世界性开发红豆杉和提取紫杉醇的新潮流。(2)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原料林发展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林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并明确提出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林业建设,为发展林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长期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2008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正式发布,明确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同时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规范林地、林木流转,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在国家政策进一步明确的情况下,投资林业工程建设和相关产品开发范畴的红豆杉种植基地建设符合政府产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从宏观上避免了投资种植业的风险,并通过基地建设、产品开发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三农问题”是我国最主要的基本问题,是国家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各级政府对此均高度重视。本项目区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农业总产值和农民纯收入仍然相对较低。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农业产值和农民纯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农业生产仍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的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地急需高效经济生态植物的推广来解决这一问题。培植以基地建设、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发展地方特色经济,随着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公司+农户等形式带动农户增加经济收入,这对于促进当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加快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作用。3项目建设必要性1紫杉醇供需矛盾突出紫杉醇作为目前全世界首选的抗癌药物,倍受医学界和癌症患者的青睐据腾专家预测,目前全世界每年紫杉醇的实际需求量为3000KG以上,而实际生产能力仅300-500KG,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目前生产的紫杉醇几乎完全来源于野生红豆杉的树皮(枝叶含量极低),由于近年来对红豆杉资源的掠夺利用,天然红豆杉资源几近枯竭,同时由于紫杉醇的分子结构十分复杂(分子式:C47H51NO14,分子量:853.90),人工合成尚需时日,据预测,在未来至少20年内,紫杉醇仍将依靠从红豆杉植株中提取。在我国,红豆杉属植物所有野生种都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严禁采伐。根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禁止采集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因科研、人工培育、文化交流等特殊需要采集的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必须经省级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向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申请采集证。提取紫杉醇需要耗费大量的红豆杉,唯一的出路就是人工栽培。因此建立红豆杉人工种植基地,并提取紫杉醇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紫杉醇的市场供需矛盾,为促进人类的健康事业作贡献。2红豆杉优良品种引种成功加拿大曼地亚红豆杉、美国太平洋红豆杉(短叶红豆杉)是世界公认的紫杉醇含量最高的优良品种,其中,加拿大曼地亚红豆杉是目前世界上生长最快的红豆杉品种。1996年,国家林业局将曼地亚红豆杉引种栽培技术列为国际先进(林业)技术引进项目(948项目),并委托四川省进行引种栽培试验。1996年3-4月,四川分三批从加拿大引进曼地亚红豆杉优良无性系苗木2万株,选择不同地点作为引种试验基地,经过10年的试验研究,证明曼地亚红豆杉的生长速度及生物量积累是内地红豆杉的3-5倍,小枝叶紫杉醇含量达0.03%(比国内品种高4倍以上),根部紫杉醇含量达0.04-0.06%,与原产地含量基本一致辞。其它引种试验还表明,曼地来红豆杉适宜在我国热带至暖温度,海拔40-2000m的壤质、轻土壤生长,适应范围广。曼地亚红豆杉引种的成功,为曼地亚红豆杉基地建设提供了良好 的技术储备,为基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经济发展的需要原料林培育是一项基础性产业,必须适应生态环境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资源培育为基础,精深加工能力为带动,科技进步为支撑,形成新的生态经济型产业。本项目拟通过红豆杉基地建设,培植红豆极资源,开展红豆杉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产业增值。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是衢江区推进山区生态经济型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衢江区人民政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对衢江区社会经济发展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9红豆杉种植概况、紫杉醇市场分析红豆杉资源条件及发展概况红豆杉种类、分布及资源状况()红豆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红豆杉第三纪子遗植物,被称为植物王国里的“活化石”,我国将其列来一级保护植物加以保护。红豆杉属(Taxes L)植物均为常绿乔木或灌木,为雌雄异株,异花授粉植物,属典型的阴性树种。常处于林冠下乔木第二、三层,散生,基本无纯林存在,也极少团状分布。据调查,树龄100a以上的中国红豆杉,直径仅40cm,生长很慢。红豆杉属植物只能在排水康好的酸性灰棕壤、黄壤、黄棕壤上生长良好,苗期过湿易染立枯病。苗喜阴,忌晒,幼树和成树在冠层郁闭度0.50.6之间,长势了,随郁闭度增加,生长热减弱。红豆杉萌发力强,耐修剪,耐寒。天然更新方式有两种:即种子繁殖和无性萌芽繁殖。由于天然红豆杉多是散生于林中,物种间隔离和花时不遇,使传粉受精受阻,种子生产数量少。另外,红豆杉种子种皮厚,处于深休眠状态,自然状态下需经两冬一夏才能萌发,即使正常萌发,形成的幼苗抗逆性也差,成活率低。显然,红豆杉属植物靠种子有性繁殖,扩大种群是不可能的。相对而言,红豆杉萌芽繁殖成活率高得多,能很好适应环境变化。这种无性繁殖方式在利用资源和空间上,得益于母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能量而具有明显的整合作用,但这也只能就地维持种群而不能扩大种群。因此,红豆杉属植物天然更新能力弱。上述生物学特性决定了野生红豆杉资源的分散性,有限性及发展的难度。这也正是红豆杉珍稀濒危的客观原因。(2)红豆杉种类、分布和资源状况红豆杉属植物全世界共有11个种,全都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等北美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及中国、朝鲜、日本等东亚地区。不丹、缅甸等东南亚地区以及欧洲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只有澳洲红豆杉分布于南半球。数量稀少。11个种分别昌欧洲红豆杉(T.baccata L.)、短叶红豆杉(T.brevifolia Nutt.)、加拿大红豆杉(T.Canadensis Marsh.)、佛罗里达红豆杉(T.floriana Champ.)、杂种紫杉(T.media Red.)、球果红豆杉(T.globose)、西藏红豆杉(T.wallichiana Suck.)、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 Siebel Zucc.)、云南红豆杉(T.yunnanensis Cheng et O.k.)、红豆杉(T.chinensis(Pig)Red.)和其变种南方红豆杉(T.chinensis var.mairei)。国外常见的主要有以下4个种: 太平洋红豆杉(T.brevifolia)主要分布在美国及加拿大西部太平洋沿岸诸省(州),即美国阿拉斯半岛、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美国华盛顿州、俄勒冈州、蒙加拿州、爱达荷州、加利福尼亚流洲及洛基山地域。 欧洲红豆杉(T.baccata)主要分布在欧洲及非洲的阿尔及利亚、伊朗北部和喜马拉雅山区域。 加拿大红豆杉(T.canadensia)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和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诸省(州)及两国毗邻的内陆地带。即加拿大的的纽芬兰省,新斯科舍省、魁北克省、安达略省及马尼托巴省的部分地区,从美国新英格兰山地至弗吉尼亚洲西部、肯塔基州东北部、印第安纳中西部、密歇根州、伊利诺斯州北部等地区。 日本红豆杉(T.cuspidata)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及我国东北部(在我国称为东北红豆杉),在美国蒙大拿州的山区也有分布。中国野生红豆杉菜有4种1变种,引种栽培成功的红豆杉1种,其分布和资源状况如下: 东北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主要分布于辽宁省的本溪、恒仁、宽甸,吉林省的长白山区,包括安图、汪清、和龙、抚松、浑江、长白及通化地区,黑龙江的宁安、东宁、鸡西、绥棱及穆棱等地。其自然地理区域位于千山山脉走线及东南侧,长白山脉走向线及东南侧,经老爷岭至小兴安岭南端,与产于我国的本属其它种类构成的间断分布。多散生于海拔6001200米的红松、鱼鳞云杉、白桦和山杨等针阔混交林内,自然分布区狭窄,资源蕴藏量十分有限,估计我国鲜重的总蕴藏量不足300吨,且年净生长量低,几乎没有可采收利用的潜力。 南方红豆杉(变种):南方红豆杉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红豆杉属植物,在长江流域、南岭山脉地区以及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河南、陕西(秦岭)、甘肃、台湾等地的山地或溪谷。与其它阔叶或针叶树混生,极少成纯林,分布海拔在600-800米,个别地区可低至400米左右。南方红豆杉资源的储量较大,但20世纪80-90年代破坏十分严重,据初步估计在岭南地区约有50吨以上的红豆极树被收购,还有上万株遭毁灭。 中国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分布较广,在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海拔1000m以上的山地上部有零星分布。在地形复杂的横断山区以及四川盆地西部山区和东部边沿山区有一定的蓄积量,颁布海拔在1200-2500米的范围内,湖北西部的巴东县、兴山等县,以及神龙架山区也有一定分布。在秦巴山区约有10-15万株野生中国红豆极,通过合理利用,年可采摘的小枝及针叶鲜重100-200吨。 云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集中分布于滇西至滇西北横断山区,包括迪庆、怒江、丽江、大理和保山等地区的20多个县,另外在藏东南的察隅、墨脱、波密和亚东等地,川西南的木里、盐源、西昌等县也有分布。一般分布于海拔1700-3500米的阴坡、半阴坡地洼处,散生于亚高山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或湿性常绿阔叶林中。资源比较大,仅滇西北横断山区就约有135万株,小枝叶蕴藏量约4×104吨左右。但前些年人为破坏十分严重,仅云南奔山一地就损失9.2万株,初步估计被盗剥的红豆杉树皮高达1321吨,使该地区的资源濒临灭绝。 西藏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的吉隆等地以及邻近的云南部分地区,生长于海拔2500-3400米的云南铁杉、乔松、高山栎类林中。分布面积很小,缺乏开发利用的价值,目前保存比较完整。 曼地亚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T.media)是一种天然杂交品种。其母本为东北红豆杉,父本为欧洲红豆杉,在美国和加拿大生长已民用工业80年的历史,多为灌木型。1996年,国家林业局将曼地亚红豆杉引种栽培列为国际先进技术引进,同年3-4月四川在国内率先分三批从加拿大引进曼地亚红豆杉2万株。经数年试验,引种取得成功,并且已经于2005年通过成果验收。在我国红豆杉野生资源方面,云南省是红豆杉分布相对比较多的省份,共有11个地(州)的34个县都有分布,相对连片面积221919公顷,有野生红豆杉354万株,其次是四川、陕西、甘肃、西藏和东北,以及包括广东在风的我国南方一些省区。总体来看,我国的野生红豆杉尽管面积并不小,但由于分布比较零星,少有成片分布,野生资源的蕴藏量并不是很大。受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生长十分缓慢,100年生树木的直径仅40厘米,加之前些年的盲目采伐破坏,目前的野生资源已经没有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为了有效保护红豆杉资源,在资源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优质种源基因库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不定期的成效。东北地区、江西等地在摸清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设立专款,派专人负责,建立了红豆杉资源保护区。江苏南京1954年引种,经40余年的管护,以形成一处成年栽培种群,并能正常开花结实。四川成功建立不同种和不同居群的红豆杉活体种质资源保存圃,为进行高有效含量的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基础。这些阶段性成果的取得为目前解决紫杉醇原料科短缺找到期一条经济的方法,但由于红豆杉生长缓慢,且市场需求愈来愈大的形势,人口栽培将不是积极有效的解决途径。2红豆杉的价值红豆杉是集药用、珍贵用材、观赏价值为一体的经济价值高的树种,世界各国均将其视为“国宝”。(1) 红豆杉的药用价值 红豆杉在我国医学中早有记载:本草纲目就记有红豆杉治疗霍乱、伤寒、排毒等疗效;在现代中药大辞典、东北药植志、吉林中草药、本草推陈等医药书中还有进一步的记载。红豆杉叶内含紫杉碱二萜化合物,紫杉宁、紫杉宁A、紫杉宁H、紫杉宁K、紫杉宁L、金松黄酮、坡那留酮A、蜕皮留酮、金松双黄酮、挥发油、糖等;茎皮含紫杉酚,具有抗白血病及肿瘤作用;枝含紫杉碱,心含紫杉素,紫杉碱对高血糖(肾上腺素或食物性的)有降血糖的作用。叶,枝入药都有通经、利尿、抑制糖尿病及治疗心脏病之效用。国际上,从红豆杉树皮和嫩叶中提取的紫杉醇,是继阿霉素和顺铂之后被公认最好的广谱、强活性天然抗癌药。由美国Wane等首先从短叶红豆杉(T.brevifolia)树皮中分离到紫杉醇,并于1993年1月在美国正式投放市场。据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NCI)统计的临床实验结果表明,紫杉醇对多种癌症亦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达75%以上,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头颈部癌、软组织癌和消化道癌等。紫杉醇能在癌症晚期抑制纺锤体和纺锤丝的形成,从而抑制有丝分裂,阻止癌细胞增殖。在美国、法国进行的临床试验证明,以红豆杉植株为主要原料提取以紫杉酥麻中用于晚期乳腺癌、晚期卵巢癌、鼻咽癌、膀胱癌、淋巴癌、前列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和头颈部肿瘤、上胃肠道癌、小细胞性和非小细胞性肺癌的治疗,被称为“晚期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被认为是近几十年来发现的一种最有希望的抗癌药物。红豆杉枝叶用于治疗白血病、肾炎、糖尿病以及多囊性肾病。紫杉醇相继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瑞典、德国、中国等40多个国家获准作为抗癌药上市,全球掀起了红豆杉紫杉醇热。因此有关紫杉醇的临床研究和该属植物的合理开发利用研究也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2) 珍贵用材本属植物木材坚实,纹理顺直,结构致密、均匀,色泽鲜艳,美观。木材抗腐性强,硬度适中,耐水湿,是水利工程、建筑、轮船、车辆、高级家具、器材、雕刻、文具等的优良用材。(3) 红豆杉的观赏价值红豆杉树姿优美,树干紫红通直,种子成熟时呈红色,假皮鲜艳夺目,同时,它分泌释放的各种生物碱气体能净化空气,有疗养保健的作用,是上等到的园林观赏树种。红豆杉木质坚韧、纹理细直、色泽淡红,有独特的盆景观赏价值,应用矮化技术处理的东北红豆杉盆景造型古朴典雅,枝叶紧凑而不密集,舒展而不松散,红茎、红枝、绿叶、红豆使其具有观茎、观枝、观叶、观果的多重观赏价值。(4) 可作油料作物红豆杉种子可以榨油,其出油率较高,如中国红豆杉高达60%,云南红豆杉达30%。油主要含蛋白质、脂肪、总糖。其油可制皂、润滑油等。(5) 食用红豆杉假种皮,味甜软糯、食用可口,为鸟类和山区放牧、砍柴、旅游者常食用。据报道含有多种氨基酸,如天门冬氯酸、丝氨酸、谷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等。此外尚含维生素C、B1、B2及糖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开发作保健药品和饮品。(6) 提取色素本属植物的木材,主要为心材含丰富的红色素,可提取红色素作染料。3红豆杉及紫及醇研究进展(1)红豆杉栽培技术现状1)人工栽培组织培养育苗1953年首先对红豆杉配子体及花粉进行了体外培养。1968年LePage-Degivrg将休眠的欧洲红豆杉未成熟胚接种于培养基中,胚萌发率达28%。1970-1973年的进一步研究证实河以通过的培养基中添加赤霉素以解除内源ABA对红豆杉离体胚萌发的抑制作用。Hun-Y等对4种红豆杉离体胚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的生长和萌发作了试验。结果表明:B5培养基上培养14d,欧洲红豆、东北红豆杉未成熟胚生长良好,短叶红豆杉与东北红豆杉在MS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而短叶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成熟种子离体胚出现轻度休眠,杂种紫杉则出现深度休眠。将生长型胚转至1/2B5培养基中并添加30 g/LGA3,短叶红豆杉离体胚萌发试管苗的生根率达63.9%。1998年以来,相继有陈永勤、李志良等分别采用B5与MS培养基相结合的BM培养基及加入适量的2,4-D、6-BA、GA3等激素以解除红豆杉离体胚休眠及用Mc-Cown培养基等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筛选出6-BAlmg/l+2,4-DO.lmg/L+AC4g/L,萌发率达81%的最佳组合,并证明1/4的McCone 更有利于幼苗的生根、发芽、成苗。可见,离体胚的萌发效果及成苗与培养基的种类及激素调节有很大的关系。1981年以来,Amos、McCown、Blames等报道了用红豆杉属植物茎尖的嫩芽繁殖试验,将培养物接种于含不同浓度BA的WPM培养基上,试验证明:低浓度的BA有利于嫩芽产生。1993年Salad等将佛罗里达红豆杉针叶外植体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在含lmg/L2,4-D和lag/L谷氨酰胺的MS培养基上进行悬浮培养,结果出现了胚性结构细胞。1995年Lee和Son以东北红豆杉未成熟胚为外植体先在NAA的改良B5培养基或在含2,4-D与KT的MS或WPM培养基上培养,后转至无激素的培养基中诱导,均出现了体胚。播种育苗由于红豆杉种子的休眠长达1a,试验证明:播种前种子采用低温湿沙层积储藏,硫酸铜浸泡处理或用50白酒和40的温水浸泡20min,再用0.05%的赤霉素浸泡24h,可明显提高出苗率,缩短育苗周期。播种时间以1月下旬-3月上旬为宜。苗木生长过程中适当遮荫,以减少日灼及立枯病的发生。扦插育苗在查清野生红豆杉资源及筛选出可利用居群的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初林业部门组织力量开展了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红豆杉扦插生根率受药剂、扦插基质、插穗取材、扦插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扦插前用吲哚丁酸、a-萘乙酸、ABT生根剂处理较好。据报道:南方红豆杉在NAA50u g/mL+IBA50u g/Ml8h处理,la生萌孽条扦插生根率可达90.38%。苗床基质以善土+蛭石(1:1)、壤土+河沙(1:2)、壤土+河沙+蛭石(1:1:1)为好。东北红豆杉以la生的插条吲哚丁酸50mg/L处理24h,生根率最高,且以腐殖土效果最好。红豆杉扦插时间则以秋季为宜,在全光喷雾条件下,用100mg/LABT1号浸泡插穗1h,成活率可达98%。扦插基质以河沙+锯木+腐殖土(3:2:1)为好。插穗应选20龄以下母树的1-2a生的充分木质化硬枝。经过数年的试验研究,曼地亚红豆杉的扦插成活率达到95%以上。因些扦插苗是苗木快繁的有效途径。2)栽培试验四川省率先进行曼地亚红豆杉引种试验,并取得成功。在我国南方一些省区,其它红豆杉品种的栽培试验也于上世纪90年代有零星进行,取得了一不定进展。进行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采取通过人工调控及不同营林措施来提高红豆杉的生物产量。2001年王金盾报道通过先种生长较慢的红豆杉,后种杉木营造混交林。试验结果证明:33a生的混交林,平均蓄积达474.54m3/hm2,是红豆杉纯林的2.3倍。谢志远等通过采用RT技术,即对曼地亚红豆杉植物枝叶喷洒含有特殊诱导剂的混合液,提高细胞内CO2浓度,抑制植物光呼吸,提高植物体内C固定率,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次生代谢物含量。结果表明:引进的曼地亚红豆杉苗木生长量提高1们,东北红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达0.08%,明显高于照。通过控制红豆杉林的密谋以及采取施肥等手段,对提高红豆杉的生物量均有积极的作用。此外还进行了红豆生物学特性、适生范围、适生条件、不同品种紫杉醇含量分析研究及国外品种的引进工作。结果表明:红豆杉是一类喜温凉植物,喜阴湿环境。幼苗生长期需荫蔽环境,生长过程中要求土壤湿润且排水良好。(2)紫杉醇研究概况紫杉醇(C47H51NO14)为白色结晶粉末,熔点213-216(分解),微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其结构复杂,结构式如下:1) 细胞培养1989年Christen等首次报道了细胞培养方法生产紫杉醇的研究情况,1991年Christen等登记了有关红豆杉细胞培养的第一个专利。目前国内外已有10向家实验室对10多种红豆杉属植物进行细胞培养研究,申请被批准的专利达20余个。主要通过细胞筛选、加入前体及诱导因子、改变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方式和对代谢途径的调节来提高生物合成紫杉醇的产量。1933年Zamia等首次报道了有关紫杉醇生物合成的研究情况。由美国农业部植物催化公司、豪色化学公司、康奈尔大学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组成的集团研究筛选的细胞可以产生1-20mg/L紫杉醇。韩国山野厅林木育种研究所的孙圣镐博士从东北红豆杉截取芽眼,放入培养基中培养增殖后提取紫杉醇,从每公斤芽眼只能提取0.16mg提高到3.00mg,产量提高了19倍。甘烦选等进行了中国红豆杉细胞的液体培养实验,生长速度达0.28mg/L.d,紫杉醇含量为0.012%。1998年余龙江等通过对红豆杉茎尖和根尖离体培养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分析,认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可能是影响红豆杉离体培养紫杉醇产量的主要因子。1999上又报道真菌诱导物能提高紫杉醇产量,促进紫杉醇厚的分泌。在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的基础上,添加真菌诱导物0.4g/及前体乙酸按14.0mg/L、苯甲酸钠13.0 mg/L、a-蒎烯10.0mg/L和苯丙氨酸15.4mg/L,有利于固体化培养及紫杉醇的提高。还证实在接着过程中,通过对代谢途径的调节,促进紫杉醉的合成。培养第15d加入100g/L黄豆芽提取液、100mg/L苯二酸钠和6.2mg/L硼酸或加入42.7mg/LCCC、25.6mg/La-蒎烯及11.5mg/LEGTA等的协同作用明显提高紫杉醇厚产量。2001年吴奇君等报道在果糖的协同作用下,加入前体可使紫杉醇产量搞高63.89%,陈永勤等通过对在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下云南红豆杉细胞系TY6生长和紫杉醇积累的动态及无机氮源对紫杉醇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硝态氮浓度高有利于细胞生长,铵态氮高有利于紫杉醇积累,在培养12d时,将硝态氮培养基更换成铵态氮培养基,紫杉醇厚产量提高1.6倍。研究表明:无论是细胞悬浮培养,还诱导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及紫杉醇的含量在黑暗条件下是光照条件下的3倍。但未见大规模细胞培养提高紫杉醇产量的成功报道。2) 化学合成以美国Nikolaou博士为首研究小组1994年报道了通过化学方法全合成紫杉醇。但过程复杂,费用较高,难以形成商业化生产。半合成主要是依赖自然资源提取获得的紫杉醇前体如backdating LII等。目前已获得紫杉醇厚半合成衍生物-泰索帝,初步证实其对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也要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紫杉醇来源问题。3) 遗传转化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和发根农杆菌(A.rhizogenes)的野生型株系均可成功转移外源DNA进入红豆杉基因组。1994年Han等研究表明,利用短叶红豆杉和欧洲红豆杉成熟的茎段作为原始材料,用根癌农杆菌的菌株感染,结果欧洲红豆杉冠瘿瘤的形成率达28.3% 。同年,Salyut等发明的专利也介绍了根癌农杆菌感染红豆杉形成冠瘿瘤的情况,证明冠瘿瘤具有产生紫杉醇的能力。还有一些文献也报道了红豆杉毛状根诱导及培养的结果,同时也证明了毛状根具有产生紫极烷类化合物的能力。4) 微生物生产1993年Sterile从短叶红豆杉分离得到一种寄生真菌(Faxomycesandrecas),可以在特定的培养基中产生紫杉醇及相关的化合物,但含量极低(24-25u g/L),未得到应用。1994-1999年邱德有、马天有等人研究发现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均存在产紫杉醇的内生菌株。2001年周东坡等从东北红豆杉中分离,经纯化发酵培养得到的3株真菌HQ33、HQ48、HQ54,其紫杉醇产量达51.06-125.7u g/L,后经几年的生物工程手段选育,使其产紫杉醇的水平提高了几倍。据周东坡教授最新报道已分离、筛选出一株紫杉醉产量十分可观的菌种HQD33,利用诱变的方法优化其因结构,最终培育出每升培养液可产紫杉醇448.52u g的高产菌株。由于真菌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来源广,通过发酵可大规模生产,提高紫杉醉产量。如能形成规模化生产,其效益将十分显著。5) 基因工程研究证实在紫杉醇生物合成过程中,由GGPP环化成紫杉二烯是一个慢的或限速的反应步骤,因此,增强环化反应对紫杉醇的积累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环化酶是一个很好的目标基因。早在1992年,Lewis和Choteau等人从短叶红豆杉树皮中制备到一种粗酶提取物,对GGPP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目前,已分离和克隆了环化酶TDCI、c-DNA和羟化酶Tat等关键酶基因,以此直接向产生紫杉醇的真菌中导入,产生具有较高紫杉醇产量的转基因真菌,使紫杉醇实现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314红豆杉及紫杉醇开发利用进展由于红豆杉的提取物(Texel Pac lit axe)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所长BRODER博士称紫杉醇是继阿霉素、顺铂以后,15年来被认为是对多种癌症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癌药物。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中国都相继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美国率先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医学临床并在治疗各种癌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闪、效果。从此,人类在抗癌领域又取得了新的突破。(1) 国外红豆杉及其紫杉醇开发进展1958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制订了一项从植物中筛选抗癌活性物质的计划。作为350000种筛选之一的太平洋紫杉树皮出被告送到了NCI。经过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从太平洋紫和树皮的提取物中发现了紫杉醇,并揭示了紫杉醇通过促进聚合,阻止微管解聚,从而抑制细胞分裂的独特抗癌作用机理。1992年,紫杉醇(泰素)获得了美国FDA的新药批准。目前抗癌药物销售份额约占世界医药市场的15%,在畅销的植物来源抗癌药中,“紫杉醇”无颖独占鳌头。紫杉醇的开发利用正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紫杉醇系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1992年开发上市的一个全新植物抗癌药。紫杉醇的作用机理与已上市的其它化学合成抗肿瘤细胞重要的分裂方式微管蛋白合成使肿瘤体逐渐缩小而大直接杀死癌细胞。在上市短短几年内紫杉醇制剂的全球销售额已突破10亿美元大关,创下单一抗癌药销量之最。紫杉醇在美国最初批准的临床用途为治疗晚期卵巢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此后,美国临床医学界陆续发现了紫杉醇有不少新用途,其中包括与抗艾滋病药物合用可治疗卡波济氏肉瘤(一种艾滋病人特有的恶性肿瘤)以及用于结、直肠癌、膀胱癌和乳癌等一系列的棘手肿瘤疾病。由于紫杉醇适应症的扩大及其副作用相应小于其它抗肿瘤药物(化疗药),故该产品在国际上已成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首选抗癌药物。尽管价格昂贵,但由于疗效确切,紫杉醇制剂在市场上始终畅销不衰。目前销售的紫杉醇按原料来源不同可分成二类。第一类即直接从太平洋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原料加工成的药剂;第二类为半合成紫杉醇,即先从太平洋红豆杉嫩枝条或树叶等可再生资源中提取出“10浆果赤霉碱”,经半合成即成为紫杉醇。半合成紫杉醇制剂现主要由法国普朗克制药公司独家生产,商品名为“泰索帝”。上世纪90年代中,意大利一家专门从事植化产品开发的公司Indene曾与施贵宝合作,拟在实验室中批量培养紫杉树皮细胞培养液中直接提取紫杉醇原料。遗憾的是,这一方法虽然可行,但实际产量微不足道,若要满足国际市场对紫杉醇原料药的巨大需求,实在是杯水车薪。所以国际市场上至今仍沿用十年前确立的紫杉醇原料药两大制备方法(即红豆杉树皮提取法和树枝提取半合成法)。迄今为止尚未见有第三种方法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报道。(2) 国内红豆杉及其紫杉醇研究开发进展从全球范围看,虽然红豆杉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印度、缅甸、尼泊尔王国及中国都有分布,但亚洲的红豆杉储量最多,其中中国储量占全球储量的一半。我国利用国产红豆杉研制开发的紫杉醇新药紫素(Pachlitaxel)于1995年通过II期临床试验审评被批准上市。我国科技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在2000年9月颁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中确认紫杉醇为高新技术产品,鼓励发展。到目前国产紫杉醇大部分供国内企业生产注射剂之用,仅有一小部分原料药供出口海外市场。国内有关部门估计,中国紫杉醇厚原料药总产量在40公斤左右,约占全球紫杉醇总产量的10%。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逐渐成为美国的紫杉相离原料供应国之一。国内市场上紫杉醇产品有纯度10%、50%、70%、90%以上规格产品,高纯度紫杉醇国内极少生产。近年来,我国开发的紫杉醇制剂产品有:太极集团的紫杉醇注射液;黑龙江省红豆杉医药研究所的达克素片和达克素胶囊;重庆赛诺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复方红豆杉胶囊;上海医学院的特素;辽宁省医药实业公司的复方红豆杉胶囊;还有紫杉醇的靶向隐形纳米粒制剂,紫杉醇乳剂量,紫杉醇空间稳定型微型乳剂,紫杉醇质体,紫杉醇空间稳定脂质体,紫杉醇隐形脂质体,紫杉醇前体药物脂质体等制剂下在开发之中。3.1.5我国红豆杉及紫杉醇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红豆杉天然野生资源匮乏由于对红豆杉天然野生资源不合理的利用,使本来十分有限的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目前,除中国红可豆杉外其它几种已成为中国甚至世界的珍稀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1992年就被定为一级珍贵保护树种,西藏红豆杉被中国植物红皮书定为濒危种,东北红豆杉出日趋濒危。所以利用红豆杉天然野生资源是不可能的了,由此为红豆杉异地引种栽培和人工造林,定向培育扩大可利用资源白日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紫杉醇市场价高达20万30万美元/公斤,经济诱惑力极大。一些地方和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只顾短期行为,大量耗费红豆杉资源,甚至采取杀鸡取卵的野蛮方式,致使本来十分有限的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国家及有关省区先后下发通知或紧急通知,加强野生红豆杉资源保护,同时采取强硬措施打击非法破坏野生红豆杉资源的活动。(2) 红豆杉人工培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量巨大,另一方面利用现存的天然资源基本上不可能,现有人工繁殖资源又十分有限,远元宝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进行人工扦插快繁,进行定向培育扩大红豆杉可利用资源,是目前开发紫杉醇资源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红豆杉品种生长十分缓慢,培育周期偏长,瑞在栽培的原料林一般需要20年以后方可提供原料,而且栽培规模小,分布零星,产量有限,可见我国人工培育的资源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3) 紫杉醇分离提纯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目前国内多数紫杉醇提取厂家设备简陋,且生产规模小,工艺上除杂纯化技术差和产品质量差个,得率也低,造成红豆杉资源大量浪费。多数提取企业只能生产红豆杉提取物浸膏,仅少数单位掌握除杂提纯技术。因此应提高红豆杉提取物紫杉醇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稳定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3.1.6红豆杉(紫杉醇)市场需求紫杉醇是目前治疗癌症所有药物中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同时因其疗效最显著,被列入治疗癌症的首先药物。(1) 国内市场由于紫杉醇体格

    注意事项

    本文(红豆杉种植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