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山市物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doc

    • 资源ID:3041573       资源大小:28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山市物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doc

    中山市物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摘 要 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二线城市,中山市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较高,特别是进入2000年之后,这种外向型加工贸易呈现出加速增长的势头,高速成长的经济带动了物流业的全面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受人民币升值、资源价格上涨、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中山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中山市的物流业该如何应对,笔者试图就此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力图阐明相关的发展趋势,探讨相应的对策。本文强调以数据说话、尊重事实;同时结合理论阐述的一般逻辑、力求做到通俗易懂且具有可操作性,本文对于从事专业物流研究的机构和本地区政府规划部门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山 经济 物流现状 发展趋势 一、中山市经济现状及特点 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腹地、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市下辖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街道办事处,18个镇,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2万。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210.69亿元,在广东省地级市中经济总量仅次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位居第五。中山的经济以各镇区特色产业和外向型的加工贸易以及一般进出口贸易为主要形式,其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2.961.036.1。 其中,以一镇一品为特色的专业镇包括:沙溪镇服装业、大涌镇红木家私、古镇灯饰、小榄镇五金、东凤镇小家电、黄圃镇的腊味食品、南头镇家用电器。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市专业镇特色产业增加值近450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3。中山市本土孕育了十多个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它们是乐百氏饮料、华帝燃具、铁将军防盗器、爱浪功放机、创尔特燃气热水器、樱雪燃具、岐江桥酱油、洁柔卫生纸、伟来灯饰等。良好的投资环境还吸引了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国内知名的大企业如:格兰仕、美的、长虹、TCL、小鸭等前来投资。基本形成了东南部高新技术和出口加工工业、北部各镇区特色工业的布局,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电气机械、化学制品、金属制品五大支柱产业。 中山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非常高,其中加工贸易出口115.9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6.7%,一般贸易出口57.5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3.3%。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109.64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7.91亿美元,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9.11亿美元,鞋类、玩具、塑料制品等产品出口6.85亿美元。其中,佳能(中山)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进入中国进出口百强企业名单; 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山嘉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中山市中经进出口有限公司 、中山市广勤贸易有限公司分别都是进出口大户。 中山市的第一产业农业以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为主,经济规模不大;中山市第三产业的规模仅次于工业, 2007年实现GDP产值 436.80亿元,其中房地产业、物流业、旅游业是中山市第三产业的主体。 以下图表是中山市2001年至2007年期间,经济总量GDP、进出口总额和居民消费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统计数据资料。 从以上图表中不难看出2001年2007年间,经济总量GDP呈快速增长和发展的趋势,而出口总额则达到将近1.5倍GDP的增长速度,而内需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均低于GDP增速。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进出口净额的增长对中山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这也反映了中山经济增长的外向型依存度较高的特点。 二、中山市物流行业现状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持与服务产业,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被明确定位为“生产型服务业”。物流行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固然受整个宏观经济面的影响,但是,反过来,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装备以及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也会把经济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层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想富,先通路;经济要发展,物流须先行。” 中山市地处“广州珠海澳门”经济轴线的中点,北连广州与佛山,南邻珠海和澳门,西靠江门与肇庆,东面与深圳、香港隔珠江口相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中山市物流基础设施及网络的规划和建设提供良好条件。港口方面,东面中山港、南面神湾港、北面有小榄港,形成“品”字形码头布局。作为一个内河港,中山市的集装箱货物吞吐量更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113万标箱(2006年统计数据),位于全国10强之列。全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571公里,形成了以105国道、京珠高速、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广洲到澳门的轻轨在中山段已全线开工,中山境内将建有包括小榄站、石岐站、中山站等7个站点。另外,中山市政府正投入巨资兴建连接周边城市(包括江门、顺德、珠海、广州等)和市内各镇区的交通网络,未来的珠三角西岸区域性交通枢纽正在逐渐形成。而正在筹建中的港珠澳大桥通向粤西的出口经过中山的三乡和神湾等镇区,这为中山的物流网络建设又增添了一条可供选择的交通线路。 物流市场或物流中心是物流网络发展的另外一个基点。近几年,中山迅速崛起一批高起点的物流市场和物流中心,如:天润物流市场、天宏物流市场、华通行物流市场、北部物流中心等。物流市场的投入使用,使全市的货运市场由分散、杂乱无序经营逐步走上了集中、有序、规范化经营的正轨。而作为货物集散中心的商贸批发市场的迅速发展,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另外一个基础平台,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商品市场300多个,形成了众多的以市场为载体的商贸物流圈。尤其是一批以区域特色产品为依托,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市场,如古镇灯饰城、东凤电子电器商城、沙溪休闲服装城、小榄五金制品市场、大涌红木家具市场等。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各类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是近年来我市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表现。一是原有的国有物流企业正在或已经完成重组改制和业务转型,如邮政物流、物资集团、中外运物流、港航集团等,这些企业运用原有的优势,重新明确市场定位,寻求新的合作伙伴,积极拓展市场,业务发展很快。此外,一批民营物流公司如广通物流、华通行物流配载中心、曙光物流公司等也正在迅速崛起,其中部分物流企业已迈进到全国先进行列,如作为民营企业的广通物流公司已成为我市第二家获得全国AAA级物流企业。 中山市市政府也非常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将中山定位为珠三角西翼的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推动区域内三大物流基地建设(北部特色产业物流聚集区、中部城市配送物流集聚区、东部外向型产业进出口物流聚集区),并给出多项优惠政策,力促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图表2列出了中山市2001年至2007年期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港口吞吐量、进出口总额以及工业总产值的统计数据资料。 通过上面的数据,结合中山经济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中山物流业飞速发展来自于“两个翅膀”,一个是以进出口总额增长所带动的港口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另一个是本地区特色产业带动的工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这也和前文提到的中山经济特点即进出口业务和特色产业各占半壁江山的事实相吻合。 三、中山市物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中山市的物流行业整体发展前景不容乐观。(1)中山市物流基础设施及运输网络初步建成,但是要形成一个区域性的物流枢纽,恐怕不仅仅是政府决心就能解决的问题,更多的还要取决于地缘优势,面对着广州、香港、深圳、澳门、珠海这样一些城市的包围,要想成为粤西地区的物流枢纽,其难度可想而知。(2)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虽然有所发展,但比重依然较低,企业自营物流现象还比较普遍;而绝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理念还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紧跟在深圳、广州地区的物流企业之后,缺乏创新,他们还是习惯于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的业务,很难适应未来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物流发展的要求。 2.随着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的快速增长,以及国家对一般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政策调整因素的影响,珠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呈现出向内地转移或向境外其它地区转移的态势,这一点从临近的深圳市的经验可略见一斑。虽然中山市最近几年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资金外逃现象,但是这种产业升级转移的大趋势是世界性的规律,是不可逆转的,这对于外向型依存度高达50%的中山工业经济无疑将会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如果进出口业务一旦出现萎缩,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两个翅膀”中出现“一个翅膀”停顿下来,这必然对中山的物流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3.随着港珠澳大桥、广州南沙港、珠海高栏港、东莞虎门港等珠三角港口群的建立,未来的中山港还能否保持全国十大港口之列,亦或是被边缘化,前途未卜。(1)港珠澳大桥。过去的中山港作为中山乃至粤西通往香港或深圳的国际海运线路的惟一最佳中转港,保持了连续多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全国第十的位置。如今的港珠澳大桥的建立,物流的分流不可避免。首先,部分中山的物流会选择陆路运输进入香港;其次,部分粤西地区如江门、云浮、肇庆等地区的物流也会选择从陆路进入香港;同时随着港珠澳大桥陆路延伸部分进入粤西地区,有可能出现如江门、云浮、肇庆等地区的物流会选择从珠海港进入香港。这无疑对包括中山港、小榄港、神湾港在内的中山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带来巨大的冲击。(2)广州南沙港。广州与深圳的港口竞争由来已久,广州港对实现华南地区第一门户港的雄心随着南沙港一期工程的投入使用即将变为现实。南沙港和中山港一衣带水,竞争的同质性非常强,而中山港属于内河港,最大吨位只能达到3000吨,无法直接进入国际海运航线。(3)珠海高栏港。作为临近中山的珠海高栏港的扩建工程投产,对中山市港口运输也将会形成一定的冲击。(4)东莞虎门港。东莞要借虎门港打造自己的“滨海新区”,这些对中山港亦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中山市物流业发展趋势和展望 1.大力发展东部地区的物流基地。中山市东部地区的火炬开发区,近年来依托强大的工业产值(GDP占全市近20%),以中山港的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中山市港航集团、广外运等货物运输型企业为龙头,以五星装饰材料专业市场,以中智医药为代表的医药物流,以日本捆包运输仓库株式会社、开发区五大主题产业等为主体,正在努力打造并形成东部地区的现代物流基地。 按照火炬区的物流规划,东部物流基地一期坐落在该区的同兴围内,其自然及地理环境都非常适合建造物流装卸码头、物流仓库等物流设施。 物流基地二期将依托现有物流基地一期工程,利用沿江岸线资源,以引进仓储、运输、专用码头类企业以及和未来的临海工业园相配套的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大田国际快运、日本捆包仓库株式会社、绿都农副产品交易配送中心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已在开发区落户,另外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也纷纷进驻,现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已近50家。 火炬开发区还规划建设物流基地三期工程,在东部临海地区将着力打造以电子信息、汽车配件、化工、包装印刷、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产业为主题的现代化工业区和海滨新城,成为东部沿海开发的重点内容之一。 2.加快中山港二期工程的建设。中山港受出海航道水深限制,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定位为支线港,要发展成为干线港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遭受广州、珠海等周边城市的深水港影响,近年来中山港的货物吞吐量日益低迷甚至呈负增长。面对不利的竞争格局,中山港正在开发5000吨级的深水港二期工程,该项目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这项工程的开工对保持和提升中山港的竞争优势,促进中山市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3.加快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在中山市市委和市政府的力推下,中山市将在民众镇西南部建立中山市保税物流中心,该中心总体规划用地面积4600亩,分三期开发,首期开发建设801亩,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该中心具备“保税仓储、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国际物流配送、口岸和出口退税、物流信息处理”等六大功能。 受人民币升值、资源价格上涨、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及产业结构调整大背景的影响,中山市的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严重挑战。走工业产品购销专业化道路,向研发与流通要效益,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寻找中山经济新的增长点,建立保税物流中心正是市委、市政府在新的形势下作出的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未来的保税物流中心以招揽强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进驻,对进入中心的产品通过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配送服务,努力实现为粤西和“泛珠三角”区域提供国际物流配送服务,它也将为中山市外向型经济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 4.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供应链物流业务。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往往能反应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物流发达程度。有人曾作过统计,在日本这一比例为80%,美国约为57%,而中国仅为18%,说明中国的第三方物流需要大力发展。由于第三方物流不发达,造成经济的浪费是十分巨大。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平均物流成本占整个国民经济GDP的比重接近20%,而日本、欧美等物流发达的国家这一比例却不到10%,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已间接地成为吞噬国民财富的一条“毒龙”。 为此,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与物流企业的联系机制,鼓励生产企业集中精力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把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经营。物流企业要积极向供应链物流方向迈进,加强对供应链配送信息的管理和控制,减少供应链配送体系不增值部分,削减不必要的成本,帮助客户实现零库存,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效益。 同时,政府还要组织本地的物流企业到国外考察学习,借鉴物流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或通过牵线搭桥,给予优惠政策等措施,吸引国外物流企业巨头进驻中山,将其先进的供应链物流管理理念与成功经验一并带入,这将为本土企业提供很好的借鉴,形成强大的示范作用,助推本土物流企业加快迈向供应链物流阶段,提升本土物流管理整体水平。” 5.加速实施物流标准化体系。目前,国内物流企业多限于简单的仓储、运输环节,服务功能比较单一,技术标准、服务规范及运输工具、装备等均未形成统一标准,一旦供应链环节出现问题,往往显得无所适从,造成顾客抱怨,致使物流企业信誉低,成本高,市场流失的风险大。 为此,物流企业要加快推行标准化工作,要把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基础技术标准,基础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整合到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中来,提高物流服务的运作水平和运作效率。政府和物流协会也要鼓励物流企业在设施建设、设备配置、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设计过程中实施国家有关标准,在运输、仓储、配送、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功能一体化等各环节推行标准化工作。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我市物流企业申报国家物流标准A级行业资质认证的各项工作,推动中山市物流业向规范化、高级化发展。 此外,政府还要继续加强全市物流业发展整体规划,努力促进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之间的配套和协调发展,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加快我市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的形成和完善。 6.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搞信息化建设就有点像行军打仗一样,兵马未动,侦探先行。没有信息化的物流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只会是四处碰壁。供应链物流也离不开信息化建设,供应链物流企业必须做好供需信息的适时在线,才能做到服务及时,客户满意。 目前中山市正在建设的三大信息平台主要是:(1)西北物流信息平台以天润物流市场为试点,重点建设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和物流信息撮合系统;(2)东部物流信息平台以中外运为试点,重点建设企业信息网络与海关、工商、税务、外汇管理等职能部门实时的信息交换,为大型外向型企业提供即时配送服务的综合信息系统;(3)中部物流信息平台以富逸装饰材料市场为试点,重点建设集装饰材料展示、选型、预算、网上交易和网下配送于一体的高效能电子商务系统。在上述试点取得成功的建设标准和经验之后,将在全市其他物流企业中加以推广应用。 此外,还要加快完善物流协会的信息平台,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全市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引导全市物流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市场、仓储、运输、人才等资源,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加快发展。 7.关注物流地产项目。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功能是服务整个国民经济的, 我们不能为了物流而发展物流,也不能单纯为了追求GDP增长指标而发展物流业. 发展物流业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物流地产登陆中国后,也掀起了一股投资的热潮。过去人们对于物流地产的认识很简单,企业建仓库,就是因为有一块空地可用,对于仓库的布点、设计等没有概念,更没有统一协调以及战略上思考。事实上,物流地产概念的出发点就是将地产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通过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汇集,实现资源价值的增值和升值。 目前,美国的AMB,新加坡的丰树基金等国外投行纷纷在中国国内布下棋子。国内地产界活跃的江浙财团在住宅和商业用地逐渐被政策限制的情况下也纷纷开始染指物流地产。 物流地产项目更能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推动力,不仅能够增加地方税收而且还能带动更多的人员就业,因此,政府在物流地产项目的开发上也要从战略的眼光来看待,充分发挥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以及物流市场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商机,要引导本土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并作统筹规划。 8.强化物流协会的功能。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物流协会的投入,让协会承担起行业自律、政策宣传、鉴定认证、技术推广等综合服务功能,搭起一座政府与物流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发挥协会在推行物流行业标准、提供行业资讯信息、物流人才培养及培训基地建设、组织物流企业参加对外合作交流、协助物流企业解决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或提供物流管理咨询等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山市统计局/(2001年2007年) 22006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007/03/15)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 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注意事项

    本文(中山市物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