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浙江省 开化县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doc

    • 资源ID:3059034       资源大小:4.31MB        全文页数:1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省 开化县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doc

    浙江省 开化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报批稿)浙江省开化县人民政府二一年十月浙江省开化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报批稿)组织 部门:开化县人民政府完成 单位:开化县水利局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规划审定人:陈森美规划审核人:楼越平规划复核人:王士武项目负责人:尹吉国报告编写人:尹吉国 邵涌峰 邵建荣项目组成员:邵涌峰 邵建荣 周宇峰苏 飞 温进化 姚水萍前 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的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自然界所能提供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其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将日趋明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将水资源与粮食和能源并列为我国三大战略资源,明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支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也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广节约用水措施,推行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因而,节约用水已成为我国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是通过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人水和谐、生态良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它有别于传统意义依靠行政措施推动,偏重于工程、设施、器具和技术等措施的节水,主要通过制度建设,建立以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道路。开化县位于钱江源头,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之地,是水资源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其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于保护钱江源头水生态环境、实现开化县“生态立县、特色兴县”的发展战略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开化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节水工作的开展,把厉行节水作为政府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于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开化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同时为全省其他类似地区探索和积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经验,2009年12月,受开化县水利局委托,我院承担浙江省开化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对于开化县这样一个水资源禀赋能力较强、水质较好的地区为什么要节水?如何开展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工作?是项目组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向行业主管部门汇报、与业界专家交流、同开化县相关部门沟通,项目组确定了从节水减排和源头保护两个方面开展本规划的总体思路。规划编制过程中,在开化县府办的领导下,得到了县发改局、水利局、农办、经贸局、规划建设局、农业局、环保局、水务公司、以及各乡镇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通过多次座谈讨论、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确保了规划的顺利完成,在此表示感谢。项目组 二一年十月目 录前 言I目 录III第1章开化县概况11.1自然地理概况11.1.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11.1.2地形地貌21.1.3水文气象31.1.4河流水系31.1.5自然资源31.2社会经济概况51.2.1总体概况51.2.2农 业51.2.3工 业61.2.4建筑业和第三产业71.3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71.3.1水资源计算分区71.3.2水资源数量评价81.3.3水资源质量评价111.3.4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121.4现状用水水平分析151.5节水减排工作开展现状161.6面临形势与主要问题181.6.1面临形势181.6.2主要问题191.7节水规划技术路线21第2章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污染负荷分析222.1现状节水潜力分析222.1.1节水指标与标准222.1.2现状节水潜力分析222.2水资源合理配置252.2.1配水规则252.2.2社会经济发展预测252.2.3需水预测分析292.2.4可供水量预测342.2.5供需平衡分析352.3水功能区水质演变分析392.3.1分析思路392.3.2河流一维水质模型392.3.3区域污染负荷估算方法392.3.4现状污染负荷调查412.3.5水质模型参数率定432.3.6规划方案水质演变分析452.3.7污染负荷分析结论56第3章规划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573.1指导思想573.2基本原则573.3规划范围及水平年573.4建设目标573.4.1总体目标573.4.2主要用水行业节水目标583.5主要任务603.6规划依据623.6.1法律、法规和规章类623.6.2规范性文件623.6.3相关规划或报告62第4章节水减排重点区域与重点领域644.1重点区域节水减排644.1.1重点区域概况654.1.2现状节水存在的问题654.1.3节水减排对策664.2重点领域节水减排674.2.1农业节水减排684.2.2工业节水减排694.2.3生活节水减排724.2.4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74第5章节水型社会相关制度建设765.1建设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765.1.1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765.1.2建立节水型社会管理机构775.1.3健全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775.2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775.2.1确定用水总量785.2.2加强定额管理785.3强化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785.3.1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785.3.2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785.4建立健全节水减排制度795.5完善合理水价形成机制795.5.1推进农村水价改革795.5.2深化城镇水价改革805.6推进节水产品准入制度805.7完善取用水计量与统计制度815.7.1加强取水计量设施的安装工作815.7.2健全完善取用水计量配套措施815.8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815.8.1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815.8.2参与式管理组织建设82第6章重点节水减排工程规划846.1农业节水减排重点工程846.1.1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846.1.2高效节水灌溉工程856.1.3水稻通气高产栽培推广工程866.2工业节水减排重点工程876.3生活节水减排重点工程886.3.1漏损管网改造工程886.3.2节水器具推广工程896.3.3城乡供水延伸工程916.4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工程936.4.1农田污染防治工程936.4.2城镇污水处理工程946.4.3农村环境整治工程976.5能力建设重点工程1006.5.1用水计量设施安装工程1016.5.2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工程1016.6节水型社会建设投资估算1026.6.1投资估算1026.6.2投资来源102第7章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与工作安排1077.1试点期间示范项目建设1077.1.1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示范项目1077.1.2农业节水减排示范项目1077.1.3工业节水减排示范项目1087.1.4生活节水减排示范项目1097.1.5生态环境治理示范项目1097.1.6能力建设示范工程1107.2试点期间工作安排1107.2.1前期准备阶段(2009年)1107.2.2正式启动阶段(2010年)1107.2.3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1117.2.4深化巩固阶段(2012年)1127.2.5考核验收阶段(2013年初)114第8章规划实施效果与环境影响评价1158.1实施效果评价1158.1.1经济效益1158.1.2社会效益1158.1.3生态与环境效益1158.2环境影响评价1168.2.1农业节水环境影响1168.2.2工业和生活节水环境影响1168.2.3工程施工环境影响评价1168.2.4环境影响评价综合结论117第9章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措施1189.1组织保障1189.2政策保障1189.3资金保障1189.4科技保障1199.5宣传保障119第1章 开化县概况1.1 自然地理概况1.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开化县地处浙江省西部边境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北邻安徽省,西部与江西省毗邻,东北、东南分别与本省的淳安县和常山县接镶,地理坐标上介于东经118°0115118°3750,北纬28°543029°2959之间。县域总面积2237km2,下辖齐溪、苏庄、池淮、杨林、桐村、华埠、城关、村头、马金等9镇和何田、塘坞、大溪边、金村、林山、音坑、张湾、中村、长虹等9乡。其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见图1-1。图1-1 开化县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图1.1.2 地形地貌开化县属浙西中山丘陵,山脉属南岭山系的天目山系,其中的三条支脉分布在县境的四周,西南面为怀玉山脉,北部省界为白际山脉,东部为千里岗。县域境内群山连绵,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地面积1828km2,占82.22%,耕地面积144.87km2,占6.52%,河、路、水库等面积250.27km2,占11.26%。全县地势四周高、中间低。西北部以中低山为主,东部为低山区,中部自北往南由低山向丘陵过渡。县境内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有46座,最高峰为白石尖,海拔1453.7m,海拔最低处为开化与常山县交界的华埠镇下界首,海拔为90.0m,海拔极差1363.7m。开化县境内地形高程DEM分析情况见图1-2。图1-2 开化县地形高程DEM分析图1.1.3 水文气象开化县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南部接近中亚热带北缘,具有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其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3,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1.2,年平均稳定通过10的持续天数237.4天,大于10积温5125.4,无霜期250天。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908mm,最大年降雨量2639mm,最小年降雨量1192mm,其中47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总水量的60%左右。此外,开化县多为山区,全年多云雾,立体气候明显,海拔400m以上的山区降水较多,蒸发较少,气候更加湿润。1.1.4 河流水系开化境内河流主要分属两大水系,一为钱塘江水系,包括马金溪、池淮溪、龙山溪和马尪溪等,县域境内集水面积约1947km2,并在华埠镇附近汇合;另一水系为长江水系,包括苏庄溪和下庄溪,县域境内集水面积约261km2。各条河道的特征见表1-1,河道的分布情况见图1-3。表1-1 开化县开化县主要河流特征表水系河流发源地出口流域概况流经主要乡镇地点海拔(m)地点流入流域面积(km2)本县境内(km2)河流长度(km)河道比降()钱塘江马金溪齐溪镇莲花尖1144华埠镇下界首常山港1067.46975.04104.175.92齐溪 马金 音坑城关镇 华埠镇池淮溪江西省婺源县大鳙岭1060华埠镇常山港413.03406.8053.89.27长虹 池淮 华埠镇龙山溪杨林镇王山1143华埠镇常山港332.85286.5440.2714.91杨林 桐村 华埠镇马尪溪大溪边乡白石尖1454华埠镇下界首常山港278.78278.7856.76.26大溪边 林山 华埠镇小 计2092.111947.16长江苏庄溪苏庄镇青尖1257苏庄镇界首饶河226.52226.5240.609.36下庄溪苏庄镇壁龙山667杨林镇小关饶河35.3335.3310.718.69小 计261.85261.851.1.5 自然资源开化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据调查,有脊椎动物26目67科239种,其中两栖类2目7科26种,爬行类3目9科51种,鸟类13目30科104种,兽类8目21科58种。昆虫类繁多,有22目191科4759属1156种,其中有6个新属164种,1个国家新记录亚科,3个新记录属,19个新记录种,有30种“古田山”、“开化”命名的昆虫新种。全县有维管束植物244科、897属、1991种。其中苔类22科39属89种,藓类33科103属236种,蕨类34科66属166种,种子植物155科689属1500种。县域境内已发现矿产有28种,矿产地77处。其中,能源类矿产2种,矿产地6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矿10种,矿产地31处;非金属矿15种,矿产地39处;液体矿产矿泉水1处。此外,开化县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北部有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等,西南部有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山、圣潭沟、库坑等景区,中部南湖岛等景点。图1-3 开化县河流水系分布图1.2 社会经济概况1.2.1 总体概况开化县位于钱江源头,三省交界,特定的生态屏障要求开化县必须协调好保护钱江源头生态与发展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此,开化县委县政府长期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兴县”的方针政策,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近年来,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抓手,突出主攻特色生态工业,着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扎实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局面。据统计,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78亿元,按照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4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28.20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18.13亿元,增长13.1%。三产比例由2007年的19.645.134.3调整为2008年的15.451.533.1。开化县2002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现价)见图1-4。图1-4 开化县2002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1.2.2 农 业近年来,开化县农业综合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常规农业向区域特色农业转变。茶叶、食用菌、根雕、林地土鸡、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升;全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快速发展;金星休闲园、茹山避暑度假区、福岭山红色旅游区、钱江源景区水湖山庄、霞山古民居旅游开发五大农业园区和油料、食用菌、药材、茶叶、果蔬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逐步形成;先后获得“中国龙顶名茶之乡”、“中国金针菇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根雕艺术之乡”等称号。2008年开化县继续以效益农业为中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无公害特色农产品,全年完成农业农业增加值8.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7%。种植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668ha,增长1.3%,粮食播种面积18112ha,比上年下降1.3%,粮经比55.444.6。全县2008年各乡镇耕地及茶叶种植面积见表1-2。表1-2 开化县2008年各乡镇耕地及茶叶种植面积统计表乡镇耕地面积(万亩)茶叶(万亩)耕地合计水田灌溉水田望天田旱地城关2.661.951.280.680.680.49华埠3.202.251.760.490.951.22马金3.352.321.610.711.020.48村头1.500.980.670.320.520.31池淮2.852.081.900.180.770.67桐村1.851.221.050.170.620.20杨林2.091.611.300.310.480.11苏庄2.362.061.120.940.310.86齐溪0.600.410.060.350.190.58林山1.230.740.420.320.490.67音坑2.512.121.460.650.390.38中村1.120.630.560.070.490.33金村0.530.330.180.150.200.32长虹1.621.480.490.990.150.58张湾1.190.990.360.640.190.34何田1.500.410.370.041.090.70塘坞0.720.340.250.090.380.02大溪边1.220.630.290.340.590.35合计32.1022.5615.127.449.518.611.2.3 工 业工业上,开化县围绕“突出主攻生态工业”这一战略目标,突出发展“2+6”产业,即:突出发展光伏产业、有机硅产业两大特色主导产业,以打造百亿硅产业为重点,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促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加快培育电光源、机械电子、竹木制品加工(包括铅笔)、绿色食品加工(包括糖醇)、精细化工(包括泰康制药)、轻工纺织六个特色产业。2008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21.98亿元,较上年增长17.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38亿元,增长23.0%。1.2.4 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建筑业上,2008年全年完成增加值6.22亿元,比上年增长8.8%。建筑企业施工面积232.0万m2,比上年增长42.2%;竣工房屋面积125.1%万m2;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88亿元。第三产业上,2008年实现增加值18.13亿元,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钱江源枫楼景区、圣潭沟景区和古田山庄继续开放;根博园二期工程加快推进,森博园完成土地征收工作,新创建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6个;钱江源景区通过AAA级景区评审验收,被评为全省首批生态旅游区;全年接待游客人次增长20.7%,旅游收入增长26.2%。图1-4 开化县水资源计算分区图1.3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1.3.1 水资源计算分区根据开化县的水系和行政分区情况,规划将开化县分为8个水资源计算分区,分别为苏庄区、张池区、杨桐区、华埠区、林山区、城金区、大塘区和马金区,各区的分布位置见图1-4,所包含的乡镇见表1-3。表1-3 水资源计算分区相关统计表分区名称所含乡镇分区面积(km2)分区名称所含乡镇分区面积(km2)苏庄区苏庄镇229 城金区城关镇 金村乡190 张池区张湾乡 池淮镇 长虹乡369 大塘区大溪边乡 村头镇 塘坞乡191 杨桐区杨林镇 桐林镇266 马金区马金镇 何田乡 音坑乡齐溪乡 中村乡580 华埠区华埠镇228 林山区林山乡173 全县合计22281.3.2 水资源数量评价本次规划水资源数量评价以2006年开化县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基础,降水数据系列从19562000年延长至2008年,地表水资源量评价采用拟合的降水径流关系曲线计算得到,地下水资源数量采用河川基流量。1.3.2.1 降 水规划各分区面降水量的计算选用齐溪、马金、燕溪、大溪边、皇林坑、密赛、西坑、油溪口、华埠、徐家村、沿岭坑和江家等12个雨量站,时间系列为19562008年。各水资源计算分区面雨量采用泰森多边形法,水资源计算分区各雨量站所占权重计算结果见表1-4。表1-4 水资源计算分区各雨量站所占权重计算结果 雨量站分区齐溪马金燕溪大溪边皇林坑密赛西坑油溪口华埠徐家村沿岭坑江家合计苏庄区00000.0100.690.3100001.00张池区00000.190.020.180.470.140001.00杨桐区00000000.260.070.67001.00华埠区000000000.95000.051.00林山区000000.0800000.100.821.00城金区000000.63000.14000.231.00大塘区00.2300.520000000.2501.00马金区0.220.220.1700.170.140.08000001.00全 县0.060.090.050.050.080.110.060.120.160.090.030.101.00各水资源计算分区面雨量特征分析结果见表1-5,由表1-5可以看出,开化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86mm,50%、75%、95%年份降水量分别为1869mm、1638mm和1533mm。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位于西南的苏庄区、张池区和杨桐区多于北部的马金区、东部的林山区、大塘区和南部的华埠区与城金区。表1-5 各水资源计算分区面雨量特征值分析结果项 目计算分区计算面积(km2)统计参数不同频率年降水量平均值(mm)Cv50%75%95%苏庄区22919850.24195917131595张池区36919280.25189616511550杨桐区26620000.23193617331644华埠区22818200.24174615901486林山区17318050.26179615521427城金区19017910.24177115521422大塘区19118350.24179915941433马金区58018800.25185216101473全 县222818860.25186916381533与2006年开化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评价相比,本次评价的年均降水量要小(2006年评价年均降水量1908mm),究其原因,2006的评价系列为19562000年,本次水资源评价的系列为19562008年,开化县2000年之后,除了2002年和2008年降水超过1908mm外,其他年份均低于1908mm,其中2007年降水量仅有1452mm。图1-5 20002008年年降水量与2006年降水评价年均值对比情况1.3.2.2 降水-径流关系规划通过采用开化县与常山县交界处长风水文站19912003年实测逐旬径流深与长风水文站集雨面积上逐旬面雨量,建立开化县降水与径流之间的关系。长风水文站位于马金溪,开化县与常山县交界处,集雨面积2082km2,19912003年长风水文站集雨面积多年平均降水量2083mm,多年平均径流量27.97亿m3。19912003年长风水文站逐旬径流深与其集雨面积面雨量之间的关系拟合曲线见图1-6。图1-6 长风水文站降雨与径流深拟合关系1.3.2.3 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以天然径流量表示。按照长风水文站降水与径流之间的关系,结合各水资源计算分区面雨量,可计算出19562008年长系列各计算分区的地表水资源量。分析得出,开化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约27.97亿m3,50%、75%和95%年份全县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27.32亿m3、23.94亿m3和22.01亿万m3。1.3.2.4 地下水资源量开化县的水文地质条件属一般山丘区地下水类型区,河川基流量是山丘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量,因此可近似作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按照直线斜割法计算得到的河川基流代表浅层地下水。分析得出,开化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6.39亿m3,50%、75%、95%年份的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6.22亿m3、5.47亿m3和5.30亿m3。1.3.2.5 水资源总量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等于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扣除二者的重复量。开化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97亿m3,50%、75%和95%年份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分别为27.23亿m3、23.94亿m3、22.01亿m3。1.3.2.6 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扣除维持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水资源总量中部分不能或难以控制的水资源量后,人类可获得的最大水量。在现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开化县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8.20亿m3,50%、75%和95%年份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为7.98亿m3、7.02亿m3、6.45亿m3。1.3.3 水资源质量评价1.3.3.1 水功能、水环境功能区简介按照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区划,开化境内分15段水功能区,包括齐溪开化源头水保护区、马金溪开化源头水保护区、马金溪开化工业用水区等。其中,马金溪开化工业用水区、马金溪开化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马金溪开化农业用水区、马金溪华埠饮用水源区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常山港开化源头水保护区水质目标为III类水,其他均为II类或I类水质目标。开化县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见表1-6。表1-6 开化县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表序号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目标水质1齐溪开化源头水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西坑口入境处齐溪水库大坝I2马金溪开花源头水保护区多功能区齐溪水库大坝马金II3马金溪开化工业用水区多功能区马金底本III4马金溪开化农业用水区多功能区底本密赛水文站II5马金溪开化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密赛水文站龙潭大坝II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密赛水文站江头山人口渡III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江头山人口渡龙潭大坝取水点下游100mII马金溪开化农业用水区多功能区龙潭大坝新下大桥III6马金溪华埠饮用水源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新下大桥华民取水口下游100mII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新下大桥高园村III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高园村大坝头II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大坝头华民取水口下游100mII7常山港开化农业用水区多功能区华民取水口下游100m开化常山界III8何田溪开化源头水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白桠尖马金II9村头溪开化源头水保护区饮用水二级保护区黄谷底本II10中村溪开化源头水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里南坑音坑II续表1-6 开化县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表序号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目标水质11池淮溪开化保留区多功能区坳头华埠II12苏庄溪古田山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源头(古田山)、古田山林场支流苏庄镇上游2公里I13苏庄溪开化保留区多功能区苏庄镇上游2公里浙赣交界II14龙山溪开化保留区多功能区王山水库源头华埠II15马尪溪开化保留区多功能区黄谷林场下界首II1.3.3.2 水功能、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评价(一) 现状水质监测开化县现状地表水水质监测站点主要有霞山、龙潭、界首、八甲坝、华民等,监测项目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氰化物、砷、六价铬、总磷等。地表水环境质量定类指标以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为主。根据2008年的监测结果,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若总氮不参与评价,可分析出: 霞山、龙潭全年保持II类水质; 界首全年保持IIIII类水质,氨氮浓度为0.150.57mg/L、高锰酸盐指数为1.161.94mg/L,全年六期监测5期II类水质、1期III类水质(3月份为III类水质); 八甲坝、华民水质全年均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标准,达到II类水质要求,水质达标率为为100%。衢州市环保局2008年在龙潭监测了6次总氮,若总氮参与评价,则龙潭全年平均为IV类水,其中汛期为V类水,非汛期为IV类水。(二)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2008年,根据开化县本地监测的项目评价,其水功能区水质水质达标率为100%,各水功能区均能达到水质目标。1.3.4 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1.3.4.1 水利工程现状概况水库与山塘工程 开化县现状水库与山塘工程主要有:中型水库2座,为齐溪水库和茅岗水库,总库容5700万m3;库容1001000万m3的小(一)型水库8座,分别为王山水库、白渡水库、大溪垄水库、田里水库、塘坞水库、瑶坑水库、碧家河水库和东坑水库,库容10100万m3的小(二)型水库有21座,库容110万m3的山塘67座,小型水库和山塘共计96座,总库容2619万m3。城镇和村级主要给水工程 由于开化县的地形具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特点,因此开化县实行镇级集中一体化供水、村级实行分散独立供水。据统计,现状开化县城镇级供水工程见表1-7。除了上述主要城镇级供水工程外,其他9个乡镇政府所在地(不含音坑乡)也均建立起自来水水站。农村生活供水上,近年来开化县大力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截至2009年底,全县449个村庄已有297个村庄,17.6万人完成了农村饮用水建设配套工程,这些工程大多采用深井泵或多级泵,将井水抽至水塔后供给用户。表1-7 开化县现状城镇级供水工程统计(万m3/d)名 称所处地点设计日供水规模实际日供水规模供水对象县自来水厂城关镇龙潭大坝旁2.0001.701.80城关、岙滩新区和县工业园区华埠水厂马金溪和池淮溪交汇处0.5000.500埠镇居民生活、工业马金水厂马金镇老街0.500马金镇居民生活、工业中村水厂中村乡镇政府所在地张村0.080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企事业单位、学校、村庄以及四周的四个行政村池淮水厂池淮镇的坝头0.285集镇附近生活村头水厂村头镇0.080苏庄水厂苏庄镇东山自然村0.0300.01桐村水厂桐村镇0.055桐村集镇居民生活(a)地表水供水结构(b)自来水供水结构图1-7 开化县2008年供水结构1.3.4.2 现状供-用-耗-排水量分析供水量 根据衢州市水资源公报,2008年开化县水资源量30.24亿m3。供水方面,2008全年总供水量15144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4840万m3,地下水供水量304万m3,在地表水供水中蓄水工程供水4205万m3,占28%,引水工程供水2735万m3,占18%,提水工程供水7900m3,占53%,地表水各类供水工程供水结构见图1-7(a);供水量中自来水供水量为499万m3,其中供给生活255万m3,占45%,供给工业150万m3,占30%,供给第三产业124万m3,占25%,自来水供水结构见图1-7(b)。用水量 2008年开化县总用水量15144万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7724万m3,占51%,林牧渔畜用水1652万m3,占11%,工业用水3668万m3,占24%,城镇公共用水340万m3,占2%,居民生活用水1598万m3,占11%,生态环境用水162万m3,占1%。2008年开化县用水结构见图1-8。图1-8 开化县2008年用水结构耗水量 开化县2008年耗水量8082万m3,综合耗水率为53%,其中农田灌溉耗水4805万m3,耗水率62%;林牧渔灌溉耗水量1103万m3,耗水率70%;一般工业耗水697万m3,耗水率19%;城镇居民生活耗水量121万m3,耗水率30%,农村居民生活耗水量1016万m3,耗水率85%。开化县2008年各行业耗水量统计结果见表1-8。退水量 2008年开化县年退水量3100万m3,年退水入河量1900万m3。开化日退水量约8.56万m3,其中,城镇生活约为0.62万m3,第二产业约7.34万m3,第三产业0.60万m3。2008年开化县退水量的详细统计结果见表1-9。表1-8 开化县2008年耗水量统计表(万m3)行业类别行业内亚类别耗水量(万m3)耗水率(%)行业类别行业内亚类别耗水量(万m3)耗水率(%)农田灌溉水田411459城镇公共建筑业2175旱地40195服务业9225菜田28995居民生活城镇12130小计480562农村101685林牧渔畜林牧渔灌溉110370生态环境城镇河湖补水00牲畜7395城镇绿化、清洁15495工业火核电00农村00一般工业69719总 计808253表1-9 开化县2008年退水量统计表(万m3)退水量行业分类行业亚类数量日退水量(万m3)城镇居民生活0.62 第二产业工业7.33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省 开化县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