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地质环境灾害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3054870       资源大小:1,018KB        全文页数:10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质环境灾害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地质环境灾害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一二年九月目 录前言4第一章 总论5一节 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内容简介5二节 项目业主简介6三节 建设项目提出的理由7四节 建设项目提出的总体目标8五节 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的范围和场地8六节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9第二章 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的背景与发展趋势10一节 建设项目的国内外背景10二节 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16第三章 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的现状与基本要求17一节 现状与基本问题17二节 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的必要性52三节 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53第四章 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的56总体目标和任务56一节 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56二节 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60三节 实现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目标需要完成的任务62第五章 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64一节 建设项目总体设计的基本要求64二节 地质环境灾害监测系统的技术方案69三节 地质环境灾害信息管理与紧急处置预案设计71四节 地质环境灾害总体治理工程的设计83第六章 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与资金筹集86一节 项目的总投资估算86二节项目投资的资金筹集方案87第七章 项目实施后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88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89前言地质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分布很广泛,尤其在山区发生的频率较高。受地形及构造特别是新构造运动的控制,地质灾害在我国西部,特别是在川东平行岭谷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武隆县正好位于这一地区,每年的地质灾害给武隆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以及三峡库区蓄水诱发的库岸再造与和工农业生产建设用地的增加,必将进一步导致武隆县地质灾害损失的加剧。在当今,地质灾害的防治思想仍然是“以防为主”。在地质灾害的防治中除了必要的工程治理措施之外,对地质灾害危险点的有效监测、灾前预报、灾中应急和灾后安置的灾害信息管理与应急指挥就显得非常重要,是今后地质灾害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武隆县政府高度重视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在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已基本建立了全县范围内的地质灾害群策群防体系,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减轻灾害损失,县政府救灾办和国土局、市政府救灾办一道组织实施了“重庆市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课题。在这项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深入到县国土资源局和相关部门以及各个乡镇去详细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地质灾害的防治经验,在经过认真学习武隆县国土局工作成果和分析研究现实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武隆县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特点,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措施,设计了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的基本的模式和框架。在调研与学习中,课题组成员受到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热忱欢迎和细心指导,并深切的感受到武隆县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建设是卓有成效,其工作广度和深度在县城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中是十分显著的,是走在国内的领先地位的,我们课题组成员也由此获得了许多学习研究收获,有鉴于此,我们课题组向所有关心、支持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课题组 2004.6.20第一章 总论 武隆县是三峡库区19个县之一,处于长江一级支流的乌江两岸,总面积2901.3平方公里,人口近40万;境内山峦起伏,溪河纵横,地形崎岖。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内雨量充沛,但四季分配不均,降雨主要集中于5至10月的夏半年,因此,县城内地质灾害的成灾因素明显,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每年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巨大;随着三峡库区的蓄水引发的库岸再造和地应力的调整,库区沿江两岸的地质灾害将会进一步加剧。因此,深入了解全县地质环境灾害的成因和特点,进行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就成为一项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一节 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内容简介 (一) 项目名称 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 (二)项目承办(业主)单位重庆市武隆县国土资源管理局(三)项目主管部门 重庆市武隆县人民政府(四)项目建设地点武隆县国土资源局;各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办公室(五)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承担单位 重庆市政府救灾办公室;武隆县政府救灾办公室;武隆县国土资源管理局;西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六)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 根据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要求,和武隆县地质环境灾害现状,结合课题组的实际调查研究。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一下内容:1对武隆县地质灾害危险度进行等级划分,并作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2规划出地质灾害点监测体系及其建设方案;3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武隆县地质灾害信息监测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工作平台;4提出武隆县地质灾害防治与救助队伍建设和每年的地质灾害管理与防治、调查资金筹集方案。二节 项目业主简介武隆县国土资源管理局是一个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地质灾害防治与救助方案,实施各项减轻地质灾害措施,指导地质灾害后的房屋与土地重建的专业行政管理部门。国土资源局在日常行政管理事务中,负责对全县地质环境与国土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对各种地质灾害实行灾前预测,编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施灾中救助、灾情调查和灾损核实,并在此基础上负责对全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三节 本建设项目提出的理由根据国内外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进展,和“重庆市十年减灾规划”与重庆市灾害信息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情况,结合地质灾害对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居民安全威胁的严峻现实,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的提出的具体理由是 :1武隆县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繁,突发性显著。每年需要处理的地质灾害信息繁多,地质灾害管理难度大,工作十分艰巨。2由于地质灾害严重,武隆县每年因灾造成的损失巨大,并且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各项基础设施工程的进行,以及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由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对此,如不能对地质环境中的成灾因素进行系统的整治,地质灾害的威胁不能切实的降低下来,武隆县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和城乡居民的安危就又难以保证。3目前对地质灾害的威胁仍然是以防避为主,及时组织群众在地质灾害临发生前进行安全的转移和疏散,是决定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成效的关键,因此,地质灾害的现代化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消除这些减灾工作中的不良现象和决定减灾工作成效高低与救灾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进行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项目建设,从地质工程治理和灾害信息管理软硬两方面进行减灾、防灾工程建设,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非常紧迫和具有重大和长远意义的。四节 建设项目提出的总体目标 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地质灾害危险度区划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基础上,一方面继续进行必要的工程治理;另一方面,通过武隆县地质灾害管理与应急指挥信息传输专门网络的构架和规范,在建好武隆县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基础上,建设好武隆县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快速反应与应急指挥业务工作平台,实现对分散于全县各部门对各种灾害信息进行互联互通的渠道,形成政府能够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的远程监测调控、紧急会商处理和救灾应急指挥的减灾救灾能力,使全县应对各种突发性、灾害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抢险救灾的应急指挥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地位。五节 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的范围和场地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工程治理和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工程治理的范围和场地主要是针对已发生和将要的地质灾害点进行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范围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点、村委会地质灾害监测中心、乡镇灾害指挥办公室和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中心,场地分别设在各行政单位相应的办公室内。六节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开展重庆市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救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计划:1.“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2.“重庆市20012010年减灾规划”;3.“重庆市2003年、2004年救灾工作重点”;4.“关于重庆市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 5.“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方法”;6.“重庆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规划纲要”;7.“重庆信息港建设规划”;8.“三峡库区武隆县地质灾害综合调查及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报告”;9.“三峡库区武隆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第二章 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的背景与发展趋势一节 建设项目的国内外背景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协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备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它既是自然灾害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属于人为灾害的范畴。在某种意义上,地质灾害已经是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的重要因素。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就不仅是指预防、躲避和工程治理,在高层次的社会意识上更表现为努力提高人类自身素质,通过指定公共政策或政府立法约束公众的行为,自觉地保护地质环境,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目的。地质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分布很广泛,尤其在山区发生的频率较高。受地形及构造特别是新构造运动的控制,在我国的西部特别是在川东平行岭谷区(重庆)表现得最为突出。考虑到武隆县90%以上的地质灾害都是滑坡,所以武隆县地质灾害的防治主要以滑坡防治为主,从滑坡灾害防治技术发展历程和国内外背景来看,滑坡灾害防治技术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如何减小滑坡下滑力,消除下滑因素与增加滑坡阻抗力,或增加阻滑因素。滑坡防治工作的要点是:查明滑坡所处的环境、水文地质情况,确定滑坡的类型、规模、形成机理及演化阶段,预测它的演化趋势。在系统工程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几种防治措施,选取最优化措施,达到防止滑坡灾害产生或治理已发生的滑坡灾害的目的。滑坡灾害的形成往往与地形、岩土体性质、地下水、气候、植被以及人类的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据统计,大多数滑坡是由人为工程活动诱发的(60%)。滑坡的发育一般具有区域性和时空性。滑坡的防治技术与人们对滑坡的认识程度、施工技术的发展、社会环境特征、环境效应、施工投入等因素紧密相关。20世纪5060年代,治理滑坡常采用地表排水、消方减载、填土反压、抗滑挡土墙等措施。实践证明,仅采用地表排水、消方减载、填土反压可使滑坡暂时处于稳定状态,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很多经治理的滑坡又复活了,如1982年宝成铁路水害造成沿线20多处滑坡,其中有一半是1956年及其后处理过的。这些滑坡采用过排水、减载或是抗滑挡土墙措施,但是遇持续降雨,滑坡的岩土体物理性质发生改变而复活。据统计,早期治理的滑坡复活率达30%。60年代末,成昆铁路沙北车站滑坡整治中,首次采用抗滑桩获得了成功,在湘黔铁路、宝成铁路水害抢险、川黔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铁路建设中得到了最初的应用。20世纪7080年代,由于抗滑桩取得了成功,人们重视支挡的作用。因为抗滑桩具有布置灵活、施工技术简单、对滑坡扰动小等优点,得到了普遍的推广。逐步形成了以抗滑桩为主,结合消方减载、地表排水等措施的滑坡综合治理技术。1982年宝成线路水害抢险,采用路基工程或路基工程与明洞相结合处理的滑坡共15处,其中采用抗滑桩处理的就有14处。1985年修订的铁路路基设计规范(1-85)就主要强调以支挡为主、综合治理的方法。抗滑桩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技术手段。国外在抗滑桩的理论研究上相当成熟,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巴黎市郊铁路线上采用抗滑桩进行的滑坡加固工程,保证了铁路的安全运输。20世纪90年代,滑坡整治贯彻一次性根治、不留后患的指导方针。人们已充分认识到滑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多采用综合治理技术,例如在南昆线上治理滑坡多采用抗滑桩与地面排水相结合的整治方案,同时,由于预应力锚索技术和凿岩机械的进展,南昆铁路等工程开始应用预应力锚索来治理滑坡。对于巨型滑坡也取得了较深入的认识,主张以排水为主、结合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支挡来综合治理,如南昆铁路八渡车站巨型滑坡的治理,就是采用地面(设置横八竖四共十二条截排水沟)和地下(设两个泄水洞)的立体排水、锚索和锚索桩支挡(共设132孔坡面锚索、113根锚索桩)以及建立滑坡地质环境保护区(区内植草绿化)的综合治。在武隆县境内的地质灾害中,除了占92.16%的滑坡之外,还有一些崩塌、塌陷、危岩之类的地质灾害,他们虽然数量不算很多但是同样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危害。下面来分别谈谈他们的成因:1崩塌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迅速滚动,而后堆积在坡脚的现象。根据崩塌活动强度,分为剥落、坠石、崩落三种形式。其中剥落为最低程度的小规模崩塌,是风化剥落的较小岩块在重力作用下沿山坡滚落,最后堆积在坡脚的现象;坠石为中等程度的崩塌,是由于风化、构造作用形成的较大块岩土体突然坠落的现象;崩落为最严重的崩塌,是由于风化、构造作用形成的巨大岩土体突然大规模塌落的现象。根据崩塌岩土类型,分为岩崩、土崩两大类。岩崩是发生在坚硬岩体中的崩塌,是崩塌,特别是大型崩塌的主要类型。崩塌的发生不象滑坡那样具有固定的滑动面,而且其发生的坡度一般都大于45度,通常是由于自然或认为的原因,改变了坡体的应力状况,从而产生崩塌。具体导致崩塌的触发因素主要有:人工(或河流)切坡改变坡体结构,使坡体的应力状况发生变化。 另外,地震和暴雨也是触发崩塌发生的重要因素。崩塌的工程治理措施与滑坡具有相似的地方。2危岩危岩是一种潜在的地质灾害,是指灾害体的应力状况趋向于或者接近临界点,有可能发生崩塌或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岩的治理主要是通过工程措施改善岩体的受力状况。3塌陷因为武隆县地处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所以这里所说的塌陷就是指岩溶塌陷。它是指可溶岩发育地区,岩溶洞隙上方的岩土体在自然或认为动力作用下发生形态破坏,向下陷落后,在地面或地表浅层形成塌陷坑洞的现象。从不同角度把岩溶塌陷进一步分为多种类型:根据发生塌陷的岩石性质,分为碳酸盐岩塌陷、钙质碎屑岩塌陷、蒸发岩塌陷;根据激发塌陷活动的直接诱发原因,分为因降雨、洪水、干旱、地震等引起的自然塌陷和因抽水、排水、蓄水等引起的人为塌陷。塌陷的治理主要是要禁止不合理的开采地下水,对与已发生塌陷的地区,采用搬迁避让措施。如今,地质灾害的防治除了工程治理外,最主要的发展趋势是要建立一套技术完善、投资建设成本可行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主要从监测和预报的角度来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从而大大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在滑坡灾害防治工程实践上,通常是以“预防为主、综合整治”为原则。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有以下几种:一、 消方减载措施主要是改变斜坡的几何形状这包括消减推动滑坡产生区的物质或以轻材料置换;增加维持滑坡稳定区的物质(反压马道);减缓斜坡总坡度。它适用于形成期的推动式滑坡或错落转化滑坡。消方减载能迅速遏制滑坡变形,减小滑坡下滑力,这对于保证施工安全,减小支挡结构,节省资金具有明显的效果。二、 坡区域排水1排出地表水滑坡以外的地表水多采用拦截和旁引方法排走;对滑坡以内的地表水,采取防渗、尽快汇集和旁引等措施治理。2排出地下水包括采用渗沟(粗颗粒材料构筑的支撑渗沟、截水渗沟及边缘渗沟),排水隧洞,水平孔及垂直孔群等技术。排水方式有动式、泵抽式、真空式、虹吸式、电解式等。3支撑建筑物根据滑坡的性质,可采用干砌片石垛和笼框块石或卵石墙、支撑渗沟、抗滑挡土墙、(由混凝土、聚合物或金属条块等加筋材料、粗颗材料等构成)锚杆挡土墙、抗滑桩以及锚固桩等支撑建筑物来承受滑动推力,使滑体保持稳定。抗滑桩因施工简单,施工期间对滑坡扰动小而受到广泛的应用。锚索抗滑桩由于在抗滑桩桩顶或上部施加横向拉力,改善了抗滑桩的受力状况,其截面较抗滑桩一般可减少30%50%,具有经济上的优势。预应力锚索由于具有施工快捷的明显优点,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改变滑坡范围内土的工程性质包括采用岩石锚固、微桩、土锚钉、锚索、灌浆、热处理、冻结、电渗锚固、种植植被等技术来进行土质改良。在滑坡技术应用上,考虑到滑坡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根据当地具体条件采用综合治理的措施。如采用减载与排水,减载与支挡及排水,排水与支挡等构成的组合技术。在滑坡的防治决策上,采取及早治理,防止滑坡进一步恶化,一次性根治,以免在滑坡复活后再进行治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要重视滑坡监测,不仅在施工前应建立监测系统获取防治工程设计必需的资料,在施工过程中及治理竣工后,应连续监测,以了解施工干扰影响,检测治理效果及预测滑坡复活可能性。从非工程方面,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规定,防止人为因素触发地质灾害:如日本的斜坡破坏防治法(1969)、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滑坡危害鉴定条理(1984)、中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条理、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等,以及中国台湾的山坡地开发建筑管理办法、山坡地保育利用条理等。另外,各个国家还在建设各种地质灾害的信息管理和应急指挥系统。从而能够使人们能够基本最大限度的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最有效率的对地质灾害作出应急措施。二节 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发展展望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复杂,其防治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很多,如何正确圈定滑坡范围,确定地质灾害特征、类型及发展强度,采取先进、经济有效的措施,仍需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主要的研究发展方向展望如下:一、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勘察与预测坡体及岩体的稳定性,如遥感法、物探法、技术、及现代测试手段。二、进一步研究排水对滑坡稳定的作用机理。三、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数据库和专家模糊决策系统。四、开发和应用新材料和新构件,诸如抗腐蚀抗生物化学作用的加筋新材料,防腐蚀可再拉张的锚索,高强度高耐久可提供较大抗滑阻力的护坡构件等。五、开发应用新工艺和新方法,诸如能提供较大阻滑力且施工便捷的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锚固方法,()方法,用高强度预应力抗滑桩及锚拉抗滑桩作大厚度高推力滑体的支挡结构,用于滑坡内部加固的多种新型灌浆方法等。六、研究开发与环境相协调、与土地利用相结合、与社会效益相联系的治理方法,各类治理工程设计应能做到充分考虑到环境复垦和绿化美化,治理后土地资源能合理开发与利用,抗滑支挡结构有可能作为建筑物承重结构等。七、 发展系统工程方法,优化工程与环保措施。八、 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第三章 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的现状与基本要求一节 现状与基本问题 一、武隆县的地理背景1地理位置 武隆县位于重庆市南部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4至108° 05, 北纬29°02至29°40。东邻彭水县,南接贵州省道真县,西靠南川市和涪陵区,北抵丰都县。东西长82.7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2901.3平方公里。2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1) 地形地貌重庆市武隆县武隆县地处云贵高原、大娄山系的延伸部分和川东平行岭谷褶皱带的过度区域,属于岩溶低中山地貌区,东山、白马山和弹子山三条大山脉相互平行从东北进入县境,组成桐梓、木根、双河、白马山高地。自西向东为芙蓉江背斜,隆向斜,仙女山-白马山背斜,长坝向斜,弹子山背斜,雅江向斜组成,伴随有芙蓉江冲断层,贾角山冲断层,仙女山-白马山逆冲断层。武隆县东部宽,西部窄,总的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乌江由东向西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北面是仙女山山脉,南面是白马山山脉,最高点在仙女山主峰猫鼻梁的磨槽湾,海拔2033米,最低点在大溪河与乌江的汇流处,海拔160米。在地貌上,沿江河谷与低山、丘陵地带,南面背面为低山,中山地带。全县地形复杂,去山起伏,山高坡陡。2)地层简况武隆县出露地层除缺失泥盆纪外,从寒武纪侏罗纪均有沉积,根据沉积特征及地层的发育情况,结合邻区地层规划,武隆可划为两个地层分区,即以仙女山白马山段层为界,东部为早古生代晚古生代,西部为晚古生界中生代地层区,以下简称东区和西区,其特征是:(1) 东区下古生代广泛发育,西区无早古生代地层出露。(2) 东区背斜的轴部由早古生代组成,越往轴部地层年代越老,组成向斜轴部的底层为侏罗系,以至晚古生界;在西区背斜轴部由晚古生界地层组成,背斜狭而向斜宽的特征明显。(3) 沉积特征的差异上:二叠统底部梁山组西区较厚、东区较薄的上二叠世早期,东区是吴家坪组岩性,西是龙潭组岩性;三叠系底部西区是飞仙关组岩性。东区石大冶组;中三叠统东区为巴东组,西区为雷口波组。以下从老至欣对武隆地层进行概述。 寒武系 武隆出露最老的地层为中寒武统平井组,为浅海相薄至厚层状白云岩,白云岩夹灰岩,未见其底。本组地层在武隆有重要的白云岩矿产出,品味特高,上寒武统厚440米,仍属浅海沉积,以白云岩为主,往上灰岩增多,常夹白色微粒状遂石团块,为武隆增加了一种研磨材料。奥陶系中下统为浅海碳酸盐相,浅海碎屑岩相,底部桐梓组下段与鄂西南津关组相当,其中有7-11米的灰绿色页岩,在将江口含k2o-10,是值得重视的钾矿资源,桐梓组在武隆产出重要的重晶石矿.中上统以龟裂灰岩,黑色灰质页岩为特征,说明武隆在约4亿3千万年前曾经露出海面,古气候从寒武纪到志留纪都是温暖的,但奥陶纪末增温较大,气候干旱炎热,形成鬼裂,黑色灰质页岩也是水域闭塞温暖的还原环境的产物。志留系志留系在东区地层区广泛出露由一套浅海相页岩,粉砂岩组成,有时夹灰岩,厚达1252米,其中矿产不多,形成土壤较贫;但顶部剥蚀面附近有时产次生方解石矿,多有社队开采。石炭系约4亿年5亿年期间,武隆上升为陆地处于剥蚀,造成上志留系及全部泥盆系底层的缺失,石炭系地层仅熊永先先生于1943年在羊角矿东坡地采得有孔虫化石,确定有石炭系存在,说明石炭系时武隆曾一度为海,再以海退造成剥蚀而结束石炭系的历史。二叠系除下统以浅海沼泽相开始,上统以海陆交互相开始,古统界处是有成矿的底部优势,使梁山组与龙潭组在武隆成了最重要的含矿层位,武隆的煤,铁,铝土,硫铁矿的产出与此有关。梁山组厚度214米,岩性为含铁绿泥石,褐铁矿,菱铁矿,白铁矿,粘土矿,铝土矿,以及上部炭质页岩沉积物的气候指示:当时川东包括武隆气温是异常温暖的。就全球而论CP纪时期,世界上十大冰期时期。但在二叠纪我国南方不但不冷,而且成煤。初期海浸和异常湿热的气候条件是两扇组成为重要含矿层的条件,赋予了著名的“涪陵式”铁矿的产出地在武隆(铁矿),以及重要的铝土矿,粘土矿,稀散金属在武隆的分布。龙潭组(吴家坪组),底部在羊角为厚约10米的粘土质页岩,粉砂岩夹灰岩薄层及煤层,硫铁矿层,在江口吴家坪租底部为不足3米的粘土及煤层硫铁矿层,总观龙潭组是从东向西沙泥质增多,煤系地层逐渐增厚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是武隆重要的化工原料硫铁矿及可燃性矿产煤的产出层位,硫铁矿是浅海相火山喷溢沉积成矿的,与峨眉山期玄武岩的喷发有关。三叠系下统为海相沉积,泥灰岩,灰岩,中统是一套滨海浅海相沉积,上统为滨浅海相岩屑石英砂岩夹煤系地层。在嘉陵江租底部有质纯的石灰岩,是水泥原料优良的石灰质材料,在大冶组之顶部有天然水泥原料泥灰岩及轻化工原料白垩的产出,在西部地层中,三叠系最低部有含油的叶岩及泥灰岩并见有其现实。侏罗系为陆相碎屑岩岩屑石英砂岩,泥质页岩,粉砂岩加少许常含生物化石的石灰岩。本系地层下统之珍珠冲组在武隆青杠有赤铁矿及菱铁矿产出,侏罗系地层中在武隆有孔垄产出。第四系第四纪有河流阶地沉积,溶洞沉积和洞穴堆积,溶洞型沉寂中产出车盘磷矿,在洞穴堆积中有丰富的古脊动物化石,连同上述的恐龙化石一起是武隆珍贵的化石产地。 武隆县地层岩性简表 表1界系统地方性地层名称代号主 要 岩 性厚 度(m)新生界 第四系全新Oh现代河床漫滩及心滩,为细砂、砂、砂卵石,残坡积物。020更新QP-级阶地,为冲积砂、砾卵石层,残积粘土及古溶洞中的洞穴堆积物。034中生界侏罗系 J中下统上沙溪庙组J2s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与黄灰色块状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砂岩不等厚互层。14801719下沙溪庙组J2xs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块状岩屑长石砂岩。底有10m左右灰黄色中厚层块状岩屑长石砂岩。371465新田沟组J2x上部为灰色厚层岩屑长石砂岩与灰色粉砂质页岩、页岩互层;下部为灰绿色粉砂质页岩夹细粒岩屑石英砂岩。120250自流井组J1-2z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第一段岩性为灰黄、灰黑色页岩夹介壳页岩及中薄层介壳灰岩,底部为灰黄色介壳粉砂岩;第二段岩性为深灰、灰黄色页岩夹泥质粉砂岩及细粒岩屑石英砂岩;第三段岩性为紫红色钙质泥岩夹粉砂岩及生物碎屑灰岩。154300珍珠冲组J1z下部为中厚层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深灰色粉砂质页岩、含炭质页岩;上部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夹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188213中 生界三叠系 T上统须家河组T3xj为一套滨湖沼泽相含煤地层,按其岩性可划分二个亚组。下亚组(T3xj1)下部灰黑色炭质页岩及深灰色粉砂质页岩夹煤线;中部为灰白色厚层块状长石岩屑砂岩夹少许页岩;上部为灰黄、青灰色粉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夹煤线及钙质砂岩。上亚组(T3xj2)灰白色厚层块状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数层砾岩透镜体及炭质页岩。134200中统雷口坡组T2l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第一段岩性下部为灰、浅灰色中厚层灰岩,含白云质灰岩夹少许角砾状灰岩;中上部为灰黄、灰绿色含钙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第二段岩性为紫红色、灰绿色粉砂质页岩;第三段岩性为灰、黄灰色中薄层泥质灰岩夹钙质页岩。115561下统嘉陵江组T1j可划分为四个岩性段。第一段岩性为灰、浅灰色中薄层灰岩夹鲕状灰岩及少许白云质灰岩;第二段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白云岩、灰岩及盐溶角砾岩;第三段岩性灰、浅灰色薄中厚层灰岩夹少许白云质灰岩;第四段岩性下部为浅灰、灰色厚中厚层白云岩,上部为盐溶角砾岩夹灰岩、白云岩。425591飞仙关组T1f可划分为四个岩性段。第一段岩性为灰黑、黄灰色页岩及薄层含泥质灰岩;第二段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紫灰色薄层含泥质灰岩或暗紫色含钙质页岩夹浅灰色灰岩;第三段岩性为深灰、灰色中厚层灰岩;第四段岩性为紫红色钙质页岩夹灰黄色页岩及灰岩。341502上古生界二叠系P上统长兴组P2c浅灰色厚层含生物碎屑灰岩,上部含少许燧石团块,顶部有1m中厚层含泥质、硅质灰岩。95龙潭组P2l下段厚3.45m灰白色粘土岩、粘土质页岩、炭质页岩,含黄铁矿晶粒;上段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含燧石团块及夹薄层硅质岩。126下统茅口组P1m下部为中厚层有机质灰岩;中部为灰、浅灰色厚层状灰岩,顶部含大量燧石团块及少许有机质页岩;上部为浅灰色纯质灰岩。377栖霞组P1q深灰、灰色中厚层含有机质生物碎屑灰岩,下部夹薄层灰黑色有机质页岩。89梁山组P1l灰绿、浅灰色粘土岩或铝土矿,含鲕状绿泥石透镜体,顶部为灰黑色炭质页岩夹煤线。38下古生界志留系S中统韩家店组S2h黄色、黄绿色、灰绿色页岩夹薄层粉砂岩,偶夹灰岩透镜体。432682罗惹坪组S2l下段为灰黄、绿灰色页岩、粉砂质页岩,顶部及下部夹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上段为灰黄、黄绿色粉砂质页岩与薄层粉砂岩、石英砂岩互层。642下统小河坝组S1x黄灰、浅灰色块状、厚层状水云母石英粉砂岩夹页岩。362龙马溪组S1l下部为灰黑色炭质粉砂质水云母页岩,笔石化石丰富;上部为浅黄、灰绿色粉砂质或水云母页岩夹粉砂岩,笔石化石稀少。177奥陶系O上统五峰组O3w灰黑色炭质页岩、炭质硅质页岩,含大量黄铁矿晶粒及结核。10临湘组O3l黄绿灰色厚层状含泥质灰岩,含细晶黄铁矿。11中统宝塔组O2b灰色中厚层龟裂纹灰岩,含生物碎屑。17十字铺组O2 s灰色厚层块状生物碎屑灰岩,顶部有厚0.4m灰绿色泥质灰岩。11下统湄潭组O1m中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具瘤状构造,厚1430m。上、下部主要为灰绿色、黄绿色页岩夹薄层结核灰岩、粉砂岩。218333大湾组O1d上部为灰绿黄灰色页岩及薄层粉砂岩;中部为灰绿色块状生物碎屑灰岩夹瘤状灰岩,底夹生物碎屑灰岩。166红花园组O1h灰色块状厚中厚层状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80桐梓组O1t上部为含钙质页岩与生物碎屑灰岩互层;中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下部为灰、深灰色钙质页岩夹厚层含生物碎屑灰岩。194寒武系上统毛田组3m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白云岩,钙质白云岩呈不等厚互层。122242后坝组3h浅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白云岩。318379中统平井组2p下部为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白云岩,中上部为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白云岩夹灰岩,局部含食盐假晶。393442石冷水组2s浅灰、黄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白云岩夹少量角砾状白云岩、粉砂岩及灰岩。211高台组2g下部为灰、灰绿色页岩,薄层状粉砂岩夹薄层至中厚层状灰岩及其透镜体;上部为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灰岩、白云岩。66753)水文地质武隆县多年降水量1094.4毫米。降水受立体气候影响,时空分布不均。一般降水量最多的是六月份,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7.3;一般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是一月份,仅为全年的1.19。降水量随海拔高程的不同而变化明显。武隆县处于新华夏曦第三沉积代四川盆地东南缘川东褶皱带于云贵高原北段之大娄山褶皱带的交汇地带,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根据地下水在介质中富存的条件和特性,全县可分为三个地下水类型区及五个亚类区地 下 水 类 型亚 类富 水 性碳 酸 岩岩 溶 水碳 酸 岩水 量 丰 富碎 屑 岩 夹 碳 酸 岩水 量 中 等水 量 较 贫孔 隙 裂 隙 层 间 水碎 屑 岩水 量 中 等基 岩 裂 隙 水层 间 裂 隙 水水 量 中 等水 量 贫 乏风 化 带 网 状 裂 隙 水水 量 贫 乏水 量 较 贫 武隆县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分级表表2(1) 碳酸岩岩溶水区:分为碳酸岩岩溶水和碎屑岩夹碳酸岩岩溶水两个亚类区。分布较广,遍及县境内各褶皱轴部,出露于断裂带等部位,主要地层岩性为寒武系,奥陶系,二迭系和三迭系的灰岩,白云岩,白云灰质岩,以及奥陶系二迭和三迭系的部分碎屑岩夹碳酸岩。(2)碎屑岩孔隙裂隙层间承压水一个亚类区。贮存在沉积稳定,岩性变化不大,具有连续分布的上三迭统须家河组岩屑石英砂岩,夹少量泥质粉砂岩,叶岩及煤层众多碎屑岩夹孔隙裂隙层间,分布于乌江,长坝,羊角,巷口,火炉,江口的褶皱翼部,地形上为单面山。第四章 岩裂隙水区 :分为层间裂隙水和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两个亚类区了。根据地下水贮存空间,裂隙类型划分为构造裂隙水和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各向斜丘陵,低山区,由侏罗系的沙溪庙祖,自流井组及志留系地层的砂,泥岩组成。二、武隆县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分析(一)灾害类型境内山高坡陡,雨量丰沛,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由于未作全县范围的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工作,其地质灾害空间发育分布情况不清楚。目前只有一些零星地质灾害资料,据这些零星资料,区内发现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库岸再造、采矿引起地面开裂和水土流失等各类地质灾害点56处,其中危害面积较大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鸭江镇、羊角镇、土坝镇、长坝镇、李渡镇及县城新、老主城区。1. 滑坡滑坡发育,危害严重。据统计武隆县境内90%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尤其是98年汛期,区内暴雨连连,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县城城区共发育地质灾害10余处,合计体积3000 x 104m3。影响较大的有梓桐庙滑坡,滑坡面积约5.5 x 104m2,由于处于人口密集区,变形现象十分严重,危及319国道及川湘公路,以及1200人和数十家单位的安全。98年汛期喻家坝老滑坡又出现险情,危及30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鸭江镇滑坡,体积80 x 104m3,将40户、260间住房完全摧毁;土坝镇滑坡造成当地居民住房垮塌91间、变形124间。影响较大的还有粮库滑坡,下渡口滑坡、油房沟滑坡等等。2001年的5.1大滑坡更是震惊全国,给武隆县带来了巨大损失。2. 崩塌崩塌发育、规模不等,危害严重。如

    注意事项

    本文(地质环境灾害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