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3000亩无公害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1.doc

    • 资源ID:3043909       资源大小:2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000亩无公害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1.doc

    HY县3000亩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申报单位:HY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联 系 人: 电话: 科技主管部门:XX市科学技术局3000亩无公害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 目 建 议 书一、概述1、项目提出背景HY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我国气候南北过渡带。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生产无公害茶叶环境得天独厚,是全国茶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确定的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优势区域。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5万亩,是“中国绿茶(名)茶之乡”。2007年,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八个无公害认证试点县,也是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市唯一的一个试点县,为我县茶叶的突破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茶叶成为支撑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产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加入WTO后,世界各国绿色贸易壁垒不断增高,尤其是欧盟等国家对茶叶残留标准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消费观念已向绿色、安全、健康转变,传统的茶叶生产管理方式无法适应市场需要,整个茶叶产业的供求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为茶叶产业的壮大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衅,因而生产无公害茶叶是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和应对世界茶叶市场需求的必然趋势。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快茶叶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强经济效益,帮助农民持续增收,对于推动茶叶经济强势产业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无公害茶叶科技示范项目,就是根据国家无公害茶叶质量标准,结合HY县域实际,研究整套无公害茶叶栽培管理加工技术方法,开展以茶园改土、科学栽培、改良品种、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清洁加工等无公害化技术为主的示范建设,以推行HY县绿茶质量标准为载体,建设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基地,总结无公害茶叶生产从建园到最后包装走向市场的系列生产加工技术和工艺方法,并在全县乃至整个陕南推广应用。通过该项目建设,建设龙井43等无性系良种繁苗基地500亩,建设堰坪堰河砖房茨沟4个村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基地3000亩,辐射带动面积15000亩,申报领取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标识,实现茶农亩平增收7001100元。建设无公害化加工厂房1座,培训茶农1000人次以上,建立起配套完善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模式和推进机制,使得茶农种茶观念明显改善,种茶水平大幅提高,茶叶经济效益显著增强,茶叶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壮大。通过示范建设,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县乃至整个大别山茶区发展无公害茶叶提供经验和借鉴,带动其他产业的无公害化进程,推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快速发展。2、项目的目的、意义茶叶是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的特色产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但随着加入WTO后世界绿色贸易壁垒的不断增高,茶叶消费市场供求形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的茶叶消费观念对安全、健康产品的要求日益提高,对茶叶产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衅,因应国内外茶叶市场的需要,发展无公害茶业,生产绿色、安全、健康的无公害化茶叶产品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做强做大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茶叶特色产业、稳定农民收入来源、加速依托科技增收致富步伐的必然途径,对于增强茶叶产业经济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和市场需求分析1、项目技术攻关的必要性一是优化茶业结构,推进绿色茶业开发的需要。通过该项目实施,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能加快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茶业由过去单纯的数量型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调整,可进一步优化茶业结构,使茶叶产品适销对路,满足市场消费对茶叶产品的绿色需求,稳定并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绿色、有机茶业快速发展。二是拓宽茶叶“绿色通道”的需要。无公害茶叶具有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特点,因而市场前景广阔,适应加入WTO后市场需要,大力开发无公害茶叶是打通绿色贸易壁垒,也是建设茶叶国际国内“绿色通道”的重要措施。三是培植茶叶精品品牌,增加出口创汇的需要。当前茶叶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质量和品牌的竞争,无公害茶叶标识是优质、安全的象征,茶叶获得无公害标识后,依托科学经营与管理,就能形成精品名牌,直接出口创汇。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茶叶是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的特色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因应市场需要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不仅茶叶产业得到发展壮大,而且农民的市场意识、科技种茶水平、环保观念得到明显增强,农民经济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和经济保障。2、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茶叶作为饮品,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保健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我市茶区是全国两大富硒带之一的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盆地,随着对硒资源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宽,硒作为“健康元素”、“保健元素”,人们对硒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一既不可再生,又具有特殊分布的稀缺资源将成为一个独特优势,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再加之我市已创建了以“天宝贡茗”为品牌的优质茶成果,更为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茶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前景是空前的。三、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现有工作基础1、国内外技术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分析我国从2006年起,对食品(含饮品)实行强制认证,2007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WTO对食品制订了更为详尽的技术壁垒。茶叶生产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已成为发展趋势,茶叶仍然以人工为主,尤其是生产高档名优茶更是如此。茶叶加工环节基本采用半机械化烘炒技术,加工机型上,机型多样,且成成了一批专利,但没有一种转化为大规模生产的主打机型,技术攻关空间潜力巨大。2、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无公害生产、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逐步走向有机茶叶,绿色茶叶已成为大趋势。利用特色资源(如富硒)开发保健饮品则是形成区域优势,进而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3、现有的工作基础上世纪8090年代,堰坪茶厂进行了大规模标准建园工作,引进了一批名茶品种,随之,开展了低产茶园改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本世纪初,又引进了高效密植茶园建设,无性系茶、大棚茶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通过集成创新,形成了一套适宜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发展的技术模式,大面积应用到生产中。在生产中,紫阳毛尖系列以富硒为特色,成为开发“天宝贡茗”、“紫阳翠峰”、“巴山芙蓉”、“瀛湖仙茗”等10个省级知名品牌,形成了一批科技成果。2006年4月,堰坪茶厂通过了国家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认证(QS),2006年12月,注册了“天宝贡茗”商标,使“天宝贡茗”这一品牌得到合法保护。四、项目计划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1、主要目标建成3000亩规范化无公害茶园,其中:建立无性系密植茶园500亩,茶叶亩产从20公斤提高到50公斤,公斤价值60元提高到100元,总产达到150吨,产值达到1500万元,培训1000名技术工人和茶农。2、研究与开发内容茶厂通过硒资源调查检测,科学规划茶园区域布避,按照“山顶带帽子,山腰围带子,山下穿靴子”的生态茶园高起点规划建设,为绿色茶、有机花开发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对茶园区土壤、大气、灌溉水的检测,无公害茶叶科技示范项目,就是根据无公害茶叶生产的需要,把良种繁育、茶园改造、肥培管理、病虫害防、清洁加工、无污染包装等系列无害化技术集成整合,建立规范的生产规程,增加茶叶经济效益,优化茶业结构,壮大茶叶产业,以无公害茶叶生产带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发展。主要开发内容为:建设龙井43、湖鼎大白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引进龙井43、湖鼎大白等优良茶树品种,综合运用无性系繁苗技术,建设繁苗基地,为示范基地提供优良苗木品种,推动全县茶园建设过程中的优良品种更新换代进程。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把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各项技术要素、指标要求集成整合,形成全县统一的技术工艺流程和标准,建立县级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标准。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选择堰坪、堰河、茨沟、砖房4个村,依据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技术要求,开展生产种植和加工管理等技术应用示范,建设示范基地。建立无公害茶叶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体系。联合县远程技术培训中心,建立网络培训、实地讲座、试验示范相结合科技培训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培训县乡村场各级技术骨干。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标识申报激励机制。根据示范基地实际,组织开展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标识申报,建立奖励激励制度,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长效机制。经济技术指标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实施后,全县无公害茶园迅速发展,茶农收入,茶叶产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具体经济技术指标为:建设龙井43、湖鼎大白无性系繁苗基地500亩;建成无公害茶叶基地3000亩,亩增产30公斤,总增产90吨,亩增产值3800元,总增值1140万元。申报领取国家无公害茶园生产标识2个,辐射带动面积15000亩,茶农亩平增收7001100元;建设、规范清洁化茶叶加工车间8个;培训茶农1000人次以上;建立县级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并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以环保、无公害为手段,建立精品茶园,加强配套技术的集成创新,探索一套适宜陕南地区发展的技术模式。3、项目的技术关键,包括技术难点、创新点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是根据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标准,结合英山茶区生产实际,研发、应用、示范系列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其关键技术有:茶叶良种无性系繁苗技术、茶园改土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速生丰产栽植技术、生物肥有机肥合理施用技术、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茶叶清洁加工配套技术、茶叶包装无污染技术等,并进行集成整合,形成系列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流程,建立英山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五、技术、经济效益、市场风险分析1、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该项目实施,建设示范基地3000亩,新增投资300万元,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辐射带动面积15000亩,通过系列技术应用和市场运作,茶农亩平增收近7001100元,年新增产值达1140余万元,创造税收可达100万元。同时,向周边省、县辐射,带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在保证茶农增收的同时,茶叶产业经济优势明显增强,带来系列的增值效应,因而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世界绿色贸易壁垒增高给茶园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得到有效缓解,制定出了HY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并得到应用,农民的市场观念、科技意识明显改善,科技种茶卖茶水平显著提高,不仅稳定茶农收入来源,帮助农村、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而且优化了茶叶产业结构,找到茶叶产业走向国际国内大市场的有效途径,架设了做强做大HY富硒茶叶产业的桥梁和扭带,提升茶叶产业科技含量的同时,带动了全县农业发展走无公害化、生态化、有机化、绿色化之路,实现以产业进步带动农民、农村、农业发展,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进程,将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将大幅度减少茶农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使用比例,降低环境污染程度,而且整个茶叶生产从茶园到茶场的环境将明显改善,并带动其他产业的无公害化进程,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快速兴起,生态效益十分明显。2、推广前景分析(含产业化可行性)无公害茶叶是国际国内茶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县政府把发展无公害茶叶列为茶叶产业的重大选择,并出台激励政策予以支持。根据茶区环境实际,进行集成整合配套,形成系统地栽培管理和生产加工技术工艺流程,通过培训茶农和建设基地示范,进而全民推广应用。建立起自上而下和由生产到研发到生产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服务体系,采用远程培训、实地讲座和试验示范相结合的模式,在提高茶园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茶农科学种茶水平和理念,推动无公害茶叶产业发展壮大。HY茶叶以内质好、品质高为特点,在西安等大中城市建立了销售渠道,建立起了健全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项目实施单位有着强大的专业技术队伍和技术力量,有着丰富的开展示范工作经验,产业化雏形基本建立。3、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该项目的实施有两大风险:技术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主体通过优良新品种引进示范、茶园低改、测土配方施肥、无性系繁育清洁加工、无污染包装等措施,可有效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市场风险。实施主体率先进行了无公害生产。通过农产品无公害双认证,产品直接进超市,占领了市场先机,取得了食品质量安全认证(QS610914010031);向国家工商局申请“天宝贡茗”商标注册;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六、申请单位简介1、单位简况(生产经营及科研情况、资产及经济状况等)陕西省HY县堰坪茶厂成立于1978年,20年来一直从事茶叶的试验示范和生产经营,属私营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有员工25人,厂房面积2000平方米,上缴税收21万元,先后进行了“低产茶园改造”、“天宝贡茗”优质茶的开发和成果申报,通过了中国茶叶协会名优茶鉴定。建立了两处约1200平方米的茶叶专卖店。产品被确定为中国HY第二届、第三届油菜花节定点产品。2007年被确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项目主要负责人简介Aaa,男,48岁,技师,从事茶叶生产研发20余年,具有丰富的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经验,先后荣获县级劳动模范、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引进的龙井43、湖鼎大白、湖南群体等优良茶叶品系已成为当地主栽品种。3、课题组组成简况Aaa:大专文化程度,茶叶专技师,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实施,项目负责人。Aab:茶叶产业高级农艺师,负责技术方案规定的制定,技术负责人。Aac:园艺师,负责无性系茶示范,技术指导。Dae:农艺师,负责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工作。Aaf:经济师,负责市场开发、策划、营销。Aag:农艺师,负责产品质量和环境监测。七、必要的支撑条件、组织措施及实施步骤1、必要支撑条件本项目实施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特色,以资源共享为特点,以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强化管理、落实责任、目标明确为指导思想。坚持技术集成、优势互补、突出富硒和无公害两大特色、合理整合、统一规划、滚动发展的原则。2、组织管理措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林特局、科技局和实施主体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整个项目的领导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的总体目标、技术方案、实施计划及进展进行审议和把关,监督项目的实施。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实施负责人为HY县堰坪茶厂厂长,县茶果站人员组成实施小组。负责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工作方案、技术集成攻关、检查验收等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拓宽项目融资渠道,集中投入,专款专用。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行项目目标责任制,分解落实任务到人,制定项目联席会议制度。成立项目专家顾问组,聘请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学院茶叶专家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3、组织实施的步骤由技术负责人牵头,拿出整体发展规划,项目布局;制定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开展试验示范、开发;申报无公害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实现产品直接进超市。八、计划实施进展、经费预算及来源渠道1、年度计划2008年,完成2500亩无公害茶园建设的技术规程编制,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实施改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培训技工1000人次。新增无性系茶园300亩。2009年,完成3000亩无公害茶叶生产达产达效,亩产达到50公斤,提升茶叶品质和档次,公斤价油60元提高到100元,其中500亩无性系茶投产,2010年达产。2、经费预算:项目新增总投资300万元,其中2500亩无公害茶园低改等每亩投入600亩,计150万元,500亩无性茶园每亩投资1500元,计75万元,加工设备改造更新60万元,无公害认证技术培训、检测等费用15万元。3、经费来源新增投资3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200万元,银行贷款70万元,争取国家补助30万元。九、其它说明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设计起点高,以无公害为目标,以茶叶产地和产品认证为手段,制定了系统的技术规程,突出富硒资源特色优势,技术上突出了集成创新。把握市场先机,市场前景广阔,项目可行。

    注意事项

    本文(3000亩无公害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1.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